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設備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在打印設備中,被構造成支撐待被打印的薄片的臺板包括被構造成接收從打印頭排出的墨的墨接收器。墨接收器包括被構造成引導被接收的墨的多個第一墨槽和多個第二墨槽,第二墨槽具有比第一墨槽的傾斜角度大的傾斜角度。臺板包括被構造成吸收由墨接收器接收的墨的吸收體,吸收體配置在墨接收器的背側。
【專利說明】
打印設備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噴墨打印設備。
【背景技術】
[0002]日本特開2006-35685號公報討論了一種能夠無邊距打印(borderless printing)的噴墨打印設備。用于支撐薄片的臺板具有由沿著薄片的輸送方向配置的由大量的肋形成的多個墨引導槽。墨吸收體配置在墨引導槽的下游。在無邊距打印期間朝向臺板排出并撞擊臺板的過量墨被略微傾斜的墨引導槽引導,并且被設置于臺板的墨吸收體吸收。
[0003]在前述日本特開2006-35685號公報所討論的打印設備中,設置于臺板的墨吸收體配置在位于下游側的肋的下方的狹窄空間內。由于墨吸收體具有小的容量,所以如果打印設備被長期使用,則墨吸收體會變得不再能夠吸收墨。然后,墨會在臺板上積聚。如果大量地積聚了該墨,則墨會從臺板溢出并滴入打印設備的內部,由此會污染打印設備的內部。
[0004]如果將前述日本特開2006-35685號公報中討論的打印設備安裝于非水平的、傾斜的安裝面,則取決于傾斜的角度和方向,能夠發生與上述問題相同的問題。更具體地,如果安裝面的傾斜抵消了臺板的傾斜,從而使臺板水平,則已經撞擊臺板的墨不會流動,而是會積聚在墨引導槽內。如果安裝面的傾斜較大,則墨引導槽中的墨不會朝向吸收體(朝向下游偵D流動,而是由于重力回流(流向上游側)。如果該墨大量地回流,則墨會從臺板滴出并污染打印設備的內部。
[0005]如果薄片通過如上所述地積聚在臺板上的墨,則墨會附著在薄片的背面并在薄片上產生污跡。此外,如果積聚的墨滴入打印設備的內部,則由于打印設備在結構上是難以清潔的,所以墨的液體成分會引起諸如腐蝕組成部件和使電氣部件短路等的問題。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產生比現有技術少的墨污跡的改進了的噴墨打印設備。
[0007]根據本發明的方面,一種打印設備,其包括:噴墨打印頭;以及臺板,其被構造成支撐待被打印的薄片。所述臺板包括被構造成接收從所述打印頭排出的墨的墨接收器,所述墨接收器中形成有被構造成引導被接收的墨的多個槽,其中,所述多個槽包括多個第一墨槽和多個第二墨槽,所述第一墨槽具有相對于所述打印設備的安裝面的第一傾斜角度,所述第二墨槽具有比所述第一傾斜角度大的傾斜角度。
[0008]根據本發明的方面,一種打印設備,其包括:噴墨打印頭,臺板,其被構造成支撐待被打印的薄片,其中,所述臺板包括被構造成接收從所述打印頭排出的墨的墨接收器,所述墨接收器中形成有被構造成引導被接收的墨的多個槽;以及機構,其被構造成改變所述墨接收器的傾斜角度。
[0009]根據本發明的方面,一種打印設備,其包括:噴墨打印頭;以及臺板,其被構造成支撐待被打印的薄片,其中,所述臺板包括墨接收器和吸收體,所述墨接收器被構造成接收從所述打印頭排出的墨,所述吸收體被構造成吸收由所述墨接收器接收的墨,所述吸收體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所述墨接收器的背側。
[0010]根據本發明的方面,一種打印設備,其包括:噴墨打印頭;以及臺板,其被構造成支撐待被打印的薄片,其中,所述臺板包括墨接收器、吸收體和另一墨吸收體,所述墨接收器被構造成接收從所述打印頭排出的墨,所述吸收體被構造成吸收由所述墨接收器接收的墨,并且所述另一墨吸收體與所述吸收體連接。
[0011]通過參照附圖對以下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說明,本發明的其它特征將變得明顯。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示出根據示例性實施方式的打印設備的外觀的立體圖。
[0013]圖2是示出打印設備的內部構造的截面圖。
[0014]圖3是示出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臺板的結構的立體圖。
[0015]圖4是示出墨接收器的詳細結構的截面圖(最下游部分處的截面圖)。
[0016]圖5是示出墨接收器的詳細結構的截面圖(沿著橫向槽的截面圖)。
[0017]圖6是示出墨接收器上的導向墨吸收體的多個墨通道的圖。
[0018]圖7是示出根據第二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臺板的結構的立體圖。
[0019]圖8A和圖SB是用于說明埋設在臺板中的墨吸收體的結構以及該臺板的傾斜狀態的改變的截面圖。
[0020]圖9是示出增設了大容量墨吸收體單元的構造示例的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圖1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打印設備的外觀的立體圖。圖2是示出打印設備的內部構造的截面圖。將打印設備粗略地分成打印單元100和位于打印單元100之上的掃描單元101。包括顯示單元和輸入鍵的操作面板10配置于打印設備的前表面。如圖2所示,打印設備在使用時放置于諸如地板和桌面等的安裝面FL上。安裝面FL通常為與重力方向垂直的水平面。
[0022]打印單元100包括盒1、拾取輥2和打印部4(包括滑架41和打印頭42)。打印單元100還包括:薄片輸送單元,其包括進給輥3、主輸送輥6和排出輥7;以及托盤9,其支撐從排出口8排出的被打印的薄片。用于從下方支撐打印目標薄片的臺板5配置成與打印部4相對。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具有將稍后說明的臺板5的作為特征的結構。
[0023]打印設備不限于具有如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的打印功能和掃描功能兩者的多功能外圍設備。打印設備可以為還包括諸如傳真等的其它功能組合的設備。打印設備還可以為單功能設備。打印系統不限于串行打印機,并且可以為細長狀的行式頭被固定配置成列的行式打印機。
[0024]通過拾取輥2逐張地取出堆疊和存儲在盒I中的薄片S或記錄介質,并且通過薄片輸送單元輸送至臺板5的上方。在通過打印部4在薄片S上打印圖像之后,將薄片S從排出口 8排出至托盤9。打印頭42為使用發熱元件或壓電元件的噴墨打印頭。打印頭42包括與多種顏色的墨對應的噴嘴陣列,并且打印彩色圖像。
[0025]在圖2的平面中,薄片S被從右向左地輸送至臺板5的上方。為以串行方式執行打印,在對薄片S的打印及步進進給(step feeding)進行逐行重復的同時,滑架41沿薄片S的薄片寬度方向(與圖2的平面垂直的方向)往復運動。如本文所采用的,可以將臺板5的在薄片S的輸送方向上的上游側簡稱為“上游”,將在薄片S的輸送方向上的下游側簡稱為“下游”。
[0026]打印設備能夠執行無邊距打印,在薄片S的邊緣不留空白。如果將圖像無邊距地打印在被輸送的薄片S的前邊緣上,則從打印頭42的噴嘴陣列排出的墨滴中的一些被施加至薄片S的該前邊緣。來自其余噴嘴的墨滴從薄片S的邊緣(下游側)流出,并且會撞擊臺板5的表面。為了接收墨,將下述墨接收器50設置于臺板5的表面。隨著打印的進行,將圖像無邊距地打印在最后一張薄片S的后邊緣上。這里,從打印頭42的噴嘴陣列排出的墨滴中的一些被施加至薄片S的后邊緣。其余噴嘴的墨滴從薄片S的邊緣(上游側)流出,并且被墨接收器50接收。如果不僅將圖像無邊距地打印在薄片S的前邊緣和后邊緣上,而且還無邊距地打印在薄片S的薄片寬度方向(與圖2的平面垂直的方向)上的薄片邊緣上,則從薄片S的該邊緣流出的墨同樣會被墨接收器50接收。
[0027]除了無邊距打印以外,墨接收器50還使用在用于防止打印頭42堵塞和墨粘度上升的預排出操作中。在實行打印操作之前或期間,通過從打印頭42的各噴嘴朝向墨接收器50排出少量墨滴來執行預排出操作。
[0028]以下將詳細說明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臺板5。圖3是示出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臺板5的結構的從斜上方觀察到的立體圖。圖4是示出墨接收器50的詳細結構的截面圖。圖4是墨接收器50的最下游部分的從薄片輸送方向上的下游側(從下述的墨吸收體)觀察到的截面圖。
[0029]用于從下方支撐被輸送的薄片S的多個肋51a(位于上游)和肋51b(位于下游)設置于臺板5的表面。用于接收從打印頭42排出的墨滴的墨接收器50在薄片輸送方向上形成在肋51a與51b之間。
[0030]墨接收器50包括墨吸收體54和墨引導部52(縱向槽組),其中墨引導部52用于朝向墨吸收體54引導已經撞擊墨接收器50的過量墨。墨吸收體54由吸收過量墨的纖維材料或多孔材料制成。墨吸收體54具有在薄片寬度方向上長的長方體形狀,并且覆蓋比待使用的最大薄片寬度寬的范圍。墨吸收體54與墨接收器50保持接觸,并且埋設在臺板5的位于墨接收器50的下游側的凹部中。
[0031]如圖8A所示,在臺板5的內部空間中還埋設了墨吸收體55,或者更具體地,墨吸收體55埋設在形成于臺板5的表面的墨引導部52和肋51a的下方(也稱作背側或后側)。墨吸收體55由與制成墨吸收體54的厚多孔片材相同的材料制成。與墨吸收體54相同,墨吸收體55在薄片寬度方向上覆蓋了長的范圍。在本示例中,墨吸收體54和55為一體化的一整張片材。然而,墨吸收體54和55可以被構造為放置成彼此緊密接觸且連接的獨立構件。
[0032]墨吸收體54在薄片輸送方向上配置在墨接收器50與位于下游的肋51b之間。如果從上方觀察臺板5,則墨吸收體54的表面在臺板5的前側露出。墨吸收體55被配置成在位于上游的肋51a的下方(背側)以及墨接收器50的下方(背側)延展。如果從上方觀察,則墨吸收體55隱藏在下方且不從這些構件露出。
[0033]如此地利用臺板5的內部空間,以提供具有大容量墨吸收體的臺板5。從打印頭42排出且被墨接收器50接收的墨先被墨吸收體54吸收,并且逐漸向墨吸收體55移動。墨吸收體54和55的組合能夠吸收大量的墨。即使打印設備長期運行,也能夠在不泄漏的情況下容納大量的墨。這防止了可能會產生墨污跡的墨在臺板5上的積聚的發生。
[0034]在本示例中,墨吸收體55被配置成超出了覆蓋從墨接收器50的下方至位于上游側的肋51a的下方的區域的寬度范圍。然而,墨吸收體55不限于該結構。墨吸收體55的容量能夠增大至大于現有技術的容量,并且如果將墨吸收體55至少配置在墨接收器50的下方,則能夠實現前述效果。
[0035]為了進一步增大墨吸收體的容量,如圖9所示,可以在位于臺板5下方的遠程位置處增設大容量墨吸收體單元56。墨吸收體單元56的內部包括大容量墨吸收體57,并且經由管58與臺板5的下部連接。一旦廢墨被位于臺板5的墨吸收體54接收并存儲在位于臺板5內部的下部,就通過管58向墨吸收體單元56傳送該廢墨。設置栗59以提高傳送效率,盡管這不是必須的。因而,利用在臺板5的下方增設的獨立的墨吸收體單元56的構造,可以省略墨吸收體55。
[0036]墨引導部52包括用于通過重力和毛細現象朝向下游側引導墨的大量的小傾斜槽522(第一墨槽)和少量的大傾斜槽521(第二墨槽),其中該下游側為墨吸收體54的設置側。換言之,具有相同高度的大量的肋等間距地配置,具有傾斜的槽底的傾斜槽形成在相鄰的肋之間。多數肋的頂部具有比臺板5用以支撐薄片S的肋51a和51b的頂部低的均勻高度。因此,防止了被輸送的薄片S的背側與墨接收器50的多數肋的頂部接觸。這防止了薄片S的背側沾染污跡。
[0037]大傾斜槽521的薄片輸送方向上的傾斜角度比小傾斜槽522大,數量比小傾斜槽522小。在該示例中,在薄片寬度方向上,為每六個小傾斜槽522配置兩個相鄰的大傾斜槽521。在臺板5的表面上,位于上游的一個肋51a、位于相鄰的大傾斜槽521之間的一個肋以及位于下游的一個肋51b成直線地配置。以該方式,構成墨引導部52的傾斜槽的數量比用于支撐薄片S的肋51a和51b的數量大。
[0038]大傾斜槽521和小傾斜槽522均被形成為相對于水平面傾斜。因而,撞擊墨接收器50的過量墨通過重力作用朝向墨吸收體54所在的下游側順利地引導。大傾斜槽521具有相對于水平面的10°的傾斜角度。小傾斜槽522具有相對于水平面的3°的傾斜角度。多個小傾斜槽522可以包括具有小于10°的多個不同傾斜角度的槽。大傾斜槽521和小傾斜槽522可以以兩者中的每個槽的傾斜角度均有變化的方式成形。
[0039]墨接收器50還包括用于沿與墨引導部52大致正交的方向(薄片寬度方向)引導墨的墨引導部53(橫向槽組)。墨引導部53包括相對于水平面具有傾斜角度且整體交錯地直線配置的橫向槽531和532(第三墨槽)。橫向槽531和532被配置成沿著薄片寬度方向在多個小傾斜槽522的中央(薄片輸送方向上的中央)附近橫穿。用于防止已經從上游流出的墨溢出臺板5的表面的肋533沿著薄片寬度方向連續地形成在墨接收器50的最上游。肋51a設置于臺板5的比肋533靠上游的表面。肋51b設置于臺板5的比墨吸收體54靠下游的表面。
[0040]圖5是示出墨引導部53的結構的截面圖。圖5是臺板5的薄片輸送方向上的中央附近的截面圖。為每個大傾斜槽521設置橫向槽531或532。橫向槽531和532沿不同方向傾斜。橫向槽531和532均被形成為以朝向對應的大傾斜槽521變低的方式向下傾斜,使得墨通過重力作用朝向大傾斜槽521流動。
[0041]為了利于墨利用毛細現象流動,期望將大傾斜槽521和小傾斜槽522形成為引導槽具有V字形的截面。大傾斜槽521和小傾斜槽522可以被形成為具有不均勻的槽寬,使得引導槽的截面面積隨著該引導槽靠近墨吸收體54而減小。同樣地,橫向槽531和532能夠被形成為具有V字形的截面。橫向槽531和532可以被形成使得引導槽的截面面積隨著該引導槽靠近大傾斜槽521而減小。為了進一步利于墨流動,能夠對小傾斜槽522、大傾斜槽521以及橫向槽531和532的表面涂布拒水性氟涂層或施加拋光處理。
[0042]圖6是示出墨接收器50上的導向墨吸收體54的多個墨通道的圖。通過三條路徑向墨吸收體54引導已經撞擊墨接收器50的墨。第一路徑(虛線所示的路徑I)為墨從大傾斜槽521流向墨吸收體54的通道。第二路徑(虛線所示的路徑2)為墨經由橫向槽531或532(在圖6中,為橫向槽532)從小傾斜槽522向大傾斜槽521移動并從大傾斜槽521流向墨吸收體54的通道。第三路徑(虛線所示的路徑3)為墨從位于墨引導部53的下游的小傾斜槽522流向墨吸收體54的通道。
[0043]為了便于理解,圖6僅通過虛線為三種類型的路徑中的每一者示出了一個代表性的通道。省略了其它相同的通道。例如,對多個大傾斜槽521中的每一者分配多個(在該示例中,為三個)小傾斜槽522。因此,來自被分配的小傾斜槽522中的任一者的墨同樣通過路徑2流向墨吸收體54。
[0044]在無邊距打印或預排出期間,從打印頭42向薄片S的外側排出的墨滴中的大部分會撞擊墨接收器50中的具有較高面積比的小傾斜槽522。因而,通過路徑2和3向墨吸收體54引導大部分墨。來自打印頭42的墨滴中的一些撞擊大傾斜槽521,并且就這樣通過大傾斜槽521導向墨吸收體54。供打印設備安裝的安裝面FL通常是水平的,并且墨按照預期流動。
[0045]如果打印設備被以一定程度傾斜地安裝,則小傾斜槽522中的墨的流動可能會停滯。即使在該情況下,墨也會通過橫向槽531和532向大傾斜槽521移動,并且通過大傾斜槽521可靠地導向墨吸收體54。由此,防止了墨積聚在墨接收器50中以及在薄片S上產生污跡。
[0046]如上所述,大傾斜槽521具有相對于水平面的10°的傾斜角度,小傾斜槽522具有相對于水平面的3°的傾斜角度。如果安裝面FL具有在打印設備的下游側升高的狀態下的大于等于3°的傾斜,則小傾斜槽522會在其上游側低的狀態下傾斜地定位。結果,已經撞擊小傾斜槽522的墨向上游回流。已經撞擊位于橫向槽531和532的下游的小傾斜槽522的墨會略向上游流動,并且經由橫向槽531和532向大傾斜槽521移動。由于在大傾斜槽521中,除非安裝面FL傾斜10°以上,否則大傾斜槽521的下游側是低的,所以墨會向下游流動并被墨吸收體54吸收。同時,已經撞擊位于橫向槽531和532的上游的小傾斜槽522的墨向上游流動并被用作阻擋壁(dam wall)的肋533阻擋。由此,防止了墨溢出臺板5的靠上游配置的表面。在實際中,用戶不大可能將打印設備放置在傾斜10°以上的安裝面FL上。因而,10°的設定能夠排除發生問題的可能性。前述角度設定僅為示例。傾斜角度不限于此。能夠使用任意的傾斜角度,只要滿足如下條件即可:大傾斜槽521具有比小傾斜槽522大的傾斜角度。
[0047]在這種情況下,能夠通過如下措施來防止墨的回流:不僅大傾斜槽521的傾斜角度大,而且小傾斜槽522的傾斜角度也大(例如,10°)。然而,這會產生墨霧(ink mist)增多的別的問題。更具體地,從打印頭42的噴嘴至墨槽的底部的距離在所有區域中均增大了。這會增大被排出的墨滴在撞擊之前的飛行距離,從而增加了墨霧的生成量。所生成的墨霧在打印設備的內部漂浮,并且附著和弄臟打印設備的部件和薄片S。因此,需要盡可能地抑制墨霧的發生。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在小傾斜槽522與大傾斜槽521之間,墨槽在功能上是分離的。大多數墨槽被構造為小傾斜槽522,以減少易于發生墨霧的大傾斜槽521的數量。結果,墨滴中的大部分會被小傾斜槽522接收,從而較小的墨飛行距離減少了墨霧的發生。
[0048]以下將說明涉及臺板5的第二示例性實施方式。在第二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用于改變墨接收器50的傾斜角度的機構被設置成在預定的時刻從墨接收器50強制地排放墨,由此獲得與前述第一示例性實施方式相同的操作效果。
[0049]圖7是示出用于改變臺板5的傾斜角度的驅動機構的結構的立體圖。圖8A和圖8B是用于示出臺板5的傾斜狀態的改變的截面圖。整個打印設備與以上圖1和圖2所述的打印設備相同。因而,將省略其說明。
[0050]與前述第一示例性實施方式不同,臺板5的墨接收器50僅包括小傾斜槽522。墨吸收體54在墨接收器50的下游側埋設在臺板5中。與第一示例性實施方式相同,肋533設置在墨接收器50的最上游,肋51a設置于臺板5的靠上游的表面,肋51b設置于臺板5的位于墨吸收體54的下游的表面。與第一示例性實施方式相同,墨吸收體55配置在臺板5的位于肋51a和墨接收器50的下方的內部空間中。如圖9所示,可以經由管連接額外的大容量墨吸收體。
[0051]軸51e配置在臺板5的上游位置的橫向兩側。臺板5被可轉動地支撐,使得臺板5能夠繞著軸51e轉動,從而臺板5的下游側能夠上下移動。為了驅動臺板5,在臺板5的下方配置包括馬達60和滑動板61的驅動機構。滑動板61通過馬達60的轉動而橫向地滑動移動。具有半圓柱形狀的兩個肋61a形成于滑動板61J字形的凸輪部51c形成于臺板5的位于下游側的背面51d、位于與肋61a相對的兩個位置處。
[0052]如果滑動板61被定位成使得兩個肋61a與兩個凸輪部51c接觸,則臺板5的下游側會升起,并且臺板5會被放置在圖8A中示出的水平位置。形成在臺板5中的墨接收器50與打印頭42大致平行。與前述示例性實施方式相同,墨接收器50的小傾斜槽522具有相對于水平面的傾斜角度Θ1(這里為3° )。如果馬達60轉動以使滑動板61橫向滑動,則兩個肋61a會與凸輪部51c分離。臺板5相應地轉動,并且下游側下降。結果,臺板5位于圖SB中示出的傾斜位置。在該狀態下,墨接收器50的小傾斜槽522具有相對于水平面的較大傾斜角度Θ2(這里為10°)。即,保持關系01〈02。為了便于理解,在圖8六和圖88中,放大了傾斜角度01和02。
[0053]在通常狀態下,或者至少在向薄片S排出墨時,將臺板5放置在圖8Α的水平位置處。由此,打印頭42與臺板5的墨接收器50之間的距離最小化,從而減少墨霧的發生。在打印操作中,用于無邊距地打印或預排出的朝向墨接收器50排出的墨滴會被墨接收器50接收。在打印操作期間,墨接收器50的小傾斜槽522具有相對于水平面的傾斜角度Θ1(這里為3°),并且使墨流向下游。
[0054]然而,如上所述,如果打印設備的安裝面FL是傾斜的,則墨在小傾斜槽522中的流動會停滯,或者墨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向上游回流并不能排放。為了強制地排放積聚的墨,在預定的時刻將臺板5暫時地放置在圖8Β的傾斜位置。在傾斜位置,小傾斜槽522處于大于ΘI的傾斜角度Θ2。即使安裝面FL不是水平的,墨也會可靠地導向位于下游的墨吸收體54。因而,從墨接收器50強制地排放了墨。
[0055]該墨排放操作意在排放積聚在墨接收器50中的墨,因而在用于排出墨的諸如打印操作和預排出操作等的操作結束之后,按照預定時序執行該墨排放操作。例如,一幅或多幅圖像的一個或多個打印作業剛結束并且剛對墨接收器50執行完預排出操作時,就可以執行墨排放操作。在除了打印操作和預排出操作以外的期間,臺板5可以維持在傾斜位置處。打印設備可以包括傾斜傳感器,并且可以被控制成僅在檢測到打印設備傾斜時執行墨排放操作。這種時序也是執行墨排放操作的預定時序的示例。
[0056]臺板5的傾斜方向不限于第二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的傾斜方向。通過使用驅動機構,可以使臺板5沿與薄片寬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傾斜。在第二示例性實施方式中,通過驅動機構來改變整個臺板5的定向。然而,臺板5的外框可以是固定的,并且驅動機構可以僅改變墨接收器50的內部部分的定向。
[0057]在第二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墨接收器50僅包括小傾斜槽522。然而,與前述第一示例性實施方式相同,墨接收器50可以被構造成包括具有不同傾斜角度的多個墨槽。換言之,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實施方式可以組合。另外,在第一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在安裝面FL具有大于10°的傾斜時可能不排放墨,能夠與第二示例性實施方式的機構相組合來排放該墨。
[0058]雖然已經參照示例性實施方式說明了本發明,但是應當理解,本發明不限于所公開的示例性實施方式。權利要求書的范圍應符合最寬泛的解釋,以包含所有的這些變型、等同結構和功能。
【主權項】
1.一種打印設備,其包括: 噴墨打印頭;以及 臺板,其被構造成支撐待被打印的薄片,所述臺板包括被構造成接收從所述打印頭排出的墨的墨接收器,所述墨接收器中形成有被構造成引導被接收的墨的多個槽, 其中,所述多個槽包括多個第一墨槽和多個第二墨槽,所述第一墨槽具有相對于所述打印設備的安裝面的第一傾斜角度,所述第二墨槽具有比所述第一傾斜角度大的傾斜角度。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設備,其中,所述臺板包括被構造成吸收由所述多個槽引導的墨的墨吸收體。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設備,其中,所述第一墨槽和所述第二墨槽沿著所述薄片的輸送方向形成,并且被傾斜成朝向配置在下游側的所述墨吸收體引導墨。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設備,其中,所述墨接收器中形成有連接所述第一墨槽和所述第二墨槽的第三墨槽,墨經由所述第三墨槽從所述第一墨槽向所述第二墨槽移動。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設備,其中,所述第三墨槽以使得墨通過重力從所述第一墨槽向所述第二墨槽移動的方式傾斜。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設備,其中,所述第三墨槽被形成為在多個所述第一墨槽的中央附近橫穿。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打印設備,其中,所述墨接收器包括被構造成阻擋墨的肋,所述肋配置在所述第一墨槽和所述第二墨槽的最上游。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設備,其中,所述臺板包括被構造成支撐所述薄片的肋,所述肋配置在所述墨接收器的上游和下游,所述薄片被以不與所述墨接收器接觸的方式支撐于所述臺板。9.一種打印設備,其包括: 噴墨打印頭, 臺板,其被構造成支撐待被打印的薄片,其中,所述臺板包括被構造成接收從所述打印頭排出的墨的墨接收器,所述墨接收器中形成有被構造成引導被接收的墨的多個槽;以及 機構,其被構造成改變所述墨接收器的傾斜角度。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打印設備,其中,所述機構被構造成:如果所述打印頭排出墨,則所述機構使所述墨接收器以第一傾斜角度定位,并且在所述打印頭不排出墨時,在預定的時刻將所述墨接收器移動至大于所述第一傾斜角度的第二傾斜角度。11.一種打印設備,其包括: 噴墨打印頭;以及 臺板,其被構造成支撐待被打印的薄片, 其中,所述臺板包括墨接收器和吸收體,所述墨接收器被構造成接收從所述打印頭排出的墨,所述吸收體被構造成吸收由所述墨接收器接收的墨,所述吸收體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所述墨接收器的背側。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打印設備,其中,所述吸收體的一部分在所述臺板的前側露出,所述吸收體的其余部分配置在所述臺板的背側并且不在所述前側露出。13.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打印設備,其中,所述臺板包括被構造成配置在所述墨接收器的上游的支撐所述薄片的肋,并且 所述吸收體配置在所述墨接收器的下方和所述肋的下方。14.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打印設備,其中, 所述墨接收器的下游設置有肋,并且 所述吸收體的一部分在所述臺板的前側露出并且位于所述墨接收器與被設置在下游的所述肋之間。15.—種打印設備,其包括: 噴墨打印頭;以及 臺板,其被構造成支撐待被打印的薄片, 其中,所述臺板包括墨接收器、吸收體和另一墨吸收體,所述墨接收器被構造成接收從所述打印頭排出的墨,所述吸收體被構造成吸收由所述墨接收器接收的墨,并且所述另一墨吸收體與所述吸收體連接。
【文檔編號】B41J2/185GK106042641SQ201610203816
【公開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請日】2016年4月1日 公開號201610203816.3, CN 106042641 A, CN 106042641A, CN 201610203816, CN-A-106042641, CN106042641 A, CN106042641A, CN201610203816, CN201610203816.3
【發明人】佃將一, 甲野藤淳, 吉田剛, 江本勇氣, 島田皓樹, 佐藤邦明, 棚網康文, 倉澤歓土, 橫井克幸
【申請人】佳能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