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采用非接觸感應電源的發光/顯示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申請涉及一種采用非接觸感應電源的發光裝置,具體地來說,是涉及一種應用非接觸感應的方式傳送發光元件發光時或顯示時所需的電力,使發光裝置所安裝的物體以免接電源線、也不用安裝電池。
背景技術:
在現代社會中,一件物品的價值,除了功能、價格及其實用性之外,在視覺上的效果也越來越受到重視,為了使一件物品具有視覺上美觀的效果,在已有的技術中會在待顯示物的底部加裝發光裝置,由于光線的投射使待顯示的物品具有視覺上美觀的效果。
如圖1中所示,于待顯示物10(圖1中之待顯示物10為一高腳杯)的底部設有空腔11,在空腔11內部設置有通常所用的發光裝置20,借助待顯示物10的底蓋12將通常所用的發光裝置20固定于待顯示物10的底部空腔11內。在上述的發光裝置20中,其主要結構是將發光二極管21及電池22設置在電路板23上,其中發光二極管21是由電池22來供電,以便發光并照射到待顯示物10上,使待顯示物在視覺上更加美觀。
由于使用傳統的發光裝置20使用時,需要采用電池22或外接電源線才可持續供給電路板23上的發光二極管21發光所需的電力,在使用外接電源線時,會因線材長度上的限制,使待顯示物10的可動范圍受到限制,使得待顯示物10在使用上不方便也不美觀。雖然使用電池22來代替電源線供給電力可避免待顯示物10的移動范圍受限制,卻增加了待顯示物10的重量;此外,當電池22的電力耗盡時,就無法繼續提供發光二極管21的發光所需的電,此時需要進行電池22的更換,造成程序不但復雜且使用上不便,實為目前使用上之詬病。
還有諸如MP3播放器(MP3 PLAYER)等小型可攜式電子裝置,若安裝電池,會使有產品無法密封以及需更換電池的麻煩,若使用插接端子充電,又會有插接端子暴露在外,容易氧化及接觸不良或短路等現象,所以上述裝置有改進的必要。
本申請人鑒于上述的種種問題,并在從事該項產品的研究、設計、制造等方面積累了豐碩的經驗,積極投入大量心血及精力加以研創,終于成功的開發本申請的‘采用非接觸感應電源的發光裝置’。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采用非接觸式感應電源的發光裝置,該裝置能夠以無線的方式傳輸電能;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采用帶有非接觸感應電源的發光裝置,該裝置不需要更換電池,還可以維持其發光狀態;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可以應用于射頻辨識系統中,采用非接觸感應電源的發光裝置;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采用非接觸感應電源的發光裝置,使用該裝置的物體可以完全密封,還可以避免使用傳統的暴露在外的插接端子,防止其氧化及接觸不良或短路等。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采用非接觸感應電源的發光裝置,其包括接收電路及發射電路,其中接收電路進一步包括有接收線圈和發光元件,并整合于電路板上之后安裝到待顯示物上,發射電路則進一步包括有發射線圈,并設置在連接有電源的座體上。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采用非接觸感應電源的發光裝置,其中當待顯示物置于座體上時,座體上的發射電路會發射交流信號至待顯示物的接收電路,由接收電路轉換成發光元件發光,或者轉換成發光元件所需的電力,使該發光裝置所安裝的待顯示物上得以免接電源線及安裝電池。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采用非接觸感應電源的發光裝置,其中接收電路進一步包括有控制電路及充電電池,多余的電力可自動由充電電池加以蓄電,使用在諸如MP3播放器(MP3 PLAYER)等小型可攜式電子裝置時,具有免安裝電池及密封產品的優點。
上述實用新型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采用非接觸感應電源的發光裝置,該裝置包括發射電路和接收電路兩個部分,其中發射電路進一步包括發射線圈,發射電路設置在具有外接電源的座體中,并可發射交流信號至接收電路;接收電路進一步包括接收線圈和發光元件,該接收電路可以整體地安裝到待顯示物上,并接收發射電路所發射出來的交流信號轉換成電能,來驅動發光元件;使得待顯示物可以免接電源線或安裝電池。
發射電路進一步包括有電源電路、振蕩電路、驅動電路、發射端諧振電路,振蕩電路所產生的信號經過驅動電路放大后,傳至發射端諧振電路諧振在經發射線圈將交流信號發射出去;接收電路內進一步包括接收端諧振電路和整流電路,接收線圈接收到的交流信號經接收端諧振電路諧振后,再傳至整流電路整流,最后傳給發光元件。
發射電路中的振蕩電路為可調整頻率的振蕩電路,并且還包括反饋電路和微處理器;反饋電路將發射線圈所發射的交流信號反饋至微處理器中,從而得以改變可調整頻率的振蕩電路的振蕩頻率,以取得最佳諧振品質。
接收電路進一步包括控制電路和充電電池,控制電路將整流后的電分別傳至發光元件和充電電池中。
發射電路內進一步設有第一信號處理單元;接收電路則對應設置第二調制電路及第二信號處理單元,并配合控制電路內的微處理器,使待顯示物得以傳送數據資料到座體上。
發射電路內進一步設有第一調制電路和第一信號處理單元;接收電路則對應設置第二調制電路和第二信號處理單元,并配合控制電路內的微處理器,使待顯示物與座體間得以相互傳送及接收數據資料,其中發光元件至少包括發光二極管或顯示部件。
還可以在接收電路上設置有開關。安裝接收電路的待顯示物為射頻辨識系統的感應卡,安裝發射電路的是對應于感應卡的射頻辨識系統主機的座體。接收電路安裝于攝影機或麥克風中,發射電路安裝于相應的主機中作為座體。接收電路安裝于待顯示物中,作為射頻辨識系統的目標物;發射電路安裝于座體中,作為與目標物對應的射頻辨識系統的主機。
射頻辨識系統的目標物至少包括感應卡、晶片卡或者悠游卡。
一種安裝有采用非接觸感應電源發光裝置的待顯示物,其中所述的待顯示物可以是任何玻璃器皿、壓克力玻璃、透明的展示座、飾品或小型可攜式電器。
該裝置以無線的方式傳輸電能,使得待顯示物完整、美觀、耐用而且更衛生,避免了更換電池、拖拽電源線的麻煩,可以應用于器物展示及射頻辨識系統等多個領域。
圖1為傳統應用發光裝置的分解圖;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分解圖;圖3所示為圖2中電路板及線圈的發大示意圖;圖4所示為本實用新型電路第一實施例的框圖;圖5所示為本實用新型電路第二實施例的框圖;圖6所示為本實用新型電路第三實施例的框圖;圖7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用作射頻辨識系統(RFID)的電路框圖;圖8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的示意圖;圖9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另一使用狀態的示意圖;圖10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另一使用狀態的示意圖;圖1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另一使用狀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為了能更清楚地描述本實用新型,鑒于所采用的電路都是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熟知的電路,在此就不再對電子電路詳述,下面結合實施例對其結構組成,以及整體運作方式作說明如下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采用非接觸感應電源的發光裝置的主要結構包括有一發射電路30及一接收電路40,其中接收電路40進一步包括有接收線圈41并另接有一發光元件50,并且接收線圈41和發光元件50整合于一電路板上,容置于一待顯示物10(這里所給出的待顯示物為一個高腳杯)的底部。
所述的發射電路30設置在座體60內,座體60外接有電源線61,當待顯示物10置于座體60上時,發射電路30將電源電能轉換成交流信號,憑借感應的方式將交流信號發送至接收電路40,通過接收電路40將交流信號轉換成發光元件50發光,或轉換為發光元件50發光時所需的電力。因此當待顯示物10置于座體60上時,即可使該發光裝置自動發光或者顯示,令發光裝置所安裝的待顯示物10上得以免接電源線,也避免了安裝電池。
該待顯示物10是一只高腳杯,并且在高腳杯的底部設有空腔11,于空腔11內設置前述整合在座體60中的接收電路40及發光元件50,并通過底蓋將空腔11封閉,使接收電路40穩固于空腔11中,不至于從空腔11內脫落;另外圖示中的發光元件50是發光二極管,并通過發光二極管發光來顯示。
在圖3中,接收電路40整合到電路板上之后,除設有接收線圈41及另接有發光元件50外,另外還可以設置有充電電池45;其中發光元件50為若干個發光二極管組成。
圖4中則給出了本實用新型的采用非接觸感應電源的發光裝置的電路框圖。其中發射電路30及接收電路40的框圖,在發射電路30中包括有電源電路31、振蕩電路32、驅動電路33、發射端諧振電路34、及發射線圈35,其中電源電路用來提供電源,發射電路30自電源電路31接通外接電源后,會將電力分配給各電路,以提供各電路運作所需之電源,電力送至振蕩電路32后,由振蕩電路32將電力轉換成交流信號,再將此交流信號傳送至驅動電路33內,再通過驅動電路33將交流信號放大后,將信號送至發射端諧振電路34,發射端諧振電路34由交流信號取得諧振后,再由發射線圈35將交流信號傳送至接收電路40。
接收電路40進一步包括有接收線圈41、接收端諧振電路42及整流電路43,并另外接有發光元件50。接收電路40是通過接收線圈41來接收交流信號的。當接收線圈41接收自發射電路30所發送來的交流信號后,通過接收端諧振電路42使信號取得諧振,再將諧振的交流信號傳送至整流電路43進行整流與穩壓,然后再將交流信號轉換成可供發光元件50使用的電力,并提供給發光元件50來發光形成光源。
再如圖5中所示,上文中的發射電路30實施時,可另設置一反饋電路36及微處理器37,其中反饋電路36可將發射線圈35所發射的交流信號反饋給微處理器37經調整后,將訊號送至可調頻振蕩電路32改變其振蕩頻率,并能夠對諧振品質做出調整,以取得最佳諧振品質;若不增設此電路,也并不影響發射電路30的正常運作,增加反饋電路36及微處理器37之后,可提升電路所送出信號的品質,并使整體電路不受材料品質影響,容易生產。
在再如圖6中所示,在該實施例中,除了上述如圖5中所示的發射電路30的實施方式以外,接收電路40中還另設有控制電路44及充電電池45,當整流電路43將交流信號及整流、穩壓后,電力先經過控制電路44,由控制電路44控制電力提供給發光元件50,多余的電力就自動由充電電池45加以蓄電并保存。
因此,當接收電路40無法從發射電路30取得交流信號時,可由充電電池45內所儲蓄的電力供給發光元件50。此外,若使用在諸如MP3播放器(MP3PLAYER)等小型可攜式電子裝置時,具有免安裝電池及密封產品的優點,又可避免傳統技術利用插接端子充電的方式,從而避免插接端子暴露在外,容易氧化及接觸不良或短路等現象發生,使產品更加美觀。
圖7中所示是圖10中LCD顯示器的原理框圖。正如圖中所示,為了讓LCD顯示器所形成的顯示元件顯示文字或數字資訊,發射電路30內進一步設有第一調制電路38及第一信號處理單元39,而接收電路40則相對應設置第二調制電路46及第二信號處理單元47,而前述的控制電路44內則須內設置微處理器;并通過發射電路30及接收電路40內的第一調制電路38、第一信號處理單元39以及第二調制電路46、第二信號處理單元47以及控制電路44內則須設置微處理器,可使發射電路30及接收電路40除了交流電信號之外,可相互傳送及接收數據資料(DATA訊號),鑒于前述的主機座體60及感應卡的待顯示物10上的顯示元件顯示文字或訊號。
另外,如果發射電路30沒有設置第一調制電路38,則可以單方面接收由接收電路40的第二調制電路46、第二信號處理單元47及控制電路44內設置的微處理器所傳送的訊號;此時,接收電路40可安裝于攝影機、麥克風等電子裝置中,而座體10則為相對應的主機。
如圖8和圖9所示,由于上述本實用新型的待顯示物10免外接電源線或電池即可達到照明的功效,因此使用時,可將需要連接電源線61的座體60設置在置物臺90的底面,或者直接埋在桌面內,當待顯示物10放置在置物臺90上相對于座體60的位置時,即可自動顯示,這樣既避免桌面雜亂又可使待顯示物10具有裝飾美觀的效果。在圖8中的待顯示物10是一只高腳杯,而圖9中的待顯示物10則是一個相框。
不難看出,其他諸如前述可置放在桌面的各種飾品,均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范圍內。
如圖10中所示,上文中所描述的待顯示物10可以是射頻辨識系統(RFID)的目標物,如感應卡、晶片卡或悠游卡。該目標物(感應卡、晶片卡或悠游卡)所形成的待顯示物10上設有顯示元件,且顯示元件是以LCD顯示器或發光二極管形成的,前述的接收電路40則安裝在感應卡所形成的待顯示物10內。而座體60則為相對應于感應卡的射頻辨識系統主機,內部容置前述的發射電路30。當感應卡的待顯示物10接近主機座體60時,通過接收電路40可感應并取得發射電路30的電力之后,即可驅動顯示器或發光二極管所形成的顯示元件來顯示光亮、文字或數字資訊等。
圖11中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另外一個實施例,在該實施例中是將本實用新型安裝在展示盒70上,展示盒70的結構系包括蓋體71、盒體72,展示盒70上承載了展示物80,且于展示盒70內設有接收電路40,另外在展示盒70的下方設有前述與接收電路40相配合的座體60,在此不另加描述。于盒體72上另設有一與接收電路44相連的控制開關73,可控制接收電路40上的顯示元件顯示與否,當蓋體71在盒體72上蓋合或展開時,可觸動控制開關73令顯示元件顯示或停止顯示,另于盒體72上設有至少一個透光部74,可供顯示元件產生的光透過,使光可照射至展示物80上。
由前述各圖可知,本實用新型中的接收電路40可安裝于各類型可透光的待顯示物10上,且通過座體60配合所傳送的交流信號,使待顯示物10可避免外接電源線或電池;且本創作除上述的施例外,尚可應用于各種璃玻器皿、壓克力(壓克力玻璃)、透光展示座及飾品上。
以上的具體實施方式
的說明及圖式所示,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凡是與本實用新型的構造、裝置、特征等相近似、雷同者,均應落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采用非接觸感應電源的發光/顯示裝置,該裝置包括發射電路和接收電路兩個部分,其特征在于其中發射電路進一步包括發射線圈,發射電路設置在具有外接電源的座體中,并可發射交流信號至接收電路;接收電路進一步包括接收線圈和發光元件,該接收電路可以整體地安裝到待顯示物上,并接收發射電路所發射出來的交流信號轉換成電能,來驅動發光元件;使得待顯示物可以免接電源線或安裝電池。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光/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發射電路進一步包括有電源電路、振蕩電路、驅動電路、發射端諧振電路,振蕩電路所產生的信號經過驅動電路放大后,傳至發射端諧振電路諧振在經發射線圈將交流信號發射出去;接收電路內進一步包括接收端諧振電路和整流電路,接收線圈接收到的交流信號經接收端諧振電路諧振后,再傳至整流電路整流,最后傳給發光元件。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發光/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發射電路中的振蕩電路為可調整頻率的振蕩電路,并且還包括反饋電路和微處理器;反饋電路將發射線圈所發射的交流信號反饋至微處理器中,從而得以改變可調整頻率的振蕩電路的振蕩頻率,以取得最佳諧振品質。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發光/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接收電路進一步包括控制電路和充電電池,控制電路將整流后的電分別傳至發光元件和充電電池中。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發光/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接收電路進一步包括控制電路和充電電池,控制電路將整流后的電分別傳至發光元件和充電電池中。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發光/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發射電路內進一步設有第一信號處理單元;接收電路則對應設置第二調制電路及第二信號處理單元,并配合控制電路內的微處理器,使待顯示物得以傳送數據資料到座體上。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發光/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發射電路內進一步設有第一調制電路和第一信號處理單元;接收電路則對應設置第二調制電路和第二信號處理單元,并配合控制電路內的微處理器,使待顯示物與座體間得以相互傳送及接收數據資料。
8.根據權利要求1-7任意一項所述的發光/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發光元件至少包括發光二極管或顯示部件。
9.根據權利要求1-7任意一項所述的發光/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在接收電路上設置有開關。
10.根據權利要求1-7任意一項所述的發光/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安裝接收電路的待顯示物為射頻辨識系統的感應卡,安裝發射電路的是對應于感應卡的射頻辨識系統主機的座體。
11.根據權利要求1-7任意一項所述的發光/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接收電路安裝于攝影機或麥克風中,發射電路安裝于相應的主機中作為座體。
12.根據權利要求1-7任意一項所述的發光/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接收電路安裝于待顯示物中,作為射頻辨識系統的目標物;發射電路安裝于座體中,作為與目標物對應的射頻辨識系統的主機。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發光/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射頻辨識系統的目標物至少包括感應卡、晶片卡或者悠游卡。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申請涉及一種采用非接觸感應電源的發光裝置,具體地來說,是涉及一種應用非接觸感應的方式傳送發光元件發光時或顯示時所需的電力,使發光裝置所安裝的物體以免接電源線、也不用安裝電池。采用非接觸感應電源的發光/顯示裝置,該裝置包括發射電路和接收電路兩個部分,其中發射電路進一步包括發射線圈,發射電路設置在具有外接電源的座體中,并可發射交流信號至接收電路;接收電路進一步包括接收線圈和發光元件,該接收電路可以整體地安裝到待顯示物上,并接收發射電路所發射出來的交流信號轉換成電能,來驅動發光元件。具有免安裝電池及密封產品的優點,并且產品更加美觀。
文檔編號G09F19/00GK2884658SQ200520017098
公開日2007年3月28日 申請日期2005年4月26日 優先權日2005年4月26日
發明者張定港, 林榮聰 申請人:張定港, 林榮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