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整形環形光三差動共焦顯微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光學顯微成像及微觀測量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具有高性噪比和三維超分辨成像能力的整形環形光三差動共焦顯微鏡,其可用于測量樣品的三維表面形貌、三維微細結構、微臺階、微溝槽、集成電路線寬等。
背景技術:
共焦顯微鏡的思想最早由美國學者M.Minsky于1957年首次提出,并于1961年得到美國專利授權,專利號為US3013467。共焦顯微鏡將點光源、點物和點探測器三者置于彼此對應的共軛位置,構成光學顯微成像中獨具層析能力的點照明和點探測顯微成像系統。一般共焦顯微鏡的基本原理如圖1所示,光源1發出的光經空間濾波器3、物鏡8在被測物體表面聚焦成光斑并被反射,反射光沿原路返回,再通過分光鏡10將來自物體的信號光導入放置于探測器13前面的針孔12內,在探測器13處形成點檢測,探測器13主要接收來自物鏡8焦點處的信號光,焦點以外的返回光被針孔12遮擋。當物體位于焦平面A時,探測器13接收到的光能最大,當物體偏離焦平面A時,反射光被探測于針孔前或后的某一位置,此時探測器僅接收一小部分光能量,也就是說物體在離焦時探測到的信號要比在焦平面時弱,這樣就可以通過探測器檢測光強信號的強弱變化來測得物體相對于焦平面的位置。當物體沿垂直于光軸方向的x-y平面內作掃描運動時,共焦顯微鏡依據光軸z向離焦信號、x向和y向位移大小,即可構建出被測物體的三維輪廓。
共焦顯微鏡因其具有層析成像能力而被廣泛應用于生物醫學和工業樣品的成像檢測,但由于受衍射極限的限制,制約了其成像分辨能力的進一步提高。為從根本上突破衍射極限,改善共焦顯微鏡的成像分辨能力,近來已有眾多非傳統的共焦顯微成像原理和超分辨方法被提出。在共焦顯微鏡的研究方面,出現了4PI共焦顯微鏡、θ共焦顯微鏡、共焦干涉顯微鏡和基于光學非線性行為的雙光子和多光子共焦顯微鏡等;在超分辨成像技術方面,已研究出光瞳濾波技術、移相掩模技術、基于光學性質非線性變化的超分辨技術和改變入射光空間頻率分布的光束變形照明超分辨技術等。總體上看,上述新型共焦顯微鏡和超分辨技術改善了共焦顯微鏡的分辨特性,解決了眾多共焦顯微鏡超分辨顯微成像測量的需求,但它們仍存在如下問題一是目前已有的各種形式的共焦顯微鏡均是利用探測到的光強信號直接進行成像處理,其易受光強波動、背景光干擾、環境溫度漂移等因素的影響,共焦顯微鏡成像系統信噪比低;二是共焦顯微鏡軸向層析精度受制于軸向強度響應曲線的非線性,并且已有的超分辨技術在超分辨成像過程中易引起旁瓣的增大和軸向響應曲線非線性誤差的增大。為改善共焦顯微鏡層析成像能力,本申請的申請人申請了題為“三差動共焦顯微成像方法與裝置”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號為2004100073652.4,發明人為趙維謙、譚久彬和邱麗榮。但是該三差動共焦顯微成像方法主要用于改善共焦顯微鏡的軸向分辨力,并沒有改善橫向分辨力,而已有的超分辨光瞳濾波器用于共焦顯微鏡進行三維超分辨測量時,既要進行橫向超分辨又要兼顧軸向超分辨,三維超分辨效果通常不是特別顯著。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術用于三維形貌和三維微細結構測量時存在的上述不足,融合整形環形光光學超分辨技術和三差動共焦顯微技術的特性,提供一種具有高性噪比和三維(軸向和橫向)超分辨成像能力的整形環形光三差動共焦顯微鏡。該共焦顯微鏡在改善共焦顯微鏡三維超分辨成像能力的同時,還能顯著增強共焦顯微鏡成像系統的信噪比和改善軸向響應曲線的線性等。
本發明的整形環形光三差動共焦顯微鏡包括激光器1,依次放在激光器1發射端的擴束器2、偏振分光鏡6、放置在偏振分光鏡透射光路上的λ/4波片7、顯微物鏡8、將偏振分光鏡6反射的測量光束分為兩束測量光的分光鏡10、將分光鏡10透射光束分為兩束測量光束的分光鏡14、分別匯聚分光鏡10反射測量光束和分光鏡14分束后的兩束測量光束的聚光鏡11、15和18;分別位于聚光鏡11焦點位置的針孔12、距聚光鏡15焦點后距離為M的針孔16、距聚光鏡18焦點前距離為M的針孔19;分別貼近針孔12、16和19的探測器13、17和20,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個整形入射光為環形光的環形光整形器件4,該環形光整形器件4位于擴束器2和偏振分光鏡6之間。
還包括位于偏振分光鏡6和環形光整形器件4之間,調整入射環形光歸一化半徑的可調光闌5。
所說的環形光整形器件4還可以位于偏振分光鏡6和分光鏡10之間。
環形光整形器件4還可以為三個,并同時位于分光鏡10和聚光鏡11之間、分光鏡14和聚光鏡15之間、分光鏡14和聚光鏡18之間。
本裝置中特定設計的環形光整形器件,將三差動共焦顯微鏡入射激光光束整形為超分辨所需的特定結構的環形光束,來改善共焦顯微鏡的橫向分辨力,采用三差動共焦顯微鏡的光路布置提高共焦顯微鏡的軸向分辨力,進而避免已有的三維超分辨光瞳濾波器,既要提高橫向分辨力,又要提高軸向分辨力,從而降低三維超分辨綜合性能的缺點,同時可顯著改善共焦顯微鏡的抗干擾能力。
本發明測量裝置具有如下優點1)改善共焦顯微鏡的三維顯微成像能力;2)可抑制環境狀態差異、光源光強波動、探測器電氣漂移等引起的共模噪聲,顯著提高共焦顯微鏡的信噪比;3)減小傳統環形光瞳超分辨時帶來的能量損失;4)改善軸向響應的線性,使共焦顯微鏡層析精度得到顯著提高;5)改善共焦系統的離焦特性;6)用于表面輪廓測量時,在提高橫向分辨能力的同時,可擴展傳感器軸向量程范圍,使測量系統具有絕對跟蹤零點和雙極性跟蹤特性,實現絕對測量;7)采用三差動共焦光路系統可抑制環境狀態差異、光源光強波動、探測器電氣漂移等引起的共模噪聲,顯著提高測量系統的信噪比、靈敏度以及線性度等。
圖1共焦顯微鏡原理圖。
圖2為本發明整形環形光三差動共焦顯微鏡原理圖。
圖3為本發明整形環形光三差動共焦顯微鏡,當ε=0.5,uM=6.95時,三維強度響應仿真曲面。
圖4為本發明整形環形光三差動共焦顯微鏡,當ε=0.5,uM=6.95時,三維強度響應歸一化仿真曲面。
圖5為共焦顯微鏡三維強度響應歸一化仿真曲面。
圖6為本發明當ε=0.5,uM=6.95時,整形環形光三差動共焦顯微鏡軸向強度響應仿真曲線。
圖7為本發明ε=0.5,uM=6.95時,整形環形光三差動共焦顯微鏡軸向強度響應歸一化仿真曲線。
圖8為本發明整形環形光三差動共焦顯微鏡橫向強度響應仿真曲線。
圖9為本發明整形環形光三差動共焦顯微鏡橫向強度響應歸一化仿真曲線圖。
圖10為測得的本發明整形環形光三差動共焦顯微鏡軸向強度響應曲線。
圖11為測得的本發明整形環形光三差動共焦顯微鏡軸向歸一化強度響應曲線。
圖12為AFM測得的臺階橫向掃描截面圖。
圖13為本發明整形環形光三差動共焦顯微鏡測得的臺階橫向掃描截面圖。
其中,1激光器,2擴束器,3空間濾波針孔,4環形光整形器件,5可調光闌,6偏振分光鏡(PBS),7λ/4波片,8顯微物鏡,9被測物體,10、14分光鏡,11、15、18聚光鏡,12、16、19針孔,13、17、20探測器,21、22、23探測信號差動相減處理系統,24計算機處理系統,25工作臺,26三差動共焦顯微鏡響應I(v,u),27共焦顯微鏡響應I(v,u,0),28共焦顯微鏡軸向響應IC(0,u)曲線,29軸向強度響應I(0,u)曲線,30軸向強度響應I3(0,u,+uM)曲線,31軸向強度響應I2(0,u,-uM)曲線,32軸向強度響應I1(0,u,0)曲線,33橫向強度響應I1(v,0,0)曲線,34橫向強度響應I(v,0)曲線,35實測的軸向強度響應I2(0,u,-uM)曲線,36實測的軸向強度響應I1(0,z,0)曲線,37實測的軸向強度響應I3(0,z,M)曲線,38實測差動的軸向強度響應IC(0,z)曲線,39實測的軸向強度響應I(0,z)曲線,40AFM測得的標準臺階橫向掃描圖,41整形環形光三差動共焦顯微鏡測得的標準臺階橫向掃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明技術原理為采用三差動共焦顯微成像技術將共焦顯微鏡接收光路布置為遠焦、焦面和近焦三路探測光路,通過三路探測系統探測到的具有不同位相的三路強度響應信號兩兩差動相減達到改善軸向分辨力和提高抗干擾能力的目的;另外,通過增加激光束照射系統高頻光線所占的比例,使三差動共焦顯微系統愛里斑的主瓣變小,從而達到提高共焦顯微系統的空間分辨能力,使整形環形光橫向超分辨特性與差動共焦顯微技術的軸向高分辨特性相融合,從而達到對被測目標的高性噪比和高空間分辨力顯微成像和實現被測樣品三維輪廓和尺度的高空間分辨力和雙極性絕對跟蹤測量的目的。
本發明整形環形光三差動共焦顯微鏡結構如圖2所示,包括激光器1,依次放在激光器1發射端的擴束器2、空間濾波針孔3、整形入射光為環形光的環形光整形器件4、調整入射環形光歸一化半徑的可調光闌5、偏振分光鏡6、放置在偏振分光鏡透射光路上的λ/4波片7、顯微物鏡8、將偏振分光鏡6反射的測量光束分為兩束測量光的分光鏡10、將分光鏡10透射光束分為兩束測量光束的分光鏡14、分別匯聚分光鏡10反射測量光束和分光鏡14分束后的兩束測量光束的聚光鏡11、15和18;分別位于聚光鏡11焦點位置的針孔12、距聚光鏡15焦點遠焦距離為M的針孔16、距聚光鏡18焦點近焦距離為M的針孔19;還包括分別貼近針孔12、16和19的探測器13、17和20,探測信號差動相減處理系統21、22和23及計算機處理系統24。
本發明測量裝置中的環形光整形器件4可以位于擴束器2與偏振分光鏡6之間,也可以位于偏振分光鏡6和分光鏡10之間,還可同時放置三個環形光整形器件于三個聚光鏡與分光鏡之間,即在分光鏡10和聚光鏡11之間、分光鏡14和聚光鏡15之間、分光鏡14和聚光鏡18之間同時放置三個環形光整形器件。
環形光整形器件4可以是圓環形位相分布的二元光學器件。
本發明整形環形光三差動共焦顯微鏡成像原理如圖2所示激光器1發出的光經擴束器2擴束,經過二元光學器件4整形為環形光后透過偏振分光鏡6后變為偏振方向平行于紙面的p光,該p光透過λ/4波片7被物鏡8聚焦在被測物體9表面,后被被測物體反回再次透過λ/4波片7變為偏振方向垂直于紙面的s光,PBS反射s光到分光鏡10。分光鏡10首先將測量光束分為兩束,經分光鏡10反射的測量光束被聚光鏡11探測,進入位于聚光鏡11焦點位置的針孔12,被探測器13接收;經分光鏡10透射的光再次被分光鏡14分為兩束,經分光鏡14反射的測量光束被聚光鏡15探測,進入距聚光鏡15焦點后距離為M位置的針孔16,被探測器17接收;經分光鏡14透射的測量光束被聚光鏡18探測,進入距聚光鏡18焦點前距焦點距離為M的針孔19,被針孔19后的探測器20接收;探測信號差動相減處理系統21、22和23將探測到的三個具有一定相位大小的信號兩兩差動相減,并進入計算機24進行處理,即可實現具有橫向和軸向超分辨的顯微成像探測。整形環形光三差動共焦顯微鏡中,分光鏡10的透反比為2∶1,分光鏡14的透反比為1∶1。
當被測物體進行軸向或橫向移動時,激光器1、擴束器2、二元光學器件4、偏振分光鏡6、1/4波片7、物鏡8、聚光鏡11、針孔12和探測器13構成整形環形光共焦顯微鏡,探測器13探測到的強度響應I1(v,u,0)為I1(v,u,0)=|[2∫ϵ1P(ρ)·exp(juρ2/2)J0(ρv)ρdρ]|2×|[2∫ϵ1P(ρ)·exp(jρ2u/2)J0(ρv)ρdρ]|2----(1)]]>其中J0為一階貝斯耳函數,ρ為歸一化徑向半徑,u為軸向歸一化光學坐標,v為橫向歸一化光學坐標,ε為環形光內環與外環之比。
激光器1、擴束器2、二元光學器件4、偏振分光鏡6、1/4波片7、物鏡8、聚光鏡15、針孔16和探測器17構成遠焦探測的整形環形光“準共焦顯微鏡”,探測器17探測到的強度響應I2(v,u,-uM)為I2(v,u,-uM)=|[2∫ϵ1P(ρ)·exp((juρ2)/2)J0(ρv)ρdρ]|2×|[2∫ϵ1P(ρ)·exp(jρ2(u-uM)/2)J0(ρv)ρdρ]|2----(2)]]>其中,uM為對應探測器軸向偏移聚光鏡焦點距離M的光學歸一化坐標。
激光器1、擴束器2、二元光學器件4、偏振分光鏡6、λ/4波片波片7、物鏡8、聚光鏡18、針孔19和光電探測器20構成近焦探測的整形環形光“準共焦顯微鏡”,探測器20探測到的強度響應I3(v,u,+uM)為I3(v,u,+uM)=|[2∫ϵ1P(ρ)·exp(juρ2/2)J0(ρv)ρdρ]|2×|[2∫ϵ1P(ρ)·exp(jρ2(u-uM)/2)J0(ρv)ρdρ]|2----(3)]]>將I1(v,u,0)、I2(v,u,-uM)和I3(v,u,+uM)兩兩差動相減后得IA(v,u)=I1(v,u,0)-I2(v,u,-uM),IB(v,u)=I1(v,u,0)-I3(v,u,+uM),IC(v,u)=I2(v,u,-uM)-I3(v,u,+uM)。計算機依據IA(v,u)、IB(v,u)和Ic(v,u)進行實時處理和判斷,得整形環形光三差動共焦顯微鏡的強度響應I(v,u)為 依據I(v,u)強度曲線光強大小,重構出被測樣品的微觀三維形貌和微觀尺度整形環形光三差動共焦顯微鏡物鏡數值孔徑值、針孔大小和探測器靈敏度等系統參數一旦確定后,軸向強度響應曲線IA(0,u)、IB(0,u)和Ic(0,u)斜邊線性段的靈敏度主要取決于uM,實際上存在一個uM值,使整形環形光三差動共焦顯微鏡的軸向分辨力最高,層析能力最強。
將差動信號IA(0,u)對u求導得靈敏度kA(0,u,uM),在線性段內的斜率值kA(0,u,uM)和kA(0,0,uM)相等,因此IA(0,u)線性段內的斜率可用kA(0,0,uM)表示,且有kA(0,0,uM)=(1-ε2)2·sinc[uM(1-ε2)/4π]×[{uM(1-ε2)/4}·cos{uM(1-ε2)/4}-sin{uM(1-ε2)/4}]/{uM(1-ε2)/4}2(5)同理,IB(0,u)線性段內的斜率kB(0,0,uM)為kB(0,0,uM)=(1-ε2)2·sinc[uM(1-ε2)/4π]×[{uM(1-ε2)/4}·cos{uM(1-ε2)/4}-sin{uM(1-ε2)/4}]/{uM(1-ε2)/4}2(6)IC(0,u)線性段內的斜率kC(0,0,uM)為k(0,0,uM)=-2×(1-ε2)2·sinc[uM(1-ε2)/4π]×[{uM(1-ε2)/4}·cos{uM(1-ε2)/4}-sin{uM(1-ε2)/4}]/{uM(1-ε2)/4}2(7)求(5)、(6)和(7)的極值得,當ε=0.5時,在uM=±6.95處,kA(0,0,uM)、kB(0,0,uM)和kC(0,0,uM)對應的極值的絕對值最大,依次為0.15、0.15和0.30,此時,在ε=0.5的情況下,I(v,0)和I(0,u)響應曲線的FWHM最小。
圖3為當ε=0.5,uM=6.95時,I(v,u)的響應曲面,圖4為I(v,u)歸一化響應曲面,圖5為共焦顯微鏡I1(v,u,0)的歸一化響應曲面,圖4與圖5相比,在I(v,u)≥0的區域,主瓣明顯得到銳化,旁瓣得到抑制。
圖6為當ε=0.5,uM=6.95時,I1(0,u,0)、I2(0,u,-uM)、I3(0,u,+uM)、IC(0,u)和I(0,u)的響應曲線,圖7為其歸一化響應曲線。整形環形光三差動共焦顯微鏡成像時,工作在I(0,u)≥0的顯微成像區域,從圖6可以看出,在此成像范圍內I(0,u)曲線的FWHM比I1(0,u,0)曲線的FWHM改善約66%以上,I(0,u)兩斜邊段的線性明顯優于I1(0,u,0)兩斜邊段的線性,在I(0,u)≥0的成像范圍內,旁瓣對成像質量影響極小。
圖8為當ε=0.5,uM=±6.95時,I1(v,0,0)和I(v,0)的橫向響應曲線,圖9為其歸一化響應曲線。整形環形光三差動共焦顯微鏡成像時,工作在I(v,u)≥0的顯微成像區域,從圖9可以看出,在此成像范圍內I(v,0)曲線的FWHM比I1(v,0,0)曲線的FWHM改善約20%以上,I(v,0)兩斜邊段的線性明顯優于I1(v,0,0)兩斜邊段的線性,在I(0,u)≥0的成像范圍內,旁瓣對成像質量影響極小。
依據圖2所示的整形環形光三差動共焦顯微鏡原理建立實驗裝置,物鏡參數為60×0.85,針孔孔徑為φ10μm。二元光學器件為16位相臺階衍射光學器件,二元光學器件輸入光波λ=632.8nm,輸入光束最大直徑為φ4.3mm,經二元光學器件整形后,出射環形光束內環半徑ri=0.435mm,外環半徑re=1.7375mm,二元光學器件與可變光闌相配可整形出內環為φ0.87mm,外環小于φ3.45mm的超分辨所需的任意環形光束,實驗中可調光闌孔徑調到φ1.8mm,則出射環形激光光束內、外環直徑分別為φ0.87mm和φ1.8mm,對應的ε≈0.5。被測物選用量塊,移動工作臺使量塊沿整形環形光三差動共焦顯微鏡軸向位移,位移量用HP5529A雙頻激光干涉儀檢測。圖10中,I1(0,z,0)、I2(0,z,-M)和I3(0,z,+M)為測得的強度響應曲線,IC(0,z)和I(0,z)為I1(0,z,0)、I2(0,z,-M)和I3(0,z,+M)間兩兩差動相減得到的軸向強度響應曲線,圖11為I1(0,z,0)和I(0,z)的歸一化軸向強度響應曲線36和39。
從圖11可以看出,在I(0,z)>0的測量段內,I(0,z)曲線的半高寬比I1(0,z,0)曲線的半高寬約小一倍以上,即共焦顯微鏡的軸向分辨力改善了約50%以上,同時I(0,z)兩斜邊段的線性明顯優于I1(0,z,0)兩斜邊段的線性,在I(0,z)>0的測量段內旁瓣對測量的影響極小。圖10中,與I3(0,z,0)相比,IC(0,z)強度響應線性范圍得到拓展,分辨力得到提高,線性得到改善,并具有絕對測量零點,測量結果與理論分析和仿真實驗基本一致。
整形環形光三差動共焦顯微鏡的橫向分辨特性可以通過測量標準臺階跳變處的橫向位移變化量來考核。圖12為利用美國DI公司Dimension3100型原子力顯微鏡(AFM)對該標準臺階測得的曲線結果圖,兩標識點(三角)垂直方向對應的臺階高度約等于118.23nm,水平方向對應的臺階跳躍區的距離為0.1367μm。圖13給出了NA=0.85,ε=0.50時,測得的標準臺階橫向掃描結果曲線。臺階跳躍區垂直方向對應的電壓值約為300mV。臺階跳躍區水平方向對應的距離為0.268μm,若再考慮臺階自身的斜度及AFM自身的橫向分辨力總計為0.1367μm,則整形環形光照射式共焦顯微鏡的橫向分辨力應優于0.2μm。可見,整形環形光超分辨技術使共焦顯微鏡的橫向分辨力得到改善,若增大ε仍可繼續改善共焦顯微鏡,但ε的選取應綜合考慮軸向分辨特性等綜合因素。
權利要求
1.一種整形環形光三差動共焦顯微鏡,包括激光器(1),依次放在激光器(1)發射端的擴束器(2)、偏振分光鏡(6)、放置在偏振分光鏡透射光路上的λ/4波片(7)、顯微物鏡(8)、將偏振分光鏡(6)反射的測量光束分為兩束測量光的分光鏡(10)、將分光鏡(10)透射光束分為兩束測量光束的分光鏡(14)、分別匯聚分光鏡(10)反射測量光束和分光鏡(14)分束后的兩束測量光束的聚光鏡(11)、(15)和(18);分別位于聚光鏡(11)焦點位置的針孔(12)、距聚光鏡(15)焦點后距離為M的針孔(16)、距聚光鏡(18)焦點前距離為M的針孔(19);分別貼近針孔(12)、(16)和(19)的探測器(13)、(17)和(20),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個整形入射光為環形光的環形光整形器件(4),該環形光整形器件(4)位于擴束器(2)和偏振分光鏡(6)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差動共焦顯微鏡,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位于偏振分光鏡(6)和環形光整形器件(4)之間,調整入射環形光歸一化半徑的可調光闌(5)。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差動共焦顯微鏡,其特征在于環形光整形器件(4)位于偏振分光鏡(6)和分光鏡(10)之間。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差動共焦顯微鏡,其特征在于所說的環形光整形器件(4)為三個,該三個環形光整形器件分別位于分光鏡(10)和聚光鏡(11)之間、分光鏡(14)和聚光鏡(15)之間、分光鏡(14)和聚光鏡(18)之間。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三差動共焦顯微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環形光整形器件(4)是圓環形位相分布的二元光學器件。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三差動共焦顯微鏡,其特征在于該測量裝置還包括依次相連的三個聚焦信號差動處理系統(21)、(22)、(23)和一個數據處理計算機(24),其中三個聚焦信號差動處理系統接收三個探測器(13)、(17)和(20)的探測信號,經放大處理后,由計算機(24)進行數據處理。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于光學顯微成像及微觀測量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具有高性噪比和三維超分辨成像能力的整形環形光三差動共焦顯微鏡,主要包括激光器(1),擴束器(2)、偏振分光鏡(6)、λ/4波片(7),顯微物鏡(8)、聚光鏡(11)、(15)和(18);以及針孔(12)、(16)、(19)和探測器(13)、(17)、(20),還包括一個位于擴束器(2)和偏振分光鏡(6)之間,整形入射光為環形光的環形光整形器件(4),和一個位于偏振分光鏡(6)和環形光整形器件(4)之間,調整入射環形光歸一化半徑的可調光闌(5)。本發明中的環形光整形器件,將三差動共焦顯微鏡入射激光光束整形為超分辨所需的特定結構的環形光束,來改善共焦顯微鏡的橫向分辨力,并采用三差動共焦顯微鏡的光路布置提高共焦顯微鏡的軸向分辨力。
文檔編號G02B27/10GK1588157SQ200410074459
公開日2005年3月2日 申請日期2004年9月16日 優先權日2004年9月16日
發明者趙維謙, 譚久彬, 邱麗榮 申請人:哈爾濱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