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取像透鏡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于一種取像透鏡系統;特別是指一種應用于手機相機的小型化取像透 鏡系統。
背景技術:
最近幾年來,隨著手機相機的興起,小型化攝影鏡頭的需求日漸提高,而一般攝影 鏡頭的感光元件不外乎是感光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補性氧化金屬 半導體(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CMOS)兩種,且由于半導體工藝技術 的進步,使得感光元件的像素面積縮小,小型化攝影鏡頭逐漸往高像素領域發展,因此,對 成像品質的要求也日益增加。除此之外,為可使遠距離或近距離拍攝都能獲得清晰的成像 品質,甚至進一步能對遠景與近物拍攝有不同倍率的放大效果,因此搭載有自動對焦或變 焦功能的高性能、小型化攝影鏡頭,伴隨著電子產品強調輕薄化、高性能的趨勢下,逐漸成 為市場高階產品的發展主流。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取像透鏡系統,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一群 鏡組、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群鏡組與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群鏡組,通過所述第一群鏡組與 所述第二群鏡組于光軸上移動,而所述第三群鏡組保持固定下,達成廣角端與望遠端之間 的變焦。所述第一群鏡組是僅由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一透鏡所構成,其物側表面為凸面而像 側表面為凹面。所述第二群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物側 表面、像側表面皆為凸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凹面;一光圈;以及一 具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凸面而像側表面為凹面。所述第三群鏡組是僅由一 具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鏡所構成,其物側表面、像側表面皆為凸面。其中所述第二群鏡組中所 有透鏡皆為塑膠材質,且其物側表面、像側表面皆設置為非球面。所述取像透鏡系統中具屈 折力的透鏡數目為N,其關系滿足5 < N < 6。本發明通過上述的配置方式,可以有效縮小取像透鏡系統的光學總長度、降低光 學系統的敏感度,并可提升系統的成像性能。本發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種取像透鏡系統,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第一群鏡組與 第二群鏡組,其中第一群鏡組包括有一第一透鏡,且所述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為凸面;第 二群鏡組包括有一第二透鏡;其中所述取像透鏡系統中,還包括有一 EDOF編譯元件,且所 述取像透鏡系統成像于一電子感光元件上。本發明通過上述的配置方式,可以增加取像透鏡系統的景深,使遠景或近物的拍 攝都能落于系統對焦范圍內,用以改良使用傳統機械式自動對焦所產生的對位誤差、對焦 速度較慢、對焦機構元件較復雜造成鏡頭體積龐大等缺點。
圖1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光學系統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操作于廣角端的像差曲線圖;圖3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操作于中間位置的像差曲線圖;圖4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操作于望遠端的像差曲線圖;圖5是本發明第二實施例光學系統示意圖;圖6是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操作于廣角端的像差曲線圖;圖7是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操作于中間位置的像差曲線圖;圖8是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操作于望遠端的像差曲線圖;圖9是表一,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光學數據;圖10是表二,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非球面數據;圖11是表三,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光學數據;圖12是表四,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非球面數據;圖13是表五,為本發明各實施例相關關系式的數值資料。附圖標號第一透鏡100、500物側表面101、501像側表面102、502第二透鏡110、510物側表面111、511像側表面112、512第三透鏡120、520物側表面121、521像側表面122、522光圈130、530EDOF 編譯元件 140、540第四透鏡150、550物側表面151、551像側表面152、552第五透鏡160、560物側表面161、561像側表面162、562紅外線濾除濾光片170、570成像面 180、580第一群鏡組為Gl第二群鏡組為G2第三群鏡組為G3第一群鏡組的焦距為fei第二群鏡組的焦距為fe2
第三群鏡組的焦距為fe3取像透鏡系統于廣角端時的焦距為fw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l第一透鏡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2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3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4第五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9第五透鏡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lO第三透鏡的色散系數為V3第四透鏡的色散系數為V4取像透鏡系統中具屈折力的透鏡數目為N取像透鏡系統于廣角端時的光學總長度為TTLw,是定義成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 至該電子感光元件于光軸上的距離取像透鏡系統于望遠端時的光學總長度為TTLt,是定義成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 至該電子感光元件于光軸上的距離取像透鏡系統的最大成像高度為ImgH,是定義成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像素區域對 角線長的一半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提供一種取像透鏡系統,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一群 鏡組、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群鏡組與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群鏡組,通過該第一群鏡組與該 第二群鏡組于光軸上移動,而該第三群鏡組保持固定下,達成廣角端與望遠端之間的變焦。 該第一群鏡組是僅由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一透鏡所構成,其物側表面為凸面而像側表面為凹 面。該第二群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物側表面、像側表 面皆為凸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凹面;一光圈;以及一具負屈折力的 第四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凸面而像側表面為凹面。該第三群鏡組是僅由一具正屈折力的第 五透鏡所構成,其物側表面、像側表面皆為凸面。其中該第二群鏡組中所有透鏡皆為塑膠材 質,且其物側表面、像側表面皆設置為非球面。該取像透鏡系統中,具屈折力的透鏡數目為 N,其關是滿足NS 6。本發明前述取像透鏡系統中,進一步包括有一 EDOF編譯元件,以利于通過擴展景 深技術(即Extended Depth of Field或EDOF技術)增加該取像透鏡系統的景深;EDOF 技術可通過將一編譯元件并入系統中,配合光學設計,使電子感光元件上的成像模糊或具 某種特征,例如成像對離焦(defocus)不敏感,再經影像處理后,轉換而重新建構出一清晰 圖像,進而達到增大系統景深的功效。此EDOF編譯元件可為不同形式,包括具有波前編譯 (WavefrontCoding, WFC)表面的元件,或具波前編譯的光掩膜(Mask)。另外,EDOF編譯元 件的功能可合并于光學鏡片組中,使其與一般鏡片并無不同,但其特征在于使電子感光元 件上的成像模糊或具有某種特征,再經影像處理后而建構出清晰的圖像。本發明前述取像透鏡系統中,該光圈置于該第三透鏡與該第四透鏡之間,可有利 于廣視場角特性,有助于對歪曲(Distortion)及倍率色收差(ChromaticAberration of
7Magnification)的修正,而且可以有效降低該取像透鏡系統的敏感度。進一步地,在本發明前述取像透鏡系統中,該第一群鏡組的焦距為fei,該第二群鏡 組的焦距為fe2,較佳地,是滿足以下關系式1. 35 < |fG1/fG2| < 1. 75 ;當I fG1/fG21滿足上述關系式時,該第一群鏡組與該第二群鏡組的屈折力配置較為平 衡,可使系統在廣角端與望遠端變焦時,該第二群鏡組于光軸上所需的移動行程不至于過長, 可有效縮短系統的光學總長度;且如此的配置可較有利于該取像透鏡系統中于廣角端的像 面彎曲及望遠端的球差(SphericalAberration)補正,可有效提升系統的成像品質。進一步地,在本發明前述取像透鏡系統中,該取像透鏡系統于廣角端時的焦距為 fw,該第二群鏡組的焦距為fe2,該第三群鏡組的焦距為fe3,較佳地,是滿足以下關系式0. 8 < fff/fG2 < 1. 0 ;0. 20 < fff/fG3 < 0. 35 ;當fw/fG2及滿足上述關系式時,該取像透鏡系統的屈折力配置較為平衡,可 有效降低該取像透鏡系統對于制造組裝誤差(如偏心)與環境變化(如溫度)的敏感度, 以提升本發明取像透鏡系統的制造良品率。進一步地,在本發明前述取像透鏡系統中,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 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2,較佳地,是滿足以下關系式2 < R1/R2 < 15 ;當R1/R2滿足上述關系式時,是有利于該取像透鏡系統操作于廣角端時可確保有 足夠的視角,且不至于產生過多的高階像差。進一步地,在本發明前述取像透鏡系統中,該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3, 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4,較佳地,是滿足以下關系式-0. 35 < R3/R4 < -0. 15 ;當R3/R4滿足上述關系式時,是有利于該取像透鏡系統的球差及高階像差的修 正,且有利于縮短系統的光學總長度。進一步地,在本發明前述取像透鏡系統中,該第五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9, 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0,較佳地,是滿足以下關系式-5 < R9/R10 < _2 ;當R9/R10滿足上述關系式時,是有利修正系統的像散(Astigmatism)與歪曲,且 同時可有效降低光線入射于電子感光元件上的角度,提高電子感光元件的感光敏感度,減 少系統產生暗角的可能性。進一步地,在本發明前述取像透鏡系統中,該第三透鏡的色散系數(AbbeNumber) V3,該第四透鏡的色散系數V4,較佳地,是滿足以下關系式20 < V3 < 28 ;20 < V4 < 28 ;當V3及V4滿足上述關系式時,是有利于該取像透鏡系統中色差的補正,以提高系 統的解像力。進一步地,在本發明前述取像透鏡系統中,該取像透鏡系統于廣角端時的光學總 長度為TTLW,TTLwS義為取像透鏡系統中操作于廣角端時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成像面于 光軸上的距離,該取像透鏡系統的最大成像高度為ImgH,ImgH定義為電子感光元件有效像 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較佳地,是滿足以下關系式TTLw/ImgH<6。
8
當滿足上述關系式時,是有利于該取像透鏡系統的小型化,以搭載于輕薄便攜式 的電子產品上。在本發明前述取像透鏡系統中,該取像透鏡系統于廣角端時的光學總長度為 TTLff, TTLw定義為取像透鏡系統中操作于廣角端時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成像面于光軸 上的距離,該取像透鏡系統于望遠端時的光學總長度為TTLt,TTLt定義為取像透鏡系統中 操作于望遠端時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成像面于光軸上的距離,較佳地,是滿足以下關系 式TTLw/TTLt = 1 ;當TTLw/TTLt滿足上述關系式時,可使得該第一群鏡組保持固定,而只通過該第二 群鏡組于光軸上移動,達成廣角端和望遠端的直接切換,不僅可簡化系統于變焦機構的復 雜度,也可降低鏡組體積與生產成本。本發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種取像透鏡系統,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第一群鏡組與 第二群鏡組,其中第一群鏡組包括有一第一透鏡,且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為凸面;第二 群鏡組包括有一第二透鏡;其中該取像透鏡系統中,另包括有一 EDOF編譯元件,且該取像 透鏡系統成像于一電子感光元件上。在本發明前述取像透鏡系統中,該EDOF編譯元件的設置是有利于增加該取像透 鏡系統的景深,較佳地,該EDOF編譯元件位于該第二群鏡組中,較佳地,該EDOF編譯元件設 置于一平板元件上,較佳地,該EDOF編譯元件與光圈之間無任何插入的具屈折力透鏡。在本發明前述取像透鏡系統中,較佳地,是通過該第一群鏡組與該第二群鏡組于 光軸上移動,達成廣角端與望遠端之間的變焦。在本發明前述取像透鏡系統中,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像側表面 曲率半徑為R2,較佳地,是滿足以下關系式1. 5 < R1/R2 ;當R1/R2滿足上述關系式時,是有利于該取像透鏡系統操作于廣角端時可確保有 足夠的視角。進一步地,在本發明前述取像透鏡系統中,該第二透鏡具正屈折力,且其物側表面 曲率半徑為R3,該取像透鏡系統于廣角端時的焦距為fw,較佳地,是滿足以下關系式0. 4 < R3/fff < 0. 6 ;當R3/fw滿足上述關系式時,是有利于取像透鏡系統在縮短系統的光學總長度與 像差的修正上取得良好的平衡。在本發明前述取像透鏡系統中,較佳地,該第一群鏡組具負屈折力,該第二群鏡組 具正屈折力,其中;該第一透鏡具負屈折力,且其物側表面為凸面而像側表面為凹面;該第 二群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 一光圈;以及一具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本發明前述取像透鏡系統中,該光圈置于該第三透鏡與該第四透鏡之間,可有利 于廣視場角特性,有助于對歪曲及倍率色收差的修正,而且可以有效降低該取像透鏡系統 的敏感度。進一步地,在本發明前述取像透鏡系統中,較佳地,具屈折力的透鏡數目為N,是滿 足以下關系式5彡N彡6。
9
進一步地,在本發明前述取像透鏡系統中,該取像透鏡系統于廣角端時的光學總 長度為TTLw,該取像透鏡系統的最大成像高度為ImgH,較佳地,是滿足以下關系式TTLw/ImgH<6。當滿足上述關系式時,是有利于該取像透鏡系統的小型化,以搭載于輕薄便攜式 的電子產品上。進一步地,在本發明前述取像透鏡系統中,較佳地,該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像側 表面皆為凸面;該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為凹面;該第四透鏡的物側表面為凸面而像側表面 為凹面。進一步地,在本發明前述取像透鏡系統中,該第一群鏡組的焦距為fei,該第二群鏡 組的焦距為fe2,較佳地,是滿足以下關系式1. 35 < |fG1/fG2| < 1. 75。當I fei/fe21滿足上述關系式時,該第一群鏡組與該第二群鏡組的屈折力配置較為 平衡,可使系統在廣角端與望遠端變焦時,該第二群鏡組于光軸上所需的移動行程不至于 過長,可有效縮小系統的光學總長度;且如此的配置可較有利于該取像透鏡系統中于廣角 端的像面彎曲及望遠端的球差補正,可有效提升系統的成像品質。進一步地,在本發明前述取像透鏡系統中,該第三透鏡的色散系數V3,該第四透鏡 的色散系數V4,較佳地,是滿足以下關系式20 < V3 < 28 ;20 < V4 < 28 ;當V3及V4滿足上述關系式時,是有利于該取像透鏡系統中色差補正,以提高系統 的解像力。本發明再另一方面,提供一種取像透鏡系統,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第一群鏡組 與第二群鏡組,其中該第一群鏡組包括有一第一透鏡,且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為凸面; 該第二群鏡組包括有一第二透鏡;該取像透鏡系統中,另包括有一 EDOF編譯元件與一光 圈,該EDOF編譯元件與該光圈之間無任何插入的具屈折力透鏡,且該取像透鏡系統成像于 一電子感光元件上。在本發明前述取像透鏡系統中,該EDOF編譯元件的設置是有利于增加該取像透 鏡系統的景深。本發明又另一方面,提供一種取像透鏡系統,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一具負屈折 力的可移動式第一群鏡組、一具正屈折力的可移動式第二群鏡組與一具正屈折力的固定式 第三群鏡組。該第一群鏡組是僅由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一透鏡所構成,其物側表面為凸面而 像側表面為凹面。該第二群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物側 表面、像側表面皆為凸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凹面;一光圈;以及一 具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凸面而像側表面為凹面。該第三群鏡組是僅由一具 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鏡所構成,其物側表面、像側表面皆為凸面。該第二群鏡組中所有透鏡皆 為塑膠材質,且其物側表面、像側表面皆設置為非球面。該取像透鏡系統中,具屈折力的透 鏡數目為N,其關系滿足5 < N < 6。本發明前述取像透鏡系統中,較佳地,另包括有一 EDOF編譯元件,且該取像透鏡 系統成像于一電子感光元件上,以利于增加該取像透鏡系統的景深,較佳地,該EDOF編譯 元件與光圈之間無任何插入的具屈折力透鏡。
本發明又另一方面,提供一種取像透鏡系統,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第一群鏡組 與第二群鏡組,該第一群鏡組包括有一第一透鏡,且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為凸面;該第二 群鏡組包括有一第二透鏡;該取像透鏡系統中,還包括有一 EDOF編譯元件,該EDOF編譯元 件是設置于一平板元件上,且該取像透鏡系統成像于一電子感光元件上。在本發明前述取像透鏡系統中,該EDOF編譯元件的設置是有利于增加該取像透 鏡系統的景深。本發明取像透鏡系統中,透鏡的材質可為玻璃或塑膠,若透鏡的材質為玻璃,則可 以增加系統屈折力配置的自由度,若透鏡材質為塑膠,則可以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此外,本 發明可于鏡面上設置非球面,非球面可以容易制作成球面以外的形狀,獲得較多的控制變 數,用以消減像差,進而縮減透鏡使用的數目,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本發明取像透鏡系統的光
學總長度ο本發明的取像透鏡系統中,若透鏡表面為凸面,則表示該透鏡表面于近軸處為凸 面;若透鏡表面為凹面,則表示該透鏡表面于近軸處為凹面。本發明的取像透鏡系統將通過以下具體實施例配合所附附圖予以詳細說明。第一實施例本發明第一實施例請參閱圖1,第一實施例操作于廣角端W、中間位置M及望遠端 T的像差曲線請分別參閱圖2、圖3及圖4。第一實施例的取像透鏡系統主要由三群鏡組所 構成,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一群鏡組G1、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群鏡 組G2與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群鏡組G3,通過該第一群鏡組Gl與該第二群鏡組G2于光軸上 移動,而該第三群鏡組G3保持固定下,達成廣角端W與望遠端T之間的變焦,其中該第一群鏡組Gl是僅由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一透鏡100所構成,其物側表面101為 凸面而像側表面102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一透鏡100的物側表面101、像側表面102 皆為非球面;該第二群鏡組G2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110,其物側表面111、像側表面112皆為凸面,其材質為 塑膠,該第二透鏡110的物側表面111、像側表面11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120,其物側表面121、像側表面122皆為凹面,其材質為 塑膠,該第三透鏡120的物側表面121、像側表面122皆為非球面;一光圈 130 ;一 EDOF編譯元件140,該EDOF編譯元件140是為一具波前編譯的光掩膜(Mask); 以及一具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150,其物側表面151為凸面而像側表面152為凹面,其 材質為塑膠,該第四透鏡150的物側表面151、像側表面152皆為非球面;該第三群鏡組G3是僅由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鏡160所構成,其物側表面161、像 側表面162皆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五透鏡160的物側表面161、像側表面162皆為非球面。該取像透鏡系統另包括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片(IR Filter) 170置于該第五透鏡 160的像側表面162與成像面180之間,及一電子感光元件于成像面180處供被攝物成像。 該紅外線濾除濾光片170不影響本發明取像透鏡系統的焦距。
上述的非球面曲線的方程式表示如下
權利要求
1.一種取像透鏡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像透鏡系統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一具 負屈折力的第一群鏡組、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群鏡組與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群鏡組,通過 所述第一群鏡組與所述第二群鏡組于光軸上移動,而所述第三群鏡組保持固定下,達成廣 角端與望遠端之間的變焦,其中所述第一群鏡組是僅由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一透鏡所構成,其物側表面為凸面而像側表 面為凹面;所述第二群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物側表面、像側表面皆為凸面; 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凹面; 一光圈;以及一具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凸面而像側表面為凹面; 所述第三群鏡組是僅由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鏡所構成,其物側表面、像側表面皆為 凸面;其中所述第二群鏡組中所有透鏡皆為塑膠材質,且其物側表面、像側表面皆設置為非 球面;所述取像透鏡系統中,具屈折力的透鏡數目為N,其關系滿足:5 < N < 6。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取像透鏡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像透鏡系統進一步包括有 一 EDOF編譯元件,且所述取像透鏡系統成像于一電子感光元件上。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取像透鏡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鏡至少一表面設置有 非球面,所述第五透鏡為塑膠材質,且至少一表面設置有非球面。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取像透鏡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群鏡組的焦距為fei,所述 第二群鏡組的焦距為fe2,其關系滿足1. 35 < fG1/fG2 < 1. 75。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取像透鏡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像透鏡系統于廣角端時的 焦距為fw,所述第二群鏡組的焦距為fe2,所述第三群鏡組的焦距為fe3,其關系滿足0. 8<fff/fG2 < 1. 0 ;0. 20 < fff/fG3 < 0. 35。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取像透鏡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 徑為R1,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2,其關系滿足2 < R1/R2 < 15。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取像透鏡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 徑為R3,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4,其關系滿足-0. 35 < R3/R4 < -0. 15。
8.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取像透鏡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 徑為R9,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0,其關系滿足-5 < R9/R10 < -2。
9.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取像透鏡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鏡的色散系數V3,所述 第四透鏡的色散系數V4,其關系滿足20 < V3 < 28 ;20 < V4 < 28。
10.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取像透鏡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像透鏡系統于廣角端時 的光學總長度為TTLw,所述取像透鏡系統的最大成像高度為ImgH,其關系滿足TTLw/ImgH<6。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取像透鏡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像透鏡系統于廣角端時 的光學總長度為TTLw,所述取像透鏡系統于望遠端時的光學總長度為TTLt,其關系滿足 TTLw/TTLt = 1。
12.—種取像透鏡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像透鏡系統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第一群鏡組與第二群鏡組,其中所述第一群鏡組包括有一第一透鏡,且所述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為凸面; 所述第二群鏡組包括有一第二透鏡;其中所述取像透鏡系統中,還包括有一 EDOF編譯元件,且所述取像透鏡系統成像于一 電子感光元件上。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取像透鏡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EDOF編譯元件是設置于一 平板元件上。
14.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取像透鏡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群鏡組與所述第二群 鏡組于光軸上移動,達成廣角端與望遠端之間的變焦。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取像透鏡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 半徑為R1,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2,其關系滿足1. 5 < R1/R2。
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取像透鏡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鏡具正屈折力,且 其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3,所述取像透鏡系統于廣角端時的焦距為fw,其關系滿足0. 4<R3/fw < 0. 6。
17.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取像透鏡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EDOF編譯元件是設置于所述第二群鏡組中。
18.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取像透鏡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群鏡組具負屈折力,所 述第二群鏡組具正屈折力,其中所述第一群鏡組包括有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一透鏡,且所述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為凸面 而像側表面為凹面;所述第二群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 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 一光圈;以及一具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
19.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取像透鏡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EDOF編譯元件與所述光圈 之間無任何插入的具屈折力透鏡。
20.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取像透鏡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像透鏡系統中,具屈折力 的透鏡數目為N,其關系滿足5 < N < 6。
21.如權利要求20所述的取像透鏡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像透鏡系統于廣角端時 的光學總長度為TTLff,所述取像透鏡系統的最大成像高度為ImgH,其關系滿足TTLw/ImgH<6。
22.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取像透鏡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像側 表面皆為凸面;所述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為凹面;所述第四透鏡的物側表面為凸面而像側 表面為凹面。
23.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取像透鏡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群鏡組的焦距為fei,所 述第二群鏡組的焦距為fe2,其關系滿足1. 35 < fG1/fG2 < 1. 75。
24.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取像透鏡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鏡的色散系數V3,所 述第四透鏡的色散系數V4,其關系滿足20 < V3 < 28 ;20 < V4 < 28。
25.一種取像透鏡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像透鏡系統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第一 群鏡組與第二群鏡組,其中所述第一群鏡組包括有一第一透鏡,且所述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為凸面; 所述第二群鏡組包括有一第二透鏡;所述取像透鏡系統中,還包括有一 EDOF編譯元件與一光圈,所述EDOF編譯元件與所述 光圈之間無任何插入的具屈折力透鏡,且所述取像透鏡系統成像于一電子感光元件上。
26.一種取像透鏡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像透鏡系統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一具 負屈折力的可移動式第一群鏡組、一具正屈折力的可移動式第二群鏡組與一具正屈折力的 固定式第三群鏡組,其中所述第一群鏡組是僅由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一透鏡所構成,其物側表面為凸面而像側表 面為凹面;所述第二群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物側表面、像側表面皆為凸面; 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凹面; 一光圈;以及一具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凸面而像側表面為凹面; 所述第三群鏡組是僅由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鏡所構成,其物側表面、像側表面皆為 凸面;其中所述第二群鏡組中所有透鏡皆為塑膠材質,且其物側表面、像側表面皆設置為非 球面;所述取像透鏡系統中,具屈折力的透鏡數目為N,其關系滿足5 < N < 6。
27.如權利要求26所述的取像透鏡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像透鏡系統進一步包括 有一 EDOF編譯元件,所述EDOF編譯元件與所述光圈之間無任何插入的具屈折力透鏡,且所 述取像透鏡系統成像于一電子感光元件上。
28.一種取像透鏡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像透鏡系統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第一 群鏡組與第二群鏡組,其中所述第一群鏡組包括有一第一透鏡,且所述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為凸面; 所述第二群鏡組包括有一第二透鏡;其中所述取像透鏡系統中,還包括有一 EDOF編譯元件,所述EDOF編譯元件是設置于一 平板元件上,且所述取像透鏡系統成像于一電子感光元件上。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取像透鏡系統,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具負屈折力的第一群鏡組、具正屈折力的第二群鏡組與具正屈折力的第三群鏡組,通過該第一群鏡組與該第二群鏡組于光軸上移動,而該第三群鏡組保持固定下,達成廣角端與望遠端之間的變焦。該第一群鏡組僅由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一透鏡所構成;該第二群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一光圈及一具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該第三群鏡組僅由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鏡所構成;此外,本發明更進一步包括有一EDOF編譯元件,以增加系統的景深。本發明可以有效縮小取像透鏡系統的光學總長度、降低光學系統的敏感度,并可提升系統的成像性能。
文檔編號G02B15/177GK101995646SQ200910163148
公開日2011年3月30日 申請日期2009年8月17日 優先權日2009年8月17日
發明者林銘清 申請人: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