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成像盒和成像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成像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成像盒和成像設備。
背景技術:
目前在成像裝置(比如打印機)上都安裝有用于成像的成像盒(比如墨盒),成像盒需要安裝在成像裝置的特定位置后,才能進行正常的成像操作。為了使得成像盒能精確地安裝在成像裝置上,通常會采用光線定位的方法,即在成像盒上安裝發光部件,并在成像裝置的相應位置處設置光接收部件,當成像盒上發光部件發出的光線被該光接收部件接收到后,則表明該成像盒已經被正確安裝至成像裝置中。一般情況下,采用上述光線定位方法的成像裝置中光接收部件與成像盒上的發光部件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發光部件發出的光線在經過這段距離的傳送后,到達光接收部件的光強較弱,使得光接收部件不能靈敏地感受到光線的存在,最終導致成像裝置不能成功識別出成像盒而報錯。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成像盒和成像設備,提高成像裝置識別成像盒的準確性。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成像盒,包括成像盒芯片、成像盒本體和發光部件,所述成像盒芯片設置在成像盒本體上,包括至少一個光匯聚部件;所述發光部件和光匯聚部件分別固定安裝于所述成像盒芯片或成像盒本體上,且所述發光部件所發出的光線經過所述光匯聚部件。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成像設備,包括成像裝置和成像盒;所述成像盒包括成像盒芯片、成像盒本體和發光部件,所述成像盒芯片設置在成像盒本體上,包括至少一個光匯聚部件;所述發光部件和光匯聚部件分別固定安裝于所述成像盒芯片或成像盒本體上,且所述發光部件所發出的光線經過所述光匯聚部件;所述成像裝置上設置有光接收部件,所述發光部件發出的光線經過所述光匯聚部件并達到所述光接收部件。本發明實施例的成像盒中包括固定于成像盒芯片或成像盒本體的光匯聚部件,且發光部件發出的光線經過光匯聚部件,這樣通過在光線傳輸方向上增加至少一個光匯聚部件,能最大限度地將原來散射出去而未被利用的光線匯聚起來,當光線經過光匯聚部件后到達光接收部件的光強損耗較少,使得光接收部件能靈敏地感受到光線的存在,提高了成像裝置識別成像盒的準確性。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一種成像盒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的一種成像盒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三提供的一種成像盒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四提供的一種成像盒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五提供的一種成像盒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六提供的一種成像盒的結構示意圖;圖7是本發明實施例七提供的一種成像盒的結構示意圖;圖8是本發明實施例八提供的一種成像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一種成像盒,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包括成像盒本體10、 成像盒芯片11和發光部件12,成像盒芯片11設置在成像盒本體10上,在本實施例中成像盒還包括至少一個光匯聚部件13。其中發光部件12和光匯聚部件13分別固定安裝于成像盒芯片11或成像盒本體10上, 且發光部件12所發出的光線經過光匯聚部件13 ;圖1中以發光部件12固定安裝于成像盒芯片11上,且光匯聚部件13通過固定部件130固定安裝于成像盒本體10上為例進行說明。可以理解,本實施例的成像盒在安裝到成像裝置時,成像裝置采用光線定位的方法來判斷成像盒是否被正確安裝至成像裝置中,則在成像裝置中設置有光接收部件,而具體地在成像盒中成像盒本體10可以包括墨水容納腔、出墨口和與成像盒安裝的支架等部件,是為成像操作提供墨水的結構;而成像盒芯片11是用來存儲成像盒或成像裝置的相關信息,比如耗材剩余量信息、成像盒型號、序列號和生產日期等信息,可以與成像裝置進行通信。一般情況下,在成像盒本體10上都有固定安裝成像盒芯片12的結構比如卡槽等。而發光部件12是具有光線發射作用的部件,即光源,而光匯聚部件13是具有光線匯聚作用的部件,比如凸透鏡、凹面鏡或導光柱等。且這里所述的發光部件12所發出的光線經過光匯聚部件13是指光匯聚部件13在光線傳輸方向上,比如可以在光線的傳輸起點, 和/或光線傳輸路徑中,和/或光線傳輸終點處等。且本發明實施例的成像盒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光匯聚部件13。需要說明的是,圖1所示的是構成成像盒的各個組成部件的一種位置關系,而并不指示各個組成部件的形狀。可見,本發明實施例的成像盒中包括固定于成像盒芯片11或成像盒本體10的光匯聚部件13,且發光部件12發出的光線經過光匯聚部件13,這樣通過在光線傳輸方向上增加至少一個光匯聚部件13,能最大限度地將原來散射出去而未被利用的光線匯聚起來,當光線經過光匯聚部件13后到達光接收部件的光強損耗較少,使得光接收部件能靈敏地感受到光線的存在,提高了成像裝置識別成像盒的準確性。參考圖2所示,在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二中,成像盒包括墨水容納腔21、出墨口 22、 支撐構件23、成像盒芯片24、凹面鏡25和發光部件沈,而圖2中的光接收部件27是設置在成像裝置上的,是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成像盒的結構。其中,出墨口 22、墨水容納腔21和支撐構件23都屬于成像盒本體,墨水容納腔21 是用來裝墨水的;而出墨口 22位于墨水容納腔21的底部,是為成像裝置進行成像操作時提供墨水的出口 ;支撐構件23位于墨水容納腔21的一側,是為了使得成像盒緊固地安裝在成像裝置上的結構。本實施例中成像盒芯片對和光匯聚部件即凹面鏡25分別固定安裝在墨水容納腔 21的一側,發光部件沈通過固定部件安裝在成像盒芯片M上,且本實施例中的發光部件沈位于凹面鏡25的弧面內側,最好是在凹面鏡25的焦點處。如果發光部件沈位于凹面鏡25的焦點處時,由于凹面鏡是焦點在鏡前的拋物鏡面,當光源在焦點上,所發出的光經凹面鏡的反射后形成平行光束,則本實施中在凹面鏡25 弧面內側的發光部件26發出的光線經反射后就會匯聚成平行光,如圖2中箭頭所示,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匯聚發光部件26即光源發出的所有光線,從而減少光線傳輸時的強度損耗,從而提高了成像裝置識別成像盒的準確性。參考圖3所示,在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三中,成像盒包括墨水容納腔31、出墨口 32、 支撐構件33、成像盒芯片34、發光部件35和凸透鏡36,而圖3中的光接收部件37是設置在成像裝置上的,是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成像盒的結構。其中,出墨口 31、墨水容納腔32、支撐構件33和成像盒芯片34之間的位置關系類似于圖2所示的實施例中的位置關系,在此不進行贅述。本實施例中發光部件35固定在成像盒芯片34上,光匯聚部件即凸透鏡36通過固定部件361固定于支撐構件33,且發光部件 35位于凸透鏡36 —側的焦點處。由于凸透鏡是兩側都具有焦點的折射透鏡,當光源在焦點上,所發出的光經凸透鏡的折射后形成平行光束,而平行光經凸透鏡折射后匯聚于凸透鏡的焦點處。則本實施中在凸透鏡36 —側焦點處的發光部件35發出的光線經折射后就會匯聚成平行光,如圖3中箭頭所示,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將光傳輸路徑中的光線通過凸透鏡36進行匯聚,從而減少光線傳輸時的強度損失,從而提高了成像裝置識別成像盒的準確性。可以理解,在成像盒中發光部件發出的光線方向上可以放置多個光匯聚部件,這樣更進一步地減少光線傳輸過程中的強度損耗,例如,參考圖4所示的實施例四中,成像盒包括墨水容納腔41、出墨口 42、支撐構件43、成像盒芯片44、凹面鏡45、發光部件46和凸透鏡47,其中本實施例中,發光部件46通過固定部件安裝在成像盒芯片44上,且位于凹面鏡45 的焦點處,則發光部件46發出的光經凹面鏡45的反射后形成平行光;而凸透鏡47通過固定部件471安裝在支撐構件43上,且經凹面鏡45反射形成的光經過凸透鏡47,即平行光經過凸透鏡47的折射后可以匯聚于該凸透鏡47的焦點處。在這種情況下,成像裝置的光接收部件48可以安裝在該凸透鏡47的焦點處,這樣接收的光線強度較強。該實施例中的成像盒包括第一光匯聚匯聚部件和第二光匯聚部件,而第一光匯聚部件為凹面鏡45,而第二光匯聚部件為凸透鏡47。參考圖5所示,在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五中,成像盒包括墨水容納腔51、出墨口 52、 成像盒芯片53、發光部件M、帶有導光柱551的支撐構件55和凸透鏡56,而圖5中的光接收部件57是設置在成像裝置上的,是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成像盒的結構。本實施例中,支撐構件55上帶有可以傳輸光線的導光柱551,且固定于墨水容納腔51的一側,成像盒芯片53固定于該支撐構件55上,發光部件M固定于成像盒芯片53 上。其中導光柱551是用來引導光線傳輸的,可以是支撐構件55上的一個通孔,而發光部件53位于導光柱551的一端即通孔一端,而凸透鏡56位于導光柱551的另一端即通孔另一端,該凸透鏡固定安裝在該支撐構件陽上。這樣發光部件53發出的光線通過導光柱551的引導傳輸后形成平行光線,該平行光線經過導光柱551另一端的凸透鏡56折射后,可以將光線匯聚于該凸透鏡56的焦點處。 在這種情況下,成像裝置的光接收部件57可以安裝在該凸透鏡56的焦點處,這樣接收的光線強度較強。該實施例中的成像盒包括第一光匯聚匯聚部件和第二光匯聚部件,而第一光匯聚部件為導光柱551,而第二光匯聚部件為凸透鏡56,且發光部件M位于第一光匯聚部件的一端,第二光匯聚部件位于第一光匯聚部件的另一端。而在其他可選的實施例中,第二光匯聚部件還可以為凹面鏡,此時光接收部件57 接收的是第二光匯聚部件即凹面鏡的反射光線;第二光匯聚部件還可以為另一導光柱等。 且第二光匯聚部件還可以是導光柱、凹面鏡和凸透鏡中任意兩個或三個結合。需要說明的是,為了更進一步地減少光線強度損耗,可以在發光部件M周圍固定一個凹面鏡(在圖5中沒有畫出),將發光部件M放置在該凹面鏡的弧面內側,比如凹面鏡的焦點處,而使得經凹面鏡反射的光對準導光柱551的一端,這樣會將光源處的光有效地進行匯聚。上述實施例中所說的發光部件53在第一光匯聚部件的一端,可以是指發光部件 53與第一光匯聚部件兩者相互靠近或緊鄰,也可以是這兩者之間有一定的距離;而第二光匯聚部件在第一光匯聚部件的另一端,可以是指第二光匯聚部件與第一光匯聚部件兩者相互靠近或緊鄰,也可以是這兩者之間有一定的距離。參考圖6所示,在一個具體的實施例六中,成像盒包括墨水容納腔61、出墨口 62、 反射部件63、成像盒芯片64、發光部件65、支撐構件66和凸透鏡67,而圖6中的光接收部件 68是設置在成像裝置上的,是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成像盒的結構。其中反射部件63主要是鏡面反射器件或全反射棱鏡,與文件中提到的凹面鏡是不同的,凹面鏡具有光線匯聚的功能。本實施例中,成像盒芯片64固定于支撐構件66上即固定在成像盒本體上,而發光部件65固定在成像盒芯片66上;反射部件63固定在墨水容納腔61上,其反射面對準發光部件65,經過反射部件63反射的光線經過凸透鏡67 ;而該凸透鏡67固定在支撐構件66 上。這樣發光部件65發出的光線經反射部件的反射后,經過凸透鏡67后匯聚于該凸透鏡 67的焦點處,在這種情況下,成像裝置的光接收部件68可以安裝在該凸透鏡67的焦點處, 這樣接收的光線強度較強。需要說明的是,為了更進一步地減少光線強度損耗,可以在發光部件65周圍固定一個凹面鏡(在圖6中沒有畫出),具體地,將發光部件65放置在該凹面鏡的弧面內側,比如凹面鏡的焦點處,而使得經凹面鏡反射的光對準反射部件63的反射面,這樣會將光源處的光有效地進行匯聚。參考圖7所示,在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七中,成像盒包括墨水容納腔71、出墨口 72、 成像盒芯片73、第一凹面鏡74、發光部件75、透明的支撐構件76和第二凹面鏡77,而圖7 中的光接收部件78是設置在成像裝置上的,是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成像盒的結構。本實施例的成像盒中,第一凹面鏡74固定在成像盒芯片73,發光部件75通過固定部件安裝于成像盒芯片73上,且位于第一凹面鏡74的弧面內側,比如第一凹面鏡74的焦點處。而支撐構件76是透明的,可以穿透光線,固定在墨水容納腔71的一側,第二凹面鏡 77固定在支撐構件76的頂部,且第一凹面鏡74的反射光線經過第二凹面鏡77。當發光部件75在第一凹面鏡74的焦點處,這樣通過第一凹面鏡74可以將焦點處發光部件75發出的光匯聚,反射后形成平行光束,當平行光束穿過透明的支撐構件76到達第二凹面鏡77,經第二凹面鏡77的反射后達到光接收部件78。本實施例的成像盒會將光源處的光有效地進行匯聚,且與之前五個實施例的成像盒相比,采用如圖7所示的成像盒可以縮短光傳輸路徑,進一步地減少了光強損耗。該實施例中的成像盒包括第一光匯聚匯聚部件和第二光匯聚部件,而第一光匯聚部件為第一凹面鏡74,而第二光匯聚部件為第二凹面鏡77,且發光部件75位于第一光匯聚部件的弧面內側,第一光匯聚部件的反射光線經過第二光匯聚部件;可以理解,第二光匯聚部件還可以為導光柱等。且第二光匯聚部件還可以是導光柱、凹面鏡和凸透鏡中任意兩個或三個結合。需要說明的是,在其他可選的實施例中,成像盒的結構如圖1所示,其中包括的光匯聚部件有兩個,即第一光匯聚部件和第二光匯聚部件,而第一光匯聚部件為凸透鏡,第二光匯聚部件可以至少包括凹面鏡和/或凸透鏡和/或導光柱等。這時發光部件位于第一光匯聚部件的焦點處,而第一光匯聚部件的折射光線經過第二光匯聚部件。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成像設備,包括成像盒和成像裝置,其中成像盒可以如圖1至7任一個所示的成像盒,在此不進行贅述;而成像裝置上設置有光接收部件,該發接收部件是用來接收成像盒發出的光線,在本實施例中成像盒的發光部件發出的光線經過光匯聚部件并達到該光接收部件,并可以由成像裝置判斷成像盒是否正確安裝到成像裝置上的。且在一個具體的成像設備實施例八中,參考圖8所示,成像設備包括成像盒和成像裝置,其中,成像盒包括墨水容納腔81、出墨口 82、支撐構件83、成像盒芯片84、第一凹面鏡85、發光部件86 ;而在成像裝置上設置有光接收部件88,及固定在光接收部件88上的光匯聚部件即第二凹面鏡87。圖8中沒有畫出全部的成像裝置,而只畫出光接收部件88和第二凹面鏡87。且成像盒中的發光部件86固定在成像盒芯片84上,且位于第一凹面鏡85的弧面內側,比如第一凹面鏡85的焦點處,該第一凹面鏡85的反射光線經過第二凹面鏡87,光接收部件88位于該第二凹面鏡87的弧面內側,比如第二凹面鏡87的焦點處。這樣通過在光源處得第一凹面鏡85和光接收處得第二凹面鏡87,可以最大限度地將光源和光接收處的光線進行匯聚,從而減少光線傳輸時的強度損失,從而提高了成像裝置識別成像盒的準確性。
以上對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成像盒和成像裝置,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發明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發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時,對于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發明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
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權利要求
1.一種成像盒,包括成像盒芯片、成像盒本體和發光部件,所述成像盒芯片設置在成像盒本體上,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個光匯聚部件;所述發光部件和光匯聚部件分別固定安裝于所述成像盒芯片或成像盒本體上,且所述發光部件所發出的光線經過所述光匯聚部件。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匯聚部件是凹面鏡或凸透鏡。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盒,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光匯聚部件是凹面鏡,所述發光部件位于所述凹面鏡弧面內側;若所述光匯聚部件是凸透鏡,所述發光部件位于所述凸透鏡的焦點處。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盒包括第一光匯聚部件和第二光匯聚部件,所述第一光匯聚部件為導光柱,所述第二光匯聚部件至少包括凹面鏡和/或凸透鏡和/或導光柱;所述發光部件位于所述第一光匯聚部件的一端,所述第二光匯聚部件位于所述第一光匯聚部件的另一端。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盒包括第一光匯聚部件和第二光匯聚部件,所述第一光匯聚部件為凹面鏡,所述第二光匯聚部件至少包括凹面鏡和/或導光柱;所述發光部件位于所述第一光匯聚部件的弧面內側,所述第一光匯聚部件的反射光線經過所述第二光匯聚部件。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匯聚部件包括凸透鏡和凹面鏡,所述發光部件位于所述凹面鏡的焦點處,且所述凹面鏡的反射光線經過所述凸透鏡。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盒包括第一光匯聚部件和第二光匯聚部件,所述第一光匯聚部件為凸透鏡,所述第二光匯聚部件至少包括凹面鏡和/或凸透鏡和/或導光柱;所述發光部件位于所述第一光匯聚部件的焦點處,所述第一光匯聚部件的折射光線經過所述第二光匯聚部件。
8.一種成像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像裝置和成像盒;所述成像盒如權利要求1至7任一項所述的成像盒;所述成像裝置上設置有光接收部件,所述發光部件發出的光線經過所述光匯聚部件并達到所述光接收部件。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裝置上設置的光接收部件上固定著另一凹面鏡,且位于所述另一凹面鏡的弧面內側。
全文摘要
本發明實施例公開了成像盒和成像設備,應用于成像技術領域。本發明實施例的成像盒中包括固定于成像盒芯片或成像盒本體的光匯聚部件,且發光部件發出的光線經過光匯聚部件,這樣通過在光線傳輸方向上增加至少一個光匯聚部件,能最大限度地將原來散射出去而未被利用的光線匯聚起來,當光線經過光匯聚部件后到達光接收部件的光強損耗較少,使得光接收部件能靈敏地感受到光線的存在,提高了成像裝置識別成像盒的準確性。
文檔編號G03G21/18GK102253635SQ201110175420
公開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27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27日
發明者丁勵, 劉衛臣 申請人:珠海艾派克微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