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使建筑物北立面采光的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采光裝置,具體為一種利用反射裝置使建筑物北立面采光的裝置。
背景技術:
陽光對人類健康具有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它可以改善居住環境,驅走陰冷潮濕,帶 來溫暖,它不但可以殺死多種細菌,還能增加人體的免疫力,增強人的體質。在冬天,直 射陽光所產生的熱效應能提高室內溫度,給人興奮的情緒和生命的活力,而且能促進人的 新陳代謝,預防和治療一些疾病。因此,如何合理采光成為建筑設計中至關重要的一個問題。一直以來,建筑物都是通過陽光的直接照射進行釆光,其東面、南面和西面可以見到 陽光,而北面一般未能受到陽光的照射,因此北面常常被稱為"陰面"。建筑物的北面(陰 面)采光問題一直困擾著人們。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根據光的反射原理,利用反射裝置改變光線的入射角度,使其能夠從北面照射建筑物,增加建筑物北立面(陰面)的采光。為了實現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術方案。采用一種反射裝置,該反射裝置安裝在與需要采光建筑物北立面相臨近的建筑物的南墻面上,所述的反射裝置與豎直方向的安裝角度"為式中Z'為陽光的水平入射角;"為反射裝置與豎直方向的夾角,/z/為位于需要采光 建筑物北立面上的反射點的高度,^為反射裝置安裝的高度,即反射裝置中心點到地面的 距離,d為需要采光建筑物北立面與相鄰建筑物南墻面之間的距離;所述的反射鏡為平面鏡或為金屬反射鏡,或者其它可以反光的裝置。所述的/^^&,這樣可以保證反射光線射入室內的角度為銳角,即由上而下入射。本實用新型利用反射裝置改變光線照射的方向,使其反射后從北面直接照射建筑物, 增加建筑北面(陰面)的采光,反射光的強度可由反射裝置的反光效果而定,反光效果越 好,則反光強度越高,反之則越差。
圖1是反射裝置的工作原理圖圖2是反射裝置大面積安裝圖圖中1、陽光,2、反射裝置,3、法線,4、 A棟建筑,5、 B棟建筑,6、 C棟建筑,7、 D棟建筑。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反射裝置可釆用玻璃平面鏡或金屬反光鏡或剖光金屬面等。在建筑北面 的鄰近建筑或其他構筑物的南墻面上安裝反射裝置,通過反射裝置改變陽光的入射角度,使其由南面入射改為北面入射,從而直接照射建筑物的北立面;反射裝置的安裝高度可根 據實際情況而定,傾斜角度需由公式計算而定。 反射裝置平面鏡傾斜角度的計算方法如圖1所示,設陽光水平入射角為"反射裝置2與豎直南墻面的夾角為fl,反射點的 高度為&,反射裝置安裝的高度為&,樓間距為",陽光照射到反射裝置上的水平入射角 為"fl,反射角為Z'-",陽光經反射裝置反射后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Z-2fl。首先要根據需要增加采光的位置確定其高度&,然后量測樓間距A并確定反射裝置可以安裝的高度&, 一般高度/^》^。根據陽光的入射角度/,計算反射裝置的豎向傾角a, 根據高度&和豎直傾角a安裝固定反射裝置。豎直傾角"可由公式(2)求得。tan(/ - 2a) = (~ — (丄).化一 /0z — arctan ~^-*~"==-^~~^^ (2)反射裝置的安裝方法及其效果1、如圖1所示,如需對A棟建筑4北面&高處增加直射陽光,則反射裝置可以安置在A 棟北邊的B棟建筑物5的南墻面力2高度處。以正午時太陽照射大地的水平入射角z'為參考 角,根據公式(2)可計算出反射裝置的豎向傾角a,反射裝置安裝的高度^可以根據實 際情況而定, 一般情況下/72〉/^為宜,這樣可以保證反射光線射入室內的角度為銳角,即由上而下入射。2、圖2為反射裝置的大面積安裝示意圖,預對C棟建筑6的北立面大面積增加直射陽光, 可在D棟建筑7的整個南立面墻上安裝反射裝置。大面積安裝此反射裝置可使C棟建筑6 北立面采光時間更持久,對D棟建筑7亦具有美化建筑外表面的裝飾效果。
權利要求1、一種使建筑物北立面采光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反射裝置(2),該反射裝置安裝在與需要增加采光建筑物北立面相臨近的建筑的南墻面上,所述的反射裝置與南墻面的安裝角度a為
2、 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使建筑物北立面釆光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射裝 置(2)為平面鏡或為金屬反射鏡,或者其它可以反光的裝置。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使建筑物北立面采光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h2》hl。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采光裝置,具體為一種利用反射裝置使建筑物北立面采光的裝置,以解決建筑物北立面(陰面)無法采光的問題,使太陽能得以充分利用。本實用新型根據光的反射原理,在相鄰建筑或其他結構物上安裝反射裝置,改變光線的入射方向,使其能直接照射在建筑物的北立面(陰面)上,增加建筑北面(陰面)的采光,反射光的強度可由反射裝置的反光效果而定,反光效果越好,則反光強度越高,反之則越差。
文檔編號G02B7/182GK201083873SQ200720173408
公開日2008年7月9日 申請日期2007年9月28日 優先權日2007年9月28日
發明者珉 任, 周福霖, 樂 常, 李曉靜, 閆維明 申請人:北京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