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轉換視景投射方向裝置之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轉換視景投射方向裝置之改良,特指中國申請號為第O220 6641·1實用新型事利案之改良。
背景技術:
申請人先前所申請之中國實用新型申請號為第O220 6641·1專利可轉換視景投射方向的調整裝置,該案主要由本體外殼,其內樞接一可調角度之反射鏡;該本體外殼設有視景入射孔、觀視用的第一、二接目孔,該第一接目孔觀視方向與視景入射方向相符,第二接目孔觀視方向與視景入射方向相垂直;惟查該案雖甚為實用,但在長期使用下,尚有如下缺點(1)當實施于望遠鏡使用時,第二接目孔(115)必須插接一適當放大倍率之接鏡筒(450),第一接目孔(114)則可銜接望遠鏡筒(470),藉此可由人眼經由接目鏡筒(450)視及景觀;惟當使用者要再選擇更高放大倍率或擴角角度更大之接目鏡筒(450)時,則必須將不同規格之接目鏡筒(450)與第二接目孔(115)之間做拆卸組合之動作,十分麻煩,尤其使用者,必須隨身攜行不同倍率的接目鏡筒(450),來隨時供組裝使用,十分不方便。
(2).當實施于顯微鏡使用者,第二接目孔系可銜接一半透明的毛玻璃(318)藉本體外殼內部反射鏡之折射,將顯微之景物顯現于毛玻璃(318)表面上,但此功能有限,尚無法將景物投射于桌面或放大投射于墻面上。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可轉換視景投射方向裝置之改良,在該裝置上,特別包含一可旋轉的外套筒,外套筒之周緣上分別設有至少二個以上的銜接孔,藉此經外套筒之旋動一角度,可選擇其中一連接孔正確對應于反射鏡的鏡面,該銜接孔可預先銜接不同放大倍率之接目鏡筒,以達不需做拆卸、組合接目鏡筒之動作,即可快速便捷的觀償到不同倍率或擴角視野之景物。
本實用新型之再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可轉換視景投射方向裝置之改良,藉著外套筒上之復數銜接孔可選擇銜接半透明之毛玻璃、可碉角度之外反射鏡及具有放大倍率的透明鏡片,當使用于顯微鏡裝置上,可令被顯微景像顯現于平面界面、垂直墻面或毛玻璃表面上。
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可轉換視景投射方向裝置改良的方案是乃包含一由左、右殼體所組成之內本體,內本體中設有可調角度的內反射鏡及水平向之光透入孔;其特征在于在內本體之后段形成一套管,套管之上方形成一上透光孔;外套筒,其外周面至少設有二個以上的銜接孔;內套筒,是一長穿孔,外側設有一外銜接孔,內套筒活接入外套筒,并固接于套管上,長穿孔對應上透光孔以形成光線通路。
其中外套筒之外側緣邊,設有等距之復數小凹槽;位于內套筒其外環體的內壁面,設有凹槽,該凹槽可置入一彈簧及滾珠,滾珠可彈性卡掣入小凹槽中,復數銜接孔其中的一銜接孔對位相通于長穿孔及上透光孔。
其中外套簡上之復教銜接孔可銜接各為不同放大倍率規格的接目鏡筒,內套筒之銜接孔可銜接單一接目鏡筒;內本體其水平向的光透入孔可銜接望遠鏡筒。
其中外套筒之復數銜接孔中的一銜接孔,可選擇連結半透明的毛玻璃,另一銜接孔可裝置一具有放大倍率的透明鏡片;連接有內套筒的外反射鏡體,其內表面為一鏡片,內套筒系穿接固定于另一銜接孔中。
其中內本體之套管表面設有凸弧狀的卡掣凸體,內套筒之表面設有凹弧狀之卡槽,該卡掣凸體可卡接入卡槽中,內套筒與本體互為連結。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
附圖2是銜接有接目鏡筒之斷面動作圖。
附圖3是銜接有接目鏡之另一斷面動作圖。
附圖4是與望遠鏡筒連接之立體圖。
附圖5是實施于顯微鏡裝置之立體圖。
附圖6是實施于顯微鏡裝置之再一立體圖。
附圖7是實施于顯微鏡裝置之再一立體圖。
附圖8是實施于顯微鏡裝置的一斷面圖。
附圖9是實施于顯微鏡裝置的再一斷面圖。
附圖中另件編號說明內本體—10左殼體—12內反射鏡——13右殼體———14光透入孔——15套管———1上透光孔——161外套簡———20銜接孔———22、24、26內套筒———30長穿孔———32小凹槽———23
外環體———33外銜接孔——34凹槽——331彈簧——332滾珠——333蓋體———40接目鏡筒——41、42、43、45、46望遠鏡筒——44毛玻璃———51透明鏡片——52外反射鏡體—60鏡片———62內套筒———61卡槽————35卡掣凸體——162外側壁面——231顯微鏡裝置—80顯微鏡筒——82燈具———85微物———90梢子———6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附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乃包含一由左、右殼12、14所組成之內本體10,內本體10中設有可調角度的內反射鏡13、水平向之光透入孔15,其特征是在本體10之后段形成一套管16,套管16之上方形成一上透光孔161;外套筒20,其外周面至少設有二個以上的銜接孔22、24、26
內套筒30,具一長穿孔32,外側設有一外銜接孔34,內套筒30活接入外套筒20,并固接于套管16上,長穿孔32對應上透光孔161以形成光線通路(如圖3所示)。
依據前述主要特征,其中外套筒20之外側緣邊,設有等距之復數小凹槽23;位于內套筒30其外環體33的內壁面,設有凹槽331,該凹槽331可置入一彈簧332及滾珠333,滾珠333可彈性卡掣入小凹槽23中,復數銜接孔22、24、26其中的一銜接孔對位于相通于長穿孔32及上透光孔161。
依據前述之主要特征,其中外套簡20上之復數銜接孔22、24、26可銜接各為不同放大倍率規格的接目鏡筒41、42、43;內套筒30之銜接孔34可銜接單一接目鏡簡45;內本體10其水平向的光透入孔15可銜接望遠鏡簡44。
依照前述之主要特征,其中外套簡20之復教銜接孔22、24、26,其中一銜接孔22,可選擇連結一斗透明的毛玻璃,另一銜接孔24可裝置連結一具有放大倍率的透明鏡片52;連接有內套筒61的外反射鏡體60,其內板面篇一鏡片62,內套筒61系穿接固定于另一銜接孔26中。
依據前述之主要特征,其中本體10之套管16表面設有凸弧狀的卡掣凸體162,內套筒30之表面設有凹弧狀之卡槽35,該卡掣凸體162可卡接入卡槽35中,內套筒30輿本體10互為連結。
實施過程(1)如圖1、2所示,本案之主要特色系外套筒20,可在內套筒30圓弧面上,做旋轉運勤,內套筒30系藉卡槽35與卡掣凸體162相互連結固定,因此內套簡30系輿內本體10連結一體而固定不動,施力于外套筒20,使外套筒20以內套筒30為轉軸做旋縛運動;請參閱附圖3,當具有彈力之滾珠333對應接觸滾動于外套筒20之外側壁面231時,滾珠333位于凹槽331中而呈收縮狀態,當滾珠333對應且滾進于小凹槽23時,滾珠333受彈簧332之張力,乃跑入小凹槽23中,達致外套筒20定位于內套筒30圓弧面上之效果。本案校佳之實施例,系在外側壁面231上,設有等距之三徊小凹槽23,當其中一個小凹槽23與滾珠333相卡入定位時,三個銜接孔22、24、26中,任一單一銜接孔恰與長穿孔32、上透光孔161對位,而形成一光線通路;如圖2、3所示,復數銜接孔22、24、26可預先同時插接不同放大倍率規格的接目鏡筒41、42、43,其中一個接目鏡筒41恰對應于長穿孔32及上透光孔161中,以形成一光線通路,光透入孔15系銜接一望遠鏡筒44(加圖4所示);一內反射鏡13系裝置于內本體10的內部,該內反射鏡13與內本體10之連結關系及可調角度之 技術均屬本創作人先前所創之中國申請專利號第O 220 6641·1的技術特征,故不詳述,惟內反射鏡13被調整扭70旋動到一死點時,內反射鏡13在本體10之內部中形成接近于45度斜角θ的定位,望遠鏡筒44將景像光線經光透入孔15導入內反射鏡13,內反射鏡13再將景像光線折射而經由上透光孔161、長穿孔32并由接目鏡筒41透射出,藉此使用者,可由接目鏡簡41視及望遠的景像光者。當使用者要選取擇所接收之景像大、小或廣角大、小時,則如前述動作,經外套筒20之旋轉角度并定位,則另一不同放大倍率規格的接目鏡筒42或接目鏡筒43乃對應于長穿孔32及上透光孔161,藉此使用者可由接目鏡簡42或接目鏡簡43視及不同放大倍率或不同廣角的景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外銜接孔34系連接另一接目簡45,當內反射鏡13被調整為水平向時,無任何傾斜角,內反射鏡13無作用,望遠鏡筒44所捕捉之景像光可經由光透入孔15通過外銜接孔34,而由使用者接目鏡筒45視及影像者此乃傳統式之使用。惟當水平向的接目鏡筒45于使用狀態時,另外垂直方向之接目鏡筒41、42、43可藉蓋體40予以封閉(如圖2所示),以便景像光可集中由接目鏡筒45導射出,此實施例為傳統使用方法。
本創作在望遠鏡頭之使用狀態下,尤指在使用者欲適用不同放大倍率的接目鏡筒時,完全不需要做拆卸及組合不同接目鏡簡之動作。只要旋轉外套筒20之角度并定位,即可快速達成使用不同規格的接目鏡簡41、42、43。
(2)請參閱附圖5、6,本案亦可實施于顯微鏡裝置80上,只要將光透入孔15銜接于顯微鏡筒82上,外銜接孔34銜接接目鏡筒46,同時內反射鏡13被調整定位到45度角度。此復數銜接孔22、24、26可分別裝置連結有半透明之毛玻璃51、透明鏡片52及一外反射鏡體60,藉此顯微鏡筒82可針對微物90做放大,燈具85之發光形成光源,以將微物90之景像光經由內反射鏡13之折射,再經由上透光孔161、長穿孔327導出,進一步可將影像光傳到復數銜接孔22、24、26其中的一個銜接孔中,若銜接孔22對應于上透光孔161及長穿孔32,經景像光由內反射鏡13之折射,則半透明的毛玻璃51會形成銀幕,來顯現被放大之微物90影像(如圖5、8所示);倘銜接孔24被調整定位且對應于上透光孔161、長穿孔32時,則被放大之微物90的影像經內反射鏡13之折射,會經由透明鏡片52導射出,其導射出之影像對應于垂直的墻面W上,則微物90之放大影像會顯現于垂直墻面W上。
如圖9所示,倘銜接孔26對應于上透光孔161、長穿孔32時,則經由內反射鏡13之折射,將景像光傳導到外反射鏡體6O的鏡片62上,由于外反射鏡體60系以梢子66為轉軸而為緊密狀態的旋動,因此施力調整外反射鏡60之傾斜角度,使鏡片62呈一適當的傾角定位,以便鏡片62所捕捉到之影像光能正確的折射到平面的桌面上。
當內反射鏡13被調整為水平狀而無折射光線作用待,則可恢復傳統顯微鏡之使用,即使用者眼睛透過接目鏡筒46即可視及微物90之景像(如圖7所示)。
綜上,本創作特征所達之目的,已卓越的達成,已具備進步性、新穎性,申請人愛依法提呈申請。
權利要求1,一種可轉換視景投射方向裝置之改良,包含一由左、右殼體所組成之內本體,內本體中設有可調角度的內反射鏡及水平向之光透入孔;其特征在于在內本體之后段形成一套管,套管之上方形成一上透光孔;外套筒,其外周面至少設有二個以上的銜接孔;內套筒,是一長穿孔,外側設有一外銜接孔,內套筒活接入外套筒,并固接于套管上,長穿孔對應上透光孔以形成光線通路。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轉換視景投射方向裝置之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外套筒之外側緣邊,設有等距之復數小凹槽;位于內套筒其外環體的內壁面,設有凹槽,該凹槽可置入一彈簧及滾珠,滾珠可彈性卡掣入小凹槽中,復數銜接孔其中的一銜接孔對位相通于長穿孔及上透光孔。
3. 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轉換視景投射方向裝置之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外套筒上之復教銜接孔可銜接各為不同放大倍率規格的接目鏡筒,內套筒之銜接孔可銜接單一接目鏡筒;內本體其水平向的光透入孔可銜接望遠鏡筒。
4.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轉換視景投射方向裝置之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外套筒之復數銜接孔中的一銜接孔,可選擇連結半透明的毛玻璃,另一銜接孔可裝置一具有放大倍率的透明鏡片;連接有內套筒的外反射鏡體,其內表面為一鏡片,內套筒系穿接固定于另一銜接孔中。
5.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轉換視景投射方向裝置之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內本體之套管表面設有凸弧狀的卡掣凸體,內套筒之表面設有凹弧狀之卡槽,該卡掣凸體可卡接入卡槽中,內套筒與本體互為連結。
專利摘要一種可轉換視景投射方向裝置之改良,包含一內本體中設有可調角度之內反射鏡及水平向之光透入孔;其特征是在本體之后段形成一套管,套管之上方形成一上透光孔;外套筒的外周面至少設有二個以上的銜接孔;內套筒具一長穿孔,外側設有一外銜接孔,內套筒活接入外套筒,并固接于套管上,長穿孔對應上透光孔以形成光線通路;其中該銜接孔可預先銜接不同放大倍率之接目鏡筒,以達不需做拆卸、組合接目鏡筒之動作,即可快速便捷地觀賞到不同倍率或廣角視野之景物。
文檔編號G02B21/18GK2684217SQ0322795
公開日2005年3月9日 申請日期2003年1月3日 優先權日2003年1月3日
發明者龔素敏 申請人:昂德光學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