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動原稿搬送裝置、圖像讀取裝置以及圖像形成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自動原稿搬送裝置、圖像讀取裝置以及圖像形成裝置,例如所 涉及的是將原稿向讀取位置搬送的自動原稿搬送裝置,包括設置有該自動原稿 搬送裝置的、具有讀取原稿功能之掃描裝置等的圖像讀取裝置,以及包括設置 有該圖像讀取裝置的、具有將圖像記錄到記錄媒介里的功能之復印機、傳真機、 復合機等的圖像形成裝置。
背景技術:
從放置在原稿載置臺上的原稿束中,通過將原稿一頁一頁地分離后搬送去讀取位置,在讀取位置里對原稿進行讀取的自動原稿搬送裝置(以下簡稱ADF) 中,為了增大單位時間里的原稿處理頁數(shù)以提高生產率,隨著原稿搬送速度的 高速化,而提高搬送原稿所使用的馬達的轉數(shù)。一般來說,隨之而來的是流經(jīng)馬達的電流值會上升,并且由于馬達的發(fā)熱 量的增大,就需要有應對馬達溫度上升的對策。特別是,在使用步進馬達時, 由于伴隨電流值的增加,馬達驅動器的負荷也增大,從而需要有應對馬達驅動 器溫度上升的對策。另外,作為切換搬送路徑的手段, 一般使用的是通過電磁元件來驅動切換 爪的方式,為了提高生產率而增大電磁元件的驅動負荷時,應對其溫度上升的 對策也同樣變得重要。在這些對策中,以馬達為首的對發(fā)熱體進行散熱的散熱手段中,總所周知 的是將積存在馬達中的熱量,通過導熱性高的物質(如金屬板等)向空氣中散熱。 另外還知道的是,通過將電動調節(jié)風闊中使用的橡膠墊采用為高導熱性也可以 提高效果。然而,這些散熱對策在另外有大熱容量的部件,或有充分散熱空間時是有 效果的,但近年來為了降低ADF的成本,機械趨向于小型化,而且用于散熱 的空間也減少,還有,為了重量輕,相對于散熱效果大的金屬部件的減少,導 熱性低的塑料部件不斷增加,由此,增多的熱量變得不容易散熱,散熱的效果有越來越不能提高的傾向。在此,作為積極的散熱手段,例如專利文獻1公開了這樣一種方法,其在 驅動將原稿分離,供紙之手段的馬達,或驅動將分離出來的原稿搬送去讀取位 置之搬送手段的馬達里分別設置風扇馬達,通過該風扇馬達將空氣送到對象的 馬達里來使得熱量逃逸,與散熱板等相比,能夠獲得明顯的高散熱效果(參照 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1:特開2004-18198號公報發(fā)明內容但是,在這樣的已有ADF中,由于對應于各個馬達要分別設置風扇馬達, 就需要有風扇馬達的設置空間,不僅不能實現(xiàn)ADF的小型化,反而因為需要許 多風扇馬達的緣故,而產生增加ADF制造成本的問題。本發(fā)明就是為了解決上述的問題,而提供一種小型的低成本自動原稿搬送 裝置、圖像讀取裝置以及圖像形成裝置。本發(fā)明的第1技術方案提供一種自動原稿搬送裝置,其包括:分離 供紙 手段,其從載置于原稿載置臺里的原稿束將原稿一頁接一頁地分離后供紙;搬 送手段,其將所述分離 供紙手段分離 供紙來的原稿搬送到讀取位置里;排紙手段,其將被搬送到所述讀取位置里的原稿排紙到排紙部里;第1驅動手段, 其具有驅動所述分離 供紙手段的發(fā)熱體;第2驅動手段,其具有驅動所述搬送手段的發(fā)熱體;第3驅動手段,其具有驅動所述排紙手段的發(fā)熱體;其特征 在于將所述第l發(fā)熱體,和所述第2發(fā)熱體,和所述第3發(fā)熱體中的至少2 個沿大致串聯(lián)方向設置,并設置對至少2個以上的發(fā)熱體提供冷卻媒介的冷卻 手段,所述冷卻手段沿所述發(fā)熱體的排列方向來提供冷卻媒介。通過上述構成,將第1發(fā)熱體、第2發(fā)熱體以及第3發(fā)熱體中的至少2個 沿大致串聯(lián)方向里設置,并沿著這些發(fā)熱體的排列方向,通過冷卻手段來提供 冷卻媒介,從而可以通過單一的冷卻手段來同時冷卻多個的發(fā)熱體。由此,就能夠減少冷卻手段的設置空間,在能夠使自動原稿搬送裝置小型 化的同時,還能夠降低制造成本。特別是,因為將第l發(fā)熱體、第2發(fā)熱體以 及第3發(fā)熱體中的至少2個以上設置在大致串聯(lián)的方向里,就能夠降低自動原 稿搬送裝置的高度。另外,可以減少用于驅動冷卻手段的電力消耗,同時還能夠降低因驅動冷卻手段而產生的噪音。本發(fā)明的第2技術方案根據(jù)技術方案1所述的自動原稿搬送裝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冷卻手段由風扇馬達構成,將空氣作為冷卻媒介來提供。通過該構成,冷卻手段由能夠以空氣為冷卻媒介來提供的風扇馬達構成, 就能簡便地得到冷卻媒介,獲得較大的散熱效果。本發(fā)明的第3技術方案根據(jù)技術方案1或2所述的自動原稿搬送裝置,其 特征在于:所述冷卻媒介的排出口被設置在所述自動原稿搬送裝置的本體里, 所述排出口至少在相對于所述冷卻媒介的供給方向,被設置在位于最下游的發(fā) 熱體之上游側里。通過該構成,當冷卻手段將冷卻媒介提供給位于最下游的發(fā)熱體時,由于 冷卻媒介碰撞到該發(fā)熱體附近的自動原稿搬送裝置的本體里后從排出口被排 出,從而就能夠利用冷卻媒介的對流來有效地冷卻多個發(fā)熱體。本發(fā)明的第4技術方案根據(jù)技術方案3所述的自動原稿搬送裝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自動原稿搬送裝置的本體介由一對鉸鏈機構被開關自由地設置在圖 像讀取裝置的本體里;所述鉸鏈機構介由鉸鏈機構安裝部件被安裝到所述自動 原稿搬送裝置的本體里;所述排出口由安裝有一側的所述鉸鏈機構的所述鉸鏈 機構安裝部件,和所述自動原稿搬送裝置本體之間所形成的空隙構成;冷卻媒 介的吸入口由安裝于另一側的所述鉸鏈機構的所述鉸鏈機構安裝部件,和所述 自動原稿搬送裝置本體之間所形成的空隙構成。通過該構成,在鉸鏈機構安裝部件和自動原稿搬送裝置本體之間所形成的 空隙構成了冷卻媒介的排出口以及吸入口,因此,就不需要在自動原稿搬送裝 置的本體重新開設冷卻媒介排出口及吸入口等開口部,從而就能夠防止自動原 稿搬送裝置本體的強度低下。本發(fā)明的第5技術方案根據(jù)技術方案1至4中任何一項所述的自動原稿搬 送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發(fā)熱體、第2發(fā)熱體以及第3發(fā)熱體之中被 設置為最遠離所述冷卻手段的發(fā)熱體中,設置有導向從所述冷卻手段供給來的 冷卻媒介的導向手段。該構成通過導向手段將冷卻媒介導向到離開冷卻手段最遠位置里的發(fā)熱 體里,從而能夠對遠處的發(fā)熱體進行有效的冷卻。本發(fā)明的第6技術方案根據(jù)技術方案5所述的自動原稿搬送裝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導向手段包括安裝有所述第1發(fā)熱體、第2發(fā)熱體以及第3發(fā)熱體中的至少2個以上的支撐部件,和,構成與所述支撐部件相對的所述自動原稿 搬送裝置本體之一部分的壁部件。該構成通過第1發(fā)熱體、第2發(fā)熱體以及第3發(fā)熱體中的至少2個以上的支撐部件和,構成與所述支撐部件相對的自動原稿搬送裝置本體之一部分的壁 部件來構成導向手段,不追加新的部件就可以獲得導向手段,從而能夠防止自 動原稿搬送裝置制造成本的增大。本發(fā)明的第7技術方案根據(jù)技術方案1至6中任何一項所述的自動原稿搬 送裝置,還包括驅動控制所述冷卻手段的驅動控制手段,其特征在于:所述驅 動控制手段從載置于原稿載置臺里的原稿開始被搬送起,在原稿由所述分 離 供紙手段被分離 供紙了規(guī)定頁數(shù)之后,就開始驅動所述冷卻手段。通過該構成,就能夠在發(fā)熱體的溫度沒有上升時不驅動冷卻手段,從而能 夠防止原稿搬送開始時,亦即原稿搬送工作開始時來自于冷卻手段的噪音的發(fā) 生。本發(fā)明的第8技術方案根據(jù)技術方案1至6中任何一項所述的自動原稿搬 送裝置,還包括驅動控制所述冷卻手段的驅動控制手段,其特征在于:所述驅 動控制手段從載置于原稿載置臺里的原稿開始被搬送起,經(jīng)過規(guī)定時間之后, 就開始驅動所述冷卻手段。通過該構成,當原稿的分離,供紙頁數(shù)達到規(guī)定頁數(shù)而開始冷卻手段的驅 動時,冷卻手段的驅動開始是依存于原稿的尺寸或搬送速度等的不同的,而當 載置于原稿載置臺上的原稿從開始搬送,至經(jīng)過規(guī)定時間之后才開始驅動冷卻 手段時,就能夠不依存于原稿的尺寸或搬送速度等的不同來開始驅動冷卻手 段。由此,當發(fā)熱體處于溫度上升狀態(tài)時就能夠驅動冷卻手段,從而能夠有效 地冷卻發(fā)熱體。本發(fā)明的第9技術方案根據(jù)技術方案7或8所述的自動原稿搬送裝置,其 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控制手段從原稿搬送結束開始,經(jīng)過規(guī)定時間之后,停止 驅動所述冷卻手段。該構成是從原稿搬送結束開始,經(jīng)過了規(guī)定時間之后才停止冷卻手段的驅 動的,因此,在原稿搬送結束后的一段時間里可以繼續(xù)驅動冷卻裝置,從而可 以對發(fā)熱體充分冷卻。另外,在下一個原稿束開始搬送時,可以使得發(fā)熱體處 于充分冷卻的狀態(tài)里。本發(fā)明的第10技術方案根據(jù)技術方案7至9中任何一項所述的自動原稿搬送裝置,還包括在所述第l發(fā)熱體、第2發(fā)熱體以及第3發(fā)熱體之中,對被設置在最離開所述冷卻手段位置里的發(fā)熱體之溫度進行檢測的溫度檢測手段,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控制手段當所述溫度檢測手段所檢測到的發(fā)熱體之溫度 在設定溫度以上時,開始驅動所述冷卻手段。通過該構成,可以檢測到離開冷卻手段位置最遠的發(fā)熱體的溫度,當發(fā)熱 體的溫度大于設定溫度時,就開始驅動冷卻手段,因此,就能夠通過反饋控制 對冷卻效果低的發(fā)熱體進行切實的冷卻。本發(fā)明的第11技術方案根據(jù)技術方案10所述的自動原稿搬送裝置,其特 征在于:所述驅動控制手段當所述溫度檢測手段所檢測到的發(fā)熱體之溫度未到 達設定溫度時,停止驅動所述冷卻手段。通過該構成,可以檢測到離開冷卻手段位置最遠的發(fā)熱體的溫度,當發(fā)熱 體的溫度未達到設定溫度時,就停止驅動冷卻手段,因此,就能夠通過反饋控 制,在對冷卻效果低的發(fā)熱體進行冷卻之后停止冷卻手段,從而可以抑制冷卻 手段的電力消耗。本發(fā)明的第12技術方案提供一種圖像讀取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所述 讀取位置處讀取形成在原稿里的圖像的讀取手段;和技術方案1至11中任何 一項所述的自動原稿搬送裝置。通過上述構成,將第1發(fā)熱體、第2發(fā)熱體以及第3發(fā)熱體中的至少2個 沿大致串聯(lián)方向里設置,并沿著這些發(fā)熱體的排列方向,通過冷卻手段來提供 冷卻媒介,從而可以通過單一的冷卻手段來同時冷卻多個的發(fā)熱體。由此,就能夠減少冷卻手段的設置空間,在能夠使自動原稿搬送裝置小型 化的同時,還能夠降低制造成本。其結果是在對圖像讀取裝置進行小型化的同 時,還能夠降低制造成本。特別是,因為將第1發(fā)熱體、第2發(fā)熱體以及第3發(fā)熱體中的至少2個以 上設置在大致串聯(lián)的方向里,就能夠降低自動原稿搬送裝置的高度,其結果是 能夠降低圖像讀取裝置的高度。本發(fā)明的第13技術方案提供一種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在記錄 媒介里形成圖像的圖像形成手段;和技術方案12所述的圖像讀取裝置。通過上述構成,將第1發(fā)熱體、第2發(fā)熱體以及第3發(fā)熱體中的至少、2個 沿大致串聯(lián)方向里設置,并沿著這些發(fā)熱體的排列方向,通過冷卻手段來提供冷卻媒介,從而可以通過單一的冷卻手段來同時冷卻多個的發(fā)熱體。由此,就能夠減少冷卻手段的設置空間,在能夠使自動原稿搬送裝置小型 化的同時,還能夠降低制造成本。因此,在能夠使圖像讀取裝置小型化的同時, 還能夠降低制造成本。其結果是在對圖像形成裝置進行小型化的同時,還能夠 降低制造成本。特別是,因為將第1發(fā)熱體、第2發(fā)熱體以及第3發(fā)熱體中的至少2個以 上設置在大致串聯(lián)的方向里,就能夠降低自動原稿搬送裝置的高度,其結果是 能夠降低圖像讀取裝置的高度,其結果是能夠降低圖像形成裝置的高度。如上所述,就能夠提供小型、低成本的自動原稿搬送裝置、圖像讀取裝置 以及圖像形成裝置。
圖l所示是本發(fā)明涉及的包括自動原稿搬送裝置以及圖像讀取裝置之圖像 形成裝置的第1實施方式的示意圖,是圖像形成裝置之復印機的概要圖。圖2所示是第1實施方式的自動原稿搬送裝置的概要構成圖。 圖3所示是第1實施方式的自動原稿搬送裝置的控制系統(tǒng)的模塊圖。 圖4所示是第1實施方式的自動原稿搬送裝置的背面圖。 圖5所示是第1實施方式的自動原稿搬送裝置的本體里側的斷面圖。 圖6所示是第1實施方式的自動原稿搬送裝置的下蓋和鉸鏈機構安裝框的 分解圖。圖7所示是在第1實施方式的自動原稿搬送裝置的下蓋里安裝有鉸鏈機構 安裝框時的下蓋俯視圖。圖8(a)所示是第1實施方式的自動原稿搬送裝置的鉸鏈機構設置框和鉸 鏈機構安裝角撐架的分解圖,(b)所示是在鉸鏈機構設置框安裝了鉸鏈機構安 裝角撐架時的鉸鏈機構設置框的俯視圖。圖9所示是第1實施方式的自動原稿搬送裝置中,從傳出馬達開始的動力 傳遞機構示意圖。圖10所示是第1實施方式的自動原稿搬送裝置中,從供紙馬達開始的動 力傳遞機構示意圖。圖11所示是第1實施方式的自動原稿搬送裝置中,從讀取馬達開始的動 力傳遞機構示意圖。圖12所示是第1實施方式的自動原稿搬送裝置中,從翻轉馬達開始的動力傳遞機構示意圖。圖13所示是從第1實施方式的自動原稿搬送裝置的上面所看到的概要圖。 圖14所示是從第1實施方式的自動原稿搬送裝置的里側所看到的要部側視圖。圖15所示是將圖13的自動原稿搬送裝置沿時針方向轉動180°后的要部 俯視圖。圖16所示是從第1實施方式的自動原稿搬送裝置的里側看到的背面圖。 圖17所示是第1實施方式的自動原稿搬送裝置的空氣流動示意圖。 圖18所示是在第1實施方式的自動原稿搬送裝置里設置了通風窗后的空 氣流動示意圖。圖19所示是一個實施方式中的搬送控制的流程圖。 圖20所示是緊接于圖19的搬送控制的流程圖。 圖21所示是緊接于圖20的搬送控制的流程圖。圖22所示是第1實施方式中開始讀取原稿時的搬送控制的流程圖。' 圖23所示是緊接于圖22的搬送控制的流程圖。 圖24所示是緊接于圖23的搬送控制的流程圖。 圖25所示是緊接于圖24的搬送控制的流程圖。 圖26所示是緊接于圖25的搬送控制的流程圖。 圖27所示是第1實施方式中風扇馬達驅動處理的流程圖。 圖28所示是在第1實施方式的自動原稿搬送裝置里設置了導管之后的空 氣流動示意圖。圖29所示是第1實施方式之外的風扇馬達驅動處理的流程圖。圖30所示是本發(fā)明涉及的包括自動原稿搬送裝置以及圖像讀取裝置之圖像形成裝置的第2實施方式的示意圖,是從自動原稿搬送裝置上面看到的模式圖。圖31所示是第2實施方式中溫度判定處理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使用圖面來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 圖1 圖29所示是本發(fā)明涉及的自動原稿搬送裝置、包括自動原稿搬送裝置的圖像讀取裝置、包括自動原稿搬送裝置和圖像讀取裝置圖像形成裝置之 第l實施方式的圖,在本實施方式中,以將圖像形成裝置適用于復印機為例來 顯示。還有,除了復印機之外,還可以將圖像形成裝置適用于傳真機裝置、打印 機裝置、包括復印功能和傳真功能的復合機等。另外,作為圖像讀取裝置可以 適用于掃描裝置、傳真裝置、包括復印功能和傳真功能的復合機等。首先對其構成作說明。在圖1中,復印機21本體21a的上面設置了由透 光性部件構成的接觸玻璃22a(參照圖2),鄰接于該接觸玻璃22a,在本體上面 還設置了由透光性部件構成、比接觸玻璃22a面積要小的狹縫玻璃22b (參照圖 2)。另外,在本體21a的上部設置了 ADF23,該ADF23如圖4所示,通過一對 鉸鏈機構20a、 20b就能夠對接觸玻璃22a自由地進行開放或遮蔽。具體來說,鉸鏈機構20a、 20b包括安裝于復印機21本體21a的第1角撐 架204a,和安裝于ADF23本體23a的第2角撐架204b,第1角撐架204a和第 2角撐架204b通過轉動軸204c被連結可以自由轉動。另外,在第2角撐架204b內設有未圖示的壓縮彈簧,壓縮彈簧伴隨著ADF23 本體23a的開放而被壓縮,由此使得ADF23停止在開放位置里。另外,如圖5所示,ADF23的本體23a包括有下蓋205a和上蓋205b,如 圖6、 7所示,在下蓋205a里安裝有鉸鏈機構設置框206。還有,圖5所示為 ADF23本體23a的內側。如圖8所示,在鉸鏈機構設置框206里安裝了嵌合有一側的鉸鏈機構20a 之第1角撐架204a的槽型鉸鏈機構設置框206,在該鉸鏈機構設置框206里安 裝有第1角撐架204a。在本實施方式中,鉸鏈機構設置框206構成了鉸鏈機構 安裝部件。另外,在下蓋205a里還安裝了鉸鏈機構安裝部件之鉸鏈機構安裝角撐架 207,在鉸鏈機構安裝角撐架207里嵌合有另一側的鉸鏈機構20b的第1角撐 架204a。還有,圖6所示是下蓋205a和鉸鏈機構設置框206的分解圖,圖7所示 在下蓋205a里安裝了鉸鏈機構設置框206時的下蓋205a的俯視圖,圖8(a) 所示是鉸鏈機構設置框206和鉸鏈機構安裝角撐架206a的分解圖,圖8(b)所 示是在鉸鏈機構設置框206安裝了鉸鏈機構安裝角撐架206a時的鉸鏈機構設置框206的俯視圖。另外,圖5所示是在鉸鏈機構安裝角撐架206a里沒有安裝第1角撐架204a 時的狀態(tài),在鉸鏈機構安裝角撐架206a和上蓋205b之間開口有冷卻劑的排出 □ 218。另外,在鉸鏈機構安裝角撐架207和上蓋205b之間開口有如圖4所示的 冷卻劑吸入口 219,該吸入口 219是和排出口 218—樣的開口。接下來,根據(jù)圖2、 3來說明ADF23的構成。圖2所示是ADF23的概要構 成圖,圖3所示是ADF23控制系統(tǒng)的模塊圖。在圖2中,ADF23包括原稿載置 臺之原稿臺24,在該原稿臺24里,原稿束P被載置為原稿面向上。在原稿臺24的臺面里設置有檢測原稿長度的原稿長度檢測探測器25 27,該原稿長度檢測探測器25 27分別包括鄰接的一對受光及發(fā)光元件。因此,原稿長度檢測探測器25 27被配置在原稿臺24的臺面里以至少能 夠判斷同一原稿尺寸的縱向或橫向。控制器100根據(jù)受光元件輸入的情報來判 斷載置于原稿臺24里的原稿束P在搬送方向上的長度。另外,相對于原稿臺24,在原稿的搬送方向下游側里設置了止動爪28, 該止動爪28通過傳出馬達101而在被原稿束P的前端碰到的碰擋位置(虛線所 示位置)和從原稿束P的前端退避的退避位置(實線所示位置)之間被移動。由此,當止動爪28處于碰擋位置時,通過原稿束P的前端被碰到,原稿 束P的前端就能理整齊。另外,原稿束P的寬度方向通過碰到設置在原稿臺24 上的邊欄(未圖示),與搬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的位置就能得到確定。另外,擋止動爪28向下方移動時,該止動爪28通過原本位置探測器34 來被檢測,而原本位置探測器34將檢測情報輸出到控制器100里。另外,在原稿束P前端側的原稿臺24上還設置了由定位觸針29以及透過 型光電探測器構成的原稿探測器30,當原稿臺24里載置有原稿束P時,定位 觸針29就從被原稿束P前端按壓的虛線所示位置(原稿未檢測位置)移動至實 現(xiàn)所示的位置(原稿檢測位置),當原稿探測器30對定位觸針29的探測從未檢 測狀態(tài)變化到檢測狀態(tài)時,就將信號輸出到控制手段之控制器100??刂破?00介由I / F107被連接到設置在復印機21本體21a里的本體控 制部111里,將信號輸出到該I/F107里。本體控制部lll根據(jù)該輸入信號進 入用于在本體21a側進行原稿讀取的待機狀態(tài)。另一方面,在止動爪28的上方設置有傳出滾子31,該傳出滾子31介由后述的傳出凸輪126被傳遞有從傳出馬達101來的驅動力,其在由傳出馬達101以及凸輪機構等實線所示之從原稿束p退避的位置,和虛線所示之與原稿束p 上面相接位置之間進行升降。另外,在本體21a側里設置有操作部108,當按下該操作部的復印鍵時, 原稿供紙信號從本體控制部111介由I / F107被送信到控制器100里,控制器 100對傳出馬達101進行正向轉動后,驅動止動爪28從原稿束P向下方退避。 另外,對操作部108進行操作時,會產生通知的聲音,當控制器100檢測到該 通知聲音時,就檢測到了操作部108的輸入操作。之后,當該止動爪28移動至退避位置時,止動爪28通過原本位置探測器 34被檢測,當原本位置探測器34檢測到止動爪28時,控制器100對傳出馬達 101進行逆向轉動后,將傳出滾子31下降到與原稿束P相接的位置里。此時,傳出滾子31通過供紙馬達102的正向轉動,開始原稿臺24上的幾 頁(理想的是僅為1頁)原稿的供紙。該供紙來的原稿被傳送到由設置在傳出滾 子31下游側里的供紙帶32以及逆轉輥33所構成的分離 供紙手段里。供紙輥32被架設在驅動輥32a以及從動輥32b里,當驅動力從供紙馬達 102被傳遞到驅動輥32a里時,即進行環(huán)繞移動。當供紙馬達102為正向轉動時,供紙帶32沿供紙方向(順時針方向)作環(huán) 繞移動,逆轉輥33里內藏有未圖示的扭矩限位器,當供紙馬達102為正向轉 動時,其沿供紙方向的逆方向(順時針方向)被轉動驅動。由此,最上面的原稿 和最下面的原稿被分離后,僅有最上面的原稿被繼續(xù)供紙。具體來說,逆轉輥33以規(guī)定壓力與供紙帶32相接,其與供紙帶32直接 或介由1頁原稿相接時,被供紙帶32的轉動帶動地作反時針轉動,當2頁以 上的原稿進入供紙帶32和逆轉輥33之間時,被帶動轉動的力被設計為小于扭 矩限位器的扭矩。由此,逆轉輥33沿原來的驅動方向時的順時針方向轉動, 起到了將多余原稿送回的作用,從而能夠防止重疊傳送。分離后的原稿是通過設置在供紙輥32下游側里的分離探測器51來被檢測 的,由分離探測器51檢測到的原稿通過供紙帶32繼續(xù)被搬送,當原稿的前端 從通過設置在供紙帶32下游側里的碰到探測器35而被檢測到的時刻開始被搬 送了規(guī)定量Xmm后,通過控制器100供紙馬達102的正向轉動被停止。該規(guī)定量Xmm被設定為比從碰到探測器35至推出輥對(分離"f共紙手段)36 之夾持部為止的距離要大,在相互滑動接觸的推出驅動輥36a和推出從動輥36b的夾持部里,以形成一定彎曲的狀態(tài)而停止。此時,傳出馬達101根據(jù)控制器100來的指令進行正向轉動,使傳出輥子 31從原稿上面退避,而將原稿僅以供紙帶32的搬送力來搬送,由此,原稿的 前端碰到推出驅動輥36a以及推出從動輥36b的夾持部里,分離搬送時發(fā)生的 原稿彎曲(偏斜)就能得到補正。另外,推出驅動輥36a以及推出從動輥36b在原稿分離之后,通過供紙馬 達102的逆轉動,將偏斜補正后的原稿介由翻轉通路53搬送去設置在下游側 里的讀取入口輥對(搬送手段)37。該讀取入口輥對37由讀取入口驅動輥37a 和讀取入口從動輥37b構成。另外,在供紙馬達102逆轉驅動時,推出驅動輥36a雖然被驅動,而通過 后述的單向離合器的作用,傳出滾子31和供紙帶32里沒有驅動力被傳遞來。還有,在推出驅動輥36a以及推出從動輥36b的下游側里設置有原稿寬度 探測器38,在圖2中,該原稿寬度探測器38沿縱深方向排列有復數(shù)個,并在 實線所示位置和虛線所示位置之間移動。該原稿寬度探測器38檢測到原稿時就移動到虛線所示的位置里,并獲得 垂直于由推出驅動輥36a以及推出從動輥36b搬送出來的原稿的搬送方向之寬 度方向的情報后,將該檢測情報送信到控制器100里。控制器100根據(jù)來自于原稿長度檢測探測器25 27的原稿長度檢測情報 和來自于原稿寬度探測器38的原稿寬度檢測情報的組合,將原稿臺24上所載 置的原稿束P的尺寸情報送信到本體控制部111里。另外,控制器100在以碰到探測器35來檢測原稿的前后端時,通過計數(shù) 相當于己搬送距離的馬達驅動脈沖數(shù),更準確地計算原稿的正確長度。另外,當原稿通過推出驅動輥36a的驅動被搬送到讀取入口輥對37里時, 將原稿搬送速度設定為高速以縮短將原稿送入狹縫玻璃22b上的讀取位置80 里的處理時間,特別是在第2頁以后的原稿中,通過這種高速搬送來縮短與前 面的原稿之間的距離,就能夠提高生產率。然后,當原稿的前端通過讀取入口 探測器39被檢測到時,原稿前端在進入讀取入口輥對37之前就開始被減速。另外,控制器100通過驅動并停止供紙馬達102,使得搬送距離比從讀取 入口探測器39至讀取入口輥對37為止的距離要長Ymm,在停止的讀取入口輥 對37的夾持部里,以碰到原稿的前端使之形成一定彎曲的狀態(tài)來停止原稿.。 結果是能夠對原稿搬送時因推出輥對36而發(fā)生的偏斜進行補正。在本實施方式中,讀取入口輥對37構成偏斜補正用的輥對。另外,控制器100在原稿暫時停止(對位停止)于讀取入口輥對37的夾持 部時,介由I / F107將對位停止信號送信到本體控制部111里。對位停止信號被送信后,控制器100就從本體控制部111接受讀取開始信 號后驅動讀取馬達103,以使對位停止的原稿以對應于讀取倍率的搬送速度來 被搬送,并通過讀取出口輥對(搬送手段)40來搬送原稿。另外,該讀取出口輥 對40是由讀取出口驅動輥40a和讀取出口從動輥40b構成的。這里,當原稿的前端在到達設置在狹縫玻璃22b上游側里的對位探測器 41之前就接受到讀取開始信號時,就進入對位非停止讀取動作。對位非停止讀 取動作的時候,不執(zhí)行對位停止,而是在維持讀取搬送速度的同時進行讀取。對位探測器41用于檢測原稿的前端,當通過位探測器41檢測到原稿的前 端時,控制器100就開始讀取馬達103的脈沖計數(shù),并以原稿前端到達狹縫玻 璃22b上的讀取位置80里的時機,向本體控制部111發(fā)送顯示副掃描方向有 效圖像領域的門信號。該門信號一般都是被送信至原稿后端離開讀取位置80 為止。介由翻轉通路53而通過讀取位置80的原稿,被上下面翻轉后通過讀取出 口輥對40以及排紙輥(搬送手段)42被繼續(xù)搬送,當兩面原稿讀取結束,或單 面原稿之單面讀取結束后被排紙到排紙部之排紙盤43里。另外,排紙輥42包括排紙驅動輥42a、排紙上從動輥42b以及排紙下從 動輥42c,在該排紙輥42的下游側里設置有切換爪44。在進行兩面原稿的搬送時,在讀取該原稿的表面時,當離開讀取位置80 原稿前端在到達排紙輥42之前,切換爪44被翻轉電磁元件105驅動后被切換 到虛線所示的位置里。此時,通過由讀取馬達103驅動的排紙驅動輥42a以及排紙下驅動輥42c, 和由翻轉馬達104驅動的翻轉輥對(排紙手段)45,原稿即被搬送到轉向通路 46a里??刂破?00通過設置在讀取出口輥對40下游側里的讀取出口探測器47, 從檢測到原稿后端至達到讀取馬達103的驅動脈沖所規(guī)定的脈沖時,就判定原 稿的后端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排紙輥42,然后切斷翻轉電磁元件105使切換爪44移動 至實線所示的位置。另外,控制器100如上所述地在到達讀取馬達103的驅動脈沖所規(guī)定的脈沖后,通過對翻轉馬達104進行逆轉動驅動而逆轉動驅動翻轉輥對45,將原稿 轉向去推出輥對36。此時,讀取馬達103的驅動方向是同一方向,而翻轉馬達104的驅動方向 為逆方向,為了縮短處理時間,對翻轉馬達104以及讀取馬達103進行高速驅 動。另外,控制器IOO在原稿開始轉向,翻轉馬達104的驅動脈沖到達規(guī)定脈 沖之后,將供紙馬達102高速逆轉動驅動后,將原稿高速搬送去推出輥對36。另外,被搬送到再供紙通路46b里的原稿后端由翻轉探測器4949檢測到 時,控制器100根據(jù)翻轉探測器49的檢測情報來停止翻轉輥對45的逆轉動驅 動。之后,通過推出輥對36來進行原稿的偏斜補正后,如上所述地讀取原稿 的一面,再次通過轉向通路46a轉向后,通過再供紙通路46b搬送去讀取位置 80,并且不經(jīng)過原稿讀取而僅執(zhí)行用于整理原稿面的翻轉動作后,將原稿排紙 到排紙盤43里。另外,在排紙輥42的上游側里設置了排紙?zhí)綔y器50,該排紙?zhí)綔y器50 檢測原稿的后端后將信號輸出到控制器100里,控制器100根據(jù)該輸出情報來 判斷原稿已經(jīng)被排紙了。另外,在本體21a里設置有顯示部48,控制器100根據(jù)碰到探測器35、 讀取入口探測器39、對位探測器41、讀取出口探測器47、翻轉探測器49、排 紙?zhí)綔y器50等的檢測情報以及原稿長度檢測探測器25 27的檢測情報來進行 堵紙的判斷,當發(fā)生紙張堆堵時,通過顯示部48來進行堵紙的表示。另外,在ADF23里還設置了檢測本體23a從復印機21本體21a里關閉以 及開放的本體開關檢測探測器64。該本體開關檢測探測器64由設置在ADF23本體23a里的觸針,和設置在 復印機21本體21a里、檢測觸針的透過型光電探測器構成,由透過型光電探 測器輸出的信號被輸出到控制器100里。圖9 圖12所示是動力傳遞機構示意圖,圖9所示是傳出馬達101來的 動力傳遞機構200,圖10所示是第1發(fā)熱體之供紙馬達102來的動力傳遞機構 (第1驅動手段)201,圖11所示是第2發(fā)熱體之讀取馬達103來的動力傳遞機 構(第1驅動手段)202,圖12所示是第3發(fā)熱體之翻轉馬達104來的動力傳遞 機構(第3驅動手段)203。在圖9所示的動力傳遞機構200中,連接于傳出馬達IOI的帶輪121介由 時機帶122被連接到帶輪123里,當帶輪123通過傳出馬達101而轉動時,該 轉動就會從帶輪123傳遞到帶輪124里。帶輪124介由帶輪125被連接到傳出凸輪126里,當傳出馬達101被正轉 動驅動時,就使傳出凸輪126沿反時針轉動方向作轉動后,使傳出輥31移動 到退避位置里。當傳出馬達101被逆轉動驅動時,就使傳出凸輪126沿順時針 轉動方向作轉動后,使傳出輥31移動到相接位置里。帶輪124介由帶輪127、 128被連接到止動爪凸輪129里,止動爪28通過 止動爪凸輪129的轉動,在碰到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間作移動。在圖10所示的動力傳遞機構201里,連接于供紙馬達102的帶輪131介 由時機帶132被連接到帶輪133里,該帶輪133被連接到帶輪134里。帶輪134介由帶輪135、 136、 144、 145、 146被連接到帶輪147里,帶輪 147介由帶輪149被連接到帶輪150里。帶輪150介由時機帶151被連接到帶 輪152里,該帶輪152被連接到連接于傳出輥31的傳出帶輪153里。由此,當供紙馬達102沿順時針方向作正轉動驅動時,介由帶輪131、時 機帶132、帶輪133、 134、 135、. 136、 144、 145、 146、 147、 149、 150、時機 帶151以及傳出帶輪153,來使傳出輥31沿順時針轉動方向轉動后,從原稿束 P對上面的原稿進行分離。另外,帶輪147被連接到用于驅動驅動輥32a的供紙帶驅動輥帶輪148里, 帶輪148在供紙馬達102沿時針轉動方向作正轉動驅動時,沿反時針轉動方向 轉動后將原稿束P順供紙方向沿供紙帶32作環(huán)繞移動。還有,在帶輪134、 136、 144里內藏有單向離合器,帶輪134、 136、 144 僅將供紙馬達102沿時針轉動方向的驅動力傳遞到傳出帶輪153以及供紙帶驅 動輥帶輪148里。另外,帶輪135介由帶輪137、 154、 155、 156、 157被連接到轉動逆轉輥 33的逆轉輥帶輪158里,當供紙馬達102沿時針轉動方向轉動時,通過介由帶 輪137、 154、 155、 156、 157來使逆轉輥33沿時針轉動方向進行轉動,在原稿束P的分離方向里轉動。還有,帶輪137內藏有單向離合器,其僅將供紙馬達102沿時針轉動方向 的驅動力傳遞后,來轉動驅動逆轉輥33。另外,在帶輪137里連接有帶輪139,帶輪139在與同軸連接于帶輪137以及154的帶輪138相連接的同時,還與帶輪140連接。該帶輪140介由帶輪141、 142被連接到推出驅動輥帶輪143里,而該推 出驅動輥帶輪143被連接到推出驅動輥36a里。由此,當供紙馬達102沿反時針轉動方向被逆轉動驅動時,帶輪140通過 沿反時針轉動方向的轉動,介由帶輪142、 141使推出驅動輥帶輪143沿反時 針轉動方向里轉動,通過推出輥對36將原稿搬送去讀取位置80。在圖11所示的動力傳遞機構202中,連接于讀取馬達103的帶輪161介 由時機帶162被連接到帶輪163里,該帶輪163被連接到帶輪164里。帶輪164介由時機帶165被連接到帶輪166、 167里,帶輪167被連接到 用于轉動讀取入口驅動輥37a的讀取入口輥帶輪168里。由此,當讀取馬達103 沿時針轉動方向作正轉動驅動時,介由帶輪161、時機帶162、帶輪163、 164、 時機帶165、帶輪166、 167以及讀取入口輥帶輪168,讀取入口從動輥37b沿搬送方向之時針轉動方向轉動。還有,在讀取入口輥帶輪168里連接有帶輪169,該帶輪169介由時機帶 174被連接到讀取出口輥帶輪175里。在讀取出口輥帶輪175里連接有讀取出口輥對40的讀取出口驅動輥40a, 讀取出口驅動輥40a隨著讀取出口輥帶輪175沿反時針轉動方向的轉動,而沿 搬送方向之反時針轉動方向進行轉動。另外,在時機帶174里連接有排紙輥帶輪179,排紙輥帶輪179被連接到 排紙輥42的排紙驅動輥42a里,排紙驅動輥42a隨著排紙輥帶輪179沿反時針轉動方向的轉動,而沿搬送方向之時針轉動方向進行轉動。另外,在時機帶174里連接有將一定的張力賦予給時機帶174,并使時機 帶174作環(huán)繞移動的帶輪177、 178。另外,帶輪169介由張緊帶170被連接到堵紙?zhí)幚砜潭缺P172的帶輪171 里,該堵紙?zhí)幚砜潭缺P172用于操作者從搬送路徑上除去堵紙時的操作,當堵 紙?zhí)幚砜潭缺P172轉動時,驅動力介由張緊帶170被傳遞到帶輪169里,通過 帶輪169對時機帶174的環(huán)繞移動,搬送路徑上的堵紙得以除去。在圖12所示的動力傳遞機構203中,連接于翻轉馬達104的帶輪191介 由時機帶192被連接到帶輪193里,該帶輪191根據(jù)翻轉馬達104的正反驅動 而對翻轉輥對45的翻轉輥驅動輥45a進行正反轉動。另外,在翻轉輥,區(qū)動輥 45a滑動接觸有可以自由轉動的翻轉輥從動輥45b。 C另一方面,在復印機21的本體21a內,設置有圖1所示的圖像讀取裝置 81,由該圖像讀取裝置81讀取的圖像情報通過寫入部82被照射到感光體鼓83 里。圖像讀取裝置81包括對接觸玻璃22a或狹縫玻璃22b上的原稿進行照 射的光源81a;和,對原稿來的反射光分別進行反射的第1反光鏡81b、第2 反光鏡81c、第3反光鏡81d;和,將第3反光鏡81d反射來的光成像到CCD 圖像探測器81f里的透鏡81e;和,將透鏡81e成像后的光變換成電信號的CCD 圖像探測器81f。光源81a以及第1反光鏡81b被安裝到未圖示的第1移動體里,與此同時, 第2反光鏡81c以及第3反光鏡81d被安裝到第2移動體里,第1移動體以及 第2移動體沿著接觸玻璃22a以及狹縫玻璃22b,在圖1中的左右方向里移動。然后,第1移動體以及第2移動體在讀取載置于接觸玻璃22a上的原稿時, 在接觸玻璃22a的下方,沿圖l中的左右方向移動,在讀取通過狹縫玻璃22b 的原稿時,被停止在狹縫玻璃22b的下方。寫入部82根據(jù)圖像讀取裝置81讀取的圖像情報來照射經(jīng)光調制的激光, 并以該激光使帶電后的感光體鼓83的表面曝光。在感光體鼓83的周圍,設置了與感光體鼓83 —起構成圖像形成裝置的顯 影裝置86、轉印帶87、清潔裝置88、未圖示的帶電裝置以及除電裝置。帶電 裝置經(jīng)柵格的控制在暗中進行正電荷的電暈放電,使得感光體鼓表面帶電有一 定的電位。寫入部82將包括圖像情報的激光二極管照射到被帶電有該一定電位的感 光體鼓83上,除去感光體鼓83上的負電荷后形成靜電潛像。顯影裝置86將帶有負電的調色劑附著到感光體鼓83上被除去電荷的部分 里以形成可視像。在轉印帶87里印加有正的偏壓,該轉印帶87將帶有負電荷 的可視像轉印到紀錄媒介之轉印紙里后繼續(xù)搬送。清潔裝置88包括清潔刮刀以刮落殘留在感光體鼓83里的調色劑。除電裝 置通過點亮LED來除去感光體鼓83上的殘留電荷后,為下一次在轉印紙里形 成新圖像作準備。形成有這樣的圖像的轉印紙被搬送到定影裝置90里,通過定影裝置90調 色劑圖像就被定影到轉印紙里了。另外,在本體21a里設置了分別收納不同尺寸的轉印紙S1 S5的收容盒91 95,收納在該收容盒91 95里的轉印紙通過傳出滾子91a 95a被供紙后, 與沿搬送方向轉動的供紙輥91b 95b滑動接觸,并在被沿分離方向轉動的逆 轉輥91c 95c分離后,介由中繼輥對96、 97被搬送到對位輥對98里,經(jīng)對 位輥98對準時機之后被搬送到感光體鼓83和轉印帶87之間的搬送路徑里。接著,以圖13 圖16來說明供紙馬達102、讀取馬達103以及翻轉馬達 104的冷卻構造。還有,圖13所示是從ADF23上面看到的模式圖,下方為ADF23 的跟前側,上方為里側。另外,圖14所示是從里側看到的ADF23要部的側視 圖。圖15所示是將圖13的ADF沿時針方向轉動180。后的ADF概要俯視圖。 另外,圖16所示是從里側看到的ADF的背面圖。在圖13 圖16中,供紙馬達102由金屬制的馬達角撐架210所支撐,該 馬達角撐架210被固定在ADF23的本體23a里。另外,讀取馬達103由金屬制的馬達角撐架212所支撐,該馬達角撐架 212被固定在ADF23的本體23a里。另夕卜,翻轉馬達104由金屬制的馬達角撐 架211所支撐,該馬達角撐架211被固定在ADF23的本體23a里。還有,圖13因為是概要圖,故而省略了動力傳遞機構201 203的圖示。如圖13所示,在供紙馬達102的右側里設置了冷卻手段之風扇馬達214, 供紙馬達102、翻轉馬達104、讀取馬達103被設置在大致的串聯(lián)方向里。另外,風扇馬達214是通過由控制器100所控制的馬達驅動器(未圖示) 來被驅動,沿著供紙馬達102、翻轉馬達104、讀取馬達103的排列方向,提 供冷卻媒介之空氣。從風扇馬達214來的空氣,如箭頭A、 B所示從ADF23的中央向著左側被 提供,按供紙馬達102、翻轉馬達104、讀取馬達103的順序依次被冷卻。另外,在相對于風扇馬達214的右側里設置了控制器100,由于控制器100 是沒有熱源的裝置,因此處于低溫。圖14、圖15中箭頭A所示的方向是從風扇馬達214供給來的空氣的流動 方向。還有,在本實施方式中,控制器100構成了驅動控制手段。這里,由于供紙馬達102被設置在最靠近風扇馬達214的位置里,相比較 于讀取馬達103以及翻轉馬達104的冷卻效果是最高的。相對于此,由于讀取 馬達103離開風扇馬達214最遠,其相比于供紙馬達102以及翻轉馬達104的 冷卻效果是最低的。于是,在本實施方式中,采用了將風扇馬達214的空氣有效地提供給讀取馬達103,使其能夠有效冷卻的構成。具體來說是,馬達角撐架210以及馬達角撐架212通過金屬制的角撐架連 桿215被連結,在馬達角撐架210、馬達角撐架212以及角撐架連桿215和本 體23a上蓋205b的后壁(壁部件)216所形成的空間里,構成有用于將風扇馬達 214提供來的空氣沿箭頭A所示方向進行導向的通路217。另外,在馬達角撐架210、馬達角撐架212以及角撐架連桿215和本體23a 上蓋205b的中間壁(壁部件)221所形成的空間里,構成有用于將風扇馬達214 提供來的空氣沿箭頭B所示方向進行導向的通路222。從風扇馬達214流通到通路217以及通路222里的空氣被導向到設置在離 開風扇馬達214最遠位置里的讀取馬達103里,從而能夠有效地將風扇馬達214 提供來的空氣導向到讀取馬達103里。特別是,由于在通路217里沒有設置供紙馬達102、翻轉馬達104以及讀 取馬達103,從風扇馬達214被供給到通路217里的空氣不受阻力地介由馬達 角撐架210以及馬達角撐架212,在對供紙馬達102以及翻轉馬達104進行冷 卻的同時被提供到讀取馬達103里后,對讀取馬達103進行冷卻。在本實施方式中,馬達角撐架210、馬達角撐架212以及角撐架連桿215 構成了支撐部件,馬達角撐架210、馬達角撐架212、角撐架連桿215以及本 體23a上蓋205b的后壁216以及中間壁221構成了導向手段。另一方面,如圖17所示,排出口 218被設置在處于箭頭A所示空氣供給 方向最下游的讀取馬達103的上游側,安裝角撐架207和上蓋205b的縫隙之 間所形成的吸入口 219被設置在風扇馬達214的上游側里(參照圖13)。由此,從吸入口 219被吸入的外部空氣從風扇馬達214被依次提供給供紙 馬達102、翻轉馬達104、讀取馬達103,碰到上蓋205b的側壁220后從排出 口218排出。,另一方面,控制器IOO從開始搬送被載置在原稿臺24上的原稿起,當規(guī) 定頁數(shù)(例如20頁)的原稿被供紙帶32以及逆轉輥33分離 供紙后,就開始 驅動風扇馬達214,在原稿搬送停止之后經(jīng)過規(guī)定的時間(例如20秒)后,就停 止驅動風扇馬達214。接下來,根據(jù)圖19 圖27的流程圖來說明原稿的搬送程序。這里,圖19 圖27的處理是由控制器100所控制的控制程序。首先,在圖19中,控制器100根據(jù)原稿長度檢測探測器25 27的檢測情報來判斷原稿束P是否被放置在原稿臺24里(步驟Sl)。接著,當操作部108的復印鍵被按下時,由于原稿供紙信號從本體控制部 111介由I / F107被送信到控制器100里,控制器100對供紙馬達102進行沿 時針轉動方向的正轉動驅動(步驟S2)。此時,止動爪28從原稿束P的前端退 避。接著,控制器100根據(jù)原本位置探測器34的檢測情報來判斷止動爪28是 否移動至退避位置(步驟S3),當止動爪28移動到退避位置時,對傳出馬達101 進行逆轉動驅動(步驟S4)。接著,控制器100判斷傳出滾子31是否移動至相接位置里(步驟S5),當 判斷到傳出滾子31已經(jīng)移動到相接位置里后,根據(jù)原稿長度檢測探測器25 27的檢測情報來獲得原稿的長度之后(步驟S7),將供紙馬達102沿時針轉動 方向作正轉動驅動(步驟S8)。由此,當位于原稿束P最上層的原稿通過傳出滾 子31被分離后,最上面的原稿再通過供紙帶32以及逆轉輥33而得到分離。接著,控制器100判斷碰到探測器35是否為0N(步驟S9),當碰到探測器 35不為0N時,就判斷堵紙檢測時間是否超過(步驟SIO)。當控制器100判斷 堵紙檢測時間超過時,就判定為未到碰到位置堵紙,并在顯示部48進行堵紙 顯示(步驟Sll)。另一方面,在步驟S9判斷碰到探測器35為0N時,就計數(shù)碰到的量(步驟 S12)。亦即,控制器100開始對相當于設定得比碰到探測器35和推出輥對36 的距離要更大的規(guī)定量Xmm之供紙馬達102的驅動脈沖進行計數(shù)。接著,如圖20所示,控制器100將傳出馬達101沿反時針轉動方向進行 逆轉動驅動后(步驟S13),判斷傳出滾子31是否移動到退避位置里(步驟S14), 當傳出滾子31移動到退避位置里之后,就停止驅動傳出馬達101 (步驟S15)。接著,控制器100判斷供紙馬達102的脈沖計數(shù)是否到達碰到量(相當于 Xmm的規(guī)定脈沖數(shù))(步驟S16),當脈沖計數(shù)值到達規(guī)定脈沖數(shù)時,以高速逆轉 動來驅動供紙馬達102 (步驟S17)。當供紙馬達102被逆轉動驅動時,推出輥 對36雖然得到驅動,但由于帶輪140的單向離合器的作用,驅動力并不傳遞 到傳出滾子31和供紙帶32里,原稿通過推出輥對36來被搬送。接著,控制器100判斷原稿寬度探測器38是否為ON(步驟S18),當原稿 寬度探測器38為ON時,控制器100根據(jù)原稿寬度探測器38的檢測情報來獲 得原稿的寬度情報(步驟S19)。其結果是,控制器100通過原稿長度檢測探測器25 27的原稿長度情報和原稿寬度探測器38的寬度情報的組合,就能夠把 握載置在原稿臺24上的原稿束P的尺寸情報。此時,原稿被推出輥對36以及讀取入口輥對37夾持后送向讀取位置80。 此時因為將原稿搬送速度設定為高速,所以就能夠縮短將原稿送入讀取位置80 的處理時間。特別是,在第2頁以后的原稿中,通過該高速搬送,就能縮短與 前面原稿之間的紙間距,從而提高生產率。接著,控制器100判斷混合載置模式是否處于0FF(步驟S20),當混合載 置模式處于OFF時,就將載置于原稿臺24上的原稿束P的尺寸情報送信到本 體控制部111里(步驟S21)。接著,如圖21所示,控制器IOO判斷原稿的前端是否被讀取入口探測器 39檢測到(步驟S22),當讀取入口探測器39沒有處于0N時,就判斷堵紙檢測 時間是否超過(步驟S23)。當控制器100判斷到堵紙檢測時間為超過時,就判 斷為未到達前端檢測位置堵紙,并在顯示部48里進行堵紙顯示(步驟S24)。另一方面,當步驟S22判斷到讀取入口探測器39處于0N時,就開始碰到 量的補正計數(shù)(步驟S25)。亦即,控制器100開始相當于設定得比讀取入口探 測器39和讀取入口輥對37距離要更大的規(guī)定量Ymm之供紙馬達102的驅動脈 沖的計數(shù)。接著,控制器100判斷供紙馬達102的脈沖計數(shù)值是否到達了相當于碰到 量(Y腿)的規(guī)定脈沖數(shù)(步驟S26),當脈沖計數(shù)值到達規(guī)定脈沖數(shù)時,就停止供 紙馬達102(步驟S27),在將對位停止信號送信到本體控制部111里之后(步驟 S28),就結束至讀取位置80的搬送控制。另外,供紙馬達102在到達規(guī)定脈 沖時刻,原稿帶有規(guī)定量的彎曲度被壓向讀取入口輥對37里,原稿的偏斜即 得以補正。圖22所示是讀取時的原稿之搬送控制程序的流程圖。在圖22中,控制器 100判斷是否為單面模式(步驟S31),當判斷為是單面模式時,在將讀取馬達 103的速度設定為讀取倍率后(步驟S32),繼續(xù)從本體控制部111接受到讀取 開始信號后,即開始原稿讀取動作??刂破?00對讀取馬達103進行正轉動驅動后,以相應于讀取倍率的搬送 速度來驅動讀取入口輥對37以及讀取出口輥對40(步驟S33)。接著,控制器100判斷原稿的前端是否被對位探測器41檢測到(步驟S34), 當原稿的前端被檢測到時,就開始讀取馬達103的脈沖計數(shù)(步驟S35)。接著,控制器100判斷讀取馬達103的脈沖計數(shù)值是否為相當于對位探測器41和狹縫玻璃22b上的讀取位置80之間距離的表面規(guī)定脈沖(步驟S36)。 當控制器IOO判斷到計數(shù)值達到了表面規(guī)定脈沖時,就判斷考慮了原稿滑移率等的補正脈沖是否為表面規(guī)定脈沖(步驟S37)。當控制器IOO判斷到補正脈沖到達了表面規(guī)定脈沖時,以原稿前端到達讀取位置80里的時機,在將表示副掃描方向有效圖像領域的門信號送信到本體控制部111里之后(步驟S38),開始表面門計數(shù)的計數(shù)(步驟S39)。接著,控制器100判斷原稿前端是否被排紙?zhí)綔y器50檢測到(步驟S40),當判斷到原稿前端被排紙?zhí)綔y器50檢測到時,就判斷堵紙檢測時間是否超過(步驟S41)。當控制器IOO判斷到堵紙檢測時間為超過時,就判斷為未到達排紙位置堵 紙,并在顯示部48顯示為堵紙(步驟S42)。另一方面,在步驟S40判斷到排紙?zhí)綔y器50為0N時,如圖23所示,控 制器100判斷對位探測器41是否為0FF(步驟S43),當判斷到對位探測器41 不是0FF時,就判斷堵紙檢測時間是否超過(步驟S44)。當控制器100判斷到 堵紙檢測時間為超過時,就判斷為對位滯留堵紙,并在顯示部48顯示為堵紙(步 驟S45)。另外,當控制器100判斷到對位探測器41為0FF時,就開始對讀取馬達 103的脈沖進行計數(shù)的后端計數(shù)(步驟S46)。接著,當控制器100判斷讀取馬達103的脈沖計數(shù)值是否到達表面規(guī)定脈 沖數(shù)(步驟S47),當判斷到已到達表面規(guī)定脈沖數(shù)的時候,就判斷門計數(shù)值是 否大于原稿長度(步驟S48)。當控制器100判斷到門計數(shù)值大于原稿長度時,就停止顯示副掃描方向有 效圖像領域的門信號的送信(步驟S49)。接著,控制器100判斷排紙?zhí)綔y器50是否為OFF(步驟S50),當判斷到排 紙?zhí)綔y器50不是OFF時,就判斷堵紙檢測時間是否超過(步驟S51)。當控制器100判斷到堵紙檢測時間超過時,就判斷為排紙滯留堵紙,并在 顯示部48里顯示為堵紙(步驟S52)。另外,當控制器100判斷到排紙?zhí)綔y器 50為OFF時,就將顯示排紙結束的信號送信到本體控制部111里之后(步驟S53) 結束處理。另一方面,當控制器100在圖22的步驟S31處判斷到不是單面模式時,25如圖24所示,在將讀取馬達103設定為讀取倍率后(步驟S61),繼續(xù)從本體控 制部lll接受讀取開始信號,然后開始原稿讀取動作??刂破?00對讀取馬達103進行正轉動驅動之后,以對應于讀取倍率的速 度來驅動讀取入口輥對37以及讀取出口輥對40 (步驟S62)。接著,控制器100判斷讀取馬達103的脈沖計數(shù)值是否為相當于對位探測 器41和狹縫玻璃22b上的讀取位置80之間的距離的規(guī)定脈沖數(shù)之表面規(guī)定脈 沖數(shù)(步驟S63),當控制器100判斷到計數(shù)值到達了表面規(guī)定脈沖數(shù)時,就判斷考慮了原稿滑移率的補正脈沖值是否為規(guī)定脈沖數(shù)之表面規(guī)定脈沖值(步驟 S64)。當控制器IOO判斷到補正脈沖數(shù)到達了表面規(guī)定脈沖值時,以原稿前端到 達讀取位置80里的時機,將顯示副掃描方向有效圖像領域的門信號送信到本 體控制部lll里(步驟S65)。接著,在控制器100開始了表面門計數(shù)之后(步驟S66),判斷原稿前端是 否被讀取出口探測器47檢測到(步驟S67)。當控制器100判斷到原稿前端沒有被讀取出口探測器47檢測到時,就判 斷堵紙檢測時間是否超過(步驟S68)。當控制器100判斷到堵紙檢測時間為超 過時,就判斷為排紙未到達堵紙,并在顯示部48里顯示為堵紙(步驟S69)。另外,當控制器100在步驟S67處判斷到讀取出口探測器47為ON時,當 原稿前端超過原稿表面讀取時的讀取位置80而在到達排紙輥42之前,啟動翻 轉電磁元件105后將切換爪44切換至虛線所示的位置里,同時對翻轉馬達104 進行正轉動驅動(步驟S70)。由此,通過被讀取馬達103驅動的排紙驅動輥42a以及排紙上從動輥42b, 和被翻轉馬達104的正轉動驅動所轉動的翻轉輥對45,原稿就如圖2中箭頭B 的所示,被搬送到轉向通路46a上了。接著,控制器100判斷翻轉探測器49是否為0N(步驟S71),當判斷到翻 轉探測器49不處于ON時,就判斷堵紙檢測時間是否超過(步驟S72)。當控制 器100判斷到堵紙檢測時間為超過時,就判斷其為翻轉未到達堵紙,并在顯示 部48里顯示為堵紙(步驟S73)。另外,當控制器100在步驟S71處判斷到翻轉探測器49為ON時,就判斷 如圖25所示的對位探測器41是否為ON(步驟S74) , 當判斷到對位探測器41 不處于ON時,就判斷堵紙檢測時間是否超過(步驟S75)。當控制器IOO判斷到堵紙檢測時間為超過時,就判斷其為對位滯留堵紙,并在顯示部48里顯示為堵紙(步驟S76)。另一方面,當控制器100在步驟S76處判斷到對位探測器41處于OFF時, 就開始對原稿后端沒有被對位探測器41檢測到時的讀取馬達103的脈沖進行 計數(shù)之后端計數(shù)(步驟S77)。接著,控制器100判斷讀取馬達103的脈沖計數(shù)值是否達到規(guī)定脈沖數(shù)之 表面規(guī)定脈沖值(步驟S78),當判斷到表面規(guī)定脈沖數(shù)為到達時,就判斷門計 數(shù)值是否大于原稿的長度(步驟S79)。當控制器100判斷到門計數(shù)值大于原稿長度時,就停止顯示副掃描方向有 效圖像領域之門信號的送信(步驟S80)。接著,控制器100判斷讀取出口探測器47是否處于OFF(步驟S81),當判 斷到讀取出口探測器47為ON時,就判斷堵紙檢測時間是否超過(步驟S82)。 當控制器100判斷到堵紙檢測時間為超過時,就判斷其為排紙滯留堵紙,并在 顯示部48顯示為堵紙(步驟S83)。另外,當控制器100判斷到讀取出口探測器47為OFF時,就去判定從原 稿后端被讀取出口探測器47檢測到開始,讀取馬達103是否僅被驅動了規(guī)定 脈沖數(shù)(步驟S84)。當控制器100判斷到讀取馬達103被規(guī)定脈沖數(shù)驅動時,就判斷原稿的后 端已經(jīng)離開了排紙驅動輥42a以及排紙上從動輥42b,并關閉翻轉電磁元件105 后將切換爪44返回實線所示位置。另外,在規(guī)定脈沖數(shù)之后,使翻轉馬達104 高速地逆轉動驅動,以使翻轉輥對45作逆轉動,同時,對讀取馬達103進行 加速(步驟S85),為了讀取停止在對位停止位置里的原稿的背面,如圖2中箭 頭C所示,在再供紙通路46b上將原稿搬送去推出輥對36里。此時,讀取馬達103的驅動方向為同一方向,翻轉馬達104的驅動方向為 逆轉動方向,由于翻轉馬達104以及讀取馬達103被高速驅動,就能夠縮短處 理的時間。接著,控制器100判斷從原稿的前端被翻轉探測器49檢測到開始,翻轉 馬達104是否被驅動了規(guī)定脈沖數(shù)(步驟S86),當判斷為被驅動了規(guī)定脈沖數(shù) 時,就將供紙馬達102沿驅動推出輥對36之方向的反時針轉動方向里作高速 驅動(步驟S87)。 、接著,如圖26所示,控制器100判斷翻轉探測器49是否為OFF(步驟S90),當判斷到翻轉探測器49為OFF時,就停止翻轉馬達104 (步驟S91)。接著,控制器100判斷背面的讀取是否結束(步驟S92),背面的讀取沒有結束時,如圖2中的箭頭C所示,為了讀取背面,將原稿通過再供紙通路46b搬送去推出輥對36里,并在推出輥對36處對原稿的偏斜進行補正之后,將原稿搬送去讀取入口輥對37里。接著,控制器100判斷讀取入口探測器39是否為0N(步驟S100),當讀取入口探測器39為0FF時,就判斷堵紙檢測時間是否超過(步驟SIOI)。當控制器100判斷到堵紙檢測時間為超過時,就判斷其為前端未到達堵紙,并在顯示部48顯示為堵紙(步驟S102)。另外,當控制器100在步驟S100處判斷到讀取入口探測器39為ON時,為了在讀取背面時通過讀取入口輥對37來補正原稿的偏斜,在停止讀取馬達103之后(步驟S103),開始用于偏斜補正的供紙馬達102之驅動脈沖的計數(shù)(步驟S104)。接著,控制器100判斷計數(shù)值是否到達規(guī)定脈沖數(shù)(步驟S105),當?shù)竭_ 規(guī)定脈沖數(shù)時就停止供紙馬達102,并將對位停止信號送信到本體控制部111 里,并返回圖22。當控制器100繼續(xù)從本體控制部111接受到讀取開始信號時,執(zhí)行步驟 S61以后的處理以開始因背面的讀取而停止在對位停止位置處的原稿之原稿讀 取動作。與表面讀取相同地,控制器100執(zhí)行步驟S61 S91的處理。還有,在背 面讀取時,步驟S63、步驟S64、步驟S78中的規(guī)定脈沖是背面規(guī)定脈沖數(shù)。控制器100在執(zhí)行了步驟S61 S91的處理之后,在步驟S92處判斷背面 讀取是否結束,當背面讀取結束時,為了按頁理齊而進行第3次的非讀取翻轉 搬送,之后判斷讀取出口探測器47是否為OFF(步驟S93)。當控制器100判斷到讀取出口探測器47不處于OFF時,就判斷堵紙檢測 時間是否超過(步驟S94)。當控制器100判斷到堵紙檢測時間為超過時,就判 斷其為排紙滯留堵紙,并在顯示部48顯示為堵紙(步驟S95)。另外,當控制器100判斷到讀取出口探測器47為OFF時,就判斷進行了 第3次翻轉搬送動作的原稿已經(jīng)通過了讀取位置80,在停止供紙馬達102的驅 動的同時,對讀取馬達103進行減速(步驟S96)。接著,控制器100判斷讀取馬達103減速后的脈沖數(shù)是否大于規(guī)定脈沖數(shù)(步驟S97),當大于規(guī)定脈沖數(shù)時,就在停止讀取馬達103的驅動之后(步驟 S98),將排紙結束信號送信到本體控制部111里(步驟S99)。 圖27所示是風扇馬達驅動處理的流程圖。在圖27中,控制器100判斷操作部108的復印鍵是否被按下(步驟Slll), 當判斷到復印鍵被按下時,就判斷原稿的搬送頁數(shù)是否到達20頁(步驟S112)。 還有,控制器100通過對原稿后端被分離探測器51檢測到時的分離探測器51 的檢測信號進行計數(shù),來檢測原稿的搬送頁數(shù)。當控制器100判斷到原稿的搬送頁數(shù)為20頁時,在第21頁原稿開始被搬 送的時候,驅動風扇馬達214(步驟S113)。接著,控制器100判斷排紙結束信號是否已被送信(步驟S114),當判斷 到排紙結束信號已經(jīng)被送信了時,就判斷是否經(jīng)過了 20秒(步驟S115)。當控制器100判斷到從排紙結束信號被送信開始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 20秒時,就 停止風扇馬達214的驅動(步驟S116),結束風扇馬達的驅動處理。在本實施方式中,當風扇馬達214被驅動時,從吸入口 219進入的空氣的 一部分被提供到通路217里,當馬達角撐架210以及馬達角撐架212被冷卻時, 介由馬達角撐架210以及馬達角撐架212的供紙馬達102以及讀取馬達103就 得到冷卻。另外,剩余的空氣被提供到通路222里,通過空氣與供紙馬達102、翻轉 馬達104以及讀取馬達103直接接觸碰撞,供紙馬達102、翻轉馬達104以及 讀取馬達103依次得到冷卻。另外,此時,通過通路217、 222,空氣被導向至離開風扇馬達214最遠 處的讀取馬達103里,從而使讀取馬達103得到冷卻。另外,從風扇馬達214到達讀取馬達103的空氣,如圖17所示地,碰到 側壁220后反彈回來與風扇馬達214提供來的空氣形成對流,由此,通過冷卻 用的空氣長期地與讀取馬達103以及馬達角撐架212的碰撞,讀取馬達103就 能夠切實、有效地被冷卻。另外,碰撞后返回的空氣從排出口 218被排出。這里,如圖18所示,雖然也可以在側壁220里形成通風窗223后,從該 通風窗223來排出空氣,但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側壁220里不設置通風窗223, 通過使大多數(shù)冷卻用的空氣碰到側壁220后返回來碰撞讀取馬達103以及馬達 角撐架212,就能夠有效地冷卻位于最離開風扇馬達214的讀取馬達103。另外,由于沒有在側壁220里設置通風窗223,在能夠提高側壁220強度的同時,還可以防止異物從通風窗223的開口部進入本體23a的內部。如此,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是將供紙馬達102、讀取馬達103以及翻轉 馬達104設置在大致串聯(lián)的方向里,并沿著供紙馬達102、讀取馬達103以及 翻轉馬達104的排列方向通過風扇馬達214來提供空氣的,所以,通過單一的 風扇馬達214就能同時冷卻多個的供紙馬達102、讀取馬達103以及翻轉馬達 104。由此,就能減小風扇馬達214的設置空間,在使ADF23小型化的同時還能 夠降低制造成本。另外,因為能夠將小型、低價的ADF23搭載到復印機"里, 就能夠在使復印機21小型化的同時降低其制造成本。特別是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是將供紙馬達102、讀取馬達103以及翻轉 馬達104設置在大致串聯(lián)的方向里的,就能降低ADF23的高度,其結果是能夠 降低復印機21的高度。另外,因為可以只使用一個風扇馬達214,在可以減少驅動風扇馬達214 的消耗電力的同時,還能夠降低因驅動風扇馬達214而產生的噪音。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是從風扇馬達214來提供作為冷卻媒介的空 氣的,就能夠簡便地獲得冷卻媒介,獲得較大的散熱效果。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ADF23本體23a里設置了空氣排出口 218,該 排出口 218被設置在比位于空氣供給方向最下游的讀取馬達103還要靠上游的 位置里,由此,當從風扇馬達214將空氣提供給位于最下游的讀取馬達103時, 就能使空氣與讀取馬達103附近的本體23a的側壁220碰撞后從排出口 218排 出。因此,就能夠有效地利用空氣的對流來冷卻供紙馬達102、讀取馬達103 以及翻轉馬達104。另外,由于不用追加新部件就可以獲得導向手段,就能夠防止ADF23的制 造成本的增加,其結果是可以防止復印機21的制造成本的增加。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ADF23的本體23a介由復印機21本體21a里的 一對鉸鏈機構20a、 20b可以開關自由地被設置,鉸鏈機構20a、 20b介由鉸鏈 機構安裝角撐架206a、 207被安裝到本體23a的下蓋205a里,空氣排出口 218 構成于由安裝有鉸鏈機構20a的鉸鏈機構安裝角撐架206a和本體23a的上蓋 205b之間所形成的空隙里,空氣吸入口構成于由安裝有鉸鏈機構20b的鉸鏈機 構安裝角撐架207和本體23a的上蓋205b之間所形成的空隙里。因此,沒有必要在ADF23的本體23a里重新開設空氣的排出口及吸入口等開口部,就能夠防止ADF23本體23a的強度降低。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從風扇馬達214至位于最遠位置里的讀取馬達 103之間,設置了對風扇馬達214提供來的空氣進行導向的導向手段,由于該 導向手段是由馬達角撐架210、馬達角撐架212、角撐架連桿215以及本體23a 后壁216和中間壁221構成的,就能夠對遠方里的讀取馬達103進行有效的冷 卻。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設置了驅動控制風扇馬達214的控制器100,該 控制器100從載置于原稿臺24上的原稿開始搬送,到規(guī)定頁數(shù)的原稿被分 離 供紙之后,材開始驅動風扇馬達214,由此,在供紙馬達102、讀取馬達 103以及翻轉馬達104的溫度還沒有上升的狀態(tài)下時,能夠不對風扇馬達214 進行驅動,從而能夠防止原稿搬送開始時,即原稿搬送工作開始時的風扇馬達 214所產生的噪音。另外,由于可以由控制器100來計數(shù)原稿的分離,供紙頁數(shù),在程序上就 能夠采用簡潔的構造。還有,由于風扇馬達214的驅動模式在單面原稿讀取和 兩面原稿讀取時是不一樣的,通過改變單面原稿讀取模式和兩面原稿讀取模式 中至風扇馬達214驅動開始為止的設定頁數(shù),就能夠對風扇馬達214進行精細 的驅動控制。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控制器100是在原稿搬送結束之后經(jīng)過規(guī)定時間 才停止風扇馬達214的驅動的,所以即使在原稿搬送結束后,還能夠對風扇馬 達214進行一段時間的驅動,從而能夠充分冷卻供紙馬達102、讀取馬達103 以及翻轉馬達104。另外,至下一次原稿搬送工作的開始時為止,能夠使供紙 馬達102、讀取馬達103以及翻轉馬達104處于充分冷卻的狀態(tài)。還有,在本實施方式中,雖然是將所有的供紙馬達102、讀取馬達103以 及翻轉馬達104設置在串聯(lián)方向上,但也可以是將供紙馬達102、讀取馬達103 以及翻轉馬達104中的2個設置在串聯(lián)方向上。這種情況下,也可以用風扇馬 達214之外的風扇馬達來冷卻位于串聯(lián)方向之外的馬達。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雖然是在馬達角撐架210、馬達角撐架212以及 角撐架連桿215和ADF23本體23a后壁216所圍成的空間里,構成了用于將風 扇馬達214提供來的空氣如箭頭A所示地進行導向的通路217,不局限于此, 如圖28所示,也可以在風扇馬達214和讀取馬達103之間設置導向,宇段之筒 狀導管231,來將風扇馬達214提供的空氣導向到位于離開風扇馬達214最遠位置里的讀取馬達103里。這種方向也可以有效地冷卻遠處的讀取馬達103。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雖然是從載置于原稿臺24上的原稿開始搬送, 到被搬送了規(guī)定頁數(shù)之后,才開始驅動風扇馬達214的,但也可以是通過控制 器IOO,當載置于原稿臺24上的原稿從開始搬送起,在經(jīng)過了規(guī)定時間(例如 是20秒至30秒之間的任意時間)之后,才開始驅動風扇馬達214。如此,就能夠獲得以下的效果。亦即,在原稿的分離,供紙頁數(shù)到達規(guī)定頁數(shù)時就開始風扇馬達214的驅 動的情況中,風扇馬達214的驅動開始依存于原稿的尺寸或搬送速度等的不同, 而如果從開始搬送載置于原稿臺24上的原稿起,在經(jīng)過規(guī)定時間就開始驅動 風扇馬達214時,就能夠不依存于原稿的尺寸或搬送速度等的不同而開始驅動 風扇馬達214。由此,當供紙馬達102、讀取馬達103以及翻轉馬達104的溫度處于上升 了的狀態(tài)時,也能夠驅動風扇馬達214,從而能夠有效地冷卻供紙馬達102、 讀取馬達103以及翻轉馬達104。圖29所示是此種情況下,由控制器100所控制的風扇馬達驅動處理的流 程圖。在圖29中,控制器IOO判斷操作部108的復印鍵是否被按下(步驟S121), 當判斷到操作部108的復印鍵被按下時,就判斷從復印鍵被按下開始是否經(jīng)過 了 20秒(步驟S122),還有,控制器100通過未圖示的時鐘來計數(shù)時間。當控制器IOO判斷到復印鍵從被按下時開始,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規(guī)定時間后時, 就驅動風扇馬達214(步驟S123)。接著,控制器判斷排紙結束信號是否已被送信(步驟S124),當判斷到排 紙結束信號已被送信時,就判斷是否經(jīng)過了 20秒(步驟S125)。當控制器100判斷到從排紙結束信號被送信開始,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 20秒時, 就停止驅動風扇馬達214(步驟S126),以結束風扇馬達的驅動處理。圖30、圖31所示是包括了本發(fā)明所涉及的自動原稿搬送裝置、設置有該 自動原稿搬送裝置的圖像讀取裝置、以及設置有該自動原稿搬送裝置和圖像讀 取裝置之圖像形成裝置的第2實施方式,對相同于第1實施方式的構成賦予同 一序號,并省略其說明。在圖30中,在位于離開風扇馬達214最遠位置里的讀取馬達103中,設 置了檢測該讀取馬達103溫度的溫度檢測手段之溫度探測器241,控制器100 進行如下的控制,即,當溫度探測器241檢測到的讀取馬達103的溫凌在設定溫度以上時,開始驅動風扇馬達214,而當讀取馬達103的溫度沒達到設定溫 度時,就停止風扇馬達214的驅動。在本實施方式中,雖然可以在所有的馬達里設置溫度探測器,但由于位于 離開風扇馬達214最遠位置里的讀取馬達的冷卻效果低于供紙馬達102和翻轉 馬達104,從成本上來說,僅在讀取馬達103里設置溫度探測器來進行控制為 好。這是因為只要對讀取馬達103進行溫度控制,就能簡單地得知,供紙馬達 102以及翻轉馬達104會被控制到更低的溫度里。還有,并非一定必須是位于最遠的馬達,通過實驗,只要是冷卻效果最低 的馬達,在其上設置溫度探測器即可。還有,設定溫度一般是取比讀取馬達103 的規(guī)格上限溫度要低5K 10K的值。這是因為從風扇馬達214開始動作到讀取 馬達103被開始冷卻為止存在著時間延遲的原因。圖13所示是由控制器IOO所控制的溫度控制處理的流程圖。在圖31中, 控制器100根據(jù)溫度探測器241的檢測情報來判斷讀取馬達103的溫度是否在 設定溫度以上(步驟S131),當判斷到讀取馬達103的溫度在設定溫度以上時, 就驅動風扇馬達214(步驟S132)。另外,當控制器100判斷到讀取馬達103的溫度未達到設定溫度時,就停 止風扇馬達214的驅動(步驟S133)。在這種實施方式中,由于是檢測位于離開風扇馬達214最遠位置里的讀取 馬達103的溫度,當讀取馬達103的溫度在設定溫度以上時,就開始驅動風扇 馬達214,所以,通過反饋控制就能夠對冷卻效果低的讀取馬達103進行切實 的冷卻。另外,由于是當讀取馬達103的溫度未達到設定溫度時,就停止風扇馬達 214的驅動,就能夠在通過反饋控制對冷卻效果低的讀取馬達103進行冷卻之 后來停止風扇馬達214,從而能夠抑制風扇馬達214的電力消耗。還有,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雖然是以供紙馬達102、讀取馬達103以及翻 轉馬達104為冷卻對象的,但可以不局限于此,其對象也可以是翻轉電磁元件 105或用于驅動供紙馬達102、讀取馬達103以及翻轉馬達104的馬達驅動器。如上所述,本說明涉及的自動原稿搬送裝置、圖像讀取裝置以及圖像形成 裝置,在能夠使自動原稿搬送裝置小型化的同時,還能夠降低其制造成本,其 結果是能夠使搭載有該自動原稿搬送裝置的圖像讀取裝置以及圖像形成裝置小型化,與此同時還有能夠降低制造成本的效果,其可以應用于將原稿搬送去 讀取位置里的自動原稿搬送裝置、包括該自動原稿搬送裝置并具有原稿讀取功 能之掃描裝置等的圖像讀取裝置、以及包括該圖像讀取裝置并具有將圖像記錄 到記錄媒介里的功能的復印機、傳真裝置、復合機等的圖像形成裝置里。另外,本發(fā)明不局限于前述的各個實施方式,在本發(fā)明的技術思想的范圍 內,除前述各實施方式中所示之外,從前述各實施方式作適當變更后的所得也 是顯而易見的。還有,前述構成部件的數(shù)量、位置、形狀等不局限前述各實施 方式,在實施本發(fā)明時,可以使用適當?shù)臄?shù)量、位置、形狀等。本專利申請的基礎和優(yōu)先權要求是2007年6月14日、在日本專利局申請 的日本專利申請JP2007-157650,其全部內容在此引作結合。
權利要求
1.一種自動原稿搬送裝置,其包括分離·供紙手段,其從載置于原稿載置臺里的原稿束將原稿一頁接一頁地分離后供紙;搬送手段,其將所述分離·供紙手段分離·供紙來的原稿搬送到讀取位置里;排紙手段,其將被搬送到所述讀取位置里的原稿排紙到排紙部里;第1驅動手段,其具有驅動所述分離·供紙手段的發(fā)熱體;第2驅動手段,其具有驅動所述搬送手段的發(fā)熱體;第3驅動手段,其具有驅動所述排紙手段的發(fā)熱體;其特征在于將所述第1發(fā)熱體,和所述第2發(fā)熱體,和所述第3發(fā)熱體中的至少2個沿大致串聯(lián)方向設置,并設置對至少2個以上的發(fā)熱體提供冷卻媒介的冷卻手段,所述冷卻手段沿所述發(fā)熱體的排列方向來提供冷卻媒介。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原稿搬送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卻手段由風扇馬達構成,將空氣作為冷卻媒介來提供。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動原稿搬送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卻媒介的排出口被設置在所述自動原稿搬送裝置的本體里,所述排出口至少在相對于所述冷卻媒介的供給方向,被設置在位于最下游的發(fā)熱體之 上游側里。
4. 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動原稿搬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動原稿搬送裝置的本體介由一對鉸鏈機構被開關自由地設置在圖 像讀取裝置的本體里;所述鉸鏈機構介由鉸鏈機構安裝部件被安裝到所述自動原稿搬送裝置的 本體里;所述排出口由安裝有一側的所述鉸鏈機構的所述鉸鏈機構安裝部件,和所 述自動原稿搬送裝置本體之間所形成的空隙構成;冷卻媒介的吸入口由安裝于另一側的所述鉸鏈機構的所述鉸鏈機構安裝 部件,和所述自動原稿搬送裝置本體之間所形成的空隙構成。
5. 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項所述的自動原稿搬送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發(fā)熱體、第2發(fā)熱體以及第3發(fā)熱體之中被設置為最遠離所述冷卻手段的發(fā)熱體中,設置有導向從所述冷卻手段供給來的冷卻媒介的導向手 段。
6. 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自動原稿搬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手段包括安裝有所述第1發(fā)熱體、第2發(fā)熱體以及第3發(fā)熱體中 的至少2個以上的支撐部件,和,構成與所述支撐部件相對的所述自動原稿搬送裝置本體之一部分的壁部件。
7. 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6中任何一項所述的自動原稿搬送裝置,還包括驅動控制所述冷卻手段的驅動控制手段,其特征在于 ,所述驅動控制手段從載置于原稿載置臺里的原稿開始被搬送起,在原稿由 所述分離,供紙手段被分離,供紙了規(guī)定頁數(shù)之后,就開始驅動所述冷卻手段。
8. 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6中任何一項所述的自動原稿搬送裝置,還包括驅動控制所述冷卻手段的驅動控制手段,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控制手段從載置于原稿載置臺里的原稿開始被搬送起,經(jīng)過規(guī)定 時間之后,就開始驅動所述冷卻手段。
9. 根據(jù)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自動原稿搬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控制手段從原稿搬送結束開始,經(jīng)過規(guī)定時間之后,停止驅動所 述冷卻手段。
10. 根據(jù)權利要求7至9中任何一項所述的自動原稿搬送裝置,還包括在 所述第1發(fā)熱體、第2發(fā)熱體以及第3發(fā)熱體之中,對被設置在最離開所述冷 卻手段位置里的發(fā)熱體之溫度進行檢測的溫度檢測手段,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控制手段當所述溫度檢測手段所檢測到的發(fā)熱體之溫度在設定 溫度以上時,開始驅動所述冷卻手段。
11. 根據(jù)權利要求IO所述的自動原稿搬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控制手段當所述溫度檢測手段所檢測到的發(fā)熱體之溫度未到達設定溫度時,停止驅動所述冷卻手段。
12. —種圖像讀取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所述讀取位置處讀取形成在原稿里的圖像的讀取手段;和 權利要求1至11中任何一項所述的自動原稿搬送裝置。
13. —種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在記錄媒介里形成圖像的圖像形成手段;和 權利要求12所述的圖像讀取裝置。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小型、低成本的自動原稿搬送裝置、圖像讀取裝置以及圖像形成裝置。在包括驅動從載置于原稿臺24里的原稿束將原稿一頁接一頁地分離后供紙的供紙帶32等的供紙馬達102,和驅動將供紙帶32等分離·供紙來的原稿搬送到讀取位置80里的讀取入口輥對37等的讀取馬達103,和驅動將讀取位置80處搬送來的原稿排紙到排紙盤43里的翻轉輥對45的翻轉馬達104等的ADF23中,將供紙馬達102、讀取馬達103以及翻轉馬達104設置在大致串聯(lián)的方向里,沿著供紙馬達102、讀取馬達103以及翻轉馬達104的排列方向里,通過風扇馬達214來提供空氣。
文檔編號G03G15/00GK101324767SQ20081011014
公開日2008年12月17日 申請日期2008年6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6月14日
發(fā)明者小數(shù)賀靖夫, 木村憲雄, 赤井武志, 長野龍明, 飛永秀樹 申請人:株式會社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