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壓接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用于擠壓連接的模具,尤其適用于連接頭與其被連接件 擠壓連接的模具。
背景技術:
擠壓連接是一種常用的連接方式。例如光纖連接頭與光纖線是通過套上 的一管狀金屬件擠壓縮小扣緊相連接。擠壓連接操作時,需要借助模具。現 有技術中,對于類似光纖連接頭與光纖線的擠壓連接來說,連接頭與其被連 接件擠壓連接的模具一般分為上、下模具塊,其上、下模具塊中各自開有平 分為一半而成的形狀相同大小相等的鉗口,操作時,將連接頭與其被連接件 對接好位置后置于上、下模具塊的鉗口中擠壓即可。由于其上、下模具塊中 鉗口為平分為一半而呈形狀相同大小相等,在其上、下模具塊的接合處勢必 存在密合相對薄弱的縫隙,并且該縫隙直接延伸至外部。擠壓時在上下擠壓 力的作用下,連接頭受擠壓,位于上、下模具塊的密合相對薄弱的縫隙處的 連接頭部位從縫隙中擠出,致使壓接后的連接頭變得形體不規則,甚至影響 后續的配裝、產品的功能及外觀。這是傳統壓接技術中不容忽視的亟待解決 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旨在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不足,推出一款結構新穎的一種壓 接模具。利用此一種壓接模具壓接的連接頭等形體非常規則,它不但有利于提高后續的焊接、配裝等工序的質量,而且適配性好,便于各廠家使用時與 各自的生產線配裝。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完成上述任務,本實用新型一種壓接模具采用如下 技術方案。
構造本實用新型一種壓接模具,包括上模具塊、下模具塊,上模具塊、
下模具塊上分別開有位置相互匹配的上鉗口、下鉗口;下模具塊之所述下鉗 口包括入口處的傾斜段及與傾斜段相銜接的下本體段,所述傾斜段及與所述 傾斜段相銜接的下本體段構成一體結構,所述傾斜段向下且向下鉗口中心位 置傾斜,所述下本體段向下凹曲或凹折;上模具塊之所述上鉗口包括入口處
的凸起尖端段及與凸起尖端段相銜接的上本體段,所述凸起尖端段及與所述 凸起尖端段相銜接的上本體段構成一體結構,所述凸起尖端段向下凸起,所
述上本體段向上拱起;上模具塊的所述上鉗口入口處的凸起尖端段可以緊密
貼合于下模具塊的所述下鉗口入口處的傾斜段的上側面,致使上模具塊的所 述上鉗口入口處的凸起尖端段與下模具塊的所述下鉗口入口處的傾斜段緊密 配合。
上述技術方案的機理在于上模具塊的所述上鉗口入口處的凸起尖端段 與下模具塊的所述下鉗口入口處的傾斜段像齒一樣嚙合,避免了傳統壓接模 具那樣的可讓擠壓力局部釋放的縫隙的存在,不存在擠壓力的局部釋放,保 證了擠壓力均衡地從四面擠壓,致使連接頭被擠壓后成型十分規則。微觀上, 在擠壓之初,隨著上模具塊的所述上鉗口入口處的凸起尖端段楔入下模具塊 的所述下鉗口入口處的傾斜段,連接頭的左右側主要受到水平擠壓,使連接 頭變形為長軸呈豎立的橢圓形,繼續受壓,連接頭主要受到上下擠壓力使橢圓形變成圓形或正多邊形。
對上述技術方案進行進一步地闡述
下模具塊的所述下鉗口入0處的傾斜段包括分別位于所述下鉗口左、右
入口處的左傾斜段及右傾斜段,在下模具塊的橫截面上,左傾斜段、右傾斜 段以下本體段的中心豎線為對稱軸對稱布列。
上模具塊的所述上鉗口入口處的凸起尖端段包括分別位于所述上鉗口 左、右入口處的左凸起尖端段及右凸起尖端段,在上模具塊的橫截面上,左 凸起尖端段、右凸起尖端段以上本體段的中心豎線為對稱軸對稱布列。
下模具塊的所述下鉗口與上模具塊的所述上鉗口緊密配合時所構成的整 個鉗口在上下模具塊的橫截面上呈圓弧形或正多邊形。
下模具塊的所述下鉗口入口處的傾斜段可以呈圓弧形,或呈直線形。 上模具塊的所述上鉗口入口處的凸起尖端段可以呈圓弧形,或呈直線形。 本實用新型同現有技術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其一、由于下模具塊之 所述下鉗口入口處設計傾斜段,上模具塊之所述上鉗口入口處設計凸起尖端 段,凸起尖端段可以緊密貼合于傾斜段的上側面,致使上模具塊與下模具塊 在上、下鉗口處緊密配合,避免了傳統壓接模具那樣的可讓擠壓力局部釋放 的縫隙的存在,保證了擠壓力均衡地從四面擠壓,連接頭被擠壓后成型十分 規則,有利于提高后續的焊接、配裝等工序的質量。其二、適配性好,本實 用新型可單獨使用,也可多個組裝成組件與生產線配用。其三、用途廣,除 用于光纖連接頭與光纖線的壓接外,還可用于管道連接頭等的壓接。其四、 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使用安全等。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上模具塊結構示意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下模具塊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上模具塊,2、下模具塊,3、上鉗口, 4、下鉗口, 5、傾斜段, 6、下本體段,7、凸起尖端段,8、上本體段,9、定位凸,10、定位凹。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介紹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
如圖所示,構造本實用新型一種壓接模具,包括上模具塊l、下模具塊2, 上模具塊l、下模具塊2上分別開有位置相互匹配的上鉗口 3、下鉗口4;下 模具塊2之所述下鉗口 4包括入口處的傾斜段5及與傾斜段5相銜接的下本 體段6,所述傾斜段5及與所述傾斜段5相銜接的下本體段6構成一體結構, 所述傾斜段5向下且向下鉗口 4中心位置傾斜,所述下本體段6向下凹曲或 凹折;上模具塊1之所述上鉗口 3包括入口處的凸起尖端段7及與凸起尖端 段7相銜接的上本體段8,所述凸起尖端段7及與所述凸起尖端段7相銜接的 上本體段8構成一體結構,所述凸起尖端段7向下凸起,所述上本體段8向 上拱起;上模具塊1的所述上鉗口 3入口處的凸起尖端段7可以緊密貼合于 下模具塊2的所述下鉗口 4入口處的傾斜段5的上側面,致使上模具塊1的 所述上鉗口 3入口處的凸起尖端段7與下模具塊2的所述下鉗口 4入口處的 傾斜段5緊密配合。
下模具塊2的所述下鉗口 4入口處的傾斜段5包括分別位于所述下鉗口 4 左、右入口處的左傾斜段及右傾斜段,在下模具塊2的橫截面上,左傾斜段、 右傾斜段以下本體段6的中心豎線為對稱軸對稱布列。上模具塊1的所述上鉗口 3入口處的凸起尖端段7包括分別位于所述上 鉗口 3左、右入口處的左凸起尖端段及右凸起尖端段,在上模具塊1的橫截 面上,左凸起尖端段、右凸起尖端段以上本體段8的中心豎線為對稱軸對稱 布列。
下模具塊2的所述下鉗口 4與上模具塊1的所述上鉗口 3緊密配合時所 構成的整個鉗口在上下模具塊的橫截面上呈圓弧形或正多邊形,其中正多邊 形多選用正六邊形、正八邊形。
下模具塊2的所述下鉗口 4入口處的傾斜段5可以呈圓弧形,或呈直線形。
上模具塊1的所述上鉗口 3入口處的凸起尖端段7可以呈圓弧形,或呈 直線形。
在上模具塊1、下模具塊2上分別成型位置及結構匹配的便于壓接時上模 具塊l、下模具塊2定位的定位凸9、定位凹10。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范 圍作任何限制。本行業的技術人員,在本技術方案的啟迪下,可以做出一些 變形與修改,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的實施例所作的任何修 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壓接模具,包括上模具塊(1)、下模具塊(2),上模具塊(1)、下模具塊(2)上分別開有位置相互匹配的上鉗口(3)、下鉗口(4);其特征是下模具塊(2)之所述下鉗口(4)包括入口處的傾斜段(5)及與傾斜段(5)相銜接的下本體段(6),所述傾斜段(5)及與所述傾斜段(5)相銜接的下本體段(6)構成一體結構,所述傾斜段(5)向下且向下鉗口(4)中心位置傾斜,所述下本體段(6)向下凹曲或凹折;上模具塊(1)之所述上鉗口(3)包括入口處的凸起尖端段(7)及與凸起尖端段(7)相銜接的上本體段(8),所述凸起尖端段(7)及與所述凸起尖端段(7)相銜接的上本體段(8)構成一體結構,所述凸起尖端段(7)向下凸起,所述上本體段(8)向上拱起;上模具塊(1)的所述上鉗口(3)入口處的凸起尖端段(7)可以緊密貼合于下模具塊(2)的所述下鉗口(4)入口處的傾斜段(5)的上側面,致使上模具塊(1)的所述上鉗口(3)入口處的凸起尖端段(7)與下模具塊(2)的所述下鉗口(4)入口處的傾斜段(5)緊密配合。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壓接模具,其特征是下模具塊(2)的所 述下鉗口 (4)入口處的傾斜段(5)包括分別位于所述下鉗口 (4)左、右入 口處的左傾斜段及右傾斜段,在下模具塊(2)的橫截面上,左傾斜段、右傾 斜段以下本體段(6)的中心豎線為對稱軸對稱布列。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壓接模具,其特征是上模具塊(1)的所 述上鉗口 (3)入口處的凸起尖端段(7)包括分別位于所述上鉗口 (3)左、 右入口處的左凸起尖端段及右凸起尖端段,在上模具塊(1)的橫截面上,左凸起尖端段、右凸起尖端段以上本體段(8)的中心豎線為對稱軸對稱布列。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壓接模具,其特征是下模具塊(2)的所 述下鉗口 (4)與上模具塊(1)的所述上鉗口 (3)緊密配合時所構成的整個 鉗口在上下模具塊的橫截面上呈圓弧形或正多邊形。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壓接模具,其特征是下模具塊(2)的所 述下鉗口 (4)入口處的傾斜段(5)可以呈圓弧形,或呈直線形。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壓接模具,其特征是上模具塊(1)的所 述上鉗口 (3)入口處的凸起尖端段(7)可以呈圓弧形,或呈直線形。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壓接模具,其特征是在上模具塊(1)、下模具塊(2)上分別成型位置及結構匹配的便于壓接時上模具塊(1)、下模 具塊(2)定位的定位凸(9)、定位凹(10)。
專利摘要一種壓接模具,涉及用于擠壓連接的模具。包括上模具塊、下模具塊,上模具塊、下模具塊上分別開有位置相互匹配的上鉗口、下鉗口;下模具塊之下鉗口包括入口處的傾斜段及與傾斜段相銜接的下本體段;上模具塊之上鉗口包括入口處的凸起尖端段及與凸起尖端段相銜接的上本體段;上模具塊的上鉗口入口處的凸起尖端段可以緊密貼合于下模具塊的下鉗口入口處的傾斜段的上側面;下模具塊的下鉗口與上模具塊的上鉗口緊密配合時所構成的整個鉗口呈圓弧形或正多邊形。其有益效果在于保證了擠壓力均衡地從四面擠壓,連接頭被擠壓后成型十分規則,有利于提高后續的焊接、配裝等工序的質量;適配性好,可單獨使用,也可多個組裝成組件與生產線配用。
文檔編號G02B6/36GK201293847SQ200820212959
公開日2009年8月19日 申請日期2008年10月10日 優先權日2008年10月10日
發明者劉青平 申請人:劉青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