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外科臨床技能教學用人體模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醫學教學用具,尤其是一種中、西醫外科臨床技能教學用人體模型的創新。
重視醫學生的臨床基本技能培養是近代醫學教育的共識。然而目前國內外通行的教學人體模型均只能適用于非創傷性臨床技能教學,對于外科創傷性操作技能教學均無法提供任何服務。經檢索發現,申請日為1993年8月27日、專利號為ZL93240193.7中國專利《外科多功能人體模擬裝置》公開了一種“模擬軀干腹腔外蓋有仿真皮膚”的人體模擬裝置,該裝置由于裝有纏繞在轉動軸上的模擬腹肌、模擬腸管以及擬音喇叭等部件,因此可以較為逼真地進行外科檢體教學,使學生得以通過視、觸、叩、聽得到接近臨床的感性知識。但這種外科多功能人體模擬裝置由于不能進行外科手術及其他創傷性操作,因此依然存在不能滿足外科教學的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外科教學用具存在的上述問題,提出一種可以重復進行外科手術及其他創傷性操作的“外科臨床技能教學用人體模型”,從而真正實現以培養醫學生臨床能力為主要目標的教學模式轉換,為學生提供一種能夠進行有創操作的教學平臺。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外科臨床技能教學用人體模型”主要由剛性固體軀干支撐仿真皮膚構成,并顯示各相關體表解剖標志,其創新之處在于該“外科臨床技能教學用人體模型”預置有空腔,并裝有與之相吻合的可拆換的仿真人體病灶及器官盒。
教學中,由于本發明的“外科臨床技能教學用人體模型”裝有可拆換仿真人體病灶及器官,因此對于學生而言,每個人都有機會象在真的病人身上那樣親自動手,進行諸如切開、游離、切除、結扎、縫合、置入、沖洗、提毒祛腐、化管拔毒、掛線、換藥等各種中、西醫外科技能訓練,從而學到過硬的操作技能。這體現了標準化和可重復性的科學原則;對于教師而言,據此可以從思維和操作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外科臨床能力的培養,從而為外科臨床教學提供了一種理想的模擬教學平臺。不難看出,本發明的推廣使用符合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改革思路和教學要求,為提高學生臨床能力創造了有利條件,對于醫學教育、尤其是對外科有創操作技能教學步入科學化、現代化的軌道具有重要意義。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闌尾盒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的膽囊盒打開腹壁后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1的左腹股溝斜疝盒切開狀態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1的大隱靜脈切開盒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1中的“外科臨床技能教學用人體模型”主要由玻璃鋼制成的剛性固體軀干1和乳膠仿真皮膚2構成,在該人體模型的右下腹部、右上腹部、左腹股溝以及大腿根部的空腔中嵌裝有與之相吻合的闌尾盒3、膽囊盒4、左腹股溝斜疝盒5、大隱靜脈切開盒6。下面結合有關附圖逐一說明在該人體模型的右下腹部的空腔中嵌裝有與之相吻合的闌尾盒3,如圖2所示,該闌尾盒3的上表面覆蓋有與周圍相似的乳膠仿真腹壁3-1,該腹壁由外至內分別為仿真皮膚、皮下組織、腹外斜肌腱膜、腹內斜肌、腹橫肌、腹膜,闌尾盒3內裝有仿真回肓部結構,在三條結腸帶3-2匯聚處裝有乳膠仿真闌尾3-3,在該仿真闌尾3-3的系膜3-4上設有一根仿真闌尾動脈3-5,以及與回肓部相連的回腸3-6。
在該人體模型的右上腹部的空腔中嵌裝有與之相吻合的膽囊盒4,如圖3所示,該膽囊盒4的表面結構為仿真皮膚、皮下組織、腹直肌前鞘、腹直肌、腹直肌后鞘、腹橫肌、腹膜,膽囊盒4內裝肝臟4-1,其臟面附著具有底、體、頸、管構造的梨形仿真膽囊4-2和與之相連的膽總管4-3,在此結構上應留置膽囊三角的空間4-4,該膽囊4-2的內層為用發泡乳膠制成的仿真粘膜層、外層為用乳膠制成的仿真漿膜層。兩層之間裝有前后二支仿真膽囊動脈4-5。由該動脈從膽總管4-3后方經膽囊三角4-4進入膽囊前后壁。仿真脂肪組織及漿膜層構成仿真肝十二指腸韌帶4-6,其下前方為仿真胃竇部4-7和十二指腸4-8。
沿該人體模型左腹股溝,上至髂前上棘、下達恥骨結節處的空腔中嵌裝有與之相吻合的左腹股斜疝盒5,如圖4所示,該盒的上表面結構為仿真皮膚5-1、皮下組織5-2、腹外斜肌腱膜5-3,該盒內裝有仿真髂腹下神經5-4,聯合腱5-5,精索5-6及其前內方的疝囊5-7和附在其上的結締組織,位于疝囊內側的腹壁下動脈5-8、內環5-9、外環、腹股溝韌帶5-10、腹橫筋膜。
在該人體模型的大腿根部內前方嵌裝有大隱靜脈切開盒6,如圖6所示,其上表面結構為仿真皮膚6-1及皮下組織6-2,盒內裝有一根可以抽拉置換的大隱靜脈6-3,與紅色液體袋相連。
除了以上各種可拆換仿真人體病灶及器官盒外,該人體模型還具有以下結構特點1.該人體模型腹部裝有仿人體脈搏跳動的公用泵(頻率70次/分,壓力100~120mmHg),該泵的輸入管與紅色液體袋相連,輸出管分別與闌尾盒3內的仿真闌尾動脈3-5、膽囊盒4內的仿真膽囊動脈4-5以及腹壁下動脈5-8相連,動脈遠端均封閉。這樣,在手術傷及“血管”時,會有“血液”搏動性噴出,且可以觸及腹壁下動脈的搏動以判斷疝的類型,從而使外科教學訓練和考核更具有逼真的臨床效果。
2.該人體模型胸部、背部、臀部、手指以及小腿的仿真皮膚上分別設有仿真的乳癰(西醫急性乳房炎)、背疽(西醫背癰)、臀癰(西醫臀部急性蜂窩織炎)、蛇腹疔(西醫化膿性腱鞘炎)、臁瘡(西醫慢性下肢潰瘍)等,可供學生練習換藥類的操作。
3.該人體模型的頸部、胸部、中腹部設有竇道,供學生練習提毒祛腐療法的操作。
4.該人體模型的手指端部設有可抽拔的仿真指甲,供學生練習拔甲術;5.該人體模型的肛門部設置可供學生進行肛痿掛線療法訓練的可置換模塊。
6.在左右側胸腔各留置大小為5*5cm的空腔,其表面結構為皮膚,皮下組織,上、下肋骨,肋間肌,以作置入胸管訓練之用。
以上結構使得本實施例的外科臨床技能教學的內容更為豐富充實,從而使學生得以掌握更多的外科技能。
本實施例的外科臨床技能教學用人體模型應用于醫學教學后,使學生通過逼真的反復練習,達到熟練掌握這些外科基本技能的目的,避免以往因缺乏技能操作教學平臺而導致理論脫離實際的種種弊端,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滿足了市場經濟對于醫學人才的需求。
權利要求
1.一種外科臨床技能教學用人體模型,主要由剛性固體軀干支撐仿真皮膚構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科臨床技能教學用人體模型的病灶部位開有空腔,該空腔中裝有與之相對應吻合的可拆換仿真人體病灶及器官盒。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臨床技能教學用人體模型,其特征在于右下腹部的空腔中嵌裝有與之相吻合的闌尾盒,該闌尾盒的上表面覆蓋有表面與周圍相似的乳膠仿真腹壁,該腹壁由外至內分別為仿真皮膚、皮下組織、腹外斜肌腱膜、腹內斜肌、腹橫肌、腹膜,所述闌尾盒內裝有仿真小腸、在三根仿真結腸帶匯聚處裝有乳膠仿真闌尾,在該仿真闌尾的系膜上設有一根仿真動脈管。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外科臨床技能教學用人體模型,其特征在于右上腹部的空腔中嵌裝有與之相吻合的膽囊盒,該膽囊盒內裝有橢圓形仿真膽囊和與之相連的膽總管,該膽囊盒的內層為用發泡乳膠制成的仿真粘膜層、外層為用乳膠制成的仿真漿膜層,兩層之間裝有仿真血管,膽總管外為仿真脂肪組織及漿膜層構成的仿真肝十二指腸韌帶。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外科臨床技能教學用人體模型,其特征在于左腹股溝上至髂前上棘、下達恥骨結節處的空腔中嵌裝有與之相吻合的左腹股斜疝盒,所述左腹股斜疝盒的上表面為仿真皮膚、皮下組織、腹外斜肌腱膜,該左腹股溝斜疝盒內裝有仿真髂腹下神經,聯合腱,精索及其前內方的疝囊和附在其上的結締組織,位于疝囊內側的腹壁下動脈、內環、外環、腹股溝韌帶、腹橫筋膜。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外科臨床技能教學用人體模型,其特征在于大腿根部內前方嵌裝有大隱靜脈切開盒,其上表面結構為仿真皮膚及皮下組織,盒內裝有一根可以抽拉置換的大隱靜脈。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外科臨床技能教學用人體模型,其特征在于腹部裝有公用泵和紅色液體囊,該公用泵的輸出管分別與闌尾盒內的仿真動脈管、膽囊盒內的仿真膽囊動脈相連,輸入管與腹內的紅色液體囊相連。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臨床技能教學用人體模型,其特征在于臀部、背部、手指以及小腿的仿真皮膚上分別設有仿真乳癰、背癰、臀癰、蛇腹疔以及臁瘡。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臨床技能教學用人體模型,其特征在于頸部、胸部、中腹部設有竇道。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臨床技能教學用人體模型,其特征在于手指端部設有可抽拔的仿真指甲。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外科臨床技能教學用人體模型”,由剛性固體軀干支撐仿真皮膚構成,其改進之處在于該“外科臨床技能教學用人體模型”的病灶部位開有空腔,該空腔中裝有與之相吻合的可拆換仿真人體病灶及器官盒。這樣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進行各種中、西醫外科技能訓練,同時使教師可以從思維和操作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外科臨床能力的培養。因此,本發明的推廣為提高學生臨床能力創造了有利條件,對于醫學教育、尤其是對外科有創操作技能教學步入科學化、現代化的軌道具有重要意義。
文檔編號G09B23/00GK1237749SQ9911423
公開日1999年12月8日 申請日期1999年5月28日 優先權日1999年5月28日
發明者潘立群, 陳榮明 申請人:南京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