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陶瓷技術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手拉坯空心鈞瓷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鈞瓷發端于東漢,是宋代五大名窯瓷器之一,漢族傳統制瓷工藝中的珍品,被稱為國寶、瑰寶,以獨特的窯變藝術而著稱于世,素有"黃金有價鈞無價"和"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件"的美譽,是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鎮獨有的國寶瓷器,現有的鈞瓷制作成型工藝包括手拉坯成形、空心注漿成形以及實心注漿成形三種,從藝術角度來比較,手拉坯屬于純手工制作的瓷器,自然比從模具里出來的瓷器藝術價值要高的多,每個瓷器都能保證了自己的獨特性,手拉坯的器型可以多樣化并能隨意按照客戶喜愛來訂制,而不需要支付高額的模具費,藝術造型獨特的手拉坯的藝術美感也是注漿坯難以比喻的,但是手拉坯成形要求的手工技術水平高、勞動強度大,而且產品的廢品率較高,這樣不僅白白增加了工人的工作量,也造成了原材料不必要的浪費,為此,研發一種手拉坯空心鈞瓷的制作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流程簡單合理、成品率高的手拉坯空心鈞瓷的制作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手拉坯空心鈞瓷的制作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
(1)練泥:將磨好的泥料和水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用鏟反復拍打、擠壓,使得泥料中的水分分布均勻,再用雙手反復進行揉捏以擠出其中的空氣,使之硬度和粘度合乎要求;
(2)抱泥頭:確保輪盤表面干凈無雜物后啟動電機使得輪盤高速轉動,將和好的泥料摔在輪盤表面抱正抱順,再使得泥料和輪盤處于同一圓心,再開始拉坯;
(3)廓內底:兩只手握住旋轉的泥料,先用左手向下壓住泥料的中心,使得泥料的上部呈扁圓渦形,再用右手掌與右手拇指按在渦形泥料上部的中心,其他四指自然彎曲在泥料下部,左手掌托著扁圓渦形泥料的下部,徐徐向上托,右手慢慢提拉上部泥料,使之逐步形成圓筒狀;
(4)提身桶:左手插入圓筒內,掌心朝胸,手指與內壁接觸;右手接觸圓筒外壁,使內外手指互相貼合,然后,內外手輕輕用力擠壓筒壁,雙手隨圓筒慢慢上升直至達到所制器物的高度,再根據器物的形狀,拉制出雛形;
(5)擴外形:將左手放置于圓筒底部,右手放置于圓筒頂部,將底部多余的泥向上推送,右手穩住升起的泥料,一起用力使得器壁變薄;
(6)割底:把基本拉制成形的坯體內外輪跡和余泥由下而上抹除,按出毛坯的底部后,雙手拿割線使得毛坯底部與下部分的泥團分離,此時轉盤停止轉動,雙手迅速把毛坯體移走使之自然干燥;
(7)修坯:將干燥好的坯體放置于高速旋轉的轉盤上,左手控制坯體,右手操作刀具,使得坯體外形趨向完美;
(8)黏結:先將黏結端面修毛,再將黏結部件沾上泥漿使之和坯體迅速結合,要注意兩者的含水量接近。
所述的原料包括瓷土料和礦石料。
所述的輪盤的旋轉速度可以在80—200r/min之間自由調節。
所述的抱泥頭過程中需要左手用力、右手輔助,先用右手在泥料上灑適量的水,然后雙手抱住泥料的下部向輪盤中心用力擠壓泥料,使得泥料逐漸向中心向上升起,再用左手把升起的泥料壓下,反復的捧起、壓下數次以排出泥料中的空氣和雜質后,再開始拉坯。
所述的轉盤處設置有吸塵抽風裝置。
所述的黏結包括壺類黏結壺嘴和把手、瓶類黏結耳飾、黏結花朵等。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為手拉坯的各個環節制定了詳細的工作步驟和拉捏手法,極大地降低了手拉坯的失敗率,節省了企業的資源,減少了企業的成本;本發明能大大縮短學習手拉坯的時間,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操作工人的熟練上手操作,進一步提高了企業的效益;本發明具有流程簡單合理、成品率高的優點。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施例只是用于解釋本發明,并非限定本發明的范圍。
實施例1
一種手拉坯空心鈞瓷的制作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
(1)練泥:將磨好的泥料和水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用鏟反復拍打、擠壓,使得泥料中的水分分布均勻,再用雙手反復進行揉捏以擠出其中的空氣,使之硬度和粘度合乎要求;
(2)抱泥頭:確保輪盤表面干凈無雜物后啟動電機使得輪盤高速轉動,將和好的泥料摔在輪盤表面抱正抱順,再使得泥料和輪盤處于同一圓心,再開始拉坯;
(3)廓內底:兩只手握住旋轉的泥料,先用左手向下壓住泥料的中心,使得泥料的上部呈扁圓渦形,再用右手掌與右手拇指按在渦形泥料上部的中心,其他四指自然彎曲在泥料下部,左手掌托著扁圓渦形泥料的下部,徐徐向上托,右手慢慢提拉上部泥料,使之逐步形成圓筒狀;
(4)提身桶:左手插入圓筒內,掌心朝胸,手指與內壁接觸;右手接觸圓筒外壁,使內外手指互相貼合,然后,內外手輕輕用力擠壓筒壁,雙手隨圓筒慢慢上升直至達到所制器物的高度,再根據器物的形狀,拉制出雛形;
(5)擴外形:將左手放置于圓筒底部,右手放置于圓筒頂部,將底部多余的泥向上推送,右手穩住升起的泥料,一起用力使得器壁變薄;
(6)割底:把基本拉制成形的坯體內外輪跡和余泥由下而上抹除,按出毛坯的底部后,雙手拿割線使得毛坯底部與下部分的泥團分離,此時轉盤停止轉動,雙手迅速把毛坯體移走使之自然干燥;
(7)修坯:將干燥好的坯體放置于高速旋轉的轉盤上,左手控制坯體,右手操作刀具,使得坯體外形趨向完美;
(8)黏結:先將黏結端面修毛,再將黏結部件沾上泥漿使之和坯體迅速結合,要注意兩者的含水量接近。
本發明為手拉坯的各個環節制定了詳細的工作步驟和拉捏手法,極大地降低了手拉坯的失敗率,節省了企業的資源,減少了企業的成本;本發明能大大縮短學習手拉坯的時間,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操作工人的熟練上手操作,進一步提高了企業的效益;本發明具有流程簡單合理、成品率高的優點。
實施例2
一種手拉坯空心鈞瓷的制作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
(1)練泥:將磨好的泥料和水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用鏟反復拍打、擠壓,使得泥料中的水分分布均勻,再用雙手反復進行揉捏以擠出其中的空氣,使之硬度和粘度合乎要求;
(2)抱泥頭:確保輪盤表面干凈無雜物后啟動電機使得輪盤高速轉動,將和好的泥料摔在輪盤表面抱正抱順,再使得泥料和輪盤處于同一圓心,再開始拉坯;
(3)廓內底:兩只手握住旋轉的泥料,先用左手向下壓住泥料的中心,使得泥料的上部呈扁圓渦形,再用右手掌與右手拇指按在渦形泥料上部的中心,其他四指自然彎曲在泥料下部,左手掌托著扁圓渦形泥料的下部,徐徐向上托,右手慢慢提拉上部泥料,使之逐步形成圓筒狀;
(4)提身桶:左手插入圓筒內,掌心朝胸,手指與內壁接觸;右手接觸圓筒外壁,使內外手指互相貼合,然后,內外手輕輕用力擠壓筒壁,雙手隨圓筒慢慢上升直至達到所制器物的高度,再根據器物的形狀,拉制出雛形;
(5)擴外形:將左手放置于圓筒底部,右手放置于圓筒頂部,將底部多余的泥向上推送,右手穩住升起的泥料,一起用力使得器壁變薄;
(6)割底:把基本拉制成形的坯體內外輪跡和余泥由下而上抹除,按出毛坯的底部后,雙手拿割線使得毛坯底部與下部分的泥團分離,此時轉盤停止轉動,雙手迅速把毛坯體移走使之自然干燥;
(7)修坯:將干燥好的坯體放置于高速旋轉的轉盤上,左手控制坯體,右手操作刀具,使得坯體外形趨向完美;
(8)黏結:先將黏結端面修毛,再將黏結部件沾上泥漿使之和坯體迅速結合,要注意兩者的含水量接近。
所述的原料包括瓷土料和礦石料,所述的輪盤的旋轉速度可以在80—200r/min之間自由調節,所述的抱泥頭過程中需要左手用力、右手輔助,先用右手在泥料上灑適量的水,然后雙手抱住泥料的下部向輪盤中心用力擠壓泥料,使得泥料逐漸向中心向上升起,再用左手把升起的泥料壓下,反復的捧起、壓下數次以排出泥料中的空氣和雜質后,再開始拉坯,所述的轉盤處設置有吸塵抽風裝置,所述的黏結包括壺類黏結壺嘴和把手、瓶類黏結耳飾、黏結花朵等。
本發明為手拉坯的各個環節制定了詳細的工作步驟和拉捏手法,極大地降低了手拉坯的失敗率,節省了企業的資源,減少了企業的成本;本發明能大大縮短學習手拉坯的時間,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操作工人的熟練上手操作,進一步提高了企業的效益;本發明的原料包括瓷土料和礦石料,本發明的輪盤的旋轉速度可以在80—200r/min之間自由調節,本發明的抱泥頭過程中需要左手用力、右手輔助,先用右手在泥料上灑適量的水,然后雙手抱住泥料的下部向輪盤中心用力擠壓泥料,使得泥料逐漸向中心向上升起,再用左手把升起的泥料壓下,反復的捧起、壓下數次以排出泥料中的空氣和雜質后,再開始拉坯,本發明的轉盤處設置有吸塵抽風裝置,本發明的黏結包括壺類黏結壺嘴和把手、瓶類黏結耳飾、黏結花朵等;本發明具有流程簡單合理、成品率高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