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攝像裝置和調焦屏更換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例如數碼相機等攝像裝置,特別涉及攝像裝置的調焦屏更 換機構。
背景技術:
在單鏡頭反射相機的觀察光學系統中,穿過攝影透鏡并被主鏡反射的 光學圖像形成在調焦屏上。然后,該光學圖像進一步穿過五棱鏡、目鏡、 取景器窗口等,而到達觀察者(用戶)的眼睛。觀察者從視覺上識別這種 光學圖像,從而能核對攝影的構圖等。有必要使用各種調焦屏作為上述調焦屏。具體講,專業攝影者和半專 業攝影者(高業余愛好者)根據攝影條件等,有必要使用各種調焦屏中的 適當的一個。例如,存在一種調焦屏,其基于聚焦程度的光學圖像的外觀與常規調 焦屏的不同。對于該調焦屏,以不同于常規調焦屏的粗糙度對其毛玻璃樣 表面(無光澤表面)進行加工,使得只有在更精確地獲得對焦狀態時才能 清晰地看見圖像。這能使觀察者更清楚地查覺對焦狀態。此外,還存在刻有柵格線的調焦屏。該調焦屏允許觀察者參考設置在 視野中的柵格線(格子)來決定構圖。為了能輕松地更換各種這樣的調焦屏, 一些攝像裝置包括用于安裝/拆卸調焦屏的機構(調焦屏更換機構)(參考例如曰本專利2001-l74880號公報(以下的專利文獻l))。如圖26所示,該調焦屏更換機構設置在調焦屏98周圍。具體講,用 于調焦屏更換操作的鎖定構件99等設置在環形透鏡安放部(本體側)的內 周側的開口中。由于從攝影透鏡到成象面(攝像面)的距離被例如提前固定,所以希 望將上述調焦屏更換機構容納在相機本體中的有限空間中。此外,在一些單鏡頭反射式數碼相機中,采用大于APS(具體說APS-H )傳感器尺寸。圖像傳感器尺寸的增加導致調焦屏尺寸的增加。因此,對用于設置調 焦屏更換機構的空間的限制變得非常嚴格。在這種限制下,需要例如毫米 或亞毫米(sub-millimeter)數量級的調節。具體講,從銀鹽相機(膠片相機)到數碼相機的轉移近年來正得以發展。由于從銀鹽相機到數碼相機的轉移,現有薄膠片被攝像元件代替。諸 如彩色濾光器和玻璃蓋等部件設置在攝像元件的攝像面的被攝體側。因此, 在單鏡頭反射相機中,對用于設置調焦屏更換機構的空間的限制更加嚴格。專利文獻1中描述了以下技術。具體說,在調焦屏更換機構中,調焦 屏保持構件97的凸部97e插入鎖定構件99的孔99h中,從而鎖定調焦屏保 持構件97 (見圖26)。在該鎖定狀態下,調焦屏保持構件97對調焦屏98 的保持狀態被維持。此外,在該技術中,如圖26所示,朝前側(圖26中的左側方向)拉 鎖定構件99的下端部99b,從而解除鎖定部99的孔99h與調焦屏保持構件 97的凸部97e之間的接合。因此,鎖定構件99對調焦屏保持構件97的鎖 定被解除,從而調焦屏保持構件97隨著繞預定軸的旋轉而下降,并進入能 夠更換調焦屏的狀態。然而,在這種技術中,希望朝前側(朝透鏡安放部內的開口 (朝圖26 中的左側))拉鎖定構件99的下端部99b,因此在鎖定構件99的前側(裝 置前側)需要相對較大的空間。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存在對用于設置調焦屏更換機構的空間的限制。 因此,難以在鎖定構件99的前側確保相對4交大的空間。發明內容本發明需要提供一種技術,其能實現節省攝像裝置中用于調焦屏更換 機構的空間。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公開了一種攝像裝置,其包括裝置本體; 配置成可拆卸地保持調焦屏的調焦屏保持構件;和配置成設置在所述調焦 屏保持構件與所述裝置本體的透鏡安裝部之間的鎖定構件。所述調焦屏保 持構件具有位于所述透鏡安裝部側的前側部分。所述鎖定構件與設置在所調焦屏保持構件對所述調焦屏的保持狀態。如果朝裝置后側對所述前側部 分施加按壓力,則所述前側部分發生彈性變形,并且所述前側部分的所迷 接合部朝所述裝置后側發生位移,從而使所述鎖定構件與所述接合部之間 的接合被解除。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方面,公開了一種調焦屏更換機構,其包括配置 成可拆卸地保持調焦屏的調焦屏保持構件;和鎖定構件,所述鎖定構件配 置成與設置在所述調焦屏保持構件的前側部分上的接合部接合而將所述調 焦屏保持構件鎖定,從而維持所述調焦屏保持構件對所述調焦屏的保持狀 態。如果沿使所述前側部分與所述鎖定構件分開的第一方向對所述前側部 分施加按壓力,則所述前側部分發生彈性變形,并且所述前側部分的所述 接合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發生位移,從而使所述鎖定構件與所述接合部之間 的接合被解除。本發明不需要確保用于允許鎖定構件朝裝置前側移動的空間,因此能 實現節省空間。
圖i是示出攝像裝置的外觀構造的透視圖;圖2是示出攝像裝置的內部構造的透視圖;圖3是示出攝像裝置的內部構造的截面圖;圖4是示出調焦屏周圍的構造的分解透視圖;圖5是示出調焦屏的透視圖;圖6是調焦屏的俯視圖;圖7是調焦屏的正視圖;圖8是調焦屏的側視圖;圖9是示出調焦屏保持構件的透視圖;圖io是調焦屏保持構件的俯視圖;圖11是調焦屏保持構件的正視圖;圖12是調焦屏保持構件的左視圖;圖13是調焦屏保持構件的右視圖;圖14是示出調焦屏保持構件位于上部位置的狀態的截面圖;圖15是示出調焦屏保持構件位于下部位置的狀態的截面圖;圖16是圖14的局部放大圖;圖17是示出正在朝裝置后側按壓前側部分的狀態的圖;圖18是示出調焦屏保持構件如何逆時針旋轉的圖;圖19是示出透鏡安放部內的開口內部的圖(對應于圖14);圖20是示出透鏡安放部內的開口內部的圖(對應于圖15);圖21是示出調焦屏保持構件如何順時針旋轉的圖;圖22是示出調焦屏保持構件如何順時針旋轉的圖;圖23是示出調焦屏保持構件如何順時針旋轉的圖;圖2 4是示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調焦屏更換機構的截面圖;圖25是示出變型例的鏡子保持構件的截面圖;圖26是示出現有技術的調焦屏更換機構的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基于附圖描述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第一實施方式><1-1.構造概要〉圖1是示出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1的外觀構造的透視圖。 該攝像裝置1配置為鏡頭可替換的單鏡頭反射式數碼相機。如圖1所示,該攝像裝置1包括相^^本體(裝置本體)2。可換的(可 拆卸的)攝影透鏡單元(可換鏡頭)3能相對于該相機本體2安裝/拆卸。 雖然圖1示出了攝影透鏡單元3被移除的狀態,但攝影操作是在安裝上攝 影透鏡單元3的狀態下執行的。另一方面,后面將描述的調焦屏8的更換 操作是在如圖1所示的攝影透鏡單元3被移除的狀態下執行的。攝影透鏡單元3主要由鏡筒、設置在鏡筒內的透鏡組、光闌等構成。 該透鏡組(攝影光學系統)包括例如聚焦透鏡,所述聚焦透鏡沿光軸方向 移動,以改變焦點位置。相機本體2大致在其正面的中部具有安裝攝影透鏡單元3的環形透鏡 安放部(透鏡安裝部)Mt。此外,相機本體2在環形透鏡安放部Mt附近具 有用于安裝/拆卸攝影透鏡單元3的安裝/拆卸按鈕22。此外,相機本體2在正面的左端具有允許攝影者把持相機本體2的4巴持部l4。用于指引曝光開始的快門釋放按鈕21設置在把持部14的頂面上。 電池室和卡室設置在把持部14內。電池室中容納例如作為相機的電源的鋰 離子電池。卡室中可拆卸地容納用于記錄攝影圖像的圖像數據的存儲卡。快門釋放按鈕21是能檢測半按下狀態(狀態Sl )和全按下狀態(狀態 S2 )這兩個狀態的兩級檢測按鈕。當快門釋放按鈕21被半按下而獲得狀態 Sl時,執行用于獲得關于被攝體的待記錄靜態圖像(實際攝影圖像)的準 備操作(例如AF控制操作和AE控制操作)。此外,當快門釋放按鈕21被 進一步按下而獲得狀態S2時,執行實際攝影圖像的攝影操作(即以下一系 列操作通過使用攝像元件5 (后述)來執行關于被攝體圖像(被攝體的光 學圖像)的曝光操作,并對該曝光操作所獲得的圖像信號進行預定的圖像 處理)。圖2是示出攝像裝置1的內部構造的透視圖。圖3是示出攝像裝置1 的內部構造的截面圖。圖2和3示出鏡子向下狀態。如圖2所示,包括透鏡信號觸點的電連接端子25設置在透鏡安放部 Mt內部的上部。當安裝了攝影透鏡單元3時,經由透鏡信號觸點而發送和 接收各種信號。在電連接端子25下方設置調焦屏保持構件7的前側部分72 (后述)。 如后所述,通過朝后側按壓前側部分72等方式來執行調焦屏8的更換操作。如圖3所示,鏡子機構6設置在從攝影透鏡單元3到攝像元件5的光 路(攝影光路)上。鏡子機構6具有使來自攝影光學系統的光朝上側反射 的主鏡6a(主反射面)。例如,主鏡6a的部分或全部是半透明反射鏡,并 且主鏡6a允許來自攝影光學系統的光的一部分通過。鏡子機構6還具有使 穿過主鏡6a的光朝下側反射的次鏡6b (次反射面)。由次鏡6b朝下反射的 光被引導至并入射到AF模塊(未示出)上,以用于相位差系統的AF操作。 在該"鏡子向下狀態"下執行調焦屏的更換操作。在快門釋放按鈕轉為全按下狀態S2前(即正在決定構圖時),鏡子機 構6設置成處于鏡子向下狀態(圖3)。在鏡子向下狀態下,來自攝影透鏡 單元3的被攝體圖像被主鏡6a反射,并作為觀察用光束朝上前進。由主鏡 6a朝上反射的被攝體圖像(光學圖像)被引導至調焦屏8 ,并形成在調焦屏 8上。然后,穿過調焦屏8的被攝體圖像入射到五棱鏡18上,并進一步被 五棱鏡18的反射面反射。然后,被攝體圖像穿過目鏡和取景器窗口,而到達攝影者的眼睛。在該狀態下,通過使用光學取景器(OVF)而執行決定 構圖的操作。然后,當快門釋放按鈕21轉為全按下狀態S2時,鏡子機構6被驅動 為變成鏡子向上狀態而開始曝光操作。具體說,主鏡6a和次鏡6b朝上翻轉, 使得來自攝影光學系統的光(被攝體圖像)不能被遮斷。因此,來自攝影 透鏡單元3的光在不被主鏡6a反射的情況下前進,并在快門打開期間同期 到達攝像元件5。攝像元件5基于接收到的光束,通過光電轉換而生成被攝 體的圖像信號。這樣,來自被攝體的光束(被攝體圖像)穿過攝影透鏡單 元3而被引導至攝像元件5,從而獲得關于被攝體的攝影圖像(攝影圖像數 據)。攝像元件(在本實施方式中為CCD傳感器(也簡稱為CCD)) 5是通 過光電轉換效應將來自攝影透鏡單元3的被攝體的光學圖像(被攝體圖像) 轉換成電信號的光接收元件。攝像元件5生成并獲得關于實際攝影圖像的 圖像信號(待記錄的圖像信號)。具體說,攝像元件5對形成在光接收面上 的被攝體圖像執行曝光(通過光電轉換的電荷聚積),從而生成關于被攝體 圖像的圖像信號。此外,通過信號處理器對攝像元件5獲得的圖像信號進行預定的模擬 信號處理。然后,由模擬信號處理所得的圖像信號被A/D轉換電路轉換成 數字圖像數據(圖像數據),并輸入到數字信號處理電路。數字信號處理電 路對該數字圖像數據進行各種數字信號處理(黑色電平校正處理、白平衡 (WB)處理、Y校正處理等等)。從而,生成關于實際攝影圖像的圖像數 據,并將生成的圖像數據記錄在存儲卡中。<1-2.調焦屏周圍的構造>圖4是示出調焦屏8周圍的構造的分解透視圖。如圖4所示,沿朝上的方向依次層疊調焦屏保持構件(也稱為調焦屏 支座)7、調焦屏8、視野框構件11、 SI屏12、五棱鏡支座15、聚光透鏡 16、五棱鏡屏蔽板17和五棱鏡18。鎖定構件9設置成固定在五棱鏡支座 15上。五棱鏡支座15等等被固定到相機本體2。因此,還可以說成鎖定構 件9被設置成固定到相機本體2。這些部件(包括調焦屏保持構件7、鎖定 構件9等等)形成調焦屏更換機構。調焦屏保持構件7、視野框構件11和五棱鏡屏蔽板17各自均為大致呈矩形形狀的框部件。五棱鏡支座15是大致呈中空矩形柱狀的部件。這些部
件7、 11、 15和17各自均在其中央具有中空部。
由設置在圖4所示的構造下方的主鏡6a反射并朝圖4的上方前進的被攝體圖像穿過部件7、 11、 15和17中每一個的中空部以及包括調焦屏8、SI屏12、聚光透鏡16和五棱鏡18的各種光學零件。然后,被攝體圖像被五棱鏡18反射,并朝相機的后側前進,而到達觀察者的眼睛。
圖5是示出調焦屏8的透視圖。圖6是示出調焦屏8的俯視圖。圖7是示出調焦屏8的正視圖。圖8是調焦屏8的側視圖(右視圖)。
調焦屏8是具有透光性的光學零件。調焦屏8以菲涅耳透鏡(Fresnellens )表面作為它的下表面(光入射面),而以無光澤表面(mat surface )作為它的上表面(光出射面)。如這些圖所示,調焦屏8是大致呈矩形形狀的板狀部件。調焦屏8在其本體81的左右兩側具有從本體81朝外側突出的凸部82、 84和85。凸部84和85設置在本體81的右端和左端。如后所述,凸部84和85與調焦屏保持構件7的位置限制部74e和75e接觸,從而用于調焦屏8的定位操作。朝上突出的突起84e和85e分別設置在凸部84和85上。如后所述,凸部82是被用于更換調焦屏8的夾具(jig)把持的部分。也就是說,凸部82用作更換調焦屏8時把持的部分。
圖9是示出調焦屏保持構件7的透視圖。圖IO是示出調焦屏保持構件7的俯視圖。圖11是示出調焦屏保持構件7的正視圖。圖12是示出調焦屏保持構件7的左視圖。圖13是示出調焦屏保持構件7的右視圖。
如這些圖所示,調焦屏保持構件7是具有中空部71的框部件。調焦屏保持構件7具有四個大致呈直線形狀的框部設置在透鏡安放部側(前側)的前側部分72、設置在裝置后側的后側部分76和將部分72和76兩者相互連接的連接部分74和75。這四個直線部分72、 74、 76和75設置成圍繞中空部71。
調焦屏保持構件7由例如金屬等彈性材料構成。例如,調焦屏保持構件7由一塊金屬片通過壓制加工等工藝而形成。換言之,上述四個直線部分72、 74、 75和76—體i也形成。
前側部分72大致是板狀部件。具體說,前側部分72在其中央具有中央部72f,并在中央部72f的兩側(外側)具有變形部72g。此外,前側部分72在其兩端(即變形部72g的外側)具有止動部(也稱為抵接部(bumppart)) 72s。前側部分72大致垂直于調焦屏放置面(放置調焦屏的平面)PL(見圖ll)而彎曲并朝下延伸。因此,前側部分72也稱為下降部。因此,中央部72f、變形部72g和止動部72s全體形成為大致垂直于調焦屏放置面PL的平面。
孑L 72h設置在中央部72f的中央,接合部(也稱為爪部)72k設置在中央部72f中的孔72h的兩側的上部。左接合部和右接合部72k與鎖定構件9的左接合部和右接合部(也稱為爪部)92k (見圖4、圖16等)接合。這鎖定調焦屏保持構件7。
變形部72g的垂直寬度Wg (見圖11 )小于中央部72f的垂直寬度Wf,并且變形部72g的剛性低于中央部72f的剛性。換言之,中央部72f的垂直寬度Wf大于變形部72g的垂直寬度Wg,并且中央部72f的剛性高于變形部72g的剛寸生。
這樣,前側部分72沿該前側部分72的縱向方向(側向方向)在包括接合部72k的預定范圍內具有剛性相對較高的中央部72f (也稱為高剛性部)。此外,前側部分72沿縱向方向在中央部72f的側部(具體說,兩側)具有剛性相對較低的變形部72g (也稱為低剛性部)。變形部72g的剛性低于中央部72f的剛性,變形部72g中比中央部72f中更易發生彈性變形。
如后所述,當朝后側對中央部72f施加按壓力時,前側部分72中(主要是變形部72g中)發生彈性變形,從而中央部72f朝后側移動。這時,設置在中央部72f上的接合部72k朝裝置后側移位,使得通過接合部72k和接合部92k的鎖定被解除。也就是說,鎖定構件9對調焦屏保持構件7的鎖定狀態被解除。
具體講,中央部72f的剛性相對較高,因此直到施加大于預定程度的按壓力前,中央部72f的變形相對較小。因此,難以用相對較小的力解除調焦屏保持構件7的鎖定狀態。換言之,能防止鎖定狀態被輕易解除。解除對調焦屏保持構件7的鎖定等操作的細節將在后面描述。
止動部72s的垂直寬度Ws大于變形部72g的垂直寬度Wg,也大于中央部72f的垂直寬度Wf。
在前側部分72的兩個側向端各自設置一個止動部72s。這兩個止動部72s之間的側向間隔(具體說,兩個止動部72s的下端之間的間隔)等于或大于主鏡6a的寬度。當如后所述鎖定構件9的鎖定被解除并且調焦屏保持構件7朝主鏡6a下降時,兩個止動部72s在跨越主鏡6a的位置處抵靠鏡子保持構件6e (后述)。這時,止動部72s不與主鏡6a本身接觸。這能防止因主鏡6a和調焦屏保持構件7之間的接觸而損壞主鏡6a。
連接部分74在調焦屏保持構件7的一個側向端部側(圖9中的右側)從前側部分72延伸到后側部分76,并沿前后方向相互連接前側部分72和后側部分76。連接部分75在調焦屏保持構件7的另一個側向端部側(圖9中的左側)從前側部分72延伸到后側部分76,并沿前后方向相互連接前側部分72和后側部分76。連接部分74和75設置成大致彼此平行。
連才妻部分74具有支承部74a和74b。如圖13所示,支承部74a和74b各自通過使連接部分74的一部分彎曲成朝上突出而形成,并在垂直方向上被賦予彈力。相似地,如圖12所示,連接部分75具有支承部75a和75b。支承部75a和75b各自通過使連接部分75的一部分彎曲成朝上突出而形成,并在垂直方向上^皮賦予彈力。
如后所述,當調焦屏8處于被調焦屏保持構件7保持的狀態時,調焦屏8被支承為受到四個支承部74a、 74b、 75a和75b朝上的按壓力。因此,支承部74a、 74b、 75a和75b也稱為彈力施加部,其施加將調焦屏8(具體說,朝向五棱鏡支座15 (即朝上))壓靠在相機本體側上的彈力。
連接部分74和75還具有位置限制部(引導部)74c、 74d、 Me、乃c、75d和75e (見圖9、圖10等)。
位置限制部(引導部)74c、 74d、 74e、 75c、 75d和75e各自設置成從調焦屏放置面PL大致直立,并用于使調焦屏8定位。具體說,當調焦屏8設置在調焦屏保持構件7上時,位置限制部74c和75c沿側向方向設置在調焦屏8外側,并限制調焦屏8沿側向方向移動。此外,位置限制部74d和74e設置在調焦屏8的凸部84的前后側(見圖5 ),并限制調焦屏8沿前后方向移動。相似地,位置限制部75d和75e設置在調焦屏8的凸部85的前后側,并限制調焦屏8沿前后方向移動。
嚴格來說,在本實施方式中,當調焦屏8朝后側移動時,鉸鏈部76u(后述)比位置限制部74d先與調焦屏8接觸,從而限制調焦屏8朝后側移動。相似地,鉸鏈部76u(后述)比位置限制部75d先與調焦屏8接觸,從而限制調焦屏8朝后側移動。因此,可省略位置限制部74d和75d。
后側部分76設置成大致平行于前側部分72。后側部分76在其兩端分別具有加工成倒U字形的鉸鏈部76u。鉸鏈部76u被旋轉軸15d (見圖16等)支承,并設置成可繞旋轉軸15d旋轉。這允許調焦屏保持構件7繞旋轉軸15d (具體說,繞旋轉軸15<d的中心軸)旋轉。旋轉軸15d是軸部件,其固定到五棱鏡支座15后側的兩個側向端的安裝部15e,并沿五棱鏡支座15的側向方向延伸(見圖3、圖4等)。
上述調焦屏8被該調焦屏保持構件7可拆卸地保持。具體說,在后述的上部位置(見圖14),調焦屏保持構件7與五棱鏡支座15、視野框構件11等協同保持調焦屏8。在后述的下部位置(見圖15),能對調焦屏8執行更換操作(拆卸操作和安裝操作)。
例如,調焦屏保持構件7通過四個支承部(也稱為彈性支承部)74a、74b、 75a和75b (見圖9等)來支承作為放置對象的調焦屏8 (具體說,其底部的周緣部)。
此外,調焦屏8的左右兩側與調焦屏保持構件7的位置限制部74c和75c接觸。這限制調焦屏8沿側向方向的位置變化。另外,調焦屏8的凸部84沿前后方向設置在位置限制部74d和位置限制部74e之間,因此限制了調焦屏8沿前后方向的位置變化。相似地,調焦屏8的凸部85沿前后方向設置在位置限制部75d和位置限制部75e之間,因此限制了調焦屏8沿前后方向的位置變化。這些特征防止調焦屏8大幅移動,并允許在更換調焦屏8
時將調焦屏8引導至適當位置。
此外,視野框構件11如此固定到五棱鏡支座15的底部,使得視野框構件11的頂面與五棱鏡支座15的底部的框部接觸(見圖4)。另外,SI屏12被保持在五棱鏡支座15的內側底部。孔12h設置在SI屏12的周緣部的左右兩側,而孔llh設置在視野框構件11的框部的左右兩側。孔12h和孔llh設置在彼此對應的位置。SI屏12的孔12h設置在五棱鏡支座15的凹部15c中。
當調焦屏保持構件7在更換調焦屏8后移動到上部位置(見圖14 )時,突起84e (從調焦屏8的凸部84朝上突出)貫穿孔llh,并裝配到孔12h中(松配合狀態)。相似地,突起85e (從調焦屏8的凸部85朝上突出)貫穿孔llh,并裝配到孔12h中(松配合狀態)。這樣,調焦屏8以與五棱鏡支座15精確對齊的方式被調焦屏保持構件7等保持。
當調焦屏保持構件7被鎖定構件9鎖定(見圖16)時,調焦屏保持構件7對調焦屏8的保持狀態被維持。在該狀態下,設置在適當位置的調焦
屏8被保持為受到四個支承部74a、 74b、 75a和75b (見圖9等)的彈力朝五棱鏡支座l5 (朝上)的按壓。這樣,調焦屏保持構件7能可靠地保持調焦屏8。
<1-3.調焦屏的更換操作>
下面將描述調焦屏的更換操作的細節。
圖14是示出調焦屏保持構件7位于上部位置的狀態的截面圖。圖15是示出調焦屏保持構件7位于下部位置的狀態的截面圖。圖16-18是示出調焦屏保持構件7從上部位置(圖14)轉移到下部位置(圖15)之前的操作細節的截面圖。圖19和20是示出經由相機本體2的透鏡安放部(透鏡安裝部)Mt內的開口觀察到的相機本體2內的狀態的圖。圖19對應于調焦屏保持構件7位于上部位置的狀態。圖20對應于調焦屏保持構件7位于下部位置的狀態。請注意,圖19和20各自是從稍微偏下側查看內部時獲得的透視圖。
下面,如圖19所示,將描述在將攝影透鏡單元3從相機本體2移除的狀態下更換調焦屏8的操作。
首先將描述拆卸調焦屏8的操作。
為解除調焦屏保持構件7對調焦屏8的保持狀態,用戶通過使用調焦屏更換用夾具(例如鑷子型夾具)JG的前端(tip)來朝后側按壓位于透鏡安放部Mt內部的上部的前側部分72 (具體i兌,中央部72f)。也就是說,用戶朝裝置后側對前側部分72施加按壓力。換言之,用戶沿使前側部分72與鎖定構件9分開的方向(箭頭AR1所示的方向(圖17))對前側部分72施加^^壓力。在本例中,用戶以將夾具JG的前端插入孔72h中的方式朝后側對前側部分72施加按壓力,使得后述的下降操作也能得以順利執行。
圖16示出施加按壓力前的狀態,而圖17示出緊接施加按壓力后的狀態。
如圖16所示,在施加按壓力前,設置在調焦屏保持構件7的前側部分72上的接合部72k與鎖定構件9的接合部92k接合。這使調焦屏保持構件7被鎖定,使得調焦屏保持構件7繞旋轉軸15d的旋轉操作可被抑制。在該鎖定狀態下,調焦屏保持構件7對調焦屏8的保持狀態被維持。鎖定構件9設置在透鏡安放部Mt與調焦屏保持構件7的前側部分72之間。此外,鎖定構件9大致呈板狀,并在下端的左右兩側各自具有一個接合部92k,即總共兩個接合部92k (見圖4)。這些接合部92k通過朝后側彎曲鎖定構件9的下端部而形成。
比較圖16和圖17可知,當用戶按壓前側部分72的中央部72f從而對中央部72f朝后側(圖中右側)施加按壓力時,前側部分72 (具體說,中央部7M、變形部7Zg等)中發生彈性變形。然而,如上所述,由于中央部72f與變形部72g之間的剛性(換言之,彈力)不同,所以彈性變形主要發生在變形部72g中(見圖9)。此外,中央部72f朝后側(沿箭頭AR1的方向)移動,并且位于中央部72f附近的接合部72k (圖9)也朝后側移動。
這時,如圖17所示,接合部72k與接合部92k之間的接合被解除,因此鎖定構件9對調焦屏保持構件7的鎖定狀態被解除。這使調焦屏保持構件7能繞旋轉軸15d旋轉。
然后,用戶使插入孔72h中的夾具JG的前端朝下移動。響應于該操作,如圖18所示,調焦屏保持構件7繞旋轉軸15d (具體說,其中心軸)逆時針地旋轉。設置在調焦屏保持構件7上的調焦屏8也隨著調焦屏保持構件7一起移動。調焦屏8的凸部84位于調焦屏保持構件7的位置限制部74d與位置限制部74e之間。調焦屏8的凸部85位于調焦屏保持構件7的位置限制部75d與位置限制部75e之間。在該下降操作中,調焦屏8的前后方向的位置具體受到相對位于前側的位置限制部74e和75e (圖9)的限制。
當調焦屏保持構件7繞旋轉軸15d旋轉達預定量(例如約45° )時,前側部分72的止動部72s抵靠鏡子保持構件6e,以使旋轉操作停止。該狀態(見圖15)也可表述為能更換調焦屏8的可更換狀態。鏡子保持構件6e是用于保持主鏡6a的部件,并設置在大致呈矩形形狀的主鏡6a的側向方向的兩個側部。
當鎖定構件9對調焦屏保持構件7的鎖定被如此解除時,調焦屏保持構件7繞旋轉軸15d旋轉,并進入可更換狀態(圖15 )。
在該可更換狀態下,調焦屏保持構件7通過主鏡6a如此支承,使得主鏡6a與止動部72s、變形部72g和中央部72f這三者之間的接觸被避免,而止動部72s抵靠鏡子保持構件6e (見圖20 )。
在本例中,止動部72s的垂直寬度Ws大于變形部72g的垂直寬度Wg,也大于中央部72f的垂直寬度Wf。另外,鏡子保持構件6e位于主鏡6a厚度方向上高于主鏡6a的鏡面(反射面)的位置處(即更靠近調焦屏保持構件7)。由于該條件,所以避免了主鏡6a與止動部72s、變形部72g和中央部72f這三者之間的接觸。
在圖15和圖20的狀態下,用戶從孔72h移除夾具JG的前端,然后通過使用夾具JG的把持機構來把持凸部82,從而將調焦屏8取出。如圖20所示,凸部82位于透鏡安放部Mt內的右前側。
通過該操作,作為更換對象的調焦屏8 (更換前設置的調焦屏)被取到相機本體2的外部。
下面將描述更換后待用的調焦屏8的安裝操作。
在圖15和圖20的狀態下,用戶通過使用夾具JG的前端把持部來把持更換后待用的新調焦屏8的凸部(被把持部)82,并將該調焦屏8放置到調焦屏保持構件7上的預定位置。然后,用戶使夾具JG從調焦屏8分開。然后,用戶將夾具JG插入孔72h中,并將調焦屏保持構件7移動到上部位置。具體說,用戶通過使用夾具JG使前側部分72 (調焦屏保持構件7)繞旋轉軸15d朝上(圖21中的順時針方向)旋轉。這時,優選的是,用戶在不朝后側對前側部分72施加按壓力的情況下,只施加〗吏前側部分72朝上移動的力。
如圖21所示,調焦屏8響應于該移動操作,而隨調焦屏保持構件7 —起朝上移動。
如圖22所示,當調焦屏保持構件7進一步朝上移動時,接合部72k與電連接端子25的后側樹脂部(絕緣部)接觸的同時朝上移動。
此外,如圖23所示,當調焦屏保持構件7進一步朝上移動時,接合部72k與接合部92k接觸的同時朝上移動。
響應于該接觸操作,調焦屏保持構件7的前側部分72以受到接合部92k的按壓力而稍稍朝后側移動的方式進一步朝上移動。然后, 一旦接合部72k的前端通過接合部92k的前端,則接合部92k的反作用力變小,而前側部分72朝前側(圖中左側)移動,從而再次獲得接合部72k與接合部92k之間的接合(見圖16)。換言之,調焦屏保持構件7被鎖定構件9鎖定。因此,再次獲得調焦屏保持構件7的保持狀態。
如上所述,由于用戶朝裝置后側對前側部分72施加的按壓力,前側部分72的接合部72k朝裝置后側移位,而接合部72k與鎖定構件9的接合部9A之間的接合被解除(見圖16和圖17)。因此,鎖定構件9對調焦屏保持構件7的鎖定狀態被解除。因此,不同于上述現有技術(見圖26),在鎖定構件的前方不必設置用于朝前側(裝置前側)拉鎖定構件(99)的空間。換言之,在鎖定構件9的前側(裝置前側),不必確保用于允許鎖定構件9朝前移動的空間。因此,如例如圖16所示,能實現將調焦屏保持構件7的前側部分設置成非常靠近電連接端子25,并將鎖定構件9設置成比較靠近透鏡安放部Mt。這樣就能實現節省空間。因此,能實現攝像裝置l的小型化。
<2.第二實施方式>
在上述第一實施方式中,當調焦屏8處于保持狀態時,鎖定構件9的接合部92k與調焦屏保持構件7的接合部72k以它們(特別是接合部92k)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方式彼此接合(見圖16)。然而,本發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鎖定構件9的接合部92k與調焦屏保持構件7的接合部72k可以以相對水平方向傾斜延伸的方式彼此接合。下面將把這種變型例作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來描述。以下描述將主要涉及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差異。
如圖24所示,第二實施方式的調焦屏保持構件7 (7B)與第一實施方式不同的是接合部72k的前端的形狀。具體說,接合部72k ( 72kB )彎曲成使其位置在從后側(圖24中右側)朝前側(圖24中左側)的方向上逐漸變低。換言之,接合部72kB各自具有傾斜成使裝置后側的表面高度大于透鏡安放部側(前側)的表面高度的傾斜面。
此外,類似于接合部72kB,鎖定構件9的接合部92k ( 92kB )各自也具有傾斜成使前側的表面高度小于后側的表面高度的傾斜面。也就是說,接合部92kB各自具有傾斜成使裝置后側的表面高度大于透鏡安放部側(前側)的表面高度的傾斜面。
如圖24所示,當調焦屏保持構件7 ( 7B )被鎖定構件9 ( 9B )保持在鎖定狀態時,接合部72kB (具體說,其傾斜面)與接合部92kB (具體說,其傾斜面)接合。
在這種結構中,當用戶朝裝置后側對前側部分72施加按壓力時,接合部72kB將沿水平方向朝后側移動。然而,因為接合部92kB傾斜成使其高度在裝置后側更大,所以鎖定構件9的接合部MkB對接合部72kB的傾斜面施加相對4交大的反作用力。因此,如果用戶朝裝置后側的按壓力相對較小,則接合部72kB朝后側的移動被接合部92kB抑制。
另一方面,如果該按壓力相對較大,則接合部72kB克服接合部92kB的傾斜面對其施加的反作用力,而沿接合部92kB的傾斜面朝后側上方移動。然后, 一旦接合部72kB的前端從接合部92kB的前端分離,則接合部72kB與92kB兩者之間的接合被解除,因此鎖定構件9B對調焦屏保持構件7B的鎖定狀態被解除。
如上,為了解除接合部72kB和92kB兩者之間的接合,應該施加相對較大的按壓力。因此,能防止接合部72kB和92kB兩者之間的接合在用戶無意解除接合時被解除。例如,能防止僅僅由于夾具JG的前端等與前側部分72的輕微接觸而解除鎖定狀態。換言之,鎖定構件9對調焦屏保持構件7的鎖定狀態能被更可靠地維持。
<3.其它>
雖然這是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描述的結尾,但本發明并不局限于以上描述。
例如,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前側部分72上設置的是兩個接合部72k。然而,本發明并不局限于此,還可在前側部分72上i殳置單個接合部了2k或三個或更多接合部72k。在該情況下,同樣在鎖定構件9上對應于接合部72k的位置處設置與接合部72k數量相同的接合部92k。
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止動部72s的垂直垂直寬度Ws大于變形部72g的垂直垂直寬度Wg,也大于中央部72f的垂直垂直寬度Wf。然而,本發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止動部72s的垂直寬度Ws可小于中央部7M的垂直寬度Wf。然而,在該情況下,優選的是,例如通過允許止動部7&才氐靠設置在鏡子保持構件6e上的朝上突出的部分^ (見圖25 ),而防止調焦屏保持構件7 (特別是中央部72f)與主鏡6a的鏡面接觸。具體說,鏡子保持構件6e上的突出部分6g的突出量(沿主鏡6a的厚度方向從鏡面突出的量)與止動部72s的寬度Ws的合計值設定為大于中央部72f的垂直寬度Wf。
本申請包含2008年7月11日在日本專利局提交的日本優先權專利申請JP2008-181116所涉及的主題,其全部內容通過引用并入本文。
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在權利要求或其等同方案的范圍內,可以根據設計要求以及其它因素做出多種修改、組合、子組合和變更。
權利要求
1.一種攝像裝置,包括裝置本體;配置成可拆卸地保持調焦屏的調焦屏保持構件;和配置成設置在所述調焦屏保持構件與所述裝置本體的透鏡安裝部之間的鎖定構件;其中所述調焦屏保持構件具有位于所述透鏡安裝部側的前側部分;所述鎖定構件與設置在所述前側部分上的接合部接合而將所述調焦屏保持構件鎖定,以維持所述調焦屏保持構件對所述調焦屏的保持狀態;并且如果朝裝置后側對所述前側部分施加按壓力,則所述前側部分發生彈性變形,并且所述前側部分的所述接合部朝所述裝置后側發生位移,從而所述鎖定構件與所述接合部之間的接合被解除。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裝置,其中所述調焦屏保持構件可繞預定軸旋轉;所述鎖定構件與所述調焦屏保持構件的所述接合部接合而將所述調焦屏保持構件鎖定,以防止所述調焦屏保持構件繞所述預定軸的旋轉操作,從而維持所述保持狀態;并且如果朝所述裝置后側對所述前側部分施加按壓力而解除所述鎖定構件與所述接合部之間的接合,則所述調焦屏保持構件繞所述預定軸旋轉。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裝置,其中所述前側部分沿所述前側部分的縱向方向在包括所述接合部的預定范圍內具有剛性相對較高的高剛性部。 "、、口 、 '''''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裝置,其中所述調焦屏保持構件具有在所述保持狀態下施加朝上按壓所述調焦屏的彈力的彈力施加部。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攝像裝置,其中所述調焦屏保持構件具有從所述前側部分朝所述裝置后側延伸的連接部分;并且所述彈力施加部通過彎曲所述連接部分的一部分而形成。
6.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裝置,還包括配置成反射來自攝影光學系統的光學圖像并將所述光學圖像引導至所述調焦屏的鏡子;和配置成保持所述鏡子的鏡子保持構件;其中所述前側部分在所述前側部分的縱向方向的端部具有抵接部;如果所述鎖定構件與所述接合部之間的接合被解除,則所述調焦屏保持構件繞預定軸旋轉,并進入能夠更換所述調焦屏的可更換狀態;并且在所述可更換狀態下,所述抵接部抵靠所述鏡子保持構件,而避免了所述調焦屏保持構件與所述鏡子之間的接觸。
7.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裝置,其中所述鎖定構件具有傾斜成使所述裝置后側的高度大于所述透鏡安裝部側的高度的傾斜面;并且所述接合部傾斜成使所述裝置后側的高度大于所述透鏡安裝部側的高度,并在所述保持狀態下與上述傾斜面接合。
8. —種調焦屏更換機構,包括配置成可拆卸地保持調焦屏的調焦屏保持構件;和鎖定構件,所述鎖定構件配置成與設置在所述調焦屏保持構件的前側部分上的接合部接合而將所述調焦屏保持構件鎖定,以維持所述調焦屏保持構件對所述調焦屏的保持狀態;其中如果沿使所述前側部分與所述鎖定構件分開的第一方向對所述前側部分施加按壓力,則所述前側部分發生彈性變形,并且所述前側部分的所述接合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發生位移,從而使所述鎖定構件與所述接合部之間的接合被解除。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攝像裝置和調焦屏更換機構。該攝像裝置包括裝置本體;配置成可拆卸地保持調焦屏的調焦屏保持構件;和配置成設置在所述調焦屏保持構件與所述裝置本體的透鏡安裝部之間的鎖定構件。
文檔編號G03B13/24GK101625504SQ20091015173
公開日2010年1月13日 申請日期2009年7月13日 優先權日2008年7月11日
發明者佐藤正充 申請人:索尼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