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接觸光纖連接器部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特別是在現場連接和銜接光纜的光纖連接器部件。連接器部件包括光纖插芯(10),光纖插芯(10)利用允許光纖通過其延伸的向后的法蘭套筒(15)同軸地容納光纖(20)的較短部分。向后的法蘭套筒延伸至其中隱藏光纖部分的熔接接頭至主光纜的連接器主體。向前地,光纖端面和插芯具有抗反射涂層(40)并且被配置成使光纖具有相對插芯的向前拋光的端部表面(17)稍微凹入的輸出端面(13),從而當兩個插芯端部表面被一起帶入適配器時,相應的光纖端面稍微間隔開,從而避免由于物理接觸而導致的光纖端面上的磨損,同時仍具有良好的光通信。
【專利說明】非接觸光纖連接器部件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整體上涉及光纖連接器,并且特別涉及在光纖連接器中用于端接光纖電纜 以連接光纜的連接器部件。
【背景技術】
[0002] 在基于光纖的通信系統中,從光纖到光纖的接口需要具有低傳輸損耗和低后向反 射的光纖連接器。總體來說有兩種類型的光纖連接器,一種類型是基于物理接觸的主要光 纖連接器并且在本發明中我們稱之為"傳統"光纖連接器,以及另一種類型是利用透鏡并且 僅在有限的應用中使用的擴展光束連接器。
[0003] 傳統連接器設計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著眼于簡單和易于實施而開發的。實際上, 最為簡易的確保兩個光纖接觸面之間沒有空氣間隙的方式是通過緊密的物理接觸消除。此 方法的優點包括,低制造成本以及能夠在發生安裝的現場創建連接器的封端。由于傳統連 接器的性能在多種用途中是足夠的,所以不驚奇傳統連接器在過去的30年中迅速的成為 了光纖行業的標準并且保持到現在。實際上物理接觸機制工作良好,使得大多數的光纖研 究者沒有意識到能夠有另一種制造光纖連接的物理機制。
[0004] 傳統連接器具有兩種類型:一種類型具有零度拋光角并且稱為PC(物理接觸)連 接器,另一種類型被稱為APC(傾斜物理接觸)連接器,通常為了消除背反射在光纖端面具 有8度傾斜拋光角。PC連接器被使用在能夠容忍顯著背反射的地方,以及APC連接器被使 用在需要最小背反射的地方。為了確保在光纖之間的可靠的物理接觸,PC和APC連接器都 具有圓形(例如凸狀)的連接器表面,使得光纖芯第一個接觸。
[0005] 盡管PC和APC連接器具有通過拋光的簡單光纖封端的顯著優點,但該方法的缺點 也顯而易見。例如,在光纖之間的污染物通過產生空氣間隙以及尤其是能夠阻止物理連接, 能夠輕易地破壞光的耦合,導致了較差而且不穩定的性能。此外,涉及物理連接的任何設 備,重復的耦接連接器導致光纖磨損,其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可避免的降低光學性能。實際 上,典型傳統光纖連接器具有500-1000接插次數的平均壽命。
[0006] APC連接器具有另一個顯著的缺點。傾斜的端面導致了對旋轉對準度的額外要求, 其借助栓(key)將對接角設置在一定的容忍程度內。如果該角度不足夠的精確,則在光纖 之間將會產生空氣間隙,由于菲涅爾反射導致顯著的光損耗。盡管圓形的連接器端面緩和 了需要的角度精度,但是在實際操作中難以確保光纖在拋光面的頂點,因此減少了可實現 的對準。眾所周知,APC連接器與PC連接器相比因為插入損耗具有較差的光學性能。對于 APC連接器隨機對接性能更差。
[0007] 公布的美國專利申請第2011/0262076號認識到當光纖在補充連接器中對接時, 可以通過從插芯(ferrule)的前端表面凹入合適的距離而終止(terminate),以抑止光纖 與另一個光纖物理接觸。然而,會在兩個玻璃表面處存在多重反射和干擾,導致光傳輸的不 穩定。
[0008] 對于嚴酷環境的應用需要更加可靠的解決方案,所以開發了擴展光束連接器。在 這種方法中,分散的光纖輸出通過透鏡被準直,并且作為擴展光束傳輸到對側透鏡和光纖 束,在此被重新聚焦到對接光纖中。在擴張的光路中的塵埃、污垢以及碎片現在分散較小的 光束部分,并且因此導致較小的耦合變化。同樣,本設計能夠容忍更大的振動和沖擊。本方 法的缺點是較差的光學性能由于插入損耗和回波損耗,并且顯然更為復雜以及具有更高的 成本,所有這些是因為光學元件數量的增加導致的。因此,為了上述優點付出了顯然更高的 代價。
[0009] 本發明的目的是設計出具有較長對接壽命、較為穩定和可預測的傳輸、對塵埃和 污染物不敏感、具有有保證的隨機對接性能以及較低成本的光纖連接器。
[0010]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設計出保留大多數擴展光束連接器的優點同時去掉缺點 的光纖連接器。
【發明內容】
[0011] 上述目的由端接光纖線纜并且駐留在連接光纖線纜的連接器適配器中的非接觸 式("NC")光纖連接器滿足。
[0012] 每一個上述光纖在輸出端面(facet)處終止。管狀插芯具有同軸地環繞光纖的輸 出端和結合端。光纖輸出端面具有相對于環繞插芯的首尾連接(endwise)表面的凹形偏移 (concave offset),使得當光纖稱接設備的兩個對準的鄰接插芯相互面對并且接觸時,在 光纖端面之間出現微米級的微小間隙。插芯的首尾連接表面最好為凸面。該間隙足夠的小 使得光能夠容易的在用于光通信的光纖纖芯之間耦合。為了在空氣光纖接口處顯著地消除 傳輸損耗,光纖端面被涂有永久的抗反射("AR")涂層。提供凹形偏移(concave offset)的 構成部(means,手段)可以是相對于插芯的首尾連接表面的光纖的凹入部(indentation), 或者是例如通過環形金屬沉積產生的相對于光纖端面在插芯的首尾連接表面上的累積間 隔件(built up spacer)。
[0013] 在優選實施方式中,在AR涂層的光纖插芯中的光纖是裸光纖,并且因此在真空AR 涂覆室中導致少量的漏氣(outgassing),并且允許較大數量的上述插芯可以同時鍍膜,從 而減少用于每一個插芯組件的AR涂層消耗。在AR涂層的連接器插芯的光纖的后端能夠被 分開,并且如在已知的拼接連接器中熔接到通常增強的光纖線纜。
[0014] NC耦接裝置的優點包括,插入損耗和回波損耗中的優異的光學性能、優異的對接 可重復性、較好的可預測性以及在重復的耦合中的較長壽命。該設計包含了在接口處對微 粒和污染物更好的容忍能力并且因此更加人性化。最后,可以預測本發明的成本可能僅比 傳統光纖連接器稍高,并且遠遠低于擴張光束連接器解決方案的成本。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 圖1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非接觸式光纖連接器部件的優選實施方式的截面視圖。
[0016] 圖2示出了對接在一起的如圖1中所示的一對這種非接觸式光纖連接器部件。
[0017] 圖3(A)和圖3(B)是通過商用光纖干涉儀測量的非接觸式光纖連接器部件的凹入 式(recessed)光纖表面的等高線圖。
[0018] 圖4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非接觸式光纖連接器部件的另一個實施方式的截面視 圖。
[0019] 圖5是具有拼接式(splice-on)連接器結構的通用非接觸式光纖連接器部件的示 意圖。
[0020] 圖6是同時用于多個圖1的非接觸式光纖連接器部件的涂有AR涂層的樣品支架 的示意圖。
[0021] 圖7是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非接觸式多光纖連接器對的平面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 參照圖1,根據本發明的非接觸光纖連接器部件的實施方式是用于制作非接觸光 纖連接器的非接觸光纖插芯組件。光纖20利用環氧樹脂永久地固定在連接器插芯10的軸 向通孔25中,并且金屬法蘭(flange,凸緣)15連接至插芯10。插芯的前表面17形成平滑 的拋光的、彎曲的輪廓(profie)(其中,光纖表面13從表面17稍微偏移)。AR涂層40涂布 在插芯的整個拋光表面17和光纖端面13上。光纖20可以是任何類型的光纖。例如,它可 以是單模光纖、多模光纖或偏振保持光纖。
[0023] 圖2示出了借助在連接器適配中得到的對準分離套筒(split sleeve) 150來耦接 在一起以完成光纖連接的一對這種非接觸光纖連接器部件。傳統的光纖連接器適配器用于 對準兩個非接觸光纖連接器。兩個插芯10和110被示出為通過固定在光纖連接器適配器 的中心處的分離套筒精確地對準。第一光纖20通過存在于兩個光纖之間的間隙121 (由于 光纖稍微凹入而產生)將光傳遞至第二光纖120。因此,當在插芯10和110上的AR涂層 40和140接觸時,光纖端面上的AR涂層不接觸。因此,該光纖連接器稱為非接觸連接器。
[0024] 我們現在以制造順序的次序更詳細地描述圖1中的非接觸光纖連接器部件。圖1 的非接觸光纖連接器組件包括插芯10 (其為傳統的連接器陶瓷插芯),其通常是具有標準 長度和直徑的氧化鋯陶瓷管。最經常地,插芯10具有近似〇. 5到1. 3cm的長度,并且直徑 可以是2. 5mm或1.25mm。插芯10具有拋光的前端17和后端19。反過來,插芯10的向后 部分連接至金屬法蘭套筒15,利用緊壓件被永久地固定至插芯10。將玻璃光纖20插入同 軸插芯內孔25并且通過環氧樹脂(未示出)永久地固定。被保護的光纜30是插芯10的 后部。
[0025] 然后在光輸出端處將光纖插芯組件拋光,以便在插芯10上得到光滑表面17。被 測量為在光纖核心從垂直線傾斜的拋光角度(其中垂直線垂直于光纖軸)可以是零度,或 非零度以最小化后向反射。在優選實施方式中,拋光角度是8度。就像傳統的光纖連接器 (其中連接器插芯表面是凸形表面),插芯前表面17也應為凸形的。
[0026] 差異化拋光
[0027] 在本發明中的用于非接觸光纖連接器的拋光處理與傳統的連接器拋光非常相似, 除了最終拋光步驟。在光纖短截線(stub)移除步驟之后,使用一系列越來越精細的拋光膜 (lapping film)來拋光連接器表面,通常從9微米、3微米到1微米鉆石粒度。然后執行最 終拋光步驟。
[0028] 在本發明中的最終拋光步驟不同于傳統的連接器拋光,并且是負責形成光纖中的 凹部的步驟。在該步驟中,將光纖相對于插芯前表面優先地并且差異化地拋光,以便在光纖 端面13與插芯前表面17之間創造凹部。應保持凹部范圍為盡可能的小,以減少光學耦合 損耗,同時確保在匹配時在相對的光纖端面之間沒有物理接觸。
[0029] 對于單模光纖SMF-28,將光束最佳描述為高斯光束。在空氣中,工作距離(雷利 范圍)是大約1〇〇微米。如果光纖凹部是0.5微米,來自光纖核心的行進兩倍凹部長度的 光不會足夠擴展以誘導大量光學耦合損耗。凹部的范圍優選地在0. 1微米到幾微米的范圍 中。
[0030] 在圖1中的凹入的光纖端面13可通過利用聚集的拋光膜拋光來創造。這些是具 有微型刷的拋光膜,微型刷在它們中內嵌有研磨粒子。例如,3M聚集的拋光膜591可用于創 造該凹部。這是具有微型刷的拋光膜,微型刷內嵌有0.5微米氧化鈰粒子。氧化鈰具有與 光纖非常相似的硬度,但是比氧化鋯陶瓷插芯10軟很多,并且作為結果,在該中步驟僅拋 光光纖表面13。該步驟生成非常光滑的光纖表面并且通常是最后拋光步驟。最終拋光步驟 中的時間不同,并且可以如20秒之短。在該應保持最終步驟中的拋光壓力為比前面的拋光 步驟更低,以便擴展聚集的拋光膜的壽命。也可以使用具有其他拋光粒子的聚集的拋光膜, 諸如氧化鋁或氮化硅。
[0031] 最終,將AR涂層40被涂布在光纖13的拋光的表面和插芯17的前表面。在本發 明中,AR涂層的工作波長范圍確定非接觸光纖連接器的工作波長范圍。
[0032] 在優選實施方式中,很多拋光光纖插芯組件被加載到真空涂覆室中并且涂覆有多 層堆疊的介電材料。可使用大量AR涂覆工藝。例如,涂覆方法可以是離子束濺射或者離子 輔助電子束沉積。應注意通過合適的掩膜防止大量涂覆材料在插芯圓柱表面的側面得到。 另外,材料將改變插芯的精確直徑,并且引起涂覆材料的剝落,這將影響連接器性能。
[0033] 在AR涂覆室中要涂敷的光纜不可在真空室中顯著放氣。我們觀察到在室中僅僅 十個0. 9mm松散管道緩沖電纜的雜質就可以將用于離子束濺射的真空抽吸時間從2小時拉 長至多于十個小時。必須仔細選擇光纜的材料以減少放氣。容納在AR涂覆室中的插芯中 的裸露的光纖是最佳的。
[0034] 圖3 (A)和圖3 (B)是通過商用光纖光學干涉儀測量的通過0. 5微米二氧化鈰聚集 的拋光膜拋光的非接觸光纖連接器的凹入光纖表面的等高線圖。為了展現凹入的光纖表 面,有意傾斜連接器表面以展現連續等高線。在這兩個情形中使用不同量的拋光時間。將繪 圖中的光纖凹入深度分別估計為〇. 5微米和2. 8微米。從這兩個曲線中可以看到光纖表面 中心上的一些彎曲,但是彎曲的量不足夠大以顯著改變凹入的光纖端面之間的光束傳播。
[0035] 我們拋光了超過500個非接觸光纖連接器(零擦傷),其與傳統連接器的最終拋光 步驟(其中頻繁出現擦傷并且需要檢查和再拋光)非常不同。于是,在最終的拋光步驟之 后對連接器拋光的100%檢查變成了不必要的,其可以節省大量手工勞動成本。
[0036] 非接觸光纖連接器性能
[0037] 已制成具有凹入的光纖斷面的幾百個非接觸光纖連接器,具有非常大的制造產 量。已制成零度和8°角的非接觸(ANC)單模光纖連接器。
[0038] 零度和8° ANC連接器的插入損耗展現了與常規的光纖連接器幾乎相同的損耗分 布。在全部三個情形中,插入損耗由光纖芯位置中由于幾何公差引起的誤差支配。
[0039] 對接的一對零度NC連接器具有大約30dB的回程損耗,同時對接的一對8度ANC 連接器具有超過70dB的回程損耗,或者與常規的8度APC連接器相比高出大約10dB的回 程損耗。
[0040] 在隨機對接中,NC和ANC連接器都具有基本有保證的插入損耗性能。因此,ANC連 接器是優選的連接器,因為其具有優良的回程損耗性能。
[0041] 我們測試了一對ANC連接器并且發現其持續經過10, 000次對接,從測試的開始到 最后具有小于〇. OldB的插入損耗變化。
[0042] 在圖1中所示的類型的非接觸光纖連接器大大地改善了光纖連接器的光學性能 和耐久性,并且滿足大部分應用的需要。
[0043] 圖4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非接觸光纖連接器部件的另一實施方式的橫截面視圖。 用于提供光纖端面相對于插芯前表面的凹部的另一構成部是將插芯表面選擇性地涂有金 屬涂層45,作為在AR涂層40上面的間隔(spacer)層。可以使用在半導體工業中已知的技 術,通過汽相淀積或者離子束濺射涂布具有從零點幾微米到幾微米厚度的金屬涂層。這種 涂層已知為耐磨耗和損傷的。
[0044] 在該實施方式中,可以使用傳統的連接器拋光工藝來拋光光纖插芯組件。該拋光 處理的結果光纖處于凸面的頂點。拋光角度可以是零度或者8度。金屬涂層可伴隨有合適 的掩模操作,使得金屬不覆蓋光纖表面。應注意,AR涂層40覆蓋光纖20的輸出端面13和 插芯10的前表面17。
[0045] 在傳統的連接器電纜中,在兩個光纖連接器之間經常使用較長長度的加固光纜。 例如,最多使用的光纜之一是具有凱夫拉爾織物加強件的3mm直徑電纜。這種電纜將在真 空室中大量放氣,在AR涂覆室內占據太多空間并且難以管理。顯然,不選擇在AR涂覆室中 用AR涂敷整個光纖連接器電纜。
[0046] 作為替代,應加載僅具有非常短的長度的光纖的連接器的最基本部分。在AR涂敷 之后,應通過熔接將這種短光纖連接至長的加固電纜,這是非常可靠的并且相對低成本的 光纖連接方法。
[0047] 在現有技術中已知拼接連接器。這些是具有工廠拋光的連接器表面的傳統連接 器,在連接器頭的后面具有較短長度的裂開的(cleaved)光纖,以準備好熔接至較長長度 的典型的加固光纜。
[0048] 圖5是具有拼接連接器結構的通用非接觸光纖連接器的示意圖。該結構是低成本 大規模生產過程的必要的部分,因為其允許非接觸光纖連接器具有非常長的光纜以及加固 光纜。耦接裝置的拼接結構同樣允許非接觸光纖連接器在現場進行安裝。
[0049] 在圖5中,非接觸光纖插芯組件容納在連接器結構中,連接器結構包括殼體550、 彈簧535、主體580、橡膠罩590。彈簧535提供正向力至光纖插芯510,其在它的通孔內具 有光纖520。AR涂層540在光纖插芯組件的前表面處并且覆蓋光纖端面。在光纖插芯510 后面的光纖具有受保護的裸露的光纖部530。其被剝開和劈開以露出玻璃光纖部560。長 光纜595被剝開和劈開以露出玻璃光纖部575。將這兩個玻璃光纖部在熔接接點570處熔 接在一起。玻璃光纖部應當盡可能的短,使得拼接連接器體積不過于大。每個玻璃光纖部 的長度優選是5_。因為熔接接點非常脆弱,其通過傳統的熔接保護套筒565加固,熔接保 護套管565附接在金屬法蘭515的一端以及長電纜595的另一端。在保護套筒內有鋼條以 為其提供強度。
[0050] 圖6是用于同時AR涂敷大量光纖插芯組件的樣品支架620的示意圖。支架620 被加工有許多密集的、插芯尺寸的孔630,從而使可不經AR涂敷將圖1中所描繪的類型的大 量完全拋光的光纖插芯組件610適配在其中。可在相同的涂敷運行中使用這種支架620來 AR涂敷數千個這種組件以減少制造成本。
[0051] 以上建立的非接觸光纖連接器工作原理同樣可用于多光纖連接器,諸如MT型陣 列連接器。
[0052] 圖7是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非接觸多光纖連接器對的平面圖。多個光纖750 利用環氧樹脂永久地固定在多纖連接器插芯模塊710中。插芯模塊710的前表面形成具有 凹入的光纖端面710的平滑拋光的輪廓。AR涂層涂布在插芯模塊710的整個拋光的前表面 和光纖端面720上。
[0053] 當使用如圖7所示的兩個非接觸多纖連接器制作多纖連接時,兩個導向銷740穿 過一個插芯模塊710并進入相對的插芯模塊的精確形成的導向孔730以對準兩個多纖連 接器。兩個多纖連接器的拋光的前表面必須通過連接器中的彈簧接觸(未示出)。閂鎖 (latch)(未示出)將兩個插芯模塊710保持在一起。由于纖維端面是凹入的,所以纖維端 面不接觸,這導致非接觸多纖連接器的可靠且耐用的操作。
[0054] 可通過大量手段使光纖端面720從插芯模塊前表面偏移。選擇性蝕刻、差異化的 拋光、金屬沉積或簡單的使拋光的插芯表面變形都能夠實現光纖端面的非接觸。在所有情 況下,在相對的光纖直接的微小間隙可從光纜向對接電纜傳遞光信號。端面可具有些許的 角度,例如8度。
【權利要求】
1. 一種用于連接光纖的光纖連接器部件,包括: 光纖,具有端面,光纜片段在所述端面終止; 光纖插芯,具有容納所述光纖至輸出表面的軸向通孔; 抗反射涂層,在所述光纖端面上;以及 構成部,用于在所述光纖端面相對所述插芯的首尾連接輸出表面之間的輪廓中提供偏 移,由此,當所述光纖端面連接至另一光纖以進行從光纖到光纖的光通信時,存在間隙。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纖連接器部件,其中,用于提供所述偏移的所述構成部包 括從所述插芯的所述輸出表面凹入的所述光纖端面。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纖連接器部件,其中,用于提供所述偏移的所述構成部包 括固定至所述插芯的所述輸出表面的間隔件。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光纖連接器部件,其中,所述間隔件是在所述插芯的所述輸 出表面上的金屬沉積物。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光纖連接器部件,其中,所述金屬沉積物是環形的。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纖連接器部件,其中,所述光纖具有軸線,所述光纖端面基 本不垂直于所述光纖軸線。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纖連接器部件,其中,所述插芯的所述輸出表面具有凸起 的輪廓。
8.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纖連接器部件,進一步包括遠離所述光纖端面的熔接接 頭。
9. 一種光纖連接裝置,包括: 第一光纖插芯和第二光纖插芯,分別具有軸向孔和拋光的端部表面;每個所述拋光的 端部表面彼此接觸; 第一光纖和第二光纖,每個光纖固定在相應插芯中的所述軸向孔中,每個光纖在鄰近 于所述相應的插芯的所述拋光的端部表面的輸出端面終止; 抗反射涂層,在至少一個所述端面上;以及 對準結構,以使得所述第一光纖和所述第二光纖的端面在光通信中彼此間隔開而不會 干擾光信號的方式來保持所述插芯的所述端部表面接觸。
10. 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裝置,其中,至少一個所述光纖輸出端面相對于所述相應的 插芯的所述拋光的表面凹入。
11. 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裝置,其中,至少一個所述拋光的端部表面利用沉積物軸向 地累積,從而所述光纖的所述輸出端面在相對于所述相應的插芯的累積輸出端部的輪廓中 偏移。
12. 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插芯的所述拋光的端部表面基本不垂直于 所述光纖插芯軸向通孔。
13. 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插芯的至少一個所述拋光的端部表面是基 本凸形的。
14. 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裝置,其中,至少一個所述光纖在相距所述端面的某一距離 處具有裂開的后端部。
15. 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對準結構是光纖適配器。
16. -種連接光纖的方法,包括: 制備在第一插芯內同軸的第一光纖,所述第一光纖在拋光的端部表面上具有抗反射 層; 制備在第二插芯內同軸的第二光纖;以及 使所述第一插芯和所述第二插芯的拋光的端部表面在適配器中接觸,其中,當插芯表 面接觸時,所述第一光纖和所述第二光纖具有彼此間隔開的端面。
17. 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通過使所述插芯的抗反射涂層接觸來使所述 第一插芯和所述第二插芯的端部表面接觸。
18. 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通過在所述插芯端部表面處累積金屬沉積物 并使所述金屬沉積物接觸來使所述第一插芯和所述第二插芯的端部表面接觸。
19. 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進一步通過以下步驟限定:通過使用相比在所述插 芯端部表面上在所述光纖上更加有效的拋光化合物在插芯內進行光纖的差異化拋光,來使 至少一個光纖的所述的輸出端面相對于它的相應的插芯端部表面凹入。
20. -種多纖光纖連接器,包括: 插芯模塊,具有前表面,所述前表面具有用于從第二多纖目標接收兩個導向銷的至少 兩個開口,所述插芯模塊具有多個光纖對準孔; 多個光纖,每個光纖固定在相應的所述光纖對準孔中并且在鄰近于所述插芯前表面的 光纖端面終止;以及 抗反射涂層,在所述光纖端面上;
21. 根據權利要求20所述的多纖光纖連接器,其中,所述光纖端面從所述插芯模塊前 表面凹入。
【文檔編號】G02B6/38GK104220912SQ201280070571
【公開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1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22日
【發明者】本杰明·B·吉安 申請人:艾瑞得光導纖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