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多件式彈扣剛性筆夾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多件式彈扣剛性筆夾,其筆夾桿采剛性結構,可采各種不同的造型設計或呈與筆桿相呼應的圓柱型造型,并在筆夾桿頂端連結一供彈簧推抵的擺動桿,而可由彈簧來提供適切的彈性,從而提供極佳的實用性。
在現有的各式各樣筆具上,大多附設有一筆夾,有些是直接附設于筆具端部上,而有些則是設置在筆套上,另在簡易型的原子筆或類似筆具上,則直接以塑料在筆套上注塑出一體成型的筆夾,雖然其結構略異,但其所欲達的功效卻是完全相同的——其是將筆具以筆夾夾設于口袋邊上或是適當的位置處,而方便攜帶。
但就現有的此類筆夾結構而言,其均是運用材質本身的彈性來提供一份夾持力量,故而限制了所采用的筆夾材質和形狀,此對筆具設計人員而言,實造成相當大的限制,而無法創作出更為優異的產品。
針對現有的筆夾結構加以分析,在簡易型的筆具上所采用的筆夾是以塑料一體注塑成型的,必須牽就模具的開模角度,故而對其無法作任何的變化,而幾乎沒有任何設計特色可言,且非本實用新型的改良范疇所在,故在此不予討論,至于一般較高級的筆具所采用的筆夾,則有較多種的變化,其中最普遍的即是采用片狀金屬材質制成,并在其末端設置一凸扣,而可藉其材質本身的彈性來提供一份夾合扣持力量,另亦有極少數的設計是運用桿狀金屬材質制成,而配合片狀結構的端座一體成型,而由端座本身的材質彈性來提供一份夾扣力量,但此種設計必須采用較特殊的金屬,故而會使其整體生產成本大幅上升,在市場上所見到的此類筆具價格均為一般筆具的十余倍以上,對一般消費者而言根本不可企及。
就目前最常見的片狀金屬材質制成的筆夾結構舉例觀之,如圖4所示,它是在一筆外殼90端部設有組合槽901,而在該組合槽901中央設有螺孔902,并在組合槽901一側設有一缺口903,筆夾91端部設有一具穿孔912的組合片911,又筆夾91上方設有一具穿孔921的蓋板92,又蓋板92上設有一裝飾環93,而裝飾環93上方則為一內端具有螺紋桿941的端座94,當組裝時是將筆夾91的組合片911安置于筆外殼90端部的組合槽901中并讓筆夾91由缺口903穿出,而蓋板92蓋合在筆夾91組合片911上方,裝飾環93套設在端座94外側,而端座94內端的螺紋桿941穿過蓋板92的穿孔921及筆夾91組合片911上的穿孔912后固定在筆外殼90組合槽901中的螺孔902中,如此即藉蓋板92將筆夾91的組合片911穩固地夾合固定在筆外殼90組合槽901中,并由筆夾91本身的材質彈性來提供適當的夾合作用。
但前述現有的筆夾結構在運用時,并無法滿足使用者在不同情況下之所需,尤其是人們在不同環境、不同季節所穿著的衣服布料厚薄不同,現有的筆夾在夾持于較厚衣物上時,往往會使其產生彈性疲乏而呈張開狀態,其至于曾有過筆夾斷裂的情況,顯然此即為現有筆夾結構設計不良所造成的最大問題。
另由于現有的筆夾必須依靠筆夾本所的材質彈性來提供扣持的力量,故其根本無法提供適當的造型變化,此又是現有筆夾的另一個缺陷。
本實用新型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多件式彈扣剛性筆夾,其主要是在筆外殼中組裝一彈簧,而由該彈簧來提供筆夾桿適當的夾持扣合力量,而可讓筆夾桿擁有更佳的彈性,且可增大筆夾桿的活動空間,故而可采用剛性的筆夾桿結構,而讓筆夾可以適用于更廣泛的使用情況中。
本實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多件式彈扣剛性筆夾,采用桿狀的結構來制成剛性的筆夾結構,故而能夠擁有更為廣泛的造型變化,讓筆夾桿可擁有更佳的可塑性變化,而可搭配筆桿的設計而呈現出不同的風格,且可呈現出前所未見的圓柱型筆夾桿造型。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多件式彈扣剛性筆夾,其特點在於在筆外殼上設有一側孔,并在側孔中組裝一擺動桿,該擺動桿內端設有一穿孔,且外端設有一結合孔,而可在擺動桿外端結合孔中結合一筆夾桿,在筆外殼中組裝結合有一內殼座,該內殼座的頂端中央設有一螺孔,另在筆外殼的頂端組裝有一端座,且在端座內端設有一體的螺紋桿,該端座的螺紋桿穿過擺動桿內端的穿孔后,再穿過一彈簧,然后結合在內殼座頂端的螺孔中,并在端座與內殼座間保持適當距離,而由彈簧推抵擺動桿提供筆夾桿適當的彈力。
前述的多件式彈扣剛性筆夾,其特點在于在擺動桿的結合孔中可設置螺紋,并在筆夾桿上設置相配合的螺紋。
前述的多件式彈扣剛性筆夾,其特點在于在筆夾桿的近頂端設有一環凸緣。
前述的多件式彈扣剛性筆夾,其特點在于在筆夾桿的下端處組裝有一扣環。
前述的多件式彈扣剛性筆夾,其特點在于在內殼座頂端設有一沉孔,并將該螺孔設置在沉孔底面中央。
以下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征及目的。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元件分解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組合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使用時的組合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4為現有片狀金屬材質制成的筆夾結構元件分解示意圖。
請參閱
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元件分解示意圖,其中可以見到在筆外殼10上設有一側孔11,并在側孔11中組裝一擺動桿20,該擺動桿20內端設有一穿孔21且外端設有一結合孔22,而可在擺動桿20外端結合孔22中結合一筆夾桿30,在該筆夾桿30的近頂端設有一環凸緣31,其可藉以提供組裝至擺動桿20中時的定位,又在筆夾桿30的下端處組裝有一扣環32,而可由該扣環32與筆外殼10相配合,藉以夾持筆具,在筆外殼10中組裝結合有一內殼座40,該內殼座40的頂端中央設有一沉孔42,同時在該沉孔42底面中央設有一螺孔41,另在筆外殼10的頂端組裝有一端座60,且在端座60內端設有一體的螺紋桿61,當組裝時是將擺動桿20的內端穿入筆外殼10的側孔11中,然后將端座60的螺紋桿61穿過擺動桿20內端的穿孔21后,再穿過一彈簧50,然后與內殼座40頂端的螺孔41相結合,如此即完成整體的組裝。
在前述的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中,其擺動桿20的結合孔22中設有螺紋,同時在筆夾桿30凸緣31下方亦設有相配合的螺紋,藉此即可以螺合的方式將筆夾桿30與擺動桿20相結合,至于該較佳實施例中筆夾桿30下端的扣環32則可采緊密配合的套設結合方式,亦或是采粘合的方式均可,當然亦可在筆夾桿30近頂端處不設凸緣31,而將扣環32與筆夾桿30一體制成,而將筆夾桿30與擺動桿采其它等效的方式來進行結合,其均可配合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來實施。
接下來即由圖2、圖3的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組合剖面結構示意圖來看,即可更進一步了解有關本實用新型的結構配置情況及其使用的方式。當組裝完成時,擺動桿20穿設在筆外殼10側孔11中,筆夾桿30結合在擺動桿20外端,內殼座40套設組裝在筆外殼10中,端座60內端的螺紋桿61穿過擺動桿20內端的穿孔21,然后穿過彈簧50而結合在內殼座40的螺孔41中,并在端座60與內殼座40間保持適當距離,藉此即可由彈簧50推抵擺動桿20,而將筆夾桿30維持于一夾持定位,另在端座60與內殼座40間的距離之外,同時亦可由內殼座40頂端的沉孔42作配合,而增大彈簧的伸縮空間,使筆夾桿30可擁有極為寬裕的調整空間,而提供相當優異的實用性。
當使用者以本實用新型的筆夾桿30夾設在衣物甚至于背包上適當位置時,夾持物70即會插入筆夾桿30與筆外殼10間,并由筆夾桿30下端的扣環32加以扣持,此時即會使筆夾桿30向外推開,當筆夾桿30向外推開時,由于筆夾桿30為一剛性的桿體,故而會帶動擺動桿20產生偏擺(擺動桿20的穿孔21孔徑較螺紋桿61桿徑略大,且筆外殼10側孔11沿筆外殼10軸向寬度亦較擺動桿厚度略大,故可供擺動桿20作適當角度的偏擺),并迫使推抵在擺動桿20與內殼座40間的彈簧50被壓縮,如此即可由彈簧50提供筆夾桿30適當的彈力,且擁有相當大的調整空間,即使夾持物70的厚度較厚,亦不致影響到整體的結構配合,亦不可能造成筆夾桿30變形或折損,它其確具進步性。
由以上的說明可知,本實用新型以嶄新的結構配置,而由彈簧50來提供剛性的筆夾桿30適當的彈力,故而可以突破已知片狀材質的筆夾結構,而可讓筆夾桿呈現出圓柱形或是其它特殊的造型,讓筆夾桿30的設計擁有更寬廣的空間,同時在使用者使用時,可以享有筆夾桿30極佳的彈性效果,且其筆夾桿30的活動空間亦相當的大,在使用時更無需顧慮它是否會變形或折損,確為一相當優異的設計。
權利要求1.一種多件式彈扣剛性筆夾,其特征在於在筆外殼上設有一側孔,并在側孔中組裝一擺動桿,該擺動桿內端設有一穿孔,且外端設有一結合孔,而可在擺動桿外端結合孔中結合一筆夾桿,在筆外殼中組裝結合有一內殼座,該內殼座的頂端中央設有一螺孔,另在筆外殼的頂端組裝有一端座,且在端座內端設有一體的螺紋桿,該端座的螺紋桿穿過擺動桿內端的穿孔后,再穿過一彈簧,然后結合在內殼座頂端的螺孔中,并在端座與內殼座間保持適當距離,而由彈簧推抵擺動桿提供筆夾桿適當的彈力。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件式彈扣剛性筆夾,其特征在于在擺動桿的結合孔中可設置螺紋,并在筆夾桿上設置相配合的螺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件式彈扣剛性筆夾,其特征在于在筆夾桿的近頂端設有一環凸緣。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件式彈扣剛性筆夾,其特征在于在筆夾桿的下端處組裝有一扣環。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件式彈扣剛性筆夾,其特征在于在內殼座頂端設有一沉孔,并將該螺孔設置在沉孔底面中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多件式彈扣剛性筆夾,其主要是在筆外殼上設有一側孔,并在側孔中組裝一擺動桿,擺動桿外端結合有筆夾桿,端座內端的螺紋桿穿過擺動桿內端穿孔后,再穿過一彈簧,然后與內殼座相結合,并在端座與內殼座間保持適當距離,藉此即可由彈簧推抵擺動桿,而將筆夾桿維持于一夾持定位,并可擁有極為寬裕的調整空間,而提供更佳的實用性。
文檔編號B43K25/00GK2197223SQ94224358
公開日1995年5月17日 申請日期1994年7月13日 優先權日1994年7月13日
發明者邱清嚴 申請人:邱清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