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展教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展覽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能夠進行動態展示的展教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傳統的展覽廳或陳列室,其通常為微縮場景模型。微縮場景模塊普遍存在以下不足之處:一般的微縮場景模塊的模型單一,只能對一種狀態進行展示,不便于參觀的理解和學習,而且不能根據需要進行動態或前后對比的方式進行展示,導致針對動物或大型動物的活動、活動場所的場景難以模擬實現。
[0003]因此,需要提供一種能夠進行動態展示且便于參觀學習的展教裝置。
【實用新型內容】
[0004]因此,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微縮場景模型單一且難以進行動態展示的缺陷,從而提供一種可以進行動態展示的展教裝置。
[0005]為此,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展教裝置,其包括展柜;還包括
[0006]顯示屏,成型在所述展柜上;
[0007]幻像結構,利用幻影成像技術在所述顯示屏對其內部預設的若干預設版塊進行展示;以及
[0008]控制結構,參觀者通過所述控制結構選擇被展示的所述預設版塊。
[0009]所述預設版塊包括用于展示化石形成過程的化石形成版塊。
[0010]所述預設版塊還包括用于展示古生物環境的生境復原版塊。
[0011]所述預設版塊還包括可以對其他版塊進行詳細理論闡述的闡述版塊。
[0012]所述展柜的所述顯示屏垂直于地面豎直設置。
[0013]所述控制結構包括觸摸屏以及根據所述觸摸屏的觸摸指示控制所述幻像結構對相應所述預設版塊進行展示的內控結構。
[0014]所述內控結構通過場景翻轉交互控制器控制所述預設版塊的互換。
[0015]所述觸摸屏安裝在支撐基座上,所述支撐基座的高度設在1-1.5m之間。
[0016]所述顯示屏的待機畫面為恐龍化石。
[0017]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點:
[0018]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展教裝置,運用了幻影成像的展示技術,使得參觀者可以通過控制結構來選擇觀看不同的預設版塊,其版塊多變,且能生動地展示所述預設版塊,便于參觀者理解與學習。
[0019]2.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化石形成版塊,可對化石形成過程進行展示,即其以動態的方式向參觀者展示化石形成過程,便于參觀者進行學習和理解。
[0020]3.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生境復原版塊,可對生存環境和其被破壞后的結果進行展示,即以動態的方式展示生存環境的復原,便于參觀者學習和理解。
[0021]4.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顯示屏豎直設置,以便于參觀者觀看。
[0022]5.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觸摸屏,安裝在高度為l-105m之間的支撐基座上,便于參觀者使用觸摸屏,且保證使用舒適度。
【附圖說明】
[0023]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4]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展教裝置示意圖;
[0025]圖2為圖1的右側不意圖;
[0026]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展教裝置方框流程示意圖;
[0027]附圖標記說明:1-展柜;2-顯示屏;3-觸摸屏;4-支撐基座;5-控制結構;6_幻像結構;7-場景翻轉交互控制器。
【具體實施方式】
[0028]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29]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0030]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鎖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0031]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實用新型不同實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術特征只要彼此之間未構成沖突就可以相互結合。
[0032]如圖1和2所示,本實施例的一種展教裝置,其包括展柜I;還包括:
[0033I 顯示屏2,成型在所述展柜I上;
[0034]幻像結構6,利用幻影成像技術在所述顯示屏2對其內部預設的若干預設版塊進行展示;以及
[0035]控制結構5,參觀者通過所述控制結構5選擇被展示的所述預設版塊。
[0036]本實施例的展示裝置運用了幻影成像的展示技術,使得參觀者可以通過控制結構5來選擇觀看不同的預設版塊,其版塊多變,且能生動地展示所述預設版塊,便于參觀者理解與學習。其中,為了便于參觀者觀看和學習,所述展柜I的所述顯示屏2垂直于地面豎直設置。
[0037]具體地,所述預設版塊包括用于展示化石形成過程的化石形成版塊;本實施例提供的化石形成版塊,可對化石形成過程進行展示,即其以動態的方式向參觀者展示化石形成過程,便于參觀者進行學習和理解。如圖3所示,參觀者通過所述控制結構5輸入控制信號,所述幻像結構6根據所接收的信號在所述展柜I的所述顯示屏2上顯示相應的所述預設版塊。
[0038]進一步,所述預設版塊還包括用于展示古生物環境的生境復原版塊;本實施例提供的生境復原版塊,可對生存環境和其被破壞后的結果進行展示,即以動態的方式展示生存環境的復原,便于參觀者學習和理解。
[0039]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所述預設版塊還包括可以對其他版塊進行詳細理論闡述的闡述版塊;即在動態展示的同時,進行理論知識的闡述,以加深參觀者的理解和學習。
[0040]同時,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顯示屏2的待機畫面為恐龍化石。
[0041]本實施例中的展教裝置,以古生物學、地層學、古生態學和古地理學等學科的知識為基礎,以典型生物群為例對化石形成與典型化石生境學科知識梳理,形成展示體系,借助聲光電技術以及多媒體技術,直觀地演示化石形成機理和古生物群落生境復原及化石多樣性知識;便于參觀者理解和學習,利于相關展教知識的推廣與普及。同時,在本實施例中,可以感覺所述預設版塊的實際展示場景或產品的需要,對所述顯示屏2的大小進行調節,譬如所述預設版塊涉及大型場景時,為了讓參觀者能夠清楚地看到每一個地方,可以采用大尺寸的顯示屏2進行顯示。
[0042]所述控制結構5包括觸摸屏3以及根據所述觸摸屏3的觸摸指示控制所述幻像結構6對相應所述預設版塊進行展示的內控結構。其中,所述內控結構通過場景翻轉交互控制器7控制所述預設版塊的互換。
[0043]所述觸摸屏3安裝在支撐基座4上,所述支撐基座4的高度設在1-1.5m之間。本實施例中,觸摸屏3安裝在高度為l-105m之間的支撐基座4上,其便于參觀者使用觸摸屏3,且保證使用舒適度。
[0044]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發明創造的保護范圍之中。
【主權項】
1.一種展教裝置,其包括展柜(I);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顯示屏(2),成型在所述展柜(I)上; 幻像結構(6),利用幻影成像技術在所述顯示屏(2)對其內部預設的若干預設版塊進行展示;以及 控制結構(5),參觀者通過所述控制結構(5)選擇被展示的所述預設版塊。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展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預設版塊包括用于展示化石形成過程的化石形成版塊。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展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預設版塊還包括用于展示古生物環境的生境復原版塊。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展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預設版塊還包括可以對其他版塊進行詳細理論闡述的闡述版塊。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展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展柜(I)的所述顯示屏(2)垂直于地面豎直設置。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展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結構(5)包括觸摸屏(3)以及根據所述觸摸屏(3)的觸摸指示控制所述幻像結構(6)對相應所述預設版塊進行展示的內控結構。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展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控結構通過場景翻轉交互控制器(7)控制所述預設版塊的互換。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展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觸摸屏(3)安裝在支撐基座(4)上,所述支撐基座(4)的高度設在1-1.5m之間。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展教裝置,其包括展柜;還包括顯示屏,成型在所述展柜上;幻像結構,利用幻影成像技術在所述顯示屏對其內部預設的若干預設版塊進行展示;以及控制結構,參觀者通過所述控制結構選擇被展示的所述預設版塊。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展教裝置,運用了幻影成像的展示技術,使得參觀者可以通過控制結構來選擇觀看不同的預設版塊,其版塊多變,且能生動地展示所述預設版塊,便于參觀者理解與學習。
【IPC分類】G09F9/00, G09B5/02
【公開號】CN205194224
【申請號】CN201520858328
【發明人】袁國術, 楊良鋒, 王曄, 陳曉云, 張偉, 盧立伍, 于偉威, 祝廣新, 王剛, 胡志軍, 王爽, 王靜霞, 李強
【申請人】國術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中國地質博物館
【公開日】2016年4月27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