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防眩性硬涂薄膜、偏振片、圖像顯示裝置和其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防眩性硬涂薄膜、使用了該硬涂薄膜的偏振片和圖像顯示裝置、以及防眩性硬涂薄膜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在陰極管顯示裝置(CRT)、液晶顯示裝置(IXD)、等離子體顯示面板(PDP)和電致 發光顯示器(ELD)等各種圖像顯示裝置中,為了防止外部光線的反射或影像的映入(映O 込引起的對比度的下降,在顯示器表面配置防眩性硬涂薄膜。近年來,在LCD、特別是 電視用途等中,高圖像質量化、高對比度化正在不斷發展。作為LCD的對比度下降的原因之 一,有在表面配置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霧度值的影響。因此,為了進一步提高對比度,需要 有低霧度值的防眩性硬涂薄膜。就以往的具有比較高的霧度值的防眩性硬涂薄膜來說,熒光燈的映入和臉部的映 入的程度幾乎沒有差異。熒光燈的映入是直接光的映入,光量強,是簡單的影像,用人的肉 眼通過判斷是否能清楚看見映入的輪廓像來判斷防眩性。另一方面,臉部的映入是間接光 的映入,光量弱,是復雜的影像。此時,用人的肉眼通過判斷影像整體的模糊程度來判斷防 眩性。但是,為了實現低霧度值,對于將防眩性抑制到最大限度的防眩性硬涂薄膜來說,同 時防止熒光燈和臉部所代表的上述二種映入的設計是困難的。另外,如果為了維持低霧度 并同時提高防眩性而大幅增大表面凹凸,則從傾斜方向看時,反射光的散射變得過強,看起 來白色模糊(也稱為泛白),存在著所謂傾斜方向的白色模糊的問題。防眩性的提高和白 色模糊的改善或對比度的改善一般被認為存在相反關系,現已提出了兼顧這些特性的各種 方案。例如,已經進行了使防眩層中存在由上述粒子形成的三維立體結構的凝聚部的研究 (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3),另外,還進行了如下研究將最表面的凹凸形狀設定為規定形 狀,從而兼顧映入的防止和白色模糊的防止(例如參照專利文獻4、5),這些都只不過是對 熒光燈的映入進行的研究,并未對臉部的映入或兩種映入的同時防止進行研究。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5-316413號公報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2007-264113號公報專利文獻3 日本特開2007-249191號公報專利文獻4 國際公開第2006/0088202號專利文獻5 日本特開2009-98657號公報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不會降低電視或監視器(特別是像素數為140ppi 以下者)等的IXD等圖像顯示裝置的特性而提高可見性的防眩性硬涂薄膜。S卩,本發明的 目的是提供一種防眩性硬涂薄膜、使用了該硬涂薄膜的偏振片和圖像顯示裝置、以及上述 防眩性硬涂薄膜的制造方法,所述防眩性硬涂薄膜具有極低的霧度,并具有優良的熒光燈 和臉部的防眩性,而且能夠防止白色模糊而提高黑顯示時的黑色濃度。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是在透明塑料薄膜基材的至少一個 面上具有含有微粒的防眩性硬涂層的防眩性硬涂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性硬涂薄膜 的總霧度值在0 5%的范圍內,在所述防眩性硬涂層表面的任意部位的4mm長度上,超過第1基準線的凸狀部的 數量Nttrtal為15個以上,所述第1基準線與表面粗糙度輪廓(surface roughness profile) 的粗糙度平均線平行且位于0. 1 μ m的高度,并且,超過所述第1基準線的凸狀部中,當將所述平均線的橫切所述凸狀部的部 分的線段長度為50 μ m以上的凸狀部的數量設定為N5tl時,Nttrtal和N5tl滿足下述式(1)的關 系,并且,超過第2基準線的凸狀部中,所述平均線的橫切所述凸狀部的部分的線段 長度為50 μ m以下的凸狀部的數量為10個以下,所述第2基準線與所述平均線平行且位于 0. 2μπι的高度。0.4≤N50/Nt。tal ≤ 0.8(1)。本發明的偏振片具有起偏器和防眩性硬涂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性硬涂薄 膜是所述本發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本發明的圖像顯示裝置具備防眩性硬涂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性硬涂薄膜 是所述本發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本發明的圖像顯示裝置具備偏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片是所述本發明的偏 振片。本發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制造方法是用于制造所述本發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 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制造方法包含下述工序準備所述微粒、硬涂層形成材料以及含有溶劑的防眩性硬涂層形成材料的工序,在所述透明塑料薄膜基材的至少一個面上涂布所述防眩性硬涂層形成材料,從而 形成涂膜的工序,以及使所述涂膜固化,從而形成所述防眩性硬涂層的工序;在所述制造方法中,使用醇系溶劑的比例為50重量%以上的溶劑作為所述溶劑。根據本發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例如在電視或監視器(特別是像素數為140ppi以 下者)等的液晶面板等中,通過實現具有特征的凹凸形狀而能夠兼顧熒光燈的防眩性和臉 部的防眩性,并且可以防止白色模糊。另外,通過低霧度化,可以提高暗室環境下的圖像顯 示裝置的黑顯示時的黑色的濃度。因此,使用了本發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或偏振片的圖像 顯示裝置具有優良的顯示特性。
圖1(a)是表示實施例1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截面表面形狀的、4mm測定長度中的 0 Imm的范圍的輪廓圖。圖1(b)是表示實施例1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截面表面形狀的、4mm測定長度中的 1 2mm的范圍的輪廓圖。圖1(c)是表示實施例1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截面表面形狀的、4mm測定長度中的 2 3mm的范圍的輪廓圖。
圖1(d)是表示實施例1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截面表面形狀的、4mm測定長度中的 3 4mm的范圍的輪廓圖。圖2是實施例2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截面表面形狀的4mm測定長度的輪廓圖。 (a)是0 Imm的范圍,(b)是1 2mm的范圍,(c)是2 3mm的范圍,(d)是3 4mm的范圍。圖3是實施例3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截面表面形狀的4mm測定長度的輪廓圖。(a) 是0 Imm的范圍,(b)是1 2mm的范圍,(c)是2 3mm的范圍,(d)是3 4mm的范圍。圖4是實施例4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截面表面形狀的4mm測定長度的輪廓圖。(a) 是0 Imm的范圍,(b)是1 2mm的范圍,(c)是2 3mm的范圍,(d)是3 4mm的范圍。圖5是表示比較例1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截面表面形狀的、4mm測定長度中的0 Imm的范圍的輪廓圖。圖6是表示比較例2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截面表面形狀的、4mm測定長度中的3 4mm的范圍的輪廓圖。圖7是表示比較例3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截面表面形狀的、4mm測定長度中的3 4mm的范圍的輪廓圖。圖8是表示比較例4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截面表面形狀的、4mm測定長度中的3 4mm的范圍的輪廓圖。圖9是表示比較例5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截面表面形狀的、4mm測定長度中的3 4mm的范圍的輪廓圖。圖10是表示比較例6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截面表面形狀的、4mm測定長度中的 0 Imm的范圍的輪廓圖。圖11是表示比較例7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截面表面形狀的、4mm測定長度中的 3 4mm的范圍的輪廓圖。圖12是表示比較例8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截面表面形狀的、4mm測定長度中的 3 4mm的范圍的輪廓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在本發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中,優選的是在所述防眩性硬涂層表面的任意部位 的595 μ mX 452 μ m的測定面積上,超過基準面的凸部的數量Mttrtal在40 150個的范圍內, 所述基準面與表面粗糙度輪廓的粗糙度平均面平行且位于0. 5 μ m的高度,Mtotal和所述凸部中所述基準面中的截面積為IOOym2以上的凸部的數量Miqq滿足 下述式(2)的關系。0. 15^M100/Mtotal^O,5(2)在本發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中,優選的是所述防眩性硬涂層是使用所述微粒和 硬涂層形成材料而形成的,所述硬涂層形成材料與所述微粒的折射率之差為0. 001 0. 02 的范圍,作為所述微粒,含有一種以上的重均粒徑為0. 5 8μπι的范圍的球狀或不定形的 微粒,相對于所述硬 層形成材料100重量份,含有2 15重量份的范圍的所述微粒。
所述防眩 性硬涂層的厚度優選為所述微粒的重均粒徑的1. 6 3倍的范圍。另外,所述防眩性硬涂層的厚度優選為3 μ m以上且低于7. 5 μ m的范圍。另外,作為防眩性硬涂薄膜的評價方法,以所述防眩性硬涂薄膜的總霧度值在 0 5%的范圍內為前提,可以使用下述定義的Nt。tal、N5(^nNa2的值來評價防眩性硬涂薄膜 的可見性。Ntotal 是指在所述防眩性硬涂薄膜表面的任意部位的4mm長度上,超過第1基準線 的凸狀部的數量,所述第1基準線與表面粗糙度輪廓的粗糙度平均線平行且位于0. 1 μ m的尚度。N50 是指在所述防眩性硬涂薄膜表面的任意部位的4mm長度上,超過所述第1基準 線的凸狀部中,所述平均線的橫切所述凸狀部的部分的線段長度為50μπι以上的凸狀部的數量。N0.2 是指在所述防眩性硬涂薄膜表面的任意部位的4mm長度上,超過第2基準線 的凸狀部中,所述平均線的橫切所述凸狀部的部分的線段長度為50μπι以下的凸狀部的數 量,所述第2基準線與所述平均線平行且位于0. 2 μ m的高度。在上述評價方法中,優選的是,將上述Nttrtal的值為15個以上、上述Nttrtal的值與上 述N5tl的值滿足下述式(1)的關系、并且上述Na2的值為10個以下的情況設定為合格。0.4^N50/Ntotal^0.8(l)在上述評價方法中,更優選的是,使用下述定義的Mttrtal和Mltltl的值來評價防眩性 硬涂薄膜的可見性。Mtotal 是指在所述防眩性硬涂薄膜表面的任意部位的595 μ mX452 μ m的測定面 積上,超過基準面的凸部的數量,所述基準面與表面粗糙度輪廓的粗糙度平均面平行且位 于0. 5μπι的高度。M100 是指所述凸部中所述基準面中的截面積為100 μ m2以上的凸部的數量。此時,優選的是將上述Mtotal的值在40 150個的范圍內,上述Mtotal的值與上述 Mlt 的值滿足下述式(2)的關系的情況設定為合格。0. 15 ≤ M100/Mtotal ≤ 0. 5 (2)下面,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不過,本發明不受以下記載的限制。在本發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中,在透明塑料薄膜基材的至少一個面上具有防眩性 硬涂層。上述透明塑料薄膜基材沒有特別限制,優選可見光的透光率優良(優選透光率 為90%以上)、透明性優良的基材(優選霧度值為以下),可以列舉出例如在日本特開 2008-90263號公報中記載的透明塑料薄膜基材。作為上述透明塑料薄膜基材,優選使用光 學雙折射少的基材。本發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例如還可以作為保護薄膜用于偏振片,此時, 作為上述透明塑料薄膜基材,優選由三乙酰纖維素(TAC)、聚碳酸酯、丙烯酸系聚合物、環狀 或具有降冰片烯結構的聚烯烴等形成的薄膜。另外,在本發明中,如后所述,上述透明塑料 薄膜基材也可以是起偏器本身。如果是這樣的構成,則不需要由TAC等形成的保護層,可以 使偏振片的結構簡單化,所以可以減少偏振片或圖像顯示裝置的制造工序數,提高生產效 率。此外,當上述透明塑料薄膜基材是起偏器時,防眩性硬涂層起到作為以往的保護層的作 用。另外,如果是這樣的構成,則防眩性硬涂薄膜例如在安裝于液晶單元表面時,將兼有作為蓋板(cover plate)的功能。本發明中,上述透明塑料薄膜基材的厚度沒有特別限制,但考慮到例如強度、處 理性等作業性以及薄層性等方面,上述厚度優選為10 500 μ m的范圍,更優選為20 300 μ m的范圍,最優選為30 200 μ m的范圍。上述透明塑料薄膜基材的折射率沒有特別 限制。上述折射率例如為1. 30 1. 80的范圍,優選為1. 40 1. 70的范圍。 上述防眩性硬涂層是使用上述微粒和上述硬涂層形成材料而形成的。上述硬涂 層形成材料可以列舉出例如熱固性樹脂、可通過紫外線或光而固化的電離性射線固化性樹 月旨。作為上述硬涂層形成材料,還可以使用市售的熱固型樹脂或紫外線固化型樹脂等。作為上述熱固型樹脂或紫外線固化型樹脂,例如可以使用具有可通過熱、光(紫 外線等)或電子射線等而固化的丙烯酸酯基和甲基丙烯酸酯基中的至少一種基團的固化 型化合物,可以列舉出例如硅樹脂、聚酯樹脂、聚醚樹脂、環氧樹脂、聚氨酯樹脂、醇酸樹脂、 螺縮醛樹脂、聚丁二烯樹脂、聚硫醇多烯樹脂、多元醇等多官能化合物的丙烯酸酯或甲基丙 烯酸酯等的低聚物或預聚物等。它們可以單獨使用一種,也可以并用二種以上。上述硬涂層形成材料中還可以使用例如具有丙烯酸酯基和甲基丙烯酸酯基中的 至少一種基團的反應性稀釋劑。上述反應性稀釋劑可以使用例如在日本特開2008-88309 號公報中記載的反應性稀釋劑,包括例如單官能丙烯酸酯、單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多官能丙 烯酸酯、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等。作為上述反應性稀釋劑,優選3官能以上的丙烯酸酯、3官 能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這是因為能夠使防眩性硬涂層的硬度更加優良。作為上述反應性 稀釋劑,還可以列舉出例如丁二醇甘油醚二丙烯酸酯、異氰脲酸的丙烯酸酯、異氰脲酸的甲 基丙烯酸酯等。它們可以單獨使用一種,也可以并用二種以上。用于形成上述防眩性硬涂層的微粒的主要功能是使形成的防眩性硬涂層表面成 為凹凸形狀以賦予防眩性,此外,控制上述防眩性硬涂層的霧度值。上述防眩性硬涂層的霧 度值可以通過控制上述微粒與上述硬涂層形成材料的折射率差來設計。作為上述微粒,例 如有無機微粒和有機微粒。上述無機微粒沒有特別限制,可以列舉出例如氧化硅微粒、氧化 鈦微粒、氧化鋁微粒、氧化鋅微粒、氧化錫微粒、碳酸鈣微粒、硫酸鋇微粒、滑石微粒、高嶺土 微粒、硫酸鈣微粒等。此外,有機微粒沒有特別限制,可以列舉出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樹 脂粉末(PMMA微粒)、硅樹脂粉末、聚苯乙烯樹脂粉末、聚碳酸酯樹脂粉末、丙烯酸苯乙烯樹 脂粉末、苯并胍胺樹脂粉末、蜜胺樹脂粉末、聚烯烴樹脂粉末、聚酯樹脂粉末、聚酰胺樹脂粉 末、聚酰亞胺樹脂粉末、聚氟乙烯樹脂粉末等。這些無機微粒和有機微粒可以單獨使用一 種,也可以并用二種以上。上述微粒的重均粒徑優選為0. 5 8 μ m的范圍。上述微粒的重均粒徑如果大于 上述范圍,則圖像鮮明性(也稱為圖像清晰性)下降,而如果小于上述范圍,則無法得到充 分的防眩性,容易產生眩光(也稱為晃眼)也增強的問題。上述微粒的重均粒徑更優選為 2 6 μ m的范圍,進一步優選為2 5 μ m的范圍。另外,上述微粒的重均粒徑還優選為上 述防眩性硬涂層的厚度的33 62. 5%的范圍。此外,上述微粒的重均粒徑例如可以使用庫 爾特計數法來測定。例如,使用利用了細孔電阻法的粒度分布測定裝置(商品名=Coulter Multisizer, Beckman Coulter公司制),測定微粒通過上述細孔時與微粒的體積相當的電 解液的電阻,由此測定上述微粒的數量和體積,算出重均粒徑。上述微粒的形狀沒有特別限制,例如可以是珠狀的大致球形,也可以是粉末等的不定形,但優選為大致球形的微粒,更優選為縱橫尺寸比為1.5以下的大致球形的微粒,最 優選為球形的微粒。
上述微粒的配合比例是,相對于上述硬涂層形成材料100重量份優選為2 15重 量份的范圍,更優選為4 10重量份的范圍。
上述防眩性硬涂層的厚度優選為上述微粒的重均粒徑的1. 6 3倍的范圍,更優 選為1.7 2.5倍的范圍。進而,從涂布性和鉛筆硬度的觀點出發,上述防眩性硬涂層的厚 度優選為3 μ m以上且低于7. 5 μ m的范圍,優選調整上述微粒的重均粒徑以達到該厚度范 圍。上述厚度如果為上述規定的范圍,則容易實現均衡性良好地含有大的凹凸和小的凹凸 的本發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表面形狀,以兼顧熒光燈和臉部這兩者的映入防止特性。
本發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總霧度值在0 5%的范圍內。上述總霧度值是指根 據JIS K 7136 (2000年版)得到的防眩性硬涂薄膜整體的霧度值(霧度)。上述總霧度值 更優選為0. 5 4%的范圍,進一步優選為1 3%的范圍。為了將總霧度值設定為上述范 圍,優選選擇上述微粒和上述硬涂層形成材料,使得上述微粒與上述硬涂層形成材料的折 射率差為0. 001 0. 02的范圍。由于總霧度值為上述范圍,所以可以得到鮮明的圖像,而 且可以提高在暗處的對比度。如果總霧度值過低,則容易產生映入。
本發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中,在防眩性硬涂層表面的凹凸形狀上,在所述防眩性 硬涂層表面的任意部位的4mm長度上,超過第1基準線的凸狀部的數量Ntotal為15個以上, 所述第1基準線與表面粗糙度輪廓的粗糙度平均線平行且位于0. 1 μ m的高度,并且,超 過所述第1基準線的凸狀部中,當將所述平均線的橫切所述凸狀部的部分的線段長度為 50 μ m以上的凸狀部的數量設定為N50時,Ntotal和N50滿足0. 4彡N50/Ntotal ( 0. 8的關系,并 且,超過第2基準線的凸狀部中,所述平均線的橫切所述凸狀部的部分的線段長度為50 μ m 以下的凸狀部的數量為10個以下,所述第2基準線與所述平均線平行且位于0. 2 μ m的高 度。
如果所述Ntotal少至低于15個,則難以獲得熒光燈和臉部的防眩性,在這方面是不 優選的。所述Nt。tal優選為15 40個的范圍,更優選為17 25個的范圍。表示比較大的 凸狀部的數量的相對于Nt。tal的比例(^/Nt。tal)低于0. 4時,難以得到熒光燈的防眩性, 如果超過0. 8,則難以得到臉部的防眩性。N5(l/Nt。tal優選為0. 42 0. 75的范圍,更優選為 0. 45 0. 7的范圍。超過與所述平均線平行且位于0. 2 μ m的高度的第2基準線的凸狀部 中,所述平均線的橫切所述凸狀部的部分的線段長度為50 μ m以下的凸狀部的數量如果超 過10個,則由于細而高度較高的凹凸變多,則無用的散射光增加,引起白色模糊。對于防眩 性硬涂薄膜,如果其Ntotal的數量、N50/Ntotal以及超過第2基準線且所述平均線的橫切所述 凸狀部的部分的線段長度為50 μ m以下的凸狀部的數量在規定的范圍,則這樣的防眩性硬 涂薄膜均衡性良好地含有大的凹凸和小的凹凸,所以可以同時實現熒光燈和臉部這兩者的 映入防止特性,同時可以改善白色模糊。
本發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由于按照上述凸狀部的大小和數量以及比例進行了規 定,進而由于具有上述范圍的霧度值所規定的內部散射,所以可以同時提高熒光燈和臉部 的防眩性,并且可以防止白色模糊,還可以提高黑暗環境下的對比度。
本發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優選為在所述防眩性硬涂層表面的任意部位的 595 μ mX 452 μ m的測定面積上,超過基準面的凸部的數量Mt。tal為40 150個的范圍內,所述基準面與表面粗糙度輪廓的粗糙度平均面平行且位于0. 5 μ m的高度,Mtotal和所述凸部 中所述基準面中的截面積為IOOym2以上的凸部的數量Mltltl滿足0. 15 ( M100/Mtotal ( 0. 5 的關系。此外,Mt。tal如果為40個以上,則更容易獲得熒光燈和臉部的防眩性。另外,如果為 150個以下,則能夠進一步防止白色模糊。上述Mt。tal優選為40 120個的范圍,更優選為 45 100個的范圍。M1(1(1/Mt。tal如果為上述范圍,則在熒光燈的防眩性方面是優選的。Mltltl/ Mtotal優選為0. 17 0. 45的范圍,更優選為0. 2 0. 4的范圍。
本發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例如可以通過下述方法制造準備含有所述微粒、所述 硬涂層形成材料以及溶劑的防眩性硬涂層形成材料;在所述透明塑料薄膜基材的至少一個 面上涂布所述防眩性硬涂層形成材料,從而形成涂膜;并使所述涂膜固化,從而形成所述防 眩性硬涂層。在本發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制造中,也可以并用利用模具的轉印方式或噴 砂、壓花輥等適宜的方式來賦予凹凸形狀的方法等。
上述溶劑沒有特別限制,可以使用各種溶劑,可以單獨使用一種,也可以并用二種 以上。根據硬涂層形成材料組成或微粒的種類、含量等,為了獲得本發明的防眩性硬涂薄 膜,存在著最適合的溶劑種類或溶劑比例。
例如,對于后述的實施例中使用的硬涂層形成材料來說,在通過使涂膜固化而形 成防眩性硬涂層時,作為上述溶劑,通過使用醇系溶劑的比例為50重量%以上的溶劑,可 以得到具有本發明的特性的防眩性硬涂薄膜。醇系溶劑的比例優選為53 90重量%。霧 度值、表面形狀等根據溶劑的種類和比例的不同而變化,但如果使用上述醇系溶劑比例的 溶劑,則可以得到適合的防眩性硬涂層,因而優選。
上述防眩性硬涂層形成材料中可以添加各種流平劑。作為上述流平劑,可以列舉 出例如氟系或有機硅系流平劑,優選有機硅系流平劑。作為上述有機硅系流平劑,特別優選 反應性有機硅。通過添加上述反應性有機硅,可賦予表面光滑性,并可長時間保持耐擦傷 性。另外,作為上述反應性有機硅,如果使用具有羥基的反應性有機硅,則在如后述那樣在 上述防眩性硬涂層上形成含有硅氧烷成分的層作為防發射層(低折射率層)時,可以提高 上述防反射層與上述防眩性硬涂層的密合性。
上述流平劑的配合量是,相對于上述樹脂成分整體100重量份例如為5重量份以 下,優選為0. 01 5重量份的范圍。
上述防眩性硬涂層形成材料中,根據需要還可以在不損害性能的范圍內添加顏 料、填充齊 、分散劑、增塑齊 、紫外線吸收齊 、表面活性劑、防污齊 、抗氧化齊 、觸變劑等。這些 添加劑可以單獨使用一種,也可以并用二種以上。
上述防眩性硬涂層形成材料中,可以使用例如在日本特開2008-88309號公報中 記載的以往公知的光聚合弓I發劑。
作為將上述防眩性硬涂層形成材料涂布于透明塑料薄膜基材上的方法,可以使用 例如噴注式涂布法、模涂法、旋涂法、噴霧涂布法、凹版涂布法、輥涂法、棒涂法等涂布法。
通過涂布上述防眩性硬涂層形成材料而在上述透明塑料薄膜基材上形成涂膜,然 后使上述涂膜固化。優選在上述固化之前,使上述涂膜干燥。上述干燥例如可以是自然干 燥,也可以吹風的風干,還可以是加熱干燥,也可以是組合它們的方法。
上述防眩性硬涂層形成材料的涂膜的固化手段沒有特別限制,但優選紫外線固 化。能量射線源的照射量是,以紫外線波長為365nm處的累積曝光量計,優選為50 500mJ/cm2。照射量如果為50mJ/cm2以上,則固化變得更充分,形成的防眩性硬涂層的硬度也更充 分。此外,照射量如果為500mJ/cm2以下,則可以防止形成的防眩性硬涂層的著色。
如上所述地通過在上述透明塑料薄膜基材的至少一個面上形成上述防眩性硬涂 層,可以制造本發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此外,本發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也可以用上述方法 以外的制造方法來制造。本發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硬度以鉛筆硬度來說,盡管也受層的 厚度的影響,但例如具有2H以上的硬度。
作為本發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一例,可以列舉出在透明塑料薄膜基材的一個面 上形成有防眩性硬涂層的例子。上述防眩性硬涂層含有微粒,由此使防眩性硬涂層的表面 形成有凹凸形狀。此外,該例是在透明塑料薄膜基材的單面上形成有防眩性硬涂層,但本發 明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在透明塑料薄膜基材的兩面上形成有防眩性硬涂層的防眩性硬涂薄 膜。此外,該例的防眩性硬涂層是單層的,但本發明不限于此,上述防眩性硬涂層也可以是 二層以上層疊而成的多層結構。
本發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中,在上述防眩性硬涂層上還可以配置防反射層(低折 射率層)。例如,在圖像顯示裝置上安裝有防眩性硬涂薄膜的情況下,使圖像的可見性下降 的原因之一是光在空氣與防眩性硬涂層界面的反射增加。防反射層用于減少該表面反射。 此外,防眩性硬涂層和防反射層也可以形成于透明塑料薄膜基材的兩面。另外,防眩性硬涂 層和防反射層分別也可以是二層以上層疊而成的多層結構。
本發明中,上述防反射層是嚴格控制了厚度和折射率的光學薄膜或二層以上的上 述光學薄膜層疊而成的層。上述防反射層是利用光的干涉效果,通過使入射光和反射光的 逆轉之后的相位相互抵消而發揮防反射功能。體現防反射功能的可見光的波長區域例如為 380 780nm,特別是可見度高的波長區域為450 650nm的范圍,優選按照使其中心波長 的550nm的反射率為最小的方式設計防反射層。
在基于光的干涉的上述防反射層的設計中,作為提高其干涉效果的手段,例如有 增大上述防反射層與上述防眩性硬涂層的折射率差的方法。一般而言,層疊了二至五層的 光學薄層(嚴格控制了厚度和折射率的薄膜)的結構的多層防反射層通過以規定的厚度將 折射率不同的成分形成多層,可以提高防反射層的光學設計的自由度,進一步提高防反射 效果,還能使分光反射特性在可見光區域變得均勻(平坦)。對于上述光學薄膜,由于要求 高的厚度精度,所以一般各層的形成是通過干式的真空蒸鍍、濺射、CVD等來實施。
另外,為了防止污染物的附著和提高附著的污染物的除去容易性,優選在上述防 反射層上層疊由含氟取代基的硅烷系化合物或含氟取代基的有機化合物等形成的污染防 止層。
本發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中,優選對上述透明塑料薄膜基材和上述防眩性硬涂層 中的至少一個進行表面處理。如果對上述透明塑料薄膜基材表面進行表面處理,則與上述 防眩性硬涂層或起偏器或偏振片的密合性進一步提高。此外,如果對上述防眩性硬涂層表 面進行表面處理,則與上述防反射層或起偏器或偏振片的密合性進一步提高。
在上述透明塑料薄膜基材的一個面上形成有上述防眩性硬涂層的防眩性硬涂薄 膜中,為了防止彎曲發生,也可以對另一面進行溶劑處理。另外,在上述透明塑料薄膜基材 的一個面上形成有上述防眩性硬涂層的防眩性硬涂薄膜中,為了防止彎曲發生,也可以在 另一面上形成透明樹脂層。
本發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中,通常可以通過粘合劑或粘接劑將上述透明塑料薄膜 基材側與用于LCD的光學構件貼合。此外,進行該貼合時,也可以對上述透明塑料薄膜基材 表面進行上述的各種表面處理。
作為上述光學構件,可以列舉出例如起偏器或偏振片。偏振片一般是在起偏器的 一側或兩側具有透明保護薄膜的構成。當在起偏器的兩面設置透明保護薄膜時,正背面的 透明保護薄膜可以是相同材料,也可以是不同材料。偏振片通常配置于液晶單元的兩側。此 外,偏振片按照使2片偏振片的吸收軸相互大致正交的方式配置。
下面,對層疊了本發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光學構件,以偏振片為例進行說明。通 過使用粘接劑或粘合劑等將本發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與起偏器或偏振片層疊,可以得到具 有本發明的功能的偏振片。
上述起偏器沒有特別限制,可以使用各種起偏器。作為上述起偏器,可以列舉出例 如在聚乙烯醇系薄膜、部分縮甲醛化聚乙烯醇系薄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系部分皂 化薄膜等親水性高分子薄膜上吸附碘或二色性染料等二色性物質后單軸拉伸而得到薄膜、 聚乙烯醇的脫水處理物或聚氯乙烯的脫鹽酸處理物等多烯系取向薄膜等。
作為在上述起偏器的一面或兩面設置的透明保護薄膜,優選透明性、機械強度、熱 穩定性、水分遮蔽性、相位差值的穩定性等優良的薄膜。作為形成上述透明保護薄膜的材 料,可以列舉出例如與上述透明塑料薄膜基材相同的材料。
作為上述透明保護薄膜,可以列舉出在日本特開2001-343529號公報 (W001/37007)中記載的高分子薄膜。上述高分子薄膜可以通過將上述樹脂組合物擠出成型 為薄膜狀而制造。上述高分子薄膜由于相位差小,光彈性模量小,所以在用于偏振片等的保 護薄膜時,可以解決形變引起的不均勻等不利情況,此外由于透濕度小,所以加濕耐久性優良ο
從偏振特性和耐久性等的觀點出發,上述透明保護薄膜優選三乙酰纖維素等纖維 素系樹脂制的薄膜和降冰片烯系樹脂制的薄膜。作為上述透明保護薄膜的市售品,可以列 舉出例如商品名“FUJITAC”(富士膠片株式會社制)、商品名“ZE0N0R”(日本kon公司制)、 商品名“ART0N”(JSR公司制)等。上述透明保護薄膜的厚度沒有特別限制,但從強度、處理 性等作業性、薄層性等的觀點出發,上述厚度例如為1 500 μ m的范圍。
層疊了上述防眩性硬涂薄膜的偏振片的構成沒有特別限制,例如,可以是在上述 防眩性硬涂薄膜上依次層疊了透明保護薄膜、上述起偏器和上述透明保護薄膜的構成,也 可以是在上述防眩性硬涂薄膜上依次層疊了上述起偏器、上述透明保護薄膜的構成。
本發明的圖像顯示裝置除了使用本發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以外,與以往的圖像顯 示裝置具有同樣的構成。例如,在為LCD的情況,可以通過將液晶單元、偏振片等光學構件、 以及根據需要使用的照明系統(背光燈等)等各構成部件適當組裝后安裝驅動電路等來制 造。
本發明的液晶顯示裝置可以用于任意適當的用途。其用途例如有電腦監視器、筆 記本電腦、復印機等OA機器、手機、鐘表、數碼照相機、便攜式信息終端(PDA)、便攜式游戲 機等便攜式機器、攝像機、電視機、微波爐等家用電器、后視監視器、汽車導航系統用監視 器、汽車音響等車載用機器、商店用信息監視器等展示機器、監視用監控器等警備機器、護 理用監視器、醫療用監視器等護理與醫療機器等。
實施例
下面,對本發明的實施例與比較例一起進行說明。但是,本發明不受以下的實施例 和比較例的限制。此外,下述實施例和比較例中的各種特性用下述方法進行評價或測定。
(總霧度值)
總霧度值的測定方法是,根據JIS K 7136 (2000年版)的霧度,使用霧度計(株式 會社村上色彩技術研究所制、商品名“HM-150”)測定。
(算術平均表面粗糙度Ra)
用粘合劑將MATSUNAMI公司制的玻璃板(厚度為1. 3mm)貼合于防眩性硬涂薄 膜的未形成有防眩性硬涂層的一面上,使用高精度微細形狀測定器(商品名=Surfcorder ET4000、株式會社小坂研究所制),在截取值為0. 8mm的條件下測定上述防眩性硬涂層的表 面形狀,求出算術平均表面粗糙度Ra。此外,上述高精度微細形狀測定器可自動算出上述算 術平均表面粗糙度Ra。上述算術平均表面粗糙度Ra是根據JIS B 0601 (1994年版)而得 到的。
(超過基準線的凸狀部數)
在通過上述表面形狀的測定而得到的粗糙度輪廓(F輪廓圖)中,將與上述輪廓圖 的粗糙度平均線平行且位于0. 1 μ m的高度的線設定為第1基準線,將與上述輪廓圖的粗糙 度平均線平行且位于0. 2 μ m的高度的線設定為第2基準線。在任意的測定區域的4mm的 直線上,將超過上述第1基準線的凸狀部的數量的計測值設定為測定值Nttrtal,將超過上述 第1基準線的凸狀部中,所述平均線的橫切所述凸狀部的線段長度為50 μ m以上的凸狀部 的數量的計測值設定為測定值^)。另外,超過上述第2基準線的凸狀部中,將所述平均線的 橫切所述凸狀部的部分的線段長度為50 μ m以下的凸狀部的數量的計測值設定為測定值。 凸狀部的數量的計測并不是計測峰的數量,而是計測橫切上述基準線的部分的數量。
(超過基準面的凸部的數量及其面積)
用粘合劑將MATSUNAMI公司制的玻璃板(厚度為1. 3mm)貼合于防眩性硬涂薄膜 的未形成有防眩性硬涂層的一面上,使用非接觸式三維表面形狀測定器(商品名Wyko、日 本e — 二株式會社制),在物鏡為10倍,測定面積為595 μ mX 452 μ m的條件下測定上述防 眩性硬涂層的表面形狀。將Z軸的下限設定為400nm,上限設定為500nm,用白黑的灰階表 示測定的數據。通過該處理,可以僅將超過500nm的凸部設定為白色顯示。用JPEG形式保 存該圖像,用圖像分析軟件(商品名4像< /^Asahi Kasei Engineering株式會社制)打 開保存的文件。在上述軟件的分析指令“粒子分析”下,將灰階二值化(閾值為210、小圖形 除去5),測定超過500nm的各凸部的數量Mt。tal和截面積。將截面積為IOOym2以上的凸部 的數量設定為M1QQ。
(臉部的防眩性評價)
(1)用粘合劑將黑色丙烯酸酯板(三菱X 3 >株式會社制、厚度為2. Omm)貼合 于防眩性硬涂薄膜的未形成有防眩性硬涂層的一面上,制作消除了背面的反射的樣品。
(2)在一般使用顯示器的辦公室環境下(約lOOOLx),按照下述基準用目視判定上 述制作的樣品的防眩性。
判定基準
AA:無臉部的映入,對可見性無影響。
A 有臉部的映入,但實用上沒有問題。
B:有臉部的映入,稍令人擔心。
C:臉部的映入明顯,非常令人擔心。
(熒光燈的防眩性評價)
(1)用粘合劑將黑色丙烯酸酯板(三菱X 3 >株式會社制、厚度為2. Omm)貼合 于防眩性硬涂薄膜的未形成有防眩性硬涂層的一面上,制作消除了背面的反射的樣品。
(2)在一般使用顯示器的辦公室環境下(約lOOOLx),將上述制作的樣品配置于熒 光燈的正下方,按照下述基準用目視判定防眩性。
判定基準
AA 無熒光燈的映入,對可見性無影響。
A 映入了熒光燈,但輪廓線看不清楚。
B 能看見熒光燈的輪廓線,稍令人擔心。
C 熒光燈的輪廓線映入明顯,非常令人擔心。
(白色模糊評價)
(1)用粘合劑將黑色丙烯酸酯板(日東樹脂工業株式會社制、厚度為1. Omm)貼合 于防眩性硬涂薄膜的未形成有防眩性硬涂層的一面上,制作消除了背面的反射的樣品。
(2)在一般使用顯示器的辦公室環境下(約lOOOLx),以垂直于上述制作的樣品的 平面的方向為基準(0° ),從60°的方向看,用目視觀察白色模糊現象,按照下述的判定基 準進行評價。
判定基準
AA:幾乎沒有白色模糊。
A 有白色模糊,但對可見性的影響小。
B 白色模糊強,使可見性顯著下降。
(透明塑料薄膜基材和硬涂層的折射率)
透明塑料薄膜基材和硬涂層的折射率如下測定使用Atago公司制的阿貝折射率 儀(商品名DR-M2/1550),選擇一溴萘作為中間液,對上述薄膜基材和上述硬涂層的測定 面入射測定光,用上述裝置所示的規定的測定方法進行測定。
(微粒的折射率)
將微粒放置于載玻片上,在上述微粒上滴加折射率標準液,蓋上蓋玻片,制成試 樣。在顯微鏡下觀察該試樣,將在與折射率標準液的界面最難看到微粒的輪廓的折射率標 準液的折射率設定為微粒的折射率。
(微粒的重均粒徑)
使用庫爾特計數法測定微粒的重均粒徑。具體而言,使用利用了細孔電阻法的粒 度分布測定裝置(商品名Coulter Multisizer,Beckman Coulter公司制),測定微粒通過 細孔時與微粒的體積相當的電解液的電阻,由此測定微粒的數量和體積,算出重均粒徑。
(防眩性硬涂層的厚度)
使用株式會社MITUT0Y0制的測微儀(microgauge)式厚度計,測定防眩性硬涂薄 膜的整體厚度,從上述整體厚度中減去透明塑料薄膜基材的厚度,從而算出防眩性硬涂層 的厚度。
(實施例1)
作為硬涂層形成材料,準備異氰脲酸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二季戊四 醇六丙烯酸酯和異弗爾酮二異氰酸酯聚氨酯構成的紫外線固化型樹脂(DIC株式會社制、 商品名“^二〒〗〃 ” 17-806”、固體成分80重量%、溶劑乙酸丁酯)。上述硬涂層形成材 料的固化皮膜的折射率為1. 53。相對于上述硬涂層形成材料的樹脂固體成分100重量份, 混合作為上述微粒的丙烯酸與苯乙烯的交聯粒子(積水化成品工業株式會社制、商品名求'J "^一XX-133AA”、重均粒徑3. Ομπκ折射率1. 525)5重量份、流平劑(DIC株式會 社制、商品名“GRANDIC PC-4100”)1.0 重量份、光聚合引發劑(Ciba Specialty Chemicals 公司制、商品名“Irgacure 907”)5重量份。用異丙醇(IPA)/環戊酮(CPN)混合溶劑(重 量比70/30)稀釋該混合物,使得固體成分濃度為35重量%,從而調制防眩性硬涂層形成材 料。
作為透明塑料薄膜基材,準備三乙酰纖維素薄膜(富士膠片株式會社制、商品名 “TD80UL”、厚度80μπκ折射率1. 48)。使用逗號式涂布器在上述透明塑料薄膜基材的一 面上涂布上述防眩性硬涂層形成材料,從而形成涂膜。接著,在100°C加熱1分鐘以干燥上 述涂膜。然后,用高壓水銀燈照射累積光量為300mJ/cm2的紫外線,對上述涂膜進行固化處 理以形成厚度為6. Oym的防眩性硬涂層,得到實施例1的防眩性硬涂薄膜。
(實施例2)
除了用IPA稀釋上述混合物以外,用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得到實施例2的防眩 性硬涂薄膜。
(實施例3)
除了用IPA稀釋上述混合物形成厚度為5. O μ m的防眩性硬涂層以外,用與實施例 1同樣的方法得到實施例3的防眩性硬涂薄膜。
(實施例4)
相對于上述硬涂層形成材料的樹脂固體成分100重量份,混合上述微粒10重量 份、上述流平劑0. 5重量份,用IPA/甲苯混合溶劑(重量比75/2 稀釋上述混合物,使得 固體成分濃度為50重量%,形成厚度為5. Oym的防眩性硬涂層,除此以外,用與實施例1 同樣的方法得到實施例4的防眩性硬涂薄膜。
(比較例1)
除了形成厚度為4. 5 μ m的防眩性硬涂層以外,用與實施例2同樣的方法得到比較 例1的防眩性硬涂薄膜。
(比較例2)
相對于上述硬涂層形成材料的樹脂固體成分100重量份,混合上述微粒10重量 份,形成厚度為6. 4μπι的防眩性硬涂層,除此以外,用與實施例2同樣的方法得到比較例2 的防眩性硬涂薄膜。
(比較例3)
相對于上述硬涂層形成材料的樹脂固體成分100重量份,混合上述流平劑0. 5重 量份,用IPA/CPN混合溶劑(重量比40/60)稀釋上述混合物,使得固體成分濃度為45重 量%,形成厚度為8. Oym的防眩性硬涂層,除此以外,用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得到比較例 3的防眩性硬涂薄膜。
(比較例4)
相對于上述硬涂層形成材料的樹脂固體成分100重量份,混合上述流平劑0. 5重 量份,用CPN稀釋上述混合物,使得固體成分濃度為50重量%,除此以外,用與實施例1同 樣的方法得到比較例4的防眩性硬涂薄膜。
(比較例5)
除了形成厚度為6. 0 μ m的防眩性硬涂層以外,用與實施例4同樣的方法得到比較 例5的防眩性硬涂薄膜。
(比較例6)
相對于上述硬涂層形成材料的樹脂固體成分100重量份,混合上述微粒12重量 份、上述流平劑0. 5重量份,稀釋上述混合物,使得固體成分濃度為45重量%,形成厚度為 5. 5 μ m的防眩性硬涂層,除此以外,用與實施例2同樣的方法得到比較例6的防眩性硬涂薄膜。
(比較例7)
作為上述硬涂層形成材料,準備以(A)成分合計(B)成分=2 3的重量比含 有(A)成分和(B)成分的硬涂層形成材料(JSR株式會社制、商品名”一 τ 7540”、 固體成分56重量%、溶劑乙酸丁酯/甲乙酮(MEK) = 76/ ),其中(A)成分二季戊 四醇和異弗爾酮二異氰酸酯系聚氨酯、(B)成分表面經過有機分子修飾的二氧化硅粒 子(重均粒徑為IOOnm以下)。上述硬涂層形成材料的固化皮膜的折射率為1.485。相 對于上述硬涂層形成材料的樹脂固體成分100重量份,混合作為上述微粒的丙烯酸與苯 乙烯的交聯粒子(積水化成品工業株式會社制、商品名“〒” 'J "^一 XX80AA”、重均粒 徑5. 5 μ m、折射率1. 515)5重量份、流平劑(大日本油墨化學工業株式會社制、商品名 "GRANDIC PC-4100”)0. 1 重量份、光聚合引發劑(CibaSpecialty Chemicals 公司制、商品 名“Irgacure 127”)0.5重量份。稀釋該混合物,使得固體成分濃度為45重量%,乙酸丁酯 /MEK比例為2/1,從而調制防眩性硬涂層形成材料。
除了使用上述防眩性硬涂層形成材料形成厚度為9μπι的防眩性硬涂層以外,用 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得到比較例7的防眩性硬涂薄膜。
(比較例8)
相對于上述紫外線固化型樹脂(DIC株式會社制、商品名二〒^ 〃 ” 17-806”) 的樹脂固體成分100重量份,混合上述流平劑1. 0重量份,上述光聚合引發劑5重量份,用 IPA稀釋上述混合物,使得固體成分濃度為2重量%,從而得到涂布液,使用逗號式涂布器 在實施例1中得到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防眩性硬涂層上涂布上述涂布液以形成涂膜。接 著,在10(TC加熱1分鐘以干燥上述涂膜。然后,用高壓水銀燈照射累積光量為300mJ/cm2 的紫外線,對上述涂膜進行固化處理以形成厚度為0. 1 μ m的層,得到比較例8的防眩性硬 涂薄膜。
對如上所述得到的實施例1 4和比較例1 8的各防眩性硬涂薄膜測定或評價 各種特性。其結果示于圖1 圖12和下述表1中。
權利要求
1.一種防眩性硬涂薄膜,其在透明塑料薄膜基材的至少一個面上具有含有微粒的防眩 性硬涂層,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性硬涂薄膜的總霧度值在O 5%的范圍內,在所述防眩性硬涂層表面的任意部位的4mm長度上,超過第1基準線的凸狀部的數量 Ntotal為15個以上,所述第1基準線與表面粗糙度輪廓的粗糙度平均線平行且位于0. 1 μ m 的高度,并且,超過所述第1基準線的凸狀部中,當將所述平均線的橫切所述凸狀部的部分的 線段長度為50 μ m以上的凸狀部的數量設定為N5tl時,Ntotal和N5tl滿足下述式(1)的關系,并且,超過第2基準線的凸狀部中,所述平均線的橫切所述凸狀部的部分的線段長 度為50 μ m以下的凸狀部的數量為10個以下,所述第2基準線與所述平均線平行且位于 0. 2μπι的高度,0·4<Ν50/Κ0·8(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性硬涂薄膜,其中,在所述防眩性硬涂層表面的任意部 位的595 μ mX452 μ m的測定面積上,超過基準面的凸部的數量Mt。tal在40 150個的范圍 內,所述基準面與表面粗糙度輪廓的粗糙度平均面平行且位于0. 5 μ m的高度,Mtotal和所述凸部中所述基準面中的截面積為IOOym2以上的凸部的數量Mltltl滿足下述 式⑵的關系,0. 15^M100/Mtotal^O,5(2)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性硬涂薄膜,其中,所述防眩性硬涂層是使用所述微粒 和硬涂層形成材料而形成的,所述硬涂層形成材料與所述微粒的折射率之差為0. 001 0. 02的范圍,且含有一種以上的重均粒徑為0. 5 8 μ m的范圍的球狀或不定形的微粒作為 所述微粒,而且,相對于所述硬涂層形成材料100重量份,含有2 15重量份的范圍的所述 微粒。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性硬涂薄膜,其中,所述防眩性硬涂層的厚度為所述微 粒的重均粒徑的1. 6 3倍的范圍。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性硬涂薄膜,其中,所述防眩性硬涂層的厚度為3μπι以 上且低于7. 5μπι。
6.一種偏振片,其特征在于,其具有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性硬涂薄膜和起偏器。
7.一種圖像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其具備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性硬涂薄膜。
8.一種圖像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其具備權利要求6所述的偏振片。
9.一種防眩性硬涂薄膜的制造方法,其用于制造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性硬涂薄膜, 其特征在于,該制造方法包含下述工序準備含有所述微粒、硬涂層形成材料以及溶劑的防眩性硬涂層形成材料的工序,在所述透明塑料薄膜基材的至少一個面上涂布所述防眩性硬涂層形成材料,從而形成 涂膜的工序,以及使所述涂膜固化,從而形成所述防眩性硬涂層的工序;在所述制造方法中,使用醇系溶劑的比例為50重量%以上的溶劑作為所述溶劑。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防眩性硬涂薄膜、偏振片等,所述防眩性硬涂薄膜具有極低的霧度,并具有優良的熒光燈和臉部的防眩性,而且能夠防止白色模糊而提高黑顯示時的黑色濃度。本發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中,在透明塑料薄膜基材的至少一個面上具有含有微粒的防眩性硬涂層,其中,所述防眩性硬涂薄膜的總霧度值在0~5%的范圍內,在所述防眩性硬涂層表面的任意部位的4mm長度上,超過第1基準線的凸狀部的數量Ntotal為15個以上,所述第1基準線與表面粗糙度輪廓的粗糙度平均線平行且位于0.1μm的高度,并且,Ntotal和超過所述第1基準線且所述平均線的橫切所述凸狀部的部分的線段長度為50μm以上的凸狀部的數量N50滿足0.4≤N50/Ntotal≤0.8的關系,并且,超過與所述平均線平行且位于0.2μm的高度的第2基準線的凸狀部中,所述平均線的橫切所述凸狀部的部分的線段長度為50μm以下的凸狀部的數量為10個以下。
文檔編號G02B1/10GK102033250SQ20101050158
公開日2011年4月27日 申請日期2010年9月30日 優先權日2009年10月7日
發明者倉本浩貴, 橋本尚樹, 濱本大介 申請人:日東電工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