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智能型液晶屏顯示控制驅動電路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電路板,具體涉及一種640X480像素的智能型液晶屏顯示控制 驅動電路板。
背景技術:
目前,TFT彩色液晶屏正在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并且逐漸替代原有的單色液 晶屏、七段數碼管等簡單的顯示終端而成為人機界面的主流。其一由于小型芯片類的MCU 都不具有直接控制液晶屏顯示的功能,其二市面上的液晶控制板控制的液晶屏分辨率比較 低,其三液晶控制板的指令比較復雜,功能還比較單一,因此需要設計一種介于小型MCU和 液晶屏間的驅動電路模塊。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智能型液晶屏顯示控制驅動電路板, 該電路板功能齊全,液晶屏分辨率高,指令簡單實現了芯片型MCU對小尺寸高分辨率液晶 屏的控制。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一種智能型液晶屏顯示控制驅動電路板,它包括核心處 理器模塊1,型號C8051F120,數據存儲模塊2,型號FLASH,緩存模塊3,型號SRAM,核心處理 器模塊1的四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2的44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30腳通過 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2的43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31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2 的42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32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2的41腳連接,核心處 理器模塊1的33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2的32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34腳通 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2的31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35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 塊2的30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36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2的四腳連接,核心 處理器模塊1的39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2的7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40腳 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2的8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41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 塊2的9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42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2的16腳連接,核心 處理器模塊1的43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2的17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44腳 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2的18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50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 模塊3的44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51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43腳連接, 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52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42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 53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41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M腳通過導線和數據 存儲模塊3的17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56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6腳連 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65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16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 的66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15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67腳通過導線和數 據存儲模塊3的14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68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13腳 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69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10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70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9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71腳通過導線和 數據存儲模塊3的8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72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7腳 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73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5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 1的74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44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75腳通過導線和 數據存儲模塊3的3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76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2腳 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77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1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 1的78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18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79腳通過導線和 數據存儲模塊3的19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80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20 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81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21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 塊1的82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22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83腳通過導線 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觀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84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 27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85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沈腳連接,核心處理器 模塊1的86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23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87腳通過導 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25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88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 的M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91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38腳連接,核心處 理器模塊1的92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30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93腳通 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32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94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 塊3的36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95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四腳連接,核 心處理器模塊1的96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37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97 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35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98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 儲模塊3的31腳連接。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實現了直接用外部小型MCU控 制驅動小尺寸高分辨率液晶屏的技術;2、通過計算機里的應用軟件將處理好的圖片發送到 存儲模塊中,僅用串口的三根線或USB 口的四根線就可以方便的從模塊中調取用戶所需要 的圖片。很方便的將處理好的圖片下載到目標存儲模塊中且通過LCD顯示出來,該驅動模 塊接收到用戶小型MCU發來的指令后,在數據模塊中調取相應的圖片通過緩存將數據取出 發送到液晶屏上,實現了芯片型MCU對小尺寸高分辨率液晶屏的控制。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電路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種智能型液晶屏顯示控制驅動電路板,它包括核心處理器模塊1,型號 C8051F120,數據存儲模塊2,型號FLASH,緩存模塊3,型號SRAM,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四腳 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2的44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30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 模塊2的43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31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2的42腳連接, 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32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2的41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 33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2的32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34腳通過導線和數據 存儲模塊2的31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35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2的30腳連
5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36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2的四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 的39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2的7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40腳通過導線和數 據存儲模塊2的8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41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2的9腳連 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42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2的16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 的43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2的17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44腳通過導線和數 據存儲模塊2的18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50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44腳 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51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43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 1的52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42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53腳通過導線和 數據存儲模塊3的41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M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17 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56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6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 塊1的65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16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66腳通過導線 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15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67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 14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68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13腳連接,核心處理 器模塊1的69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10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70腳通過 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9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71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 的8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72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7腳連接,核心處理 器模塊1的73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5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74腳通過 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44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75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 的3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76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2腳連接,核心處理 器模塊1的77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1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78腳通過 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18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79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 3的19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80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20腳連接,核心 處理器模塊1的81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21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82腳 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22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83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 模塊3的觀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84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27腳連接, 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85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沈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 86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23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87腳通過導線和數據 存儲模塊3的25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88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M腳連 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91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38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 的92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30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93腳通過導線和 數據存儲模塊3的32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94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36 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95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四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 塊1的96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37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97腳通過導線 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35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98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 31腳連接。
權利要求1. 一種智能型液晶屏顯示控制驅動電路板,它包括核心處理器模塊(1),型號 C8051F120,數據存儲模塊O),型號FLASH,緩存模塊(3),型號SRAM,其特征是核心處理器 模塊(1)的四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 的44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30腳 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O)的43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31腳通過導線和數據 存儲模塊O)的42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32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O)的 41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33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 的32腳連接,核心處 理器模塊(1)的34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O)的31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 35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O)的30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36腳通過導線和 數據存儲模塊( 的四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39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2) 的7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40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O)的8腳連接,核心 處理器模塊(1)的41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 的9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 42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O)的16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43腳通過導線和 數據存儲模塊( 的17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44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2) 的18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50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44腳連接,核 心處理器模塊(1)的51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C3)的43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 的52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C3)的42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53腳通過導線 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41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M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 (3)的17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56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6腳連接, 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65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16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 (1)的66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15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67腳通過 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C3)的14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68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 塊C3)的13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69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10腳連 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70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9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 塊(1)的71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8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72腳通 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C3)的7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73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 模塊(3)的5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74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44腳 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75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3腳連接,核心處理器 模塊(1)的76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2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77腳 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C3)的1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78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 儲模塊(3)的18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79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19 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80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C3)的20腳連接,核心處理 器模塊(1)的81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21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82 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22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83腳通過導線和數 據存儲模塊(3)的觀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84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 的27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85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沈腳連接,核 心處理器模塊(1)的86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C3)的23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 的87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C3)的25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88腳通過導線 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M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91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 (3)的38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92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C3)的30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93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32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 (1)的94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36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95腳通過 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四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96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 模塊(3)的37腳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97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C3)的35腳 連接,核心處理器模塊(1)的98腳通過導線和數據存儲模塊(3)的31腳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智能型液晶屏顯示控制驅動電路板,它包括核心處理器模塊(1)和數據存儲模塊(2)和緩存模塊(3),核心處理器模塊(1)通過導線分別與數據存儲模塊(2)、緩存模塊(3)連接。本實用新型很方便的將處理好的圖片下載到目標存儲模塊中通過LCD顯示出來,實現了芯片型MCU對小尺寸高分辨率液晶屏的控制。
文檔編號G09G3/36GK201845534SQ20102029029
公開日2011年5月25日 申請日期2010年8月9日 優先權日2010年8月9日
發明者劉飛, 孟鵬花, 宋林麗, 戈錄永, 李麗萍, 李景泓 申請人:太原中北新緣科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