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顯示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有關于ー種顯示裝置,特別是有關于ー種無邊框屏幕或窄邊框屏幕的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公知技術中,由于液晶顯示裝置的液晶面板的周邊具有黒色矩陣,加上背光模組的周邊裝設有可避免漏光的遮光邊框,使得液晶顯示裝置的屏幕周邊會有黑區現象。因此,可藉由美化邊框或遮光邊條加以遮蔽液晶顯示裝置的屏幕周邊以美化其外觀。然而,由于現今無邊框屏幕的盛行,液晶顯示裝置的液晶面板周邊改成不具黒色矩陣的設計,再搭配現行的背光模組時,由于現行背光模組的周邊仍具有可避免漏光的遮光邊框,使得液晶顯示裝置的無邊框屏幕可透過其液晶面板若隱若現地看到背光模組周邊的遮光邊框,造成液晶顯示裝置的無邊框屏幕的周邊具有黑區現象發生,從而衍生不佳的顯示品味。由此可見,上述現有無邊框屏幕的液晶顯示裝置顯然仍存在不便與缺陷,而有待加以進一歩改良。因此,如何能有效地解決上述不便與缺陷,實屬當前重要研發課題之一,亦成為當前相關領域亟需改進的目標。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顯示裝置,不僅解決上述公知技術的不便與缺陷,消除上述屏幕周邊所透出的黑區現象,進而提升此顯示裝置的整體顯示品質。本發明提供一種顯示裝置,藉由替換上述公知技術的遮光邊框,藉此加大背光模組對于顯示面板的出光面積,進而加大顯示屏幕的整體顯示面積。依據本發明的ー態樣,本發明的顯不裝置包含一顯不面板及一背光模組。背光模組包含一底板、一發光組件及一具透光性的結合框。發光組件位于底板上,且結合框介于發光組件與顯示面板之間,從而使發光組件的光線可穿過結合框并投射至顯示面板。此外,依據本發明的ー實施例,本發明的顯示裝置為ー無邊框的顯示裝置,故,此顯示面板背對背光模組的一面全面地為一有效顯示區。再者,此實施例中,結合框包含ー圍繞部。此圍繞部包含多個第一內壁及多個第二內壁。此些第一內壁圍繞以形成一第一開ロ,第一開ロ位于圍繞部內,用以容納上述的發光組件。此些第二內壁圍繞以形成一第二開ロ,第二開ロ位于圍繞部面向顯示面板的一面,且第二開ロ的面積小于第一開ロ的面積。此外,顯示裝置更包含一透光防護片。透光防護片位于顯示面板背對背光模組的一面。此外,此實施例的一可選擇的變化中,結合框更包含一第一光學微結構圖案、一第ニ光學微結構圖案及一第三光學微結構圖案。第一光學微結構圖案分布于此些第一內壁 上。第二光學微結構圖案分布于圍繞部面向顯示面板的一面。第三光學微結構圖案分布于圍繞部鄰接此些第一內壁與此些第二內壁的多個面上。此外,此實施例的另一可選擇的變化中,顯示裝置更包含一遮光層。遮光層至少圍繞并貼附于圍繞部背對第一內壁的多個面上,或者,甚至,遮光層圍繞并貼附于顯示面板與圍繞部所共同構成的一外側壁上。再者,此實施例的又一可選擇的變化中,顯示裝置更包含一光學透光膠層。光學透光膠層呈ロ字型,介于顯示面板與結合框之間,藉此結合顯示面板與結合框為一體。或者,此實施例的又一可選擇的變化中,顯示面板與結合框相結合的一面包含至少ー負壓腔,藉由負壓腔內的真空狀態,顯示面板與結合框相互結合為一體。依據本發明的另ー實施例,本發明的顯示裝置為ー窄邊框的顯示裝置,故,此顯示面板區分為一有效顯示區與一圍繞有效顯示區的周邊區。具體來說,顯示面板至少包含一上玻璃基板一下玻璃基板一薄膜電晶體元件陣列 基板及一驅動晶片組。上玻璃基板、下玻璃基板與薄膜電晶體元件陣列基板皆跨越有效顯示區與周邊區,且薄膜電晶體元件陣列基板介于上玻璃基板與下玻璃基板之間。驅動晶片組鑲設于薄膜電晶體元件陣列基板上,且位于周邊區內。顯示裝置更包含一外框。外框夾合顯示面板與背光模組,其中外框的ー夾合部位于顯示面板背對背光模組的一面且恰遮蔽驅動晶片組。適用于上述各實施例中,結合框為一透明或半透明的塑膠材質。塑膠材質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酷、聚碳酸酷、甲基苯こ烯、環烯烴聚合物、聚苯こ烯、聚對苯ニ甲酸こニ酯或聚亞酰胺。適用于上述各實施例中,發光組件包含一導光板及ー側射型發光模組。導光板具有一入光側面。側射型發光模組朝入光側面發光。此外,發光組件更包含一反射片和ー擴散片。導光板系夾合于反射片與擴散片之間。適用于上述各實施例中,發光組件包含一直下式發光模組。此外,發光組件更包含至少ー擴散元件。擴散元件包含一擴散板與ー擴散片。擴散板包含兩相對面。擴散片疊合于擴散板的一面,上述的直下式發光模組朝擴散板的另面發光。綜上所述,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有益效果。藉由上述技術方案,可達到相當的技術進步性及實用性,并具有產業上的廣泛利用價值,其至少具有下列優點(I)藉由移除上述的遮光邊框,本發明顯示裝置不僅消除上述屏幕周邊所透出的黑區現象,更可提升此顯示裝置的整體顯示品質;以及(2)本發明的顯示裝置藉由替換成可透光的結合框,藉此加大背光模組對于顯示面板的出光面積,進而加大顯示屏幕的整體顯示面積;以及(3)為使光線可穿過結合框并投射至顯示面板,本發明顯示裝置的屏幕周邊正對顯示面板及背光模組之間便不需其他用以遮光的措施(如遮光膠帶),進而省下材料與組裝成本。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發明的限定。
圖I為本發明顯示裝置于ー實施例下的立體示意圖2為圖I于此實施例的一變化下的I-I局部剖面圖;圖3為本發明的顯示裝置的結合框于此實施例下的剖面側視圖;圖4為本發明的顯示裝置于此實施例的另ー變化下的剖面側視圖;圖5A為本發明的顯示裝置于此實施例的又一變化下的剖面側視圖;圖5B為本發明的顯示裝置于此實施例的又一變化下的剖面側視圖;圖6A為圖I于此實施例的又一變化下的I-I局部剖面圖;圖6B為圖I于此實施例的又一變化下的I-I局部剖面圖;圖7為圖I于此實施例的又一變化下的剖面側視圖; 圖8為圖I于此實施例的又一變化下的I-I局部剖面圖;圖9為本發明顯示裝置于另ー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圖10為圖9于此實施例的一變化下的II-II局部剖面圖。其中,附圖標記100、101:顯示裝置200 :顯示面板201 :負壓腔210 :上偏極片220 :上玻璃基板230 :彩色濾光片240 :液晶層250 :薄膜電晶體元件陣列基板260 :下玻璃基板270 :下偏極片280 :驅動晶片組300 :背光模組310 :底板320 :發光組件330 :導光板331 :入光面332:出光面333 :反射面340 :側射型發光模組341:電路基板342 :側射型發光二極體350 :反射片360 :擴散片370 :直下式發光模組371:電路基板372 :直下式發光二極體380 :擴散元件
381 :擴散板382 :擴散片400 :結合框410:圍繞部411 :第一內壁412:第一開ロ413:第二內壁414:第二開ロ415 :第三內壁420 :第一光學微結構圖案430 :第二光學微結構圖案440 :第三光學微結構圖案450,451 :遮光層500 :光學透光膠層600 :透光防護片700 :外框710 :框體720 :第一夾合部730 :第二夾合部L :光線AA:有效顯不區E :周邊區1-1、II-II :剖面線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技術方案進行詳細的描述,以更進ー步了解本發明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為本發明所附權利要求保護范圍的限制。有鑒于公知液晶顯示裝置的屏幕周邊將背光模組的遮光邊框所顯露出的黑區現象而造成不佳顯示品味的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顯示裝置,可讓背光模組的光線可投射至顯示面板上,尤其是顯示面板的周圍處,而不會被背光模組的元件所遮蔽,進而幫助顯示面板提供更大面積的顯示面。請參閱圖I及圖2所示,圖I為本發明顯示裝置100于ー實施例下的立體示意圖。圖2為圖I于此實施例的一變化下的I-I局部剖面圖。本發明的顯示裝置100包含一背光模組300及一顯示面板200。背光模組300疊設于顯示面板200的ー側,用以提供顯示面板200顯示用的光源。背光模組300包含一底板310、一發光組件320及一結合框400。發光組件320位于底板310上。結合框400具透光性,介于發光組件320與顯示面板200之間,且大致對應于顯示面板200的周圍處。如此,發光組件320所發出的一部分光線L便可不受遮蔽,而穿過此結合框400后并投射至顯示面板200的周圍處。
具體來說,此外,顯示面板200不限為一液晶顯示面板200或具有一觸碰面板的顯示面板。結合框400不限于直接結合顯示面板200或發光組件320,舉例來說,當發光組件320固定于底板310上,則結合框400的ー側用以支撐顯示面板200,另ー側并與底板310(例如藉由卡榫)相互結合,使其配置于發光組件320與顯示面板200之間。然而,本發明的結合框400不僅限于此,例如結合框400也可改為固定發光組件320的元件,而非用以支撐顯示面板200的元件。更進ー步地,請參閱圖2及圖3所示,圖3為本發明的顯示裝置100的結合框400于此實施例下的剖面側視圖。舉例來說,結合框400包含一大致對應于顯示面板200的周圍處的圍繞部410。此圍繞部410包含多個第一內壁411、多個第二內壁413及多個第三內壁415。此些第一內壁411圍繞以形成一第一開ロ 412。第一開ロ 412位于圍繞部410內,用以容納上述的發光組件320。此些第二內壁413圍繞以形成一第二開ロ 414,第二開ロ 414位于圍繞部410面向顯示面板200的一面,且第二開ロ 414的面積小于第一開ロ 412的面積。在此,第一開ロ412不限接通或不接通第二開ロ 414,只要可讓光線L通過即可。此些第三內壁415鄰接此 些第一內壁411與此些第二內壁413,面向第一開ロ 412與發光組件320。大致來說,結合框400可以為光學級材料或導光材料,以供光線通過。簡單地說,結合框400為ー透明或半透明的塑膠材質。所述的塑膠材質例如可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甲基苯こ烯(methyl styrene, MS)、環烯經聚合物(Cyclo-olef in polymer, COP)、聚苯こ烯(polystyrene,PS)、聚對苯ニ甲酸こニ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或聚亞酸胺(polyimide)等等。請參閱圖3及圖4所示,圖4為本發明的顯示裝置100于此實施例的另ー變化下的剖面側視圖。此實施例的ー選項中,結合框400上更可配置光學微結構圖案,以便提供更均勻的出光性能或產生更強亮度的光線至顯示面板200的周圍處。舉例來說,結合框400更包含一第一光學微結構圖案420、一第二光學微結構圖案430及一第三光學微結構圖案440。第一光學微結構圖案420分布于所述的此些第一內壁411上。第二光學微結構圖案430分布于圍繞部410面向顯不面板200的一面。第三光學微結構圖案440分布于所述的此些第三內壁415上。當發光組件320發出光線時,部份光線到達第一光學微結構圖案420與第三光學微結構圖案440后,可増加光反射次數以提高光線強度,光線由結合框400中到達第二光學微結構圖案430 (即圍繞部410面向顯示面板200的表面)時,此些光線可更均勻的出光或更強亮度的光線至顯示面板200。本發明不局限上述各光學微結構圖案420 440的形成方式,例如上述各光學微結構圖案420 440可于此結合框400成形時即一體成形地提供(例如膜內成型)于所述的各表面,或者,上述各光學微結構圖案420 440也可于結合框400成形后,才制成(例如印刷或外貼)于所述的各表面。請參閱圖5A與圖5B所示,圖5A與圖5B分別為本發明的顯示裝置100于此實施例的又一變化下的剖面側視圖。
此外,此實施例的另ー選項中,顯示裝置100的外壁更可配置遮光層450、451,避免光線自圍繞部410外露,不致降低投射至顯示面板200的光線強度。舉例來說,如圖5A所示,遮光層450圍繞并貼附于圍繞部410背對第一內壁411與第二內壁413的外壁;或者,舉例來說,如圖5B所示,甚至,遮光層451圍繞并貼附于顯示面板200與圍繞部410所共同構成的一外側壁上。本發明不局限上述遮光層450、451的形式,例如遮光層可以為油墨涂料層、鍍膜、獨立片體或裝飾條。此外,遮光層450、451除了遮光功能,亦可具反光功能,例如為反光涂層、金屬鍍膜、金屬片或光反光片等等。另外,前述的實施例中,結合框400的一側結合顯示面板200的一面,以便支撐顯示面板200。結合框400與顯示面板200的結合方式可例如以膠層將結合框400與顯示面板200結合為一體,或者,可例如以真空處理方式,將結合框400與顯示面板200結合為一體。 具體來說,請參閱圖6A所示,圖6A為圖I于此實施例的又一變化下的I-I局部剖面圖。此實施例的又ー選項中,顯示裝置100更包含一光學透光膠層500 (OpticallyClear Adhesive, OCA光學膠)。光學透光膠層500呈ロ字型,配置于圍繞部410面向顯示面板200的一面,使結合框400與顯不面板200結合為一體后,介于顯不面板200與結合框400之間。請參閱圖6B所示,圖6B為圖I于此實施例的又一變化下的1_1局部剖面圖。此實施例的又ー選項中,顯示面板200與結合框400相結合的一面包含至少ー負壓腔201,藉由負壓腔201內的真空狀態,顯示面板200與結合框400相互結合為一體。請參閱圖7所示,圖7為圖I于此實施例的又一變化下的剖面側視圖。除了顯示面板200直接露出外,此實施例的又ー變化中,顯示裝置100更包含一透光防護片600。透光防護片600貼覆于顯示面板200背對背光模組300的一面,以保護顯示面板200的顯示面不致受異物刮傷。本發明不限此透光防護片600上具有黑框或全透明。復請參閱圖2所示。上述各實施例的其中ー變化中,發光組件320為ー側射型發光組件320,包含一導光板330及ー側射型發光模組340。導光板330例如可為ー厚度均勻的矩形板或一厚度由大至小的楔形板,具有相対的正面及反面,以及環繞其正面與反面的多個側面,其正面或反面的面積均大于其中任一側面的面積。導光板330的任一個側面皆可為一用以導引入光線進入導光板330的入光面331。導光板330的正面即為一出光面332,出光面332用以送出光線至顯示面板200,供顯示面板200顯示畫面。導光板330的反面即為ー反射面333。反射面333用以反射光線至出光面332。側射型發光模組340包含至少ー電路基板341與多個側射型發光二極體342 (Sideview type LED)。此些側射型發光二極體342線性排列地鑲設于此電路基板341上以構成一燈條(light bar),且此些側射型發光二極體342共同面對上述的入光面331,并共同朝向此入光面331發光。發光組件320更包含一反射片350和一擴散片360,擴散片360位于導光板330的出光面332上,反射片350位于導光板330的反射面333上,亦即導光板330夾合于反射片350與擴散片360之間。
請參閱圖8所示,圖8為圖I于此實施例的又一變化下的I-I局部剖面圖。上述各實施例的其中另ー變化中,發光組件320為ー直下式發光組件320,包含一直下式發光模組370。直下式發光模組370包含多個電路基板371與多個直下式發光二極體372 (top view type LED)。此些直下式發光二極體372線性排列地鑲設于此些電路基板371上以構成多個燈條(light bar),且此些直下式發光二極體372共同面對顯示面板200與結合框400,并共同對顯示面板200與結合框400發光。此外,發光組件320更包含至少ー擴散元件380。擴散元件380包含一擴散板381
與一擴散片382。擴散板381包含兩相對面。擴散片382疊合于擴散板381的一面,上述的直下式發光模組370朝擴散板381的另面發光。本發明不限其顯示裝置100為ー無邊框屏幕或窄屏幕的顯示裝置100。復請參閱圖I所示,依據本發明的ー實施例,本發明的顯示裝置100為ー無邊框的顯示裝置100,故,此顯示面板200背對背光模組300的一面全面地為一有效顯示區AA。如此,顯示裝置100的一面全部即為全區域的屏幕,不致于顯示裝置100的一面看到其邊框,而且顯示裝置100的一面全部皆可提供顯示之用,也不致有前述黑區現象而造成不佳顯示品味的問題。請參閱圖9與圖10所示,圖9為本發明顯示裝置101于另ー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圖10為圖9于此實施例的一變化下的II-II局部剖面圖。反觀,依據本發明的另ー實施例,本發明的顯示裝置100為ー窄邊框的顯示裝置101。此顯示面板200區分為一有效顯示區AA與一圍繞有效顯示區AA的周邊區E。具體來說,顯示面板200包含依序疊設的一上偏極片210、上玻璃基板220、一彩色濾光片230、一液晶層240、一薄膜電晶體元件陣列(TFT Array)基板250、一下玻璃基板260及一下偏極片270,且此上偏極片210、上玻璃基板220、彩色濾光片230、液晶層240、薄膜電晶體元件陣列(TFT Array)基板250、下玻璃基板260及下偏極片270皆跨越有效顯示區AA與周邊區E。此外,顯示面板200更包含一驅動晶片組280。驅動晶片組280鑲設于薄膜電晶體元件陣列基板250鄰近其邊緣處,故,驅動晶片組280僅位處于周邊區E內。此另ー實施例中,顯示裝置101更包含一外框700。外框700夾合顯示面板200與背光模組300,以便將顯不面板200與背光模組300固定為一體。外框700包含一框體710、第一夾合部720與第二夾合部730。框體710位于第一夾合部720與第二夾合部730之間,且圍繞顯示面板200與背光模組300共同的外側壁。第一夾合部720伸向顯示面板200背對背光模組300的一面。第二夾合部730伸向底板310背對發光組件320的一面。需說明的是,由于顯示裝置101中僅驅動晶片可能遮蔽發光組件320的光線,并于液晶顯示裝置101的屏幕周邊會有鄰落的黑區現象,故,第一夾合部720位于顯示面板200背對此背光模組300的一面,而僅恰好遮蔽至驅動晶片組280的對應區域。綜上所述,本發明顯示裝置藉由移除公知技術的遮光邊框,不僅消除上述屏幕周邊所透出的黑區現象,更可提升此顯示裝置的整體顯示品質,而且,藉由介于發光組件與顯示面板間的透光性結合框,藉此加大背光模組對于顯示面板的出光面積,進而加大顯示屏幕的整體顯示面積。此外,為使光線可穿過結合框并投射至顯示面板,本發明顯示裝置的顯示面板及背光模組之間正對屏幕周邊位置便可不需其他用以遮光的措施,進而省下材料與組裝成本。
當然,本發明還可有其它多種實施例,在不背離本發明精神及其實質的情況下,熟 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當可根據本發明作出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但這些相應的改變和變形都應屬于本發明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顯示面板;以及 一背光模組,包含 一底板; 一發光組件,位于該底板上;以及 一結合框,具透光性,介于該發光組件與該顯示面板之間; 其中該發光組件的光線穿過該結合框并投射至該顯示面板。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顯示面板背對該背光模組的一面全面地為一有效顯示區。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結合框包含一圍繞部,該圍繞部包含 多個第一內壁,該些第一內壁圍繞以形成一第一開口,該第一開口位于該圍繞部內,用以容納該發光組件;以及 多個第二內壁,該些第二內壁圍繞以形成一第二開口,該第二開口位于該圍繞部面向該顯示面板的一面,且該第二開口的面積小于該第一開口的面積。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結合框更包含 一第一光學微結構圖案,分布于該些第一內壁上; 一第二光學微結構圖案,分布于該圍繞部面向該顯不面板的一面;以及 一第三光學微結構圖案,分布于該圍繞部鄰接該些第一內壁與該些第二內壁的多個面。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一遮光層,圍繞并貼附于該圍繞部背對該些第一內壁的多個面上。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遮光層更圍繞并貼附于該顯示面板與該圍繞部所共同構成的一外側壁上。
7.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一光學透光膠層,呈口字型,介于該顯示面板與該結合框之間,藉此結合該顯示面板與該結合框。
8.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顯示面板與該結合框相結合的一面包含至少一負壓腔,該顯示面板藉由該負壓腔與該結合框相結合。
9.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一透光防護片,位于該顯不面板背對該背光模組的一面。
10.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顯示面板區分為一有效顯示區與一圍繞該有效顯示區的周邊區。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顯示面板更包含 一上玻璃基板,跨越該有效顯示區與該周邊區; 一下玻璃基板,跨越該有效顯示區與該周邊區; 一薄膜電晶體元件陣列基板,跨越該有效顯示區與該周邊區,且介于該上玻璃基板與該下玻璃基板之間;以及 一驅動晶片組,鑲設于該薄膜電晶體元件陣列基板上,且位于該周邊區內。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一外框,夾合該顯不面板與該背光模組,其中該外框的一夾合部位于該顯不面板背對該背光模組的一面且恰遮蔽該驅動晶片組。
1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結合框為一透明或半透明的塑膠材質。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塑膠材質選自于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甲基苯乙烯、環烯烴聚合物、聚苯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及聚亞酰胺所組成的群組。
1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發光組件包含 一導光板,具有一入光側面;以及 一側射型發光模組,朝該入光側面發光。
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發光組件更包含一反射片和一擴散片,該導光板夾合于該反射片與該擴散片之間。
17.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發光組件包含一直下式發光模組。
18.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發光組件更包含至少一擴散元件。
19.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擴散元件包含 一擴散板,包含兩相對面;以及 一擴散片,疊合于該擴散板的一面, 其中,該直下式發光模組朝該擴散板的另面發光。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揭露一種顯示裝置,包含一顯示面板及一背光模組。背光模組包含一底板、一發光組件及一結合框。發光組件位于底板上。結合框具透光性,介于發光組件與顯示面板之間,其中發光組件的光線穿過結合框并投射至顯示面板。本發明的顯示裝置不僅消除了屏幕周邊所透出的黑區現象,更可提升顯示裝置的整體顯示品質,而且,藉由介于發光組件與顯示面板間的透光性結合框,加大了背光模組對于顯示面板的出光面積,進而加大顯示屏幕的整體顯示面積。此外,為使光線可穿過結合框并投射至顯示面板,本發明顯示裝置的顯示面板及背光模組之間正對屏幕周邊位置可不需其他用以遮光的措施,進而省下了材料與組裝成本。
文檔編號G02F1/13357GK102681255SQ20121014413
公開日2012年9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7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1日
發明者林岳鋒, 蔡偉翔, 鄭崇孚, 陳一綾 申請人: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