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裸光纖夾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光纖耦合器制造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裸光纖夾具。
背景技術:
光纖是一種細長多層同軸圓柱形實體復合纖維。自內向外依次為纖芯(芯層)一包層一涂覆層(被覆層)。核心部分為纖芯和包層,二者共同構成介質光波導,形成對光信號的傳導和約束,實現光的傳輸,所以又將二者構成的光纖稱為裸光纖。涂覆層又稱被覆層,是一層高分子涂層,主要對裸光纖提供機械保護。由于裸光纖的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硅, 它是一種脆性易碎材料,抗彎曲性能差,韌性差,如將若干根這樣的裸光纖集束成一捆,相互間極易產生磨損,導致光纖表面損傷而影響光纖的傳輸性能。光網絡系統需要將光信號進行耦合、分支、分配,這就需要光纖耦合器來實現。光纖耦合器按原理可以分為熔融拉錐型和平面波導型兩種。熔融拉錐型產品是將兩根或多個光纖進行側面熔接而成。在熔融拉錐型光纖耦合器(例如,雙窗口寬帶耦合器、多路星狀耦合器等)的制造過程中,必不可少地需要使用光纖夾具來將多根光纖夾裝在一起。傳統的夾具由于結構簡單,存在以下不足。首先,如前面所介紹的,由于裸光纖本身的抗彎曲性能差、韌性差等特性,使得對傳統光纖夾具的操作要求非常高。產品的質量和數量絕大部分取決于光纖夾具的操作人員的技術、手感、情感等的人為因素。因此,在夾緊多個光纖時,被夾的多根光纖之間往往不夠密合,且高低不平。這使得制造出來的光纖耦合器精度低,光纖之間傳熱不一致、損耗大、光均勻性差。其次,傳統的光纖夾具只能制造簡單的產品品種,換一種產品品種就得更換夾具,通用性差,使用不方便。現在一臺光纖熔融拉錐機的價格約在10萬元左右,但由于傳統的光纖夾具通用性差,因此一臺光纖熔融拉錐機只能制作一種類型的產品, 造成設備使用的很大浪費。再次,傳統的光纖夾具無法制作高端產品,例如包偏光纖耦合器等。由于這些產品對參數性能要求高,因此,傳統的光纖夾具無法滿足高端產品的制造工藝需求。綜上所述,在光纖耦合器的制造技術中,亟需一種能適用于制造多種光纖耦合器, 且不易受人為因素影響而又能制造出高性能光纖耦合器的裸光纖夾具。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適用于制造多種光纖耦合器,且不易受人為因素影響而又能制造出高性能光纖耦合器的裸光纖夾具。該裸光纖夾具能提高光纖熔融拉錐機的應用等級、擴大其使用范圍。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裸光纖夾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夾持部件和一第二夾持部件,所述第一和第二夾持部件中的至少一個可移動,其中所述第一夾持部件具有一凹部,所述凹部由一第一夾持面和一第二夾持面限定,所述第一夾持面和所述第二夾持面相互垂直;所述第二夾持部件具有一凹部,所述凹部由一第三夾持面和一第四夾持面限定, 所述第三夾持面和所述第四夾持面相互垂直;所述第一夾持部件和所述第二夾持部件接合在一起以形成一矩形孔,所述矩形孔由所述第一夾持面、所述第二夾持面、所述第三夾持面、所述第四夾持面限定,所述第一夾持面和所述第三夾持面構成所述矩形孔的上下兩面,所述第二夾持面和所述第四夾持面構成所述矩形孔的左右兩面。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夾持面和所述第三夾持面為平面。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裸光纖夾具安裝在一平行移動的臺面上。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夾裝裸光纖的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構包括一平行移動的臺面;以及安裝在所述平行移動的臺面上的裸光纖夾具,所述裸光纖夾具包括一第一夾持部件和一第二夾持部件,所述第一和第二夾持部件中的至少一個可移動,其中所述第一夾持部件具有一凹部,所述凹部由一第一夾持面和一第二夾持面限定, 所述第一夾持面和所述第二夾持面相互垂直;所述第二夾持部件具有一凹部,所述凹部由一第三夾持面和一第四夾持面限定, 所述第三夾持面和所述第四夾持面相互垂直;所述第一夾持部件和所述第二夾持部件接合在一起以形成一矩形孔,所述矩形孔由所述第一夾持面、所述第二夾持面、所述第三夾持面、所述第四夾持面限定,所述第一夾持面和所述第三夾持面構成所述矩形孔的上下兩面,所述第二夾持面和所述第四夾持面構成所述矩形孔的左右兩面。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夾持面和所述第三夾持面為平面。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機構包括定位并鎖定所述矩形孔需要平移的位移量的定位機構。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定位機構包括平行移動定位螺釘。本實用新型有以下有益效果本裸光纖夾具通用性強,能制作絕大部分光纖耦合器,例如多路星狀光纖耦合器、 芯徑250u m及以下的小芯徑光纖耦合器、高隔離度波分復用器、雙窗口寬帶光纖耦合器、小尺寸耦合器、包偏光纖耦合器、多膜光纖耦合器等,對提高“光纖熔融拉錐機”的使用等級有著積極意義。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質和優勢將通過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的描述而變得更加明顯,在附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始終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圖1為利用本實用新型的裸光纖夾具夾裝裸光纖的初始狀態的截面圖;圖2為利用本實用新型的裸光纖夾具夾裝裸光纖的初始狀態的俯視圖;圖3為利用本實用新型的裸光纖夾具夾裝裸光纖的夾緊狀態的截面圖;以及圖4為利用本實用新型的裸光纖夾具夾裝裸光纖的夾緊狀態的的俯視圖。[0031]附圖標記說明[0032]1第四夾持面[0033]2第--夾持部件[0034]3第--夾持面[0035]4第三三夾持面[0036]5第二二夾持部件[0037]6第二二夾持面[0038]7裸光纖[0039]8裸光纖[0040]9裸光纖[0041]10裸光纖[0042]11裸光纖[0043]12涂覆層[0044]13涂覆層[0045]14涂覆層[0046]15涂覆層[0047]16涂覆層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表達得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再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圖1為利用本實用新型的裸光纖夾具夾裝裸光纖的初始狀態的截面圖。圖2為利用本實用新型的裸光纖夾具夾裝裸光纖的初始狀態的俯視圖。圖1示出了 5根光纖,其中 7、8、9、10、11為5根裸光纖,12、13、15、15、16為5根裸光纖的涂覆層,如圖2所示。當然, 本實用新型的夾具并不限于夾緊5根裸光纖,根據本夾具的特性,其可以夾緊任意數量的裸光纖。在圖1和圖2中,光纖已安放在矩形孔內,并處于未夾緊狀態。在一個實施例中,本實用新型的夾具采用兩哈夫可脫開或閉合的“矩形孔”來安置裸光纖。具體地,該夾具包括一個第一夾持部件2和一個第二夾持部件5,該第一夾持部件和第二堅持部件可相對移動。在一個實施例中,該第一夾持部件和第二堅持部件中的一個為固定,另一個為可移動,或者兩者均可移動。該第一夾持部件2具有一凹部,該凹部由第一夾持面3和第二夾持面6限定,該第一夾持面3和第二夾持面6相垂直。該第二夾持部件5具有一凹部,該凹部由第三夾持面4和第四夾持面1限定,該第三夾持面4和第四夾持面1相垂直。該第一夾持部件2和第二夾持部件5接合在一起以形成“矩形孔”,該矩形孔由第一夾持面、第二夾持面、第三夾持面、第四夾持面限定(見圖1和圖3)。第一夾持面、第三夾持面均為平面。隨著第一夾持部件和第二堅持部件的相對移動,矩形孔的尺寸隨之而變動。需要被夾裝的裸光纖被放置于該矩形孔內。圖3和圖4為利用本實用新型的裸光纖夾具對裸光纖進行夾持的示意圖。“矩形孔”的上下兩面(即第一夾持面3和第三夾持面4)用于控制若干根光纖的平行排列精度, 使得光纖夾緊時能夠互相平行,保持在同一高度。“矩形孔”的左右兩面(即第四夾持面1和第二夾持面6)用于夾緊若干根光纖。裸光纖被夾緊的受力狀態可參見圖4。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裸光纖夾具的結構可以看出,本裸光纖夾具可夾裝任何規格的裸光纖,且夾裝裸光纖的數量并不受限制。當光纖的芯徑變大或者變小,或者光纖的根數發生變化時,只須要適應性地調整本夾具的上下面或左右面之間的相對位移即可將裸光纖重新夾裝,而不需要更換新的裸光纖夾具。本實用新型的裸光纖夾具的另一個優點是,各裸光纖在被夾緊時互相之間的平行精度高,在截面分布均勻,微彎損耗小,適于制造對參數性能要求高的光纖耦合器。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帶移動臺面的平行拉錐夾裝裸光纖的機構。該機構包括一平行移動的臺面和安裝在該臺面上的裸光纖夾具。在一個實施例中,該裸光纖夾具中的一個夾持部件安裝在卡軌座上并通過直線軸承隨平行移動臺面可移動。在一個實施例中,該機構還可包括一定位機構,用于定位和鎖定“矩形孔”需要移動的位移量。在一個實施例中,該定位機構可以是平行移動定位螺釘,其與平行移動臺面的端面接合來進行定位。以上具體實施方式
可以互相組合,并且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裸光纖夾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夾持部件和一第二夾持部件,所述第一和第二夾持部件中的至少一個可移動, 其中所述第一夾持部件具有一凹部,所述凹部由一第一夾持面和一第二夾持面限定,所述第一夾持面和所述第二夾持面相互垂直;所述第二夾持部件具有一凹部,所述凹部由一第三夾持面和一第四夾持面限定,所述第三夾持面和所述第四夾持面相互垂直;所述第一夾持部件和所述第二夾持部件接合在一起以形成一矩形孔,所述矩形孔由所述第一夾持面、所述第二夾持面、所述第三夾持面、所述第四夾持面限定,所述第一夾持面和所述第三夾持面構成所述矩形孔的上下兩面,所述第二夾持面和所述第四夾持面構成所述矩形孔的左右兩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裸光纖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夾持面和所述第三夾持面為平面。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裸光纖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裸光纖夾具安裝在一平行移動的臺面上。
4.一種夾裝裸光纖的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構包括一平行移動的臺面;以及安裝在所述平行移動的臺面上的裸光纖夾具,所述裸光纖夾具包括一第一夾持部件和一第二夾持部件,所述第一和第二夾持部件中的至少一個可移動, 其中所述第一夾持部件具有一凹部,所述凹部由一第一夾持面和一第二夾持面限定,所述第一夾持面和所述第二夾持面相互垂直;所述第二夾持部件具有一凹部,所述凹部由一第三夾持面和一第四夾持面限定,所述第三夾持面和所述第四夾持面相互垂直;所述第一夾持部件和所述第二夾持部件接合在一起以形成一矩形孔,所述矩形孔由所述第一夾持面、所述第二夾持面、所述第三夾持面、所述第四夾持面限定,所述第一夾持面和所述第三夾持面構成所述矩形孔的上下兩面,所述第二夾持面和所述第四夾持面構成所述矩形孔的左右兩面。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夾持面和所述第三夾持面為平面。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構還包括定位并鎖定所述矩形孔需要平移的位移量的定位機構。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機構是平行移動定位螺釘。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裸光纖夾具,包括一第一夾持部件和一第二夾持部件,所述第一和第二夾持部件中的至少一個可移動。所述第一夾持部件具有一凹部,所述凹部由一第一夾持面和一第二夾持面限定,所述第一夾持面和所述第二夾持面相互垂直。所述第二夾持部件具有一凹部,所述凹部由一第三夾持面和一第四夾持面限定,所述第三夾持面和所述第四夾持面相互垂直。所述第一夾持部件和所述第二夾持部件接合在一起以形成一矩形孔,所述矩形孔由所述第一夾持面、所述第二夾持面、所述第三夾持面、所述第四夾持面限定,所述第一夾持面和所述第三夾持面構成所述矩形孔的上下兩面,所述第二夾持面和所述第四夾持面構成所述矩形孔的左右兩面。
文檔編號G02B6/255GK202256759SQ20112028803
公開日2012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9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9日
發明者董家康, 賈春玲 申請人:南京吉隆光纖通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