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集成旁路電容器的顯示基板、顯示裝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諸如應用在液晶顯示(LCD)裝置中的玻璃上或基板上集成電路,更具體地涉及透明顯示基板,該透明顯示基板包括用于提高由基板上電路生成的驅動信號的可靠轉換的裝置,以及涉及具有提高了可靠性的顯示基板的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通常,液晶顯示(LCD)裝置包括顯示面板,其使用穿過液晶材料和穿過諸如由玻璃制成的透明基板的透光率來顯示圖像,其中,面板包括開關元件陣列,用于控制施加到LCD裝置的像素區的電場的,并且該面板還包括電連接的柵極驅動電路,以輸出穿過該面板的顯示區的一個或多個選通信號;以及電連接的源極驅動電路,以輸出穿過該面板的顯示區的一個或多個數據信號。顯示面板可以被看作是包括多個像素部分,其中,每個像素部分均包括開關元件以及電連接到開關元件的液晶電容器。柵極驅動電路為開關元件提供用于接通開關元件(將開關元件轉換到導電狀態)的對應選通信號,以及源極驅動電路為開關元件提供用于驅動液晶電容器的對應數字或模擬數據信號,以將液晶電容器驅動至期望的充電(或放電)狀態。
通常,輸出緩沖器與源極驅動電路的輸出端電學上設置成一行,其中,源極驅動電路的包圍電路布置在與面板基板分離的電路板上。傳統的脫離基板(off-substrate)的輸出緩沖器具有連接到緩沖器的電源端的瞬態旁路電容器,用于減少或去除電源線瞬態或紋波分量,這些分量可能由輸出緩沖器輸出的數據信號的快速轉換產生。通常,脫離基板的輸出緩沖器布置在源極驅動電路中,并且該源極驅動電路被安裝到與面板基板分開的印刷電路板(PCB)。對應的旁路電容器被分離地安裝在同一PCB上。
近來,因為LCD裝置的尺寸變得越來越小,并且具有其他的優點,例如重量輕、制造成本低、以及光效率高等,所以該產業已經開始采用玻璃覆晶封裝(chip-on-glass,COG)方法。在COG方法中,源極驅動電路包括在直接安裝、熔合或接合到顯示面板的玻璃基板部分(或其它介電基板部分)的單塊集成電路(芯片)中。然而,當采用COG方法時,形成用于穩定源極驅動電路的輸出信號的旁路電容器并不容易,特別是,如果電容器是集成地形成在鄰近其對應輸出緩沖器的同一介電基板上。因此,至今所采用的COG方法都避免具有相鄰的旁路電容器,并且由于缺少旁路電容器而沒有足夠衰減紋波分量,使從源極驅動電路輸出的數據信號具有不穩定的趨勢,從而采用COG方法時,顯示質量受影響。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方法,用于通過將一個或多個旁路電容器集成在顯示面板的玻璃基板部分(或其他介電基板部分)上來提高面板驅動數據信號的轉換可靠性。
在一個實施例中,顯示基板包括輸出焊盤部、扇出部、第一電源布線部、以及與第一電源布線部交叉電容性連接的第一導電圖案。輸出焊盤部電連接到驅動芯片的多個輸出端。扇出部將輸出焊盤部電連接到多個源極布線。第一電源布線部沿與源極布線交叉的多個柵極布線的縱向延伸。第一電源布線部例如通過將第一驅動電壓和接地電壓施加到驅動芯片來供電。第一導電圖案與第一電源布線部電容性地重疊,以限定在地和第一驅動電壓之間為局部產生的AC尖峰信號或瞬態信號提供分流路徑的集成旁路電容器。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導電圖案形成在驅動芯片之間,在相鄰驅動芯片的輸出焊盤部之間的中間區域中。
在另一實施例中,顯示裝置包括柵極驅動部、多個源極驅動芯片、第一電壓布線部、第二電壓布線部、以及第一導電圖案。柵極驅動部將選通信號輸出到顯示區的多個柵極布線。源極驅動芯片將數據信號輸出至與柵極布線交叉的多個源極布線。第一電壓布線部形成在其中安裝有源極驅動芯片的外圍區域中。第一電壓布線將第一驅動電壓提供給源極驅動芯片。第二電壓布線部形成在外圍區域中。第二電壓布線部將第二驅動電壓提供給源極驅動部。第一導電圖案與形成在彼此相鄰的芯片之間的中間區域中的第一電壓布線部重疊,以穩定數據信號。
在又一實施例中,根據在其上布置有對應的一個或多個電源布線部的顯示基板上集成地制造一個或多個旁路電容器以將功率傳輸電壓傳送至進一步被安裝到顯示基板的集成電路的方法,介電層布置在沿一個或多個電源布線部延伸的多個電壓傳送導體中的至少第一電壓傳送導體的上方。然后,導電圖案布置在介電層上,以使導電圖案絕緣地與多個電壓傳送導體中的至少第一電壓傳送導體重疊。導電圖案進一步與沿一個或多個電源布線部延伸的多個電壓傳送導體中的至少第二電壓傳送導體重疊,從而限定了用于至少第一和第二電壓傳送導體之間出現的AC電壓信號的電容分流路徑。
因此,使用這樣的顯示基板和具有這樣的顯示基板的顯示裝置,在顯示裝置中的數據輸出信號的紋波分量可以容易地去除,從而可以提高顯示裝置的顯示質量。
通過以下結合附圖的詳細說明,本發明的上述和其他優點會更加清晰。附圖中圖1是示出了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平面圖;圖2是示出了圖1中的顯示基板的一部分的放大平面圖;圖3是沿圖2中線I-I’截取的截面圖;圖4是示出了圖1中的源極驅動電路的等效電路圖;圖5是示出了根據另一示例性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平面圖;圖6是示出了圖5中的顯示基板的一部分的放大平面圖;圖7是沿圖6中線II-II’截取的截面圖;以及圖8是示出了圖5中的源極驅動電路的等效電路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應當理解,當元件或層被指出“位于”、“連接到”、“耦合到”另一個元件或層上時,該元件可直接位于、連接到、或耦合到另一個元件或層上,或者可以存在一個或多個插入元件或層,用于提供間接耦合。相反地,當元件或層被指出“直接位于”、“直接連接到”、“直接耦合到”另一個元件或層上時,不存在插入元件或插入層。通篇中相同的標號表示相同的元件。正如在此所應用的,術語“和/或”包括任何的以及所有的一個或多個相關所列術語的結合。
應當理解,盡管在此可能使用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等來描述不同的元件、部件、區域、層、和/或部分,但是這些元件、部件、區域、層、和/或部分并不局限于這些術語。這些術語僅用于將一個元件、部件、區域、層、或部分與另一個區域、層、或部分相區分。因此,下文所述的第一元件、部件、區域、層、或部分可以稱為第二元件、部件、區域、層、或部分。
為了便于說明,在此可能使用諸如“在...之下”、“在...下面”、“下面的”、“在...上面”、以及“上面的”等的空間關系術語,以描述如圖中所示的一個元件或功能部件與另一元件或功能部件的關系。應當理解,除圖中所示的方位之外,空間關系術語將包括使用或操作中的裝置的各種不同的方位。例如,如果翻轉圖中所示的裝置,則被描述為在其他元件或功能部件“下面”或“之下”的元件將被定位為在其他元件或機構的“上面”。因此,示例性術語“在...下面”包括在上面和在下面的方位。裝置可以以其它方式定位(旋轉90度或在其他方位),并且在此所描述的空間關系可相應地進行解釋。
在此使用的術語僅用于描述特定實施例而不是限制本發明。
在此,參考作為本發明的理想實施例的示意圖的橫截示意圖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同樣,可以預料諸如具體制造技術和/或公差可以導致示意圖形狀的變化。因此,本發明不應該被理解為局限于在此示出的特定形狀,而是包括例如由于具體制造技術而導致的形狀的偏差以及常規的設計選擇。例如,注入區域被示意性地顯示為矩形的區域,典型地可能具有圓形和/或彎曲的特性,和/或在其邊緣處注入濃度的梯度而不具有從注入區向未注入區的二元變化。同樣,通過注入形成的掩埋區可能在掩埋區與發生注入的表面之間的區域中產生一定量的注入。因此,在圖中示出的區域實際上是示意性的,并且形狀并不用于描述裝置區域的準確形狀,并且不用于限定本發明的范圍。
除非另有限定,在此所采用的所有的術語(包括技術和科技術語)具有與本發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通常所理解的相同意思。對該術語的進一步理解,例如,字典中通常采用的限定術語應該被解釋為與相關技術上下文中的意思相一致的意思,并且除非在此進行特別限定,其不應被解釋為理想的或者過于正式的解釋。
圖1是示出了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平面圖。
參考圖1,根據本發明的顯示裝置包括第一印刷電路板(PCB)100、顯示面板400、以及柔性第二PCB(也稱作FPC)500。
主驅動電路110安裝在PCB 100上。主驅動電路110從外部裝置(未示出)接收原始的控制信號和原始的驅動信號,并通過柔性第二PCB 500輸出用于驅動顯示面板400的相應的控制信號和驅動信號。
顯示面板400包括顯示基板200和與顯示基板200組合的相對基板300,以容納介于之間的液晶層。兩個相對的基板200和300中的每一個都包括相對透明的部分,用于使光從其穿過。顯示面板400包括顯示區DA(參見圖3)、第一外圍區PA1(圖1中的頂部)、第二外圍區PA2(左側)、以及第三外圍區PA3(右側)。中間顯示區DA相對透明并且用于形成顯示給用戶的圖像。第一、第二和第三外圍區PA1、PA2、和PA3圍繞顯示區DA的對應的三側。外圍區PA1、PA2、和PA3通常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透明的,但是不必須是透明的(例如,它們可以具有安裝在其中的不透明的驅動電路)。
多條源極線(也稱作數據線)DL和多條柵極線GL穿過顯示區DA而形成。源極線DL和柵極線GL彼此垂直交叉。多個像素部P限定在源極線DL和柵極線GL的各個交叉點。每個像素部P均包括開關元件,例如薄膜場效應晶體管(TFT)、液晶電容器CLC(由對應的像素電極、以及相對的共電極和介于其間的液晶材料限定)、以及電荷存儲電容器CST。
多個源極驅動芯片接合到位于其第一外圍區PA1中的顯示面板400的基板上。各個源極驅動芯片分別將數據電壓施加于各個源極線DL,用于傳輸通過顯示區。更具體地,在示出的實施例中,第一(組)多個左側源極驅動芯片LD1、LD2、LD3和LD4安裝在第一外圍區PA1的左側部分,以及第二(組)多個右側源極驅動芯片RD1、RD2、RD3和RD4安裝在第一外圍區PA1的右側部分。
多個第一電源布線部(或第一電源總線)210、多個第二電源布線部(第二電源總線)220、多個連接布線部(或信號總線)230和多個導電圖案240形成在第一外圍區PA1中,并且分別電連接到相鄰的源極驅動芯片LD1、...、RD4。例如,第一電源布線部210將第一驅動電壓(例如,第一電源電壓VDD1和第一接地電壓VSS1)傳送到源極驅動芯片LD3(即,傳送到LD3中的內部PMOS和NMOS緩沖晶體管(buffering transistor))。第二電源布線部220將第二驅動電壓(例如,第二電源電壓VDD2和第二接地電壓VSS2)傳送到同一個源極驅動芯片LD3(即,傳送到在LD3內限定DAC的內部PMOS和NMOS晶體管)。連接布線部230將數據信號和一個或多個伽馬校正電平信號傳送到同一個源極驅動芯片LD3。數據信號和伽馬信號在相應的源極驅動芯片對之間傳送,例如通過連接布線部230彼此級聯連接的LD2和LD3。
導電圖案240絕緣地與第一電源布線部210中的至少一個第一導體重疊,并且導電圖案240還與第一電源布線部210中的至少一個第二導體重疊,從而限定了瞬態旁路電容器,其至少用于在第一電源布線部210中的第一和第二導體上局部產生的電壓。因為導電圖案240在傳送第一電源電壓VDD1的電源線和傳送布線部210的第一接地電壓VSS1的接地線之間形成了預定電容,所以旁路電容器幫助保持相鄰源極驅動芯片(即,LD2和LD3)附近的第一電源電壓VDD1和第一接地電壓VSS1的穩定電平(即,無紋波的電平)。從而,可能由相應的源極驅動芯片(即,LD3)輸出并沿第一電源布線部210傳送的數據信號的開關噪聲分量可以被去除或減少。(圖4示出了一個實施例的示意圖,其中,導電圖案240限定了電容器C1和C2的串聯組合,從而減少或去除了可能在電源連接節點VDD1和VSS1上出現的開關噪聲電壓瞬變。下面將具體描述圖4。)仍然參考圖1,多個柵極驅動部610和620輸出各個選通信號至相互交叉的柵極線,例如被標志為GL的一條柵極線。柵極驅動部610和620被集成并安裝在基板的第二和第三外圍區PR2和PR3。每個柵極驅動部610和620均交替地電連接到柵極線并順序地將選通信號輸出至其多條柵極線中的一條,從而提供對顯示區(DA)的交錯垂直光柵掃描。在圖1中,柵極驅動部610和620形成在第二和第三外圍區PA1和PA2中,它們分別形成了顯示區DA的兩個空間分開的部分。可選地,柵極線驅動部610可以與柵極線驅動部620一起僅形成在第二外圍區PA2中。
多個電源和信號布線部510、520、530、540、550、和560布置在FPC 500中。電源和信號布線部510、520、530、540、550、和560將PCB 100和顯示面板400互相電連接。布線部510、520、530、540、550、和560將由主驅動電路110提供的控制信號和電源信號傳送到顯示面板400。
例如,第一信號布線部510將第一驅動電壓VDD1和VSS1傳送到第一電源布線部210。第二信號布線部520將第二電源電壓VDD2和VSS2傳送到第二電源布線部220。每個第一和第二信號布線部510和520均電連接(分配)到設置在面板的左側和右側上的第一電源布線部210和第二電源布線部220中的相應電源布線部。例如,線510和520被顯示成連接在左側上的第一源極驅動芯片LD1和右側上的第一源極驅動芯片RD1之間。
第三信號布線部530包括傳送數據信號和伽馬信號的多個信號布線,這些數據信號和伽馬信號被提供給安裝在第一外圍區PA1的左側部分中的源極驅動芯片LD1、LD2、LD3、和LD4。第三信號布線部530電連接到左側部分的第一源極驅動芯片LD1。進入正中、左側的源極驅動芯片LD1的數據信號和伽馬信號通過信號級聯方法可以連續傳送到左側部分的其他源極驅動芯片LD2、LD3、和LD4。
第四信號布線部540包括傳送數據信號和伽馬信號的多個信號布線,這些數據信號和伽馬信號被提供給安裝在第一外圍區PA1的右側部分中的源極驅動芯片RD1、RD2、RD3、和RD4。第四信號布線部540電連接到右側部分的第一源極驅動芯片RD1。進入正中、右側的源極驅動芯片RD1的數據信號和伽馬信號通過信號級聯方法可以連續傳送到右側部分的其他源極驅動芯片RD2、RD3、和RD4。
第五信號布線部550包括將柵極驅動信號傳送到在第二外圍區域PA2中形成的第一柵極驅動部610的多個信號布線。第六信號布線部560包括將柵極驅動信號傳送到在第三外圍區域PA3中形成的第二柵極驅動部620的多個信號布線。
圖2是示出了包括導電圖案240的圖1中的顯示基板的一部分的放大平面圖。
參考圖1和圖2,第一外圍區PA1中的每個重復部分可以被再分成三個功能區域,即,第一芯片區CA1,具有通過玻璃覆晶封裝(COG)或其他接合方法安裝在其中的第一源極驅動芯片(即,LD1);第二芯片區CA2,具有通過玻璃覆晶封裝或其他接合方法安裝在其中的第二源極驅動芯片(即,LD2);以及中間區域IA,介于第一芯片區CA1和第二芯片區CA2之間。
第一電源布線部210和第二電源布線部220通常形成為延伸穿過第一芯片區CA1、中間區域IA、和第二芯片區CA2。信號連接布線部230形成在中間區域IA中。第一電源布線部210包括第一電壓供應導體211(VDD1)和第一接地供應導體(ground-supplyingconductor)212(VSS1)。例如,第一電壓供應導體211可以構造為接收來自外部源的第一電源電壓并將第一電源電壓傳送到多個IC中的至少一個IC。例如,第一接地供應導體212可以構造為延伸基本上與第一電壓供應導體211平行的布線,接收來自外部源的第一接地電壓,并將第一電源電壓傳送到所述至少一個IC。第二電源布線部220包括第二電壓供應導體211(VDD2)和第二接地供應導體222(VSS2)。信號連接布線部230包括用于傳送相應的數據信號和伽馬信號的多個布線。
第一輸入焊盤部IP1和第一輸出焊盤部OP1形成在第一芯片區CA1中。第一輸入焊盤部IP1包括用于接觸第一和第二電源布線部210和220以獲得相應的電源電壓和接地電壓(VDD1和VSS1)并將這些布線連接到第一源極驅動芯片LD1的適當電源輸入端的裝置。第一輸出焊盤部OP1接觸第一源極驅動芯片LD1的輸出端。第一扇出部FO1形成在第一芯片區CA1中。第一扇出部FO1電連接到第一輸出焊盤部OP1,并與第一電源布線部210絕緣地重疊。
第二輸入焊盤部IP2和第二輸出焊盤部OP2形成在第二芯片區CA2中。第二輸入焊盤部IP2接觸第一和第二電源布線部210和220,并將它們連接到第二源極驅動芯片LD2的適當的輸入端。第二輸出焊盤部OP2接觸第二源極驅動芯片LD2的相應輸出端。第二扇出部FO2形成在第二芯片區CA2中。第二扇出部FO2電連接到第二輸出焊盤區OP2,并與第一電源布線部210絕緣地重疊。
第一和第二電源布線部210和220、連接布線部230和導電圖案240形成在中間區域IA中。連接布線部230形成在中間區域IA中,以與第二電源布線部220的一部分絕緣地重疊。導電圖案240形成在中間區域IA中,以與第一電源布線部210的一部分絕緣地重疊。在一個實施例中,導電圖案240具有不規則的五角形形狀,通過將三角形的底邊附接至長方形的底部相連而形成的,其中,長方形的底部尺寸與向下突出的三角形的底邊尺寸相同。
第一電源布線部210的第一部分與第一和第二扇出部FO1和FO2重疊,以及第一電源布線部210的第二部分與導電圖案240重疊。即,導電圖案240形成在中間區域IA中,從而不能基本上與第一和第二扇出部FO1和FO2重疊,從而形成連接在第一和第二扇出部FO1和FO2之間的寄生電容。
第一電源布線部210包括第一電壓供應導體211和接地電壓布線212。在一個實施例中,在導電圖案240和第一電壓供應導體(VDD1)211之間的電容效應重疊區大于在導電圖案240和第一接地電壓布線(VSS1)之間的電容效應重疊區。
第一電容器C1(仍然參見圖4)通過絕緣地重疊第一電壓供應導體211和導電圖案240而限定,以及第二電容器C2通過絕緣地重疊第一接地電壓布線212和導電圖案240而限定。因此,在示出的實施例中,第一電容器C1的電容大于第二電容器C2的電容。進一步地,在導電圖案240上形成的DC偏置電壓大體上比VSS1電平更接近VDD1電平。由第一電源布線部210傳送的第一電源電壓VDD1和第一接地電壓VSS1可以被通過第一和第二電容器C1和C2形成的噪聲分流串聯電路穩定(即,至少部分地避免了開關噪聲瞬變)。
圖3是沿圖2中的線I-I’截取的截面圖。
參考圖1至圖3,在一個實施例中,顯示面板400包括TFT支撐基板(200)、相對的共電極支撐基板(300)、以及介于其間的液晶層(LC)。
具有諸如薄膜晶體管(TFT)和液晶電容器CLC的開關元件的像素部形成在顯示區DA中。更具體地,柵電極G由沉積(接合)到面板的透明第一底基板(base substrate)101的第一導電層形成。柵絕緣層202形成在形成柵電極G的第一導電層上(即,沉積在其上方)。半導體溝道層(CH,即,摻雜多晶硅)形成在對應于柵電極G的柵絕緣層220上。源電極S和漏電極D在沉積在半導體溝道層CH上的第二導電層的外部被圖案化,從而限定了由柵電極G控制導電的薄膜晶體管。
源極/漏極鈍化層203通過將介電材料沉積在源電極S和漏電極D上來形成。像素電極PE形成在鈍化層203上并延伸穿過過孔,以接觸漏電極D。像素電極PE通常由透光并且導電的材料構成。像素電極PE可以限定液晶電容器CLC的第一電極。作為液晶電容器CLC的第二電極的共電極CE形成在相對基板300的第二底部301上。液晶層LC介于像素電極PE和共電極CE之間。
形成柵電極(G)的第一導電層可以在外圍區域(PA1)中被進一步圖案化,以將第一電壓供應導體(VDD1)211、第一接地電壓布線(VSS1)212、第二電壓供應導體(VDD2)221、以及第二接地電壓布線(VSS2)222限定為沿與在第一外圍區域PA1中形成的柵極布線GL的縱向平行的縱向延伸。例如,第一電壓供應導體211和第一接地供應導體212形成為空間分開但彼此相鄰。第一電壓供應導體211大體上平行于第一接地電壓布線212延伸。第二電壓供應導體221和第二接地電壓布線222也形成在空間分開的區域中但彼此相鄰。第二電壓供應導體221大體上平行于第二接地電壓布線222。柵極絕緣層202形成在第一電壓供應導體211、第一接地電壓布線212、第二電壓供應導體221和第二接地電壓布線222上。
信號連接布線部230在形成在柵極絕緣層202上的第二導電層外部被圖案化,以部分與第二接地電壓布線部222重疊。第一扇出部FO1也由第二導電層形成。第一扇出部FO1形成在第一芯片區CA1中,以與第一電壓供應導體211和第一接地電壓布線212重疊(最好參見圖2)。
圖3的鈍化層203形成在第二導電層上。導電圖案240在源極/漏極鈍化層203上(即,使用適當導體沉積處理沉積)形成的第三導電層外部被圖案化。導電圖案240形成在中間區域IA中,以與第一電壓供應導體211和第一接地電壓布線212重疊(最好參見圖2)。
作為限定在導電圖案240和功率傳導帶(power conductionstrip)212-212之間的絕緣重疊的結果,通過將第一電壓供應導體211與導電圖案240重疊來限定第一電容器C1,以及通過將第一接地電壓布線212與導電圖案240重疊來限定第二電容器C2。因此,在第一電源布線211和第一接地供應導體212之間,第一電容器C1串聯連接到第二電容器C2,從而,瞬態旁路電容器Ccap由第一和第二電容器C1和C2來限定,以滿足于下面等式1表示的實例。
等式1Ccap=1(1C1+1C2).]]>圖4是示出了與圖1中可能使用的源極驅動電路的實施例相同的等效電路圖。
參考圖1和圖4,每個源極驅動芯片LD1、LD2、LD3、LD4、RD1、RD2、RD3和RD4均可以包括數模轉換部710和輸出緩沖部730。
數模轉換部710包括多個對應于源極驅動芯片的各個輸出端的數模轉換器DAC1、DAC2、...、DACm-1和DACm。每個數模轉換器DAC1、DAC2、...、DACm-1和DACm接收第二電源電壓VDD2和第二接地電壓VSS2作為第二電源供應電壓,例如,在數模轉換器DAC1的情況下,每個都通過連接布線部230接收對應的多位數字數據信號D1和多個伽馬校正電壓電平VR1、VR2、...、VRi-1和VRi。數模轉換器DAC1輸出基于由所提供的數據信號D1表示的數字值所選擇的伽馬校正電壓VR1、VR2、...、VRi-1和VRi作為其模擬輸出信號(輸出至對應的緩沖器B1)。
輸出緩沖部730包括電連接到相應的數模轉換器DAC1、DAC2、...、DACm-1和DACm的各個輸出端的多個輸出緩沖器B1、B2、...、Bm-1和Bm。每個輸出緩沖器B1、B2、...、Bm-1和Bm均接收第一電源電壓VDD1和第一接地電壓VSS1作為第一電源供應電壓,例如在輸出緩沖器B1的情況下,每個緩沖器緩沖并輸出對應于由相應的數模轉換器DAC1輸出的伽馬校正電壓的相應模擬數據電壓。在此,第一電容器C1和第二電容器C2由導電圖案240形成,以彼此串連來形成第一電源電壓VDD1和第一接地電壓VSS1之間的瞬態旁路電容器Ccap。例如,在數字數據信號D1的轉換之間旁路電容器充電以存儲輸出緩沖器B1在DAC1輸出轉換時所使用的有功分量,以使輸出緩沖器B1的操作穩定并且可以減少和去除輸出信號的紋波分量或激振(ringing)分量,使得相應的瞬變不能通過電源線返射回,以導致在其他沒有進行有意識的亮度轉換的像素區域中出現顯著的干擾。
因此,沿每個源極布線DL的數據信號輸出可以保持穩定,以避免不期望的電壓紋波(或使這些紋波的幅度基本上減小),從而提高顯示質量。
以下,相同的參考標號用于表示與上述相同或類似的部分,并將省略對上述元件的重復解釋。
圖5是示出了根據另一示例性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平面圖。在圖8所示的示意圖中,通過穿過由VDD2和VSS2電源帶所限定的電源軌串聯連接C3和C4來形成第二旁路電容器。從圖5的平面圖可以看出,添加導電圖案250用于限定C3-C4串聯電路。從圖6的平面圖可以看出,附加的導電圖案250與如圖所示的副電源帶221和222絕緣地重疊。
下面,詳細地參考圖5,根據本發明的顯示裝置包括PCB 100、顯示面板400和柔性PCB 500。
多個源極驅動芯片LD1、...、LD4、RD1、RD2、...、RD4安裝在顯示面板400的第一外圍區域PA1中。源極驅動芯片將模擬型數據信號輸出至源極布線DL。
第一電壓布線部210、第二電壓布線部220、連接布線部230、第一導電圖案240和第二導電圖案250形成在源極驅動芯片之間。例如,第一電壓布線部210將第一電源電壓VDD1和第一接地電壓VSS1共同傳送到源極驅動芯片,以及第二電壓布線部220將第二電源電壓VDD2和第二接地電壓VSS2共同傳送到源極驅動芯片。連接布線部230將數字型數據信號和伽馬信號傳送到彼此鄰近的源極驅動芯片。
第一導電圖案240形成在第一電壓布線部210中,以限定第一旁路電容器。可以通過由第一旁路電容器(C1-C2)所提供的瞬態抑制來穩定第一電源電壓VDD1和第一接地電壓VSS1。
第二導電圖案250形成在第二電壓布線部220中,以限定第二旁路電容器。可以通過由第二旁路電容器(C3-C4)所提供的瞬態抑制來穩定第二電源電壓VDD2和第二接地電壓VSS2。
因此,驅動每個源極驅動芯片的第一驅動電壓VDD1和VSS1以及第二驅動電壓VDD2和VSS2可以保持穩定,從而作為源極驅動芯片的輸出的多個數據信號可以保持穩定。
圖6是示出了圖5中顯示基板的一部分的放大平面圖。
參考圖5和圖6,第一電壓布線部210、第二電壓布線部220、連接布線部230、第一導電圖案240、以及第二導電圖案250形成在顯示基板的中間區域IA中。
第一電壓布線部210的第一部分與第一和第二扇出部FO1和FO2重疊,以及第一電壓布線部210的第二部分與第一導電圖案240重疊。即,第一導電圖案240形成在中間區域IA中,以基本上不與第一和第二扇出部FO1和FO2重疊。
第一電壓布線部210包括第一電源布線211和第一接地供應導體212。在第一導電圖案240和第一電源布線211之間的重疊區大于第一導電圖案240和第一接地供應導體212之間的重疊區。
第二電壓布線部220的第一部分與連接布線部230重疊,以及第二電壓布線部220的第二部分與第二導電圖案250重疊。即,第二導電圖案250形成在中間區域IA中,以不與連接布線部230重疊。
第二電壓布線部220包括第二電源布線221和第二接地供應導體222。在第二導電圖案250和第二電源布線221之間的重疊區大于第二導電圖案250和第二接地供應導體222之間的重疊區。
因此,第一電容器C1和第二電容器C2形成在第一電源布線211和第一接地供應導體212之間,使得傳送到第一電源布線部210的第一電源電壓VDD1和第一接地電壓VSS1可以保持穩定。此外,第三電容器C3和第四電容器C4通過第二導電圖案250形成在第二電源布線221和第二接地供應導體222之間,以使傳送到第二電壓布線部220的第二電源電壓VDD2和第二接地電壓VSS2可以保持穩定。
圖7是沿圖6中的線II-II’截取的截面圖。
參考圖6和圖7,作為第一導電層的第一電源布線211、第一接地供應導體212、第二電源布線221以及第二接地供應導體222形成在第一外圍區域PA1中。柵極絕緣層202形成在第一電源布線211、第一接地供應導體212、第二電源布線221以及第二接地供應導體222上。
作為第二導電層的連接布線部230、第一扇出部FO1以及第二扇出部FO2形成在柵極絕緣層202上。鈍化層203形成在第二導電層上。作為第三導電層的第一導電圖案240和第二導電圖案250形成在鈍化層203上。第一導電圖案240與第一電源布線211和第一接地圖案212重疊,以及第二導電圖案250與第二電源布線221和第二接地供應導體222重疊。
因此,第一和第二電容器C1和C2限定在第一電源布線211和第一接地供應導體212之間。此外,第三和第四電容器C3和C4限定在第二電源布線221和第二接地供應導體222之間。第三和第四電容器C3和C4彼此串聯連接,以形成由等式1限定的電容器Ccap。
圖8示出了圖5中的源極驅動電路的等效電路圖。
參考圖5和圖8,每個數模轉換器DAC1、DAC2、...、DACm-1、以及DACm均接收第二電源電壓VDD2和第二接地電壓VSS2作為第二驅動電壓,例如在數模轉換器DAC1的情況下,通過連接布線部230接收數據信號D1和多個伽馬電壓VR1、VR2、...、VRi-1和VRi。每個數模轉換器DAC1、DAC2、...、DACm-1以及DACm分別包括電阻器串(電阻器梯,resistor ladder)。第二電源電壓VDD2和第二接地電壓VSS2被用作電阻器串的基準電壓。數模轉換器DAC1使用電阻器串作為產生不同電壓電平的裝置,來將從外部裝置輸入的單一伽馬校正電壓再分成對應于總灰度級的多個伽馬校正等級,并輸出對應于從外部裝置輸入的數字數據信號(Dm)的數據電壓電平中的一個。
在此,第三和第四電容器C3和C4彼此串聯連接在作為數模轉換器DAC1的驅動電壓的第二電源電壓VDD2和第二接地電壓VSS2之間,以使第二電源電壓VDD2和第二接地電壓VSS2通過第三和第四電容器C3和C4局部維持在基本恒定的電壓。因此,由數模轉換器DAC1輸出的轉換輸出信號的紋波分量可以被減少和去除。
去除了紋波分量的數模轉換器DAC1的輸出信號被輸入到輸出緩沖器B1。第一驅動電壓,即,施加到輸出緩沖器B1的第一電源電壓VDD1和第一接地電壓VSS1可以由第一和第二電容器C1和C2保持穩定。因此,作為源極驅動芯片的輸出信號的數據信號D1’、...、Dm’的噪聲分量可以被去除,從而可以提高顯示質量。
因此,根據本發明,在直接安裝在基板上的源極驅動芯片將數據信號輸出到顯示面板的源極布線的玻璃覆晶封裝(COG)結構或其他集成電路被接合或熔合到顯示基板的結構中,一個或多個旁路電容器通過使用絕緣覆蓋導電圖案來集成形成,從而穩定源極驅動芯片的輸出信號。集成旁路電容器可以單塊(monolithically)形成在顯示面板上,以提供可靠的大規模生產,由此可以去除數據信號的噪聲分量。因此,顯示裝置的驅動信號可以保持穩定,從而可以提高顯示質量。
盡管已經描述了示例性實施例,但應該理解,本發明不局限于示例性實施例,并且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在屬于本發明的主旨和范圍的情況下,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
權利要求
1.一種顯示基板,被構造為具有與其接合的用于將線路驅動信號輸出到所述基板的集成信號承載線上的一個或多個集成電路(IC),所述基板包括輸出焊盤部,被構造為電連接到所述多個IC中對應的一個的多個輸出端;扇出部,將所述輸出焊盤部電連接到所述基板的所述集成信號承載線的一個子集;第一電源布線部,沿所述基板延伸,用于通過對應的第一電壓供應導體將第一組電源電壓傳送到所述多個IC中的至少一個IC;以及第一導電圖案,與所述第一電源布線部重疊,以限定在多個所述第一電壓供應導體中的至少兩個之間進行分流的第一旁路電容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一電源布線部包括第一電壓供應導體,被構造成從外部源接收第一電源電壓,并將所述第一電源電壓傳送到所述多個IC中的所述至少一個IC;以及第一接地供應導體,被構造成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一電壓供應導體延伸,并從外部源接收第一接地電壓,以及將所述第一電源電壓傳送給所述多個IC中的所述至少一個IC。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顯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一電源布線部的第一部分與所述扇出部重疊,但是不與所述第一導電圖案重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顯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一電源布線部的第二部分與所述第一導電圖案重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顯示基板,其中,在所述第一導電圖案和所述至少兩個電壓供應導體中的第一個之間的重疊區大于所述第一導電圖案和所述至少兩個電壓供應導體中的第二個之間的重疊區。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基板,進一步包括輸入焊盤部,用于電連接到所述IC的對應的多個輸入端;以及連接布線部,用于將相鄰IC的所述輸入焊盤部彼此電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顯示基板,進一步包括第二電源布線部,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一電源布線部延伸,所述第二電源布線部將第二驅動電壓施加到所述IC;以及第二導電圖案,與所述第二電源布線部重疊。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顯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二電源布線部包括第二電壓供應導體,用于接收第二電源電壓;以及第二接地供應導體,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二電壓供應導體,其中,所述第二接地供應導體接收第二接地電壓。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顯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二電源布線部的第一部分形成在相鄰IC之間的中間區域中并且與所述連接布線部重疊。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顯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二電源布線部的第二部分形成在所述中間區域中并與所述第二導體圖案重疊。
11.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顯示基板,其中,在所述第二導電圖案和所述第二接地供應導體之間的重疊區大于所述第二導電圖案和所述第二接地供應導體之間的重疊區。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顯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一電源布線部和第二電源布線部由第一導電層形成,并且所述第一導電層進一步用于形成柵極布線,所述扇出部和所述連接布線部由第二導體層形成,并且所述第二導電層進一步用于形成源極布線,以及所述第一導電圖案和所述第二導電圖案由第三導電層形成,以及所述第三導電層進一步用于形成與所述第一導電層電絕緣的一個或多個像素電極。
13.一種顯示裝置,包括柵極線驅動部,用于將多個柵極驅動信號輸出到在所述顯示裝置的顯示區中設置的多個柵極布線;多個源極線驅動芯片,用于將多個數據信號輸出到與所述柵極布線交叉的多個源極布線;第一電源布線部,形成在所述顯示裝置的外圍區域中,并具有安裝在其中的所述源極線驅動芯片,所述第一電源布線部將第一供電電壓傳送到所述源線驅動芯片;第二電源布線部,形成在所述外圍區域中,所述第二電源布線部將第二供電電壓傳送到所述源線驅動芯片;以及第一導電圖案,重疊相鄰的所述驅動芯片之間的中間區域中的所述第一電源布線部的至少第一部分,所述第一導電圖案為在所述第一電源布線部中出現的AC電壓信號提供電容性分流路徑,以穩定在所述第一電源布線部的重疊區中的電壓電平。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所述第一電源布線部包括接收第一電源電壓的第一電源布線以及接收第一接地電壓的第一接地供應導體,其中,所述第二電源布線部包括接收第二電源電壓的第二電源布線以及接收第二接地電壓的第二接地供應導體。
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顯示裝置,進一步包括扇出部,將所述源極驅動芯片電連接到所述源極布線;以及連接布線部,通過級聯方法將數據信號傳輸到彼此鄰近的所述源極驅動芯片。
16.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形成在所述中間區域中的所述第一電源布線部與所述扇出區部分地重疊,并且所述第一電源布線部與所述第一導電圖案部分地重疊。
17.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在所述第一導電圖案和所述第一接地電壓布線之間的重疊區大于在所述第一導電圖案和所述第一電壓供應導體之間的重疊區。
18.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顯示裝置,進一步包括第二導電圖案,重疊在中間區域中形成的所述第二電源布線部的至少一部分,以為在所述第二電源布線部中出現的AC電壓信號提供電容性分流路徑,從而穩定所述第二電源布線部的重疊區中的電壓電平。
19.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形成在所述中間區域中的所述第二電源布線部與所述連接布線部部分地重疊,并且所述第二電源布線部與所述第二導電圖案部分地重疊。
20.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在所述第二導電圖案和所述第二電壓供應導體之間的重疊區大于在所述第二導電圖案和所述第二接地圖案之間的重疊區。
21.一種一個或多個集成在顯示基板上的旁路電容器的制造方法,所述顯示基板具有布置在其上用于將供電電壓傳送至進一步安裝到所述顯示基板的集成電路的相應的一個或多個電源布線部,所述方法包括將介電層設置于在所述一個或多個電源布線部中延伸的多個第一電壓傳遞導體中的至少第一個的上方;以及在所述介電層上設置導電圖案,以使所述導電圖案絕緣地重疊所述多個電壓傳送導體中的所述至少第一個,其中,所述導體圖案進一步重疊在所述一個或多個電源布線部中延伸的所述多個電壓傳送導體中的至少第二個,以限定用于出現在所述電壓傳送導體的至少第一個和至少第二個之間的AC電壓信號的電容性分流路徑。
全文摘要
一種顯示基板,包括輸出焊盤部、扇出部、第一電源布線部以及第一導電圖案。輸出焊盤部電連接到第一驅動芯片的多個輸出端。扇出部將輸出焊盤部電連接到多個源極布線。第一電源布線部沿與顯示基板的源極布線交叉的多個柵極布線的縱向延伸。第一電源布線部將至少第一和第二供電電壓傳送到驅動芯片。第一導電圖案與相鄰第二驅動芯片的輸出焊盤部之間的中間區域中的第一電源布線部絕緣地重疊。因此,第一導電圖案限定了用于電壓瞬變或紋波的電容性分流路徑。
文檔編號G09G3/36GK101093303SQ200710111568
公開日2007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07年6月19日 優先權日2006年6月19日
發明者郭玧熙, 張鐘雄, 文勝煥 申請人:三星電子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