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采用微型自然光收集器的顯示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直接利用自然光作為光源的顯示設備,特別是采用光學元件進行專
門設計的微型自然光收集器,將自然光經過匯聚、收集、傳輸等光學過程得到需要的光 源,用于顯示設備的顯示部件的背景光源。
背景技術:
自然光是自然界最清潔的能源,人們對于自然光的認識和利用也在不斷探索中。 目前人們熱衷研究的光伏電池或太陽能電池是將光能轉化為電能儲存起來,主要利用的 是自然光的熱紅外光譜區,將光譜中的熱能進行轉化,對于可見光譜沒有進行轉化。然 后利用儲存的電能去驅動電發光設備提供照明或為其他設備提供電能。單純從自然光 一〉電能一〉發光照明過程來看,進行照明的這個需求并沒有通過直接利用自然光的可 見光,而是利用了自然光的熱紅外光,顯然效率不高。
在很多電子設備的顯示系統也需要光源,如液晶顯示器,其背光光源是液晶顯示 器耗電最多的部件,如果能夠將自然光直接引入電子設備作為發光光源,將極大減少液 晶顯示器的耗電量,從而提高電子設備如筆記本電腦、顯示設備等設備的電池使用時間。
在公開號為CN101174027A,
公開日期為2008年5月7日的中國專利申請公布說 明書公開了一種采用自然光收集器設計方法,并將自然光收集器獲得的光能傳導到電子 系統中,作為電子系統的光源,如作為顯示器的背光光源。但該技術方案中,為了提高 自然光收集器的收集效^^需要增大自然光收集器的光接收面,同時為了使光線匯聚, 需要后準直為平行光線匯聚透鏡與準直透鏡的焦點需要重合,使自然光收集器的寬度 與厚度加大,而且其結構形狀不靈活,顯然不適宜以顯示設備設備移動使用的需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解決自然光收集器的尺寸與厚度問題,使其可以應 用于顯示設備中,以達到既不增加太多的顯示設備體積,又能節省顯示設備消耗的能源, 提高顯示設備的可用性。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以自然光作為光源的自然光收集器,是將自然光經過光學匯聚、準直、傳輸過程變成可以控制照射區域的光。為了使自然光收集器在整體上的適合顯示設備便攜性的需 求,采用微型透鏡設計微型自然光收集器,然后將多個微型自然光收集器組合成一個微 型自然光收集器陣列,這樣達到在相同光學接收面積下,微型自然光收集器陣列的厚度 可以遠遠小于現有技術中的自然光收集器。對于有顯示部件的顯示設備而言,可以將微 型自然光收集器陣列嵌入到顯示設備外部結構中除了按鍵和顯示屏的其它區域,并且可 以在多個區域分別嵌入微型自然光收集器陣列。為了避免人們正常使用中手握顯示設備 時不遮蓋微型自然光收集器陣列的自然光接收面,最好是將微型自然光收集器陣列嵌入 在顯示設備正面顯示屏的四個邊框區域內,或者嵌入在顯示設備的顯示屏相應的側面區 域。更進一步,為了避免自然光的紅外部分光線在顯示設備中產生熱效應,最好是在光 線進入微型自然光收集器陣列之前由紅外光過濾光學元件過濾掉自然光中的紅外光線。
更進一步的描述如下
1. 一種顯示設備,包括用于顯示信息的顯示部件,其特征是
在顯示設備外部結構的至少一個區域內安裝至少一個微型自然光收集器;
將所述微型自然光收集器收集的自然光通過光導傳輸到所述顯示部件中作為所述 顯示部件的發光光源。
2. 所述的微型自然光收集器的第一種解決方案是包含至少一個微型自然光收集部件, 所述微型自然光收集部件包括 一個采用微型透鏡匯聚自然光的第一光學元件;
一個采用微型透鏡準直第一光學元件所匯聚的光線的第二光學元件; 一個傳輸第二光學元件所透射光的第三光學元件;通常為光纖或光纜; 所述第一光學元件與第二光學元件并排放置,第三光學元件與第二光學元件光學連
接;
所述第一光學元件與第二光學元件的光學軸線重合,光學焦點位置重疊,且第一光 學元件的光學面大于第二光學元件的光學面。
多個微型自然光收集部件可以組合排列在一起形成多種形狀的微型自然光收集器, 如矩形、圓形、橢圓形等,以適應微型自然光收集器在顯示設備不同位置區域嵌入 時的形狀要求。
3. 更進一步是第一種微型自然光收集器的解決方案還包含紅外光過濾第四光學元件,
5自然光進入所述第一光學元件之前先經過所述第四光學元件過濾掉自然光中的紅 外光線。
4. 所述的微型自然光收集器的第二種解決方案包含至少一個微型自然光收集部件,所 述微型自然光收集部件包括-
由多個微型透鏡制作在一個光學平面板上匯聚自然光的第一光學元件; 由多個微型透鏡制作在一個光學平面板上準直第一光學元件所匯聚的光線的第二
光學元件;
一個傳輸第二光學元件所透射光的第三光學元件;通常為光纖或光纜; 所述第一光學元件與第二光學元件并排放置,第三光學元件與第二光學元件光學連
接;
所述第一光學元件的至少一個微型透鏡與第二光學元件的至少一個微型透鏡的光 學軸線重合,光學焦點位置重疊,且第一光學元件的微型透鏡的光學面大于第二光 學元件的微型透鏡的光學面。
最佳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第一光學元件的微型透鏡數量與第二光學元件的微型透鏡 數量相等,在平面板上排列位置和間距相同,達到第一光學元件的每個微型透鏡與 第二光學元件對應位置的一個微型透鏡的光學軸線重合,光學焦點位置重疊。
所述第一光學元件與第二光學元件的平面板可以做成多種形狀,如矩形、圓形、橢 圓形等,以適應微型自然光收集器在顯示設備不同位置區域嵌入時的形狀要求。
5. 更進一步是第二種微型自然光收集器的還包含紅外光過濾第四光學元件,自然光進 入所述第一光學元件之前先經過所述第四光學元件過濾掉自然光中的紅外光線。
6. 根顯示設備外部結構的非鍵盤區和非顯示屏區都可以嵌入微型自然光收集器,但為 了避免手握顯示設備時遮擋自然光進入微型自然光收集器,優選的是在顯示部件的 顯示屏正面的邊框區域或顯示設備的側面區域。可以根據這些區域的形狀特征安裝 一個或多個微型自然光收集器。
7. 為了使顯示設備在各種光照環境下使用,在沒有自然光時,還應該使用顯示設備的 電驅動發光光源進行工作, 一種解決方案是在上述的解決方案中還包含原有的電驅 動發光光源和手動調節部件,所述手動調節部件與顯示設備的處理器連接,當自然 光充足時,以微型自然光收集器的光為主要光源;當自然光暗淡時,以原有的電驅動發光光源為主要光源,由操作者通過手動調節部件進行控制。
8. 為了使顯示設備在各種光照環境下使用,在沒有自然光時,還應該使用顯示設備的 電驅動發光光源進行工作,另一種解決方案是還包含原有的電驅動發光光源和自動 感光調節部件,所述自動感光調節部件與顯示設備的處理器連接,當自然光充足時, 以微型自然光收集器的光為主要光源;當自然光暗淡時,以原有的電驅動發光光源 為主要光源,由自動感光調節部件根據自然光的亮度進行自動控制。
9. 更進一步,上述微型自然光收集器通過活動連接方式安裝在所述顯示設備外部結構 中,使微型自然光收集器的接收自然光的光學面角度可以調節。活動聯結方式如鉸 連接,轉動軸承連接等。
上述過濾掉紅外光線的紅外光過濾第四光學元件;典型的是太陽膜,在汽車裝飾、 房屋裝飾的窗戶上經常使用的一種光學膜,能夠使自然光中的具有熱性能的紅外光被太 陽膜反射,而使大部分的可見光透射的光學膜。經過該光學元件的處理,可以過濾自然 光中的紅外光譜,減少自然光在光收集器上匯聚時產生的熱效應。在3M公司的產品中 也有該種光學隔熱膜,如3M的晶銳膜(3MCystalline),隔熱效果較好,可以過濾90% 以上的熱紅外光譜的光線能量。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所采用微型自然光收集器,可以實現相同光學面尺寸較 小的厚度,同時可以把微型自然光收集器設計成各種形狀,以適應在顯示設備不同結構 區域的嵌入,真正實現將自然光引入顯示設備,節省顯示設備的電能消耗,延長顯示設 備的可用時間。而且通過與顯示設備的原有電驅動光源系統進行有效整合,保證顯示設 備白天節能、夜間利用電能仍可使用的綜合能效系統。
圖1是采用微型凸透鏡組合光學元件實現微型自然光收集部件的一種實現的示意圖。
圖2是微型自然光收集器的一種實現方案的示意框圖。
圖3是微型自然光收集器的另一種實現方案的示意框圖。
圖4是多層結構的微型自然光收集器的微透鏡陣列結構示意圖。
圖5是將微型自然光收集器嵌入到顯示設備正面顯示屏的四個邊框上的示意圖。
圖6是將微型自然光收集器嵌入到顯示設備顯示屏的背面上的示意圖。圖7是包含將微型自然光收集器通過活動聯結方式安裝在顯示設備上的實現原理 示意圖。
圖8是采用微型自然光收集器提供光源與顯示設備內部原有光源整合的實現原理 示意圖。
圖9是采用微型自然光收集器提供光源與顯示設備內部原有光源整合的另一個實 現原理示意圖。
圖10是將微型自然光收集器嵌入到顯示設備正面顯示屏的四個邊框上的示意圖。 圖11是將微型自然光收集器嵌入到顯示設備顯示屏的側面上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結構原理和工作原理進行詳細說明。
圖1是采用微型凸透鏡組合光學元件實現微型自然光收集部件的一種實現的示意 圖,自然光102照射到凸透鏡101上,由于太陽光等自然光距離地球很遠,可以把太陽 光看成是平行光線,根據光學原理,平行光線經過凸透鏡101折射后匯聚到凸透鏡101 的焦點106 (單倍焦距位置處)處,然后再使用一個光學面遠小于凸透鏡101的另一個 凸透鏡103接收匯聚的光,為了使經過凸透鏡103的光線成為匯聚的平行光107,需要 將凸透鏡103的焦點與凸透鏡101的凸透鏡焦點重合,光學軸線重合,如圖中的焦點 106處。然后將從凸透鏡103射出的平行光107導入一束光纖或光纜104中進行傳輸, 由于入射光線為平行光線,直射入光導傳輸的光纖或光纜104中,可以保證在光纖或光 纜104中的管壁上實現完全全反射,提高傳輸效率,同時從光纖或光纜104射出的光線 105就是經過匯聚收集和傳輸得到的一束高亮度光。凸透鏡103的焦距、光學面大小與 凸透鏡101的焦距、光學面大小選擇滿足如下條件
凸透鏡103和凸透鏡101都采用圓形凸透鏡;
凸透鏡103和凸透鏡101光學軸線重合;
設定凸透鏡101的焦距為f 1,光學面大小用凸透鏡的直徑來標記dl;
設定凸透鏡103的焦距為f2,光學面大小用凸透鏡的直徑來標記d2; 滿足關系式為 dl:fl=d2:f2,或 dl * f2 = d2氺fl
8且dl〉d2。
實際實現中,dl越大,接收自然光的照射面越大,匯聚的太陽光也就越多,同時 價格會越高。d2的大小與進行光導傳輸的光纖或光纜104的有效傳輸截面相關。選擇 時保證經過凸透鏡103折射射出的光線全部射入光纖或光纜104內的光導元件中。由于 光纖具有可彎曲、光導傳輸效率高的特點, 一種實現方案是采用多根光纖形成的光纖電 纜進行傳輸,可以在傳輸過程中使光纖線纜按需要的角度和形狀布線,有利于光的傳 輸。為了使微型自然光收集部件的厚度減小,凸透鏡103和凸透鏡101的直徑和焦距都 要小。采用多個微型自然光收集部件并排形成陣列可以增大光學接收面尺寸而不增加厚 度。
制造多個微型自然光收集部件并排形成的陣列,有多種形式, 一種是將用于匯聚 光線的多個微型透鏡按一定間隔制造在第一個光學平面板上,并使第一個光學平面板上 的微型透鏡的焦距基本相等,同時將用于準直光線的多個微型透鏡按相同降格制造在第 二個光學平面上,并使第二個光學平面板上的微型透鏡的焦距基本相等,然后將第一個 光學平面板與第二個光學平面板疊層在一起,使第一個光學平面板與第二個光學平面板 的間距等于第一個光學平面板上的微型透鏡的焦距加上第二個光學平面板上的微型透 鏡的焦距,而且使第一個光學平面板的微型透鏡與第二個光學平面板對應位置的微型透 鏡光學軸線重合。參見圖2,第一個光學平面板200上制作了兩個微型透鏡第一微型 透鏡20K第二微型透鏡204;第二個光學平面板205上制作了兩個微型透鏡第三微 型透鏡202、第四微型透鏡206;其中第一微型透鏡201和第二微型透鏡204的焦距相 等,第三微型透鏡202和第四微型透鏡206的焦距相等;第一微型透鏡201與第三微型 透鏡202的光學軸線重合,第二微型透鏡204與第四微型透鏡206的光學軸線重合。第 一個光學平面板200與第二個光學平面板205的間距等于第一微型透鏡201的焦距加上 第三微型透鏡202的焦距。通過第三微型透鏡202準直的平行光線通過光纖203傳送到 光纜208中,通過第四微型透鏡206準直的平行光線通過光纖207也傳送到光纜208 中。
另一種制造多個微型自然光收集部件并排形成的陣列方式,單獨制造具有相同規 格的每個獨立的微型自然光收集部件,然后通過透明粘合劑粘結在一起形成微型自然光 收集部件的陣列。每個獨立的微型自然光收集部件包含匯聚光線的透鏡和準直光線的透 鏡,并使匯聚光線的透鏡的焦點和準直光線的透鏡的焦點重合,匯聚光線的透鏡和準直
9光線的透鏡光學軸線重合。參見圖3,第一微型自然光收集部件300由匯聚自然光線的 第一微型透鏡301、準直光線的第二微型透鏡302和光纖303構成,第一微型透鏡301 與準直光線的第二微型透鏡302的光學軸線重合、焦點重合;第二微型自然光收集部件 305由匯聚自然光線的第三微型透鏡304、準直光線的第四二微型透鏡306和光纖307 構成,第三微型透鏡304與準直光線的第四微型透鏡306的光學軸線重合、焦點重合; 第一微型自然光收集部件300與第二微型自然光收集部件305并排放置組成自然光收集 部件陣列。光纖303與光纖307將光線匯聚到電纜308中。
圖4是多層結構的微型自然光收集器的微透鏡陣列結構示意圖。第一層401是在 光學面板上制造了多個匯聚自然光的透鏡402,第二層403是在光學面板上制造了多個 準直光線的透鏡404,第三層405是由多個帶光纖接口 406形成光纖面板。實際制造中, 第一層401上的透鏡402的數量、間距與第二層403上的透鏡404的數量、間距相同, 且與第三層405的光纖接口 406的數量、間距相同。三層疊合時,使第一層401的透鏡 402與第二層403上對應的透鏡404光學軸線重合,并使第一層401與第二層403之間 間距控制在透鏡402的焦點與透鏡404的焦點重合;第三層405上的光纖接口 406與第 二層403上對應的透鏡404光學軸線重合,使光線能夠從透鏡404傳遞到光纖中。第三 層的光線通過光纖匯聚到光纜407中。為了減少自然光中的紅外光的熱效應對于顯示設 備的影響,在第一層401的外表面增加一層紅外光過濾薄膜(在圖中沒有畫出),經過 紅外光過濾薄膜過濾掉大部分具有熱效應的熱紅外光,減少后面光學元件的溫度變化, 可以采用3M的晶銳膜(3MCystalline)。
由于目前顯示設備的光源通常是由顯示設備內部的電發光光源提供,為了使顯示 設備在自然光充足條件下使用自然光作為光源,在自然光不夠時使用內部電發光光源作 為光源,需要將兩種光源通過光學方式進行整合。圖8是采用自然光收集器提供光源與 顯示設備內部原有光源整合的實現原理示意圖。在該實現實例中,來自上述自然光收集 器的光線可以經過光纖或光纜傳輸引入顯示設備內部作為自然光光源的光線701以45 度入射角照射到由光學全反射面構成的反射壁702上,經過反射,以135度出射角射出 照射到用于光線混合的凸透鏡706上,由凸透鏡706的折射輸出光707;同時來自顯示 設備內部電發光光源705的光線經過全反射光學曲面704的反射成為一束準直光線以 45度入射角照射到由光學全反射面構成的反射壁703上,經過反射,以135度出射角 射出照射到用于光線混合的凸透鏡706上,由凸透鏡706的折射輸出光707。經過這樣
10的光學處理,兩種光源的光混合成為一束光線作為顯示設備內部的光源。當自然光充足 時,可以關閉顯示設備內部電發光光源705,仍然保證顯示設備的工作,極大地降低了 能源消耗。在自然光不充足時,如夜間,可以開啟顯示設備內部電發光光源705,保證 顯示設備繼續按原來的方式運行。當全反射光學曲面704為拋物曲面時,通常顯示設備 內部電發光光源705位于全反射光學曲面704的光學焦點處以獲得最大光學反射效果。 專利號為97193360. X題為"LCD投影器用的偏振照明系統"的專利公開文件披露 了將多種光源匯聚為單一光源的方法,該專利申請已經"公布后撤回",作為公知技術, 其公開的"將兩束準直光束從空間進行積分的物品"方案作為本文進行兩束光匯聚為一 束光的實現方案進行引用。圖9是采用自然光收集器提供光源與顯示設備內部原有光源 整合的另一個實現原理示意圖。在這個實現當中,采用引用專利申請公告中所述的空間 積分器元件把采用自然光收集器提供光源與顯示設備內部原有光源整合形成一個單一 光源。來自上述自然光收集器的光線可以經過光纖或光纜傳輸引入顯示設備內部作為自 然光光源的光線701射入空間積分器元件801,同時顯示設備內部原有光源705的光線 經過全反射光學曲面704的反射成為一束準直光線射入空間積分器元件801,然后經過 正圓柱形菲涅耳透鏡804和負的圓柱形透鏡802變成混合的準直光源作為顯示設備的光 源803。經過這樣的光學處理,兩種光源的光混合成為一束光線作為顯示設備內部的光 源。當自然光充足時,可以關閉顯示設備內部電發光光源705,仍然保證顯示設備的工 作,極大地降低了能源消耗。在自然光不充足時,如夜間,可以開啟顯示設備內部電發 光光源705,保證顯示設備繼續按原來的方式運行。當全反射光學曲面704為拋物曲面 時,通常顯示設備內部電發光光源705位于全反射光學曲面704的光學焦點處以獲得最 大光學反射效果。
圖5是將微型自然光收集器嵌入到帶有顯示設備的筆記本電腦正面顯示屏的四個 邊框上的示意圖。圖中筆記本電腦外部結構包含兩個主要部分是顯示屏區域500和按鍵 區域505,在筆記本電腦正面顯示屏的四個邊框上分別嵌入第一微型自然光收集器501、 第二微型自然光收集器502、第三微型自然光收集器503、第四微型自然光收集器504。 由于微型自然光收集器可以制成各種形狀,因而可以根據各種顯示設備的外部結構來確 定嵌入微型自然光收集器的數量和形狀。
圖6是將微型自然光收集器嵌入到帶有顯示設備的筆記本電腦顯示屏的背面上的 示意圖。圖中筆記本電腦外部結構包含兩個主要部分是顯示屏區域600和按鍵區域605,在顯示設備背面嵌入微型自然光收集器601。由于微型自然光收集器可以制成各種形 狀,因而可以根據各種顯示設備的外部結構來確定嵌入微型自然光收集器的數量和形 狀。
為了能夠提高微型自然光收集器接收自然光的效率,可以將微型自然光收集器制 造成獨立的部件,通過活動連接方式與顯示設備連接。如圖7,顯示設備包含鍵盤輸入 區域905和顯示部件區域900,在顯示部件區域的顯示屏正面邊框中嵌入了第一微型自 然光收集器901、第二微型自然光收集器902、第三微型自然光收集器903、第四微型 自然光收集器904,更進一步的是將微型自然光收集器906以活動連接方式與顯示部件 區域900連接,如軸承轉動連接部件(圖中未畫出連接部件),通過連接部件的轉動可 以調節自然光收集器906接收自然光的角度,實現最佳的光學接收效果。在自然光收集 器906中包含自然光收集部件907。
圖10是將微型自然光收集器嵌入到顯示設備正面顯示屏的四個邊框上的示意圖。 圖中顯示設備外部結構包含兩個主要部分是顯示屏區域IOOO和按鍵區域1005,在顯示 設備正面顯示屏的四個邊框上分別嵌入第一微型自然光收集器1001、第二微型自然光 收集器1002、第三微型自然光收集器1003、第四微型自然光收集器1004。由于微型自 然光收集器可以制成各種形狀,因而可以根據各種顯示設備的外部結構來確定嵌入微型 自然光收集器的數量和形狀。
圖11是將微型自然光收集器嵌入到顯示設備顯示屏的側面上的示意圖。圖中顯示 設備外部結構包含兩個主要部分是顯示屏區域1100和按鍵區域1105,在顯示設備側面 分別嵌入第五微型自然光收集器1101、第六微型自然光收集器1102。由于微型自然光 收集器可以制成各種形狀,因而可以根據各種顯示設備的外部結構來確定嵌入微型自然 光收集器的數量和形狀。
權利要求1. 一種顯示設備,包括用于顯示信息的顯示部件,其特征是在顯示設備外部結構的至少一個區域內安裝至少一個微型自然光收集器;將所述微型自然光收集器收集的自然光通過光導傳輸到所述顯示部件中作為所述顯示部件的發光光源。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設備,其特征是所述的微型自然光收集器包含至少一個 微型自然光收集部件,所述微型自然光收集部件包括一個采用微型透鏡匯聚自然光的第一光學元件;一個采用微型透鏡準直第一光學元件所匯聚的光線的第二光學元件; 一個傳輸第二光學元件所透射光的第三光學元件;所述第一光學元件與第二光學元件并排放置,第三光學元件與第二光學元件光學連接;所述第一光學元件與第二光學元件的光學軸線重合,光學焦點位置重疊,且第一光 學元件的光學面大于第二光學元件的光學面。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顯示設備,其特征是還包含紅外光過濾第四光學元件,自然 光進入所述第一光學元件之前先經過所述第四光學元件過濾掉自然光中的紅外光 線。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設備,其特征是所述的微型自然光收集器包含至少一個 微型自然光收集部件,所述微型自然光收集部件包括 由多個微型透鏡制作在一個光學平面板上匯聚自然光的第一光學元件;由多個微型透鏡制作在一個光學平面板上準直第一光學元件所匯聚的光線的第二 光學元件;一個傳輸第二光學元件所透射光的第三光學元件;所述第一光學元件與第二光學元件并排放置,第三光學元件與第二光學元件光學連接;所述第一光學元件的至少一個微型透鏡與第二光學元件的至少一個微型,的光 學軸線重合,光學焦點位置重疊,且第一光學元件的微型透鏡的光學面大于第二光 學元件的微型透鏡的光學面。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顯示設備,其特征是還包含紅外光過濾第四光學元件,自然 光進入所述第一光學元件之前先經過所述第四光學元件過濾掉自然光中的紅外光 線。
6. 根據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的顯示設備,其特征是所述微型自然光收集器通過 活動連接方式安裝在所述顯示設備外部結構中,使微型自然光收集器的接收自然光 的光學面角度可以調節。
7. 根據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的顯示設備,其特征是還包含原有的電驅動發光光 源、手動調節部件和/或自動感光調節部件,所述手動調節部件和/或自動感光調節 部件與顯示設備的處理器連接,當自然光充足時,以微型自然光收集器的光為主要 光源;當自然光暗淡時,以原有的電驅動發光光源為主要光源,由操作者通過手動 調節部件進行控制或由自動感光調節部件根據自然光的亮度進行自動控制。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顯示設備,其特征是來自所述微型自然光收集器的光線和來 自所述原有的電驅動發光光源的光線分別以45度入射角照射到由光學全反射面構 成的反射壁上,經過反射,以135度出射角射出照射到用于光線混合的凸透鏡上, 由凸透鏡的折射輸出光線作為顯示設備的光源。
9. 根據杈利要求7所述的顯示設備,其特征是來自所述型自然光收集器的光線和來自 所述原有的電驅動發光光源的光線通過空間積分器元件整合形成一個單一光源作 為顯示設備的光源。
10. 根據權利要求8或9任一項所述的顯示設備,其特征是所述微型自然光收集器通過 活動連接方式安裝在所述顯示設備外部結構中,使微型自然光收集器的接收自然光 的光學面角度可以調節。
專利摘要采用微型自然光收集器的顯示設備,以自然光作為光源,在顯示設備的外殼殼體上安裝至少一個微型自然光收集器,每個微型自然光收集器由多個微型光學元件將自然光進行收集匯聚后通過光導傳輸到顯示設備,作為顯示設備的背光光源或發光指示光源,提供一種十分環保的顯示設備技術方案;多個微型自然光收集器的光線通過光導會合成的發光光源與顯示設備內部的電子發光光源融合,實現顯示設備在環境光線強的環境下使用自然光而在環境光線弱的地方使用電子發光光源的節能效果,同時采用多個微型自然光收集器組合,使自然光收集器的厚度變薄變輕,更適合顯示設備輕便小巧的需要。微型自然光收集器與顯示設備活動連接以提高光能接收效率。
文檔編號G09F9/00GK201285626SQ20082012363
公開日2009年8月5日 申請日期2008年11月11日 優先權日2008年11月11日
發明者清 須 申請人:北京派瑞根科技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