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成像設備和顯示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公開涉及成像設備和顯示設備,更具體地說,涉及能夠改變顯示單元的角度的成像設備和顯示設備。
背景技術:
通常,提出了其中顯示單元被配置成可利用旋轉鉸鏈機構旋轉,從而能夠自由改變顯示單元的角度的成像設備和顯示設備(例如,就成像設備來說,參見 JP-A-2001-272719)。
發明內容
不過,在這種普通的旋轉鉸鏈機構中,盡管在橫向使用顯示單元的情況下,能夠在相當寬的范圍內改變顯示單元的傾斜角,不過存在當在縱向使用顯示單元的情況下,旋轉顯示單元時,會使顯示單元和主體單元相互接觸或者相互干擾的問題,從而,存在進一步改進的余地。從而,理想的是提供一種能夠與顯示單元沿縱向或橫向方向的布置無關地改變顯示單元的傾斜角的成像設備和顯示設備。按照本公開的一個實施例的成像設備包括下述構成元件㈧ ⑶(A)包括成像透鏡的主體單元;(B)顯示通過成像透鏡拾取的圖像的顯示單元;(C)鉸鏈框架,所述鉸鏈框架包括固定到主體單元上,以致可圍繞第一旋轉軸旋轉的第一邊,面對所述第一邊的第二邊,和置于所述第一邊和第二邊之間的結合單元,所述結合單元具有在第二邊的除中央部分之外的兩個端部和第一邊的兩端之間的凹槽;和(D)旋轉鉸鏈單元,所述旋轉鉸鏈單元連接鉸鏈框架的第二邊和顯示單元的一邊,并圍繞沿著所述第二邊延伸的第二旋轉軸和沿著垂直于第二旋轉軸的方向延伸的第三旋轉軸,旋轉顯示單元。按照本公開的另一個實施例的顯示設備包括下述構成元件(A) (D)(A)顯示圖像的顯示單元;(B)支承顯示單元的主體單元;(C)鉸鏈框架,所述鉸鏈框架包括固定到主體單元上,以致可圍繞第一旋轉軸旋轉的第一邊,面對所述第一邊的第二邊,和置于所述第一邊和第二邊之間的結合單元,所述結合單元具有在第二邊的除中央部分之外的兩個端部和第一邊的兩端之間的凹槽;和(D)旋轉鉸鏈單元,所述旋轉鉸鏈單元連接鉸鏈框架的第二邊和顯示單元的一邊, 并圍繞沿著所述第二邊延伸的第二旋轉軸和沿著垂直于第二旋轉軸的方向延伸的第三旋轉軸,旋轉顯示單元。在按照本公開的實施例的成像設備或顯示設備中,鉸鏈框架的第一邊被固定到主體單元上,以對向可圍繞第一旋轉軸旋轉,面對第一邊的第二邊借助旋轉鉸鏈單元,連接到顯示單元的一邊。置于所述第一邊和第二邊之間的結合單元具有在第二邊的除中央部分之外的兩個端部和第一邊的兩個端部之間的凹槽。從而,即使在沿著縱向方向和橫向方向布置顯示單元的情況下,當圍繞第三旋轉軸旋轉顯示單元時,顯示單元和鉸鏈框架之間的接觸或干擾受到限制。按照本公開的實施例的成像設備或顯示設備,在置于鉸鏈框架的第一邊和第二邊之間的結合單元中,在第二邊的除中央部分之外的兩個端部和第一邊的兩端之間布置凹槽。因此,當圍繞第三旋轉軸旋轉顯示單元時,顯示單元和鉸鏈框架之間的接觸或干擾受到限制。于是,能夠與顯示單元的縱向方向和橫向方向無關地改變傾斜角。
圖1是圖解說明按照本公開的第一實施例的成像設備的外觀的例子的透視圖。圖2是圖解說明當圖1中所示的顯示單元被旋轉到下方時,顯示單元的背側的結構的透視圖。圖3是通過分解圖1中所示的成像設備,圖解說明的透視圖。圖4是圖解說明成像設備的外觀的另一個例子的透視圖。圖5是按放大尺度,圖解說明的圖3中所示的鉸鏈框架的透視圖。圖6是圖解說明鉸鏈框架的旋轉范圍的側視圖。圖7是圖解說明鉸鏈框架的窗口和主體單元的取景器之間的位置關系的正視圖。圖8是圖解說明鉸鏈框架的變形例的正視圖。圖9是圖解說明鉸鏈框架的另一個變形例的平面圖。圖10是按放大尺度,圖解說明圖3中所示的旋轉鉸鏈單元的透視圖。圖11是圖解說明顯示單元的控制系統的方框圖。圖12是圖解說明圖1中所示的顯示單元的內容結構的橫截面圖。圖13是圖解說明從背面觀察的顯示單元的結構的透視圖。圖14A和14B是圖解說明用圖1中所示的成像設備進行的橫向位置高角度攝影的例子的透視圖。圖15A-15C是圖解說明橫向位置低角度攝影的第一例子的透視圖。圖16是圖15C的側視圖。圖17圖解說明在從圖15A中所示的狀態達到圖15B中所示的狀態之前,各個構成元件的操作的透視圖和側視圖。圖18是圖解說明作為橫向位置低角度攝影的第二例子,使用附件的情況的透視圖。圖19A-19D是圖解說明縱向位置鏡像模式攝影的第一例子的透視圖。圖20是圖解說明利用眼傳感器的鉸鏈框架的檢測的透視圖。圖21A和21B是圖解說明縱向位置鏡像模式攝影的第二例子的透視圖。圖22A-22D是圖解說明橫向位置高角度和低角度攝影的第一例子的透視圖。圖23是用操作序列圖解說明在成像透鏡的光軸附近,旋轉顯示單元的例子,作為縱向位置高角度和低角度攝影的第二例子的側視圖。圖M是圖23的頂視圖。
圖25A和25B是圖解說明在圖23中圖解說明的操作之后的操作的透視圖。圖沈是圖解說明鉸鏈框架的凹槽的操作的透視圖。圖27是當在圖25B中安裝附件夾具時的情況的透視圖。圖28A和28B是圖解說明T形和Y形鉸鏈框架的操作的透視圖。圖四是圖解說明作為按照本公開的第二實施例的顯示設備的像框的外觀的透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參考附圖,說明本公開的實施例。將按照下述順序進行說明。1.第一實施例(成像設備的例子)2.第二實施例(顯示設備的例子)(第一實施例)圖1圖解說明按照本公開的第一實施例,從背面觀察的成像設備(數字單反照相機)的外觀。圖2圖解說明當圖1中所示的顯示單元被旋轉到下方時,顯示單元的背側的結構。圖3通過分解成像設備1,圖解說明成像設備1的主要構成元件。例如,成像設備1 具有利用鉸鏈框架30和旋轉鉸鏈單元40 (參見圖幻,把顯示單元20附著到主體單元10的背面的結構。如圖1和2中圖解所示,旋轉鉸鏈單元40被安放在用合成樹脂等形成的旋轉鉸鏈單元護套40A中。在主體單元10的上表面上,布置附件插座50,用于安裝諸如閃光發光裝置之類的附件。主體單元10具有被攝對象(圖中未示出)位于其前方的成像透鏡11 (參見圖3)。 主體單元10把通過成像透鏡11拾取的圖像記錄在諸如內置存儲器或者硬盤,或者插入外部附件插槽中的存儲器或硬盤之類的記錄介質上。在主體單元10的背面上方,布置取景器 12。在取景器12上方,設置眼傳感器13。可以在取景器12下方布置眼傳感器13。取景器 12和眼傳感器13的包括其上側、左側和右側的三邊被壁狀眼罩14圍繞。眼罩14被配置成是可拆卸的。在取景器12之下,位于主體單元10的背面的區域變成顯示單元20和鉸鏈框架30 的收納部分15,必要時,設置與顯示單元20和鉸鏈框架30的形狀相符的凹陷和凸起。在收納部分1上方的左右兩側,布置一對用于支承鉸鏈框架30的固定單元16。固定單元16由與主體單元10的殼體一體形成的突起部分構成。顯示單元20顯示利用成像透鏡11拾取的圖像,由例如液晶顯示面板構成。例如, 如圖1中圖解所示,在與鉸鏈框架30 —起被折疊的狀態下,顯示單元20能夠被收納在主體單元10的收納部分15中。如用圖2中所示的箭頭R2和R3圖解所示,借助旋轉鉸鏈單元 40,可使顯示單元20圍繞平行于旋轉鉸鏈單元40的附著邊20A的第二旋轉軸A2旋轉,并且能夠使顯示單元圍繞垂直于第二旋轉軸A2的第三旋轉軸A3旋轉。這里,如圖2中圖解所示,第二旋轉軸A2是垂直于光軸y和照相機縱向方向z,沿著照相機橫向方向X延伸,并平行于后面說明的第一旋轉軸Al的軸。第三旋轉軸A3是垂直于照相機橫向方向X,并通過顯示單元20的彼此相對的兩條長邊的中心的軸。隨著顯示單元20圍繞第一旋轉軸Al或第二旋轉軸A2的旋轉,可使第三旋轉軸A3在包括光軸y和照相機縱向方向ζ的平面內移動。
顯示單元20圍繞第二旋轉軸A2的最大活動范圍約為180°。換句話說,例如,可使顯示單元20在如圖1中圖解所示,由顯示單元20和鉸鏈框架30形成的角度為0°的關閉位置P21和如圖2中圖解所示,由顯示單元20和鉸鏈框架30形成的角度為180°的打開位置P22之間,圍繞第二旋轉軸A2旋轉。盡管顯示單元20圍繞第三旋轉軸A3的最大活動范圍隨由顯示單元20和鉸鏈框架30形成的角度而不同,不過,在由顯示單元20和鉸鏈框架30形成的角度等于或大于約 90°的情況下(包括打開位置P2》,所述最大活動范圍約為180°。這種情況下,可使顯示單元20在顯示單元20未被旋轉的非反轉位置P23,和從非反轉位置P23圍繞第三旋轉軸 A3旋轉顯示單元20的180°的反轉位置PM之間,圍繞第三旋轉軸A3旋轉。例如,如圖1 中圖解所示,非反轉位置P23是在顯示單元20的收納位置,顯示屏幕21A朝向主體單元10 的背面側的后向位置。另一方面,例如,如圖4中圖解所示,反轉位置PM是在顯示單元20 的收納位置,顯示屏幕21A朝向主體單元10的正面側的前向位置。圖5按放大的尺度,圖解說明圖3中所示的鉸鏈框架。鉸鏈框架30用于相互連接主體單元10和旋轉鉸鏈單元40,和增大顯示單元20的可旋轉范圍。例如,鉸鏈框架30由用不銹鋼等形成的金屬板構成。鉸鏈框架30的第一邊(上邊)31被固定到主體單元10上, 以致可圍繞第一旋轉軸Al旋轉。如圖2中圖解所示,第一旋轉軸Al是垂直于光軸y和照相機縱向方向z,沿著照相機橫向方向χ延伸,并且平行于第二旋轉軸A2的軸。旋轉鉸鏈單元40安裝到面對第一邊31的第二邊(下邊)32上。第一邊31和第二邊32由結合單元 33結合在一起。例如,所述結合單元33形成“Y”形,所述“Y”形具有在其左右兩側橫向對稱的三角形凹槽;34,和在上方中央的五邊形窗口 35。第一邊31的兩端31A和31B都被軸向支承,以致可借助鉸鏈板相對于位于主體單元10的背面的一對固定單元16旋轉,被軸向支承的第一邊31的位置變成第一旋轉軸Al。 第一旋轉軸Al安裝在位于主體單元10的背面的取景器12的下方附近。從而,如圖6中圖解所示,能夠使鉸鏈框架30在與主體單元10的背面接觸的下方位置P31 (參見圖1和2), 和接近于取景器12的上方位置P32 (參見圖7)之間,圍繞第一旋轉軸Al旋轉,如箭頭Rl 所示。最好,圖1中圖解說明的主體單元10的眼傳感器13還充當檢測鉸鏈框架30是否位于上方位置P32的鉸鏈框架打開/關閉檢測傳感器。從而,通過利用成像設備1的眼傳感器13,能夠檢測鉸鏈框架30的位置。于是,不需要額外的傳感器,從而能夠節省一個傳感
ο最好如圖1中圖解所示,第一旋轉軸Al從在顯示單元20的收納位置的活動邊 20B(與附著邊20A相對的一邊)的位置被移動到第二旋轉軸A2—側。換句話說,活動邊 20B最好被布置成朝著第一旋轉軸Al的上方突出。其原因將在后面說明(參見圖17A和 17B)。這里,收納位置代表顯示單元20被收納在位于主體單元10的背面的收納部分15中的位置,即,鉸鏈框架30位于下方位置P31,顯示單元20位于關閉位置P21的位置。另外,在圖1中圖解說明的主體單元10的眼罩14的下部的兩側,設置斜面17。在位于顯示單元20的收納位置的活動邊20B —側,斜面17具有最低的位置,當斜面17離所述最低位置越遠(從主體單元10的底面側朝著主體單元10的頂面側)時,斜面17的位置變得越高。此外,斜面17最好被安裝在當圍繞第一旋轉軸Al旋轉鉸鏈框架30時,顯示單元20的活動邊20B的活動范圍之外。斜面17的作用將在后面說明(參見圖17A和17B)。在圖4中圖解說明的凹槽34被用于避免當圍繞第三旋轉軸A3旋轉顯示單元30 時,顯示單元20和鉸鏈框架30之間的接觸或干擾,凹槽34被置于第二邊32的除中央部分 32C以外的兩個端部32A和32B與第一邊31的兩端31A和31B之間。從而,在成像設備1 中,可與顯示單元20的縱向方向和橫向方向無關地改變傾斜角。最好,凹槽34被置于在由鉸鏈框架30和顯示單元20形成的角度小于90°的情況下,顯示單元20圍繞第三旋轉軸A3的旋轉范圍之內。從而,能夠可靠地避免顯示單元20 和鉸鏈框架30之間的接觸或干擾。更具體地說,例如,凹槽34具有近似的三角形形狀,具有在接近第一邊31的兩端 31A和31B的位置和接近第二邊的中央部分32C的位置之間,與第一邊31相交的傾斜邊 34A。窗口 35被置于位于第一邊31 —側的結合單元33的中央部分中,即,如圖7中圖解所示,被置于當圍繞第一旋轉軸Al,把鉸鏈框架30向上旋轉到上方位置P32(在取景器 12附近)時,面對取景器12的位置。從而,在后面說明的鏡像模式攝影的時候,作為被攝對象的人物能夠查看顯示單元20的顯示面,攝影者能夠從取景器12查看被攝對象。更具體地說,例如,窗口 35是包括與凹槽34的傾斜邊34A平行的傾斜邊35A的五邊形。凹槽34和窗口 35的形狀沒有特別的限制。從而,凹槽34可以具有不同于三角形的另一種形狀,比如矩形。另外,窗口 35可以具有不同于五邊形的另一種形狀,比如圖8中圖解說明的三角形,或者矩形。如圖5中圖解所示,窗口 35可以是通過如圖5中圖解所示, 挖除第一邊31的中央部分而獲得的凹槽,在面對取景器12的位置可以設置開孔。另外,例如,如圖9中圖解所示,凹槽34和窗口 35可以具有矩形形狀,結合單元33近似成“T”形。圖10按放大的尺度,圖解說明圖3中所示的旋轉鉸鏈單元40。旋轉鉸鏈單元40 用于圍繞第二旋轉軸A2或第三旋轉軸A3旋轉顯示單元20。例如,旋轉鉸鏈單元40包括鉸鏈旋轉部件41,旋轉軸部件42和固定板43。鉸鏈旋轉部件41被可旋轉地固定到鉸鏈框架 30的第二邊32上,圍繞沿著第二邊32的第二旋轉軸A2旋轉顯示單元20。更具體地說,鉸鏈旋轉部件41的兩端41A和41B和第二邊32的兩個端部32A和32B由鉸鏈板可旋轉地軸向支承。旋轉軸部件42被置于鉸鏈旋轉部件41的長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中,圍繞沿著垂直于第二旋轉軸A2的方向設置的第三旋轉軸A3旋轉顯示單元20。旋轉軸部件42和顯示單元20的附著邊20A被一對固定板42結合,從而被固定。圖11圖解說明顯示單元20的顯示操作的控制系統。如上所述,可使顯示單元20 在圖1中圖解說明的非反轉位置P23和在圖4中圖解說明的反轉位置M之間,圍繞第三旋轉軸A3反轉180°。旋轉軸部件42包括檢測顯示單元20是否位于反轉位置P24的顯示單元旋轉檢測傳感器44。例如,顯示單元旋轉檢測傳感器44由機械傳感器、磁傳感器等構成,被布置在旋轉軸部件42的軸內。另外,主體單元10包括根據作為鉸鏈框架打開/關閉檢測傳感器的眼傳感器13,和顯示單元旋轉檢測傳感器44的檢測結果,控制顯示單元20的控制單元18。圖12圖解說明顯示單元20的中央橫截面結構。顯示單元20包括諸如液晶顯示裝置之類的顯示裝置21。在顯示裝置21的正面(顯示屏幕21A),布置用諸如玻璃之類的透明材料形成的前面板22,以便保護顯示裝置21或者確保顯示裝置21的強度。在顯示裝置21和前面板22之間,布置遍布顯示裝置21的整個周邊的密封用雙面膠帶23。顯示裝置21的側面和背面用殼體(后蓋)M覆蓋。在顯示裝置21的背面和殼體 M之間,放置用于驅動顯示裝置21的中繼基板25。第一襯墊26A被插入中繼基板25的周邊。例如由細的同軸電纜構成的電纜27與中繼基板25連接。例如,如圖13中圖解所示,電纜27經由鉸鏈框架30和旋轉鉸鏈單元40,連接中繼基板25和主體單元10。電纜27 被布置成以其中在鉸鏈框架30內平直地排列多條芯線的平行狀態,沿著鉸鏈框架30延伸。 另外,在鉸鏈框架30和旋轉鉸鏈單元40之間的邊界,電纜27從平行狀態變成多條芯線被捆扎的纏繞狀態,以纏繞地通過設置在旋轉鉸鏈單元40的軸的中心的孔洞的狀態,或者盤繞旋轉鉸鏈單元40的旋轉軸的狀態布置電纜27。如圖12中圖解所示,電纜27的從旋轉鉸鏈單元40插入顯示單元20的殼體M的部分被第二襯墊26B夾在中間。另外,如圖13中圖解所示,電纜27的從主體單元10 (圖13 中未示出,參見圖1)插入鉸鏈框架30的部分被第三襯墊26C夾在中間。通過使用雙面膠帶23、第一襯墊^A、第二襯墊26B和第三襯墊26C實現最低限度必需的部分密封,實現顯示單元20的防塵和防滴漏。下面參考圖14A-28B,說明成像設備1的操作。(橫向位置高角度攝影)圖14A和14B圖解說明利用成像設備1進行的橫向位置高角度攝影的例子。這里,“橫向位置高角度”代表其中按橫向方向拿著成像設備1,并把成像設備1放置到高位置 (例如,在頭上)的攝影方法。首先,如圖14A中圖解所示,成像設備1被設置到橫向位置, 從其中顯示單元20的顯示屏幕21A被置于外側(背面側),并且顯示單元20被收納在收納部分15中的狀態開始操作。隨后,如圖14B中圖解所示,通過如箭頭R2所示,圍繞第二旋轉軸A2,把顯示單元20朝著下方旋轉0° 90° (例如在圖14B中,90° ),顯示單元20 的顯示屏幕21A被安排成面向下方。從而,成像設備1被置于頭部之上,通過從下方視覺辨認顯示單元20的顯示屏幕21A,攝影者CM能夠進行攝影。(橫向位置低角度攝影的第一例子)圖15A 15C和16圖解說明利用成像設備1的橫向位置低角度攝影的例子。這里,“橫向位置低角度”代表其中按橫向方向拿著成像設備1,并把成像設備1放置到低位置 (例如,腹部)的攝影方法。首先,如圖15A中圖解所示,成像設備1被設置到橫向位置,從其中顯示單元20的顯示屏幕21A被置于外側(背面側),并且顯示單元20被收納在收納部分15中的狀態開始操作。隨后,通過如圖15A中圖解所示,用手指F提起旋轉鉸鏈單元40, 使顯示單元20從主體單元10浮起,如圖15B中圖解所示。之后,如圖15C和16中圖解所示,通過進一步提起顯示單元20,使顯示單元20的顯示屏幕21A上翻,以便把顯示單元20 置于成像設備1的頂面(附件插座50上)。從而,成像設備1被置于攝影者CM的眼睛的位置的下方,通過從上方視覺辨認顯示單元20的顯示屏幕21A,攝影者CM能夠進行攝影。另外,如圖16中圖解所示,由于鉸鏈框架30和顯示單元20從主體單元10的背面的突出量D 較小,因此成像設備1能夠附到身體上,從而能夠用穩定的姿勢進行模糊較小的攝影。圖17A和17B圖解說明在從圖15A中所示的狀態達到圖15B中所示的狀態之前,各個構成元件的操作。如圖15A中圖解所示,當用手指F提起旋轉鉸鏈單元40時,如用圖 17A和17B中的箭頭Rl和虛線BLl圖解所示,使鉸鏈框架30圍繞第一旋轉軸Al旋轉。這里,如上所述,使第一旋轉軸Al從位于顯示單元20的收納位置的活動邊20B的位置偏向第二旋轉軸A2 —側。換句話說,活動邊20B被設置成從第一旋轉軸Al朝著上方突出。從而,按照鉸鏈框架30圍繞第一旋轉軸Al的旋轉(箭頭Rl和虛線BLl),使顯示單元20的活動邊20B上浮,如用圖17A和17B中顯示的箭頭R2所示。從而,僅僅通過用手指 F進行提起旋轉鉸鏈單元40的一個操作,就能夠繞第一旋轉軸Al旋轉鉸鏈框架30 (箭頭 Rl和虛線BLl),并且能夠使顯示單元20的活動邊20B上浮(箭頭似),從而提高攝影者的便利性。與此相反,在第一旋轉軸Al位于與在顯示單元20的收納位置的活動邊20B相同的位置的情況下,即使在繞第一旋轉軸Al旋轉鉸鏈框架30的情況下,顯示單元20的活動邊20B也不會浮起。從而,在這種情況下,在用手指F提起旋轉鉸鏈單元40的操作之后,仍然需要用手指提起顯示單元20的活動邊20B的額外操作,從而費時。另外如上所述,在主體單元10的眼罩14的下部,設置斜面17。在位于顯示單元 20的收納位置的活動邊20B—側,斜面17具有最低的位置,當斜面17的位置離所述最低位置越遠時,斜面17的位置越高。從而,當使顯示單元20的活動邊20B上浮時,不存在使顯示單元20的活動邊20B接觸眼罩14的下部,以致阻礙活動邊20B的浮升的情況。從而,如用圖17A和17B中顯示的箭頭R2所示,使顯示單元20B的活動邊20B沿著斜面17向上滑動,并使顯示單元20繞第二旋轉軸A2旋轉。于是,通過利用斜面17作為導引面,使顯示單元浮升,以致遠離鉸鏈框架30,從而如圖15B中圖解所示,形成其中使顯示單元20從主體單元10上浮的狀態。另外,斜面17最好被布置在當繞第一旋轉軸Al旋轉鉸鏈框架30時,顯示單元20 的活動邊20B的活動范圍之外。從而,能夠可靠地避免當使顯示單元20的活動邊20B上浮時,使活動邊20B接觸眼罩14的下部。另外,如圖17A和17B及圖2中圖解所示,顯示單元20最好包括在活動邊20B的面對斜面17的位置朝著斜面17削尖其頂端的尖頭狀突起20C。在這種情況下,當沿著斜面17向上滑動顯示單元20的活動邊20B時,在突起20C的尖端用作導引物的時候,活動邊 20B—邊接觸斜面17—邊移動。于是,能夠更平滑地進行顯示單元20的向上滑動操作。(橫向位置低角度攝影的第二例子)圖18圖解說明在使用附件的情況下的橫向位置低角度攝影的例子。當把能夠外部附加的附件51,比如閃光發光裝置安裝到位于成像設備1的頂面的附件插座50上時,如圖15A 15C和16中圖解所示,難以把顯示單元20放到成像設備1的頂面(附件插座50 上)。在這種情況下,例如如圖18中圖解所示,使顯示單元20繞第二旋轉軸A2向下方旋轉 0° 90° (參見圖14B),并視情況使顯示單元20繞第三旋轉軸A3旋轉,從而把顯示單元 20的顯示屏幕21A設置成面朝上方。從而,在附件51和顯示單元20之間不存在接觸或干擾的情況下,成像設備1被攝影者CM置于在攝影者CM的眼睛位置之下的位置,在從上方視覺辨認顯示單元20的顯示屏幕21A的時候,攝影者CM能夠進行攝影。(橫向位置鏡像模式攝影的第一例子)圖19A-19D圖解說明橫向位置鏡像模式攝影的例子。“橫向位置鏡像模式”是其中按橫向方向拿著成像設備1,在攝影者監視朝著攝影者放置的顯示單元20的時候,拍攝作為被攝對象的攝影者自身的方法。首先,如圖19A中圖解所示,攝影設備1被設置到橫向位置,從其中顯示單元20的顯示屏幕21A被設置在外側(背面側),并且顯示單元20被收納在收納部分15中的狀態開始操作。隨后,如圖19B中圖解所示,類似于橫向位置低角度攝影的第一個例子,利用在圖15A、17A和17B中圖解說明的操作,使顯示單元20從主體單元10上浮。隨后,如圖19C 中圖解所示,通過如箭頭R3所示,使顯示單元20繞第三旋轉軸A3向左側旋轉180°,把顯示單元20的顯示屏幕21A布置成面向正面。之后,如圖19D中圖解所示,通過把鉸鏈框架 30旋轉到上方位置P32,顯示單元20被設置成位于比成像設備1的頂面高的位置。從而, 通過允許用三角架(圖中未示出)或類似物支承成像設備1,攝影者CM能夠在查看顯示單元20的時候,拍攝他或她自己。圖20是圖解說明利用眼傳感器13的鉸鏈框架30的檢測的透視圖。在鉸鏈框架 30被向上旋轉到上方位置P32的情況下(參見圖19C),如用圖20中顯示的箭頭Sl所示, 眼傳感器13發現鉸鏈框架30位于上方位置P32,從而向控制單元18傳送檢測信號(參見圖11)。另一方面,在使顯示單元20繞第三旋轉軸A3向左側旋轉180°,并且顯示單元20 的顯示屏幕2IA面向正面的情況下(參見圖19B),顯示單元旋轉檢測傳感器44發現顯示單元20位于反轉位置P24,從而向控制單元18傳送檢測信號(參見圖11)。控制單元18根據眼傳感器13和顯示單元旋轉檢測傳感器44的檢測結果,在顯示單元20上顯示被攝對象的鏡像(見圖11)。本來,眼傳感器13檢測位于取景器12附近的物體。從而,當攝影者窺視取景器12 時,顯示單元20的顯示操作被停止。不過,在眼傳感器13檢測到鉸鏈框架30上旋到上方位置P32的旋轉的情況下,當消除顯示單元20的顯示時,存在作為鏡像模式攝影中的被攝對象的攝影者難以查看顯示單元20的不便之處。從而如上所述,通過根據眼傳感器13和顯示單元旋轉檢測傳感器44的檢測結果,控制顯示單元20的顯示操作,如圖19A 19D和 20中圖解所示,在鏡像模式攝影中,攝影者CM能夠在查看顯示單元20的時候,拍攝他或她自己,從而提高便利性。在上面的鏡像模式攝影的說明中,假定作為被攝對象的攝影者在查看顯示單元20 的時候,拍攝他或她自己。不過,由于窗口 35被布置在鉸鏈框架30的結合單元33中,因此, 作為被攝對象的人物看得見顯示單元20,同時,攝影者能夠通過從窗口 35窺視取景器12進行攝影。按照這種攝影方法,攝影者和作為被攝對象的人物能夠共享視頻。因此,能夠容易地進行攝影操作,從而被攝對象和攝影者的便利性都較高。(橫向位置鏡像模式攝影的第二例子)圖21A和2B圖解說明縱向位置鏡像模式攝影的另一個例子。首先,如圖21A中圖解所示,攝影設備1被設置到橫向位置,從其中顯示單元20的顯示面被設置在外側(背面側),并且顯示單元20被收納在收納部分15中的狀態開始操作。隨后,如圖21B中圖解所示,使顯示單元20繞第二旋轉軸A2向下方旋轉180°,如箭頭R2所示,以致把顯示單元20 的顯示面布置成面向前面。從而,攝影者CM能夠在查看顯示單元20的時候,拍攝他或她自己。(縱向位置高角度和低角度攝影的第一例子)
圖22A-22D圖解說明橫向位置高角度和低角度攝影的例子。這里,“橫向位置高角度”代表按其中按縱向方向拿著成像設備1,并把成像設備1放置在高位置(例如,在頭部上方)的成像方法。“縱向位置低角度”代表按其中按縱向方向拿著成像設備1,并把成像設備1放置在低位置(例如,腹部)的成像方法。在縱向位置高角度攝影的情況下,首先,如圖22A中圖解所示,使鉸鏈框架30繞第一旋轉軸Al向上方旋轉90°,如箭頭Rl所示。隨后,如圖22B中圖解所示,通過使顯示單元20繞第三旋轉軸A3向下方旋轉90°,如箭頭R3所示,把顯示單元20的顯示屏幕2IA布置成面向下方。此時,盡管顯示單元20幾乎在取景器12和眼罩14的正上方,不過,顯示單元20和眼罩14之間的距離足夠大。從而,顯示單元20和眼罩14之間不存在接觸或干擾。 另外,由于鉸鏈框架30和顯示單元20相互垂直,因此顯示單元20和鉸鏈框架30之間不存在接觸或干擾。從而,攝影者CM能夠把攝影設備1放置在頭部上方,并在從下方查看顯示單元20的顯示屏幕2IA的時候,進行攝影。此外,如圖22C中圖解所示,通過使顯示單元20繞第三旋轉軸A3向下方旋轉 180°,如箭頭R3所示,可把顯示單元20的顯示面布置成面向前側。即使在這種情況下,由于顯示單元20和眼罩14之間的距離足夠大,因此在顯示單元20和眼罩14之間不存在接觸或干擾。另外,由于鉸鏈框架30和顯示單元20相互垂直,因此在顯示單元20和鉸鏈框架30之間不存在接觸或干擾。在縱向位置低角度攝影的情況下,首先,如圖22A中圖解所示,使鉸鏈框架30繞第一旋轉軸Al向上方旋轉90°,如箭頭Rl所示。隨后,如圖22D中圖解所示,通過使顯示單元20繞第三旋轉軸A3向上方旋轉90°,如箭頭R3所示,把顯示單元20的顯示屏幕2IA布置成面朝上方。此時,盡管顯示單元20幾乎在取景器12和眼罩14的正上方,不過,顯示單元20和眼罩14之間的距離足夠大。從而,顯示單元20和眼罩14之間不存在接觸或干擾。 另外,由于鉸鏈框架30和顯示單元20相互垂直,因此顯示單元20和鉸鏈框架30之間不存在接觸或干擾。從而,攝影者CM能夠把攝影設備1設置成在攝影者CM的眼睛位置的下方, 并在從上方查看顯示單元20的顯示屏幕21A的時候,進行攝影。(縱向位置高角度和低角度攝影的第二例子)圖23 沈表示其中在縱向位置高角度和低角度攝影中,在成像透鏡11的光軸附近旋轉顯示單元20的例子。在縱向位置高角度攝影的情況下,首先,如圖23和M中圖解所示,使鉸鏈框架30 繞第一旋轉軸Al旋轉小于90°,例如,約40°的角度,從而形成使顯示單元20從主體單元 10浮起的狀態。隨后,如圖25A中圖解所示,通過使顯示單元20繞第三旋轉軸A3向下方旋轉,如箭頭R3所示,把顯示單元20的顯示面布置成面向斜下方。從而,攝影者CM能夠把成像設備1放置在頭部上方,從而在從斜下方查看顯示單元20的顯示屏幕21A的時候,能夠進行攝影。此時,如圖M中圖解所示,即使在鉸鏈框架30的旋轉角較大的情況下,顯示單元 20的中心C20和成像透鏡11的中心Cll之間在橫向位置方向的偏離DH不會改變。另一方面,當鉸鏈框架30的旋轉角被增大時,縱向位置方向的偏離DV增大。從而,通過適當調整鉸鏈框架30的旋轉角,減小縱向位置方向的偏離DV,從而可以使顯示單元20位于成像透鏡 11的光軸附近。不過,在接近光軸的位置,由鉸鏈框架30和顯示單元20 (顯示單元20的第三旋轉軸Α; )形成的角度小于90°。從而,當在鉸鏈框架30中不設置任何凹槽34的情況下,通過繞第三旋轉軸A3旋轉顯示單元20,存在使顯示單元20接觸或干擾鉸鏈框架30的顧慮。這里,如圖沈中圖解所示,在鉸鏈框架30的結合單元33中,在第二邊32的除中央部分32C之外的兩個端部32A和32B與第一邊31的兩端31A和31B之間設置凹槽34。 從而,當繞第三旋轉軸A3旋轉顯示單元20時,顯示單元20和鉸鏈框架30之間的接觸或干擾受到抑制,從而能夠在成像透鏡11的光軸附近旋轉顯示單元20。于是,能夠減小顯示單元20的顯示和利用成像透鏡11的成像之間的差異,從而攝影者CM能夠在查看顯示單元20 的時候進行攝影,而感覺與通過直接窺視取景器12獲得的感覺相同。此外,在由鉸鏈框架 30和顯示單元20形成的角度小于90°的情況下,當鉸鏈框架30的凹槽34被設置在顯示單元20繞第三旋轉軸A3的旋轉范圍內時,能夠可靠地避免顯示單元20和鉸鏈框架30之間的接觸或干擾。另外,由于鉸鏈框架30的旋轉角小于90°,因此顯示單元20從主體單元10的上浮量較小,從而能夠在主體單元10附近,繞第三旋轉軸A3旋轉顯示單元20。于是,能夠在狹小的空間中改變顯示單元20的傾斜角。在縱向位置低角度攝影的情況下,首先,如圖23中圖解所示,類似于上面說明的縱向位置高角度攝影,使鉸鏈框架30圍繞第一旋轉軸Al旋轉小于90°,例如約40°的角度,從而顯示單元20處于從主體單元10浮起的狀態。隨后,如圖25B中圖解所示,通過圍繞第三旋轉軸A3把顯示單元20旋轉到上方,如箭頭R3所示,顯示單元20的顯示屏幕21A 被布置成面向斜上方。從而,攝影者CM能夠把成像設備1放置在頭部上方,并且能夠在從斜上方查看顯示單元20的顯示屏幕21A的時候,進行攝影。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也在鉸鏈框架30的結合單元33中,在第二邊32的除中央部分32C之外的兩個端部32A和32B與第一邊31的兩端31A和31B之間設置凹槽34。從而, 類似于縱向位置高角度攝影的情況,當繞第三旋轉軸A3旋轉顯示單元20時,顯示單元20 和鉸鏈框架30之間的接觸或干擾受到抑制,從而,能夠在成像透鏡11的光軸附近旋轉顯示單元20。于是,能夠盡可能地降低顯示單元20的顯示和利用成像透鏡11的成像之間的差異,從而攝影者CM能夠在查看顯示單元20的時候進行攝影,而感覺與通過直接窺視取景器 12獲得的感覺相同。另外,如圖27中圖解所示,即使在附件夾具(縱向位置控制器夾具)52被安裝到成像設備1的底面的情況下,也能夠繞第三旋轉軸A3旋轉顯示單元20,而不會使顯示單元 20和附件夾具52相互接觸或干擾。圖28A和^B圖解說明當鉸鏈框架30的結合單元33形成“T”形和“Y”形時的操作。在圖^A中,未示出窗口 35。如圖^A中圖解所示,在鉸鏈框架30的結合單元33形成“T”形的情況下,當繞第三旋轉軸A3旋轉顯示單元20時,顯示單元20的下邊20A和鉸鏈框架30的結合單元33在點P20相互接觸。另一方面,如圖^B中圖解所示,在鉸鏈框架30的結合單元33形成“Y”形的情況下,通過適當調整凹槽34的形狀,顯示單元20的下邊20A和鉸鏈框架20的結合單元33能夠在線L20相互接觸。從而,在“Y”形情況下,能夠穩定地承受來自顯示單元20的壓力。另外,具有“Y”形的抗扭強度高于“T”形的抗扭強度的優點。
13
如上所述,按照本實施例,在鉸鏈框架30的結合單元33中,在第二邊32的除中央部分32C之外的兩個端部32A和32B與第一邊31的兩端31A和31B之間設置凹槽34。從而,當繞第三旋轉軸A3旋轉顯示單元20時,顯示單元20和鉸鏈框架30之間的接觸或干擾受到抑制,從而能夠與顯示單元20的縱向和橫向方向無關地改變傾斜角。另外,能夠在成像透鏡11的光軸附近,繞第三旋轉軸A3旋轉顯示單元20,從而能夠減小顯示單元20的顯示和利用成像透鏡11的成像之間的差異。于是,攝影者能夠在查看顯示單元20的時候進行攝影,而感覺與通過直接窺視取景器12獲得的感覺相同,從而提高了便利性。另外,由于窗口 35被布置在鉸鏈框架30的結合單元33的第一邊31 —側的中央部分,因此在鏡像模式攝影中,允許作為被攝對象的人物查看顯示單元20的顯示屏幕21A, 攝影者能夠在從取景器12查看被攝對象的時候進行攝影。此外,由于鉸鏈框架30的結合單元33形成“Y”形,因此顯示單元20的下邊20A 和鉸鏈框架30的結合單元33在線L20相互接觸。從而,能夠穩定地承受來自顯示單元20 的壓力,能夠增強鉸鏈框架30的強度。另外,由于使第一旋轉軸Al從位于顯示單元20的收納位置的活動邊20B的位置偏向第二旋轉軸A2—側。從而,通過僅僅進行用手指提起旋轉鉸鏈單元40的一個操作,就能夠繞第一旋轉軸Al旋轉鉸鏈框架30,能夠使顯示單元20的活動邊20B上浮。于是,能夠容易地把顯示單元20置于成像設備1的頂面上,而不必進行復雜的操作。此外,在主體單元10的眼罩14的下方設置斜面17。因此,當使顯示單元20的活動邊20B上浮時,不存在使顯示單元20的活動邊20B接觸眼罩14的下部,以致阻擋活動邊 20B的升起的情況。從而,顯示單元20可處于通過利用斜面17作為導引面,使從主體單元 10上浮的狀態,而不必進行任何特殊的操作。另外,通過利用控制單元18,根據眼傳感器13和顯示單元旋轉檢測傳感器44的檢測結果,控制顯示單元20的顯示操作,在鏡像模式攝影中,攝影者能夠在查看顯示單元20 的時候拍攝他或她自己,從而提高便利性。(第二實施例)圖四圖解說明按照本公開的第二實施例的顯示設備(像框)的外觀。該顯示設備2包括顯示圖像(包括靜止圖像和運動圖像)的顯示單元60,和支承顯示單元60的主體單元70。顯示單元60和主體單元70通過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鉸鏈框架30和旋轉鉸鏈單元40被結合在一起。與第一實施例對應的每個構成元件被賦予相同的附圖標記。顯示單元60具有與按照第一實施例的顯示單元20相同的結構。主體單元70包括在矩形板狀支承單元71的背面的支柱72。支柱72用于支承傾斜地站在安裝面上的支承單元71。在支承單元71的正面,設置用于可旋轉地固定鉸鏈框架30的一對固定單元73。 在圖四中,表示了顯示設備2位于橫向位置(橫向定向),同時主體單元70的長邊被設置成下邊的狀態。不過,可以使用其中主體單元70的短邊被設置成下邊的縱向位置(縱向定向)°類似于第一實施例,構成鉸鏈框架30和旋轉鉸鏈單元40。于是,按照顯示設備2, 能夠與顯示單元60的縱向方向和橫向方向無關地改變傾斜角。特別地,在顯示設備2中,類似于成像設備1被設置于縱向位置,并且在光軸附近旋轉顯示單元20的情況(圖23 沈),顯示單元60不會與主體單元70相隔較遠,從而,存在能夠在主體單元70附近,通過第三旋轉軸A3旋轉顯示單元20的重大優點。換句話說, 即使在不存在向前拉出顯示單元60的余量空間的情況下,也能夠改變顯示單元60的傾斜如上所述,盡管說明了本公開的實施例,不過,本公開并不局限于此,可以做出各種改變。例如,在上述第一實施例中,說明了其中在眼罩14的下方設置斜面17的情況。不過,斜面17不必被設置在眼罩14的下方,可被設置在位于主體單元10的背面的殼體(后蓋)上,或者被設置在位于背面的另一個部件中。另外,例如,在第一實施例中,盡管說明了橫向位置鏡像模式攝影,不過可以類似地進行縱向位置鏡像模式。此外,在上述第一實施例中,說明了在縱向位置高角度和低角度攝影中,在成像透鏡11的光軸附近旋轉顯示單元20的例子。不過,同樣對橫向位置來說, 可類似地在成像透鏡11的光軸附近旋轉顯示單元20。此外,例如,在上述第一實施例中,盡管說明了固定單元16是從主體單元10的背面突出的突起部分的情況,不過固定單元16可被埋入主體單元10中。在這種情況下,鉸鏈框架30的第一旋轉軸Al可被埋入主體單元10中。從而,能夠變得美觀,并且能夠形成不降低可操作性的緊湊結構。另外,例如,在上述第一實施例中,作為成像設備的例子,說明了數字單反照相機。 不過,本公開可適用于其它成像設備,比如袖珍照相機和攝像機。此外,在上述第二實施例中,作為顯示設備的例子,說明了像框。不過,本公開可適用于其它顯示設備,比如大型電視機、中型 小型電視機、蜂窩電話機、車載導航設備和電子記分板。此外,例如,在上述實施例中,說明了其中用液晶顯示裝置構成顯示單元20的情況。不過,可利用除液晶顯示裝置之外的另一種顯示裝置,比如等離子體顯示裝置、有機 EL(電致發光)顯示裝置、無機EL顯示裝置、電沉積顯示裝置或電致變色顯示裝置構成顯示單元20。本公開包含與在2010年10月4日向日本專利局提交的日本優先權專利申請JP 2010-224898中公開的主題相關的主題,該專利申請的整個內容在此引為參考。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明白,根據設計要求和其它因素,可以產生各種修改、組合、 子組合和變更,只要它們在所附的權利要求或其等同物的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成像設備,包括 包括成像透鏡的主體單元;顯示通過所述成像透鏡拾取的圖像的顯示單元;鉸鏈框架,所述鉸鏈框架包括固定到所述主體單元從而能夠圍繞第一旋轉軸旋轉的第一邊、面對所述第一邊的第二邊、以及置于所述第一邊和第二邊之間的結合單元,所述結合單元具有在第二邊的除中央部分之外的兩個端部和第一邊的兩端之間的凹槽;以及旋轉鉸鏈單元,所述旋轉鉸鏈單元連接所述鉸鏈框架的第二邊和所述顯示單元的一邊,并圍繞沿著所述第二邊延伸的第二旋轉軸和沿著垂直于第二旋轉軸的方向延伸的第三旋轉軸,旋轉所述顯示單元。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設備,其中所述鉸鏈框架的凹槽包括在接近所述第一邊的兩端的位置和接近所述第二邊的中央部分的位置之間與所述第一邊相交的傾斜邊。
3.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成像設備,其中所述鉸鏈框架的凹槽被布置在當由所述鉸鏈框架和所述顯示單元形成的角度小于90°時所述顯示單元圍繞第三旋轉軸的旋轉范圍內。
4.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設備,其中所述旋轉鉸鏈單元包括可旋轉地固定到所述鉸鏈框架的第二邊上并圍繞第二旋轉軸旋轉所述顯示單元的鉸鏈旋轉部件;布置在鉸鏈旋轉部件的長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并圍繞第三旋轉軸旋轉顯示單元的旋轉軸部件;以及結合旋轉軸部件和顯示單元的一邊的固定板。
5.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設備,其中使第一旋轉軸從與所述顯示單元的在顯示單元的收納位置處的旋轉鉸鏈單元的附著邊相對的活動邊的位置偏向第二旋轉軸一側。
6.按照權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設備, 其中主體單元包括在背面的斜面,和其中所述斜面具有在位于顯示單元的收納位置的活動邊一側的最低位置,并且當所述斜面的位置離所述最低位置越遠時,所述斜面的位置越高。
7.按照權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設備,其中主體單元包括在背面的取景器和環繞所述取景器的上方和左右兩側的眼罩,和其中所述斜面被布置在所述眼罩中。
8.按照權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設備,其中顯示單元包括在所述活動邊的面對所述斜面的位置處的突起。
9.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設備,其中能夠使鉸鏈框架在使鉸鏈框架與主體單元的背面接觸的下方位置和接近取景器的上方位置之間,圍繞第一旋轉軸旋轉,和其中主體單元包括檢測鉸鏈框架是否位于所述上方位置的鉸鏈框架打開/關閉檢測傳感器。
10.按照權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設備,其中主體單元包括在背面的取景器和位于取景器附近的眼傳感器, 其中所述眼傳感器還充當所述鉸鏈框架打開/關閉檢測傳感器。
11.按照權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設備,其中所述結合單元包括布置在第一邊一側的中央部分處的窗口。
12.按照權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設備,其中所述結合單元形成“Y”形。
13.按照權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設備,其中能夠使顯示單元在非反轉位置和繞第三旋轉軸的旋轉而從所述非反轉位置反轉 180°的反轉位置之間旋轉,其中所述旋轉軸部件包括檢測顯示單元是否位于所述反轉位置的顯示單元旋轉檢測傳感器,和其中主體單元包括根據鉸鏈框架打開/關閉檢測傳感器和顯示單元旋轉檢測傳感器的檢測結果來控制顯示單元的控制單元。
14.按照權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設備,其中在鉸鏈框架打開/關閉檢測傳感器檢測到鉸鏈框架位于所述上方位置,并且顯示單元旋轉檢測傳感器檢測到顯示單元位于所述反轉位置的情況下,控制單元把被攝對象的鏡像顯示在顯示單元上。
15.按照權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設備,其中顯示單元包括 顯示裝置;置于顯示裝置的正面的前面板;在顯示裝置和前面板之間置于顯示裝置的整個周邊的密封用雙面膠帶;包覆顯示裝置的側面和背面的殼體;置于顯示裝置的背面和所述殼體之間的中繼基板;和設置在所述中繼基板的周邊的第一襯墊。
16.按照權利要求15所述的成像設備,還包括經由所述鉸鏈框架和鉸鏈旋轉部件,連接所述中繼基板和主體單元的電纜; 置于把所述電纜從鉸鏈旋轉部件插入顯示單元中的部分之中的第二襯墊;和置于把所述電纜從主體單元插入鉸鏈框架中的部分之中的第三襯墊。
17.一種顯示設備,包括 顯示圖像的顯示單元; 支承顯示單元的主體單元;鉸鏈框架,所述鉸鏈框架包括固定到主體單元上從而能夠圍繞第一旋轉軸旋轉的第一邊、面對所述第一邊的第二邊、以及置于所述第一邊和第二邊之間的結合單元,所述結合單元具有在第二邊的除中央部分之外的兩個端部和第一邊的兩端之間的凹槽;以及旋轉鉸鏈單元,所述旋轉鉸鏈單元連接所述鉸鏈框架的第二邊和所述顯示單元的一邊,并圍繞沿著所述第二邊延伸的第二旋轉軸和沿著垂直于第二旋轉軸的方向延伸的第三旋轉軸旋轉顯示單元。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成像設備和顯示設備。一種成像設備,包括包括成像透鏡的主體單元;顯示通過成像透鏡拾取的圖像的顯示單元;鉸鏈框架,所述鉸鏈框架包括固定到主體單元上,以致可圍繞第一旋轉軸旋轉的第一邊,面對所述第一邊的第二邊,和置于所述第一邊和第二邊之間的結合單元,所述結合單元具有在第二邊的除中央部分之外的兩個端部和第一邊的兩端之間的凹槽;和旋轉鉸鏈單元,所述旋轉鉸鏈單元連接鉸鏈框架的第二邊和顯示單元的一邊,并圍繞沿著所述第二邊延伸的第二旋轉軸和沿著垂直于第二旋轉軸的方向延伸的第三旋轉軸,旋轉顯示單元。
文檔編號G03B17/18GK102445821SQ20111028660
公開日2012年5月9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3日 優先權日2010年10月4日
發明者上田俊明, 中川敬太, 戶松景 申請人:索尼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