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裝式板構件鋼筋網片模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板構件鋼筋網片模型,屬教學和學習用具技術領域。包括多根受力筋、支座負筋、分布筋、用于固定和輔助鋼筋的綁扎帶和卡尺,直線形卡尺上設有用于定位插入和定位鋼筋且帶有缺口的卡孔、以及固定自身的銷孔和銷子。每四個卡尺通過銷子的固定組合成相互垂直且卡孔向上的卡尺矩形箍,兩層在水平面內相互垂直交叉的多根縱筋或支座負筋由卡尺箍和綁扎帶固定形成建筑板構件鋼筋網片。通過卡尺分層輔助固定受力筋或支座負筋,再用自鎖式綁扎帶固定兩個方向的受力筋或支座負筋,即可得板構件鋼筋網片模型。具有可方便地組合拼裝多種鋼筋模型、便于快速和準確掌握板鋼筋構造知識、適應面廣等優點,適于土建教學、實訓和學習環節使用。
【專利說明】
拆裝式板構件鋼筋網片模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板構件鋼筋網片模型,特別是一種拆裝式板構件鋼筋網片模型,適用于土木工程類有關鋼筋課程的教學與實訓。
【背景技術】
[0002]現代建筑物大都使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其安全主要由鋼筋提供保障。因此,準確的設計、預算和綁扎鋼筋尤為重要。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施工圖采用平面整體方法來表達鋼筋,該方法比較高效,但因為缺乏混凝土結構鋼筋的三視圖或教具,顯得比較抽象,初學者和學生很難通過平面圖快速和準確的掌握鋼筋構造。因而往往影響學習者對建筑構造知識的掌握和學習效果。掌握不好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構造,就很難掌握設計、預算和綁扎工作,建筑的安全也就得不到保障。
[0003]目前,用于學習、教學和實訓的板構件鋼筋網片模型還較為少見,而能夠進行拆裝變換、適應各種結構演示和學習需要的模型教具尚未見報道和使用。由于建筑板構件鋼筋網片形式的多樣,在學習、教學和實訓過程中,需要一種能夠進行不同組合、能夠變換表現多種結構模型、拆裝方便的鋼筋網片模型教具,以避免大量模型的制作,便于教學、降低成本。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以進行不同組合、變換表現多種結構模型、拆裝方便的拆裝式板構件鋼筋網片模型,用于建筑結構施工圖的學習、教學和實訓,幫助學習者理解鋼筋混凝土結構知識、提高學習、教學和實訓效率。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拆裝式板構件鋼筋網片模型,包括多根受力筋(縱筋)、多根支座負筋4、多根分布筋5、多個用于固定鋼筋的綁扎帶3和多個用于輔助固定受力筋的直線形卡尺2,支座負筋(4)兩端帶彎鉤(兩端向內垂直彎折)、受力筋I和分布筋5無彎鉤。每個卡尺2上設有多個用于定位受力筋或支座負筋的卡孔A和用于卡尺自身相互固定的銷孔B,受力筋I或支座負筋4可以插入卡孔A;卡尺2配有用于插入其銷孔B將其相互固定的銷子C。每四個卡尺通過銷子C固定組合成相互垂直且卡孔A向上的矩形卡尺箍,兩層在水平面內相互垂直交叉的多根受力筋I由卡尺箍卡孔輔助定位并由綁扎帶3固定為建筑板構件下部鋼筋網片結構架,支座負筋4與分布筋5組合由卡尺箍卡孔輔助定位并由綁扎帶3固定為馬凳形建筑板構件上部鋼筋網片結構架,上部和下部兩層組合構成完整的建筑板構件鋼筋網片模型。矩形卡尺箍的套數為一套或多套,對于多層鋼筋網片等較復雜的板結構模型,可使用多套卡尺矩形箍分別輔助固定受力筋或支座負筋,組合拼裝多層結構,具體根據實際需要確定。
[0006]卡孔A的數量和大小根據模型、鋼筋的大小等實際需要確定,其形狀可為與鋼筋配合的圓孔等,其大小與受力筋的直徑相配合,保證能夠插入和卡套住鋼筋即可,卡孔A的直徑一般可以大于縱筋I外徑1-3_。銷孔B的大小根據實際需要確定,與銷子C的尺寸相配合,保證銷子C的插入和卡尺的相互固定即可。分布筋5用于與支座負筋4配合拼裝板構件上部馬凳形鋼筋網片結構模型。受力筋、支座負筋和分布筋斷面均為與實際建筑構件鋼筋一致的圓形。通過卡尺2的輔助,受力筋1、支座負筋4、分布筋5和綁扎帶3—起使用,可拼裝完整的建筑板構件鋼筋網片模型。
[0007]所述支座負筋4的外徑與受力筋I的外徑相等,便于與卡尺2配合使用,保證支座負筋4可以插入卡尺2的卡孔A中被定位,從而在卡尺2的輔助下拼裝支撐板構件底部和上部兩層鋼筋網片的馬凳筋網片模型。
[0008]所述受力筋I由筋芯6和外包于其上的軟管7組成。筋芯6可采用普通鐵線或銅線、鋁線、塑料棒等制成(如12號普通鍍鋅鐵線),軟管7可采用普通塑料(PVC)軟管或橡膠管等(可以是透明或帶色的軟管,具體根據教學需要選擇),軟管結構便于受力筋等彎曲成型、連接兩段鋼筋、增大鋼筋的直徑、增大與卡尺的摩擦。
[0009]作為優選,外包于筋芯6上的軟管7的厚度為0.5-2mm,具體根據實際需要確定(與卡尺卡口相配合),保證受力筋和支座負筋能夠插入卡尺卡孔卡口或從卡孔卡口中取出即可。支座負筋4和分布筋5也可使用與受力筋I相似的結構,即采用普通鐵線或銅線、鋁線、塑料棒等,外包普通塑料(PVC)軟管或橡膠管等軟管。
[0010]所述卡尺2上的卡孔A和銷孔B沿卡尺長度方向分別呈排狀等距平行設置,卡孔A設于卡尺上部邊沿且帶有缺口,受力筋或支座負筋可垂直穿過卡孔A,亦可從卡孔A側面缺口處用力拉出或嵌入,方便操作;銷孔B設于卡尺中部位置,用于卡尺2之間的相互固定。卡孔A和銷孔B的數量和間距根據模型大小等實際需要確定,滿足和方便鋼筋和卡尺的固定需求即可。
[0011]作為優選,所述卡尺2上卡孔A的缺口寬度小于受力筋或支座負筋外徑l-4mm,具體根據實際需要確定,保證能夠卡住受力筋或支座負筋,并方便其插入或取出即可。
[0012]所述銷子C設于卡尺2的兩端頭,銷子C與卡尺2之間為連體結構,即卡尺的端頭側面伸出銷子(可通過與卡尺整體成形或在卡尺上焊接等方法制作)。通過設于卡尺2兩端頭的銷子C,可將卡尺2兩兩垂直連接固定,圍合成卡孔A缺口向上的矩形,用于輔助固定相互垂直的兩層受力筋I或馬支座負筋4,從而拼合板構件鋼筋網片模型。銷子C可為普通柱狀銷釘、插銷等形狀,具體根據實際需要選擇。
[0013]所述卡尺2上銷子C中心距卡孔A中心的垂直距離h等于卡孔A中心距銷孔B中心的垂直距離hi與受力筋I或支座負筋4的直徑d之和,S卩h=(hl+d),保證使用卡尺輔助固定受力筋或支座負筋時,可以使在水平面內相互垂直交叉的兩層受力筋或支座負筋靠攏,便于用自鎖式綁扎帶3固定。
[0014]所述綁扎帶3為普通自鎖式綁扎帶,如普通尼龍自鎖式綁扎帶、搭扣式松緊帶等。通過綁扎帶代替扎絲,可方便地綁扎固定受力筋、支座負筋和分布筋,從而免去扎鉤這個工具,綁扎速度更快捷方便。
[0015]所述受力筋、支座負筋、分布筋、綁扎帶和卡尺等的數量和具體尺寸根據模型大小和實際需要確定,能夠滿足和方便教學和學習需要即可。
[0016]使用時,根據具體教學需要模型,首先通過設于卡尺兩端頭的銷子C,將卡尺兩兩相互垂直連接固定,圍合成卡孔A缺口向上的矩形;然后通過卡尺分層輔助固定板構件兩個方向的受力筋或支座負筋(多根鋼筋分層放入兩個方向卡尺的卡孔A中,形成兩層相互垂直且上下靠攏的鋼筋網);再用自鎖式綁扎帶固定兩個方向的受力筋或支座負筋,最后移出卡尺即可得到所需要的模型。不需使用時,只需打開自鎖式綁扎帶,即可拆散鋼筋網片。需要變換拼裝其它板構件模型時,重新使用卡尺輔助固定受力筋或支座負筋,再用自鎖式綁扎帶固定兩個方向的鋼筋,即可根據需要拼裝新的模型。
[0017]本實用新型通過利用卡尺的輔助定位和鋼筋的不同組合拼裝,加之自鎖式尼龍綁扎帶對扎絲的替代,無需使用扎鉤工具,可以方便地從一塊建筑板構件鋼筋網片模型快速拆裝演變成另外一塊板構件鋼筋網片模型,從而大大提高教學效率,節約教具和實訓材料。具有可組合拼裝多種板構件鋼筋模型、綁扎模型方便、綁扎速度較快、適應面廣等優點,對快速和準確的掌握板的鋼筋構造有很大的幫助,適于在土建教學、實訓和學習環節廣泛使用。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用卡尺輔助固定兩個方向鋼筋形成鋼筋網片的示意圖。
[0019]圖2是本實用新型卡尺立面示意圖。
[0020]圖3是本實用新型受力筋、支座負筋、分布筋截面剖視示意圖。
[0021 ]圖4是本實用新型自鎖式綁扎帶示意圖。
[0022]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移除卡尺后綁扎好的板構件底層鋼筋網片模型示意圖。
[0023]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卡尺輔助拼裝用于支撐板構件底部和上部兩層鋼筋網片的馬凳鋼筋網片模型局部示意圖。
[0024]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卡尺輔助拼裝板構件底部和上部兩層鋼筋網片模型示意圖。
[0025]圖中:1-鋼筋,2-卡尺,3-綁扎帶,4-支座負筋,5-分布筋,6_筋芯,7_軟管,A-卡孔,B-銷孔,C-銷子,h-卡尺上銷子與卡孔的中心距,h1-卡尺上卡孔與銷孔的中心距,d-鋼筋的直徑。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盡描述。
[0027]實施例1:如圖1-5所示,本拆裝式板構件下部鋼筋網片模型包括34根受力筋1(水平和垂直方向各17根)、289個用于固定相互垂直的兩層受力筋I的綁扎帶3、以及4根用于輔助固定受力筋I的卡尺2。卡尺2為直線形,每個卡尺2上設有34個用于定位受力筋I的圓形卡孔A和35個用于卡尺I自身相互固定的圓形銷孔B。受力筋I可插入或嵌入卡尺2的卡孔A中,卡尺2兩端頭設有用于插入其銷孔B將其相互固定的柱狀銷子C(即銷子與卡尺間為連體結構,銷子直徑2mm)。四個卡尺通過銷子C固定組合成相互垂直且卡孔A向上的卡尺矩形箍,兩層在水平面內相互垂直交叉的24根縱筋1(每層12根、相互等距平行)由卡尺矩形箍和綁扎帶4固定為建筑板構件鋼筋網片,構成建筑板構件下部鋼筋網片模型。通過卡尺端頭的銷子C插入或拔出另外卡尺上的銷孔B,實現兩把卡尺2之間的固定或拆開。
[0028]受力筋I為直徑6.5mm的縱筋(無彎鉤的直線形,其斷面為圓形),包括筋芯6及外包于其上的軟管7;筋芯6采用直徑2.5mm的13號鍍鋅鐵線,軟管7采用壁厚2mm的PVC彩色軟管。綁扎帶3采用普通尼龍自鎖式綁扎帶(規格為2.5 X 70mm,寬2.5mm)。
[0029]每個卡尺2由厚度為2mm的不銹鋼片打孔制作而成,其上的卡孔A和銷孔B沿卡尺長度方向分別呈排狀等距平行設置,卡孔A和銷孔B的間距分別為10mm。卡孔A設于卡尺上部邊沿且帶有缺口,其直徑為7.5_、缺口寬度(即弦長)為3.5_(即小于受力筋I外徑3mm);受力筋可以垂直穿過卡孔A,亦可從卡孔A側面缺口處用力拉出。銷孔B設于卡尺中部位置、其中心與卡孔A中心的垂直距離為10mm,其直徑為2.5mm,用于卡尺2自身之間的相互固定。卡尺2上銷子C中心距卡孔A中心的垂直距離h等于卡孔A中心距銷孔B中心的垂直距離hi與受力筋I 的直徑 d 之和,即 h=(hl+d)=( 10+6.5)=16.5mm。
[0030]如圖1、2、5所示,用本實用新型用來拼裝樓面板下部鋼筋網片,首先用4把卡尺2組合形成卡孔A缺口向上的矩形卡尺箍(將兩把卡尺端頭的銷子C垂直插入另外兩把卡尺的銷孔B中,使四把卡尺相互間垂直固定);然后利用矩形卡尺箍,沿相互垂直方向輔助固定兩層受力筋1(將受力筋I插入卡尺2上部等距卡孔A中,每層17根),使其圍合成矩形鋼筋網片;再用自鎖式尼龍綁扎帶3將各受力筋I分別在交叉處固定;最后取出卡尺2上的插銷C,將卡尺2沿鋼筋末端方向退出(亦可從卡孔A側面缺口處用力移出),即方便地得到需要的樓板底層鋼筋網片模型,用于教學或實訓等。
[0031]實施例2:如圖1-4和5所示,本拆裝式板構件上部鋼筋網片模型包括58根支座負筋4和15根分布筋5、144個用于固定由支座負筋和分布筋組成的鋼筋網片的綁扎帶3、以及4個用于輔助固定支座負筋4的卡尺2。卡尺(2)為直線形,每個卡尺2上設有36個用于定位支座負筋4的圓形卡孔A和37個用于卡尺I自身相互固定的圓形銷孔B。支座負筋4可插入卡尺2的卡孔A中,卡尺2兩端頭設有用于插入其銷孔B將其相互固定的柱狀銷子C(即銷子與卡尺間為連體結構,銷子直徑3mm)。四個卡尺通過銷子C固定組合成相互垂直且卡孔A向上的矩形卡尺箍,兩層在水平面內相互垂直交叉的58根支座負筋4與15根分布筋組合后由卡尺矩形箍和綁扎帶4固定成馬凳形建筑板構件上部鋼筋結構架,構成馬凳形建筑板構件鋼筋網片模型。通過卡尺端頭的銷子C插入或拔出另外卡尺上的銷孔B,實現兩把卡尺2之間的固定或拆開。
[0032]支座負筋4直徑為5mm,兩端帶彎鉤并向內垂直彎折(其斷面為圓形),采用筋芯外包軟管的結構。使用直徑4_的銅線,外包壁厚0.5mm的PVC透明軟管。分布筋5為直線形,也采用筋芯外包軟管的結構,為外包壁厚0.5_ PVC彩色軟管、直徑4mm的銅線。綁扎帶3采用普通尼龍自鎖式綁扎帶(規格為3 X 80mm,寬3mm)。
[0033]每個卡尺2由厚度為5mm的鋁合金片打孔制作而成,其上的卡孔A和銷孔B沿卡尺長度方向分別呈排狀等距平行設置,卡孔A和銷孔B的間距分別為8mm。卡孔A設于卡尺上部邊沿且帶有缺口,其直徑為7mm、缺口寬度(即弦長)為4mm(即小于支座負筋外徑Imm);支座負筋可以垂直穿過卡孔A,亦可從卡孔A側面缺口處用力拉出。銷孔B設于卡尺中部位置、其中心與卡孔A中心的垂直距離為8mm,其直徑為3.5mm,用于卡尺2自身之間的相互固定。卡尺2上銷子C中心距卡孔A中心的垂直距離h等于卡孔A中心距銷孔B中心的垂直距離hi與支座負筋4的直徑(1之和,即11=(111+(1)=(8+5)=131111]1。
[0034]如圖1、2、6所示,用本實用新型用來拼裝樓面板上部鋼筋網片,首先分別用4把卡尺2組合形成卡孔A缺口向上的矩形卡尺箍(將兩把卡尺端頭的銷子C垂直插入另外兩把卡尺的銷孔B中,使四把卡尺相互間垂直固定);然后利用矩形卡尺箍,將58根支座負筋4沿矩形卡尺箍的四面分別等距插入卡尺上部的卡孔A中,使其圍合成馬凳形支座負筋網片,再按需要將15根分布筋置于相應位置,并用自鎖式尼龍綁扎3帶將各支座負筋和分布筋在交叉處固定,最后取出卡尺2上的插銷C,移除卡尺2(亦可從卡孔A側面缺口處用力移出),即可方便地得到需要的樓板上部馬凳形支座負筋網片模型,用于教學或實訓等。
[0035]實施例3:如圖1-5所示,本拆裝式板構件鋼筋網片模型包括32根受力筋1(水平和垂直方向各16根)、256個用于固定各受力筋I的綁扎帶3、以及4根用于輔助固定受力筋I的卡尺2。卡尺2為直線形,每個卡尺2上設有32個用于定位受力筋I的圓形卡孔A和34個用于卡尺I自身相互固定的圓形銷孔B。受力筋I可插入卡尺2的卡孔A中,卡尺2兩端頭設有用于插入其銷孔B將其相互固定的柱狀銷子C(銷子與卡尺間為連體結構,銷子直徑2.5mm)。四個卡尺通過銷子C固定組合成相互垂直且卡孔A向上的卡尺矩形箍,兩層在水平面內相互垂直交叉的32根縱筋I由卡尺矩形箍和綁扎帶4固定為建筑板構件鋼筋網片結構架,構成建筑板構件鋼筋網片模型。通過卡尺端頭的銷子C插入或拔出另外卡尺上的銷孔B,實現兩把卡尺2之間的固定或拆開。
[0036]受力筋I為直徑8mm的直線形縱筋(無彎鉤,其斷面為圓形),包括筋芯6及外包于其上的軟管7;筋芯6采用直徑6mm的鋁線,軟管7采用壁厚為Imm的橡膠軟管。綁扎帶3采用普通自鎖式搭扣松緊綁扎帶(規格為5 X 90mm,寬5mm)。
[0037]每個卡尺2由厚度為3mm的鐵片打孔制作而成,其上的卡孔A和銷孔B沿卡尺長度方向分別呈排狀等距平行設置,卡孔A和銷孔B的間距分別為15mm。卡孔A設于卡尺上部邊沿且帶有缺口,其直徑為11mm、缺口寬度(即弦長)為6mm(即小于主筋I外徑2mm);鋼筋或馬凳筋可以垂直穿過卡孔A,亦可從卡孔A側面缺口處用力拉出。銷孔B設于卡尺中部位置、其中心與卡孔A中心的垂直距離為15mm,其直徑為3mm,用于卡尺2自身之間的相互固定。卡尺2上銷子C中心距卡孔A中心的垂直距離h等于卡孔A中心距銷孔B中心的垂直距離hi與受力筋I的直徑 d 之和,即 h=(hl+d)=( 15+8)=23mm。
[0038]如圖1、2、5所示,用本實用新型用來拼裝樓面板下部鋼筋網片,首先分別用4把卡尺2組合形成卡孔A缺口向上的矩形卡尺箍(將兩把卡尺端頭的銷子C垂直插入另外兩把卡尺的銷孔B中,使四把卡尺相互間垂直固定);然后利用矩形卡尺箍,沿相互垂直方向輔助固定兩層受力筋1(分別將32根受力筋I等距插入卡尺上部的卡孔A中,每邊16根),使其圍合成矩形網片,再用自鎖式尼龍綁扎3帶將各受力筋I在交叉處固定,最后取出卡尺2上的插銷C,移除卡尺2(亦可從卡孔A側面缺口處用力移出),即可方便地得到所需要的樓板下部鋼筋網片模型,用于教學或實訓等。
[0039]實施例4:如圖1-7所示,本拆裝式板構件鋼筋網片模型同時采用實施例1和實施例2相同的受力筋、支座負筋、分布筋、綁扎帶和卡尺2,拼裝得到圖7所示的包括底部和上部兩層網片結構的完整板構件鋼筋模型。
[0040]本實用新型通過卡尺與下部兩個方向的鋼筋、上部支座負筋和分布筋的拼裝,能方便地由一個模型演變到另一個模型。
[0041]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作了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限于所述內容,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做出各種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例如用本實用新型輔助獨立基礎鋼筋網片、條形基礎鋼筋網片、筏板基礎鋼筋網片、剪力墻的墻身鋼筋網片等。
【主權項】
1.一種拆裝式板構件鋼筋網片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根受力筋(I)、多根支座負筋(4)、多根分布筋(5)、多個用于固定鋼筋的綁扎帶(3)和多個用于輔助固定受力筋的直線形卡尺(2),支座負筋(4)兩端帶彎鉤、受力筋(I)和分布筋(5)無彎鉤,每個卡尺(2)上設有多個用于定位受力筋或支座負筋的卡孔(A)和用于卡尺自身相互固定的銷孔(B),受力筋(I)或支座負筋可插入卡尺(2)的卡孔(A)中,卡尺(2)配有用于插入其銷孔(B)將其相互固定的銷子(C);每四個卡尺通過銷子(C)固定組合成相互垂直且卡孔(A)向上的矩形卡尺箍,兩層在水平面內相互垂直交叉的多根受力筋(I)由卡尺箍卡孔輔助定位并由綁扎帶(3)固定為建筑板構件下部鋼筋網片結構架,支座負筋(4)與分布筋(5)組合由卡尺箍卡孔輔助定位并由綁扎帶(3)固定為馬凳形建筑板構件上部鋼筋網片結構架。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拆裝式板構件鋼筋網片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筋(I)或支座負筋(4)由筋芯(6)和外包于其上的軟管(7)構成,受力筋(I)和支座負筋(4)的外徑相等。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拆裝式板構件鋼筋網片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軟管(7)的壁厚為 0.5-2mm。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拆裝式板構件鋼筋網片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尺(2)上的卡孔(A)和銷孔(B)沿卡尺長度方向分別呈排狀等距平行設置,卡孔(A)設于卡尺上部且帶有缺口,銷孔(B)設于卡尺中部位置。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拆裝式板構件鋼筋網片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尺(2)上卡孔(A)的缺口寬度小于鋼筋或支座負筋外徑l-4mm。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拆裝式板構件鋼筋網片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銷子(C)設于卡尺(2)的兩端頭,銷子(C)與卡尺(2)之間為連體結構。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拆裝式板構件鋼筋網片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尺(2)上銷子(C)中心距卡孔(A)中心的垂直距離h等于卡孔(A)中心距銷孔(B)中心的垂直距離hi與受力筋(I)或支座負筋(4)的直徑d之和。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拆裝式板構件鋼筋網片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綁扎帶(3)為普通自鎖式綁扎帶。
【文檔編號】G09B25/04GK205594955SQ201620179788
【公開日】2016年9月21日
【申請日】2016年3月10日
【發明人】金志輝, 楊紅衛, 甄禎
【申請人】云南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