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液晶顯示裝置及液晶顯示裝置的組裝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液晶顯示裝置中的能夠正確設定背光源與液晶顯示面板的位置關系的組裝裝置、以及使用了該組裝裝置的可靠性高的液晶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在液晶顯示裝置中,設置有使像素電極及薄膜晶體管(TFT)等形成為矩陣狀的TFT基板、和與TFT基板相對且在與TFT基板的像素電極對應的位置上形成有濾色片等的對置基板,并且,在TFT基板與對置基板之間夾持有液晶。然后,通過對每個像素控制由液晶分子實現的光的透過率而形成圖像。液晶顯示裝置扁平且輕型,因此,廣泛應用于從TV等大型顯示裝置至手機和DSC (Digital Still Camera ;數碼相機)等各種領域中,但最近也開始用于搭載在汽車的儀表板上的速度表、燃料表等的儀表的顯不中。車載用等的液晶顯示裝置分為背光源和液晶顯示面板。通常的結構是,背光源配置在下框架、中框架等上,液晶顯示面板配置在構成背光源的中框架之上,并用上框架覆蓋液晶顯示面板。以往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制造方法或制造裝置首先會對背光源進行定位并固定。之后,利用形成在背光源的中框架等上的引導裝置或止動裝置將液晶顯示裝置載置在背光源上。這種液晶顯示裝置的制造方法或制造裝置記載在例如“專利文獻I”或“專利文獻2”中。在先技術文獻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6-119566號公報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3-140364號公報在以往的液晶顯示裝置的組裝裝置中,背光源與液晶顯示面板的相互定位是通過形成在構成背光源的中框架等上的引導裝置或止動裝置等來進行的,因此,背光源與液晶顯示面板的位置精度受形成在中框架上的引導裝置或止動裝置的位置精度制約。另外,如果載置有液晶顯示面板的中框架是用金屬做成的話,則由于用金屬形成的引導裝置或止動裝置會與構成液晶顯示面板的玻璃基板接觸,所以,在對液晶顯示裝置施加振動的情況等下,存在玻璃基板會產生裂紋的危險。圖1是表示本實用新型所適用的液晶顯示裝置的上框架10、液晶顯示面板40、中框架20、下框架30的分解立體圖。具體內容詳見后述,但在圖1中,上框架10、中框架20、下框架30是用金屬形成的,液晶顯示面板40是用玻璃形成的。圖1中省略了下偏振板、上偏振板。中框架20中配置有未圖示的光源、導光板等的背光源。在中框架20的上側存在有金屬的切起部(沖切部)21,這就構成了用于液晶顯示面板40與背光源相互定位的止動裝置或引導裝置(以后僅稱為止動裝置)。圖12是表示液晶顯示面板40載置在中框架20上的狀態的俯視圖。在圖12中,液晶顯示面板40通過成為止動裝置的切起部21而相對于中框架20即背光源50進行定位。[0013]圖13是與圖12的C-C截面相對應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剖視圖。圖13的具體結構詳見后述,但液晶顯示面板40與形成在中框架20上的切起部21抵接而定位。因此,成為金屬與玻璃相接觸的狀態,若對液晶顯示裝置施加振動,則具有用玻璃形成的液晶顯示面板40會發生裂紋的危險。尤其是在車載用的液晶顯示裝置中,由于行駛中會經常產生振動,所以用玻璃構成的液晶顯示面板40的裂紋是非常重要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課題是,實現一種能夠更正確地設定液晶顯示面板40與背光源50的位置關系,并且能夠防止金屬與玻璃的接觸,不會發生玻璃裂紋的、可靠性高的液晶顯示裝置。本實用新型克服了上述問題,具體的技術方案如下。即,(I)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在收納背光源的中框架之上配置有液晶顯示面板,并通過具有檐部的上框架將所述液晶顯示面板的周邊覆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架的檐部與形成在所述中框架的周邊的上側的突起接觸,形成為所述檐部不與所述液晶顯示面板的玻璃基板接觸的結構,所述液晶顯示面板的端部不與所述突起接觸。(2)根據(I)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形成在所述中框架的上側的突起是所述中框架上面的切起部。(3)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的組裝裝置,使液晶顯示面板與背光源對位,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組裝裝置上,經由工作臺、形成在所述工作臺上的突起、和配置在所述工作臺的端部的隔板而形成有引導壁,所述背光源使用形成在底部的定位用突起、和形成在所述工作臺上的突起來進行定位,所述液晶顯示面板使用所述引導壁來進行定位。(4)根據(3)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的組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用突起是凸起銷。(5)根據(4)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的組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銷在內側形成有螺絲,使用所述凸起銷而組裝至使用所述液晶顯示裝置的裝置中。(6)根據(3)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的組裝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工作臺的長邊端部上,存在將所述背光源向第一方向推壓的第一推壓夾具,在所述工作臺的對角附近,存在將所述背光源向第二方向推壓的第二推壓夾具。(7)根據(6)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的組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是與所述背光源的短軸平行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是與所述背光源的對角軸平行的方向。實用新型效果根據本實用新型,無需使用構成背光源的中框架的突起或切起部就能進行背光源與液晶顯示面板的相互定位,因此,能夠在不影響中框架的突起的位置精度的情況下正確地定位液晶顯示面板與背光源。另外,在中框架由金屬形成的情況下,無需使由玻璃形成的液晶顯示面板與由金屬形成的中框架的切起部接觸,因此,能夠防止由于玻璃裂紋而造成的可靠性的降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適用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分解立體圖。[0027]圖2是表示在本實用新型的液晶顯示裝置中的中框架上配置有液晶顯示面板的狀態的俯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剖視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背面立體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組裝裝置的俯視圖。圖6是表示在本實用新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組裝裝置上配置有背光源的狀態的俯視圖。圖7是表示在本實用新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組裝裝置上配置有背光源的狀態的首1J視圖。圖8是表示在本實用新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組裝裝置上配置有背光源及液晶顯示面板的狀態的俯視圖。圖9是表示在本實用新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組裝裝置上配置液晶顯示面板的中途工序的剖視圖。圖10是表示在本實用新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組裝裝置上配置有背光源及液晶顯示面板的狀態的剖視圖。圖11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組裝裝置的其他例的俯視圖。圖12是表示在以往例的液晶顯示裝置中的中框架上配置有液晶顯示面板的狀態的俯視圖。圖13是以往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剖視圖。附圖標記說明10上框架11上框架檐部20中框架21切起部30下框架31凸起銷40液晶顯示面板41 TFT 基板42對置基板50背光源51 光源52導光板53反射片54下漫射片55下棱鏡片56上棱鏡片57上漫射片100組裝裝置110引導壁[0059]111 切口120 突起130第一推壓夾具140第二推壓夾具150 彈簧160工作臺170 隔板180 螺絲190螺絲孔200吸引夾具411下偏振板421上偏振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內容進行具體說明。[實施例1]圖1是表示本實用新型所適用的液晶顯示裝置的、上框架10、由TFT基板41與對置基板42構成的液晶顯示面板40、中框架20、下框架30的分解立體圖。在圖1中,上框架10、中框架20、下框架30用厚度為0.3 0.4mm左右的金屬形成,液晶顯示面板40用玻璃形成。圖1中省略了下偏振板411、上偏振板421。上框架10通過檐部11對液晶顯示面板40的除顯示區域外的周邊進行保護。在車載的液晶顯示裝置中,上框架10中的顯示區域的大小為例如對角5英寸 10英寸左右。在中框架20中配置有圖3所示的光源51、導光板52等的背光源。在中框架20的上側存在有金屬的切起部21。本實用新型中,該金屬的切起部21不具有用于液晶顯示面板40與背光源50相互定位的止動裝置或引導裝置(以后僅稱為止動裝置)的作用。切起部21的高度為例如1.5mm左右。在中框架20的下側配置有下框架30。在下框架30的底部形成有稱為凸起銷31的將背光源定位在組裝裝置之上的銷。在凸起銷31的內側穿有螺絲。該凸起銷31在將液晶顯示裝置組裝至汽車的儀表板中的情況下使用。即,以凸起銷31為基準,既進行液晶顯示裝置的組裝,也進行向汽車的儀表板的組裝。圖2是表示在本實用新型中將液晶顯示面板40載置在中框架20上的狀態的俯視圖。在圖2中,液晶顯示面板40與中框架20的相互位置關系沒有利用切起部21,而是利用后述的本實用新型的組裝裝置。在圖2中,由于液晶顯示面板40不是相對于中框架20向切起部21推壓來定位的,所以在切起部21與液晶顯示面板40的端部之間,在短邊側形成有縫隙dl,在長邊側形成有縫隙d2。這樣,用金屬形成的切起部21與用玻璃形成的液晶顯示面板40不會接觸,因此,液晶顯示面板40不會產生裂紋。圖3是相當于圖2的A-A截面的本實用新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剖視圖。圖3中,在中框架20的底部嵌合配置有下框架30。在通過中框架20與下框架30形成的空間內配置有背光源50。圖3的背光源50是側光源型的背光源。在圖3中,在導光板52的側部配置有基于LED等的光源51,在導光板52的下側配置有反射片53。通過反射片53將從導光板52朝下的光向液晶顯示面板側反射。在導光板52之上配置有下漫射片54,在導光板54之上配置有下棱鏡片55,在下棱鏡片55之上配置有上棱鏡片56,在上棱鏡片56之上配置有上漫射片57。下漫射片54例如緩和來自光源的光的強度的不均。棱鏡片是例如使截面為三角形的棱鏡以規定的間距形成為線狀而形成的。下棱鏡片55將例如圖3中的朝向X方向的光會聚至液晶顯不面板40的方向即z方向。上棱鏡片56將例如圖3中的朝向y方向的光會聚至液晶顯示面板的方向即z方向。由此,能夠使亮度提高。上漫射板57具有減少莫爾條紋的作用,該莫爾條紋是由于下棱鏡片55及上棱鏡片56與在液晶顯示面板40上形成的掃描線及影像信號線的干擾而產生的。在中框架20的上側配置有液晶顯示面板40。液晶顯示面板40通過未圖示的兼作遮光膜的雙面膠帶而固定在中框架20的上側。在中框架20的周邊上側形成有圖3所示的切起部21。以往,將該切起部21作為與背光源50相對的液晶顯示面板40的定位件來使用,但在本實用新型中,背光源50與液晶顯示面板40通過組裝裝置而單獨定位,因此,在中框架20的切起部與液晶顯示面板40之間產生了 dl的間隔。在中框架20之上載置有由TFT基板41與對置基板42構成的液晶顯示面板40。在TFT基板41的下側粘貼有下偏振板411,在對置基板42的上側粘貼有上偏振板421。液晶顯示面板40的周邊由上框架10的檐部11覆蓋。中框架20的切起部21的頂端與液晶顯示面板40的上部相比較高,上框架10的檐部11不與玻璃的液晶顯示面板40接觸。S卩,本實用新型中的中框架20的切起部21不是液晶顯示面板40的與背光源50相對的定位件,而只是發揮用于使金屬的上框架10的檐部11不與玻璃的液晶顯示面板40接觸的止動裝置的作用。圖3中,在下框架30上安裝有凸起銷31。凸起銷31成為在組裝夾具上配置背光源50時的基準,同時具有在汽車的儀表板上安裝液晶顯示裝置時的固定作用。凸起銷31的高度為例如15mm左右。在圖3中,按照下框架30、中框架20、上框架10的順序成為嵌套件。圖4是從背側觀察到的液晶顯示裝置的立體圖,表示凸起銷31的位置的例子。在圖4中,凸起銷31有三個,例如,兩側的凸起銷31用于圖4中的y方向的定位,中央附近的凸起銷31用于X方向的定位。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組裝裝置100的俯視圖。圖5中,在工作臺160之上,在三個位置上形成有用于將液晶顯示裝置的凸起銷31定位的突起120。另外,在工作臺160的左側端部的y方向上形成有第一推壓夾具130,在工作臺的對角方向端部形成有第二推壓夾具140。在第一推壓夾具130及第二推壓夾具140上配置有彈簧150。在圖5中,在工作臺160的長邊端部以及短邊端部形成有引導壁110。液晶顯示面板40的端部被推壓至該引導壁110上,從而使液晶顯不面板40被定位。任一引導壁110均通過螺絲180而固定在安裝在工作臺160上的未圖示的隔板之間。在任一引導壁110上均形成有橢圓形的孔190。在配置于工作臺160的長邊側的引導壁110上,形成有以在圖5的y方向上較長的橢圓作為截面的孔,由此引導壁110能夠在y方向上進行微調。另外,在配置于工作臺的短邊側的引導壁110上,形成有截面為在圖5的X方向上較長的橢圓的孔,由此引導壁110能夠在X方向上進行微調。圖6是表示背光源50定位并設定在組裝裝置100的工作臺160上的狀態的俯視圖。在圖6中第一推壓夾具130通過彈簧150來對背光源的長邊端部進行推壓。這種情況下,通過使凸起銷31與橫方向上較長的突起120抵接,而決定y方向上的位置。雖然在圖6中存在兩處橫方向上較長的突起120,但為了 y方向上的定位,原理上也可以是一處。在圖6中,第二推壓夾具140通過彈簧150來對背光源50的對角端部進行推壓。這種情況下,通過使凸起銷31與縱方向上較長的突起120抵接,而決定X方向上的位置。另夕卜,由于第二推壓夾具140在對角方向上推壓,所以X方向的位置也可以同時決定。此外,圖6中尚未配置液晶顯示面板40,因此未使用引導壁110。另外,圖6中省略了用于對引導壁110與未圖示的隔板進行固定的螺絲及螺絲孔。圖7是與圖6的B-B截面相對應的剖視圖。圖7中,在組裝裝置100的工作臺160之上形成有突起120,在該突起120上抵接有形成在背光源50的背面上的凸起銷31。由此,決定了背光源50的y方向上的位置。在背光源50的中框架20上形成有切起部21。圖7中,在工作臺160的端部形成有隔板170,在隔板170之上通過螺絲180固定有引導壁110。形成在引導壁110上的孔的截面成為y方向上較長的孔190,能夠將引導壁110相對于隔板170、進而相對于工作臺160而在y方向上進行微調。圖8是表示在組裝裝置100上將液晶顯示面板40配置在背光源50之上的狀態的俯視圖。到背光源50的定位為止,均與由圖6進行的說明相同。圖8中,液晶顯示面板40以引導壁110為基準進行定位。即,形成在背光源50的中框架20上的切起部21對液晶顯示面板40的定位不起作用。在圖7中,引導壁110的位置是以形成在工作臺160上的突起120以及形成在背光源50的下框架30上的凸起銷31為基準而設定的。引導壁110的調整預先使用液晶顯示裝置的實體模型等進行了正確地決定。圖9是表示使用本實用新型的組裝裝置100在背光源50之上配置液晶顯示面板40的中途工序的首I]視圖。在圖9中,通過吸引夾具200移動液晶顯不面板40,并將液晶顯示面板40的端部向引導壁110推壓。由此,液晶顯示面板40與背光源50的位置關系經由引導壁110、隔板170、工作臺160、突起120、凸起銷31來決定。在這種狀態下,若卸掉吸引夾具200,則如圖10所示,液晶顯示面板40會落下到背光源50的中框架20之上,然后通過未圖示的雙面膠帶等使液晶顯示面板40正確地定位在中框架20上。本實用新型中,液晶顯示面板40的相對于背光源50的定位并不是相對于形成在背光源50的中框架20上的切起部21而進行的,而是經由引導壁110而進行的,因此,在切起部21與液晶顯示面板40之間產生有間隙。這樣,在本組裝裝置100中,并不是利用背光源50上的切起部21等的止動裝置,而是經由組裝裝置100中的夾具來進行背光源50與液晶顯示面板40的定位,因此,背光源50與液晶顯示面板40的定位無需考慮切起部21等的制作精度就能準確地進行。圖11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組裝裝置100的俯視圖的其他例。圖11的基本結構與圖5相同。圖11不同于圖5之處在于,在引導壁110上形成有切口 111,使液晶顯示面板40與引導壁110的接觸面積縮小。由此,能夠使液晶顯示面板40的端部與引導壁110的接觸穩定化。在以上的說明中,雖然對安裝在背光源50的下框架30上的用于背光源的定位的部件是凸起銷31,但并不限于此,只要是能夠通過與突起抵接而決定背光源的位置的部件,就可以是任意形狀。另外,在本實施例中,為了使上框架10的檐部11不與液晶顯示面板的玻璃接觸,而在中框架20上形成切起部21。但是,為了不使上框架10的檐部11與液晶顯示面板40的玻璃接觸的部件并不限于形成在中框架20上的切起部21,也可以使用其它的突起。另外,在上述中說明了框架20是金屬的,但中框架20由樹脂形成的情況也能夠適用本實用新型。即,因為與以形成在中框架20上的突起為基準相比,背光源50中的凸起銷31的位置與載置在中框架20上的液晶顯示面板40的位置如本實用新型這樣地通過組裝裝置100的引導壁110來限制的話,位置精度會更高,能夠實現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對背光源50的光學片組使用下漫射片54、下棱鏡片55、上棱鏡片56、上漫射片57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這種光學片是示例,也能夠適用于其他結構的情況。例如,也可能有不使用棱鏡片而使用三片漫射片的情況。以側光源型為例說明了背光源50,但背光源50并不限于此,將光源配置在液晶顯示面板的下方的直下型的背光源也能適用本實用新型。
權利要求1.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在收納背光源的中框架之上配置有液晶顯示面板,并通過具有檐部的上框架將所述液晶顯示面板的周邊覆蓋,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框架的檐部與形成在所述中框架的周邊的上側的突起接觸,形成為所述檐部不與所述液晶顯示面板的玻璃基板接觸的結構, 所述液晶顯示面板的端部不與所述突起接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形成在所述中框架的上側的突起是所述中框架上面的切起部。
3.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的組裝裝置,使液晶顯示面板與背光源對位,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組裝裝置上,經由工作臺、形成在所述工作臺上的突起、和配置在所述工作臺的端部的隔板而形成有引導壁, 所述背光源使用形成在底部的定位用突起、和形成在所述工作臺上的突起來進行定位, 所述液晶顯示面板使用所述引導壁來進行定位。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的組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用突起是凸起銷。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的組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銷在內側形成有螺絲,使用所述凸起銷而組裝至使用所述液晶顯示裝置的裝置中。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的組裝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工作臺的長邊端部上,存在將所述背光源向第一方向推壓的第一推壓夾具,在所述工作臺的對角附近,存在將所述背光源向第二方向推壓的第二推壓夾具。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的組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是與所述背光源的短軸平行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是與所述背光源的對角軸平行的方向。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及其組裝裝置。本實用新型的課題在于高精度地、且以不使構成液晶顯示面板的玻璃板與金屬接觸的方式對背光源與液晶顯示面板進行組裝。在組裝裝置(100)的工作臺(160)的長邊端部與對角端部上配置有背光源(50)的推壓夾具(130、140)。由此,將形成在背光源(50)的底部的凸起銷(31)向形成在工作臺(160)上的突起部(120)推壓而決定背光源(50)的位置。液晶顯示面板(40)通過經由隔板而安裝在工作臺(160)上的引導壁(110)來定位。由此,無需使用將液晶顯示面板(40)形成在中框架上的金屬的止動裝置,就能高精度地組裝背光源(50)和液晶顯示面板(40)。
文檔編號G02F1/1333GK203069930SQ20122074225
公開日2013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5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26日
發明者德山裕司, 福本信二 申請人:株式會社日本顯示器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