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主動型光纖纜線與電子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光纖纜線與使用光纖纜線的電子裝置,特別涉及一種具有電光與光電轉換(electrical-to-optical/optical-to-electrical ;Ε0/0Ε)處理芯片的主動型光纖纜線(Active Optical Cable, A0C)與使用此主動型光纖纜線的電子裝置。
背景技術:
通用串行總線(USB)接口常用于主機端與裝置端的連結溝通,具有高傳輸率。傳統USB 2. 0的傳輸速率僅有480M bps,但從USB 2. 0所發展出來的USB3. 0,其傳輸率上達 5Gbps。在主機端與裝置端的連結方面,除了通過主機端與裝置端個別的通用串行總線接口進行直接連結之外,也可通過纜線連結主機端與裝置端個別的通用串行總線接口。一般而言,上述纜線為銅纜線。然而,對于長距離傳輸(例如,主機端通過纜線連結投影機等裝置)而言,大量使用銅纜線除了成本過高之外,亦有信號因距離過長而衰減等問題。所以, 針對長距離傳輸,需要一種可靠的纜線技術。
發明內容
本發明公開一種主動型光纖纜線,包括一第一接頭、一第二接頭以及一光纖。該第一接頭用以連結一第一設備。該第二接頭用以連結一第二設備。該光纖則連結該第一以及該第二接頭。該第一接頭具有一第一電光與光電轉換處理芯片,該第一電光與光電轉換處理芯片以一第一傳輸正端輸入引腳與一第一傳輸負端輸入引腳與上述第一設備上的一第一傳輸正端與一第一傳輸負端分別耦接。該第一傳輸正端輸入引腳以及該第一傳輸負端輸入引腳構成一對第一傳輸差動信號輸入引腳。該對第一傳輸差動信號輸入引腳具有一第一共模阻抗結構。該第一共模阻抗結構使該第一傳輸正端與該第一傳輸負端所帶有的電容充電。 如此一來,該電容的充電狀況得以用于判斷該主動型光纖纜線與該第一設備的連結。根據本發明一種實施方式所實現的一電子裝置可包括上述第一設備與上述主動型光纖纜線。為使本發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所附圖示,詳細說明如下。
圖1A、圖IB以及圖IC圖解根據本發明一種實施方式所實現的一種主動型光纖纜線的技術;圖2A與圖2B圖解一種實施方式,其中以通用串行總線標準A型插頭實現本發明主動型光纖纜線的接頭;圖3A與圖;3B圖解一種實施方式,其中以通用串行總線標準B型插頭實現本發明主動型光纖纜線的接頭;圖4A與圖4B圖解一種實施方式,其中以通用串行總線微B型插頭實現本發明主動型光纖纜線的接頭;圖5A、圖5B以及圖5C圖解本發明的主動型光纖纜線的多種實施方式;圖6以USB 3.0接口為例,圖解電光與光電轉換處理芯片IM所包括的多個引腳, 對應設備端的通用串行總線接口;以及圖7圖解所公開的主動型光纖纜線的另外一種設計,用于應付一端設備沒有供電的狀況。主要元件符號說明100 -主動型光纖纜線;102--第一接頭;
104 -第二接頭;106 -、光纖;
110 -第一設備;112廣、第二設備;
120 -印刷電路板;122 -、接觸墊;
124 -電光與光電轉換處理芯片;
126 -電光轉換器;128 -、光電轉換器
200 -插頭結構;202廣 金屬片;
300 -插頭結構;302廣 金屬片;
400 -插頭結構;402廣 金屬片;
700 -電源線;702廣、第三接頭;
704 -電源;
a、b、3 切線;
D+、D_- 數據正、負端;Din+、Din- 數據正、負端輸入引腳;GND 地線端;GNDin 地線端輸入引腳;GND_Drain 數據線地端;GND_Drain_in 數據線地端輸入引腳;R_TXin+、R_TXin_ 電阻;RX+、RX- 接收正端、負端;RXin+, RXin- 接收正端、負端輸入引腳;SS_signals 超高速傳輸信號;TX+、TX- 傳輸正端、負端;TXin+, TXin- 傳輸正端、負端輸入引腳;VBUS 電源線端; VBUSin 電源線端輸入引腳;Zcm 共模阻抗結構。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1A、圖IB以及圖IC圖解根據本發明一種實施方式所實現的一主動型光纖纜線的技術。參考圖1A,一主動型光纖纜線100包括一第一接頭102、一第二接頭104以及一光
6纖106。該第一接頭102用于連結一第一設備110。該第二接頭用于連結一第二設備112。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設備110或第二設備112其中之一可視為主機(Host);另一設備可視為裝置(Device)。主機例如是服務器等;裝置例如是投影機或是集線裝置(Hub)等。該光纖106則連結該第一接頭102以及該第二接頭104。所述接頭與設備之間可采用通用型串行總線(USB)接口。在一實施例中,第一接頭102可連結該第一設備110上的一第一通用串行總線接口。第二接頭104可連結該第二設備112上的一第二通用串行總線接口。在上述接頭與接口的連結接口中,接頭的連結類型為插座型或插頭型其中之一,而接口的連結類型為另一。此外,在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設備110與該主動型光纖纜線100可視為一電子裝置,該第一設備110例如是主機,通過該電子裝置可將數據快速地傳輸至另一設備(如配置于該電子裝置外的一第二設備)。在另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設備112與該主動型光纖纜線100可視為另一電子裝置,該第二設備112例如是裝置,通過該電子裝置可將數據快速地傳輸至另一設備(如配置于該電子裝置外的一第一設備)。參考圖1B,所述接頭(第一接頭102或者第二接頭104)可包含一印刷電路板 (PCB) 120。該印刷電路板120上有多個接觸墊122、一電光與光電轉換處理芯片124、一電光轉換器126以及一光電轉換器128。特別是,由于本發明在纜線端配置電光與光電轉換處理芯片IM等光電元件,故以主動型光纖纜線稱之。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相較于現有技術將該電光與光電轉換處理芯片1 等光電元件配置于設備端,本發明則是將上述的光電元件配置在纜線端。因此,采用本發明的主動型光線纜線即不需更換設備端的硬件設備就可以達到快速且長距離的傳輸。該等接觸墊122用于耦接設備端的通用串行總線接口的多個引腳;例如,以USB 3.0接口為例,該等接觸墊122分別耦接設備端一 USB 3.0接口的一電源線端(VBUS)、一地線端(GND)、一傳輸正端(TX+)、一傳輸負端(TX-)、一接收正端(RX+)、一接收負端(RX-)、 一數據正端(D+)、一數據負端(D-)以及一數據線地端(GND_DRAIN)。上述的該傳輸正端 (TX+)與該傳輸負端(TX-)為USB 3.0接口中的一對傳輸差動信號引腳。上述的該接收正端(RX+)與該接收負端(RX-)為USB 3.0接口中的一對接收差動信號引腳。一般來說,在 USB3.0接口中,傳輸差動信號引腳(TX+及TX-)與接收差動信號引腳(RX+及RX-)為一全雙功傳輸模式,亦即信號的傳輸或接收可以同時進行,互不影響。另一方面,上述的該數據正端(D+)與該數據負端(D-)為USB 3.0接口中支持USB 1.0接口或USB 2.0接口的一對傳輸/接收差動信號引腳。上述的傳輸/接收差動信號引腳(D+及D-)為一半雙功傳輸模式,亦即信號的傳輸或接收只能擇一進行。此外,在另一實施例中,可不需配置上述的該數據正端(D+)與該數據負端(D-)以及對應的接觸墊122。該等接觸墊122與該電光與光電轉換處理芯片IM耦接。該電光與光電轉換處理芯片1 則更與該電光轉換器126與該光電轉換器1 耦接。所述耦接方式包括印刷電路板布線(PCB traces)、焊線(wire bonding)、焊接(soldering)...等。特別聲明之,上述接觸墊、電光與光電轉換處理芯片、電光轉換器以及光電轉換器不限定布置于印刷電路板的同一側。考慮接頭的空間設計,上述元件可分散布置于印刷電路板的兩面。該電光轉換器1 可為發光二極管(例如,垂直腔面發射激光器,VerticalCavity Surface Emitting Laser Diode/VCSEL)。該光電轉換器1 可為感光二極管 (photodiode)。該電光與光電轉換處理芯片IM可將該等接觸墊122所接收到的通用串行總線接口超高速傳輸信號SS_signals之內容轉換為電流,以驅動該電光轉換器(如發光二極管)1 發光;所產生的光信號將交由光纖106傳輸。至于反方向的信號傳輸,光纖106 所傳遞而來的光信號可經由該光電轉換器(如感光二極管128)轉換為電流,待該電光與光電轉換處理芯片1 處理后,呈超高速傳輸信號SSjignals經該等接觸墊122傳遞至設備端的通用串行總線接口。該電光與光電轉換處理芯片IM包括對應該等接觸墊122(即對應設備端的通用串行總線接口的多個引腳)的引腳。參閱圖1C,該電光與光電轉換處理芯片124以一傳輸正端輸入引腳TXin+與一傳輸負端輸入引腳TXin-分別對應設備端的通用串行總線接口 (例如,USB 2. 0或USB 3. 0接口)的一傳輸正端TX+與一傳輸負端TX-。在此,可將該傳輸正端輸入引腳TXin+與該傳輸負端輸入引腳TXin-視為一對傳輸差動信號輸入引腳。特別是,本發明以圖IC圖解該電光與光電轉換處理芯片IM于該對傳輸差動信號輸入引腳(由傳輸正端輸入引腳TXin+與傳輸負端輸入引腳TXin-所構成)的特殊設計, 用于辨識所公開的主動型光纖纜線與設備端的連結。如圖IC所示,在該電光與光電轉換處理芯片124中,該對傳輸差動信號輸入引腳具有一共模(common mode)阻抗結構km,故可以充電設備端的通用串行總線接口的傳輸正端TX+與傳輸負端TX-所帶有的電容,并以上述電容的充電狀況判斷主動型光纖纜線與設備端的連結狀況。舉例來說,當設備端與光纖纜線連結時,上述的電容會進行充電,藉此確認設備端與光纖纜線成功地連結。具體來說,在圖IC所示實施方式中,該共模阻抗結構Zcm包括電阻!?^^化+以及電阻R_TXin-。電阻R_TXin+將該傳輸正端輸入引腳TXin+接地。電阻R_TXin_將該傳輸負端輸入引腳TXin-接地。換句話說,該共模阻抗結構系指電以及電
之間的節點(node)會接地,故該共模阻抗結構會具有一共模阻抗值(common mode impedance) 0此共模阻抗值由在該傳輸正端輸入引腳TXin+與該傳輸負端輸入引腳 TXin-同時輸入大小相同的正電壓或負電壓所得,此時電阻R_TXin+以及電阻!?^^化-可視為并聯。另一方面,如果在該傳輸正端輸入引腳TXin+與該傳輸負端輸入引腳TXin-分別輸入大小相同的正電壓及負電壓,將會得到一般的差動阻抗值(differential mode impedance),此時電阻R_TXin+以及電阻R_TXin_可視為串聯。特別是,由于電阻R_TXin+ 以及電阻R_TXin_之間的節點(node)會接地,故當設備端與光纖纜線連結時,可以充電設備端的通用串行總線接口的傳輸正端TX+與/或傳輸負端TX-所帶有的電容。因此,對于具有通用串行總線接口的設備端而言,由于本發明的光纖纜線中具有該共模阻抗結構^m, 故可以確認設備端與光纖纜線是否成功地連結。相反地,現有技術無共模阻抗結構Zcm設計的一般纜線將無法確認設備端與纜線是否成功地連結,而可能造成數據傳輸失敗。特別聲明,以上圖IB以及圖IC所述技術,可僅實現于圖IA的第一接頭102或第二接頭104中,或同時實現于第一與第二接頭102與104中。關于所公開的接頭(圖IA的第一接頭102或第二接頭104),其外型可呈常見的通用串行總線標準A型插頭(standard A plug)、通用串行總線標準B型插頭(standard B plug)、或通用串行總線微B型插頭(Micro-B plug)。圖2A與圖2B圖解一種實施方式,其中以通用串行總線標準A型插頭實現所公開的接頭。如圖2A所示,所公開的接頭其外型為常見的通用串行總線標準A型插頭。根據切線a,所公開的接頭的剖面圖如圖2B所示。印刷電路板120上的接觸墊122由金屬片202
8連結插頭結構200上對應的引腳,以經由插頭結構200與設備端的通用串行總線接口連結。圖3A與圖;3B圖解一種實施方式,其中以通用串行總線標準B型插頭實現所公開的接頭。如圖3A所示,所公開的接頭其外型為常見的通用串行總線標準B型插頭。根據切線b,所公開的接頭的剖面圖如圖;3B所示。印刷電路板120上的接觸墊122由金屬片302 連結插頭結構300上對應的引腳,以經由插頭結構300與設備端的通用串行總線接口連結。圖4A與圖4B圖解一種實施方式,其中以通用串行總線微B型插頭實現所公開的接頭。如圖4A所示,所公開的接頭其外型為常見的通用串行總線微B型插頭。根據切線c, 所公開的接頭的剖面圖如圖4B所示。印刷電路板120上的接觸墊122由金屬片402連結插頭結構400上對應的引腳,以經由插頭結構400與設備端的通用串行總線接口連結。特別聲明,印刷電路板120的接觸墊122與插頭結構(如200、300、400)的連結并不限定以圖2B、圖;3B以及圖4B所示的金屬片(202、302、402)方式,也可采用嚙合技術 (mating)或是直接焊接。回到圖1A,假設該第一接頭102所連結的該第一設備110為主機端,且該第二接頭 104所連結的該第二設備112為裝置端;圖5A、圖5B以及圖5C圖解用于連結一主機與一裝置的主動型光纖纜線的多種實施方式。圖5A令第一接頭102以及第二接頭104皆以以通用串行總線標準A型插頭200實現。圖5B以通用串行總線標準A型插頭200實現第一接頭102,但以通用串行總線標準B型插頭300實現第二接頭104。圖5C以通用串行總線標準A型插頭200實現第一接頭102,但以通用串行總線微B型400插頭實現第二接頭104。 特別是,在上述的該第一接頭102與該第二接頭104中皆配置該電光與光電轉換處理芯片 124等光電元件,以提供長距離且快速的數據傳輸。特別聲明之,圖5A、圖5B以及圖5C并非意圖限定本發明的主動型光纖纜線的實現方式。以包括圖IB以及圖IC技術的接頭實現的光纖纜線皆涉及本發明內容。以下討論該電光與光電轉換處理芯片124的供電方式。圖6以USB 3. 0接口為例,圖解該電光與光電轉換處理芯片IM對應設備端的通用串行總線接口的引腳,包括電源線輸入引腳VBUSin對應電源線端VBUS ;數據負端輸入引腳Din-對應數據負端D-;數據正端輸入引腳Din+對應數據正端D+ ;地線端輸入引腳GNDin對應地線端GND ;接收負端輸入引腳RXin-對應接收負端RX-;接收正端輸入引腳 RXin+對應接收正端RX+ ;數據線地端輸入引腳GND_DRAIN_in對應數據線地端GND_DRAIN ; 傳輸負端輸入引腳TXin-對應傳輸負端TX-;以及傳輸正端輸入引腳TXin+對應傳輸正端 TX+。在另一實施例中,可不需配置數據負端輸入引腳Din-及其對應數據負端D-,與數據正端輸入引腳Din+及其對應數據正端D+。值得一提的是,如前所述,由于由傳輸正端輸入引腳TXin+以及傳輸負端輸入引腳TXin-所構成的該對傳輸差動信號輸入引腳具有一共模阻抗結構km,故可判斷主動型光纖纜線與設備的連結狀況。另外,假設圖1的第一設備110與第二設備112皆供電,且第一設備110為主機、 第二設備112為裝置的情況下,第二設備端112會將電力以其通用串行總線接口的電源線端VBUS逆向傳遞給所連結的主動光纖纜線106的第二接頭104中的電光與光電轉換處理芯片的電源線輸入引腳VBUSin,使芯片得以動作。圖7圖解所公開的主動型光纖纜線的另外一種設計,用于應付一端設備沒有供電的狀況(例如,裝置端常不供電)。如圖所示,第二接頭104所連結的第二設備112不供電,所公開的V型光纖纜線組除了原本連結第一接頭102與第二接頭104的主動型光纖纜線 106,還包括一電源線700,其中電源線700更提供一第三接頭702。詳言之,電源線700的一端耦接該第二接頭104,電源線700的另一端耦接該第三接頭702。此外,第三接頭702 用于連結一電源704,以供電給該第二接頭104內的電光與光電轉換處理芯片。綜上所述,本發明將電光與光電轉換處理芯片等光電元件配置在纜線端,故對使用者而言,僅需使用本發明主動型光纖纜線,而不需更換設備端的硬件設備,即可進行長距離且快速的數據傳輸。此外,由于本發明的光纖纜線中具有該共模阻抗結構km,故可以確認設備端與光纖纜線是否成功地連結。另外,針對光纖纜線之一端所連結的裝置其供電或不供電的情況,本發明亦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案以驅動電光與光電轉換處理芯片。雖然本發明已以優選實施例公開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內,當可做些許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當視所附權利要求書所界定者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主動型光纖纜線,包括 一第一接頭,用以連結一第一設備; 一第二接頭,用以連結一第二設備;以及一光纖,連結該第一接頭以及該第二接頭, 其中該第一接頭具有一第一電光與光電轉換處理芯片,該第一電光與光電轉換處理芯片以一第一傳輸正端輸入引腳以及一第一傳輸負端輸入引腳與該第一設備上的一第一傳輸正端以及一第一傳輸負端分別耦接;且該第一傳輸正端輸入引腳以及該第一傳輸負端輸入引腳構成一對第一傳輸差動信號輸入引腳,且該對第一傳輸差動信號輸入引腳具有一第一共模阻抗結構,使該第一傳輸正端與該第一傳輸負端所帶有的電容充電,并使該電容的充電狀況得以用于判斷該主動型光纖纜線與該第一設備的連結。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主動型光纖纜線,其中,該第一共模阻抗結構包括 一第一電阻,將該第一傳輸正端輸入引腳接地;以及一第二電阻,將該第一傳輸負端輸入引腳接地。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主動型光纖纜線,其中在該第一設備為一不供電裝置的情況下,還具有一第三接頭耦接該第一接頭,用以連結一電源以供電給該第一接頭內的該第一電光與光電轉換處理芯片。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主動型光纖纜線,其中在該第一設備為一供電裝置的情況下, 該第一電光與光電轉換處理芯片以一電源線輸入引腳與該第一設備的一電源線端耦接,以由該第一設備供電給該第一接頭內的該第一電光與光電轉換處理芯片。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主動型光纖纜線,其中該第一設備上的該第一傳輸正端以及該第一傳輸負端配置于一通用串行總線接口。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主動型光纖纜線,其中該第二接頭具有一第二電光與光電轉換處理芯片,該第二電光與光電轉換處理芯片以一第二傳輸正端輸入引腳以及一第二傳輸負端輸入引腳與該第二設備上的一第二傳輸正端以及一第二傳輸負端分別耦接;且該第二傳輸正端輸入引腳以及該第二傳輸負端輸入引腳構成一對第二傳輸差動信號輸入引腳,且該對第二傳輸差動信號輸入引腳具有一第二共模阻抗結構,使該第二傳輸正端與該第二傳輸負端所帶有的電容充電,并使上述第二傳輸正端與第二傳輸負端所帶有的電容的充電狀況得以用于判斷該主動型光纖纜線與該第二設備的連結。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主動型光纖纜線,其中,該第二共模阻抗結構包括 一第三電阻,將該第二傳輸正端輸入引腳接地;以及一第四電阻,將該第二傳輸負端輸入引腳接地。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主動型光纖纜線,其中該第二設備上的該第二傳輸正端以及該第二傳輸負端配置于一通用串行總線接口。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主動型光纖纜線,其中該第二接頭具有一第二電光與光電轉換處理芯片,在該第二設備為一不供電裝置的情況下,還具有一第三接頭耦接該第二接頭,用以連結一電源以供電給該第二接頭內的該第二電光與光電轉換處理芯片。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主動型光纖纜線,其中該第二接頭具有一第二電光與光電轉換處理芯片,在該第二設備為一供電裝置的情況下,該第二電光與光電轉換處理芯片以一電源線輸入引腳與該第二設備的一電源線端耦接,以由該第二設備供電給該第二接頭內的該第二電光與光電轉換處理芯片。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主動型光纖纜線,其中 該第一接頭呈一通用串行總線標準A型插頭;且該第二接頭呈一通用串行總線標準A型插頭、一通用串行總線標準B型插頭以及一通用串行總線微B型插頭其中之一。
12.一種電子裝置,包括 一第一設備;以及一主動型光纖纜線,適于連結該電子裝置外的一第二設備,該主動型光纖纜線包括 一第一接頭,用以連結該第一設備; 一第二接頭,用以連結該第二設備;以及一光纖,連結該第一接頭以及該第二接頭, 其中該第一接頭具有一第一電光與光電轉換處理芯片,該第一電光與光電轉換處理芯片以一第一傳輸正端輸入引腳以及一第一傳輸負端輸入引腳與該第一設備上的一第一傳輸正端以及一第一傳輸負端分別耦接;且該第一傳輸正端輸入引腳以及該第一傳輸負端輸入引腳構成一對第一傳輸差動信號輸入引腳,且該對第一傳輸差動信號輸入引腳具有一第一共模阻抗結構,使該第一傳輸正端與該第一傳輸負端所帶有的電容充電,并使該電容的充電狀況得以用于判斷該主動型光纖纜線與該第一設備的連結。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共模阻抗結構包括 一第一電阻,將該第一傳輸正端輸入引腳接地;以及一第二電阻,將該第一傳輸負端輸入引腳接地。
14.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在該第一設備為一不供電裝置的情況下,該主動型光纖纜線還具有一第三接頭耦接該第一接頭,用以連結一電源以供電給該第一接頭內的該第一電光與光電轉換處理芯片。
15.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在該第一設備為一供電裝置的情況下,該第一電光與光電轉換處理芯片以一電源線輸入引腳與該第一設備的一電源線端耦接,以由該第一設備供電給該第一接頭內的該第一電光與光電轉換處理芯片。
16.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接頭具有一第二電光與光電轉換處理芯片,該第二電光與光電轉換處理芯片以一第二傳輸正端輸入引腳以及一第二傳輸負端輸入引腳與該第二設備上的一第二傳輸正端以及一第二傳輸負端分別耦接;且該第二傳輸正端輸入引腳以及該第二傳輸負端輸入引腳構成一對第二傳輸差動信號輸入引腳,且該對第二傳輸差動信號輸入引腳具有一第二共模阻抗結構,使該第二傳輸正端與該第二傳輸負端所帶有的電容充電,并使上述第二傳輸正端與第二傳輸負端所帶有的電容的充電狀況得以用于判斷該主動型光纖纜線與該第二設備的連結。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共模阻抗結構包括一第三電阻,將該第二傳輸正端輸入引腳接地;以及一第四電阻,將該第二傳輸負端輸入引腳接地。
18.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接頭具有一第二電光與光電轉換處理芯片,在該第二設備為一不供電裝置的情況下,該主動型光纖纜線還具有一第三接頭耦接該第二接頭,用以連結一電源以供電給該第二接頭內的該第二電光與光電轉換處理芯片。
19.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接頭具有一第二電光與光電轉換處理芯片,在該第二設備為一供電裝置的情況下,該第二電光與光電轉換處理芯片以一電源線輸入引腳與該第二設備的一電源線端耦接,以由該第二設備供電給該第二接頭內的該第二電光與光電轉換處理芯片。
20.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接頭呈一通用串行總線標準A型插頭;且該第二接頭呈一通用串行總線標準A型插頭、一通用串行總線標準B型插頭以及一通用串行總線微B型插頭其中之一。
全文摘要
一種主動型光纖纜線與電子裝置。所述主動型光纖纜線其中一接頭具有一電光與光電轉換處理芯片。該電光與光電轉換處理芯片以構成一對傳輸差動信號輸入引腳的一傳輸正端輸入引腳與一傳輸負端輸入引腳與一設備的傳輸正端與傳輸負端分別耦接。該對傳輸差動信號輸入引腳具有一共模阻抗結構,使上述傳輸正端與傳輸負端所帶有的電容充電,并使上述電容的充電狀況得以用于判斷該主動型光纖纜線與該設備的連結。
文檔編號G02B6/42GK102509986SQ201210001058
公開日2012年6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4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23日
發明者李勝源 申請人:威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