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在不發生箔剝離的未加工轉印箔上使用的剝離膜以及未加工轉印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于在切斷成適于轉印的寬度之際不發生箔剝離的未加工轉印箔上使 用的剝離膜以及未加工轉印箔的發明。
背景技術:
一直以來,已知的有如下的熱轉印法使用在剝離膜上層疊了由剝離層、圖案層、 粘接劑層等形成的轉印層而得到的轉印箔,通過加熱 加壓將轉印層緊貼于塑料成形品、玻 璃成形品、金屬成形品等被轉印物后,剝離所述剝離膜,在被轉印物表面只轉移轉印層從而 進行加飾。另外,當被轉印物為塑料成形品時,還已知有如下的在成形同時進行轉印的方法 將轉印箔夾入成形模內,向模腔內射入填充樹脂,在得到塑料成形品的同時將轉印層緊貼 于其表面后,剝離所述剝離膜,在被轉印物表面只轉移轉印層從而進行加飾。由于以轉印時的與被轉印物大小相符的寬度對在所述的熱轉印法和在成形同時 進行轉印的方法等中使用的轉印箔進行個別制備不經濟,所以轉印箔109通常如圖5所示 的那樣,先以寬幅制備未加工轉印箔(日語原文原反),然后將其按照被轉印物108的大 小切斷成合適的寬度后進行轉印。然而,在此情況下具有如下缺點在未加工轉印箔100的切斷部分,因刀刃碰擊時 的沖擊引起“箔剝離”,即引起轉印層從剝離膜剝離的現象。這是由于在轉印箔的剝離膜和 轉印層之間,不僅供給于轉印的部分剝離性好,不供給于轉印的部分剝離性也好。在作為轉印層其圖案層多的情況下、或者在作為圖案層有必要設置蒸鍍層的情況 下、在如硬包覆箔(日語原文〃一 K 二一卜箔)那樣不得不增厚剝離層的情況下、在功能 層多的情況下等作為整體轉印層越厚,該缺點越顯著。其結果,箔剝離片吸附于切斷未加工轉印箔后得到的所定寬度的轉印箔109上, 在轉印時作為垃圾物進入被轉印物108和轉印層之間。另外,在成形同時進行轉印的方法 中,除了上述現象,吸附于轉印箔109背面的箔剝離片進到模內,在塑料成形品表面產生叫 做打痕的點狀凹陷。作為解決箔剝離的對策,已知有如下的未加工轉印箔100 (參考專利文獻1)如圖 6所示的那樣,在未加工轉印箔100的切斷部分,在剝離膜101和轉印層之間設置帶狀的箔 剝離防止層102,以使剝離膜101和轉印層之間不發生層間剝離。另外,還已知有如下的未加工轉印箔100(參考專利文獻2)如圖7所示的那樣, 除切斷部分以外均形成剝離層107,從剝離層107上面以至少覆蓋切斷部分的方式設置箔 剝離防止層102。還已知有如下的未加工轉印箔100 (參考專利文獻3)如圖8所示的那樣,在剝離 膜101的單面實施易粘接性處理,在易粘接性處理面103上除切斷部分以外均設置脫模層, 然后在全面設置剝離層107后,依次層疊圖案層105、粘接劑層106。
現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 日本實用新型實開昭62-65258號公報專利文獻2 日本實用新型實開昭62-65259號公報專利文獻3 日本專利特開平11-58584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然而,在圖6所示的未加工轉印箔100中,形成了帶狀的箔剝離防止層102的部分 比其他部分隆起,雖然在展開未加工轉印箔100的狀態下該隆起很小,但將長尺寸的未加 工轉印箔卷成輥狀時,該剝離防止層102因重疊而使隆起非常大,在長期保存未加工轉印 箔的輥等情況下,就會發生未加工轉印箔100變形的問題。另外,在圖7所示的未加工轉印箔100中,為控制剝離性,在剝離膜101上,除切斷 部分之外模式印刷了(日語原文〃夕一 >印刷)剝離層107,并從其上在切斷部分形成了 箔剝離防止層102。但是,由于經歷了印刷工序,所以在膜上本來不該吸附的部分上吸附了 墨,即免不了發生所謂“質地污染(日語原文地汚Λ )”的風險。如果在形成箔剝離防止 層102的部分發生由剝離層墨引起的質地污染,那么位于上述切斷部分的剝離膜101表面 的粘接性就會受損,從而不能防止箔剝離。在圖8所示的未加工轉印箔100中,為控制剝離性,在剝離膜101的易粘接性處理 面103上,除切斷部分之外模式印刷了脫模層104。但是,如果在易粘接性部分發生由脫模 層墨引起的質地污染,那么位于切斷部分的剝離膜101表面的粘接性就會受損,從而不能 防止箔剝離。本發明是在考慮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后而作的發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 不必形成為了對剝離性進行部分控制的印刷層卻能在切斷成轉印箔寬度之際不發生箔剝 離的未加工轉印箔上使用的剝離膜以及未加工轉印箔。解決問題的手段本發明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了以下結構的在未加工轉印箔上使用的剝離 膜以及未加工轉印箔。本發明的在不發生箔剝離的未加工轉印箔上使用的剝離膜使用于在剝離膜上全 面地設置有剝離層并在該剝離層上至少層疊有圖案層而成的未加工轉印箔上,其特征在于,在對應于所述未加工轉印箔的切斷位置的所述剝離膜的剝離面上, 實施有帶狀的由表面變質而成的易粘接性處理。當所述剝離膜在基材膜上全面地設置有脫模層(日語原文離型層)時,可在該脫 模層表面實施所述易粘接性處理。所述易粘接性處理可通過火焰處理、電暈處理、等離子處理、UV處理、EB處理、激 光處理、溶劑或藥劑處理中的任何一種進行。在所述剝離膜上實施有易粘接性處理的處理區域和未實施易粘接性處理的非處 理區域,優選設置可進行識別的外觀差異。此時,可在所述剝離膜中含有為通過所述易粘接 性處理產生所述外觀差異的添加物。
所述外觀差異可為由顏色的類別而產生的差異、光澤的差異、明亮度差異、色品度 差異、或者這些差異的組合。本發明的不發生箔剝離的未加工轉印箔是在剝離膜上全面地設置有剝離層并在 該剝離層上至少層疊有圖案層而成的,其特征在于,在對應于所述未加工轉印箔的切斷位置的所述剝離膜的剝離面上, 實施有帶狀的由表面變質而成的易粘接性處理。在所述未加工轉印箔中,當所述剝離膜在基材膜上全面地設置有脫模層時,可在 該脫模層表面實施所述易粘接性處理。在所述未加工轉印箔中,所述易粘接性處理可通過火焰處理、電暈處理、等離子處 理、UV處理、EB處理、激光處理、溶劑或藥劑處理中的任何一種進行。在所述未加工轉印箔中,在所述剝離膜上實施有易粘接性處理的處理區域和未實 施易粘接性處理的非處理區域,優選設置可進行識別的外觀差異。此時,可在所述剝離膜中 含有為通過所述易粘接性處理產生所述外觀差異的添加物。在所述未加工轉印箔中,所述外觀差異可為由顏色的類別而產生的差異、光澤的 差異、明亮度差異、色品度差異、或者這些差異的組合。發明效果本發明的在轉印箔上使用的未加工剝離膜以及轉印箔因具有上述結構,從而獲得 了以下優秀的效果。也就是說,由于所述剝離膜的剝離面在所述未加工轉印箔的切斷部分實施有帶狀 的由表面變質而成的易粘接性處理,所以在將未加工轉印箔切斷成適于轉印的寬度之際, 在剝離膜和轉印層之間不發生層間剝離,從而可防止箔剝離。而且,由于沒有必要如現有的解決箔剝離的對策那樣形成用于部分控制剝離性的 印刷層,所以就消除了由切斷部分隆起引起的未加工轉印箔的變形和由質地污染引起的位 于切斷部分的剝離膜表面的粘接性喪失等危險。
圖1表示本發明中在未加工轉印箔上使用的剝離膜的一個實施例的重要部位斜 視圖。圖2表示本發明中在未加工轉印箔上使用的剝離膜的另一個實施例的重要部位 斜視圖。圖3表示使用了圖1剝離膜的未加工轉印箔的一個實施例的斜視圖。圖4表示使用了圖2剝離膜的未加工轉印箔的一個實施例的斜視圖。圖5是關于未加工轉印箔切斷方法的說明圖。圖6表示現有技術中的未加工轉印箔的重要部位斜視圖。圖7表示現有技術中的未加工轉印箔另外一個例子的重要部位斜視圖。圖8表示現有技術中的未加工轉印箔另外一個例子的重要部位斜視圖。圖9表示一般的凹版輪轉印刷的印刷狀態斜視圖。圖10表示在不能對實施了易粘接性處理的區域進行識別的情況下發生的不良例 子的說明圖。
圖11表示可對實施了易粘接性處理的區域和未處理區域進行識別的狀態說明 圖。圖12表示在同一生產線上由等離子處理進行易粘接性處理和由激光處理付與識 別標識的裝置結構說明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在附圖所示的實施方式的基礎上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圖1表示本發明中在未加工轉印箔上使用的剝離膜的一個實施例的斜視圖。在該圖中,在未加工轉印箔上使用的剝離膜(以下簡稱為剝離膜)在剝離膜1的 剝離面上的未加工轉印箔10 (參考圖3)的切斷部分6處,實施有帶狀的由表面變質而成的 易粘接性處理。圖3表示使用了上述剝離膜的未加工轉印箔10的一個實施例的斜視圖。在該圖 中,在剝離膜1上全面地形成有剝離層3,并在該剝離層3上依次層疊有圖案層4和粘接劑層5。作為轉印箔的基材膜通常使用的均可作為所述剝離膜1使用,如聚乙烯系樹脂、 聚丙烯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聚酰胺系樹脂、聚丙烯酸系樹脂、聚氯乙烯系樹脂等單質膜;或 這些單質膜的復合體;或者這些膜與紙等的復合體等。另外,所述剝離膜1也可以是如圖2和4所示的以膜材料為基材膜7并在其上全 面地設置了脫模層8的剝離膜。脫模層8是在熱轉印后或在成形同時進行轉印后剝離剝離膜1之際,與所述基材 膜7同時從剝離層3脫離的層。作為脫模層8的材質,可以列舉環氧樹脂系脫模劑、環氧三聚氰胺樹脂系(日語原 文工# 〉J,S >樹脂系)脫模劑、三聚氰胺樹脂系脫模劑、硅酮樹脂系脫模劑、氟樹 脂系脫模劑、纖維素衍生物系脫模劑、烷基樹脂系脫模劑、尿素樹脂系脫模劑、聚烯烴樹脂 系脫模劑、石蠟系脫模劑、以及這些脫模劑的復合型脫模劑等。作為在基材膜7的整個表面上形成脫模層8的方法,有凹版印刷、絲網印刷、柔版 印刷等印刷法和逆轉式涂布等涂布法等。可在所述基材膜7制膜后離線進行這些涂布或印 刷,也可通過在所述基材膜7制膜的同一生產線上涂布(在線涂布)所述脫模劑形成脫模層。在所述剝離膜1的剝離面上,于未加工轉印箔10的切斷部分6處實施有帶狀的易 粘接性處理(在圖2和圖4中,符號2表示易粘接性部分)。易粘接性處理是指將未加工轉印箔10切斷成適于轉印的轉印箔寬度之際,使剝 離層3緊貼于所述剝離膜1不從其上剝離的處理。作為所述易粘接性處理的具體例子,有火焰處理、電暈處理、等離子處理、UV處理、 EB處理、激光處理、溶劑·藥劑處理等。這些易粘接性處理由剝離膜1的表面變質而成,而不是在剝離膜1上形成新的具 有易粘接性功能的層。因此,即使實施了所述帶狀的易粘接性處理,剝離膜1在帶狀的易粘 接性部分的厚度也不比其他部分厚。也就是說,在卷取具有上述剝離膜的未加工轉印箔時,由于沒有如已知的箔剝離防止層那樣的重疊、隆起,所以可以解決未加工轉印箔變形的問題。火焰處理一般是指一邊向丙烷氣等可燃性氣體中吹入氧氣,一邊使其在膜表面處 燃燒,通過引起氧化反應而在該膜表面產生帶極性的堿基等的處理。電暈處理是指在膜表面進行放電處理,從而在該膜表面產生帶極性的羧基和羥基 等并進行粗面化的處理。等離子處理一般是指利用在膜表面電離氣體產生的粒子電荷而在該膜表面產生 帶極性的堿基的處理。UV處理一般是指利用高能量的紫外線產生氣氛氣體(日語原文雰囲気力'^ )的 自由基,同時利用紫外線的能量切斷膜表面的分子間鍵,從而對該膜表面進行親水化處理 或氧化揮發處理。EB處理一般是指通過電子射線照射機向膜上照射電子射線,利用電子射線的能量 切斷膜表面的分子間鍵,從而對該膜表面進行親水化處理或氧化揮發處理。激光處理一般是指向膜表面照射CO2激光、氬激光等激光,利用激光的能量切斷其 膜表面的分子間鍵,從而進行親水化處理或者氧化揮發處理。溶劑·藥劑處理一般是指將溶劑·藥劑與膜表面進行接觸,從而使表面變質(包 括粗面化)。另外,使用溶劑時,由于蒸發因此不必特意除去溶劑。而使用藥劑時,在表面變 質后需通過清洗除掉藥劑。這些易粘接性處理可對所述剝離膜1進行帶狀處理,或者通過覆蓋不想處理的部 分而只讓必要部分實施為帶狀模式(日語原文帯狀^夕一>)。所述切斷部分6以預定在轉印箔上進行切斷的線為中心,具有寬度5 IOmm左右 的展幅。當將切斷部分6的寬度設定得比上述寬度寬時,雖然多少有些不經濟,但也沒關 系。但是,當將切斷部分6的寬度設定得比上述寬度窄時,在考慮切斷精度時就有問題。也 就是說,卷取剝離膜1越多,搬送時產生的蛇行程度就越大,在這種情況下,就有切斷刀刃 偏離切斷部分6的危險。另外,所述剝離膜1在未實施帶狀的所述易粘接性處理的部分容易與所述剝離層 3剝離。具體而言,進行用膠帶剝離的在90°方向的剝離強度試驗(使用的膠帶二 ^〃 > 社制備的七口〒一(注冊商標),帶寬18mm,剝離試驗速度20mm/分,剝離長度30mm), 用推拉力計(日語原文1 ” 工A H )進行測定,結果表明其剝離強度為0 llg。與此相對,實施了易粘接性處理的所述切斷部分6處的剝離強度則為85以上。然而,即使在所述剝離膜1的剝離面上于所述未加工轉印箔10的切斷部分6處實 施了帶狀的由表面變質而成的易粘接性處理,但如果不能判斷出所述剝離膜1的實施了該 易粘接性處理的處理區域11和非處理區域12 (參考圖11)之間的區別,在此后的印刷所述 圖案層4的工序中就會出現問題。以下,就該問題作具體說明。首先,圖9表示一般的凹版輪轉印刷的情況。在版體14的圓筒狀版上開有小孔(洼坑),將7 7 二 ” ν ~ 一輥18上粘附的墨 轉移到版體14的整個表面,用刮刀19搔落沒有孔的部分(非印刷部分)的墨,通過壓力體 15的擠壓將孔內保留的墨轉印到膜13上,其結果就形成了印刷圖案16。作為在該印刷過程中發生的印刷不良之一,可以列舉在版體14上設置的印刷版和作為被印刷體的膜13之間的在寬度方向的位置偏移17。在一般的轉印箔的情況下,由于在轉印時進行與被轉印體的位置核對,所以即使 在切斷前的印刷過程中發生了在寬度方向的位置偏移17,只要整個表面為單色圖案的話, 即使發生位置偏移也不會產生不良。然而,如本發明那樣,在使用的所述剝離膜1上實施了帶狀的所述易粘接性處理 的情況下,由于位置偏移17引起所述圖案層4在所述剝離膜1的實施了易粘接性處理的處 理區域11處發生重疊(參考圖10),從而引起了其重疊部分的圖案層4在轉印時的剝離不
良ο即便如此,可通過在得到的整個未加工轉印箔中,只切斷在所述圖案層4和實施 了所述易粘接性處理的處理區域11發生重疊的區間來減少損失。然而,以未加工轉印箔的 狀態來識別實施了易粘接性處理的處理區域11和非處理區域12并不容易,如果不能區分 的話,就連在哪個區間將發生剝離不良都不能判斷。因此,在本發明中,為了識別在所述剝離膜1上實施了所述易粘接性處理的處理 區域11和所述非處理區域12,在其構成上具有外觀差異(參考圖11)。這樣的話,即使在 經過以后的印刷工程所述圖案層4由于位置偏移而重疊于實施了所述易粘接性處理的處 理區域11上的情況下,也可簡單地發現不良區間并將之除去。此處的所述外觀差異例如可以是由實施了所述易粘接性處理的處理區域和所述 非處理區域12之間的顏色的類別而產生的差異。而且,所述外觀差異也可是由實施了所述易粘接性處理的處理區域11和所述非 處理區域12之間的光澤的差異。或者,所述外觀差異還可為由顏色的類別產生的差異和光澤的差異的二者之差。另外,只要能在實施了所述易粘接性處理的處理區域11和所述非處理區域12之 間產生可進行識別的外觀差異,除了顏色、光澤以外的基準,例如也可為明亮度差異和色品
度差異。另外,所述外觀差異并不限定于可通過反射光用肉眼進行識別的外觀差異,也可 為通過透過光用肉眼進行識別的外觀差異。或者,也可為通過照射(黑光照射(日語原文-.f y、y,y八卜))紫外線只讓處 理區域11發熒光或者不讓處理區域11發熒光而讓非處理區域12發熒光來進行識別的外
觀差異。另外,也可為不能用肉眼進行識別但可用照相機和傳感器等進行識別的外觀差
異為了識別在所述剝離膜1上實施了所述易粘接性處理的處理區域11和所述非處 理區域12而付與外觀差異的方法優選在火焰處理、電暈處理、等離子處理、UV處理、EB處 理、激光處理、溶劑·藥劑處理等所述易粘接性處理的同時進行。具體而言,使所述易粘接性處理前的剝離膜中預先含有能通過所述易粘接性處理 中的任何一個產生所述外觀差異的添加物。也就是說,通過所述易粘接性處理,不僅在未加 工轉印箔10的切斷部分6處付與剝離面易粘接性,同時也在其切斷部分6處產生顏色、色 澤等外觀變化。此處,在外觀變化為顏色變化的情況下,例如除了從紅色變為藍色這樣變色為不同顏色外,還包括呈現出脫色、退色、發色以及發光的變化。只要在所述易粘接性處理前后 有顏色變化即可,并不限定于色調、明亮度、色品度、輝度。作為所述添加物,例如有染料、熒光染料、顏料、具有光致變色的材料等,可以從火 焰處理、電暈處理、等離子處理、UV處理、EB處理、激光處理、溶劑·藥劑處理等中適當選擇 可產生外觀變化的組合。作為組合的一個例子,例如在用激光處理使顏色變化的情況下,可以使用下述添 加物。首先,可以列舉白色顏料(二氧化鈦、氧化鋅、三氧化銻、硫化鋅、立德粉(日語原 文'J卜# > )、堿性碳酸鉛、堿性硫酸鉛或堿性硅酸鉛等)、金屬氧化物(氧化鐵、氧化鉻 等)、鈦酸鎳_銻、鈦酸鉻_銻、錳藍、錳紫、鈷藍、鈷鉻藍、鈷鎳灰或群青、柏林藍、鉻酸鉛、硫 鉻酸鉛、鉬酸橙、鉬酸紅、金屬硫化物(硫化鎘、二硫化砷、三硫化銻)、或者硫硒化鎘、硅酸 鋯、低濃度的炭黑以及石墨等的無機顏料。還可列舉偶氮、偶氮甲堿、次甲基、蒽醌、靛蒽醌、皮蒽酮、黃烷士林、苯并蒽酮、酞 菁、紫環酮、茈、二噁嗪、硫代靛、異吲哚啉、異吲哚啉酮、喹吖啶酮、吡咯或喹酞酮顏料、還 有例如偶氮、偶氮甲堿或者次甲基染料的金屬螯合物以及偶氮化合物的金屬鹽等的有機顏 料。另外還可列舉分散顏料(例如蒽醌系的分散染料等)、以及偶氮染料的金屬螯合 物、特別是單偶氮染料的1 :2_鉻-或者鈷螯合物、熒光染料(例如香豆素、萘酰亞胺、吡 唑啉、吖啶、氧雜蒽、硫蒽、噁嗪、噻嗪或者苯并噻唑系的熒光染料等)等的聚合物溶解性染 料。作為組合的另外一個例子,例如在用等離子處理使顏色變化的情況下,還可以使 用靛藍染料等添加物。在所述易粘接性處理前的剝離膜上,即使不預先含有為通過所述易粘接性處理產 生所述外觀差異的添加物,如果在火焰處理、電暈處理、等離子處理、UV處理、EB處理、激光 處理、溶劑·藥劑處理等所述粘接性處理的同時能夠付與所述外觀差異的話也可以。例如,其中包括用所述粘接性處理產生脫模層的脫落從而引起外觀變化、表面產 生凹凸從而引起色澤變化等。另外,在用所述粘接性處理使脫模層脫落的情況下,因該脫落 而沒有了所述脫模層,所以變得容易粘接。另外,當所述剝離膜1是以所述膜材料為基材膜并在其上全面地設置有所述脫模 層8的情況下,可在基材膜中含有所述添加物,也可在所述脫模層8中含有所述添加物。作為為了識別在所述剝離膜1上實施了所述易粘接性處理的處理區域11和所述 非處理區域12而付與外觀差異的另外的方法,也可以利用所述易粘接性處理以外的機械、 方法設置與實施了所述易粘接性處理的處理區域11同調的識別標識。例如,在所述易粘接性處理前的剝離膜中預先含有可通過激光處理產生所述外觀 差異的添加物,所述易粘接性處理本身用等離子處理進行,接下來通過在與等離子處理相 同的生產線上進行激光處理來設置識別標識。具體而言,如圖12所示的那樣,在膜20的寬度方向上設置多個等離子照射頭 21a 21c,在各個等離子照射頭21a 21c上朝向膜20配設有等離子產生裝置。上述等離子產生裝置以在大氣壓環境下能夠產生等離子的方式構成,不需要如在從前的真空腔內處理時那樣的大設備。在各個等離子產生裝置上連接有例如氬、氦、氮、氧、 氫、二氧化碳、四氟化碳、水蒸氣等氣體源和電源。當膜20沿箭頭A方向搬送時,其表面被 發自于各個等離子產生裝置的等離子照射,從而平行地形成了易粘接性處理、即不發生剝 離的帶狀處理區域Ila 11c。在膜搬送方向的等離子照射頭21a 21的下流側,在上述帶狀處理區域Ila Ilc的軌跡上配設有多個激光印字頭22a 22c,相對于帶狀處理區域Ila Ilc印制識別 標識。由此就可在同一生產線上完成易粘接性處理、以及用于識別實施了該易粘接性處 理的處理區域11和未處理區域12的付與外觀差異的處理。也可在所述易粘接性處理前的剝離膜中預先含有可通過激光處理產生所述外觀 差異的添加物,所述易粘接性處理本身用等離子處理進行,與此同時,通過在與該易粘接性 處理面相反的一面上進行激光處理來設置識別標識。另外,作為更為簡便地付與外觀差異的方法,也可在與所述剝離膜1上實施了所 述易粘接性處理的面相反的面上,通過設置如筆那樣的著色結構進行劃線,從而設置與實 施了所述易粘接性處理的處理區域11同調的識別標識。另外,使用該簡便方法時的同調是 指與處理部分的寬度不同也可以。轉印后或在成形同時進行轉印后,在剝離所述剝離膜1之后,所述剝離層3就成為 轉印于被轉印物上的轉印層的最外層。然而,所述剝離層3雖然在所述剝離膜1上全面地 形成,但其鄰接該剝離膜1的實施了易粘接性處理的帶狀部分Ia的部分,也就是其切斷部 分6并不從所述剝離膜1上剝離而是緊貼于所述剝離膜1側保留下來。由于在切斷部分6 處所述剝離層3緊貼于所述剝離膜1,所以在切斷成適于轉印的寬度時不發生箔剝離。作為所述剝離層3的材質,可以列舉聚丙烯酸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聚氯乙烯系樹 脂、纖維素系樹脂、橡膠系樹脂、聚氨酯系樹脂、聚醋酸乙烯系樹脂等,除此之外還可列舉氯 乙烯_醋酸乙烯共聚物系樹脂、乙烯_醋酸乙烯共聚物系樹脂等共聚物。在剝離層3需要一定硬度的情況下,可以選擇紫外線固化性樹脂等光固化性樹 脂、電子射線固化性樹脂等放射線固化性樹脂、熱固化性樹脂等使用。作為形成所述剝離層 3的方法,有凹版涂布法、輥涂布法、逗號涂布法(日語原文二 > 7 二一卜法)、唇式涂布法 (日語原文U ? 二一卜法)等涂布法、凹版印刷法、絲網印刷法等印刷法。所述圖案層4通常是在所述剝離層3上作為印刷層而形成的。作為印刷層的材質,可以列舉含有以聚乙烯系樹脂、聚酰胺系樹脂、聚酯系樹脂、 聚丙烯酸系樹脂、聚氨酯系樹脂、聚乙烯醇縮乙醛系樹脂、聚酯型聚氨酯系樹脂、纖維素酯 系樹脂、醇酸樹脂等樹脂作為粘合劑和以適當顏色的顏料或染料作為著色劑的著色墨。作為印刷層的形成方法,可以使用膠版印刷法、凹版印刷法、絲網印刷法等通常的 印刷法等。特別在進行多色印刷和層次表達(日語原文階調表現)時,適合使用膠版印刷 法和凹版印刷法等。另外,在單色的情況下,也可采用凹版涂布法、輥涂布法、逗號涂布法、 唇式涂布法等涂布法。根據想要表現的圖案,可全面地設置或部分地設置印刷層。所述圖案層4也可由金屬薄膜層形成或者由印刷層與金屬薄膜層組合而成。金屬薄膜層用于表現圖案層4的金屬光澤,可通過電阻加熱法、濺射法、離子鍍等 真空蒸鍍法、鍍金法等形成。
此時,可根據想要表現的金屬光澤色,使用鋁、鎳、金、白金、鉻、鐵、銅、錫、銦、銀、 鈦、鉛、鋅等金屬、這些金屬的合金或化合物。作為形成部分金屬薄膜層方法的一個例子,有如下方法在不需要金屬薄膜層的 部分上形成可溶于溶劑的樹脂層后,全面地形成金屬薄膜,然后進行溶劑清洗,在除去可溶 于溶劑的樹脂層的同時除去不需要的金屬薄膜。此時經常使用的溶劑為水或水溶液。作為另外一個例子,有如下方法全面地形成金屬薄膜,然后在想要留下金屬薄膜 的部分上形成抵抗層,用酸或堿進行蝕刻除去未用抵抗層覆蓋部分的金屬薄膜。在設置金屬薄膜層之際,為了提高相鄰接的層與金屬薄膜層之間的密接性,也可 設置前固定層或后固定層(日語原文前7 >力一層々後7 >力一層)。作為前固定層和 后固定層的材質,可以列舉2液性固化聚氨酯樹脂、熱固化聚氨酯樹脂、三聚氰胺系樹脂、 纖維素酯系樹脂、含氯的橡膠系樹脂、含氯的乙烯系樹脂、聚丙烯酸系樹脂、環氧系樹脂、乙 烯系共聚物樹脂等。作為形成前固定層和后固定層的方法,有凹版涂布法、輥涂布法、逗號涂布法、唇 式涂布法等涂布法、凹版印刷法、絲網印刷法等印刷法。所述粘接層5用于將上述各層粘接于被轉印物8表面上。粘接層5形成于想要進行粘接的部分。也就是說,如果想要進行粘接的部分為全 面的話,就全面地形成粘接層5。如果想要進行粘接的部分為一部分的話,就部分地形成粘 接層5。作為所述粘接層5,可以適當使用適于被轉印物8素材的熱敏性以及壓敏性樹脂。 例如,當被轉印物8的材質為聚丙烯酸系樹脂時,可以使用聚丙烯酸系樹脂。當被轉印物的 材質為聚苯醚·聚苯乙烯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苯乙烯共聚物系樹脂、聚苯乙烯系混合 樹脂時,可以使用與這些樹脂具有親和性的聚丙烯酸系樹脂、聚苯乙烯系樹脂、聚酰胺系樹脂等。另外,當被轉印物的材質為聚丙烯樹脂時,可以使用氯化聚烯樹脂、氯化乙烯-醋 酸乙烯共聚物樹脂、環化橡膠、香豆酮-茚樹脂。作為形成粘接層5的方法,有凹版涂布法、 輥涂布法、逗號涂布法、唇式涂布法等涂布法、凹版印刷法、絲網印刷法等印刷法。另外,不發生箔剝離的未加工轉印箔的構成并不限定于上述方式,例如,當使用與 被轉印物有良好粘接性的樹脂作為圖案層4的材質時,也可省略粘接層5。[實施例1]對寬650mm、厚38 μ m的雙軸拉伸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除未加工轉印箔10 的切斷部分之外的部分進行遮蓋,然后以50m/分的速度使之在丙烷氣的火焰下通過,從而 在該膜的單面上以150mm的間隔實施了寬IOmm的帶狀火焰處理(易粘接性處理),將之作 為在未加工轉印箔上使用的剝離膜。在所述剝離膜上,使用以熱塑性丙烯酸樹脂為主要成分的墨,通過全面地進行凹 版印刷形成了厚Iym的剝離層。在剝離層上,使用以乙烯·丙烯酸共聚樹脂和著色劑為主要成分的墨,通過凹版印 刷圖案設置了各個圖案層,整個圖案層的厚度總計為5 μ m。在剝離層和圖案層上,使用以丙烯酸系樹脂為主要成分的墨,通過全面地進行凹 版印刷設置了厚度為2 μ m的粘接層,從而得到了未加工轉印箔。
[實施例2]以寬650mm、厚38 μ m的雙軸拉伸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為基材膜,在其單面上 凹版印刷了以環氧三聚氰胺樹脂為主要成分的墨之后,通過在170°C加熱20秒,從而全面 地形成了厚度約為ι μ m的脫模層。接下來,對脫模層上除未加工轉印箔的切斷部分之外的部分進行遮蓋,通過從其 上照射等離子,在所述膜的形成了脫模層的面上以150mm的間隔實施寬IOmm的帶狀等離子 處理(易粘接性處理),將之作為在未加工轉印箔上使用的剝離膜。之后,與實施例1同樣 地得到了未加工轉印箔。[實施例3]以寬650mm、厚38 μ m的雙軸拉伸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為基材膜,在其單面上 凹版印刷了以環氧三聚氰胺樹脂為主要成分的墨之后,通過在170°C加熱20秒,從而全面 地形成了厚度約為ι μ m的脫模層。接下來,對脫模層上除未加工轉印箔的切斷部分之外的部分進行遮蓋,通過從其 上照射UV光,在所述膜的形成了脫模層的面上以150mm的間隔實施寬IOmm的帶狀易粘接 性處理,將之作為在未加工轉印箔上使用的剝離膜。之后,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了未加工 轉印箔。[實施例4]以寬650mm、厚38 μ m的雙軸拉伸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為基材膜,在其單面上 凹版印刷了以環氧三聚氰胺樹脂為主要成分的墨之后,通過在170°C加熱20秒,從而全面 地形成了厚度約為ι μ m的脫模層。接下來,對脫模層上除未加工轉印箔的切斷部分之外的部分進行遮蓋,通過從其 上實施電暈處理,在所述膜的形成了脫模層的面上以150mm的間隔實施寬IOmm的帶狀易粘 接性處理,將之作為在未加工轉印箔上使用的剝離膜。之后,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了未加 工轉印箔。在實施了易粘接性處理的帶狀部分切斷上述實施例1 4中得到的各個未加工轉 印箔,結果表明根本沒有發生箔剝離。[實施例5]在制備寬650mm、厚38 μ m的雙軸拉伸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時,通過在線涂布 法,在膜的單面全面地設置了用靛藍染料付上了薄濃度顏色的厚0. 02 μ m的硅酮層,將之 作為脫模層。在設置了脫模層的膜的脫模層表面上,也就是在剝離面上,沿膜的長度方向實施 帶狀(帶寬10mm,間距150mm)的由氬+氧的氣體進行的等離子處理,得到了剝離膜。通過該等離子處理,靛藍染料發生脫色,顏色變得近于無色,從而在所述剝離膜的 實施了該易粘接性處理的處理區域和非處理區域形成了可進行識別的外觀差異。在該剝離膜上,使用以熱塑性丙烯酸樹脂為主要成分的墨,通過全面地進行凹版 印刷設置了厚Iym的剝離層。在剝離層上,使用以乙烯·丙烯酸共聚樹脂和著色劑為主要成分的墨,通過凹版印 刷圖案設置了各個圖案層,整個圖案層的厚度總計為5 μ m。在剝離層和圖案層上,使用以丙烯酸系樹脂為主要成分的墨,通過全面地進行凹版印刷設置厚2 μ m的粘接層,得到了轉印箔。[實施例6]在制備寬650mm、厚38 μ m的雙軸拉伸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時,通過在線涂布 法,在膜的單面全面地設置了用靛藍染料付上了薄濃度顏色的厚0. 02 μ m的硅酮層,將之 作為脫模層。在設置了脫模層的膜的脫模層表面上,也就是在剝離面上,沿膜的長度方向實施 帶狀(帶寬10mm,間距150mm)的CO2激光處理,得到了剝離膜。通過該激光處理,用靛藍染料著色的脫模層從膜上脫落,脫落處變成無色,而且膜 表面變得凹凸沒有了光澤,從而在所述剝離膜的實施了該易粘接性處理的區域和非處理區 域形成了可進行識別的外觀差異。在該剝離膜上,與實施例1同樣地設置了剝離層、圖案層、粘接層,得到了轉印箔。在實施了易粘接性處理的帶狀部分切斷上述實施例1、2中得到的各個未加工轉 印箔,結果表明根本沒有發生箔剝離。而且,由于在上述剝離膜上,在實施了易粘接性處理的處理區域和非處理區域具 有可進行識別的外觀差異,所以即使在印刷工序中,所述圖案層因位置偏移重疊于實施了 所述易粘接性處理的區域而產生不良區間,仍可以基于上述外觀差異只將該不良區間容易 地除去,通過使用切斷后的轉印箔進行轉印就不會發生圖案層的剝離不良。另外,可以通過對上述各種實施方式中的任意實施方式進行適當組合,從而取得 其各自具有的效果。雖然在參考附圖的同時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對本發明進行了充分的描 述,但是對于熟識該技術的人來講各種變形和修改都應是顯而易見的。這樣的變形和修改 只要不脫離由權力要求書所確定的本發明的范圍,都應該理解為包含于其中。工業上利用的可能性本發明可在熱轉印法、在成形同時進行轉印的方法等中作為在未加工轉印箔上使 用的剝離膜以及未加工轉印箔使用。
0162]符號的說明0163]1.剝離膜0164]2.易粘接性部分0165]3.剝離層0166]4.圖案層0167]5.粘接劑層0168]6.切斷部分0169]7.基材膜0170]8.脫模層0171]9.轉印箔0172]10未加工轉印箔0173]11實施了易粘接性處理的區域0174]12非處理區域0175]13膜0176]14版體
15.壓力體
16.印刷圖案
17.位置偏移
100未加工轉印箔
101剝離膜
102箔剝離防止層
103易粘接性處理面
104脫模層
105圖案層
106粘接劑層
107剝離層
108被轉印物
109轉印箔
權利要求
1.一種在不發生箔剝離的未加工轉印箔上使用的剝離膜,該剝離膜使用于在剝離膜上 全面地設置有剝離層并在該剝離層上至少層疊有圖案層而成的未加工轉印箔上,其特征在 于,在對應于所述未加工轉印箔的切斷位置的所述剝離膜的剝離面上,實施有帶狀的由表 面變質而成的易粘接性處理。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在不發生箔剝離的未加工轉印箔上使用的剝離膜,其中,所 述剝離膜在基材膜上全面地設置有脫模層,在該脫模層表面實施有所述易粘接性處理。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在不發生箔剝離的未加工轉印箔上使用的剝離膜,其中, 所述易粘接性處理為火焰處理、電暈處理、等離子處理、UV處理、EB處理、激光處理、溶劑或 藥劑處理中的任何一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在不發生箔剝離的未加工轉印箔上使用的剝離膜,其中,在 所述剝離膜上實施有易粘接性處理的處理區域和未實施易粘接性處理的非處理區域設置 有可進行識別的外觀差異。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在不發生箔剝離的未加工轉印箔上使用的剝離膜,其中,所 述剝離膜含有為通過所述易粘接性處理產生所述外觀差異的添加物。
6.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在不發生箔剝離的未加工轉印箔上使用的剝離膜,其中, 所述外觀差異為由顏色的類別而產生的差異、光澤的差異、明亮度差異、色品度差異、或者 這些差異的組合。
7.一種不發生箔剝離的未加工轉印箔,該未加工轉印箔是在剝離膜上全面地設置有剝 離層并在該剝離層上至少層疊有圖案層而成的,其特征在于,在對應于所述未加工轉印箔的切斷位置的所述剝離膜的剝離面上,實施有帶狀的由表 面變質而成的易粘接性處理。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不發生箔剝離的未加工轉印箔,其中,所述剝離膜在基材膜 上全面地設置有脫模層,在該脫模層表面實施有所述易粘接性處理。
9.根據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不發生箔剝離的未加工轉印箔,其中,所述易粘接性處理 為火焰處理、電暈處理、等離子處理、UV處理、EB處理、激光處理、溶劑或藥劑處理中的任何 一種。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不發生箔剝離的未加工轉印箔,其中,在所述剝離膜上實施 有易粘接性處理的處理區域和未實施易粘接性處理的非處理區域設置有可進行識別的外 觀差異。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不發生箔剝離的未加工轉印箔,其中,所述剝離膜含有為 通過所述易粘接性處理產生所述外觀差異的添加物。
12.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不發生箔剝離的未加工轉印箔,其中,所述外觀差異為由 顏色的類別而產生的差異、光澤的差異、明亮度差異、色品度差異、或者這些差異的組合。
全文摘要
一種不必形成為了對剝離性進行部分控制的印刷層卻能在切斷成適于轉印的轉印箔寬度之際不發生箔剝離的未加工轉印箔上使用的剝離膜以及轉印箔,未加工轉印箔的特征在于在剝離膜上全面地設置有剝離層并在該剝離層上至少層疊有圖案層,在對應于所述未加工轉印箔的切斷位置的所述剝離膜的剝離面上,實施有帶狀的由表面變質而成的易粘接性處理。
文檔編號B44C1/17GK101998908SQ200980113727
公開日2011年3月30日 申請日期2009年7月31日 優先權日2008年8月13日
發明者藤井憲太郎 申請人:日本寫真印刷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