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高遮蔽反射膜與其制造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提供一種高遮蔽性反射膜與其制造工藝,特別是針對由一光學反射膜和一偏光片結合而成的具有防窺效果的光學反射膜。
背景技術:
一般的玻璃有很好的透光性,人站在玻璃任一面都可以看到另一面的事物。另有一種單向鏡則產生有不同的效果,當安裝至窗戶時,室內的人仍可以輕易看到戶外的人,就像一般透明的玻璃一樣,但由于室內戶外的光線反差頗大,戶外的人對單向玻璃卻像在照鏡子,很難看清室內的景物。現有的單向鏡和普通玻璃不同之處在于,單向鏡在基材的表面設置有一層或多層薄的金屬膜或金屬氧化物膜,這種是以金屬如鎳、鉻、銀或鋁等等或其相關金屬氧化物所制成的涂料,因為其厚度很薄,可以反射部分的光,但也同時讓部分的光穿透,而一部分光線也會被金屬或金屬氧化物所吸收。此類單向鏡可參考美國專利第3,661,686號(公告于 1972年5月)中所描述的單向鏡,其組成可參考圖1。單向鏡的構成中包括一個彈性基板15,其具有一個粗糙面,基板15上方則形成一金屬層16,外部則可貼附有被覆層17,此被覆層17可設計具有紋理的表面。在彈性基板15 的另一表面上則可貼附另一具有紋理的塑料層18。圖1所顯示的層狀結構形成一個可讓部分光線穿透與部分光線反射的單向鏡或是雙向鏡,視用途而定。除了現有技術中以金屬或金屬氧化物薄膜制作的單向鏡之外,建筑玻璃或車用玻璃常亦會以玻璃內添加染色色料的方式來降低陽光直射的亮度,但此種添加染料或色母的方式所制作的玻璃或膜片,其內部與外部的反射率幾乎一樣差異并不大,使得外面的人亦可以輕易看見室內,而幾乎無隱密性。以上方式所制作的單向鏡,皆無法達成高度單向遮蔽性的功能,且即使有遮蔽性時此時的穿透率數值普遍過于低,造成透光率過低,使室內的人亦不易辨識外面的景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遮蔽反射膜與其制造工藝,不同于現有的應用玻璃或軟性透明基板上鍍上一層或多層金屬制作單向鏡的技術,本發明屏除使用鍍金屬膜的制作方式,所提出的高遮蔽反射膜組成主要包括一光學反射膜和一偏光片,和將兩者固定結合的結合層,以達到單向鏡的防窺效果。根據實施例,此高遮蔽反射膜主要結構有由多層不同材質堆疊的介電質光學膜所組成的光學反射膜、可將射向偏光片的光線中部分的光線吸收并產生一偏振態的偏光片, 以及將兩層結合固定的結合層。特別的是,光學反射膜由至少兩種以上相異的材料反復堆疊而成,并且其中至少有一材料在不同方向軸上具有不同的折射率,具有光學異相性;而結合層內添加高分子光擴散顆粒或金屬顆粒或金屬氧化物顆粒,另外,偏光片中具有一抗反射層或一低反射層。
其中結合于光學反射膜的偏光片的制作方式包括有先備置富化學活性的透明塑料板,再將透明塑料板浸漬在一碘的水溶液中,使其中碘離子擴散滲入透明塑料板內層的材料,經加熱后,執行一拉伸程序,為的是使透明塑料板內原本呈任意角度無規則分布的分子受力拉伸后成一致偏轉于拉伸作用力的方向,并使得附著在透明塑料板上的碘分子具有一方向性,形成一偏光片。之后,根據光學反射膜的配向方向軸,再調整偏光片的配向方向軸,再以一結合層結合形成高遮蔽反射膜。
圖1所示為現有技術的單向鏡結構示意圖;圖2顯示本發明高遮蔽反射膜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3顯示本發明高遮蔽反射膜各層間光路示意圖;圖4顯示本發明高遮蔽反射膜各層中配向軸方向示意圖;圖5描述本發明高遮蔽反射膜的制造工藝;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樣品實際測量其穿透率與雙面反射率曲線實驗圖。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彈性基板15金屬層16被覆層17塑料層18高遮蔽反射膜20光學反射膜21結合層22偏光片23配向方向軸111,131表面001,003接口102,203 曲線 ttl,trl,tr2步驟S501 S517高遮蔽反射膜制造工藝
具體實施例方式根據本發明提出的高遮蔽反射膜的實施例,可請參考圖2所示的實施例示意圖。 其中高遮蔽反射膜20主要結構有光學反射膜21與偏光片23,再通過結合層22將上下兩層結合。其中實施例之一的特征在于光學反射膜21是由至少兩種以上相異的材料反復堆疊而成,并且其中至少有一材料在不同光線射入方向軸上具有不同的折射率,故此光學反射膜21具有光學異相性。此高遮蔽反射膜20中各層結構能夠偏折入射光線,通過光路的設計產生高遮蔽的效果。請參考圖3所示的根據上述高遮蔽反射膜20形成的光路示意圖,本實施例中的光線光路討論主要以400nm 700nm光譜范圍,且具無偏振態的可見光為主,而文中描述的光線能量比值,亦主要以400nm 700nm的可見光為討論范圍。但實際上本發明可以根據需求將波段延展到紅外線或紫外光的區域來做設計,亦可因需求使用具偏振態光源。根據圖3所示,光線射入光學反射膜21的入射光線加,遇到光學反射膜21后的部分反射光線2b,與部分的穿透光線2c,而各穿透反射光線的能量的比重通過調整光學反射膜21、結合層22與偏光片23的材質和厚度而改變。入射光加射向光學反射膜21后會有部分反射光2b、2d、2f、ai與部分穿透光2c、2e、2g、2i產生。反射光2b和穿透光2i能量總和加上一些光線在穿透此高遮蔽反射膜20中各材質所被吸收損耗的能量將等于入射光加的能量。在此實施例中穿透光2i的能量約占入射光加能量的20% 70%,反射光2b能量約占入射光加的1 10%。從另一方向打入高遮蔽反射膜20的入射光2j首先射向偏光片23,其中光路會產生部分反射光^i、2m、2o、2q與部分穿透光21、2n、2p、2r。其中穿透光2r和反射光業的能量總和加上一些光線在穿透此高遮蔽反射膜20中各材質的光路中被材料所吸收損耗的能量將等于入射光2j的能量。在本實施例中,穿透光2r的能量約占入射光2j能量的20% 70%,但反射光業能量約占入射光2j的 15%。反射光業的能量比重占入射光2j的比重可以通過偏光片23的材質組成改變。一般偏光片23會有抗反射層(Anti Reflection Coating)或低反射層(Low Reflection Coating)來降低反射率,若偏光片23上有再設置抗反射層或低反射層將會使反射光業的能量變小。此種利用光線打入高遮蔽反射膜20的不同兩面方向會產生相當大的反射率差異,將可制造出有單向鏡的遮蔽效果,而相較一般傳統蒸鍍或濺鍍金屬方式制造的產生的單向鏡而言,本發明的高遮蔽反射膜20便能在高穿透率下達成高反射率差異。一般而言,入射光2j經過偏光片23會被吸收掉約30% 80%的能量,這是由于偏光片23并非全波段都有一致的吸收、反射、和穿透光譜,一般偏光片的設計大部分在 400nm 700nm可見光區有30% 80%的吸收比例,在非可見光如紅外線波段或紫外光波段的吸收特性則較不一定。入射光2j經偏光片23后在其內部被吸收30% 80%的光線能量,其余未吸收的光線進入偏光片23將會形成穿透光21與反射光2k,而穿透光21遇到偏光片23與結合層 22的接口 203會產生反射光an和穿透光2η,而穿透偏光片23的穿透光2η此時則具有一特定偏振態(polarization),一般經過偏光片23后產生特定偏振態屬于線偏振光(linear polarization),偏振度(Degree of Polarization)則介于 80% 100%之間。而穿透光 2n再繼續經過結合層22,本實施例中的結合層22主要是將偏光片23和光學反射膜21結合。結合層22 —般可為感壓膠(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s),可行的接合方式可通過壓力或加熱固化或以紫外光固化等方式將偏光片23和光學反射膜21通過結合層22將偏光片23和光學反射膜21兩者結合固定并仍保持一定的透光性,亦可在結合層22內部添加一些化學添加劑如光擴散顆粒可幫助光擴散、功能型助劑或金屬或金屬氧化物顆粒能使高遮蔽反射膜20反射紅外線或吸收紫外線。穿透光2η經過結合層22與光學反射膜21之間的接口 102仍會有部分反射光2ο 反射與穿透光2ρ穿過光學反射膜21,此時穿透光2η本身與穿透光21仍具有相近的偏振態,在本實施例中皆是具有線性偏振光,當然穿透光2η與穿透光21的偏振光偏振度也會受偏光片23與結合層22等各不同材質的影響而改變,如果選用的材質本身具有相位延遲 (Retardation)的功能,入射光線的偏振態與偏振度將會有所改變。入射光2j—般是無偏振態的光線,但是從打入偏光片23的表面003起,每經過不同的材質和接口時,其相位延遲都會有所改變,所以偏振態也會有所改變,一直到穿透光2η、穿透光2ρ、穿透光2r等穿透光其偏振態都會所改變,但實際上這些穿透光與反射光的偏振態的改變可以通過調整偏光片 23與光學反射膜21的配向軸方向、內部材質、材料厚度等等來做調整。
請參考圖4為上述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光學反射膜21的配向方向軸111是表示光學反射膜本身在制作時經過一特定的機械延伸(Wretch)的過程而產生的配向方向軸, 由于機械性的強迫延伸會造成光學膜內的分子的配向(Align)。一般對稱且無偏振態的自然光線遇到經過配向的光學材質,將會因此產生特定的偏振態或使光線產生非對稱的光線折射或光線散射行為。偏光片23本身在制作過程也經過延伸機的配向延伸制造工藝來造成偏振光功能。圖4的中偏光片23經過配向延伸處理后,其配向方向軸131顯示出其經過機械延伸的軸向方向。可配合圖5描述的本發明高遮蔽反射膜的制造工藝,其中主要描述偏光片23的制造工藝,并通過結合層22與光學反射膜21結合。偏光片23的制作原理是先備置一張柔軟富化學活性的透明塑料板(較佳為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所制)(步驟S501),并浸漬在碘的水溶液中(步驟S503), 使碘離子擴散滲入內層的PVA材料,加熱(微熱)(步驟S5(^)后經人工或機械執行一拉伸程序(步驟S507),此PVA板變長后,原本呈任意角度無規則分布的分子受力拉伸后逐漸一致偏轉于拉伸作用力的方向,附著在PVA上的碘分子也隨之有方向性。特別的是,PVA上的碘分子可吸收平行于其排列方向的光束電場分量,只讓垂直方向的光束電場分量通過,利用上述原理就可以制造偏光片23。然而,在一實施例中,上述形成的PVA膜在延伸后,通常機械性會降低,變得易碎裂,所以在此實施例,PVA膜經拉伸程序后,通常會在此PVA膜兩側貼上醋酸三纖維素薄膜(TAC)所組成的透明基板,一方面可作為保護層,一方面則可防止PVA膜的回縮。故制造工藝可先備置醋酸三纖維素薄膜(步驟 S509),再將此保護PVA膜的TAC經過蝕刻、水洗及干燥等表面處理(步驟S511)后,再與偏光片23本身的PVA膜作貼合(步驟S513)。偏光片23會視其需要在表面處理來加強抗刮的硬度或降低其表面光線反射。而偏光片23與光學反射膜21兩者的配向方向設置和相對設置方向都會影響光線的偏光態,故制造工藝接著分別調整偏光片23和光學反射膜21兩者的配向方向軸111和 131 (步驟S515),最后通過結合層22結合偏光片23與光學反射膜21 (步驟S517),結合層 22的實施例之一特別添加高分子光擴散顆粒來增加霧化效果,亦可添加金屬顆粒或金屬氧化物顆粒吸收和反射紅外線,亦可添加紫外光吸收劑來吸收紫外光線。根據上述制造工藝產生的反射膜,其設置正確的配向方向軸111和131將可以獲得高遮蔽反射膜20。本發明主要將偏光片23的機械延伸軸方向和光學反射膜21的方向調整到接近平行可以獲得最大的效益,即光學反射膜21的配向方向軸111和偏光片23配向方向軸131 接近平行時,高遮蔽反射膜20的穿透率會越高而反射率差異也會越大。若配向方向軸111 和配向方向軸131兩者之間的夾角越大時則高遮蔽反射膜20的穿透率和反射率差異皆會降低。本發明可以針對所需的反射率差異和穿透率差異我們可以調整配向方向軸111和配向方向軸131的相對角度,當配向方向軸111和配向方向軸131互相垂直時此時的反射率差異將會最小,而穿透率也會降到最低。我們由此調整兩者配向軸角度的方法便可以改變高遮蔽反射膜20的穿透率和相對的反射率差異。可繼續參考上述圖3所示的各層光路示意圖,其中入射光加打入光學反射膜的表面001將會產生反射光2b和穿透光2c,依序再打入光學反射膜21和結合層22的接口 102 和結合層22和偏光片23的接口 203分別也產生穿透光&、2g和反射光2d、2f。最后再射向偏光片23的表面003產生穿透光2i和反射光池。圖3中的光學反射膜21主要是將自然無偏振態的光轉化成具偏振態,此外光學反射膜21還具有高度反射光線的功能,光線加打入光學反射膜21后穿過的穿透光2e具有高度的偏振態,而穿透光2e能量約占入射光加的30 % 70 %,較佳比例約占入射光加的40 % 60 %,最佳約占入射光加的45 % 55%。而實際上穿透光線2c經過光學反射膜21內部時上經過數十到數百次多次內部反射, 圖中僅為示意。因為在光學反射膜21內部由于多層膜的光學干涉原理會造成光線在內部產生相干性(coherent)反射,因為光學反射膜21本身是由多層膜(multilayer film)組成,實際組成光學反射膜21的光學膜堆數目在數十層到數百層之間,此種多層光學膜利用光學干涉原理改變光學特性又稱為光學干涉薄膜。一般的光學干涉薄膜由數層折射率不同的膜片或膜堆組成,每層膜堆的厚度皆在50奈米到1000奈米左右。光學干涉薄膜其功用是一種能使特定波長區段的光通過,或使其它波長區段的光反射的光學組件,目前常使用于如光譜帶通、帶止、長波通或短波通的濾光片、光通量調變裝置、光開關、光信息的記存裝置、防偽卷標等。本發明的光學反射(或干涉)膜設計原理請參考美國第5,103,337號(公告于 1992年4月7日)專利。其利用光學干涉的原理當兩個以上光波相疊時,兩者的光程差為波長的整數倍時,則稱為「同相」,因而形成強度相加的「建設性干涉」,此時反射率提高;若兩者的光程差為半波長的整數倍時,則稱為「反相」,因而形成強度相消的「破壞性干涉」, 此時反射率降低。因此,通過不同的材質、厚度的膜堆反復堆疊,則能夠設計出特定波長光線反射, 其它波長通過的光學干涉膜,光線的波段范圍便可依需求來調整設計。實際光學反射膜21的設置與制作方式可參照美國專利號第3,610,729號(公告于1971年10月)和第3,711,176號(公告于1973年1月)和第5,976,424號(公告于 1999年11月2日)等專利,其中所述的利用至少兩種高低不同折射率的高分子材質經擠壓出(extrusion)后再經過延伸機延伸改變其分子配向與折射率而造成偏光反射的特性, 利用此機制即可以控制光線打入光學反射膜21后的波段反射率、穿透率和偏振態和偏振度等光學特性,此種高分子所制作的光學反射膜21具有異相性(anisotropic),即至少一種材料在不同的方向軸上具有不同方向的折射率,而且光學反射膜21至少有一材質具有等向性(isotropic),光線打入此光學反射膜21會因偏振態不同而有不同的反射與穿透特性。所以圖3所示的入射光加打入光學反射膜21后,約30% 70的光線會穿透形成穿透光2c,較佳的穿透光比例是穿透光2c約占穿透光加的45% 55%。穿透光2c會在光學反射膜21內部與內部數十數百層的多的多層光學膜產生干涉反射而產生更多反射或穿透光線(圖3中未畫出多層膜干涉反射和穿透光線的光線,關于等向性多層膜光學膜與異向性多層光學膜的詳細光學干涉理論說明可以參考H. A. Macleod的《薄膜光學濾鏡(Thin-film optical filters)》與 R. Μ· A. Azzam 的《橢圓偏振光(Ellipsometry and polarized light)〉〉書籍)。接著,圖3中射向偏光片23的入射光2j,除穿透光21之外,經過偏光片23內部后的光線幾乎都被完全吸收了,幾乎沒有反射光在偏光片內部形成,這也是本發明為什么能拉大兩方向入射光反射率的最主要原因。根據本發明實施例,比較由兩不同方向分別打入光學反射膜21和偏光片23的反射光能量差異,若以相同能量的穿透光加與穿透光2j分別由不同方向打入高遮蔽反射膜20內,此時由光學反射膜21方向打入的主要反射光應包含2b和在光學反射膜21內部經多層光學干涉反射的光線(圖3中未繪出內部多層膜干涉的光線光路),而由偏光片23打入的光線其反射光部分主要包含反射光2k,而在偏光片23 內部幾乎無額外反射光產生,因大部分除了穿透、反射外都被吸收了,而眾所皆知的一般偏光片23能部分吸收非偏振光,其能量的比重約占了一半以上。所以由光學反射膜21打入的反射光總能量明顯會多于由偏光片23打入的反射光總能量,其兩者反射光能量比約多大3 50倍,最佳約在7 15倍。其倍率變化較大是因為偏光片23可以設置抗反射或低反射層降低反射,使反射率降低到 15%左右,而光學反射膜21亦能提高反射率到大于50%,而此拉大兩者反射率差異便能得到更佳的遮蔽性和單向鏡的特性。反射率的差異大致由以上方式調整之外可再由光學反射膜21和偏光片23的配向方向軸111和配向方向軸131和兩者相對設置的角度和方向而改變,光線不論由偏光片23打入或者由光學反射膜 21的方向打入最后的穿透光都具有一定的偏振態。再接著參考圖6所示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樣品實際測量其穿透率與雙面反射率曲線實驗圖。其中將穿透率和兩個不同方向量測的反射率變化同時顯示在同一張圖中,橫坐標為波長,縱坐標則為相對強度數值(可為穿透率或反射率)。圖中曲線ttl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實驗樣品一的穿透率光譜曲線,曲線trl為測量光線從偏光片23 (可參考圖2)方向射向實驗樣品一的反射率光譜曲線一。曲線tr2為測量光線從圖2中的光學反射膜21方向射向實驗樣品一的得出的反射率光譜曲線二。由曲線ttl、trl, tr2可以發現其實驗樣品一的兩面平均反射率的數值差異數值多大于30%以上,或兩面平均反射率的比值(即tr2和trl先于特定波段內取平均值之后再將數值大者除以數值小者獲得此平均反射率比值)約介于3 50之間,較佳比值約落在 3 17倍左右。而除了高差異的雙面反射率,其穿透率亦維持45 55%左右的高穿透率, 此現象明顯和利用蒸鍍或濺鍍方式所制作金屬膜的光學膜片不同,亦不像蒸鍍或濺鍍等方式制作的金屬薄膜會因薄膜干涉產生頻譜不均勻而間接造成顏色的不均勻。根據圖6數據所示,本發明的高遮蔽反射膜其穿透率和反射率幾乎能維持一定數值,便能明顯降低色差,降低顏色不均的現象。本發明的高遮蔽反射膜本身由于偏光膜23 與光學反射膜21具有一定的支撐力可作為基材單獨使用,亦可以將此高遮蔽反射膜額外上背膠后可將其貼附于固定的基板上使用,如將其貼附于車用或建筑玻璃或塑料板材上。然而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可行實施例,因此即局限本發明的專利范圍,故凡運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為的等效結構變化,均同理包含于本發明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高遮蔽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遮蔽反射膜包括一光學反射膜,由多層不同材質堆疊的介電質光學膜所組成;一偏光片,可將射向該偏光片的光線中部分的光線吸收并產生一偏振態;以及一結合層,將該光學反射膜和該偏光片結合并固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遮蔽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學反射膜由至少兩種以上相異的材料反復堆疊而成,并且其中至少有一材料在不同方向軸上具有不同的折射率,具有光學異相性。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遮蔽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結合層內添加高分子光擴散顆粒、金屬顆粒、金屬氧化物顆粒或紫外光吸收劑。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遮蔽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偏光片中具有一抗反射層或一低反射層。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遮蔽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偏光片對于400nm 700nm 的無偏振光的平均反射率約 15%。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遮蔽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偏光片對于400nm 700nm 的無偏振光的平均穿透率約在30% 60%。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遮蔽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學反射膜對于400nm 700nm的無偏振光的平均反射率在30% 70%。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遮蔽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學反射膜對于400nm 700nm的無偏振光的平均穿透率約在30% 70%。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遮蔽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遮蔽性的反射膜的整體對于400nm 700nm的無偏振光的平均穿透率約在30% 70%。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遮蔽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遮蔽反射膜的整體對于 400nm 700nm的無偏振光的兩面平均反射率比值的數值約落在3 50之間。
11.如權利要求1項所述的高遮蔽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遮蔽反射膜的整體對于400nm 700nm的無偏振光的兩面平均反射率比值的數值約落在3 17之間。
12.—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遮蔽反射膜的制造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造工藝包括備置一光學反射膜,該光學反射膜由多層不同材質堆疊的介電質光學膜所組成;備置一富化學活性的透明塑料板;將該透明塑料板浸漬在一碘的水溶液中,使其中碘離子擴散滲入該透明塑料板內層的材料;加熱;執行一拉伸程序,使該透明塑料板內原本呈任意角度無規則分布的分子受力拉伸后成一致偏轉于拉伸作用力的方向,并使得附著在該透明塑料板上的碘分子具有一方向性,形成一偏光片;根據該光學反射膜的配向方向軸,再調整該偏光片的配向方向軸;以及通過一結合層結合該偏光片與該光學反射膜,形成該高遮蔽反射膜。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高遮蔽反射膜的制造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明塑料板用聚乙烯醇制成。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高遮蔽反射膜的制造工藝,其特征在于,在該透明塑料板經該拉伸程序后,在該透明塑料板兩側貼上一醋酸三纖維素薄膜所組成的透明基板。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高遮蔽反射膜的制造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醋酸三纖維素薄膜經過一表面處理后,與該透明塑料板貼合。
16.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高遮蔽反射膜的制造工藝,其特征在于,通過該結合層結合該偏光片與該光學反射膜的結合方式為一壓力結合、加熱固化或紫外光固化。
全文摘要
一種高遮蔽性的反射膜與其制造工藝,該高遮蔽反射膜包括一光學反射膜、一偏光片及結合層,光學反射膜由多層不同材質堆疊的介電質光學膜所組成;偏光片可將射向該偏光片的光線中部分的光線吸收并產生一偏振態,結合層將光學反射膜與偏光片以特定方式結合固定。光學反射膜由多層不同材質堆疊的介電質光學干涉膜所組成,利用光學干涉的原理,能將大部分打入光學反射膜的光線反射,部分穿透。偏光片則可將射入光線中約一半的光線吸收一半穿透。利用光學反射膜材質和偏光片兩者反射特性的不同,拉大反射率差異。即此高遮蔽反射膜會使不同方向射入光線的反射率差異大幅增加,使此高遮蔽反射膜達到單向鏡的防窺效果。
文檔編號G02B5/30GK102401921SQ201010282728
公開日2012年4月4日 申請日期2010年9月13日 優先權日2010年9月13日
發明者張仁懷, 林昭穎 申請人:宏騰光電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