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雙目望遠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望遠鏡,具體涉及一種可以調節瞳距的雙目望遠鏡。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外市場上最常見的望遠鏡在左右鏡筒之間設有中間聯調機構,人們需要 依靠雙手對左右鏡筒施加一定的力,使其相對轉動來實現瞳距的調節,但這種調瞳方法的 不足之處在于1.不能實現左右鏡筒的水平同步調節;2.由于調節機構不靈敏,調節不方便,左右鏡筒轉動調節時,施加的力容易過大或 過小,需要多次調整才能滿足使用要求;3.不適用于頭戴式望遠鏡。頭戴式望遠鏡中間聯調機構上設置有鼻梁架,在左右 鏡筒轉動調節時,鼻梁架也要相應作上下調節。中國實用新型公開專利CN 2446534Y中,公開了一種微型廣角望遠鏡,左右鏡筒 設置在中間板兩端,中間板兩端分別開有橫向長孔,左右鏡筒上分別固定有滑塊,滑塊嵌在 長孔中可以橫向滑動,通過分別對左右滑塊施加一定的力,使滑塊橫向滑動,來調節兩鏡筒 的中心距離,但是這種調瞳方法的不足之處在于1.不能實現左右鏡筒的同步調節;2.調節時左右手用力稍不一致,導致鏡體發生變形,從而使光軸平行度難以保證, 出現重影或雙像,影響觀看效果,精度達不到要求;3.由于左右鏡筒需分別調節,調節不方便;4.轉動目鏡調焦時,由于沒有限位裝置,旋轉過量會導致目鏡機構卸脫掉地,摔壞 光學部件;5.瞳距調節范圍和適用人群范圍小;6.視場角小,視野小;7.設備整體相對較重,不適合長時間頭戴觀看。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雙目望遠鏡,其解決了現有技術中不能實現左右鏡 筒的同步調節,調節不方便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雙目望遠鏡,包括分別內置有物鏡、目鏡的第一鏡筒和第二鏡筒,調瞳裝置; 所述第一鏡筒和第二鏡筒設置于調瞳裝置的兩端;所述調瞳裝置包括第一齒條、第二齒條、 齒輪和調瞳桿;所述第一鏡筒和第二鏡筒分別通過連接裝置設置在調瞳桿上,所述第一齒 條和第二齒條的一端分別與第一鏡筒和第二鏡筒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齒條和第二齒條的另 一端分別與齒輪的兩側相嚙合,所述的齒輪設置于調瞳桿上由透孔所形成的內槽中,所述 第一齒條和第二齒條亦設置于內槽中。[0017]以上所述的第一齒條或第二齒條之一還可以與調瞳桿相固定。以上所述的第一齒條或第二齒條之一還可以是由設置于內槽上的齒牙所構成。以上所述的第一齒條和第二齒條與內槽之間留有間隙。以上所述的連接裝置為滑套或滑塊;所述的滑套套接于調瞳桿上,該滑套是與調 瞳桿滑動配合的框式結構;所述的滑塊嵌于內槽中,該滑塊上設置有銷軸,該銷軸的一端通 過調瞳桿與鏡筒連接,另一端設置有直徑大于內槽寬度的端帽。以上所述的齒輪設置于調瞳桿中心處的支撐板上,支撐與板調瞳桿固定連接,支 撐板上開設有透孔,齒輪輪軸的一端穿過支撐板上的透孔,齒輪的另一端分別與第一齒條 和第二齒條相嚙合,齒輪的輪軸與透孔轉動配合。以上所述的目鏡通過其目鏡座上的外螺紋分別與第一鏡筒和第二鏡筒內螺紋螺 紋配合,所述的目鏡座和鏡筒上設置有止螺裝置,所述的止螺裝置由分別設置于鏡筒口內 壁和目鏡座外壁上的、在目鏡相對物鏡處于最遠端時可卡接配合的突起構成。以上所述的第一鏡筒與第二鏡筒的最大外徑為55mm,所述兩個目鏡目距的調節范 圍為 55mm-74mm0以上所述的第一鏡筒和第二鏡筒內置物鏡的有效口徑為50mm,所述目鏡與物鏡構 成的最大視場角為19°。以上所述的調瞳桿上設置有鼻托,所述的鼻托與頭戴裝置相固定。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1.由于調瞳裝置改用齒輪、齒條機構,實現了左右鏡筒水平同步調節;2.只需轉動齒輪,就可實現調節目的,因此調節方便;3.由于瞳距的調節是依靠轉動齒輪來實現的,因此防止了鏡體發生變形,保證了 光軸平行度,防止出現重影或雙像,觀看效果好,滿足精度要求;4.由于設置了止螺裝置,在旋轉目鏡實現調焦時,不會因旋轉過量而導致目鏡機 構卸脫掉地,摔壞光學零件;5.采用了兩鏡筒的最大外徑為55mm,實現了兩個目鏡目距的調節范圍為 55mm-74mm,使瞳距的調節范圍擴大,適用人群范圍擴大;6.由于內置物鏡的有效口徑為50mm,最大視場角達到19°,視場角增大,視野變 大;7.由于調瞳裝置的結構簡化,使得整體重量減輕,適于長時間頭戴觀看。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雙目望遠鏡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雙目望遠鏡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立面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雙目望遠鏡中連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a)是連接裝置 為滑塊的示意圖;圖(b)是連接裝置為滑套的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雙目望遠鏡的調瞳裝置的一種優選方式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為1.物鏡2.目鏡3.棱鏡4.第一鏡筒5.第二鏡筒6.調瞳裝置601.調瞳桿602.第一齒條603.齒輪604.第二齒條605.內槽7.連接裝置701.滑塊702.滑套 8.銷軸9.目鏡座10.支撐板11.透孔12.止螺裝置13.鼻托14.頭戴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如
圖1、圖2所示,該雙目望遠鏡,包括分別內置有物鏡1、目鏡2、棱鏡3的第一鏡筒4和第二鏡筒5,調瞳裝置6,調瞳裝置6包括調瞳桿601、第一齒條602、齒輪603和第二 齒條604,第一鏡筒4和第二鏡筒5連接在調瞳裝置6的兩端,第一鏡筒4和第二鏡筒5是 對稱結構,第一鏡筒4和第二鏡筒5分別通過連接裝置7設置在調瞳桿601上,第一齒條 602和第二齒條604的一端分別與第一鏡筒4和第二鏡筒5固定連接,第一齒條602和第二 齒條604的另一端分別與齒輪603的兩側相嚙合,所述的齒輪603設置于調瞳桿601上由 透孔所形成的內槽605中,所述第一齒條602和第二齒條604亦設置于內槽605中,第一齒 條602和第二齒條604與內槽605之間留有間隙。當順時針轉動齒輪時,帶動分別連接在 第一鏡筒4和第二鏡筒5上的第一齒條602與第二齒條604同步向內移動,此時瞳距減小; 當逆時針轉動齒輪時時,第一齒條602與第二齒條604同步向外移動,此時瞳距增大。目鏡2通過其目鏡座9上的外螺紋分別與第一鏡筒4和第二鏡筒5內螺紋螺紋配 合,止螺裝置12與鏡筒口上開設的小孔螺紋配合,止螺裝置12是螺釘,當旋轉目鏡座9調 節焦距時,目鏡座9會在目鏡2相對物鏡1處于最遠端時與螺釘突出鏡筒口內壁部分相卡, 此時目鏡座9處于可旋轉的極限位置。調瞳桿601上設置有鼻托13,所述的鼻托13與頭戴裝置14相固定,使用時,可以 將頭戴裝置14系于頭上,鼻托13架在鼻梁上,支撐整個望遠鏡鏡體,調瞳桿601上還可以 刻有標明中心瞳距的刻度線,從而使調節更加準確方便。第一鏡筒4與第二鏡筒5的最大外徑為55mm,內置物鏡1的有效口徑為50mm,這 樣就可以實現兩個目鏡目距的調節范圍為55mm-74mm,目鏡2與物鏡1構成的最大視場角為 19°,從而使觀看視場角擴大。
圖1和圖2所示的雙目望遠鏡中,第一齒條602或第二齒條604中任一個還可以 與調瞳桿601固定連接成為一體,或者是通過在內槽605上所加工的齒牙構成的。當轉動 齒輪603時,帶動分別連接在第一鏡筒4和第二鏡筒5上的第一齒條602與第二齒條604 向內移動時,瞳距縮小;第一齒條602或第二齒條604向外移動時,瞳距增大。
圖1所示的雙目望遠鏡中,止螺裝置12還可以是由分別設置于鏡筒口內壁和目鏡 座9外壁上的、在目鏡2相對物鏡1處于最遠端時可卡接配合的突起構成,這樣的突起可以 是凸沿或凸臺。當旋轉目鏡座9調焦時,在目鏡2相對物鏡1處于最遠端處,鏡筒口內壁和 目鏡座9外壁上的突起相卡接,此時目鏡座9已經旋轉到極限位置,這樣就防止了目鏡座9 因旋轉過度而導致光學零件卸脫或掉地受損。
圖1所示的雙目望遠鏡中,第一齒條602和第二齒條604與內槽605之間留有間 隙,最好是接觸配合,也可以是滑動配合,使其可以沿著調瞳桿601的調節方向滑動。如圖3(a)所示,連接裝置7最好為滑塊701,滑塊701嵌于內槽605中,可以沿著 調節方向滑動,該滑塊701上設置有銷軸8,該銷軸8的一端通過調瞳桿601與鏡筒連接, 另一端設置有直徑大于內槽12寬度的端帽,當轉動齒輪603調節瞳距時,松開銷軸8,滑塊 701會在齒輪603的帶動下沿著調節方向左右滑動,直至人眼看到一個完整的合象為止;調節完成后可利用銷軸8固定鎖緊,使滑塊701不能再左右移動,這樣中心瞳距便固定下來。如圖3(b)所示,連接裝置7還可以為滑套702,滑套702是套接于調瞳桿601上, 該滑套702是與調瞳桿601滑動配合的框式結構,這種結構可以是封閉的,也可以是半封閉 的,當轉動齒輪603調節時,帶動滑套702可以左右移動。圖4為
圖1所示雙目望遠鏡的調瞳裝置的另外一種優選方式,特征在于齒輪603 設置于調瞳桿601中心處的支撐板10上。支撐板10的厚度一般小于調瞳桿601的厚度, 支撐板10嵌于內槽中。支撐板10與調瞳桿601固定連接,支撐板10上開設有透孔11。齒 輪603輪軸的一端穿過支撐板10上的透孔11,齒輪603的另一端分別與第一齒條701和第 二齒條702相嚙合。齒輪603的輪軸相對于透孔11可以轉動。當順時針轉動齒輪603時, 齒輪603的輪軸一端相對于順時針支撐板10轉動,齒輪603的另一端帶動分別連接在第一 鏡筒4和第二鏡筒5上的第一齒條602與第二齒條604同步向內移動,此時瞳距減小;當逆 時針轉動齒輪603時,齒輪603的輪軸一端相對于順時針支撐板10轉動,齒輪603的另一 端帶動分別連接在第一鏡筒4和第二鏡筒5上的第一齒條602與第二齒條604同步向外移 動,此時瞳距增大。采用這樣的結構使得調瞳裝置6的整體性更好,精度更高。上述雙目望遠鏡不局限于上述內置有棱鏡的望遠鏡,還包括無棱鏡的伽利略望遠鏡。上述雙目望遠鏡不僅采用了齒輪、齒條機構調節瞳距,還設置了標明中心瞳距的 刻度線,因此還可以作為一臺精確的瞳距測量儀器使用。
權利要求一種雙目望遠鏡,包括分別內置有物鏡(1)、目鏡(2)的第一鏡筒(4)和第二鏡筒(5),調瞳裝置(6);所述第一鏡筒(4)和第二鏡筒(5)設置于調瞳裝置(6)的兩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瞳裝置(6)包括調瞳桿(601)、第一齒條(602)、齒輪(603)和第二齒條(604);所述第一鏡筒(4)和第二鏡筒(5)分別通過連接裝置(7)設置在調瞳桿(601)上,所述第一齒條(602)和第二齒條(604)的一端分別與第一鏡筒(4)和第二鏡筒(5)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齒條(602)和第二齒條(604)的另一端分別與齒輪(603)的兩側相嚙合,所述的齒輪(603)設置于調瞳桿(601)上由透孔所形成的內槽(605)中,所述第一齒條(602)和第二齒條(604)亦設置于內槽(605)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目望遠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齒條(602)或第二齒 條(604)與調瞳桿(601)相固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目望遠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齒條(602)或第二齒 條(604)由設置于內槽(605)上的齒牙構成。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目望遠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齒條(602)和第二齒 條(604)與內槽(605)之間留有間隙。
5.根據權利要求1-4之任一項所述的雙目望遠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裝置(7) 為滑套(701)或滑塊(702);所述的滑套(702)套接于調瞳桿(601)上,該滑套(702)是與 調瞳桿(601)滑動配合的框式結構;所述的滑塊(701)嵌于內槽(605)中,該滑塊(701)上 設置有銷軸(8),該銷軸(8)的一端通過調瞳桿(601)與鏡筒連接,另一端設置有直徑大于 內槽(605)寬度的端帽。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雙目望遠鏡,其特征在于所述齒輪(603)設置于調瞳桿 (601)中心處的支撐板(10)上,支撐板(10)與調瞳桿(601)固定連接,支撐板(10)上開 設有透孔(11),齒輪(603)輪軸的一端穿過支撐板(10)上的透孔(11),齒輪(603)的另一 端分別與第一齒條(602)和第二齒條(604)相嚙合,齒輪(603)的輪軸與透孔(11)轉動配合O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雙目望遠鏡,其特征在于所述目鏡(2)通過其目鏡座(9)上 的外螺紋分別與第一鏡筒(4)和第二鏡筒(5)內螺紋螺紋配合,所述的目鏡座(9)與第一 鏡筒(4)和第二鏡筒(5)分別設置有止螺裝置(12),所述的止螺裝置(12)由分別設置于鏡 筒口內壁和目鏡座(9)外壁上的、在目鏡(2)相對物鏡(1)處于最遠端時可卡接配合的突 起構成。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雙目望遠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鏡筒(4)與第二鏡筒(5) 的最大外徑為55mm,所述兩個目鏡目距的調節范圍為55mm-74mm。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雙目望遠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鏡筒(4)和第二鏡筒(5) 內置物鏡⑴的有效口徑為50mm,所述目鏡⑵與物鏡⑴構成的最大視場角為19°。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雙目望遠鏡,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瞳桿(601)上設置有鼻托 (13),所述的鼻托(13)與頭戴裝置(14)相固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以調節瞳距的雙目望遠鏡,其包括左、右鏡筒和連接左右鏡筒的調瞳裝置,所述的調瞳裝置是由齒輪、齒條機構組成,齒條與左右鏡筒固定連接,齒條與齒輪相嚙合,當轉動齒輪調節瞳距時,左右鏡筒在齒輪、齒條機構的帶動下實現水平同步移動。該雙目望遠鏡解決了現有技術中不能實現左右鏡筒的水平同步調節,調節不方便的問題。其作為一種助視工具,主要用于在近距離內觀看各種體育比賽、歡慶活動與文娛演出,瞳距調節更方便,觀看效果更佳。
文檔編號G02B23/18GK201569785SQ200920245168
公開日2010年9月1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10日 優先權日2009年11月10日
發明者陳鍔云 申請人:陳鍔云;孫力;陳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