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本生產檢測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筆記本生產檢測裝置,包括輸送帶,所述輸送帶沿輸送方向依次設有檢測機構和推料機構;所述檢測機構包括第一檢測裝置、第二檢測裝置和測量裝置,所述第一檢測裝置及第二檢測裝置分別設置在所述輸送帶的兩側,所述推料機構位于所述輸送帶的一側,推料機構包括第三安裝架和設置在第三安裝架上的推料氣缸,所述推料氣缸上設有推料板;本實用新型的筆記本生產檢測裝置,工作效率高,能夠對裁切后的筆記本成品進行檢測。
【專利說明】
筆記本生產檢測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筆記本生產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筆記本生產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筆記本在生產過程中,一般需要經過多重印刷、裝訂及分切工序。鑒于整個行業的機械化水平依然不高,一般均采用手工及少量機械進行筆記本的裁切。目前,按老工藝生產的筆記本需要進行多次裁切,包括橫向裁切以切除余邊,然后將橫向裁切好的半成品裝入縱向裁切設備,進行縱向裁切,以使筆記本按相應的尺寸得到獨立的個體成品。
[0003]由于筆記本的裁切工序中,人工操作的比重較大,不僅生產效率較低、浪費人力,而且成品質量不一,僅靠人工檢測對筆記本的成品質量難以把控,因此,需要提供一種筆記本生產檢測裝置,能夠對裁切后的成品進行檢測,以篩除不合格的產品。
【實用新型內容】
[0004](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0005]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筆記本生產檢測裝置,工作效率高,能夠對裁切后的筆記本成品進行檢測。
[0006](二)技術方案
[0007]為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0008]—種筆記本生產檢測裝置,包括輸送帶,所述輸送帶沿輸送方向依次設有檢測機構和推料機構;所述檢測機構包括第一檢測裝置、第二檢測裝置和測量裝置,所述第一檢測裝置及第二檢測裝置分別設置在所述輸送帶的兩側,所述第一檢測裝置包括第一安裝架和設置在第一安裝架上的第一氣缸,所述第一氣缸上設有第一擋板,所述第二檢測裝置包括第二安裝架和設置在第二安裝架上的第二氣缸,所述第二氣缸上設有第二擋板,所述測量裝置包括對稱設置在所述輸送帶兩側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設有升降氣缸,所述兩側固定架的升降氣缸之間設有測量桿,所述測量桿上設有刻度區;所述推料機構位于所述輸送帶的一側,推料機構包括第三安裝架和設置在第三安裝架上的推料氣缸,所述推料氣缸上設有推料板。
[0009]優選的,所述第一擋板和第二擋板朝向所述測量桿的一端設有指針。
[0010]優選的,所述刻度區包括起始刻度線和標準刻度線,所述起始刻度線靠近所述第二檢測裝置一側,所述標準刻度線靠近所述第一檢測裝置一側。
[0011]優選的,所述輸送帶下方設有接料箱,所述接料箱位于所述推料機構相對的一側,所述接料箱與所述推料機構位置相對應。
[0012]優選的,所述輸送帶上對應所述第一檢測裝置及第二檢測裝置的位置處設有第一感應器,輸送帶上對應所述推料機構位置處設有第二感應器。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本實用新型中,輸送帶用于輸送筆記本成品,通過測量裝置和第一檢測裝置、第二檢測裝置的配合工作,完成對筆記本成品的檢測,再通過推料機構將不合格品推送至接料箱,集中收集;本實用新型操作簡便、節省人力,工作效率高,能夠對裁切后的筆記本成品進行檢測。
【附圖說明】
[0015]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不意圖;
[0017]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0018]圖中:1、輸送帶;2、第一安裝架;3、第一氣缸;4、第一檔板;5、第二安裝架;6、第二氣缸;7、第二擋板;8、固定架;9、升降氣缸;1、測量桿;11、刻度區;12、第三安裝架;13、推料氣缸;14、推料板;15、指針;16、起始刻度線;17、標準刻度線;18、接料箱;19、第一感應器;20、第二感應器。
【具體實施方式】
[0019]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20]參見圖1至圖2,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筆記本生產檢測裝置,包括輸送帶I,輸送帶I沿輸送方向依次設有檢測機構和推料機構;檢測機構包括第一檢測裝置、第二檢測裝置和測量裝置,第一檢測裝置及第二檢測裝置分別設置在輸送帶的兩側,第一檢測裝置包括第一安裝架2和設置在第一安裝架2上的第一氣缸3,第一氣缸3上設有第一擋板4,第二檢測裝置包括第二安裝架5和設置在第二安裝架5上的第二氣缸6,第二氣缸6上設有第二擋板7,測量裝置包括對稱設置在輸送帶I兩側的固定架8,固定架8上設有升降氣缸9,兩側固定架8的升降氣缸9之間設有測量桿10,測量桿10上設有刻度區11;推料機構位于輸送帶I的一側,推料機構包括第三安裝架12和設置在第三安裝架12上的推料氣缸13,推料氣缸13上設有推料板14。
[0021]第一擋板4和第二擋板7朝向測量桿10的一端設有指針15。
[0022]刻度區11包括起始刻度線16和標準刻度線17,起始刻度線16靠近第二檢測裝置一側,標準刻度線17靠近第一檢測裝置一側。
[0023]輸送帶I下方設有接料箱18,接料箱18位于推料機構相對的一側,接料箱18與推料機構位置相對應。
[0024]輸送帶I上對應第一檢測裝置及第二檢測裝置的位置處設有第一感應器19,輸送帶I上對應推料機構位置處設有第二感應器20。
[0025]本實用新型的檢測裝置還包括控制器和控制按鈕,第一感應器、第二感應器和控制按鈕分別通過信號線連接到控制器,輸送帶由傳動機構帶動,控制器控制連接傳動機構、第一氣缸、第二氣缸、升降氣缸和推料氣缸。
[0026]如圖1所示,裁切后的筆記本成品輸送到第一感應器位置處時,第一感應器向控制器發送信號,控制器控制傳動機構停止工作,輸送帶停止輸送,升降氣缸帶動刻度桿下降至圖2所示狀態,第二氣缸帶動第二擋板伸出,此時第二擋板的指針指向起始刻度線,第二擋板抵靠在筆記本成品一側,此后第一氣缸帶動第一擋板伸出至第一擋板抵靠在筆記本成品另一側,此時工作人員讀取第一擋板指針所指刻度,若位于標準刻度線處則為合格成品,否則則為不合格品,檢測完成后,升降氣缸、第一氣缸、第二氣缸恢復初始狀態。若讀取為不合格品結果,在輸送帶恢復輸送后,工作人員按下控制按鈕,控制器接收信號,當筆記本成品輸送到第二感應器位置處時,推料氣缸帶動推料板運動,將不合格品推至接料箱中。
[0027]在具體應用中,可采用多組本實用新型的筆記本生產檢測裝置,用于檢測筆記本成品的橫向及縱向裁切是否合格。
[0028]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系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或者操作與另一個實體或操作區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操作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系或者順序。而且,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29]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
【主權項】
1.一種筆記本生產檢測裝置,包括輸送帶,其特征在于:所述輸送帶沿輸送方向依次設有檢測機構和推料機構;所述檢測機構包括第一檢測裝置、第二檢測裝置和測量裝置,所述第一檢測裝置及第二檢測裝置分別設置在所述輸送帶的兩側,所述第一檢測裝置包括第一安裝架和設置在第一安裝架上的第一氣缸,所述第一氣缸上設有第一擋板,所述第二檢測裝置包括第二安裝架和設置在第二安裝架上的第二氣缸,所述第二氣缸上設有第二擋板,所述測量裝置包括對稱設置在所述輸送帶兩側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設有升降氣缸,所述兩側固定架的升降氣缸之間設有測量桿,所述測量桿上設有刻度區;所述推料機構位于所述輸送帶的一側,推料機構包括第三安裝架和設置在第三安裝架上的推料氣缸,所述推料氣缸上設有推料板。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筆記本生產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擋板和第二擋板朝向所述測量桿的一端設有指針。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筆記本生產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刻度區包括起始刻度線和標準刻度線,所述起始刻度線靠近所述第二檢測裝置一側,所述標準刻度線靠近所述第一檢測裝置一側。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筆記本生產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輸送帶下方設有接料箱,所述接料箱位于所述推料機構相對的一側,所述接料箱與所述推料機構位置相對應。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筆記本生產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輸送帶上對應所述第一檢測裝置及第二檢測裝置的位置處設有第一感應器,輸送帶上對應所述推料機構位置處設有第二感應器。
【文檔編號】B42D12/00GK205631792SQ201620501448
【公開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請日】2016年5月26日
【發明人】潘華偉
【申請人】浙江金谷包裝印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