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焦點檢測裝置的照相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具有焦點檢測裝置的照相機,特別是涉及具有能檢測攝影畫面內的多個點的焦點狀態的焦點檢測裝置的照相機。
背景技術:
迄今為止,關于通過對攝影畫面配置多個測距點并能對攝影畫面內的上述多個點的焦點狀態進行檢測的焦點檢測裝置,已提出了各種方案。例如在特開平8-262319號公報或特開2001-264619號公報中被公開了的焦點檢測裝置中,將攝影畫面內的多個測距點分為組,只對組內的測距點進行焦點檢測。通過這樣做,可高速地進行焦點檢測運算。
再者,在上述現有技術的焦點檢測裝置中,攝影者可從多個測距點組中選擇任意的組。由此,由于可減少測距點選擇時的操作量,故攝影者可專注于成幀等。
但是,在上述現有技術的焦點檢測裝置中預先決定了測距點組的形狀,不能與被攝體的形狀或動作相一致地使測距點組的形狀可變。例如,在特開平8-262319號公報中,如圖14那樣將攝影畫面501內的測距點502中的5個測距點定為十字交叉的組503,可在攝影畫面的上下左右方向上移動該組503,但不能變更組的形狀本身。因此,有時因攝影場景的緣故,對與攝影者想要的被攝體不同的被攝體進行了對焦。
例如,在十字交叉的組503中包含的5個測距點中,在AF(自動對焦)中采用的1點大多是最接近的測距點。因此,在圖15中示出的那樣的場景中,攝影者即使打算對人物504進行攝影,但擔心在照相機一側對于比人物504近的壁505進行了自動對焦。這一點即使在特開2001-264619號公報的方法中也是同樣的。
因而,例如在圖15那樣的情況下,優選地只將人物504附近定為測距點組。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鑒于上述的情況而進行的,其目的在于,通過進行自由度高的測距點組形狀的設定,提供具有攝影者可對想要的被攝體正確地進行AF的焦點檢測裝置的照相機。
本發明的照相機是具有檢測攝影畫面內的多個測距點中的被攝體的焦點狀態的焦點檢測裝置的照相機,具有選擇上述攝影畫面內的任意的上述測距點的操作部和將由上述操作部選擇了的測距點作為測距點組來設定的設定部。利用AF傳感器輸出成為這樣設定了的組內的測距點的焦點狀態用的信號,運算部根據該AF傳感器的輸出檢測該測距點的焦點狀態,透鏡驅動部根據由上述運算部得到的上述焦點狀態的檢測結果使聚焦光學系統進行對焦驅動。
這樣,由于可從攝影畫面內的多個測距點自由地選擇測距點組,對該測距點組進行對焦工作,故對于攝影者想要的被攝體容易進行對焦。例如,可根據被攝體的形狀或大小設定測距點組。
此外,可根據上述操作部的操作來變更已被設定的測距點組的形狀。
如果這樣做,則可根據被攝體對測距點組的形狀或大小進行微調整。例如,通過附加或刪除由上述操作部選擇了的測距點可變更上述測距點組的形狀。
作為具體的例子,在由上述操作部選擇了的測距點處于現在被設定了的測距點組的范圍內的情況下,從上述被設定了的測距點組刪除該測距點,和/或在由上述操作部選擇了的測距點處于現在被設定了的測距點組的范圍外的情況下,在上述被設定了的測距點組中附加該測距點。
此外,在照相機還具備指示準備工作和曝光開始工作的快門構件的情況下,上述設定部在攝影待機中或由上述快門構件給出的上述曝光準備工作的指示后且在上述曝光開始的指示前可變更上述測距點組的形狀。
在照相機包含顯示部的情況下,在上述測距點組設定時也可與作為現在的測距點組未被設定的測距點區別地顯示作為現在的測距點組已被設定的測距點。作為顯示部的例子,有LCD監視器或取景器。
上述運算部從關于由上述設定部設定了的上述測距點組中包含的多個測距點的焦點狀態的檢測結果中可選擇關于1個測距點(例如最接近的測距點)的焦點狀態的檢測結果。而且,根據該選擇結果,上述驅動部根據關于上述已被選擇的測距點的焦點狀態的檢測結果使聚焦光學系統進行對焦驅動。
或者,上述運算部對上述測距點組中包含的多個測距點中的焦點狀態的平均值進行運算,上述驅動部也可根據上述平均值使聚焦光學系統進行對焦驅動。
在照相機中設置了檢測該照相機的姿勢的姿勢檢測部,上述控制部在由上述檢測部檢測了上述照相機的姿勢從橫位置變化為縱位置或從縱位置變化為橫位置的情況下,也可使由上述設定部設定了的上述測距點組的形狀隨該姿勢的變化而變化。如果這樣做,則在攝影者的一側無需使測距點組的形狀隨照相機的姿勢的變化而變化。
在該情況下,在攝影畫面內的縱方向與橫方向的測距點數相同的情況下,上述控制部也可使姿勢變化前后的測距點組的配置相同。此外,在攝影畫面內的縱方向與橫方向的測距點數不同的情況下,上述控制部可使姿勢變化前后的測距點的數目相同,也可使之不同。
換言之,對于本發明的照相機來說,攝影者可自由地設定測距點組的形狀。在該情況下,即使對于一旦已設定了的測距點組,也可自由地進行測距點的附加、刪除。而且,只是測距點組的測距點成為測距的對象。當然,在實際的測距值的運算中,可將測距點組的全部測距點作為運算對象來計算測距值(例如,對距離的平均進行運算),也可從測距點組的測距點再抽出一部分的測距點(例如,最接近的測距點)。在哪一種情況下,在測距點組中不包含的測距點不成為測距運算的對象。可在監視器或取景器上顯示在照相機中已被設定的測距點。此外,攝影者可一邊看上述監視器或取景器、一邊進行操作構件的操作或在監視器畫面上觸摸等,可自由地設定測距點組。
這樣,通過進行自由度高的測距點組的設定,提高了對于攝影者想要的被攝體正確地進行自動對焦的可能性。
通過以下的說明書的描述、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和附圖,本發明的裝置和方法的這些和其它的特征、方面和優點會變得更加明白,其中圖1是說明具有與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有關的焦點檢測裝置的照相機的概念用的圖;圖2是示出了關于具有能進行圖1那樣的測距點組的設定的焦點檢測裝置的照相機中的焦點狀態檢測工作的結構的圖;圖3A是示出了圖2的照相機中的AF光學系統的2次成像系統的圖;圖3B是示出了從聚焦透鏡到AF傳感器的光束的圖;圖4是示出了AF傳感器的傳感器陣列配置的圖;圖5是示出安裝了與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有關的焦點檢測裝置的照相機的整體的電路結構的框結構圖;圖6是照相機的外觀背面圖;圖7A和圖7B是示出測距點組形狀設定畫面的例子的圖;圖8是示出具有與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有關的焦點檢測裝置的照相機的從攝影待機狀態到曝光準備工作的處理的流程圖;圖9是示出組形狀設定1的處理程序的流程圖;圖10是示出組形狀設定2的處理程序的流程圖;圖11A和圖11B是示出與照相機的姿勢的變化對應的測距點組形狀的變更的例子的第1例的圖;圖12A和圖12B是示出與照相機的姿勢的變化對應的測距點組形狀的變更的例子的第2例的圖;圖13A和圖13B是示出與照相機的姿勢的變化對應的測距點組形狀的變更的例子的第3例的圖;圖14是現有例的測距點組的例子;以及圖15是示出在現有例的測距點組中存在不能正確地進行AF的危險的場景的例子的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參照附圖,說明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如下。
圖1是說明具有與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有關的焦點檢測裝置的照相機的概念用的圖。在攝影畫面1中有25個測距點2,攝影者從其中可設定任意的形狀的測距點組3。
例如,在圖1的例子中,通過攝影者操作操作部以選擇測距點2,作為由5個測距點2構成的十字型的組來設定測距點組3。在該狀態下,攝影者進而可在圖示箭頭方向上擴展測距點組3或相反地使測距點組3變窄。即,在照相機一側,不僅能以攝影者想要的任意的形狀設定測距點組3,進而通過對于已被設定的測距點組3附加或刪除任意的測距點2,可變更測距點組3的形狀。由此,可設定充分地反映了攝影者的意圖的測距點組3。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除了可進行圖1那樣的組設定的測距點選擇模式(以下稱為組模式)外,還可根據攝影者從圖1中示出的全部測距點中選擇1點的測距點選擇模式(單點模式)和照相機一側從圖1中示出的全部測距點中自動地選擇1點的測距點選擇模式(多重模式)來選擇測距點。
圖2是示出了關于具有能進行圖1那樣的測距點組的設定的焦點檢測裝置的照相機中的焦點狀態檢測工作的結構的圖。即,在該焦點檢測裝置中,對于由攝影者以任意的形狀選擇了的測距點組進行焦點檢測工作。在此,圖2中設想并圖示了透鏡互換式的單透鏡反光照相機。即,圖2的照相機具有互換透鏡101和照相機本體110。
互換透鏡101經在照相機本體110的前面設置了的未圖示的照相機互換臺座以對照相機本體110裝卸自如的方式而被構成。在該互換透鏡01的內部設置了聚焦透鏡102、透鏡驅動部103和透鏡CPU104。
聚焦透鏡102是在攝影光學系統中包含的焦點調節用的透鏡,利用透鏡驅動部103內的電動機(未圖示)在其光軸方向(圖2的箭頭方向)上進行驅動。在此,實際的攝影光學系統由多個透鏡構成,但在圖2中只圖示了聚焦透鏡102。透鏡驅動部103具有電動機及其驅動電路(電動機驅動器)。透鏡CPU104是透鏡驅動部103進行的控制等的控制電路。該透鏡CPU104經通信網絡105可與照相機本體110內的AF運算ASIC121進行通信。從透鏡CPU104對AF運算ASIC121(運算部)進行在透鏡CPU104中預先被存儲了的聚焦透鏡的制造離散信息或聚焦透鏡的像差信息等的透鏡信息的通信。
此外,照相機本體110如下述那樣來構成。
經互換透鏡101內的聚焦透鏡102入射到照相機本體110內的來自被攝體(未圖示)的光束被主反射鏡111反射,經聚焦屏幕112、五角棱鏡113到達目鏡114。由此,可觀察被攝體的狀態。
在此,主反射鏡111的中央部成為半反射鏡,在主反射鏡111處于向下位置(圖示的位置)時,一部分的光束透過半反射鏡部,被在主反射鏡111上設置了的子反射鏡115反射。再有,在主反射鏡111處于向上位置時,子反射鏡115被折疊。此外,在主反射鏡111的后方配置了對通過了攝影光學系統的被攝體像進行光電變換用的攝像元件116。即,在主反射鏡111處于向上位置的情況下,通過了聚焦透鏡102的光束在攝像元件116上成像,被進行光電變換。
此外,將被子反射鏡115反射了的光束引導到進行自動焦點檢測用的AF光學系統(由聚光透鏡117、全反射鏡118、分離透鏡119等構成),通過該AF光學系統,引導到AF傳感器120上。再者,光束入射到AF傳感器120上后,該入射光束被變換為電信號。然后,將該電信號輸出(傳感器輸出)輸入到AF運算ASIC121中。在作為焦點狀態檢測部的AF運算ASIC121中,根據已被輸入的傳感器數據,進行以后將要說明的AF運算。將該AF運算結果輸入到系統控制器122中,利用系統控制器122并經透鏡驅動部103對聚焦透鏡102進行對焦驅動。
其次,更詳細地說明AF光學系統和AF傳感器。
圖3A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在圖2的照相機中使用的AF光學系統的2次成像系統的圖。如圖3A中所示,AF光學系統具有聚光透鏡117、全反射鏡118和分離透鏡119。在此,圖3A的虛線示出了1次成像面,單點點劃線示出了AF光學系統的光路。此外,在分離透鏡119的后方配置了AF傳感器120。在此。本實施方式中的AF傳感器120具有將攝影畫面的橫方向定為檢測視野的作為第1傳感器列的橫線檢測傳感器列120a、120b和將攝影畫面的縱方向定為檢測視野的作為第2傳感器列的縱線檢測傳感器列120c、120d的2對傳感器列。
圖3B是作為從圖3A的側面看從聚焦透鏡到AF傳感器的光束的狀況時的狀況來圖示的。在此,在圖3B中省略了全反射鏡118的圖示。此外,關于光束,只圖示了檢測關于攝影畫面的橫方向的焦點狀態用的橫線檢測光束,關于與橫線檢測光束正交的縱線檢測光束則省略了圖示。再有,以下的說明以橫線檢測光束為對象,但在縱線檢測光束的情況下也可應用同樣的說明。
在圖3B中,通過了聚焦透鏡102的不同的射出光瞳102a、102b的1對橫線檢測光束在被上述子反射鏡115反射后,入射到聚光透鏡117上分別被聚光。在此,在被聚光了的1對橫線檢測光束在全反射鏡118中被反射了后,經視場光闌(未圖示)入射到分離透鏡119a、119b上。然后,分別入射到該分離透鏡119a、119b上的橫線檢測光束在橫線檢測傳感器列的特定的區域中成像。
在此,為了檢測圖7中示出的15點的測距點的焦點狀態,AF傳感器120成為圖4那樣的傳感器配置。即,橫線檢測傳感器列120a、120b分別由5列的線傳感器構成。在此,分別平行地且以等間隔并排地配置了該5列的線傳感器。此外,縱線檢測傳感器列120c、120d分別由3行的線傳感器構成。在此,分別平行地且以等間隔并排地配置了該3行的線傳感器。
這樣,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以等間隔配置了測距點,故可等間隔地配置線傳感器來構成AF傳感器。因此,讀出AF傳感器的輸出用的未圖示的讀出電路等的配置是容易的。
根據來自這些線傳感器的輸出來檢測測距點的焦點狀態。在此時的焦點狀態的檢測方法中,例如有使用了相關運算的方法。以下簡單地說明使用了該相關運算的方法。再有,AF傳感器不限于本實施方式那樣的線傳感器,也可以是面型的傳感器等。
在進行相關運算之前,首先AF運算ASIC121使未圖示的RAM存儲已被輸入的傳感器數據。其次,使用校正構成各線傳感器的光電二極管輸出的不均勻性用的校正數據來校正在RAM中存儲了的傳感器數據。在此的校正數據使用例如校正在觀察了均勻亮度面時的傳感器數據的離散性那樣的數據即可。
在傳感器數據的校正結束后,進行相關運算。在此,所謂相關運算,是指計算入射到成對的傳感器列間的2像的間隔的運算。即,在相關運算中,在成對的傳感器列間進行傳感器數據的比較(相關值的計算運算),從該比較的結果可計算相關值為最小那樣的2像間隔。根據該2像間隔計算被攝體距離或驅動聚焦透鏡102時的散焦量。
在此,在作為上述相關運算的結果被計算了的像間隔的可靠性低的情況下,由于擔心計算出錯誤的散焦量,故在進行散焦量的計算之前,最好預先判定傳感器數據的可靠性。作為這樣的可靠性的判定,例如在傳感器數據的對比度大于等于既定水平而且上述被運算了的相關值比既定值小的情況下,判定為可靠性高即可。
在判定了可靠性后,根據照相機的測距點選擇模式進行測距點的選擇。在此,在測距點選擇模式為單點模式的情況下,計算由攝影者指定了的1點中的散焦量即可。
此外,在測距點選擇模式為多重模式的情況下,在全部測距點中選擇輸出可靠性高的傳感器數據的測距點,進而,在已被選擇的測距點中選擇最接近的測距點,在散焦量的計算中使用該測距點中的2像間隔。
在此,在存在具有與作為最接近的而被選擇了的測距點的2像間隔大致為同一的2像間隔的多個測距點的情況下,可看作這些測距點的像是同一的被攝體的像,在散焦量的計算中使用具有同一的2像間隔的多個測距點的2像間隔的平均值。
此外,在測距點選擇模式為組模式的情況下,對于由攝影者設定了的組內的測距點進行與多重模式的情況同樣的處理。
從這樣的測距點的選擇的結果所得到的2像間隔并利用以光學方式計算了的散焦系數來計算散焦量。對于這樣得到了的散焦量,進行因溫度的離散或制造時的本體離散、制造時的聚焦透鏡的離散等引起的散焦量的誤差的校正,可得到最終的散焦量。
在計算了散焦量后,將已被計算的散焦量發送給透鏡CPU104。通過透鏡CPU104根據該已被發送的散焦量控制透鏡驅動部103來進行聚焦透鏡102的對焦驅動。
其次,參照圖5說明安裝了與本實施方式有關的焦點檢測裝置的照相機的電路結構。
圖5是示出具有與本實施方式有關的焦點檢測裝置的照相機的整體的電路結構的框結構圖。再有,圖5未將互換透鏡與照相機本體區別開來進行圖示。
在圖5中,在照相機的既定的位置上配置了包含上述聚焦透鏡102的變焦透鏡系統201。對于該變焦透鏡系統201來說,利用1個透鏡代表性地圖示了包含上述聚焦透鏡102的攝影光學系統。利用透鏡驅動部202驅動該變焦透鏡系統201。利用透鏡CPU203來控制透鏡驅動部202。
在變焦透鏡系統201的入射光的光路上配置了CCD等的攝像元件204。該攝像元件204經攝像電路205、A/D變換電路206連接到總線207上。在總線207上連接了系統控制器208和AF運算ASIC209。此外,在AF運算ASIC209上連接了AF傳感器210。再者,在總線207上連接了作為存儲了各種控制程序或各種數據處理用的信息等的存儲部的ROM211、數據的暫時存儲用的RAM212、驅動控制器213和經介質驅動器214連接了盤狀或卡狀的記錄介質215。在總線207上還經外部I/F部連接了外部輸入輸出端子217,經視頻編碼器218連接了視頻輸出端子219,經視頻編碼器218和LCD驅動器220連接了LCD顯示部221。
此外,作為控制部的系統控制器208擔當照相機整體的控制,被構成為可與透鏡CPU203進行通信。再者,系統控制器208也經操作部驅動器222連接到檢測對模式設定等的照相機進行各指示的輸入的操作部的操作狀態用的標度盤部223和開關部224以及對各部分供給電源的電源部225上。
圖6是圖5的照相機的外觀背面圖。如圖6中所示,在本照相機中,設置了設定照相機的攝影模式用的模式標度盤223a作為標度盤部223。
此外,在本照相機中,作為轉換開關部224的開關狀態用的操作部,設置了作為進行照相機的攝影工作用的快門裝置的快門按鈕224a、設定照相機的焦點檢測模式用的AF按鈕224b、作為選擇或變更測距點組的形狀或其它各種選擇操作用的操作部的十字按鈕224c和決定已被選擇的內容用的OK按鈕224d。在此處,快門按鈕224a為2級式的按鈕,通過按壓1級快門按鈕224a,開關部224內的第1快門開關接通,對照相機指示曝光準備工作,通過按壓2級快門按鈕224a,開關部224內的第2快門開關接通,對照相機指示曝光開始工作。
此外,AF按鈕224b也被使用于設定測距點選擇模式。再有,操作標度盤部223和開關部224用的構件不限于圖6中示出的構件。
此外,在電源部225中設置了接受來自外部的電源供給用的外部電源輸入端子226。再者,將進行閃光發光用的閃光燈發光部227連接到系統控制器208上。
再者,也將作為檢測該照相機的姿勢是縱位置還是橫位置用的姿勢檢測裝置的姿勢檢測傳感器228連接到系統控制器208上。
在這樣的結構中,如果將來自AF傳感器210的傳感器輸出輸入到作為焦點狀態檢測部的AF運算ASIC209中,則在AF運算ASIC209中進行上述那樣的AF運算來計算散焦量。然后,根據已被計算的散焦量經透鏡CPU203控制透鏡驅動部202,進行變焦透鏡系統201內的聚焦透鏡的聚焦驅動。
此外,如果被攝體(未圖示)的像經變焦透鏡系統201在攝像元件204上成像,則該被攝體像作為被光電變換了的攝像信號從攝像元件204輸出。該攝像信號在后級的攝像電路205中被處理,進而,在A/D變換電路206中被變換為數字的圖像數據。將該數字圖像數據經總線207輸入到系統控制器208中。在系統控制器208中進行已被輸入的圖像數據的JPEG壓縮伸展處理等的各種信號處理等。在此,在由系統控制器208進行的信號處理時或AF運算ASIC209中的AF運算時,可使用RAM212作為各種數據的暫時的存儲用。
此外,如果將圖像數據等的記錄用的盤狀或卡狀的記錄介質215安裝在介質驅動器214上,則在該記錄介質215上記錄圖像數據,或讀入圖像數據。此時,利用驅動控制器213控制介質驅動器214的工作。在從記錄介質215讀入圖像數據的情況下,將已被讀入的圖像數據經總線207送到系統控制器208中,進行與上述同樣的信號處理。
此外,將個人計算機等的外圍設備經外部輸入輸出端子(例如USB端子)217、外部I/F部216連接到總線207上。經外部輸入輸出端子217、外部I/F部216取入外圍設備所保持的圖像數據等,在驅動控制器213的控制下驅動介質驅動器214,將上述數據記錄在記錄介質215上。
再者,在視頻編碼器218中,對在A/D變換電路206中進行了A/D變換的圖像信號或從記錄介質215讀出并在系統控制器208中進行了JPEG伸展處理的圖像信號進行編碼,在LCD顯示部221上進行既定的顯示。此時,利用LCD驅動器220來驅動LCD顯示部221。再者,在該照相機中,經視頻輸出端子219也可進行影像信號的外部輸出。
其次,說明在測距點選擇模式是組模式的情況下的測距點組形狀的設定的細節。圖7A是示出攝影者進行測距點組形狀的設定時的顯示畫面的圖。在此,該測距點組形狀設定畫面可在LCD顯示部221上進行顯示,也可在圖6中示出的取景器229中以疊印字幕的方式進行顯示。
此外,可從進行照相機設定的菜單中選擇圖7A那樣的測距點組形狀設定畫面。攝影者在照相機處于攝影待機中時,在圖7A中示出的測距點組形狀設定畫面中可任意地設定和變更測距點組的形狀。
例如,在圖7A中示出的測距點組形狀設定畫面301中,首先,攝影者通過操作十字按鈕224c使光標303移動,利用OK按鈕224d選擇攝影畫面中央的縱3點作為測距點。由此,將攝影者想要的任意的形狀,即攝影畫面中央的縱3點作為測距點組來設定(參照符號302)。其次,攝影者通過操作十字按鈕224c使光標303移動,利用OK按鈕224d選擇與攝影畫面中央的縱3點的左側鄰接的測距點。于是,測距點組的形狀從參照符號302的狀態起變化,以使該已被選擇的測距點也包含在已被設定的測距點組302中。此外,在刪除已被選擇的測距點的情況下,使光標303移動到該測距點,按壓OK按鈕224d。這樣,在本實施方式中,將測距點組設定為攝影者想要的任意的形狀。此外,通過其后由攝影者選擇刪除或附加的測距點,可變更一度被設定了的測距點組的形狀。
再有,對于測距點組形狀來說,也可如圖7B中所示那樣攝影者從預先存儲在ROM211中的多個組形狀中選擇所希望的測距點組形狀。
進而,例如對AF按鈕224b分配作為測距點組變更用按鈕的功能,在按壓了AF按鈕224b的情況下,也可顯示圖7A或圖7B那樣的測距點組形狀設定畫面301。如果這樣做,則不僅在攝影待機中,而且在曝光準備工作中也可設定和變更測距點組形狀。再有,也可另外設置測距點組變更用按鈕。
圖8是示出具有與本實施方式有關的焦點檢測裝置的照相機的從攝影待機狀態到曝光準備工作的處理程序的流程圖。
在攝影待機狀態下,系統控制器208(設定部、控制部)在LCD顯示部221上顯示了進行照相機的各種設定用的菜單畫面后(步驟S1),執行以后將要說明的組形狀設定1的處理(步驟S2)。其后,系統控制器208(設定部、控制部)執行以后將要說明的組形狀設定2的處理(步驟S3)。
其后,系統控制器208判定第1快門開關是否接通了(步驟S4)。
在步驟S4的判定中,在判定為第1快門開關未接通的情況下返回到步驟S1,繼續攝影待機狀態。
另一方面,在步驟S4的判定中,在判定為第1快門開關接通了的情況下,將步驟S4分支為步驟S5,執行曝光準備工作。即,系統控制器208對AF運算ASIC209發送AF運算執行開始的指示,根據AF運算的結果所得到的散焦量經透鏡CPU203控制透鏡驅動部202來驅動變焦透鏡系統201(步驟S5)。此外,此時在取景器229上以疊印字幕方式顯示在AF中使用了的測距點(步驟S6)。再有,在恒定時間內進行該顯示。
其后,系統控制器208再次執行組形狀設定2的處理(步驟S7)。
即使在設定了測距點組的形狀后,攝影者通過操作十字按鈕224c,也可使已被設定的測距點組移動(步驟S8)。在移動了測距點組的情況下,系統控制器208根據照相機的焦點檢測模式執行AF運算和透鏡驅動(步驟S9)。即,在照相機的焦點檢測模式為跟隨將要移動的被攝體檢測焦點狀態的連續的AF模式(C-AF模式)的情況下,伴隨測距點組的移動再次執行AF運算和透鏡驅動。另一方面,照相機的焦點檢測模式為在接通了第1快門開關的期間內進行保持此時的焦點狀態的所謂的聚焦鎖定工作的單AF模式(S-AF模式)的情況下,在接通了第1快門開關的期間內即使測距點組移動也不進行AF運算。
在步驟S9的處理之后,系統控制器208進行AF以外的其它的處理(步驟S10)。在該其它的處理中例如包含在按壓了AE鎖定(AEL)按鈕的情況下在攝影時也保持此時的曝光狀態等的處理。
其后,系統控制器208判定第2快門開關是否接通了(步驟S11)。在步驟S11的判定中,在判定為第2快門開關未接通的情況下,返回到步驟S7。另一方面,在步驟S11的判定中,在判定為第2快門開關接通了的情況下,開始曝光,使所得到的圖像數據記錄在記錄介質215上。
圖9是示出在圖8的步驟S2中的組形狀設定1的處理程序的流程圖。只在攝影待機狀態時進行該組形狀設定1的處理。
在圖9中,系統控制器208判定LCD顯示部221上顯示的菜單畫面中是否設定了測距點組形狀(步驟S21)。在步驟S21的判定中,在判定為未設定測距點組形狀的情況下,組形狀設定1的處理結束。
另一方面,在步驟S21的判定中,在判定為設定了測距點組形狀的情況下,將步驟S21分支為步驟S22,使LCD顯示部221上顯示圖7A中示出的測距點組形狀設定畫面301。此外,此時使現在已被設定的測距點組302發光或以點亮熄滅方式顯示光標303的位置(步驟S22)。
在該狀態下,在由攝影者操作了十字按鈕224c的情況下,與此相對應,系統控制器208轉換顯示,以便變更光標303的位置(步驟S23)。
其后,在按壓了OK按鈕224d的情況下,在光標303的位置的測距點為現在已被設定的測距點組302的范圍外的測距點的情況下,將光標303的位置的測距點附加到測距點組302中。另一方面,在光標303的位置的測距點為現在已被設定的測距點組302的范圍內的測距點的情況下,從測距點組302中刪除光標303的位置的測距點(步驟S24)。在此,測距點組302不一定需要只是將鄰接的測距點定為組。此外,在圖7B中示出的測距點組形狀設定畫面301中的選擇中,按原樣設定用光標303選擇了的測距點組。
其后,系統控制器208判定是否較長時間地按壓(例如約2秒)OK按鈕224d(步驟S25)。在步驟S25的判定中,在判定為未較長時間地按壓OK按鈕224d的情況下,返回到步驟S22。另一方面,在步驟S25的判定中,在判定為較長時間地按壓了OK按鈕224d的情況下,在使測距點組形狀設定畫面301熄滅后(步驟S26),結束組形狀設定1的處理。
圖10是示出圖8的步驟S3和步驟S7中的組形狀設定2的處理程序的流程圖。在攝影待機中和曝光準備工作中這兩者中進行該組形狀設定2的處理。
在圖10中,系統控制器208判定是否由攝影者接通了AF按鈕224b(步驟S31)。在步驟S31的判定中,在判定為未接通AF按鈕224b的情況下,結束組形狀設定2的處理。
另一方面,在步驟S31的判定中,在判定為接通了AF按鈕224b的情況下,將步驟S31分支為步驟S32,使取景器229上顯示圖7A中示出的測距點組形狀設定畫面301。此時,使現在已被設定的測距點組302發光或以點亮熄滅方式顯示光標303的位置(步驟S32)。
在該狀態下,在由攝影者操作了十字按鈕224c的情況下,與此相對應,系統控制器208轉換顯示,以便變更光標303的位置(步驟S33)。
其后,在再次按壓了AF按鈕224b的情況下,在光標303的位置的測距點為現在已被設定的測距點組302的范圍外的測距點的情況下,將光標303的位置的測距點附加到測距點組302中。另一方面,在光標303的位置的測距點為現在已被設定的測距點組302的范圍內的測距點的情況下,從測距點組302中刪除光標303的位置的測距點(步驟S34)。再有,在圖7B中示出的測距點組形狀設定畫面301中的選擇中,按原樣設定用光標303選擇了的測距點組。
其后,系統控制器208判定是否按壓OK按鈕224d(步驟S35)。在步驟S35的判定中,在判定為未按壓OK按鈕224d的情況下,返回到步驟S32。另一方面,在步驟S35的判定中,在判定為按壓了OK按鈕224d的情況下,在使測距點組形狀熄滅后(步驟S36),結束組形狀設定2的處理。
在此,對于測距點組來說,即使在例如照相機的姿勢從橫位置變更為縱位置時,最好也維持同一形狀。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利用姿勢檢測傳感器228檢測照相機的姿勢并利用該姿勢檢測傳感器228檢測出照相機的姿勢發生了變化的情況下,系統控制器208根據其姿勢的變化進行使測距點組的形狀變化的處理。
例如,如圖11A中所示,在攝影畫面401中測距點的數目在縱方向和橫方向上相同的情況下,系統控制器208跟隨照相機的姿勢的變化,對于姿勢變化前作為測距點組被設定了的圖11A中的左端1列的全部的5點的測距點來說,進行在姿勢變化后也將圖11B中的左端1列的全部的5點的測距點定為測距點組的控制。即,只是將測距點組402的形狀從圖11A的狀態變化為圖11B的狀態就可以了。
另一方面,如圖12A中所示,在攝影畫面401中測距點的數目在縱方向和橫方向上不同的情況下,如圖12B中所示,根據姿勢變化的情況,系統控制器208對于姿勢變化前作為測距點組被設定了的圖12A中的左端1列的全部的3點的測距點來說,進行在姿勢變化后也將圖12B中的左端1列的5個測距點中除了上端和下端外的3個測距點定為測距點組的控制。即,使測距點組的測距點數目與姿勢變化前的測距點數目相一致。或者,如圖13A至圖13B中所示那樣,也可跟隨縱橫的測距點數目的比率使測距點組的形狀變化。在該情況下,在圖13A中示出的橫位置的狀態下在將左端1列作為全部的測距點組被設定時,即使在圖13B中示出的縱位置的狀態下,也以左端1列成為全部的測距點組的方式使測距點組的形狀變化。
如以上已說明的那樣,按照本實施方式,在測距點組形狀設定畫面內可進行自由度高的測距點組形狀的設定。由此,可對攝影者想要的被攝體正確地進行自動對焦。
此外,通過在取景器內也顯示測距點組形狀設定畫面,在曝光準備工作中也能設定和變更測距點組的形狀。
此外,通過根據照相機的姿勢使測距點組的形狀變化,即使在照相機的姿勢無意變化了的情況下,也能對攝影者想要的被攝體正確地進行自動對焦。
盡管已示出并描述了被認為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但當然在不偏離本發明的宗旨的情況下,可在形式和細節方面作各種各樣的修正和變動。因而,本發明意圖是不限于所描述和展示的具體的形式,而是被構思成包含在權利要求的范圍內的所有的修正。
權利要求
1.一種照相機,具有檢測攝影畫面內的多個測距點中的被攝體的焦點狀態的焦點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操作部,選擇上述攝影畫面內的任意的測距點;設定部,將由上述操作部選擇了的測距點作為測距點組來設定;自動對焦傳感器,輸出檢測由上述設定部設定了的上述測距點組中包含的測距點的焦點狀態用的信號;運算部,根據上述自動對焦傳感器的輸出來檢測上述測距點組中包含的測距點的焦點狀態;以及透鏡驅動部,根據由上述運算部得到的上述焦點狀態的檢測結果使聚焦光學系統進行對焦驅動。
2.如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照相機,其特征在于上述設定部根據上述操作部的操作來變更已被設定的測距點組的形狀。
3.如權利要求2中所述的照相機,其特征在于上述設定部通過附加或刪除由上述操作部選擇了的測距點來變更上述測距點組的形狀。
4.如權利要求3中所述的照相機,其特征在于上述設定部在由上述操作部選擇了的測距點處于現在被設定了的測距點組的范圍內的情況下,從上述被設定了的測距點組中刪除該測距點。
5.如權利要求3中所述的照相機,其特征在于上述設定部在由上述操作部選擇了的測距點處于現在被設定了的測距點組的范圍外的情況下,在上述被設定了的測距點組中附加該測距點。
6.如權利要求3中所述的照相機,其特征在于還具備指示曝光準備工作和曝光開始工作的快門構件,上述設定部在攝影待機中或由上述快門構件給出的上述曝光準備工作的指示后且在上述曝光開始的指示前變更上述測距點組的形狀。
7.如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照相機,其特征在于還包含在上述測距點組設定時將作為現在的測距點組被設定的測距點與作為現在的測距點組未被設定的測距點相區別而顯示的顯示部。
8.如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照相機,其特征在于上述運算部從關于由上述設定部設定了的上述測距點組中包含的多個測距點的焦點狀態的檢測結果中選擇關于1個測距點的焦點狀態的檢測結果,上述驅動部根據關于上述已被選擇的測距點的焦點狀態的檢測結果使聚焦光學系統進行對焦驅動。
9.如權利要求8中所述的照相機,其特征在于上述運算部從關于上述測距點組中包含的多個測距點的焦點狀態的檢測結果中選擇相當于最接近的焦點狀態的測距點。
10.如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照相機,其特征在于上述運算部對上述測距點組中包含的多個測距點中的焦點狀態的平均值進行運算,上述驅動部根據上述平均值使上述聚焦光學系統進行對焦驅動。
11.一種照相機,具有檢測攝影畫面內的多個測距點中的被攝體的焦點狀態的焦點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控制部,將由上述操作部選擇了的測距點作為測距點組來設定;自動對焦傳感器,輸出檢測由上述設定部設定了的上述測距點組中包含的測距點的焦點狀態用的信號;運算部,根據上述自動對焦傳感器的輸出來檢測上述測距點組中包含的測距點的焦點狀態;透鏡驅動部,根據由上述運算部得到的上述焦點狀態的檢測結果使聚焦光學系統進行對焦驅動;以及姿勢檢測部,檢測該照相機的姿勢,其中,上述控制部在由上述檢測部檢測了上述照相機的姿勢從橫位置變化為縱位置或從縱位置變化為橫位置的情況下,根據該姿勢的變化使由上述設定部設定了的上述測距點組的形狀變化。
12.如權利要求11中所述的照相機,其特征在于在攝影畫面內的縱方向與橫方向的測距點數相同的情況下,上述控制部使姿勢變化前后的測距點組的配置相同。
13.如權利要求11中所述的照相機,其特征在于在攝影畫面內的縱方向與橫方向的測距點數不同的情況下,上述控制部使姿勢變化前后的測距點的數目為同樣的數目。
14.如權利要求11中所述的照相機,其特征在于在攝影畫面內的縱方向與橫方向的測距點數不同的情況下,上述控制部使姿勢變化前后的測距點的數目為不同的數目。
全文摘要
具有焦點檢測裝置的照相機。在具有檢測攝影畫面內的多個測距點中的被攝體的焦點狀態的焦點檢測裝置的照相機中,具有選擇上述攝影畫面內的任意的上述測距點的操作部和將由上述操作部選擇了的測距點作為測距點組來設定的設定部。這樣設定了的組內的測距點的焦點狀態用的信號由自動對焦傳感器輸出,運算部根據該自動對焦傳感器的輸出檢測該測距點的焦點狀態,透鏡驅動部根據由上述運算部得到的上述焦點狀態的檢測結果使聚焦光學系統進行對焦驅動。這樣,由于可從攝影畫面內的多個測距點選擇測距點組,對該測距點組進行對焦工作,故對于攝影者想要的被攝體容易進行對焦。
文檔編號G03B13/20GK1760750SQ200510112839
公開日2006年4月19日 申請日期2005年10月14日 優先權日2004年10月15日
發明者菊地哲央 申請人:奧林巴斯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