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發光模塊與導光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背光模塊,尤其涉及該背光模塊中發光模塊與導光板的結構。
背景技術:
一般的背光模塊包含有導光板與光源,對于機體厚度要求較薄的電子產品而言, 通常是使用LED做為光源,并將該光源設于導光板側邊的入光面。光源所發出的光線由入光面投射進入導光板內傳遞,光線依序從出光面射出。面積不太大的導光板,通常僅在其一側邊形成入光面并安裝光源,使光源將光線射入導光板,讓導光板的出光面呈現出較均勻的亮度。但是,光源愈多,代表著材料成本愈高,且維修替換時所耗費的人力與工時也較多。舉例來說,請參照圖IA及圖IB所示,圖IA繪示現有技術中圓形導光板及光源之俯視圖及光線運動示意圖;圖IB繪示圖IA之1B-1B剖面圖。若導光板10之外型大致呈圓形時,導光板10具有一出光正面11、一弧形側面12及一直徑側面13,弧形側面12連接直徑側面13,且弧形側面12與直徑側面13 —同包圍出光正面11。直徑側面13之一旁放置光源20,用以成為一入光面,使得光源20之光線21經直徑側面13被傳導至弧形側面12及出光正面11。由于導光板10之弧形側面12為弧面外型且為鏡面表面,可增加反射光線21 至出光正面11之次數,使得導光板10之出光正面11靠近弧形側面12之位置產生不規則亮紋30,造成導光板10之出光正面11之出光不均勻,也導致導光板10之出光正面11與弧形側面12產生光亮差異化。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了一種發光模塊與導光板,旨在解決上述的問題。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發光模塊,包括一導光板;所述的導光板具有至少一入光側面及至少一出光側面,該至少一入光側面與該至少一出光側面分別位于該導光板兩相對側,且該至少一出光側面為拋物面;一粗糙面結構;所述的粗糙面結構形成于該至少一出光側面上;以及至少一發光組件;所述的發光組件分別朝該至少一入光側面發光。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導光板,包括一半圓體;以及一矩形本體;所述的矩形本體連結該半圓體,且遠離該半圓體之一圓周側面,該矩形本體包含至少一入光面,該至少一入光面遠離該圓周側面;以及一粗糙面結構;所述的粗糙面結構形成于該半圓體之該圓周側面上。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導光板,包括一花型本體;所述的花型本體是由多個花瓣部所連接而成,該些花瓣部共同圍繞出一中心開口,該些花瓣部面對該中心開口分別具有一入光側面,該些花瓣部遠離該中心開口分別具有一出光側面;以及多個粗糙面結構;所述的多個粗糙面結構分別形成于該些出光側面上。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將出光側面粗糙化以形成一粗糙面結構,使得發光組件之光線從入光側面到達出光側面時,光線將被粗糙面結構所分散, 且降低光線被反射至出光正面之次數,進而縮小,甚至消除導光板之出光正面所產生不規則亮紋,便可均勻導光板之出光正面與弧形側面所產生發光亮度。
圖IA繪示現有技術圓形導光板及光源之俯視圖及光線運動示意圖。圖IB繪示圖IA之1B-1B剖面圖。圖2繪示本實用新型發光模塊于一第一變化中之外觀示意圖。圖3A繪示圖2之導光板朝方向Dl觀察之側視圖。圖;3B繪示圖2之導光板朝方向D2觀察之側視圖及光線運動示意圖。圖4繪示本實用新型照明裝置采用第一變化之導光板之示意圖。圖5繪示本實用新型發光模塊在第一變化之另一外觀示意圖。圖6繪示本實用新型發光模塊在一第二變化中之外觀示意圖。圖7繪示本實用新型照明裝置采用第二變化之導光板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揭露一種發光模塊與導光板,用以降低導光板之弧形側面反射光線至出光正面之頻率,進而縮小,甚至消除導光板之出光正面所產生不規則亮紋,均勻化導光板之出光正面之出光量,同時減緩導光板之出光正面與弧形側面產生光亮差異化。本實用新型之一態樣是提供一種發光模塊。發光模塊包含一具幾何圖形之導光板、一粗糙面結構及至少一個發光組件。導光板包含至少一入光側面及至少一出光側面,入光側面與出光側面分別位于導光板兩側,且出光側面為一拋物面。粗糙面結構形成于出光側面上。發光組件分別朝入光側面發光。此外,此態樣之一實施例中,粗糙面結構為一第一微結構圖案。第一微結構圖案包含多個間隔排列之凹部或凸部或凹部與凸部并存。此態樣之其它實施例中,粗糙面結構全面地或局部地形成于該出光側面上。此態樣之一變化中,上述之導光板包含一半圓體及一矩形本體。矩形本體連結半圓體,且遠離半圓體之一圓周側面。圓周側面為上述之出光側面。矩形本體包含單一側面或二相對稱側面,此(些)側面為入光側面。此(些)側面遠離且面對圓周側面。粗糙面結構形成于半圓體之圓周側面上。此變化中,導光板之一出光正面包含一第二微結構圖案,第二微結構圖案呈圓形, 一并地位于矩形本體與半圓體上。此態樣之另一變化中,此導光板包含一花型本體及多個粗糙面結構。花型本體是由多個花瓣部所連接而成。此些花瓣部共同圍繞出一中心開口,且此些花瓣部面對中心開口分別具有一上述之入光側面,此些花瓣部遠離該中心開口分別具有一上述之出光側面。 粗糙面結構分別形成于出光側面上。[0028]綜上所述,通過本實用新型將出光側面粗糙化以形成一粗糙面結構,使得發光組件之光線從入光側面到達出光側面時,光線將被粗糙面結構所分散,且降低光線被反射至出光正面之次數,進而縮小,甚至消除導光板之出光正面所產生不規則亮紋,便可均勻導光板之出光正面與弧形側面所產生發光亮度。有鑒于現有技術圓形導光板之弧形側面為鏡面狀,使得反射光線在導光板之一面靠近弧形側面之位置產生不規則亮紋,造成導光板產生光亮差異化,如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發光模塊與導光板。此發光模塊包含一具幾何圖形之導光板、一粗糙面(或稱霧面) 結構及一或多個發光組件。導光板包含至少一個入光側面及至少一出光側面,入光側面相對出光側面,且出光側面為一拋物面。粗糙面結構形成于出光側面上。發光組件分別朝入光側面發光。如此,由于出光側面具有粗糙面結構,使得發光組件之光線從入光側面到達出光側面時,粗糙面將降低光線被反射至出光正面之次數,進而縮小,甚至消除導光板之出光正面所產生不規則亮紋,便可均勻導光板之出光正面與弧形側面所產生發光度。請參閱圖2、圖3A及圖:3B所示。圖2繪示本實用新型發光模塊100在一第一變化中之外觀示意圖;圖3A繪示圖2之導光板200朝方向Dl觀察之側視圖;圖:3B繪示圖2之導光板200朝方向D2觀察之側視圖及光線運動示意圖。本實用新型之第一變化中,導光板200具有二相對之出光正面210及出光反面 220,以及環繞并連接出光正、反面210、220之多個側面(例如圓周側面、傾斜側面等)。任一此些側面稱為導光板200可呈現厚度之一面,且任一此些側面的面積皆小于出光正面210 或出光反面220的面積。此外,導光板200分為一半圓體230及一矩形本體M0。半圓體 230包含一圓周側面231。圓周側面231具拋物面。矩形本體240連結半圓體230,且遠離半圓體230之圓周側面231。矩形本體240遠離圓周側面231之兩側缺角形成二相對稱之傾斜側面Ml。此二傾斜側面Ml同樣面向圓周側面231。本實用新型之此第一變化中,導光板200之出光正面210、出光反面220及圓周側面231被設計為出光面,且導光板200之傾斜側面241被設計為入光面。粗糙面結構形成于半圓體230之圓周側面231上,更進一步來說,第一變化之選項中,粗糙面結構可依需求全面地形成于半圓體230之圓周側面231上,或者,粗糙面結構可依需求局部地形成于半圓體230之圓周側面231上。舉例來說,設計人員可依據前述所產生之不規則亮紋(第IA圖)之幅度來決定粗糙面結構之局部范圍,但粗糙面結構之局部范圍之決定并不僅限于此。具體來說,粗糙面結構可實現為一第一微結構圖案300 (optical micro-structure pattern)。第一微結構圖案300包含多個微小之凹部301或凸部302或凹部301與凸部302并存(如圖所示)之光學微結構。凹部301與凸部302間隔地或均勻地排列于圓周側面231上。此外,導光板200之出光正面210或/及出光反面220亦局部地包含一第二微結構圖案211 (optical micro-structure pattern)。第二微結構圖案211 包含多個光學微結構所排列而成,呈圓形,一并地位于矩形本體240與半圓體230上。其它實施例中,第二微結構圖案211之外型可為矩形或多邊形等。要了解到,第一微結構圖案之光學微結構適用以改變光線到達出光側面后之路徑,使得光線被反射至出光正面之次數得以被降低,如此,任何手段所制成之粗糙面結構,只要能降低光線被反射至出光正面之次數,皆屬于本實用新型第一微結構圖案之范圍。第二微結構圖案之光學微結構適用以增加光線輸出出光側面之數量,使得加強光線輸出出光側面之亮度,如此,任何手段所制成之粗糙面結構,只要能加強光線輸出出光側面之亮度, 皆屬于本實用新型第二微結構圖案之范圍。請參閱圖4所示。圖4繪示本實用新型照明裝置500采用第一變化之導光板200 之示意圖。當本實用新型上述第一變化之導光板200被應用于一照明裝置500時,照明裝置 500包含一外殼510。外殼510不限其材質或外型,固定于發光模塊100上,或者,至少設于導光板200之一端,包覆導光板200之入光側面及發光組件400,使得導光板200之另端,如其出光側面,直接露出于外殼510。此外,此照明裝置500不限是否需配置光學膜片(例如增光膜及擴散片),在導光板200之正、反兩面210、220上。請參閱圖5所示。圖5繪示本實用新型發光模塊于第一變化之另一外觀示意圖。上述導光板200之矩形本體240遠離圓周側面231之一側具有單一側面M2。此單一側面242面向圓周側面231。此本實用新型之此第一變化中,導光板200之出光正面 210、出光反面220及圓周側面231被設計為出光面,且導光板200之單一側面242被設計為入光面,以供發光組件400朝此入光面發光。請參閱圖6所示。圖6繪示本實用新型發光模塊100’在一第二變化中之外觀示意圖。本實用新型發光模塊100’之第二變化中,導光板200’具有二相對之出光正面210 及出光反面(圖中未示),以及環繞并連接出光正面210、反面之多段側面。任一段此些側面稱為導光板200’可呈現厚度之一面,且任一段此些側面的面積皆小于出光正面210或出光反面220的面積。此外,導光板200’大致為一花型本體250。花型本體250可由多個花瓣部251所組成,此些花瓣部251大致以輻射狀排列,其一端依序連接并共同圍繞出一中心開口 252,且各花瓣部251遠離中心開口 252之側面呈弧面或拋物面。本實用新型之此第二變化中,導光板200’之出光正面210、出光反面220(圖未示) 及此些花瓣部251遠離中心開口 252之多個外側面255可被設計為出光面,且此些花瓣部 251面對中心開口 252之多個內側面253可被設計為入光面。其它實施例中,中心開口 252 之外型可為矩形、多邊形或圓形。需定義的是,本實用新型所述之花型本體之外型并非僅限于花朵之意象,只要符合「由多個部份大致以輻射狀排列,由其一端依序連接并共同圍繞出一中心開口」之其它同等意象概念例如幸運草、云朵或風車型皆可納入本實用新型所述之花型本體之意象。粗糙面結構形成于此些花瓣部251遠離中心開口 252之外側面255上,更進一步來說,第二變化之選項中,粗糙面結構可依需求全面地形成于此些花瓣部251遠離中心開口 252之外側面 255上,或者,粗糙面結構可依需求局部地分別形成于各花瓣部251遠離中心開口 252之外側面255上。舉例來說,設計人員可依據前述所產生之不規則亮紋(圖1A)之幅度來決定粗糙面結構之局部范圍,但粗糙面結構之局部范圍之決定并不僅限于此。具體來說,參考圖3A,粗糙面結構為一第一微結構圖案300。第一微結構圖案300 包含多個凹部301或凸部302或者凹部301與凸部302并存(如圖)。凹部301與凸部302間隔地或均勻地排列于此些花瓣部251遠離中心開口 252之外側面255上。此外,可選擇之變化中,首位花瓣部251與末位花瓣部251之間形成一間隙254,間隙邪4使中心開口 252與導光板200’外部接通,但本實用新型之此第二變化不限于此。請參閱圖7所示。圖7繪示本實用新型照明裝置500’采用第二變化之導光板200’ 之示意圖。當本實用新型上述第二變化之導光板200’被應用于一照明裝置500’時,照明裝置500’包含一外殼510’。外殼510’不限其材質或外型,固定于發光模塊100’上,或者,至少包覆導光板200,之中心開口 252(即入光側面)及發光組件400,使得導光板200,之其它部位,如其出光側面,直接露出于外殼510’。此外,此照明裝置500’不限是否需配置光學膜片(例如增光膜及擴散片),在導光板200’之出光正面210、出光反面(圖未示)上。例如當照明裝置500’配置光學膜片511(例如增光膜及擴散片)時,此光學膜片511被設計為與花型本體250之出光正面210具相同外型,且貼附于導光板200’之出光正面210上。本實用新型上述各變化之導光板200、200’不限其厚度大小、其軟硬程度或材質選擇之變化。此導光板200、200’之材質例如可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等透明材料。發光組件400并不限其形式,例如可由發光二極管 (Light Emitting Diode,LED)、有機發光二極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0LED)、 燈管或燈泡。舉例而言,制作上述微結構圖案211、300可通過化學蝕刻處理、噴砂處理、鐳射處理、咬花處理或銼刀處理等加工方式所形成。此外,制作上述微結構圖案211、300之方式不僅限于此,其它例如分為化學蝕刻(Etching)、精密機械刻畫法(V-cut)、光微影法 (Stamper)、內部擴散等,或者,也可以印刷方式將網點印在出光側面。此外,更進一步地,上述微結構圖案211、300的凹、凸部的剖面形狀可為球形、「V」字形、「U」字形、正方形、長方形、菱形、精圓形、三角形、波浪形或其組合。然而,上述微結構圖案211、300之結構不僅限于此。此外,上述微結構圖案211、 300的分布密度隨著遠離光源而增加。上述微結構圖案211、300的分布密度、分布方式可隨設計需要而定,也可采用規則分布或隨機分布,在此不予以限定。本實用新型所揭露如上之各實施例中,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熟習此技藝的,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之精神和范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實用新型之保護范圍當視后附的權利要求的范圍所界定的為準。
權利要求1.一種發光模塊,包括一導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光板具有至少一入光側面及至少一出光側面,該至少一入光側面與該至少一出光側面分別位于該導光板兩相對側,且該至少一出光側面為拋物面;一粗糙面結構;所述的粗糙面結構形成于該至少一出光側面上;以及至少一發光組件;所述的發光組件分別朝該至少一入光側面發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光模塊,其特征在于該粗糙面結構為一第一微結構圖案, 該第一微結構圖案包含多個相互間隔排列之凹部或凸部或凹部與凸部。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發光模塊,其特征在于該粗糙面結構全面或局部地形成于該出光側面上。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發光模塊,其特征在于該導光板包含一矩形本體;以及一半圓體;所述的半圓體連結該矩形本體,該半圓體之一圓周面遠離該矩形本體,且該圓周面為該出光側面;該矩形本體遠離該半圓體之二相對稱之傾斜側面分別為該一入光側面。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發光模塊,其特征在于該導光板包含一矩形本體;以及一半圓體;所述的半圓體連結該矩形本體,該半圓體之一圓周面遠離該矩形本體,且該圓周面為該出光側面,該矩形本體遠離該半圓體之單一側面為該入光側面。
6.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發光模塊,其特征在于該導光板包含一出光正面,該出光正面包含一第二微結構圖案,該第二微結構圖案為圓形,一并地位于該矩形本體與該半圓體上。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發光模塊,其特征在于該導光板包含一花型本體;所述的花型本體是由多個花瓣部所連接而成,該些花瓣部共同圍繞出一中心開口,該些花瓣部面對該中心開口之多個側面分別為多個該入光側面,該些花瓣部遠離該中心開口之多個外側面分別為多個該至少一出光側面。
8.一種導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半圓體;以及一矩形本體;所述的矩形本體連結該半圓體,且遠離該半圓體之一圓周側面,該矩形本體包含至少一入光面,該至少一入光面遠離該圓周側面;以及一粗糙面結構;所述的粗糙面結構形成于該半圓體之該圓周側面上。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導光板,其特征在于該粗糙面結構為一第一微結構圖案,該第一微結構圖案包含多個相互間隔排列之凹部或凸部或凹部與凸部。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導光板,其特征在于該粗糙面結構全面或局部地形成于該半圓體之該圓周側面上。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導光板,其特征在于該導光板包含一出光正面,該出光正面包含一第二微結構圖案,該第二微結構圖案為圓形,一并地位于該矩形本體與該半圓體上。
12.一種導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體;所述的本體是由多個花瓣部所連接而成, 該些花瓣部共同圍繞出一中心開口,該些花瓣部面對該中心開口分別具有一入光側面,該些花瓣部遠離該中心開口分別具有一出光側面;以及多個粗糙面結構;所述的多個粗糙面結構分別形成于該些出光側面上。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導光板,其特征在于每一該些粗糙面結構為一第一微結構圖案,該第一微結構圖案包含多個間隔排列之凹部或凸部或凹部與凸部。
14.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導光板,其特征在于每一該些粗糙面結構全面或局部地形成于該出光側面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發光模塊與導光板,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發光模塊,包括一導光板;所述的導光板具有至少一入光側面及至少一出光側面,該至少一入光側面與該至少一出光側面分別位于該導光板兩相對側,且該至少一出光側面為拋物面;一粗糙面結構;所述的粗糙面結構形成于該至少一出光側面上;以及至少一發光組件;所述的發光組件分別朝該至少一入光側面發光;由于將出光側面粗糙化以形成一粗糙面結構,使得發光組件之光線從入光側面到達出光側面時,光線將被粗糙面結構所分散,且降低光線被反射至出光正面之次數,進而縮小,甚至消除導光板之出光正面所產生不規則亮紋,便可均勻導光板之出光正面與弧形側面所產生發光亮度。
文檔編號G02B6/00GK202188333SQ201120236540
公開日2012年4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6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6日
發明者邱冠凱 申請人:蘇州茂立光電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