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組裝治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鏡頭模組技術,尤其涉及一種用于用于將鏡片組裝于鏡筒的組裝治 具。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鏡頭模組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如應用到數碼 相機、攝像機及帶有攝像功能的手機等電子產品中。人們對數碼相機、攝像機及帶有攝像 功能的手機追求小型化的同時,對其拍攝出的物體的影像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 希望拍攝物體的影像畫面清晰,而物體的成像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組裝過程中,鏡 頭模組中的各透鏡的光軸是否對齊。Alpheus等人于1995年SPIE系統、圖像計量學第 四次會議(VideometricsIV)上發表的論文 “Zoom lens calibration for wind tunnel measurements”中揭示了由于鏡頭模組中的各鏡片的光軸不對齊而產生的影響。因此,鏡片 的組裝必須相當精確,以提高光軸對齊的幾率,從而提高鏡頭模組的成像質量。鏡頭模組通常包括圓筒形的鏡筒以及一個或多個收容于鏡筒內的鏡片。在組裝鏡 頭模組時,常用吸嘴從托盤內吸取鏡片并將鏡片放置于鏡筒,再由工作人員利用壓棒將鏡 片組裝于鏡筒內適當的位置。現有技術中,壓棒一般包括均為圓柱形的本體和推壓頭。所 述本體用于供工作人員操作施力,其直徑一般大于鏡筒的內徑。所述推壓頭的直徑一般小 于鏡筒的內徑,用于在工作人員施力時伸入鏡筒內推壓組裝鏡片。然而,在推壓過程中工作 人員難以精確控制推壓頭推壓的方向和深度。當推壓頭推壓的方向偏離于預定的方向時, 可能造成鏡頭模組中鏡片的傾斜,使得鏡片的光軸發生傾斜,進而影響鏡頭模組的光學性 能。當推壓頭推壓的深度與預定的深度不符時,可能造成鏡頭模組中鏡片組裝位置的錯誤, 進而影響鏡片的成像位置,影響鏡頭模組的成像質量。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可提高鏡片在鏡筒中的組裝精度的組裝治具。
發明內容
以下將以實施例說明一種組裝治具。一種組裝治具,用于將鏡片組裝于鏡筒,所述組裝治具包括壓棒、抵靠件以及彈性 元件,所述壓棒包括本體以及連接于本體一端的推壓頭,所述推壓頭用于與鏡片相接觸以 推壓鏡片;所述抵靠件可移動地套設于推壓頭,用于與鏡筒相抵靠;所述彈性元件設置于 壓棒與抵靠件之間,用于在抵靠件與鏡筒相抵靠而壓棒沿其軸線方向相對于抵靠件移動時 產生沿壓棒的軸線方向的彈性變形,從而使得推壓頭從抵靠件露出以與鏡片相接觸。本技術方案的組裝治具具有如下優點首先,所述抵靠件通過與鏡筒的穩定抵靠 可以確保壓棒的移動方向不發生傾斜,從而避免鏡片在鏡筒內的傾斜組裝;其次,所述彈性 元件的彈性變形可以控制壓棒的推壓深度,從而可以確保鏡片被推壓至預定位置,提高了 鏡頭模組的組裝精度;再次,本技術方案的組裝治具便于操作,可以提高工作人員組裝鏡頭 模組的效率。
圖1為本技術方案第一實施例提供的組裝治具的組合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方案第一實施例提供的組裝治具的分解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方案第一實施例提供的組裝治具的另一視角的分解示意圖。圖4為沿圖1中的IV-IV方向剖開的剖面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方案第一實施例提供的組裝治具的組裝示意圖。
圖6為本技術方案第二實施例提供的組裝治具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多個實施例,對本技術方案提供的組裝治具作進一步的詳細說 明。請一并參閱圖1至圖4,本技術方案第一實施例提供的組裝治具1用于將鏡片組裝 于鏡筒,其包括壓棒12、抵靠件14以及彈性元件16。所述壓棒12包括本體120與推壓頭122。所述本體120用于供工作人員施力,所 述推壓頭122連接于本體120的一端,用于與鏡片相接觸以推壓鏡片。本實施例中,所述本 體120為圓柱形,所述推壓頭122也大致為圓柱形,且本體120與推壓頭122同軸設置。具 體地,所述推壓頭122包括均為圓柱形的卡合部123和壓合部124。所述卡合部123連接 于本體120與壓合部124之間,其直徑小于本體120的直徑而大于壓合部124的直徑。卡 合部123具有一個環形的外表面1231和一個連接于所述外表面1231遠離卡合部123的一 端的頂面1232。所述外表面1231開設有一個環形的卡槽1230,所述卡槽1230用于與抵靠 件14相卡合。所述卡槽1230具有第一接觸面1233、與第一接觸面1233相對的第二接觸 面1234以及連接于第一接觸面1233與第二接觸面1234之間的卡合面1235。所述第一接 觸面1233和第二接觸面1234均為平面,且均與推壓頭122的中心軸線垂直。所述卡合面 1235為環形,其中心軸線與推壓頭122的中心軸線重合。所述頂面1232為平面,所述壓合 部124自所述頂面1232向遠離卡合部123的方向延伸。壓合部124遠離卡合部123的一 端具有一個壓合面1241,所述壓合面1241中部開設有與鏡片的光學部的形狀相對應的收 容槽1240,所述收容槽1240用于在組裝過程中收容鏡片的光學部,以避免觸碰鏡片的光學 部而影響鏡片的光學性能。所述抵靠件14可移動地套設于推壓頭122,并用于與鏡筒相抵靠。本實施例中,抵 靠件14通過固定環15卡合于卡合部123的卡槽1230,并可與固定環15 —起相對于卡槽 1230從靠近第一接觸面1233的一端移動到靠近第二接觸面1234的一端。本實施例中,所述抵靠件14靠近本體120的一端為圓柱體形,另一端為平截頭圓 錐形。抵靠件14具有靠近本體120的固定面141、與固定面141相對的抵靠面142以及連 接于固定面141和抵靠面142之間的側面143。所述固定面141為平面,用于與固定環15 相固定。所述抵靠面142也為平面,其直徑與鏡筒的外徑相對應,用于與鏡筒相抵靠。所述 側面143為環形面,其靠近固定面141的部分為圓柱面,其靠近抵靠面142的部分為錐形 面。抵靠件14還具有貫穿所述固定面141和抵靠面142的通孔140,所述通孔140用于收容推壓頭122。具體地,通孔140包括相連通的第一孔1401和第二孔1402。所述第一 孔1401為圓柱形孔,貫穿固定面141,且其內徑與卡合部123的內徑相對應,用于收容卡合 部123。第一孔1401具有一個與卡合部123的頂面1232相對的底面1404。所述第二孔 1402也為圓柱形孔,其貫穿底面1404和抵靠面142,且其內徑與壓合部124的內徑相對應, 用于收容壓合部124。所述固定環15具有固定于固定面141的固定部151和固定于側面143的凸出部 152。所述固定部151為環形,中部具有一個圓柱形的卡合孔150,用于與卡槽1230的卡合 面1235配合。所述凸出部152也為環形,設置于固定部151的最邊緣部分。所述固定環15 可以通過粘接、螺接、鉚接、焊接或其他方式固定于抵靠件14。本實施例中,為便于將固定環15卡合于卡槽1230,將所述固定環15切分為結構相 同的第一半環1501和第二半環1502。第一半環1501和第二半環1502均具有一半的固定 部151、一半的凸出部152以及一半的卡合孔150。從而,在將抵靠件14卡合于推壓頭122 時,可以先將抵靠件14套設于推壓頭122,再將第一半環1501、第二半環1502卡合于卡槽 1230的兩側并分別與卡合面1235配合接觸,最后再分別將第一半環1501、第二半環1502 固定于抵靠件14即可。當然,可以理解,固定環15也可以僅具有固定部151,而不具有凸出部152同樣可 以固定于14。固定環15也可以不切分為第一半環1501和第二半環1502,而通過過盈配合 或其它方式卡合于卡槽1230。并且,也可以不使用固定環15,而在抵靠件14上形成環形的 凸起,同樣可以使得抵靠件14可移動地卡合于抵靠件14。另外,推壓頭122也可以不形成 環形的卡槽1230,而形成環形的凸起,而在抵靠件14上形成對應的環形的卡槽,同樣可以 使得抵靠件14可移動地卡合于抵靠件14。除此之外,也可以于本體120靠近推壓頭122的 一端形成卡槽或凸起,而使抵靠件14形成相對應的凸起或卡槽,從而抵靠件14可以通過卡 槽與凸起的配合可移動地卡合于本體120,并套設于推壓頭122。所述彈性元件16設置于壓棒12與抵靠件14之間。本實施例中,彈性元件16為 彈簧,設置于卡合部123的頂面1232和第一孔1401的底面1404之間,且環繞壓合部124 靠近卡合部123的部分。從而,彈性元件16的彈性變形方向平行于壓合部124的中心軸線 方向,即壓棒12的中心軸線方向。當彈性元件16處于自然狀態時,壓合部124收容于第二 孔1402,卡槽1230的第二接觸面1234與固定環15相接觸。彈性元件16的最大彈性變形 量小于或等于卡槽1230的寬度與固定部151的厚度的差值,也就是說,小于或等于第一接 觸面1233和第二接觸面1234的間距與固定部151的厚度的差值。從而,根據彈性元件16 的彈性變形,抵靠件14可與固定環15 —起相對于卡槽1230從靠近第一接觸面1233的一 端移動到靠近第二接觸面1234的一端。當使用本技術方案第一實施例的組裝治具1將鏡片組裝、推壓至鏡筒內適當位置 時,請一并參閱圖4及圖5,首先,使抵靠件14的抵靠面142與鏡筒相抵靠,并對壓棒12的 本體120施力而使得壓棒12沿其軸線向靠近鏡筒和抵靠件14的方向移動,彈性元件16被 卡合部123壓縮而產生彈性變形,從而使得推壓頭122靠近壓合面1240的部分從抵靠件14 的第二孔1402中露出,如此直至壓合面1240與鏡片相接觸;其次,繼續推壓本體120使得 壓棒12繼續向靠近鏡筒和抵靠件14的方向移動,并使得固定環15繼續向第一接觸面1233 方向靠近,而推壓頭122則繼續向鏡筒內推壓鏡片,如此直至彈性元件16彈性變形至一定
5程度,而鏡片被推壓至鏡筒內預定位置,則可完成鏡頭模組的組裝。請參閱圖5,本技術方案第二實施例的組裝治具2與第一實施例的組裝治具1大致相同,其不同之處在于彈性元件26包括兩個彈性樹脂塊261,所述兩個彈性樹脂塊261相 對設置于固定環25與壓棒22的本體220之間。具體地,其中一個設置于第一半環2501與 本體220之間,另外一個設置于第二半環2502與本體220之間。可以理解,彈性元件26還可以為除彈簧、彈性樹脂塊之外的其它元件,也可以設 置于其它位置,僅需其彈性變形方向平行于壓棒22的中心軸線方向即可。本技術方案的組裝治具具有如下優點首先,所述抵靠件通過與鏡筒的穩定抵靠 可以確保壓棒的移動方向不發生傾斜,從而避免鏡片在鏡筒內的傾斜組裝;其次,所述彈性 元件的彈性變形可以控制壓棒的推壓深度,從而可以確保鏡片被推壓至預定位置,提高了 鏡頭模組的組裝精度;再次,本技術方案的組裝治具便于操作,可以提高工作人員組裝鏡頭 模組的效率。可以理解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構思做 出其它各種相應的改變與變形,而所有這些改變與變形都應屬于本發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一種組裝治具,用于將鏡片組裝于鏡筒,所述組裝治具包括壓棒、抵靠件以及彈性元件,所述壓棒包括本體以及連接于本體一端的推壓頭,所述推壓頭用于與鏡片相接觸以推壓鏡片;所述抵靠件可移動地套設于推壓頭,用于與鏡筒相抵靠;所述彈性元件設置于壓棒與抵靠件之間,用于在抵靠件與鏡筒相抵靠而壓棒沿其軸線方向相對于抵靠件移動時產生沿壓棒的軸線方向的彈性變形,從而使得推壓頭從抵靠件露出以與鏡片相接觸。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裝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壓頭具有卡槽或凸起,所述抵靠 件具有相對應的凸起或卡槽,以使抵靠件通過卡槽與凸起的配合可移動地卡合于推壓頭。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裝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靠近推壓頭的一端具有卡槽 或凸起,所述抵靠件具有相對應的凸起或卡槽,以使抵靠件通過卡槽與凸起的配合可移動 地卡合于本體。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裝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壓頭具有卡槽,所述組裝治具還 包括與所述卡槽相對應的固定環,所述固定環固定于所述抵靠件靠近本體的一端,所述抵 靠件通過所述固定環可移動地卡合于推壓頭。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組裝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元件設置于本體與固定環之間。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裝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靠件具有用于與鏡片接觸的壓 合面、與所述壓合面相對的固定面以及貫穿所述壓合面和固定面的通孔,所述通孔與推壓 頭相對應,用于收容推壓頭。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組裝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壓頭包括均與本體同軸的卡合 部和壓合部,所述卡合部連接于本體與壓合部之間,其直徑也在本體的直徑和壓合部的直 徑之間,所述通孔包括相連通的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用于收容壓合部和彈性元件, 所述第二孔用于收容壓合部。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組裝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具有與所述壓合面相對的 底面,所述彈性元件設置于卡合部與所述底面之間。
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組裝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合面開設有用于收容鏡片的收 容槽。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裝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元件為彈簧或彈性樹脂塊。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組裝治具,用于將鏡片組裝于鏡筒,所述組裝治具包括壓棒、抵靠件以及彈性元件,所述壓棒包括本體以及連接于本體一端的推壓頭,所述推壓頭用于與鏡片相接觸以推壓鏡片;所述抵靠件可移動地套設于推壓頭,用于與鏡筒相抵靠;所述彈性元件設置于壓棒與抵靠件之間,用于在抵靠件與鏡筒相抵靠而壓棒沿其軸線方向相對于抵靠件移動時發生沿壓棒的軸線方向的彈性變形,從而使得推壓頭從抵靠件露出。
文檔編號G02B7/02GK101872052SQ20091030182
公開日2010年10月27日 申請日期2009年4月24日 優先權日2009年4月24日
發明者張耕銘 申請人: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