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塊式處理單元及使用該模塊式處理單元的凹版滾筒的全自動制造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能夠規格化且提高了生產效率、能夠靈活地進行定制的模塊式處理單元及使用該模塊式處理單元的凹版滾筒的全自動制造系統。模塊式處理單元包括第一處理模塊和第二處理模塊,該第一處理模塊具有:相互對置地豎立設置的一對框架構件、第一處理槽模塊、以及相對于地板面水平地設置的第一梁模塊,該第二處理模塊具有:第二處理槽模塊、相對于地板面水平地設置的第二梁模塊、以及第二夾持模塊,在所述框架構件上至少組裝有所述第一處理模塊及第二處理模塊,形成多層結構的處理單元。
【專利說明】
模塊式處理單元及使用該模塊式處理單元的凹版滾筒的全自動制造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模塊化的處理單元及使用該處理單元的凹版滾筒的全自動制造系統。
【背景技術】
[0002]以往,對于進行凹版滾筒(也稱為凹版制版輥)的制造的凹版制版工場而言,已知有專利文獻I?3所記載的技術等。
[0003]由專利文獻I?3的圖可知,以往通過工業機器人和堆垛起重機的組合,構成凹版制版棍的制造生廣線。
[0004]在使用堆垛起重機的制造生產線中,利用堆垛起重機使用卡匣式輥夾旋轉搬運單元一邊夾持被制版輥一邊進行各種處理單元的每種處理。
[0005]但是,于制造使用這樣的堆垛起重機的制造生產線時,因使用卡匣式輥夾旋轉搬運單元而一邊夾持被制版輥一邊依次向各種處理單元轉移,因此存在僅該部分便花費時間的問題。
[0006]另外,在使用堆垛起重機的制造生產線時,使用卡匣式輥夾旋轉搬運單元一邊夾持被制版輥一邊依次向處理單元轉移,因此必需使各種處理單元并排,存在需要較大的設置空間的問題。
[0007]此外,在制造使用堆垛起重機的制造生產線時,使用卡匣式輥夾旋轉搬運單元一邊夾持被制版輥一邊依次向各種處理單元轉移,因此存在擔心產生落塵的問題。
[0008]于是,作為能夠比以往迅速地進行凹版制版輥的制造、能夠實現省空間化、另外即便在夜間也能夠實現無人操作、能夠靈活地使定制制造生產線、能夠應對顧客的各種需求的自由度高的全自動凹版制版用處理系統,提出了專利文獻4所示的全自動凹版制版用處理系統并獲得了好評。
[0009]在該以往的全自動凹版制版用處理系統中,作為處理單元,公開有例如下層為鍍銅裝置、上層為脫脂裝置的兩層處理結構單元。圖8表示以往的全自動凹版制版用處理系統所使用的處理單元的側視圖。在圖8中,作為以往的處理單元的兩層結構處理單元200的下層由鍍銅裝置202構成、上層由脫脂裝置204構成。另外,附圖標記206表示用于貯存鍍敷液、脫脂液或抗蝕劑剝離液等貯藏罐。另外,在下層的處理裝置及上層的處理裝置上分別設置有用于封閉供被處理輥進出的開口部的蓋部208、210。
[0010]在這樣的以往的全自動凹版制版用處理系統中的兩層結構處理單元中,下層及上層的各處理裝置是具有分別獨立的框架的裝置,因此分別進行組裝,通過將上層的裝置搭載于下層的裝置上,從而構成兩層結構處理單元。但是,當下層及上層的各處理裝置設為具有分別獨立的框架的裝置時,處理單元無法規格化,生產效率也變差。
[0011 ]在推展更加靈活地定制全自動凹版制版用處理系統的情況下,當處理單元的尺寸多種多樣時,則還存在難以進行定制的問題。
[0012]在先技術文獻
[0013]專利文獻
[0014]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4-223751號公報
[0015]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4-225111號公報
[0016]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4-232028號公報
[0017]專利文獻2:W02012/043515號公報
【發明內容】
[0018]發明要解決的課題
[0019]本發明是鑒于上述的以往技術的現狀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夠規格化且提高了生產效率、能夠靈活地進行定制的模塊式處理單元及使用該模塊式處理單元的凹版滾筒的全自動制造系統。
[0020]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0021]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所涉及的模塊式處理單元的特征在于:為被使用于具備至少兩臺的工業機器人,在至少任一個的工業機器人的操作范圍內配置多個處理單元,利用機器手臂把持被處理輥,依次移送至該處理單元而進行處理的凹版滾筒的全自動制造系統中的模塊式處理單元,包括第一處理模塊和第二處理模塊,該第一處理模塊具有:一對框架構件,其互相相向而被豎立設置;第一處理槽模塊,其用于收容該被處理輥而進行制版處理;第一梁模塊,其被設置成與地板面成水平;及第一夾持模塊,其被安裝在該第一梁模塊,具有用于從兩端把持該被處理輥而收容在該第一處理槽模塊內的一對夾持錐,該第二處理模塊具有:第二處理槽模塊,其用于收容該被處理輥而進行制版處理;第二梁模塊,其被設置成與地板面成水平;及第二夾持模塊,其被安裝在該第二梁模塊,具有用于從兩端把持該被處理輥而收容在該第二處理槽模塊內的一對夾持錐,在上述框架構件至少安裝上述第一處理模塊及第二處理模塊,以作為多層結構的處理單元。
[0022]分別被安裝于上述第一夾持模塊及第二夾持模塊的上述一對夾持錐中的至少一個夾持錐,被安裝成可在上述第一梁模塊及第二梁模塊上分別滑動,且上述一對的夾持錐的間隔被設置成接近遠離自如為佳。
[0023]上述第一夾持模塊及第二夾持模塊適合被設置成支承上述一對夾持錐的框架部與上述第一梁模塊及上述第二梁模塊正交,并且相對于地板面成水平。
[0024]需要說明的是,以上述第一夾持模塊及第二夾持模塊的夾持錐被設置成經主軸部而能夠旋轉,使通電金屬構件抵接于至少上述第一夾持模塊及第二夾持模塊中的任一主軸部,并使電流經母線通電至上述通電金屬構件為佳。
[0025]本發明所涉及的凹版滾筒的全自動制造系統的特征在于:為使用上述模塊式處理單元的凹版滾筒的全自動制造系統,至少具備兩臺的工業機器人,在至少任一的工業機器人的操作范圍內設置多個模塊式處理單元,利用機器手臂把持被處理輥,依次移送至該模塊式處理單元而進行處理。
[0026]本發明所涉及的凹版滾筒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使用上述凹版滾筒的全自動系統而制造凹版滾筒。
[0027]本發明所涉及的凹版滾筒的特征在于使用上述凹版滾筒的全自動系統而被制造出。
[0028]發明效果
[0029]根據本發明,達成可提供能夠規格化且提高了生產效率、能夠靈活地進行定制的模塊式處理單元及使用該模塊式處理單元的凹版滾筒的全自動制造系統的顯著效果。
[0030]另外,通過將例如鍍鎳和鍍銅、抗蝕劑剝離和腐蝕、脫脂和鍍銅等兩個工程模塊化成一個處理單元而形成為一體的框架結構,從而達成能夠小型化和高精度化的顯著效果。
[0031]需要說明的是,通過規格化,還能夠實現以往無法實現的框架構件或梁模塊等各模塊的共用化等,因此還能夠實現成本的降低、生產效率的提高。
【附圖說明】
[0032]圖1是表示本發明所涉及的模塊式處理單元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簡要分解立體圖。
[0033]圖2是表示將圖2的模塊式處理單元組裝后的狀態的簡要立體圖。
[0034]圖3是表示本發明所涉及的模塊式處理單元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側視圖。
[0035]圖4是表示使通電金屬構件與本發明所涉及的模塊式處理單元的主軸部抵接的狀態的主要部分放大簡要圖。
[0036]圖5是圖4的側視示意圖。
[0037]圖6是表示通過夾緊件將母線和通電金屬構件連接的主要部分放大簡要圖。
[0038]圖7是表示使用本發明所涉及的模塊式處理單元的凹版滾筒的全自動制造系統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簡要俯視圖。
[0039]圖8是表示以往的處理單元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0]以下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但是上述實施方式僅進為例示,在不脫離本發明的技術思想的范圍下當然能夠進行各種變更。
[0041 ]根據附圖對本發明所涉及的模塊式處理單元進行說明。
[0042]在圖1?圖3中,附圖標記10表示本發明所涉及的模塊式處理單元的一個實施方式。模塊式處理單兀10包括第一處理模塊22和第二處理模塊32,該第一處理模塊22具有:一對框架構件12a、12b,其相互對置地豎立設置;第一處理槽模塊14,其用于收容被處理輥R并進行制版處理;第一梁模塊16,其相對于地板面水平地設置;以及第一夾持模塊20,其安裝于該第一梁模塊16,具有用于從兩端把持該被處理輥而將其收容在該第一處理槽模塊14內的一對夾持錐18a、18b,該第二處理模塊32具有:第二處理槽模塊24,其用于收容該被處理輥并進行制版處理;第二梁模塊26,其相對于地板面水平地設置;以及第二夾持模塊30,其安裝于該第二梁模塊26,具有用于從兩端把持該被處理輥而將其收容在該第二處理槽內的一對夾持錐18a、18b,在所述框架構件12a、12b上至少安裝有所述第一處理模塊22及第二處理模塊32,形成為多層結構的處理單元。需要說明的是,附圖標記34是用于貯存鍍敷液、脫脂液或抗蝕劑剝離液等處理液的貯藏罐。
[0043]在圖1?圖3的例子中,作為模塊式處理單元10的多層結構,示出了第一處理模塊22位于下層,第二處理模塊32位于上層的兩層結構。另外,在圖示例中,位于下層的第一處理模塊22的第一處理槽模塊14的槽比位于上層的第二處理模塊32的第二處理槽模塊24的槽深,因此優選將進行鍍敷處理等工程的處理單元作為第一處理模塊22并使其位于下層。
[0044]另外,分別被安裝于所述第一夾持模塊20及第二夾持模塊30的一對所述夾持錐18a、18b中的至少一個夾持錐能夠滑動地安裝于所述第一梁模塊16及第二梁模塊26,且一對所述夾持錐18a、18b的間隔被設置成接近遠離自如。
[0045]在圖1?圖3的例子中,分別安裝于所述第一夾持模塊20及第二夾持模塊30的一對所述夾持錐18a、18b采用如下結構,所述第一夾持模塊20及第二夾持模塊30在第一梁模塊16及第二梁模塊26的滑動導軌36a、36b上滑動,一對所述夾持錐18a、18b的間隔接近遠離自如。根據需要,例如可以僅使夾持錐18a側滑動而將夾持錐18b固定,或可以僅使夾持錐18b側滑動而將夾持錐18a固定,將一側的夾持錐固定,由此也能夠使一對所述夾持錐18a、18b的間隔接近遠離自如。在將一側的夾持錐固定時,由于不需要確保驅動裝置或電源等,因此具有處理單元的整個寬度變小的優點。
[0046]所述第一夾持模塊20及第二夾持模塊30的框架部38a、38b與所述第一梁模塊16及所述第二梁模塊26正交,并且相對于地板面水平地設置,該框架部38a、38b經主軸部28a、28b將一對所述夾持錐18a、18b支承為能夠旋轉。
[0047]這樣,通過設置所述第一梁模塊16及所述第二梁模塊26這樣的梁從而形成基準,左右的主軸部28a、28b的軸可動部位于一根梁(橫梁)上,因此可以維持高精度。另外,還具有制作處理單元時的各零件間的組合精度提高的優點。
[0048]需要說明的是,由于為多層結構,因此也可以在所述第二處理模塊32上還安裝有第三處理模塊。例如,還可以將紙研磨裝置等作為第三處理模塊而安裝在第二處理模塊32上。
[0049]圖3中示出模塊式處理單元10的側視圖。在模塊式處理單元10中,例如可以將位于下層的第一處理模塊22設為鍍銅裝置,將位于上層的第二處理模塊32設為脫脂裝置104,與圖8所示的作為以往的處理單元的兩層結構的處理單元200相比,已知處理單元的高度大約縮小25%。另外,在位于下層的第一處理模塊22及位于上層的第二處理模塊32上分別設置有用于封閉供被處理輥進出的開口部的蓋部46、48,在圖3的例子中,示出蓋部46、48打開的狀態。
[0050]因此,通過抑制高度能夠實現小型化,并且能夠實現鍍敷的高速化和省電化。由此,發揮優良的性價比。
[0051]另外,所述第一夾持模塊20及第二夾持模塊30的夾持錐18^1813設為能夠借助主軸部28a、28b旋轉,但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如圖4?圖6所示,使通電金屬構件40與至少所述第一夾持模塊20及第二夾持模塊30中的任一主軸部28a、28b抵接,經由母線(bus bar)42而使電流向所述通電金屬構件40流通。在圖4中,附圖標記44為來自整流器的電線,用于使來自交流電源的交流電壓成為直流電壓而向通電金屬構件40輸送。附圖標記43是將母線42與通電金屬構件40連接的金屬制的夾緊件。這樣一來,如圖6所示,通過經由母線42使電流向通電金屬構件40流通,從而無需在處理單元的周圍的地板面布設電源電纜,因此具有布局的自由度進一步增加的優點。作為通電金屬構件40及母線42的材質,能夠適宜使用銅。
[0052]接著,使用附圖對利用上述模塊式處理單元10的凹版滾筒的全自動制造系統進行說明。
[0053]在圖7中,附圖標記50表示本發明所涉及的凹版滾筒的全自動制造系統。
[0054]凹版滾筒的全自動制造系統50是如下的凹版滾筒的全自動制造系統,其具備至少兩臺工業機器人,在至少任一方的工業機器人的操作范圍內設置多個模塊式處理單元,利用機器手臂把持被處理輥并依次向該模塊式處理單元轉移而進行處理。
[0055]凹版滾筒的全自動制造系統50大致分為處理室A和處理室B。并且,處理室A進一步分出處理室C。所述處理室A和處理室B、所述處理室A和處理室C通過壁部52、53分隔,并且經開閉自如的開閉板54連通。
[0056]對處理室A的結構進行說明。在處理室A中,附圖標記56為第一工業機器人,具有旋轉自如的多軸的機器手臂58。
[0057]附圖標記R為被處理輥,62a、62b分別為輥儲存裝置。對于該輥儲存裝置,例如可使用專利文獻I?4所公開的輥儲存裝置。
[0058]在機器手臂58的前端設置有夾持機構64,被通過所述夾持機構64,能夠拆裝自如地夾持被處理輥R。
[0059]接著,對處理室B的結構進行說明。在處理室B中,附圖標記60為第二工業機器人,具有旋轉自如的多軸的機器手臂66。
[0060]在機器手臂66的前端設置有夾持機構68,通過所述夾持機構68,拆裝自如地夾持被處理輥R。
[0061]附圖標記70為感光膜涂覆裝置,附圖標記72為激光曝光裝置。在圖標例中,在激光曝光裝置72上設置有感光膜涂覆裝置70,示出了與以往兩層結構的處理單元相同的結構。能夠將以往公知的裝置應用于上述裝置。在圖示例中,雖然示出了應用以往公知的感光膜涂覆裝置及激光曝光裝置的例子,但也可以采用如圖1?3所示那樣模塊化的處理單元。
[0062]附圖標記74是用于為了中轉而放置被處理輥R的輥中轉載置臺,被設置在所述第一工業機器人56的操作區域與第二工業機器人60的操作區域重復的位置。附圖標記76是用于對被處理輥R進行超聲波清洗處理及干燥處理的帶干燥功能的超聲波清洗裝置,所述帶干燥功能的超聲波清洗裝置76設置為接近所述輥中轉載置臺74。
[0063]超聲波清洗裝置76為如下裝置,具有用于存積清洗水的貯存槽和設置在所述貯存槽的下部的超聲波振子,通過所述超聲波振子的超聲波振動能夠使清洗水振動從而進行清洗。在帶干燥功能的超聲波清洗裝置76還設置有干燥功能。通過帶干燥功能的超聲波清洗裝置76,能夠在各個處理中根據需要進行超聲波清洗及干燥。
[0064]另外,凹版滾筒的全自動制造系統50通過計算機78而被電控制,第一工業機器人56及第二工業機器人60也由計算機78控制。
[0065]附圖標記80為用于對被處理輥R進行顯像處理的顯像裝置。
[0066]并且,在處理室B中設置有第一模塊式處理單元82A、第二模塊式處理單元82B、以及第三模塊式處理單元82C。該些模塊式處理單元與上述模塊式處理單元1相同,為模塊化且規格化的處理單元。
[0067]第一模塊式處理單元82A采用如下結構,在下層設置有腐蝕裝置84作為第一處理模塊,在上層設置有抗蝕劑剝離裝置86作為第二處理模塊。
[0068]第二模塊式處理單元82B采用如下結構,在下層設置有用于對被處理輥R進行鍍鉻的鍍鉻裝置88作為第一處理模塊,在上層設置有電解脫脂裝置90作為第二處理模塊。
[0069]第三模塊式處理單元82C采用如下結構,在下層設置有鍍銅裝置92作為第一處理模塊,在上層設置有用于對被處理輥R進行鍍鎳的鍍鎳裝置94作為第二處理模塊。
[0070]接著,對處理室C的結構進行說明。在處理室C中,附圖標記96為用于進行紙研磨的紙研磨裝置,附圖標記98為砂輪研磨裝置。上述裝置能夠應用以往公知的裝置,例如可以使用專利文獻4?6所公開的紙研磨裝置及砂輪研磨裝置。
[0071]處理室A和處理室C經由開閉板54連通,砂輪研磨裝置98及紙研磨裝置96配置在所述第一工業機器人56的操作區域。
[0072]在圖示的例子中,所述處理室A被設置成無塵室。所述處理室A及處理室B可以根據需要分別設置成無塵室。
[0073]在處理室A的壁100上設置有門102、104,取出處理后的已制版的凹版滾筒、或放入新的被處理輥(版母材)。制版后的凹版滾筒G載置于輥儲存裝置62a、62b中的任一方,之后被搬出。另一方面,之后進行制版后的被處理輥載置于另一方的輥儲存裝置。在處理室A的外側,放置有計算機78,確認或管理各種信息、進行各種程序的設定,并且進行凹版滾筒的全自動制造系統50的控制。
[0074]在圖示例中,示出了將被處理輥R載置于輥儲存裝置62a,將制版后的凹版滾筒G載置于輥儲存裝置62b的例子。
[0075]這樣一來,利用第一工業機器人56的機器手臂58及第二工業機器人66的機器手臂66把持被處理輥R依次向該模塊式處理單元82A、82B、82C轉移而進行處理。
[0076]若使用凹版滾筒的全自動制造系統50制造凹版滾筒,與以往相比能夠更快、省電、低成本地進行制造。
[0077]附圖標記說明
[0078]10:模塊式處理單元
[0079]12a、12b:框架構件
[0080]14:第一處理槽模塊
[0081]16:第一梁模塊
[0082]18a、18b:夾持錐
[0083]20:第一夾持模塊
[0084]22:第一處理模塊
[0085]24:第二處理槽模塊
[0086]26:第二梁模塊
[0087]28a、28b:主軸部
[0088]30:第二夾持模塊
[0089]32:第二處理模塊
[0090]34、206:貯藏罐
[0091]36a、36b:滑動導軌
[0092]38a、38b:框架部
[0093]40:通電金屬構件
[0094]42:母線
[0095]43:夾緊件
[0096]44:電線
[0097]46、48、208、210:蓋部
[0098]50:全自動制造系統
[0099]52、53:壁
[0100]54:開閉板
[0101]56:第一工業機器人
[0102]58、66:機器手臂
[0103]60:第二工業機器人
[0104]62a、62b:輥儲存裝置
[0105]64、68:夾持機構
[0106]66:第二工業機器人
[0107]70:感光膜涂覆裝置
[0108]72:激光曝光裝置
[0109]74:輥中轉載置臺
[0110]76:帶干燥功能的超聲波清洗裝置
[0111]78:計算機
[0112]80:顯像裝置
[0113]82A、82B、82C:模塊式處理單元
[0114]84:腐蝕裝置
[0115]86:抗蝕劑剝離裝置
[0116]88:鍍鉻裝置
[0117]90:電解脫脂裝置
[0118]92、202:鍍銅裝置
[0119]94:鍍鎳裝置
[0120]96:紙研磨裝置
[0121]98:砂輪研磨裝置
[0122]100:壁
[0123]102、104:門
[0124]104、204:脫脂裝置
[0125]200:以往的處理單元
[0126]A、B、C:處理室
[0127]G:凹版滾筒
[0128]R:被處理輥
【主權項】
1.一種模塊式處理單元,其用于凹版滾筒的全自動制造系統,所述凹版滾筒的全自動制造系統具備至少兩臺工業機器人,在各工業機器人的操作范圍內設置有多個處理單元,利用機器手臂把持被處理輥并依次向所述處理單元轉移而進行處理,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塊式處理單元包括第一處理模塊和第二處理模塊, 所述第一處理模塊具有: 一對框架構件,其相互對置地豎立設置; 第一處理槽模塊,其用于收容所述被處理輥并進行制版處理; 第一梁模塊,其相對于地板面水平地設置;以及 第一夾持模塊,其安裝于所述第一梁模塊,具有用于從兩端把持所述被處理輥并將所述被處理輥收容于所述第一處理槽模塊內的一對夾持錐, 所述第二處理模塊具有: 第二處理槽模塊,其用于收容所述被處理輥并進行制版處理; 第二梁模塊,其相對于地板面水平地設置;以及 第二夾持模塊,其安裝于所述第二梁模塊,具有用于從兩端把持所述被處理輥并將所述被處理輥收容于所述第二處理槽模塊內的一對夾持錐, 在所述框架構件上至少組裝有所述第一處理模塊及第二處理模塊,形成多層結構的處理單元。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塊式處理單元,其特征在于, 分別安裝于所述第一夾持模塊及第二夾持模塊的一對所述夾持錐中的至少一個夾持錐分別能夠滑動地安裝于所述第一梁模塊及第二梁模塊,一對所述夾持錐的間隔被設置成一對所述夾持錐接近遠離自如。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塊式處理單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夾持模塊及第二夾持模塊的支承一對所述夾持錐的框架部與所述第一梁模塊及所述第二梁模塊正交,且相對于地板面水平地設置。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模塊式處理單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夾持模塊及第二夾持模塊的夾持錐能夠借助主軸部旋轉,使通電金屬構件與至少所述第一夾持模塊及第二夾持模塊中的任一主軸部抵接,經由母線使電流向所述通電金屬構件流通。5.—種凹版滾筒的全自動制造系統,其使用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模塊式處理單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版滾筒的全自動制造系統具備至少兩臺工業機器人,至少在任一個工業機器人的操作范圍內設置有多個模塊式處理單元,利用機器手臂把持被處理輥并依次向所述模塊式處理單元轉移而進行處理。6.一種凹版滾筒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權利要求5所述的凹版滾筒的全自動制造系統來制造凹版滾筒。7.一種凹版滾筒,其特征在于, 使用權利要求5所述的凹版滾筒的全自動制造系統而被制造。
【文檔編號】B41C1/00GK106061738SQ201580011959
【公開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請日】2015年2月19日 公開號201580011959.8, CN 106061738 A, CN 106061738A, CN 201580011959, CN-A-106061738, CN106061738 A, CN106061738A, CN201580011959, CN201580011959.8, PCT/2015/54528, PCT/JP/15/054528, PCT/JP/15/54528, PCT/JP/2015/054528, PCT/JP/2015/54528, PCT/JP15/054528, PCT/JP15/54528, PCT/JP15054528, PCT/JP1554528, PCT/JP2015/054528, PCT/JP2015/54528, PCT/JP2015054528, PCT/JP201554528
【發明人】重田龍男
【申請人】株式會社新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