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與配合教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教具,尤指一種公差與配合教具。
【背景技術】
[0002]公差與配合是大學里機械類專業的基礎課程之一,而這門課抽象難懂,學生們往往在學完全部課程之后,還是不能正確標示公差范圍,或者根據實際需要選擇配合關系。配合是孔和軸公差帶之間的關系,眾所周知,配合的種類包括三種,即間隙配合、過渡配合以及過盈配合。由于缺少教具,教師僅僅通過語言表述三者的區別,很難被學生理解。雖然有后續的工廠實習階段,可以通過理論結合實踐的方式幫忙學生理解課堂的知識。但是,在一個工廠或者實習車間,很難可以遇到三種配合關系同時存在。為此,有必須開發一種教具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配合的概念。
[0003]通過檢索,和公差與配合相關的教學用具典型的有如下幾個:
[0004]申請號為93209514.3、名稱為“公差與配合演示儀”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該演示儀主要用于《公差與配合》課程教學,直觀地揭示《公差與配合》各基本概念間及其公差帶圖的知識聯系。
[0005]申請號為89214364.9、名稱為“公差與配合”游標尺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該游標尺是依據GB1800~1804-79內容,通過篩選簡化和科學的排列組合,并應用拉尺滑移對位讀數的原理制成,用以取代目前習慣的查閱書籍手冊或間接換算等方法。它屬于一種技術工具,而非教學用具。
[0006]申請號為201410135004.0、名稱為“便攜式多功能幾何公差展示盒”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該展示盒將十二個幾何公差項目展示給學生,協助老師同學完成相關知識的講授和學習。理論知識與實體展示結合起來,使所學知識理解更容易,記憶更深刻。
[0007]然而,現有的公差與配合教具,基本以公差為主,鮮有針對配合關系的教學用具,無法提供一種直觀的教學方式,以滿足教學與學生的需要。
[0008]為此,本案發明人在長期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經過不斷的研究結論,研發了一種可以直觀展示且方便理解的公差與配合教具,本案由此而產生。
【實用新型內容】
[0009]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可以直觀展示且方便理解的公差與配合教具。
[0010]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0011]—種公差與配合教具,包括具有基準孔的孔體以及三個分別與該基準孔為間隙配合、過渡配合及過盈配合的軸。
[0012]優選地,所述的基準孔貫穿所述的孔體。
[0013]優選地,所述的基準孔未貫通所述的孔體,其一端封閉。
[0014]優選地,所述孔體的中部設有隔層從而在其兩端分別設有一個相互不貫通的基準孔。
[0015]優選地,所述的軸上涂覆有與軸的顏色不同的涂層。
[0016]優選地,所述的軸設置在軸體上,該軸體上設有直徑比所述的軸大的抓取部。
[0017]優選地,所述的抓取部外表面設置有防滑紋。
[0018]優選地,所述的三個軸分別設置在三個軸體上。
[0019]優選地,所述的三個軸中的其中一個設置在一個軸體上,另兩個設置在另一個軸體的兩端。
[0020]優選地,所述的三個軸設置在同一個軸體上,且各軸呈一定角度排布。
[0021]優選地,所述的孔體與各軸上標示有公差。
[0022]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實用新型將軸與孔的三種配合關系整合到一個教具中,學生們可以通過自己動手插接教具中各軸與基準孔的配合,從而可以很直觀地感受三種配合關系的區別,方便學生理解,并可增加教學的趣味性,且該教具結構小巧、便于攜帶。
【附圖說明】
[0023]圖1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述。在此需要說明的是,下面所描述的本實用新型各個實施例中所涉及的技術特征只要彼此之間未構成沖突就可以相互組合。
[0027]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是一種公差與配合教具,如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較佳實施例。該教具包括具有基準孔11的孔體1以及三個與該基準孔11配合的軸,其中第一軸21與基準孔11為間隙配合、第二軸22與基準孔11為過渡配合、第三軸23與基準孔11為過盈配合。
[0028]我們知道,對于間隙配合的軸和孔來說,兩者相互插接之后,由于兩者之間有一定間隙,因此可以很輕松的撥開或相對轉動;而對于過渡配合來說,兩者相互插接之后旋轉和插撥相對困難;而對于過盈配合來說,要想將軸插入到孔中必須要借助工具。
[0029]本實用新型正是根據這一特性,當學生將間隙配合的第一軸21與基準孔11插接后,一手抓住孔體1并豎直,第一軸21將會慢慢從孔內脫出;而將過渡配合的第二軸22與基準孔11插接后,同樣一手抓住孔體1并豎直,由于配合較緊密,第二軸21并不會從孔內脫出;而當將第三軸23插入到基準孔11內時,由于軸比孔的尺寸大,因此僅憑雙手將難令兩者配合在一起。這樣,學生們通過自己動手,就可以很直觀的觀察到三種配合關系的區另IJ,達到方便教學的目的。
[0030]為了簡化工具及方便制造,所述的基準孔11可以設置成貫穿孔體1的結構。所述的三個軸則可以分別設置在兩個軸體上,其中一個軸體的一端形成所述的第一軸21,另一個軸體的兩端分別形成第二軸22和第三軸23。且為了方便抓取及操作,所述的軸體上可以設置一個比軸直徑大的抓取部24,該抓取部24上可以設置防滑紋。
[0031]再者,還可以進一步在所述的軸上涂覆一層涂層,該涂層的顏色與軸的顏色不同,并可以簡單的將印泥涂在軸上作為涂層。這樣在各軸與基準孔11相互插接的過程中,由于間隙配合的間隙,第一軸21上的涂層基本還會保留其上;而過渡配合的第二軸22,其上的涂層將會刮除大半;而過盈配合的第三軸23在相互插接的端部位置其涂層將被基本刮除。因此,學生們還可以通過涂層的變化更為直觀的看到三種配合的區別。
[0032]如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較佳實施例,所述的教具也包括具有基準孔11的孔體1以及三個分別與基準孔11為間隙、過渡及過盈配合的軸。本實施例所不同的是,所述的基準孔11未貫通孔體1,而一端封閉。該結構在與各軸配合時,尤其是與間隙配合的第一軸21配合時,由于負壓作用,抓住孔體1時第一軸21也不會從孔中脫出。這樣的結構,第一軸21與第二軸22在插入到基準孔11內后,需要人為用力撥方能將兩者撥開。但是,由于過渡配合的配合緊密度較大,在撥開過程中,由于孔內壓強減小,將發出“啵”的聲音;而間隙配合時,由于間隙的存在,并不會發出聲音或者聲音很小。而且兩者在撥開的力度上也有所差別。因此,學習者不但可以通過感官,還可以通過聽覺去感受三種配合的不同,從而方便理解的同時,可以增加趣味性。
[0033]另外,本實施例,各軸共同設置在一個軸體上,且各軸呈一定角度排布,并在軸體上設置有抓取部24,抓取部2上設置有防滑紋。
[0034]再如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實施例,該實施例同樣包括具有基準孔11的孔體1以及三個與該基準孔11配合的軸,且三個軸分別與基準孔11為間隙配合、過渡配合及過盈配合。所不同的是,所述孔體1的中部設有隔層從而在其兩端分別設有一個相互不貫通的基準孔11。此結構可以使各軸從孔體1的兩端與基準孔11配合,在不使用時,可以將第一軸21與第二軸22插在基準孔11內,以方便保存。
[0035]另外,本實施例,各軸分別設置不同的軸體上,每個軸體上均設有抓取部24,并在該抓取部24外表面設置有防滑紋。
[0036]進一步的,在孔體1與各軸上,可以標示公差,例如將圖1中標注的公差直接以印刷等形式設置在孔體1及各軸上,這樣在理解三種配合關系同時,可以了解各配合的公差關系,從而可以直觀的了解公差范圍。
[0037]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范圍作任何限制,故但凡依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和說明書所做的變化或修飾,皆應屬于本實用新型專利涵蓋的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公差與配合教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基準孔(11)的孔體(1)以及三個分別與該基準孔(11)為間隙配合、過渡配合及過盈配合的軸。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公差與配合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準孔(11)貫穿所述的孔體(1);或者所述的基準孔(11)未貫通所述的孔體(1),其一端封閉;或者所述孔體(1)的中部設有隔層從而在其兩端分別設有一個相互不貫通的基準孔(11)。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公差與配合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軸上涂覆有與軸的顏色不同的涂層。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公差與配合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軸設置在軸體上,該軸體上設有直徑比所述的軸大的抓取部(24)。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公差與配合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抓取部(24)外表面設置有防滑紋。6.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公差與配合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個軸分別設置在三個軸體上。7.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公差與配合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個軸中的其中一個設置在一個軸體上,另兩個設置在另一個軸體的兩端。8.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公差與配合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個軸設置在同一個軸體上,且各軸呈一定角度排布。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公差與配合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孔體(1)與各軸上標示有公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公差與配合教具,包括具有基準孔的孔體以及三個分別與該基準孔為間隙配合、過渡配合及過盈配合的軸。本實用新型將軸與孔的三種配合關系整合到一個教具中,學生們可以通過自己動手插接教具中各軸與基準孔的配合,從而可以很直觀地感受三種配合關系的區別,方便學生理解,并可增加教學的趣味性,且該教具結構小巧、便于攜帶。
【IPC分類】G09B25/00
【公開號】CN204990970
【申請號】CN201520523481
【發明人】趙宏, 陳國培, 任開明
【申請人】廈門理工學院
【公開日】2016年1月20日
【申請日】2015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