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分解電場產生四季變化并形成海水潮汐規律的教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分解電場產生四季變化并形成海水潮汐規律的教具,其特征為:包括潮汐形成和四季變化教板、四季變化副教板。本發明提出了與四季形成和潮汐形成的主流理論不同的科學解釋,進一步與科技界探索四季形成和潮汐形成的科學理論,并可以向群眾進行科普宣講。
【專利說明】
一種分解電場產生四季變化并形成海水潮汐規律的教具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屬于自然科學技術領域,具體是涉及自然科學教育領域,特別是涉及分解 太陽電場與地球電場與南北回歸線正負電場相對運動,形成南北半球產生四季變化,并形 成海水潮汐規律的教具。 技術背景
[0002] 四季是指一年中交替出現的四個季節,即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目前關于四季 形成的理論是:在天文上,季節劃分是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軌道上位置確定的。當地球在一 年中不同的時候,處在公轉軌道的不同位置時,地球上各個地方受到的太陽光照是不一樣 的,接收到太陽的熱量不同,產生季節的變化和冷熱的差異。地球上的四季不僅是溫度的周 期性變化,而且是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的周期性變化。它影響或者決定地球環境中很多事 物的運動節律,尤其是生物適應最為明顯。地球繞太陽公趁的軌道是橢圓的,而且與其自轉 的平面有一個夾角。當地球在一年中不同的時候,處在公轉軌道的不同位置時,地球上各個 地方受到的太陽光照是不一樣的,接收到太陽的熱量不同,因此就有了季節的變化和冷熱 的差異。在氣候上,四個季節是以溫度來區分的。在北半球,每年的3~5月為春季,6~8 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2月為冬季。在南半球,各個季節的時間剛好與北半球相 反。南半球是夏季時,北半球正是冬季;南半球是冬季時,北半球是夏季。在各個季節之間 并沒有明顯的界限,季節的轉換是逐漸的。從春分經夏至到秋分,北半球處于夏半年,南半 球處于冬半年。在此期間,北半球晝長夜短,南半球晝短夜長;北極處于極晝,南極處于極 夜;北回歸線以北的太陽高度始終大于平均值,南回歸線以南則小于平均值。北回歸線以北 太陽升起于東北方的地平圈上,降落于西北方的地平圈上。二分日全球各地太陽均升起于 正東方,降落于正西方。從秋分經冬至到春分,北半球處于冬半年,南半球處于夏半年。在 此期間,南北半球的晝夜長短、極晝極夜和太陽高度,都同上述情況相反。北回歸線以北太 陽升起于東南方的地平圈上,降落于西南方的地平圈上。從夏至經秋分到冬至,北半球由夏 半年變為冬半年,南半球由冬半年變為夏半年。在此期間,北半球晝漸短,夜漸長,極晝帶逐 漸縮小;南半球晝漸長,夜漸短,極夜帶逐漸縮小。北回歸線以北太陽高度一直在減小,南 回歸線以南則在增大。北回歸線以北太陽出升方向由東北變為東南,降落方向由西北變為 西南。秋分日由正東升起,正西降落。從冬至經春分到夏至,北半球由冬半年變為夏半年, 南半球由夏半年變為冬半年。南北半球的晝夜長短、極晝極夜和太陽高度的變化同上述情 況相反。北回歸線以北太陽升起的方向由東南變為東北,降落方向由西南變為西北。從冬 至到春分和從夏至到秋分,全球各地晝長都向平均值(12小時)接近,極晝、極夜的范圍都 逐漸縮小。北回歸線以北和南回歸線以南的太陽高度都在向平均值接近。北回歸線以北, 太陽升起方向逐漸接近正東,降落方向接近于正西。從春分到夏至和從秋分到冬至,全球各 地晝夜長短都在向極值變化,極晝、極夜的范圍都逐漸擴大。北回歸線以北和南回歸線以南 的太陽高度也趨向極值。北回歸線以北太陽升、落的方向,分別向東北、東南和西北、西南移 動。在北半球,夏可以從春分到太陽直射該地算做一個階段,再到夏至為第二個階段,夏至 以后到再次太陽直射為第三個階段,以后可以把到冬至作為下一個階段,由冬至到春分是 最后一個階段,太陽完成了一次回歸運動。
[0003] 潮汐是地球沿海地區海水的漲落現象。目前關于潮汐形成的理論是:海洋表面受 到太陽和月球的潮汐力作用引起的漲落現象。潮汐的變化位置與月球、太陽和月球的相對 位置有關,并且會與地球自轉的效應耦合和海洋的海水深度、大湖及河口。潮汐現象除了 發生在海洋之外,也會在其它引力場的時間和空間系統內發生。在月球和太陽引力的作用 下,海洋水面周期性的漲落現象。在白晝的稱潮,夜間的稱汐,總稱"潮汐"。一般每日漲落 兩次,也有漲落一次的。外海潮波沿江河上溯,又使江河下游發生潮汐。凡是到過海邊的人 們,都會看到海水有一種周期性的漲落現象:到了一定時間,海水推波助瀾,迅猛上漲,達到 高潮;過后一些時間,上漲的海水又自行退去,留下一片沙灘,出現低潮。如此循環重復,永 不停息。海水的這種運動現象就是潮汐。潮汐是所有海洋現象中較先引起人們注意的海水 運動現象,它與人類的關系非常密切。海港工程,航運交通,軍事活動,漁、鹽、水產業,近海 環境研究與污染治理,都與潮汐現象密切相關。尤其是,永不休止的海面垂直漲落運動蘊藏 著極為巨大的能量,這一能量的開發利用也引起人們的興趣。潮汐造成海洋和港灣口積水 深度的改變,并且形成震蕩的潮汐流,因此制作沿海地區潮汐流的預測在航海上是很重要 的
[0004] 對于上述四季形成和潮汐形成的理論,
【申請人】認為不能合理解釋自然界的四季形 成和潮汐形成的。本申請是根據我們的祖先對地球一年四季氣候變化的月日為基礎,以我 們北海祖先測定的海水潮汐月日相結合,以物件和圖案,制作地球一年四季氣候變化和局 部氣象,并加以海水潮汐月日周期表,合情合理,把地球一年春夏秋冬四季氣候變化,以及 海水潮汐的自然規律教具,直觀展現在人們眼前,使人們對地球氣候變化和海水潮汐自然 現象的了解一目了然。
【發明內容】
[0005] 本發明的目的是設計一種分解電場產生四季變化并形成海水潮汐規律的教具,以 提出與目前四季形成和潮汐形成的理論不同的科學解釋,進一步與科技界探索四季形成和 潮汐形成的科學理論,并可以向群眾進行科普宣講。
[0006]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分解電場產生四季變化并形成海水潮汐規律的 教具,其特征為:包括潮汐形成和四季變化教板1、四季變化副教板10,所述的潮汐形成和 四季變化教板1設置有正視太陽系渦旋電場圓板轉動模型3,所述的正視太陽系渦旋電場 圓板轉動模型3圓心具有軸2,正視太陽系渦旋電場圓板轉動模型3通過軸2與潮汐形成和 四季變化教板1連結;潮汐形成和四季變化教板1還固定有太陽和地球電磁場系統分解模 板4 ;潮汐形成和四季變化教板1還設置有地球氣態物質產生氣候變化圓板轉動模型9,所 述的地球氣態物質產生氣候變化圓板轉動模型9圓心具有軸2,地球氣態物質產生氣候變 化圓板轉動模型9通過軸2與潮汐形成教板1連結;潮汐形成和四季變化教板1還固定有 地球地殼產生局部氣象變化分解模板5 ;潮汐形成和四季變化教板1還設置有地球受控于 太陽系正負電磁場上圓板轉動模型7,所述的地球受控于太陽系正負電磁場上圓板轉動模 型7圓心具有軸2,地球受控于太陽系正負電磁場上圓板轉動模型7通過軸2與潮汐形成和 四季變化教板1連結;潮汐形成和四季變化教板1還固定有海水潮汐上半年與下半年相同 月份分解模板6 ;潮汐形成和四季變化教板1還設置有地球負電場圓板轉動模型8,所述的 地球負電場圓板轉動模型8圓心具有軸2,地球負電場圓板轉動模型8通過軸2與潮汐形成 和四季變化教板1連結;所述的四季變化副教板10結合分解內容描繪相應圖案。
[0007] 潮汐形成和四季變化教板1用木材或金屬或紙或塑料做成。
[0008] 四季變化副教板10用木材或金屬或紙或塑料做成。
[0009] 正視太陽系渦旋電場圓板轉動模型3用木材或金屬或紙或塑料做成。
[0010] 太陽和地球電磁場系統分解模板4用木材或金屬或紙或塑料做成。
[0011] 地球氣態物質產生氣候變化圓板轉動模型9用木材或金屬或紙或塑料做成。
[0012] 地球地殼產生局部氣象變化分解模板5用木材或金屬或紙或塑料做成。
[0013] 地球受控于太陽系正負電磁場上圓板轉動模型7用木材或金屬或紙或塑料做成。
[0014] 軸2用木材或金屬或塑料做成。
[0015] 采取以上措施的本發明,提出了與四季形成和潮汐形成的主流理論不同的科學解 釋,進一步與科技界探索四季形成和潮汐形成的科學理論,并可以向群眾進行科普宣講。
【附圖說明】
[0016] 附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潮汐形成和四季變化教板1的主視圖;
[0017] 附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四季變化副教板10的主視圖。
[0018] 附圖標記說明:潮汐形成和四季變化教板1、軸2、正視太陽系渦旋電場圓板轉動 模型3、太陽和地球電磁場系統分解模板4、地球地殼產生局部氣象變化分解模板5、海水 潮汐上半年與下半年相同月份分解模板6、地球受控于太陽系正負電磁場上圓板轉動模型 7、地球負電場圓板轉動模型8、地球氣態物質產生氣候變化圓板轉動模型9、四季變化副 教板10。
【具體實施方式】
[0019] 本發明的具體結構為:包括潮汐形成和四季變化教板1、四季變化副教板10。潮汐 形成和四季變化教板1設置有正視太陽系渦旋電場圓板轉動模型3,正視太陽系渦旋電場 圓板轉動模型3圓心具有軸2,正視太陽系渦旋電場圓板轉動模型3通過軸2與潮汐形成和 四季變化教板1連結;潮汐形成和四季變化教板1還固定有太陽和地球電磁場系統分解模 板4 ;潮汐形成和四季變化教板1還設置有地球氣態物質產生氣候變化圓板轉動模型9,地 球氣態物質產生氣候變化圓板轉動模型9圓心具有軸2,地球氣態物質產生氣候變化圓板 轉動模型9通過軸2與潮汐形成教板1連結;潮汐形成和四季變化教板1還固定有地球地 殼產生局部氣象變化分解模板5 ;潮汐形成和四季變化教板1還設置有地球受控于太陽系 正負電磁場上圓板轉動模型7,地球受控于太陽系正負電磁場上圓板轉動模型7圓心具有 軸2,地球受控于太陽系正負電磁場上圓板轉動模型7通過軸2與潮汐形成和四季變化教 板1連結;潮汐形成和四季變化教板1還固定有海水潮汐上半年與下半年相同月份分解模 板6 ;潮汐形成和四季變化教板1還設置有地球負電場圓板轉動模型8,地球負電場圓板轉 動模型8圓心具有軸2,地球負電場圓板轉動模型8通過軸2與潮汐形成和四季變化教板1 連結;所述的四季變化副教板10結合分解內容描繪相應圖案。
[0020] 潮汐形成和四季變化教板1用木材或金屬或紙或塑料做成。四季變化副教板10 用木材或金屬或紙或塑料做成。正視太陽系渦旋電場圓板轉動模型3用木材或金屬或紙或 塑料做成。太陽和地球電磁場系統分解模板4用木材或金屬或紙或塑料做成。地球氣態物 質產生氣候變化圓板轉動模型9用木材或金屬或紙或塑料做成。地球地殼產生局部氣象變 化分解模板5用木材或金屬或紙或塑料做成。
[0021] 本發明可以分解講述以下的理論內容:
[0022] 一、用太陽和地球電磁場系統分解模板4可以分解講述太陽和地球電磁場對四季 的影響,其中涉及到正視太陽系渦旋電場、側視太陽系渦旋電場、太陽系正負旋臂、太陽系 外正負電流、地球處于太陽系正負旋臂X線上等的相互影響。
[0023] 二、地球受控于太陽系正負電磁場上。
[0024] 三、地球正負電場隨著太陽正負電旋臂運行,氣態物質隨著產生氣候變化。
[0025] 四、地球負電場,在上半年以北回歸線向太陽赤道運行,到夏至日又往北回移。在 下半年以南回歸線向太陽赤道運行,到冬至日又往南回移。
[0026] 五、海水潮汐上半年與下半年相同月份(農歷):一、七月;二、八月;三、九月;四、 十月;五、i 月;六、十二月。
[0027] 六、地球地殼斷浮升,板塊斷裂漂移,形成多電場的板塊,產生局部氣象變化。
[0028] 本發明是基于以下理論進行分解講述:
[0029] (一)電場規律
[0030] 地球是由帶電粒子在渦旋正負電場中凝聚形成的球體。地球雖然形成固態物質, 但它并不能離開原來的氣態物質正負電場,仍然受控氣態物質電場,由于是宇宙中心渦旋 電場向外伸展擴大,形成氣態物質正負電場,產生互聯并網,而形成宇宙星球自我歸系大調 整。地球歸納太陽系,今天地球與太陽的關系,是相互電場關系,不是引力場的關系。
[0031] 把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用在地球的運行上理由不充分:牛頓的萬有引力,實際上 是單一的向力定理。比如地球是一臺電風扇,單一的電流,這臺電風扇能轉動運行嗎?
[0032] 地球一天24小時自轉一周是有規律的,千萬年來并沒有改變過,這就是地球電場 與太陽電場的自然規律,所以地球一年四季氣候變化,周而復始,就是正負電場自然規律。
[0033] (二)回歸線規律
[0034] 2012年6月21日,是中國24節氣的夏至日,五月初三。
【申請人】覺得有差異,便 從1912年孫中山實行公歷法開始,100年時間,農歷法年在五月二^^一日占六年,在五月 二十二日占五年。而公歷法在6月21日占38年,在6月22日占60年,相差太大了,為什 么?
[0035]
【申請人】從農歷法制訂地與公歷法制訂地找起,我國的農歷法是我們祖先在河南省 測定制訂的,而公歷法是古埃及人制訂的,都是以物體與光陰測定的。
[0036] 我國的測定地理與古埃及測定地理,存在有地球經煒度上的差異,從"夏至日"是 以北回歸線來測定的日期,這一天在北回歸線上的水井,在中午12點29分左右是不存在陰 影的。而古埃及人正是處于北回歸線上測定的,所以有光與陰在時間上的差異。
[0037] 為什么北海海水潮汐月日,公歷法不如農歷法月日準確?后來
【申請人】用盆盛水, 在盆邊用筆劃個記號,代表北海位置,轉動水盆發覺水平移位才明白,我們北海祖先們是根 據北海隨著地球轉動產生水平移位角度,形成當地地理海流與時間同期的規律來定,不存 在有經煒度上的差異問題,是北回歸線在上半年與下半年轉動角度相同。從而證實,地球南 北回歸線上的正負電場與太陽赤道電場相對運行,產生相對氣候變化規律,而形成了春夏 秋冬四季主體氣候變化規律,以及局部地區的海水潮汐規律。
[0038] 潮汐表又稱潮汐長期預測表,即在正常天氣情況下由天文因素盤跑所產生的潮 汐。
[0039] 潮汐的時間,在理論上應該與月球的上中天或下中天的時刻相符合,但實際上常 常推遲。發生高潮和月球上中天相差的時間叫高潮間隙。但各地的高潮間隙又大不相同。
[0040] 以下是北海的海水潮汐表:
[0041 ] 北海海水潮汐表
[0043] (三)主體氣候與局部氣象
[0044] 主體氣候,是根據地球電場與太陽電場相互循環運動,產生一年春夏秋冬四季氣 候變化,稱為主體氣候變化,是有規律的。而局部氣象變化是無規律的。
[0045] 為什么要提及局部氣象變化?是人們對自然災害的防御,必須要了解的問題,本 來科學發明是為人類著想的,無知是最大的錯誤。
[0046] 局部氣象是地球被較大的天體撞擊后,地球負磁層地殼斷裂浮升,板塊斷裂漂移, 海水下沉,板塊被海水浸透,地板塊的礦物質與海水產生化學反應,地板塊向伏打電池堆進 化,地球表層地殼已形成多電場的地殼。
[0047] 地球的地震是板塊之間產生較大的放電效應地震,而不是西方人認為的亞、歐板 塊碰撞擠壓產生應力地震,是錯誤的。如四川蘆山大地震后78小時內,產生3457次余震, 它是板塊不是彈簧。彈簧也不能達到。它是正負電源問題。如小學生上課下課的電鈴,你 不關電源這電鈴不是一直在響嗎?這是地下電源問題不是碰撞擠壓問題。
[0048] 為什么地震區域在震前產生天氣異常變化?是地下電場改變了該區域的氣象。而 人們對地震災害的防御,第一手資料就是該區域的氣象變化。如是雨季卻出現干旱,正是夏 天卻出現冬天氣象,冬天卻出現夏天氣象,這是局部電場的問題。迄今人們還不了解,是什 么原因?
[0049] 為此,
【申請人】在2013年6月29日先后向全國27省地震局寄發有關資料和建議, 以自然法防震一一"氣象法與地電法",利用已知的去了解未知的方法。四季主體氣候是已 知的,地表層負電場地殼是已知的,來應對地球自然災害。所以本發明的制作是以人為本, 使人們認識地球上的自然規律,并借鑒對比觀察氣象,是否該區域將要出現無可抗拒的自 然災害,得以提前做好防御工作。
[0050] 本發明可以分解講述以下的理論內容:
[0051] -、用太陽和地球電磁場系統分解模板4可以分解講述太陽和地球電磁場對四季 的影響,其中涉及到正視太陽系渦旋電場、側視太陽系渦旋電場、太陽系正負旋臂、太陽系 外正負電流、地球處于太陽系正負旋臂X線上等的相互影響。
[0052] 二、地球受控于太陽系正負電磁場上。
[0053] 三、地球正負電場隨著太陽正負電旋臂運行,氣態物質隨著產生氣候變化。
[0054] 四、地球負電場,在上半年以北回歸線向太陽赤道運行,到夏至日又往北回移。在 下半年以南回歸線向太陽赤道運行,到冬至日又往南回移。
[0055] 五、海水潮汐上半年與下半年相同月份(農歷):一、七月;二、八月;三、九月;四、 十月;五、i 月;六、十二月。
[0056] 六、地球地殼斷浮升,板塊斷裂漂移,形成多電場的板塊,產生局部氣象變化。
【主權項】
1. 一種分解電場產生四季變化并形成海水潮汐規律的教具,其特征為:包括潮汐形成 和四季變化教板(1)、四季變化副教板(10),所述的潮汐形成和四季變化教板(1)設置有正 視太陽系渦旋電場圓板轉動模型(3),所述的正視太陽系渦旋電場圓板轉動模型(3)圓心 具有軸(2),正視太陽系渦旋電場圓板轉動模型(3)通過軸(2)與潮汐形成和四季變化教板 (1)連結;潮汐形成和四季變化教板⑴還固定有太陽和地球電磁場系統分解模板(4);潮 汐形成和四季變化教板(1)還設置有地球氣態物質產生氣候變化圓板轉動模型(9),所述 的地球氣態物質產生氣候變化圓板轉動模型(9)圓心具有軸(2),地球氣態物質產生氣候 變化圓板轉動模型(9)通過軸(2)與潮汐形成教板(1)連結;潮汐形成和四季變化教板(1) 還固定有地球地殼產生局部氣象變化分解模板(5);潮汐形成和四季變化教板(1)還設置 有地球受控于太陽系正負電磁場上圓板轉動模型(7),所述的地球受控于太陽系正負電磁 場上圓板轉動模型(7)圓心具有軸(2),地球受控于太陽系正負電磁場上圓板轉動模型(7) 通過軸(2)與潮汐形成和四季變化教板(1)連結;潮汐形成和四季變化教板(1)還固定有 海水潮汐上半年與下半年相同月份分解模板(6);潮汐形成和四季變化教板(1)還設置有 地球負電場圓板轉動模型(8),所述的地球負電場圓板轉動模型(8)圓心具有軸(2),地球 負電場圓板轉動模型(8)通過軸(2)與潮汐形成和四季變化教板(1)連結;所述的四季變 化副教板(10)結合分解內容描繪相應圖案。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教具,其特征為:潮汐形成和四季變化教板(1)用木材或金 屬或紙或塑料做成。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教具,其特征為:四季變化副教板(10)用木材或金屬或紙或 塑料做成。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教具,其特征為:正視太陽系渦旋電場圓板轉動模型(3)用 木材或金屬或紙或塑料做成。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教具,其特征為:太陽和地球電磁場系統分解模板(4)用木 材或金屬或紙或塑料做成。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教具,其特征為:地球氣態物質產生氣候變化圓板轉動模型 (9)用木材或金屬或紙或塑料做成。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教具,其特征為:地球地殼產生局部氣象變化分解模板(5) 用木材或金屬或紙或塑料做成。8.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教具,其特征為:地球受控于太陽系正負電磁場上圓板轉動 模型(7)用木材或金屬或紙或塑料做成。9.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教具,其特征為:軸(2)用木材或金屬或塑料做成。
【文檔編號】G09B25/00GK105894935SQ201410679230
【公開日】2016年8月24日
【申請日】2014年11月25日
【發明人】裴岐瑋
【申請人】裴岐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