本發明涉及一種顯影劑容器,該顯影劑容器構成圖像形成設備的顯影單元。
背景技術:設置在例如激光打印機和數碼復印機的圖像形成設備中的顯影單元通常配備有容納顯影劑(調色劑)的顯影劑容器和被從顯影劑容器輸送顯影劑的顯影室。顯影室內設置有在周面承載顯影劑的顯影輥和將顯影劑供給到顯影輥周面的供給輥。作為構成這種類型的顯影單元的顯影劑容器,例如,日本專利申請公開2008-170951公開了一種顯影劑容器,在該顯影劑容器中包括在顯影劑容器的下側攪拌顯影劑以將顯影劑輸送到顯影室的顯影劑輸送構件。顯影劑輸送構件由與旋轉軸一起旋轉的旋轉基部構件(輸送支撐軸)和顯影劑輸送構件的本體(片狀部)組成,在本體中,基端部被固定在旋轉基部構件,前端部沿顯影劑容器的內壁擺動或旋轉。顯影劑輸送構件的本體由板狀彈性部件形成,這樣其前端部一邊彈性彎曲一邊沿顯影劑容器的內壁滑動。在日本專利申請公開2008-170951所公開的顯影劑容器中,顯影劑克服重力從顯影劑容器的底部被供給到顯影室。因此,顯影劑有可能沒有均勻地供給到顯影室而導致顯影劑不平衡。此外,由于顯影劑的不平衡,顯影劑有可能沒有均勻地供給到供給輥而不被顯影輥均勻地承載,從而在某些情況下導致圖像形成失敗。
技術實現要素:鑒于此,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構成圖像形成設備的顯影單元的顯影劑容器,能夠提高輸送顯影劑的顯影劑輸送構件的顯影劑輸送能力,并且能夠均勻地輸送顯影劑。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組成圖像形成設備的顯影單元的顯影劑容器,包括:容器本體,用于容納顯影劑;以及顯影劑輸送構件,布置在所述容器本體內,被配置為旋轉以輸送所述顯影劑,所述顯影劑輸送構件包括旋轉軸、旋轉基部構件和顯影劑輸送構件本體,所述旋轉基部構件被配置為與所述旋轉軸一起旋轉,所述顯影劑輸送構件本體配置為板狀,固定在所述旋轉基部構件,從而使得所述顯影劑輸送構件本體繞所述旋轉軸旋轉,所述顯影劑輸送構件本體包括彈性部件,所述彈性部件具有基端部和前端部,所述基端部固定在所述旋轉基部構件,所述前端部沿所述容器本體的內壁旋轉,所述容器本體包括碰撞部、滑動部、顯影劑輸送室和顯影劑輸送口,所述碰撞部被配置為與所述顯影劑輸送構件本體碰撞,所述滑動部被配置為在所述顯影劑輸送構件本體彈性彎曲的情況下與所述顯影劑輸送構件本體滑動接觸,在所述顯影劑輸送室中,所述顯影劑輸送構件本體在彈性復原的同時朝所述碰撞部旋轉,所述顯影劑通過所述顯影劑輸送口從所述顯影劑輸送室輸送,所述顯影劑輸送口在所述碰撞部沿所述顯影劑輸送構件本體的旋轉方向的上游側開口,所述容器本體和所述顯影劑輸送構件配置成:在所述顯影劑輸送構件本體與所述碰撞部碰撞的情況下,產生用于在所述容器本體向所述顯影劑輸送口輸送所述顯影劑的氣流。在所述顯影劑容器中,所述顯影劑輸送構件的所述旋轉基部構件與所述容器本體中的所述旋轉軸一起旋轉,由所述彈性部件形成的所述顯影劑輸送構件本體繞所述旋轉軸擺動或旋轉,從而攪拌容納在所述容器本體中的顯影劑。此外,在朝旋轉方向的上游側(后側)彈性彎曲的狀態下,所述顯影劑輸送構件本體能沿所述容器本體的所述滑動部滑動而旋轉,并且所述顯影劑輸送構件本體由于彈性復原力而在所述顯影劑輸送室中彈性復原,從而將所述顯影劑排出到所述顯影劑輸送室。然后,所述顯影劑輸送構件本體碰撞所述容器本體的所述碰撞部,從而產生輸送所述顯影劑的氣流(輸送氣流)。通過所述輸送氣流將排出到所述顯影劑輸送室的所述顯影劑輸送給在所述碰撞部(顯影劑輸送室)沿所述顯影劑輸送構件本體旋轉方向的上游側開口的所述顯影劑輸送口。在這種情況下,由于所述顯影劑輸送構件本體碰撞所述碰撞部而向上排出所述顯影劑輸送構件本體和所述碰撞部之間的空氣,產生作為輸送所述顯影劑的高能量氣流的強輸送氣流。在上述顯影劑容器中,所述容器本體的所述碰撞部可以在所述顯影劑輸送構件本體與所述碰撞部碰撞時所述旋轉基部構件的旋轉位置沿虛擬自由平面而形成,所述虛擬自由平面是所述顯影劑輸送構件本體彈性復原到自由狀態的情況下的平面。或者,所述容器本體的所述碰撞部可以沿斜面而形成,所述斜面以預定角度從所述虛擬自由平面朝所述顯影劑輸送構件本體的旋轉方向的上游側傾斜。在上述顯影劑容器中,所述容器本體的所述碰撞部可以形成為在所述顯影劑輸送構件本體與所述碰撞部碰撞時所述旋轉基部構件的旋轉位置、在所述顯影劑輸送構件本體的旋轉方向的下游側、以預定的間隔距離與所述虛擬自由平面平行,所述虛擬自由平面是所述顯影劑輸送構件本體彈性復原到自由狀態的情況下的平面。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讓所述顯影劑輸送構件本體可靠地碰撞所述碰撞部,所述容器本體的所述碰撞部與所述虛擬自由平面之間的所述預定的間隔距離優選是小于從所述虛擬自由平面的過沖量的間隔距離,所述虛擬自由平面是所述顯影劑輸送構件本體由彎曲狀態彈性復原的情況下的平面。在本發明的顯影劑容器中,所述顯影劑輸送構件的所述旋轉基部構件與所述容器本體中的所述旋轉軸一起旋轉,由所述彈性部件形成的所述顯影劑輸送構件本體繞所述旋轉軸擺動或旋轉,從而攪拌容納在所述容器本體中的顯影劑(調色劑)。此外,所述顯影劑輸送構件本體可以在朝所述擺動或旋轉方向的上游側(后側)彈性彎曲的狀態下,沿所述容器本體的滑動曲面部和滑動平面部滑動,所述顯影劑輸送構件本體由于彈性復原力而在所述顯影劑輸送室中彈性復原,從而將所述顯影劑排出到所述顯影劑輸送室。然后,所述顯影劑輸送構件本體與所述容器本體的所述碰撞部碰撞,從而產生輸送氣流。所述輸送氣流將排出到所述顯影劑輸送室的所述顯影劑輸送給所述顯影劑輸送口。在這種情況下,由于所述顯影劑輸送構件本體與所述碰撞部碰撞而向上排出所述顯影劑輸送構件本體和所述碰撞部之間的空氣,產生作為輸送所述顯影劑的高能量氣流的強輸送氣流。就是說,根據本發明的顯影劑容器,通過使所述顯影劑輸送構件本體與所述顯影劑輸送構件的旋轉一起旋轉或擺動,能夠產生作為輸送所述顯影劑(調色劑)的高能量氣流的強輸送氣流,從而能夠提高所述顯影劑輸送構件向如上布置的所述顯影劑輸送口輸送所述顯影劑的顯影劑輸送能力。另外,能夠在所述顯影劑被所述輸送氣流均勻化的狀態下向如上布置的顯影劑輸送口輸送所述顯影劑。在本發明的顯影劑容器中,與所述容器本體內的所述旋轉軸垂直的平面的截面可以是雨滴形狀。此外,在本發明的顯影劑容器中,所述顯影劑輸送構件本體可以被配置為具有如下從所述基端部到所述前端部的長度,該長度使得所述前端部到達所述碰撞部的面對所述顯影劑輸送口的上部。附圖說明圖1是作為圖像形成設備的激光打印機的簡要結構的側面剖視圖,其設置有本發明一個實施方式的顯影劑容器;圖2是顯影盒在垂直于軸線方向的方向上的橫向剖視圖,其包括圖1示出的顯影劑容器;圖3是示出圖2中攪拌器本體的擺動或旋轉行為和調色劑在調色劑輸送口附近被輸送的狀態的圖;圖4是另一個示出圖2中攪拌器本體的擺動或旋轉行為和調色劑由攪拌器本體排出到顯影劑輸送構件的狀態的圖;圖5是又一個示出圖2中攪拌器本體的擺動或旋轉行為和調色劑通過輸送調色劑的氣流輸送到調色劑輸送口的狀態的圖;圖6是與圖2相對應的顯影盒的橫向剖視圖,示出顯影劑容器的第一變形實施方式;圖7是與圖2相對應的顯影盒的橫向剖視圖,示出顯影劑容器的第二變形實施方式。具體實施方式接下來,適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一個實施方式的顯影劑容器進行詳細說明。實施方式的顯影劑容器構成圖像形成設備的顯影單元,并被具體化為例如顯影盒(顯影單元)10的主要部分,顯影盒10以可移除的方式安裝在圖1所示的激光打印機(圖像形成設備)1。在以下說明中,圖1紙面的左側為“后(向后)”,圖1紙面的右側為“前(向前)”,圖1紙面的上下方向為“上下”。<激光打印機的簡要結構>如圖1所示,激光打印機1在主殼體40內包括:用于供給紙張P的供紙部20,用于在紙張P上形成圖像的圖像形成部30等。此外,激光打印機1在主殼體40包括平板掃描儀50,用于讀取或掃描原稿以生成圖像數據。圖像形成部30包括處理部60、曝光部70、轉印部80、定影部90等。<供紙部的結構>供紙部20包括:位于主殼體40下部的供紙盤21、位于供紙盤21后側的供紙機構22和將容納在供紙盤21的每張紙張P輸送給供紙機構22的壓紙板23。容納在供紙盤21的每張紙張P的后部被壓紙板23向上提起,紙張P被供紙機構22逐張分離以向上輸送。<處理部的結構>處理部60包括四個處理盒62,它們中的每一個都被容納在保持殼61,沿前后方向按預定的間隔布置。每個處理盒62都由表面形成有感光層的感光鼓63、使感光鼓63的感光層均勻帶電的帶電器64和用于向感光鼓63的感光層供給顯影劑的顯影盒10組成。感光鼓63布置在處理盒62的上部,帶電器64布置在感光鼓63的后側,顯影盒10布置在感光鼓63的下側。在每個處理盒62中,在感光鼓63的表面形成的感光層被帶電器64均勻地帶上電,然后感光層被從曝光部70發射的激光束高速掃描曝光。通過如上所述曝光感光層,在感光鼓63的表面形成基于圖像數據的靜電潛像。接下來,作為顯影劑例子的調色劑從顯影盒10被供給到靜電潛像以在感光鼓63的表面形成顯現靜電潛像的調色劑圖像。<曝光部的結構>曝光部70布置在供紙部20的上方且處理部60的下方。曝光部70包括未圖示的激光源、多棱鏡、透鏡、反射鏡等。在曝光部70中,從激光源發射的激光束在多棱鏡和/或反射鏡處反射以照射感光鼓63的表面,激光束經高速掃描曝光感光鼓63的表面。<轉印部的結構>轉印部80位于處理部60的上方。轉印部80包括布置在供紙機構22上方的位于主殼體40后側的驅動輥81、布置在主殼體40前側的從動輥82和跨越驅動輥81和從動輥82之間而設置的中間轉印帶83。轉印部80包括四個一次轉印輥84和二次轉印輥85,四個一次轉印輥84布置在中間轉印帶83的下路線內同時面對感光鼓63,使得中間轉印帶83被壓在四個處理盒62的四個感光鼓63上,二次轉印輥85被布置成面對驅動輥81,使得紙張P被壓在中間轉印帶83上在轉印部80中,在感光鼓63表面的感光層上形成的各種顏色的調色劑圖像被轉印并依次疊加在中間轉印帶83上。接著,從供紙機構22向上輸送的紙張P被二次轉印輥85壓在中間轉印帶83上,以將轉印并疊加在中間轉印帶83上的各種顏色的調色劑圖像轉印到紙張P上。<定影部的結構>定影部90包括加熱輥91和加壓輥92,加熱輥91布置在轉印部80的驅動輥81上方,用于加熱被二次轉印輥85壓緊向上輸送的紙張P,加壓輥92被布置成面朝加熱輥91以將紙張P壓在加熱輥91上。在定影部90中,從中間轉印帶83轉印到紙張P上的各種顏色的調色劑圖像被加熱輥91加熱以熱定影。接下來,熱定影有各種顏色的調色劑圖像的紙張P由排紙輥93排出到排紙盤41上。<顯影盒的結構>如圖2所示,當放大時,作為顯影劑容器的例子的顯影盒10包括容納有未圖示的調色劑的容器本體12,設置在容器本體12下部、作為顯影劑輸送構件的例子的攪拌器13,設置在容器本體12上部的供給輥14,顯影輥15,層厚限制片16等。<顯影劑容器的結構>容器本體12是具有在其上部形成的開口的容器,沿左右方向伸長。容器本體12的橫截面具有例如雨滴的形狀。在容器本體12內壁的后側(左側)上部形成碰撞部(collidingportion)12A,在容器本體12內壁的前側(右側)形成滑動平面部12C,在容器本體12內壁的下部形成與碰撞部12A和滑動平面部12C相連的滑動曲面部12B。在滑動平面部12C和碰撞部12A之間的空間形成顯影劑輸送室12D。顯影劑輸送口12E在顯影劑輸送室12D的上游側開口。容器本體12的碰撞部12A是稍后將作說明的攪拌器13的攪拌器本體13C在擺動或旋轉方向上碰撞的壁表面。此時,將虛擬平面,即攪拌器本體13C彈性復原到自由狀態的平面定義為自由平面F。在這種情況下,碰撞部12A沿斜面而形成,該斜面在攪拌器本體13C與碰撞部12A碰撞時旋轉基部構件13B的旋轉位置以預定角度從自由平面F向攪拌器本體13C的擺動方向上游側(前側)傾斜。容器本體12的滑動曲面部12B是曲面形狀的壁表面。攪拌器本體13C彈性接觸滑動曲面部12B以便能在朝擺動方向上游側(移動方向的后側)彈性彎曲的狀態下滑動。容器本體12的滑動平面部12C是平面形狀的壁表面。攪拌器本體13C在其前端部彈性接觸滑動平面部12C以便能在朝擺動方向上游側(移動方向的后側)彈性彎曲的狀態下滑動。滑動平面部12C傾斜使得滑動平面部12C的上部靠近碰撞部12A。容器本體12的顯影劑輸送室12D是朝擺動方向上游側(移動方向的后側)彈性彎曲的攪拌器本體13C在彈性復原到自由狀態時向碰撞部12A擺動的空間。具體地,顯影劑輸送室12D設置在顯影劑輸送口12E下端(滑動平面部12C的上端)的上方。顯影劑輸送口12E是從顯影劑輸送室12D向供給輥14輸送調色劑的輸送口,在滑動平面部12C的位于攪拌器本體13C的擺動方向上碰撞部12A上游側的上部開口。<攪拌器的結構>攪拌器13是被驅動旋轉使得容納在容器本體12的未圖示的調色劑被攪動以輸送給顯影劑輸送口12E的組件。攪拌器13包括:沿容器本體12的左右方向的長度方向延伸的旋轉軸13A,配置為與旋轉軸13A一起旋轉的旋轉基部構件13B,以及基端部被固定在旋轉基部構件13B的攪拌器本體13C。用于固定攪拌器本體13C的基端部的固定部13D設置成在旋轉基部構件13B的周面突出。攪拌器本體13C的基端部用雙面膠帶等固定粘附在固定部13D的面對旋轉方向的下游側的前表面。攪拌器本體13C是顯影劑輸送構件的本體的例子。攪拌器本體13C是通過采用合適的合成樹脂材料例如聚酯(PET)而具有彈性復原力的薄板形式的彈性部件。攪拌器本體13C從基端部到前端部的長度為能使攪拌器本體13C的前端部到達碰撞部12A的面對顯影劑輸送口12E的上部,如圖2所示。如圖2所示,供給輥14和顯影輥15布置在位于容器本體12上部的顯影劑輸送口12E的附近,使得供給輥14和顯影輥15的周面彼此靠近。供給輥14用于將附著在供給輥14周面的調色劑供給到顯影輥15的周面。供給輥14位于顯影輥15的下方。供給輥14和顯影輥15的旋轉方向在圖2所示的例子中都是順時針方向。在供給輥14的周面和顯影輥15的周面彼此面對的位置,供給輥14向前(向右)移動,而顯影輥15與向前(向右)相反地向后(向左)移動。于是,能夠將調色劑從供給輥14的周面順利地供給到顯影輥15的周面。顯影輥15用于在其周面承載由供給輥14供給的調色劑,并將調色劑供給到在感光鼓63周面形成的靜電潛像(見圖1)。顯影輥15位于感光鼓63下側的更靠近前側的位置。層厚限制片16用于限制從供給輥14的周面供給到顯影輥15的周面并由顯影輥15的周面承載的調色劑層的厚度。層厚限制片16的基端部固定在容器本體12的形成有碰撞部12A的后側(左側)部的上部。層厚限制片16的從基端部向前(向右)突出的前端部在向后(向左)旋轉的顯影輥15的下側與顯影輥15的周面接觸,以克服顯影輥15的旋轉方向。在配置成如上所述的本實施方式的顯影劑容器11中,如圖3所示,攪拌器13的旋轉基部構件13B在容器本體12中與旋轉軸13A一起向左(箭頭所示的方向)旋轉,作為彈性部件的攪拌器本體13C以旋轉軸13A為中心向左(箭頭所示的方向)擺動,從而攪拌容納在容器本體12內的調色劑。在朝擺動方向的上游側(移動方向的后側)彈性彎曲的狀態下,向左(箭頭所示的方向)擺動的攪拌器本體13C能沿著容器本體12的滑動曲面部12B和滑動平面部12C滑動。然后,如圖4所示,當攪拌器本體13C由于彈性復原力而在顯影劑輸送室12D中彈性復原到具有平板形狀的自由狀態時,攪拌器本體13C將調色劑排出到顯影劑輸送室12D,如圖5所示,攪拌器本體13C進一步擺動至與碰撞部12A相碰撞。于是,產生用于輸送調色劑的氣流(輸送氣流R),輸送氣流R將調色劑向顯影劑輸送口12E輸送。在這種情況下,與容器本體12的碰撞部12A碰撞的攪拌器本體13C與碰撞部12A碰撞以向上排出攪拌器本體13C和碰撞部12A之間的空氣,從而產生作為輸送調色劑的高能量氣流的強輸送氣流R。因此,向上述顯影劑輸送口12E輸送調色劑的調色劑輸送能力得到提高。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方式的顯影劑容器11,通過與攪拌器13的旋轉一起使攪拌器本體13C擺動,能夠產生作為高能量氣流的強輸送氣流來輸送調色劑,從而能夠提高用于將調色劑向上述調色劑輸送口12E輸送的攪拌器13的調色劑輸送能力。此外,能夠在調色劑被輸送氣流分散均勻的狀態下將調色劑輸送給上述顯影劑輸送口12E。在以上說明中,盡管對本發明的顯影劑容器的實施方式作了說明,但本發明的顯影劑容器并不限于此。可以適當改變顯影劑容器的結構。例如,如圖6所示,容器本體12的碰撞部12A可以在攪拌器本體13C與碰撞部12A碰撞時旋轉基部構件13B的旋轉位置以預定的間隔距離在攪拌器本體13C擺動方向下游側與虛擬自由平面F平行,虛擬自由平面F是攪拌器本體13C從彎曲狀態彈性復原到具有平板形狀的自由狀態的平面。或者,容器本體12的碰撞部12A可以與虛擬自由平面F重合。碰撞部12A以預定距離與虛擬的自由平面F平行時設置的預定距離優選為小于攪拌器本體13C由彎曲狀態彈性復原到平板狀態時從虛擬自由平面F的過沖量(overshootamount)OS的間隔距離。這樣,攪拌器本體13C可靠地與碰撞部12A碰撞。如圖7所示,也可以有以下結構。即,顯影室的空間在容器本體12中設置于供給輥14和顯影輥15的前側(右側),層厚限制片16位于此空間中。在這種情況下,優選供給輥14和顯影輥15的旋轉方向都為與圖2所示例子的旋轉方向相反的逆時針方向;優選層厚限制片16的基端部固定在位于容器本體12的前側(右側)的上部;優選層厚限制片16從基端部向后(向左)突出的前端部接觸向前(向右)旋轉的顯影輥15的下側周面,以克服顯影輥15的旋轉方向。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攪拌器13的旋轉軸13A布置在滑動曲面部12B的曲面中心處,然而,旋轉軸13A可以布置在偏離滑動曲面部12B的曲面中心的位置。例如,旋轉軸13A能布置在偏向更靠近滑動平面部12C的位置。在這種情況下,當攪拌器本體13C彈性彎曲沿滑動曲面部12B可滑動地移動時,攪拌器本體13C的彎曲度逐漸增大。因此,在攪拌器本體13C沿滑動平面部12C彈性復原時產生的彈性復原力增大,從而增加由攪拌器本體13C輸送的調色劑的量。本實施方式的顯影劑容器11是豎直放置的容器,在其中調色劑由攪拌器13向上輸送。然而,本發明的顯影劑容器可以是水平放置的容器,在其中調色劑由攪拌器沿前后方向輸送。本發明的顯影劑容器可以是調色劑盒,它是獨立于供給輥14、顯影輥15和層厚限制片16的獨立構件。本申請要求2012年3月30日提交的日本專利申請2012-078991的優先權,該申請的全部內容通過引用包含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