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綜合性動靜脈血管疾病造影及介入治療訓練模擬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外科手術醫療教學器械,尤其是涉及一種綜合性動靜脈血管疾病造影及介入治療訓練模擬裝置。
背景技術:
自1953年瑞典醫生Seldinger創造經皮穿刺血管X放射線下造影技術以來,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動靜脈血管疾病的造影及介入治療技術日益成熟,許許多多患有血管疾病的病人因此而受益。盡管目前在很多醫院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療已成為一種相當安全的操作,但仍然是一種具有創傷性和危險性的檢查和治療,往往再加上手術操作醫師血管腔內操作技術生疏,操作不慎或失誤,會給患者造成血管破裂大出血、栓塞劑異位栓塞心腦等重要臟器從而危及生命。因此加強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療操作的基本功模擬訓練尤為重要。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動靜脈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療操作訓練的模擬裝置,可以模擬手術當中正確的位置及方向進針穿刺血管、術后正確方法壓迫穿刺點防止局部形成血腫、術中盡快找到血管入口,造影定位及介入治療操作,有很強的臨床實際操作效果,能盡快使手術醫師熟練操作步驟及規程,有效減少醫源性損傷,從而避免醫療糾紛,造福人類。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綜合性動靜脈血管疾病造影及介入治療訓練模擬裝置,是一個復蓋有仿真皮膚,帶有臨床常見動靜脈穿刺孔,模擬人體主要血管、心臟解剖走行及直徑外形,由透明材料制成的封閉裝置,在模擬心臟左心室后壁位置,設置有經軟管與自來水水龍頭連接的進水裝置;在模擬心臟右心室后壁位置,設置有經軟管和出水水龍頭連接的出水裝置。它是依據人體主要部位正常動靜脈血管、心臟的解剖走行及直徑外形、血流動力學設計,范圍上至人體頭部耳朵下端頸總動脈分叉上方,下至雙腹股溝下端;雙肩至肘部下端,左右對稱,可用于人體主要動靜脈血管疾病治療的模擬訓練。按照正常人體與模擬裝置1∶1的比例設計,動態逼真。集模擬多種部位造影及介入治療為一體,模擬范圍廣泛,可反復使用,操作時間上不受真實人體機體狀況條件限制而縮短,無放射線對人體的損害,成本低,取材相對簡單。正常人體血液流動動脈血流是從心臟流向四肢遠端,靜脈血流是從四肢遠端流向心臟。自來水是血液的模擬代用品,插入模擬心臟左心室后壁并經軟管和自來水水龍頭相連接的是進水裝置,模擬動脈血流;插入模擬心臟右心室后壁并經軟管與出水水龍頭相連接的是出水裝置,模擬靜脈血流。進出水裝置分別由一個水龍頭控制,自來水在訓練模擬裝置中通過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水龍頭控制水的流速及流量,模擬人體真實流動血液,更增加了模擬質量;根據模擬裝置外形,也是為了保持模擬裝置的外形穩定,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綜合性動靜脈血管疾病造影及介入治療訓練模擬裝置的后面,設置有固定托。由泡沫塑料制成的模擬裝置固定托,具有輕便、價格便宜及其溝槽部分固定模擬裝置牢靠等特點;進出水軟管、模擬裝置的主要動靜脈遠端之間連接管,用一般橡膠材料制成,動靜脈遠端之間的連接管套入主體并能覆蓋股動靜脈等部位穿刺孔的部分及外敷的透明橡膠或塑料制成的仿真皮膚,術后還可模擬壓迫實際穿刺孔的正確手法及壓迫時間等效果,其二者根據多次穿刺后有無滲漏,隨時可以更換。各動脈血管出口可適當加用粘稠物質如肥皂、熟大米粒等涂抹,使血管腔變小,人為造成不同程度地動脈粥樣硬化,可增加訓練操作的真實性;模擬訓練穿刺器械采用臨床用過準備廢棄的臨床實際操作應用的造影及介入治療器械,反復使用訓練;流出道的水可用水桶接住,可用作澆花、沖廁及再次倒入進水系統等二次利用起環保作用。臨床上常見的動脈疾病,如頸動脈硬化閉塞癥、腎動脈狹窄、胸腹動脈瘤及肝癌等動脈疾病,一般均需血管造影進一步明確診斷和/或介入治療操作。本模擬裝置可用于頸動脈、腎動脈、肝動脈、腸系膜上下動脈、胸腹主動脈等部位動脈擴張、阻塞疾病及肝癌大腸癌等惡性腫瘤的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療,一般經股動脈和/或肱動脈穿刺模擬操作。靜脈疾病中如深靜脈血栓形成、布加氏綜合癥也需血管造影,進一步明確診斷和/或介入治療操作。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綜合性動靜脈血管疾病造影及介入治療訓練模擬裝置,可用于布加氏綜合癥球囊擴張支架置入術、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下腔靜脈濾器的置入,預防肺梗塞等的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療,一般經股靜脈和/或頸內靜脈穿刺模擬操作。為此本裝置在股動靜脈、肱動脈及頸內靜脈設計了臨床上常見的穿刺位置。該裝置近似臨床實際操作,集動靜脈疾病模擬訓練為一體,如果再加上電視攝像系統,更富有很強的真實操作感,模擬訓練效果好,可用于醫學院校教學及醫院臨床醫師術前訓練等。
附圖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綜合性動靜脈血管疾病造影及介入治療訓練模擬裝置結構示意圖。1—進水裝置 2—出水裝置 3—固定托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參照附圖,結合實施例說明如下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綜合性動靜脈血管疾病造影及介入治療訓練模擬裝置,是一個復蓋有仿真皮膚,帶有臨床常見動靜脈穿刺孔,模擬人體主要血管、心臟解剖走行及直徑外形,由透明材料制成的封閉裝置,在模擬心臟左心室后壁位置,設置有經軟管與自來水水龍頭連接的進水裝置1;在模擬心臟右心室后壁位置,設置有經軟管和出水水龍頭連接的出水裝置2。它是依據人體主要部位正常動靜脈血管、心臟的解剖走行及直徑外形、血流動力學設計,范圍上至人體頭部耳朵下端頸總動脈分叉上方,下至雙腹股溝下端;雙肩至肘部下端,左右對稱,可用于人體主要動靜脈血管疾病治療的模擬訓練。按照正常人體與模擬裝置1∶1的比例設計,動態逼真。集模擬多種部位造影及介入治療為一體,模擬范圍廣泛,可反復使用,操作時間上不受真實人體機體狀況條件限制而縮短,無放射線對人體的損害,成本低,取材相對簡單。正常人體血液流動動脈血流是從心臟流向四肢遠端,靜脈血流是從四肢遠端流向心臟。自來水是血液的模擬代用品,插入模擬心臟左心室后壁并經軟管和自來水水龍頭相連接的是進水裝置1,模擬動脈血流;插入模擬心臟右心室后壁并經軟管與出水水龍頭相連接的是出水裝置2,模擬靜脈血流。進出水裝置分別由一個水龍頭控制,自來水在訓練模擬裝置中通過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水龍頭控制水的流速及流量,模擬人體真實流動血液,更增加了模擬質量;根據模擬裝置外形,也是為了保持模擬裝置的外形穩定,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綜合性動靜脈血管疾病造影及介入治療訓練模擬裝置的后面,設置有固定托3。由泡沫塑料制成的模擬裝置固定托3,具有輕便、價格便宜及其溝槽部分固定模擬裝置牢靠等特點;進出水軟管、模擬裝置的主要動靜脈遠端之間連接管,用一般橡膠材料制成,動靜脈遠端之間的連接管套入主體并能覆蓋股動靜脈等部位穿刺孔的部分及外敷的透明橡膠或塑料制成的仿真皮膚,術后還可模擬壓迫實際穿刺孔的正確手法及壓迫時間等效果,其二者根據多次穿刺后有無滲漏,隨時可以更換。各動脈血管出口可適當加用粘稠物質如肥皂、熟大米粒等涂抹,使血管腔變小,人為造成不同程度地動脈粥樣硬化,可增加訓練操作的真實性;模擬訓練穿刺器械采用臨床用過準備廢棄的臨床實際操作應用的造影及介入治療器械,反復使用訓練;流出道的水可用水桶接住,可用作澆花、沖廁及再次倒入進水系統等二次利用起環保作用。臨床上常見的動脈疾病,如頸動脈硬化閉塞癥、腎動脈狹窄、胸腹動脈瘤及肝癌等動脈疾病,一般均需血管造影進一步明確診斷和/或介入治療操作。本模擬裝置可用于頸動脈、腎動脈、肝動脈、腸系膜上下動脈、胸腹主動脈等部位動脈擴張、阻塞疾病及肝癌大腸癌等惡性腫瘤的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療,一般經股動脈和/或肱動脈穿刺模擬操作。靜脈疾病中如深靜脈血栓形成、布加氏綜合癥也需血管造影,進一步明確診斷和/或介入治療操作。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綜合性動靜脈血管疾病造影及介入治療訓練模擬裝置,可用于布加氏綜合癥球囊擴張支架置入術、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下腔靜脈濾器的置入,預防肺梗塞等的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療,一般經股靜脈和/或頸內靜脈穿刺模擬操作。為此本裝置在股動靜脈、肱動脈及頸內靜脈設計了臨床上常見的穿刺位置。該裝置近似臨床實際操作,集動靜脈疾病模擬訓練為一體,如果再加上電視攝像系統,更富有很強的真實操作感,模擬訓練效果好,可用于醫學院校教學及醫院臨床醫師術前訓練等。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工作的第一步,先將進出水水龍頭打開,排出裝置內的空氣,以便入水時可以充滿水。然后將出水水龍頭適量關閉,使出水流量減少,使裝置內的蓄水充滿整個裝置;第二步,根據所要模擬的操作,有目的地選擇裝置設計的臨床常見動脈或靜脈穿刺點,按實際操作正確方法進針穿刺,置入各種穿刺介入治療器械,進行模擬多種動靜脈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療操作,還可模擬用藍色墨水或醫用美藍藥液當作造影劑,經穿刺器械注入裝置內,與水混合后進行模擬術中造影;第三步,操作結束后,還可模擬實際操作結束時的壓迫動靜脈穿刺點,進行正確地壓迫手法及壓迫時間、位置的訓練。
權利要求1.綜合性動靜脈血管疾病造影及介入治療訓練模擬裝置,是一個復蓋有仿真皮膚,帶有臨床常見動靜脈穿刺孔的模擬人體主要血管、心臟解剖走行及直徑外形的由透明材料制成的封閉裝置,其特征在于模擬心臟左心室后壁設置有經軟管與自來水水龍頭連接的進水裝置(1),模擬心臟右心室后壁設置有經軟管和出水水龍頭連接的出水裝置(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綜合性動靜脈血管疾病造影及介入治療訓練模擬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本實用新型所述模擬裝置的后面設置有固定托(3)。
專利摘要一種綜合性動靜脈血管疾病造影及介入治療訓練模擬裝置,是一個覆蓋有仿真皮膚,帶有多個臨床常見動靜脈穿刺孔,模擬人體主要血管、心臟解剖走行及直徑外形的封閉裝置;模擬心臟左心室后壁設置有經軟管和水龍頭相連接的進水裝置;模擬心臟右室后壁設置有經軟管和水龍頭連接的出水裝置。模擬裝置下面設置有固定托。集動靜脈疾病模擬訓練和多種模擬部位造影介入治療為一體,模擬范圍廣泛,可反復使用,操作時間上不受真實人體機體狀況條件限制,無放射線損害,成本低,可模擬手術中正確的位置及方向、進針穿刺血管、造影定位及介入治療操作,能盡快使手術醫師熟練操作步驟及規程,有效減少醫源性損傷,從而避免醫療糾紛,造福人類。
文檔編號G09B19/00GK2710073SQ20042005275
公開日2005年7月13日 申請日期2004年7月29日 優先權日2004年7月29日
發明者代義壯, 侯新麗, 孟慶建, 宋煒 申請人:代義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