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便攜式春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日常生活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具有黏膠層的便攜式春聯。
【背景技術】
[0002]春聯又稱為“春貼”或者“門對”,是從古代的“桃符”演變而來,一直流傳至今,成為華夏民族的一個傳統習慣。在現有的春聯中,由于時代的進步和演變,筆寫春聯逐漸被印刷的春聯所代替。一般在大年三十或二十九,春節來臨之時,人們通常自制一些“漿糊”,將準備好的春聯粘貼到門柱上,但是這種粘貼方式,需要提前做一些準備工作,購買一些刷具,才能將春聯粘貼上去,一般春聯要粘貼在高處,不容易涂抹,而且“漿糊”容易涂抹不均勻,導致局部粘貼不牢固,粘貼的過程中還容易破爛;由于漿糊本身的特性,粘貼之后容易在門柱或者門面上留下痕跡,難以清除。通常我們都知道春聯都是分為上下聯的,現有的春聯中,上下聯是分開的,粘貼的時候容易混亂,將上下聯弄錯或者弄反。
【發明內容】
[0003]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便攜式春聯,通過在春聯本體的反面附著膠黏層,能夠方便春聯的黏貼,該種設計的春聯更加的實用快捷;將春聯的上下聯粘在同一張蠟紙層的正反兩面,在向門柱上粘貼的時候不會錯亂,另外,在春聯本體和膠黏層之間設置加強筋,能夠增加春聯本體的強度,防止扯破或者被風刮破。
[0004]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便攜式春聯,包括春聯本體和膠黏層,所述膠黏層設置在所述春聯本體的反面,還包括蠟紙層,所述蠟紙層的兩面分別通過所述膠黏層與所述春聯本體連接;所述春聯本體的正面覆蓋有保護層。
[0005]進一步地,所述膠黏層呈塊狀或者網狀分布在所述春聯本體的反面。
[0006]進一步地,所述春聯本體的周側設置有鏤空的圖案,在所述圖案的鏤空處設置有春聯紙,所述春聯紙與所述春聯本體間隔連接。
[0007]進一步地,所述保護層由PVC、PET或者PE材料制成。
[0008]進一步地,所述膠黏層呈條狀分布在所述春聯本體的反面,所述膠黏層的條數至少為兩條,且平行設置在所述春聯本體的反面。
[0009]進一步優選地,所述膠黏層與所述春聯本體之間設置有加強筋。
[0010]更進一步優選地,所述加強筋鑲嵌在所述春聯本體和所述膠黏層之間,所述加強筋的材料為玻璃絲。
[0011]進一步地,所述春聯本體的正面印刷有文字,所述文字位于所述保護層和所述春聯本體之間,所述文字上設置有熒光粉。
[0012]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通過將春聯的反面設置膠黏層,能夠方便春聯的黏貼,人們可以直接將春聯后面的蠟紙層撕掉之后,粘貼到門柱上,更加的方便快捷;將蠟紙層的雙面分別通過膠黏層黏貼春聯的上下聯,可以更容易區分,在同時張貼多個門上的對聯時,不會導致混亂;在春聯的正面覆蓋保護層,能夠防止春聯被污染,或者被誰浸濕,能夠延長春聯的保鮮期,另外通過保護層的設置,增加了光學效果,使春聯更加的美觀,更具有欣賞價值。
[0013]將膠黏層網狀或者塊狀的設置在春聯的反面,能夠合理利用膠層,根據力學原理能夠有效的防止春聯的脫落;黏膠層也可以設置成條狀的,分別位于春聯本體反面的兩側,上下設置,也能夠達到最佳的粘貼效果。
[0014]為了增加春聯的美感,在春聯的周側設置有鏤空的圖案,該鏤空的團由機器切割而成,圖案處的春聯紙并沒有完全和春聯本體脫離,是間隔設置在一起,能夠很容易的將龍空部分的春聯紙扯掉。但是在粘貼的過程中,由于鏤空的圖案設置在春聯本體的邊沿,所以為了防止粘貼的過程中將周側損壞,所以保留鏤空圖案處的春聯紙,在粘貼好之后再將其扯下。優選的,在鏤空圖案出的春聯紙反面沒有設置膠黏層。
[0015]在春聯本體和膠黏層之間設置加強筋,一是能夠增加春聯本體的強度;二是能夠增加春聯本體與膠黏層之間的粘合度。該設計能夠防止人們在粘貼春聯的過程中將春聯損壞,同時還能夠防止后續春聯本體和膠黏層之間脫落。
[0016]為了增加春聯本體的欣賞性,在春聯正面的字體和花紋上設置發光裝置,如發光粉,可以使人們在晚上看到春聯的字體和圖案,更加美觀。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本實用新型便攜式春聯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0018]圖2是本實用新型便攜式春聯的主視圖;
[0019]圖3是本實用新型便攜式春聯鏤空區和春聯本體之間的放大圖。
[0020]圖中:1、蠟紙層;2、膠黏層;3、春聯本體;4、保護層;5、春聯紙;6、連接部;7、加強筋;a、鏤空區的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實施方式,都屬于本實用新型所保護的范圍。
[0022]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便攜式春聯,包括春聯本體3和膠黏層2,膠黏層2設置在春聯本體3的反面,還包括蠟紙層1,蠟紙層I的兩面分別通過膠黏層2與春聯本體3連接,兩面分別黏貼的春聯本體3是相互分離的;春聯本體3的正面覆蓋有保護層4。通過將春聯的反面設置膠黏層2,能夠方便春聯的黏貼,人們可以直接將春聯后面的蠟紙層I撕掉之后,粘貼到門柱上,更加的方便快捷;將蠟紙層I的雙面分別通過膠黏層2黏貼春聯的上下聯,可以更容易區分,在同時張貼多個門上的對聯時,不會導致混亂;在春聯的正面覆蓋保護層4,能夠防止春聯被污染,或者被誰浸濕,能夠延長春聯的保鮮期,另外通過保護層4的設置,增加了光學效果,使春聯更加的美觀,更具有欣賞價值。
[0023]膠黏層2呈塊狀或者網狀分布在春聯本體3的反面。進一步地,保護層4由PVC、PET或者PE材料制成。膠黏層2呈條狀分布在春聯本體3的反面,膠黏層2的條數至少為兩條,且平行設置在春聯本體3的反面。將膠黏層2網狀或者塊狀的設置在春聯的反面,能夠合理利用膠層,根據力學原理能夠有效的防止春聯的脫落;黏膠層也可以設置成條狀的,分別位于春聯本體3反面的兩側,上下設置,也能夠達到最佳的粘貼效果。
[0024]膠黏層2與春聯本體3之間設置有加強筋7。更進一步優選地,加強筋7鑲嵌在春聯本體3和膠黏層2之間,加強筋7的材料為玻璃絲。在春聯本體3和膠黏層2之間設置加強筋7,一是能夠增加春聯本體3的強度;二是能夠增加春聯本體3與膠黏層2之間的粘合度。該設計能夠防止人們在粘貼春聯的過程中將春聯損壞,同時還能夠防止后續春聯本體3和膠黏層2之間脫落。
[0025]春聯本體3的周側設置有鏤空的圖案,在圖案的鏤空處設置有春聯紙5,春聯紙5與春聯本體3間隔連接。為了增加春聯的美感,在春聯的周側設置有鏤空的圖案,該鏤空的團由機器切割而成,圖案處的春聯紙5并沒有完全和春聯本體3脫離,是間隔設置在一起,能夠很容易的將龍空部分的春聯紙5扯掉。但是在粘貼的過程中,由于鏤空的圖案設置在春聯本體3的邊沿,所以為了防止粘貼的過程中將周側損壞,所以保留鏤空圖案處的春聯紙5,而且春聯紙5和春聯本體3之間,通過間隔的連接部6連接,在粘貼好之后再將其扯下。優選的,在鏤空圖案出的春聯紙5反面沒有設置膠黏層2,當春聯粘貼到門柱上之后夠很容易的將鏤空出的春聯紙5撕掉。
[0026]如圖2和圖3所示,春聯本體3的正面印刷有文字,文字位于保護層4和春聯本體3之間,文字上設置有發光裝置。為了增加春聯本體3的欣賞性,在春聯正面的字體和花紋上設置發光裝置,如發光粉,可以使人們在晚上看到春聯的字體和圖案,更加美觀。
[0027]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正面”是指印刷有文字的一面,“反面”是指黏貼喲膠層,靠近門柱的一面。
[0028]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所述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
【主權項】
1.一種便攜式春聯,包括春聯本體和膠黏層,所述膠黏層設置在所述春聯本體的反面,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蠟紙層,所述蠟紙層的兩面分別通過所述膠黏層與所述春聯本體連接;所述春聯本體的正面覆蓋有保護層。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春聯,其特征在于:所述膠黏層呈塊狀或者網狀分布在所述春聯本體的反面。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便攜式春聯,其特征在于:所述春聯本體的周側設置有鏤空的圖案,在所述圖案的鏤空處設置有春聯紙,所述春聯紙與所述春聯本體間隔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便攜式春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護層由PVC、PET或者PE材料制成。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春聯,其特征在于:所述膠黏層呈條狀分布在所述春聯本體的反面,所述膠黏層的條數至少為兩條,且平行設置在所述春聯本體的反面。6.根據權利要求1-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便攜式春聯,其特征在于:所述膠黏層與所述春聯本體之間設置有加強筋。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便攜式春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筋鑲嵌在所述春聯本體和所述膠黏層之間,所述加強筋的材料為玻璃絲。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便攜式春聯,其特征在于:所述春聯本體的正面印刷有文字,所述文字位于所述保護層和所述春聯本體之間,所述文字上設置有熒光粉。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便攜式春聯,包括春聯本體和膠黏層,所述膠黏層設置在所述春聯本體的反面,還包括蠟紙層,所述蠟紙層的兩面分別通過所述膠黏層與所述春聯本體連接;所述春聯本體的正面覆蓋有保護層。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通過在春聯本體的反面附著膠黏層,能夠方便春聯的黏貼,該種設計的春聯更加的實用快捷;將春聯的上下聯粘在同一張蠟紙層的正反兩面,在向門柱上粘貼的時候不會錯亂,另外,在春聯本體和膠黏層之間設置加強筋,能夠增加春聯本體的強度,防止扯破或者被風刮破。
【IPC分類】B44C5/04
【公開號】CN204659329
【申請號】CN201520221661
【發明人】潘興海
【申請人】潘興海
【公開日】2015年9月23日
【申請日】2015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