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移動通信終端的顯示部驅動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移動通信終端的顯示部驅動方法,當受傳輸率控制而使顯示圖像畫質出現變動時,從視覺敏感的顯示部中間區(qū)域起顯示圖像幀,改善顯示部中間區(qū)域的畫質,從而能夠在視覺上改善畫面質量。
背景技術:
隨著移動通信終端的飛速普及,不斷推出采用新功能的移動通信終端,移動通信終端已經成為添加有更多功能的綜合娛樂設備。
移動通信終端已經擺脫了用于單純電話通話的通信終端的概念,作為使用多種無線數據的信息設備,其使用范圍日益廣泛,甚至利用無線互聯(lián)網實時瀏覽多種多樣的內容。
為了保障這些功能,移動通信終端在處理速度、存儲器、顯示部的顯示功能方面,出現了飛躍式的發(fā)展。實時欣賞調頻廣播或是通過互聯(lián)網欣賞多媒體內容,可以說是這些功能的集中體現。
為了支持上述功能,移動通信終端采用了彩色LCD面板,利用它可以顯示五彩斑瀾的多媒體內容。
圖1是一般移動通信終端顯示部的構成圖,該圖只顯示出了進行實質驅動所需的顯示部。
首先,LCD面板(40)與列驅動部(column driver)(10)及行驅動部(row driver)(30)連接并受其控制,接到上述列驅動部(10)提供的與一行相應的驅動數據,顯示相應數據的行的選通輸出由行驅動部(30)負責。這作為極為普通的動態(tài)控制,是用于控制由多種單元以矩陣結構形成的顯示部的基本驅動方法。
上述行驅動部(30)負責對上述LCD面板(40)的行的選通輸出,每次輸出關于一行的脈沖信號,使相應行顯示針對相應行設置的列驅動部(10)的顯示數據。針對所有行,依次實施這種動作,從而在由多個行構成的LCD面板(40)上顯示整體畫面。
通過如圖所示的連接器,移動通信終端的控制部和存儲器把用于驅動LCD面板(40)的控制數據和畫面數據提供給控制各個行驅動部(30)的定時控制器(20)和列驅動部(10)后,根據列驅動部(10)的輸出,上述定時控制器(20)進行操作,行驅動部(30)產生關于所需行的選通輸出脈沖,從而顯示出相應行。
圖2是通過上述結構實施的通常的顯示部驅動方法概念圖。如圖所示,從左上端開始逐行依次驅動。
要顯示的內容通常存儲于保存圖形LCD顯示部內容的圖形隨機存儲器(GRAM),相應隨機存儲器中存儲的畫面數據利用受到列驅動部(10)和定時控制器(20)控制的行驅動部(30),從左上端起,依次逐行顯示在LCD面板(40)上。如果快速地實施上述驅動,由于視錯覺現象,讓人感覺所有內容好象是一次顯示的。
圖3顯示出上述圖2的畫面顯示方式所使用的通常的行驅動部輸出。由圖可知,是按照顯示行依次驅動。行輸出N表示輸出順序,波形的分布順序與實際行的分布相同。當然,本附圖只是波形圖的一部分,繪制的是上端部分。
如果使用以這種方式工作的上述顯示部驅動方法,畫面(圖像)數據應始終按從畫面左上端向下端的方向存儲于圖形隨機存儲器中,這意味著畫面數據的更新應始終從畫面左上端向下端的方向進行。
但是,作為以往驅動方法,當為播放多媒體而控制傳輸率時,顯示部的左上端分部數據如果被分配了過多比特,那么左上端畫面質量良好,但中間區(qū)域或下端區(qū)域由于比特不足,所以畫面質量下降。
即,LCD面板的左上端區(qū)域與右下端區(qū)域的畫面質量出現差異,用戶在視覺上比較敏感的中間區(qū)域以相對低于左上端區(qū)域的畫面質量顯示圖像,用戶所感受到的畫面質量則會比實際畫面顯示質量更低。
如上所述,以往移動通信終端的顯示部驅動方法是使用從顯示部左上端向下端逐行依次顯示的方式,所以存在如下問題,即,如果利用分配比特的傳輸率控制方式顯示畫面數據,那么,開頭部分,即左上端部分分配的比特比較充足,所以畫質好,但中間區(qū)域和下端部分由于比特不足,顯示畫質相對較低,這無法把視覺上比較敏感的中間區(qū)域的畫質保持在最佳狀態(tài),所以,感覺上的畫面質量比較低。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正是鑒于上述這種問題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移動通信終端的顯示部驅動方法,該方法可以以畫面的中間區(qū)域為基準,同時兩行兩行地驅動,畫面數據也從中間區(qū)域開始提供,從而改善中間區(qū)域的畫質,提高感覺上的畫面質量。
為實現上述目的,在如下驅動顯示部的方法中,即,在實施傳輸率控制的情況下,為了顯示畫面數據而通過列驅動部和行驅動部來驅動顯示部,在這種驅動顯示部的方法中,本發(fā)明的特征是包括如下幾個步驟步驟1,從畫面中央行同時上下兩行兩行地向列驅動器提供把比特分配優(yōu)先權置于畫面中間區(qū)域的畫面數據;步驟2,以顯示部中央行為基準,上下兩行兩行地同時輸出行驅動部的輸出脈沖,以便與上述提供的畫面數據一致。
本發(fā)明的另一特征是上述畫面數據保存于終端帶有的圖形隨機存儲器中,按照讀取的順序,從顯示部中間區(qū)域數據起,同時上下兩行兩行地存儲。
圖1是一般移動通信終端驅動顯示屏的顯示部構成框圖;圖2是以往顯示部驅動方式概念圖;圖3是用于以往顯示部驅動的行驅動部輸出波形圖;圖4是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顯示部驅動方式概念圖;圖5是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用于顯示部驅動的行驅動部輸出波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例。
圖4是在顯示部利用虛線表示出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行驅動部輸出順序的概念圖。如圖所示,最先顯示的行是顯示部的中央行,依次同時兩行兩行地驅動并輸出圖像幀。
下面說明在176×240的顯示屏中,每個水平周期向列驅動器按照在中央區(qū)域上下方向分別提供兩行,行驅動部同時驅動上述兩行的雙重掃描方法。
即,由行驅動部進行的一個掃描是使行地址從78H移至00H,另一個掃描是從79H移至EFH。
此時,不是僅僅變更用于允許相應行的顯示的行驅動部輸出,而是畫面數據應已恰當地提供給相應列驅動部。
一般而言,列驅動部提供了一行的畫面數據后,行驅動部向要顯示相應畫面數據的行提供輸出脈沖,按照顯示提供給相應行的畫面數據的順序驅動。
因此,在存儲著上述畫面數據的圖形隨機存儲器中,數據最好按照上述畫面輸出順序存儲。即,與以往的順序性的畫面輸出相比,本發(fā)明中的輸出順序出現變更,畫面數據在圖形隨機存儲器中的數據結構也發(fā)生了變更,兩者的順序應該一致。
每個水平周期向列驅動部提供兩行的畫面數據,行驅動部以中央區(qū)域為基準,同時選擇上述兩行。列驅動部對行驅動部所驅動的兩個同時掃描脈沖信號平行地輸出數據電壓。
本發(fā)明的目標是在進行分配比特的傳輸率控制時發(fā)揮其性能。一般而言,如果使用順序性驅動方式后,再使用傳輸率控制,那么往往發(fā)生這樣的情形,一開頭分配的比特較多,而越向后比特越少。即,比特分配優(yōu)先分配給要先顯示的畫面數據,所以,顯示部上部的畫質良好,中央或下部的畫質越來越差。
因此,如果象本發(fā)明一樣,把在顯示部畫面上先顯示的區(qū)域設置為畫面的中間區(qū)域,而圖形隨機存儲器中先存儲的畫面數據也是關于中間區(qū)域的數據,那么就能夠以更高的畫質,顯示優(yōu)先進行比特分配的畫面中間區(qū)域。所以,可以把用戶視覺上比較敏感的中間區(qū)域的畫質保持在最高狀態(tài),從而能夠提高用戶感覺上的畫面質量。
圖5是上述本發(fā)明的用于畫面輸出的行驅動部輸出信號波形圖。如圖所示,行驅動部的輸出信號從中間區(qū)域的兩行上下同時驅動。行輸出N代表輸出順序,波形的分布順序與實際行的分布相同。本圖只顯示了波形圖的中間部分。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以顯示部的中間區(qū)域為基準顯示圖像,因此先向畫面中間區(qū)域分配比特。這意味著畫面的中間區(qū)域可以擁有決定畫面的相對優(yōu)先權,即使發(fā)生比特不足的情況,也會保障中間部分的畫質清晰度,通過改善視覺上集中的中間區(qū)域的畫質,可以提高用戶感覺到的畫面質量。
如上述所作的詳細說明,本發(fā)明具有如下效果在畫面中間區(qū)域同時上下驅動兩行,用于顯示它的畫面數據也從中間區(qū)域開始提供,所以,即使因為傳輸率控制而發(fā)生比特不足的情形,也會優(yōu)先向畫面中間區(qū)域分配比特,通過保障用戶視覺上集中的中間區(qū)域畫質,可以提高用戶感覺到的畫面質量。
權利要求
1.一種便攜終端的顯示部驅動方法,在如下驅動顯示部的方法中,即,在實施傳輸率控制的情況下,為了顯示畫面數據而通過列驅動部和行驅動部來驅動顯示部,在這種驅動顯示部的方法中,本發(fā)明的特征是包括如下幾個步驟步驟1,從畫面中央行同時上下兩行兩行地向列驅動器提供把比特分配優(yōu)先權置于畫面中間區(qū)域的畫面數據;步驟2,以顯示部中央行為基準,上下兩行兩行地同時輸出行驅動部的輸出脈沖,以便與上述提供的畫面數據一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終端的顯示部驅動方法,其特征是上述畫面數據保存于終端帶有的圖形隨機存儲器中,按照讀取的順序,從顯示部中間區(qū)域數據起,同時上下兩行兩行地存儲。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移動通信終端的顯示部驅動方法,其包括如下幾個步驟步驟1,從畫面中央行同時上下兩行兩行地向列驅動器提供把比特分配優(yōu)先權置于畫面中間區(qū)域的畫面數據;步驟2,以顯示部中央行為基準,上下兩行兩行地同時輸出行驅動部的輸出脈沖,以便與上述提供的畫面數據一致。本發(fā)明具有如下效果,即使因為傳輸率控制而發(fā)生比特不足的情形,也會優(yōu)先向畫面中間區(qū)域分配比特,通過保障用戶視覺上集中的中間區(qū)域畫質,可以提高用戶感覺到的畫面質量。
文檔編號G09G5/00GK1584969SQ200410032989
公開日2005年2月23日 申請日期2004年4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8月21日
發(fā)明者安晉佑 申請人:樂金電子(中國)研究開發(fā)中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