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液壓傳動教學實驗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實驗裝置,尤其是指一種教學實驗裝置。
背景技術:
液壓與氣壓傳動是當前工業中主要的傳動方式,因而液壓與氣壓傳動課程被列為機械自動化、數控類專業學生的重要課程。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的液壓實驗,主要是在液壓實驗設備上來完成,然而目前省內外大多數高校使用的實驗設備仍是傳統的液壓實驗裝置。傳統液壓實驗裝置控制系統的技術性能指標低,大多數由繼電器電路控制,自動化程度低,延時大、可靠性低、安全性差;液壓元件和管路在實驗臺上的位置不能隨意變動, 液壓回路功能單一,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在數據處理方面幾乎是空白,不能自動實現對數據采集、分析、處理、顯示、實時曲線繪制、打印等功能;在對系統回路的壓力、液壓缸的位移、液位、電磁換向閥吸合、斷開時間等物理量的檢測與控制方面也達不到精準。極大影響了教學、科研的科學性,給師生帶來了諸多不便。目前,機械自動化專業、數控專業等與自動化控制有關的專業的學生在進行液壓控制實驗時都是利用傳統的液壓實驗裝置進行驗證性實驗,只能通過授課教師所講授的內容編寫實驗報告。許多學生并不清楚所做實驗的內容實質是什么。同時,由于只是驗證性實驗,不能使學生理解液壓控制系統真正工作過程。也就無法真正理解機械自動化、數控專業的所學的各種硬件及控制理論。機械自動化、數控專業的畢業生畢業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在通過實際工作來補充在學校沒有真正動手而缺乏經驗的缺憾。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液壓傳動教學實驗裝置,以解決驗證性實驗不能使學生理解液壓控制系統真正工作過程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油箱一與液壓定量泵進油口連接,油箱二與溢流閥連接,溢流閥和液壓定量泵出油口同時連接液壓壓力表,溢流閥和液壓定量泵出油口與三位四通換向閥連接,三位四通換向閥與油箱連接,三位四通換向閥與分流集流閥連接,分流集流閥與速度同步閥入口連接,速度同步閥出口分別與雙作用液壓缸的無桿腔連接,雙作用液壓缸的有桿腔與三位四通換向閥相連接,在雙作用液壓缸桿的工作路徑上分別與放置原點行程控制開關、終點行程控制開關。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結構新穎,實驗裝置在控制手段、實現功能及可靠性等諸多方面做極大改進和完善,實現了機、電、液及計算機一體化,同時配合液壓與氣壓傳動課程的實驗教學改革的要求,使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得到提高,讓學生了解學科專業綜合性的知識。同時還可以滿足高鐵工業在預應力控制方面的應用。
[0008]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油箱一 1與液壓定量泵4進油口連接,油箱二 2與溢流閥3連接,溢流閥3和液壓定量泵4出油口同時連接液壓壓力表5,溢流閥3和液壓定量泵4出油口與三位四通換向閥7連接,三位四通換向閥7與油箱6連接,三位四通換向閥7與分流集流閥8連接, 分流集流閥8與速度同步閥9入口連接,速度同步閥9出口分別與雙作用液壓缸10的無桿腔連接,雙作用液壓缸10的有桿腔與三位四通換向閥7相連接,在雙作用液壓缸10桿的工作路徑上分別與放置原點行程控制開關11、終點行程控制開關12。本實用新型的工作方式兩個雙作用液壓缸10的控制動作為往復拉伸,按下啟動按鈕,電機開始工作,帶動液壓泵開始工作,以行程控制開關11作為原點,液壓缸開始伸出,入油口開始進油,以行程控制開關12作為終點停止伸出,入油口停止進油,同時兩缸開始對拉,入油口開始出油, 為保使兩通道的速度保持一致,過程中由速度同步閥9來控制,兩個動作由三位四通電磁換向閥7控制,此過程中液壓缸的壓力由液壓壓力表5進行實時檢測,根據預訂的速度可實現對液壓缸的流量進出快慢功能控制,此過程由分流集流閥8控制來實現。
權利要求1. 一種液壓傳動教學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油箱一與液壓定量泵進油口連接,油箱二與溢流閥連接,溢流閥和液壓定量泵出油口同時連接液壓壓力表,溢流閥和液壓定量泵出油口與三位四通換向閥連接,三位四通換向閥與油箱連接,三位四通換向閥與分流集流閥連接,分流集流閥與速度同步閥入口連接,速度同步閥出口分別與雙作用液壓缸的無桿腔連接,雙作用液壓缸的有桿腔與三位四通換向閥相連接,在雙作用液壓缸桿的工作路徑上分別與放置原點行程控制開關、終點行程控制開關。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液壓傳動教學實驗裝置,屬于實驗裝置。油箱一與液壓定量泵進油口連接,油箱二與溢流閥連接,溢流閥和液壓定量泵出油口同時連接液壓壓力表,溢流閥和液壓定量泵出油口與三位四通換向閥連接,三位四通換向閥與油箱連接,三位四通換向閥與分流集流閥連接,分流集流閥與速度同步閥入口連接,速度同步閥出口分別與雙作用液壓缸的無桿腔連接,雙作用液壓缸的有桿腔與三位四通換向閥相連接,在雙作用液壓缸桿的工作路徑上分別與放置原點行程控制開關、終點行程控制開關。優點在于結構新穎,實驗裝置在控制手段、實現功能及可靠性等諸多方面做極大改進和完善,實現了機、電、液及計算機一體化,使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得到提高。
文檔編號G09B25/02GK202167179SQ201120290439
公開日2012年3月14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11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11日
發明者倪鵬, 呂佳陽, 姚禹, 姜大偉, 張邦成, 曹曉燕, 柳虹亮, 蔡赟, 費樹明, 陳立巖, 高智, 魏巍 申請人:長春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