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上置式感光鼓的成像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系涉及一種具有上置式感光鼓的成像設備,尤其涉及一種能減少感光鼓耗損的具有上置式感光鼓的成像設備。
背景技術:
傳統的打印機的下置式或側置式感光鼓會承受包含墨粉盒的顯像組件的重量或側向卡扣力,使得感光鼓與墨粉盒的顯像滾輪接觸時會產生極大的摩擦損耗,因而加速感光鼓表層的感光膜的耗損速度,進而縮短感光鼓的壽命。由于墨粉盒內含有碳粉,碳粉量會隨著打印次數的增加而減少,使得墨粉盒的重量連帶著減少。由于設計上需兼顧低碳粉量時能維持顯像滾輪與感光鼓的緊密接觸,所以使得新的墨粉盒對于感光鼓施加的壓力相當大,因而使得感光鼓的磨損也是最大的。此外,當顯像組件被裝設于基座時,基座與顯像組件之間亦設有卡扣機構,這也會增加感光鼓與顯像滾輪之接觸壓力,進而造成更進一步的磨損問題。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上置式感光鼓的成像設備,其利用彈簧來抵抗顯像組件的重量,從而使顯像滾輪和感光鼓之間能穩定地接觸,并有效地減少感光鼓的磨損。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成像設備,其包含基座、感光鼓、顯像組件以及彈性組件。顯像組件可移動地設置在基座中,并包含顯像盒及顯像滾輪。顯像滾輪安裝在顯像盒上,并與感光鼓相對設置并接觸感光鼓,以使碳粉附著在感光鼓上。彈性組件設置在顯像盒與基座之間。彈性組件產生的彈力抵抗顯像盒的重量并將顯像滾輪推向感光鼓。因此,上置式的感光鼓雖然會與顯像滾輪保持穩定且緊密的接觸,但不會承受到太大的壓力,因而可以使得感光鼓所受到的磨損降低,以增長感光鼓的使用壽命。為讓本發明的上述內容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一較佳實施例,并配合所附圖式, 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顯示依據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成像設備的立體分解圖。圖2顯示依據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成像設備的側視分解圖。圖3顯示圖2的另一種表達方式的側視分解圖。圖4顯示依據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成像設備的側視圖。圖5顯示依據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成像設備的局部立體圖。圖6顯示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成像設備的側視圖。附圖標記說明CG:重心F:彈力
M:媒體
W 重量1 成像設備10 基座
IOA 內壁
30 顯像組件20 感光鼓32:顯像盒32A 底部34 顯像滾輪38 動力轉軸
32B 外壁 36 碳粉 40 彈性組件 50G:導引結構 50 支承組件組52 第一支承組件/滾輪54 第二支承組件/導引擋塊60 施力組件組60G:導引結構62 第一施力組件/導引擋塊64 第二施力組件/滾輪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1顯示依據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成像設備1的立體分解圖。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成像設備1包含基座10、感光鼓20及顯像組件30。感光鼓20安裝在顯像組件30 上。顯像組件30容置于基座10中的容置槽11中。滾輪52可轉動地裝設于基座10的容置槽11的側壁上。圖2顯示依據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成像設備1的側視分解圖。如圖2所示,滾輪 52被基座10擋住而呈虛線顯示。為了避免基座10擋住顯像組件30的機構特征,以下將基座10的非必要部分切除,只留下對應基座10的支承組件組50 (以后說明)的部分,也就是圖2中假想線的部分。切割后的結果如圖3所示。圖3顯示圖2的另一種表達方式的側視分解圖。在圖3中,支承組件組50的滾輪52和導引擋塊M是被從基座10中分離出來,而放置至顯像組件30上。如此,可以清楚地顯示出滾輪52和導引擋塊M分別與施力組件組 60的第一施力組件62和第二施力組件64之間的作動關系。圖4顯示圖3中的顯像組件30與基座10結合后的示意圖。圖5顯示依據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成像設備1的局部立體圖。如圖4至5所示,為了方便說明起見,特別用一個外框來代表基座10所涵蓋的大致范圍。本實施例之成像設備1包含基座10、感光鼓20、顯像組件30以及彈性組件40。成像設備1可以裝設于譬如是打印機、復印機或多功能事務機中,用以將數據打印在紙張上。感光鼓20可轉動地安裝在基座10上。顯像組件30可移動地設置在基座10中,并包含顯像盒32、顯像滾輪;34及動力轉軸38。顯像滾輪34安裝在顯像盒32上,且與感光鼓20相對設置,并接觸感光鼓20,以使碳粉36附著在感光鼓20上。碳粉36位于顯像盒32中的墨粉盒(未顯示)內,并被轉動中的顯像滾輪34帶出而附著在感光鼓20上。彈性組件40設置在顯像盒32與基座10之間。彈性組件40可以是壓簧。彈性組件40的數目可以是一個或多個,在本實施例中,設置有兩個彈性組件40,如圖5所示,分別設置在顯像盒32的近端及遠端。彈性組件40設置在顯像盒32的底部32A。彈性組件40 產生的彈力F抵抗顯像盒32的重量W,并將顯像滾輪34推向感光鼓20。在此例子中,顯像滾輪34和彈性組件40設置在顯像盒32的重心CG的同一側。因此,透過適當的配置,感光鼓不需承受顯像盒32的重量,故可以有效減少感光鼓的磨損。為了讓顯像組件30與感光鼓20保持穩定地接觸,成像設備1可以進一步包含支承組件組50及施力組件組60。支承組件組50設置在基座10的內壁IOA(參見圖1),并包含第一支承組件52及第二支承組件M。施力組件組60設置在顯像盒32的外壁32B。施力組件組60包含第一施力組件62及第二施力組件64,施力組件組60與支承組件組50之相互作用維持顯像滾輪34與感光鼓20穩定地接觸。第一施力組件62和第二施力組件64 分別與第一支承組件52和第二支承組件M對應地設置。成像設備1可以進一步包含轉移滾輪70,轉移滾輪70用以將碳粉影像轉附著至通過轉移滾輪70與感光鼓20中間的媒體M 上。支承組件組50包含作為第一支承組件52的滾輪52及作為第二支承組件M的導引擋塊54,而施力組件組60可包含作為第一施力組件62的導引擋塊62及作為第二施力組件64的滾輪64。在顯像盒32轉動時,導引擋塊62和滾輪64分別施力于固定在基座10 上的滾輪52及導引擋塊M。導引擋塊討和64分別具有導引結構50G和60G。導引結構 50G也可以是位于基座10中的滑道。滾輪52、62可以分別在導引結構60G、50G上滾動或滑動。在本實施例中,支承組件組50和施力組件組60各包含了一個導引結構和一個滾輪, 但是實施方式不限于此,支承組件組50也可包含兩個導引結構,而施力組件組60可包含兩個滾輪,與支承組件組50的兩個導引結構搭配使用;或者,也可以使用其它組件,例如滑塊等,只要能達到相同功效即可。彈性組件40對于顯像盒32來說為一個支點,顯像盒32的重量W產生了順時鐘方向的力矩,此力矩因而造成施力組件組60對支承組件組50施力。然而,固定在基座10上的支承組件組50所產生的對施力組件組60的反作用力,則抵消了顯像盒32的重量W所造成的力矩。換言之,第一施力組件62、第一支承組件52、第二施力組件64和第二支承組件 54之間的相互作用抵消因顯像盒32的重量W造成的力矩,以維持平衡狀態。 動力轉軸38穿設于顯像盒32,用以接收動力并驅動顯像滾輪34,以使顯像滾輪34 將碳粉36均勻地帶出。圖6顯示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成像設備1的側視圖。如圖6所示,本實施例類似于前述實施例,不同之處在于在前述實施例中,支承組件組50的導引結構50G包含一斜面,而施力組件組60的滾輪64則施力于斜面,并沿著斜面方向滾動或滑動。在本實施例中,支承組件組50的導引結構50G包含沿重力方向延伸的平面,而施力組件組60的滾輪64 則施力于平面并沿著重力方向滾動或滑動。因此,本發明的上置式的感光鼓不同于現有技術的側置式或下置式感光鼓,因而不會承受到顯像盒的重量所造成的太大的壓力或是因為顯像盒的重量沒有得到適當的支撐而導致感光鼓和顯像滾輪之間的接觸不穩定,并可以使得感光鼓所受到的磨損降低,以增長感光鼓的使用壽命。在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所提出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方便說明本發明的技術
5內容,而非將本發明狹義地限制于上述實施例,在不超出本發明的精神及以下申請專利范圍的情況下,所做的種種變化實施,皆屬于本發明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成像設備,其特征在于,包含基座;感光鼓;顯像組件,可移動地設置于所述基座中,包含顯像盒;及顯像滾輪,安裝在所述顯像盒上,與所述感光鼓相對設置并接觸所述感光鼓,以使碳粉附著于所述感光鼓上;以及彈性組件,設置在所述顯像盒與所述基座之間,所述彈性組件產生的彈力抵抗所述顯像盒的重量并將所述顯像滾輪推向所述感光鼓。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組件設置在所述顯像盒的底部。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設備,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含支承組件組,設置在所述基座的內壁;以及施力組件組,設置在所述顯像盒的外壁,其中,所述施力組件組與所述支承組件組的相互作用維持所述顯像滾輪與所述感光鼓穩定地接觸。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組件組包含第一支承組件及第二支承組件,所述施力組件組包含第一施力組件及第二施力組件,其中,所述第一施力組件和所述第二施力組件分別與所述第一支承組件和所述第二支承組件對應地設置。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施力組件、所述第一支承組件、所述第二施力組件和所述第二支承組件之間的相互作用抵消因所述顯像盒的重量造成的力矩。
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組件組和所述施力組件組中的至少一個包含導引結構。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組件組的所述導引結構包含沿重力方向延伸的平面,所述施力組件組施力于所述平面。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組件組的所述導引結構包含斜面,所述施力組件組施力于所述斜面。
9.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組件組和所述施力組件組中的至少一個包含滾輪。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顯像組件還包含動力轉軸,穿設于所述顯像盒,用以接收動力并驅動所述顯像滾輪。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顯像滾輪及所述彈性組件設置在所述顯像盒的重心的同一側。
全文摘要
一種成像設備,包含基座、感光鼓、顯像組件以及彈性組件。顯像組件可移動地設置在基座中,并包含顯像盒及顯像滾輪。顯像滾輪安裝在顯像盒上,并與感光鼓相對設置并接觸感光鼓,以使碳粉附著在感光鼓上。彈性組件設置在顯像盒與基座之間。彈性組件產生的彈力抵抗顯像盒的重量并將顯像滾輪推向感光鼓。
文檔編號G03G15/00GK102236278SQ20101015454
公開日2011年11月9日 申請日期2010年4月23日 優先權日2010年4月23日
發明者闕壯華 申請人:虹光商用科技(蘇州)有限公司, 虹光精密工業(蘇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