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轉印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薄膜轉印系統,更具體地提供一種在進行轉印工藝的過程中,防止因扭轉轉印板的準確度而發生降低轉印品質的現象,并改善結構以使能夠進行快速的工藝的結構的薄膜轉印系統。該本發明的薄膜轉印系統包括:多個轉印板,其上面具有放置基板的安裝凹槽;第一作業臺及第二作業臺,在上面可裝卸地接合所述轉印板;第一夾持裝置,設置于所述第一作業臺,當所述轉印板被放置于第一作業臺的上面時,與轉印板接合而將轉印板固定于第一作業臺;第二夾持裝置,設置于所述第二作業臺,當所述轉印板被放置于第二作業臺的上面時,與轉印板接合而將轉印板固定于第二作業臺;及機械臂,設置于所述第一作業臺及第二作業臺之間,將位于第一作業臺的上面的轉印板移送至第二作業臺的上面,或將位于所述第二作業臺的上面的轉印板再退回至第一作業臺的上面。
【專利說明】
薄膜轉印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薄膜轉印系統,更具體地涉及一種在進行轉印工藝的過程中,防止因扭轉轉印板的準確度而發生降低轉印品質的現象,并改善結構以使能夠進行快速的工藝的結構的薄膜轉印系統。
【背景技術】
[0002]作為形成制造商的標志(logo)等各種花紋的方法,當前使用了噴涂轉印法或絲網印刷法,用于在洗衣機、電冰箱等各種家電設備或智能手機等通信設備的表面形成視覺性效果,
[0003]但,所述噴涂轉印法因稱之為噴涂的方法的限制而難以實現各種設計,而且,由于噴涂的物質在大氣中擴散而成為了環境污染的原因。
[0004]并且,因所述絲網印刷法無法以相同的顏色反復印刷相同的設計,由此,存在了無法大量生產印刷有相同顏色花紋的產品的問題。
[0005]為了解決該現有問題,近來使用利用形成起到所需的裝飾效果的花紋的轉印薄膜的方法。
[0006]利用該轉印薄膜的方法為將轉印薄膜固定在放置有基板的夾具表面,然后,需要經過利用轉印滾輪而對轉印薄膜熱壓接合的過程。
[0007]但,因供放置轉印薄膜的夾具的結構脆弱,在進行轉印工藝時,因轉印滾輪施加的外力而夾具的下部不穩定,由此,發生準確度扭轉的現象,由此,時常發生極大降低轉印品質的現象。因此,需要研發能夠快速并穩定地進行轉印工藝的薄膜轉印系統。
【發明內容】
[0008]為了解決如上所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薄膜轉印系統,包括:多個轉印板,其上面具有供放置基板的安裝凹槽;第一作業臺及第二作業臺,其上面可裝卸地接合所述轉印板;第一夾持裝置,當設置于所述第一作業臺,而所述轉印板被放置于第一作業臺的上面時,與轉印板接合而將轉印板固定于第一作業臺;第二夾持裝置,當設置于所述第二作業臺,而所述轉印板被放置于第二作業臺的上面時,與轉印板接合而將轉印板固定于第二作業臺;及機械臂,設置于所述第一作業臺及第二作業臺之間,將位于第一作業臺的上面的轉印板移送至第二作業臺的上面,或將位于所述第二作業臺的上面的轉印板再退回至第一作業臺的上面。
[0009]在此,所述第一夾持裝置包括:第一夾鉗,以可旋轉的方式設置于所述第一作業臺的一側面,當轉印板被放置于第一作業臺的上面時,旋轉而上端部與所述轉印板的上面接合;及第一驅動裝置,與所述第一夾鉗的下端部連接,推拉所述第一夾鉗的下端部,而使所述第一夾鉗旋轉。
[0010]并且,所述第一夾鉗通過鉸鏈軸而與設置于第一作業臺的一側面的第一支架接合,在所述第一夾鉗的上端部形成掛鉤形狀的結合部,在所述轉印板的上面形成供插入所述結合部的結合凹槽。
[0011 ]而且,所述第一驅動裝置包括:第一汽缸,設置于第一作業臺的下面一側;第一活塞,其一端與所述第一夾鉗的下端部連接,另一端在所述第一汽缸的內部前后方向滑動。
[0012]在此,所述第一汽缸的一端插入在第一作業臺的下面設置的第一結合支架而通過鉸鏈軸接合。
[0013]另外,所述第二夾持裝置包括:第二夾鉗,以可旋轉的方式設置于所述第二作業臺的一側面,當轉印板被放置于第二作業臺的上面時,旋轉而上端部與所述轉印板的上面接合;及第二驅動裝置,與所述第二夾鉗的下端部連接,因而,推拉所述第二夾鉗的下端部而使旋轉第二夾鉗。
[0014]在此,所述第二夾鉗通過鉸鏈軸與在第二作業臺的一側面設置的第二支架接合,所述第二驅動裝置包括:第二汽缸;第二活塞,其一端與第二夾鉗的下端部連接,另一端在所述第二汽缸的內部進行前后方向滑動。
[0015]另外,所述機械臂包括:臂部,抓取所述轉印板;高度調節部,使所述臂部上下垂直移動;旋轉部,設置于所述高度調節部的下面,通過馬達等驅動裝置旋轉。
[0016]在此,所述臂部由以相互鄰近的方向水平移動,而對轉印板的兩側面施加壓力的第一、二臂部構成,所述高度調節部包括:第一、二滑動器,設置于臂部的下面;第一、二導軌,以可上下移動的方式接合所述第一、二滑動器。
[0017]本發明的薄膜轉印系統為利用第一、二夾持裝置而將供安裝基板的轉印板穩定地固定于通過第一作業臺及轉印滾輪而進行薄膜熱壓作業的第二作業臺,由此,在進行轉印作業的過程中,能夠防止因扭轉轉印板的準確度而發生降低轉印品質的現象。
[0018]并且,本發明的薄膜轉印系統利用機械臂而僅將轉印板從第一作業臺移送至第二作業臺,同時,完成轉印工藝的轉印板能夠從第二作業臺退回至第一作業臺,由此,能夠快速進行轉印工藝。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顯示本發明的薄膜轉印系統的整體結構的附圖;
[0020]圖2為更具體顯示本發明的第一作業臺與第一夾持裝置的結構的附圖;
[0021 ]圖3為顯示本發明的第一夾鉗的運行狀態的附圖;
[0022]圖4為更具體顯示本發明的第二作業臺與第二夾持裝置的結構的附圖;
[0023]圖5為更具體顯示本發明的機械臂的結構的附圖;
[0024]圖6為顯示本發明的臂部的一實施例的附圖。
[0025]附圖標記說明
[0026]100:轉印板110:安裝凹槽
[0027]120:結合凹槽 200:第一作業臺
[0028]300:第一夾持裝置310:第一夾鉗
[0029]320:第一驅動裝置321:第一汽缸
[0030]322:第一活塞 400:第二作業臺
[0031]510:第二夾鉗裝置520:第二驅動裝置
[0032]521:第二汽缸 522:第二活塞
[0033]600:機械臂610:臂部
[0034]620:高度調節部 630:旋轉部
[0035]H:鉸鏈軸
【具體實施方式】
[0036]下面,參照附圖對具體實現所述目的的本發明的優選的實施例進行說明。在說明本實施例時,對于相同的結構,使用相同的名稱及相同符號,并在下面省略對其的另外的說明。
[0037]圖1為顯示本發明的薄膜轉印系統的整體結構的附圖。
[0038]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薄膜轉印系統包括:多個轉印板100、第一作業臺200、第一夾持裝置300、第二作業臺400、第二夾持裝置500、機械臂600。
[0039]所述轉印板100上面具有安裝基板的安裝凹槽110,在進行轉印工藝時,通過下面要具體說明的機械臂600從所述第一作業臺200移送至第二作業臺400或從第二作業臺400退回至第一作業臺200。
[°04°]在所述第一作業臺200的上面可裝卸地接合所述轉印板100。該第一作業臺200制造為圓板形狀的轉盤結構,此時,在第一作業臺200的上面接合有多個轉印板100,然后隨著第一作業臺200旋轉而通過機械臂600而被依次移送至第二作業臺400。
[0041]所述第一夾持裝置300設置于所述第一作業臺200,而當所述轉印板100被放置于第一作業臺200的上面時,與轉印板100接合而起到將轉印板100固定于第一作業臺200的作用。
[0042]圖2為更具體顯示本發明的第一作業臺與第一夾持裝置的結構的附圖。
[0043]該第一夾持裝置300如圖2所示,包括:第一夾鉗310、第一驅動裝置320。
[0044]所述第一夾鉗310可旋轉地設置于第一作業臺200的一側面,當轉印板100被放置于第一作業臺200的上面時,旋轉而上端部接合于所述轉印板100的上面,由此,起到將轉印板100固定于第一作業臺200的作用。為此,所述第一夾鉗310通過鉸鏈軸(H)而與在第一作業臺200的一側面設置的第一支架210接合。
[0045]在此,在所述第一夾鉗310的上端部形成掛鉤形狀的結合部311,以使所述第一夾鉗310保持穩固地與轉印板100接合的狀態,在轉印板100的一側上面形成有供插入所述結合部311的結合凹槽120。
[0046]而且,所述第一夾鉗310再逆向旋轉,由此,所述結合部311從結合凹槽120滑脫時,因解除轉印板100與第一作業臺200的接合,由此,能夠利用機械臂600而僅提起轉印板100
而移送。
[0047]所述第一驅動裝置320與所述第一夾鉗310的下端部連接,推拉所述第一夾鉗310的下端部而起到旋轉第一夾鉗310的作用。
[0048]該所述第一驅動裝置320包括:第一汽缸321,設置于第一作業臺200的下面一側;第一活塞322,其一端與第一夾鉗310的下端部連接,另一端在所述第一汽缸321內部進行前后方向滑動。
[0049]因此,當所述第一活塞322開始在第一汽缸321內部進行前后方向滑動時,第一夾鉗310的下端部通過第一活塞322推拉,第一夾鉗310以鉸鏈軸(H)為中心進行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并與轉印板100接合或分離。
[0050]在此,所述第一活塞322的滑動以如下方式進行,利用設置于第一作業臺200的真空氣栗(未圖示)而將空氣注入至第一汽缸321內部,以用于真空吸附基板,或將空氣從第一汽缸321內部排出。
[0051 ]具體地,利用真空氣栗將高壓空氣注入至第一汽缸321內部時,第一活塞322推向第一汽缸321外部,并推動第一夾鉗310的下端部,相反地,當真空氣栗抽取第一汽缸321內部的空氣而向外部排出時,第一活塞322再次推向第一汽缸321內部并拉動第一夾鉗310的下端部。
[0052]按此方式構成的第一夾持裝置300為一對,并設置于第一作業臺200的左右兩側。此時,在轉印板100的上面兩側分別形成有供插入第一夾鉗的結合部311的結合凹槽120,由此,使得形成于第一夾鉗310的上端部的結合部311同時與轉印板100的兩側上面接合,從而,使得轉印板100更穩固地固定于第一作業臺200。
[0053]另外,所述第一汽缸321可旋轉地設置于第一作業臺200的下面。為此,在所述第一作業臺200的下面,設置供插入第一汽缸321的一端而通過鉸鏈軸(H)接合的第一結合支架220。
[0054]圖3為顯示本發明的第一夾鉗的運行狀態的附圖。
[0055]如上所示,當所述第一活塞322滑動并推拉第一夾鉗310的下端部時,如圖3所示,因第一夾鉗310為以鉸鏈軸(H)為中心進行圓運動而非直線運動,由此,與第一夾鉗310的下端部連接的第一活塞322也隨著第一夾鉗310的下端部而畫圓弧形狀的軌跡并移動。由此,第一活塞322也進行上下方向移動,而非單純地前后方向移動,由此,在第一汽缸321固定設置于第一作業臺200時,因限制第一活塞322的上下方向移動,而發生第一活塞322彎曲或第一汽缸321發生破損的事故。
[0056]因此,在將第一汽缸321的一端通過鉸鏈軸(H)與第一結合支架220接合,而第一活塞321推拉第一夾鉗310的下端部時,第一汽缸321以鉸鏈軸(H)為中心旋轉,由此,使第一活塞322以圓弧形狀的軌跡而移動。
[0057]所述第二作業臺400如所述第一作業臺200所示,在上面可裝卸地接合轉印板100。在該第二作業臺400上利用轉印滾輪(未圖示)而進行將薄膜熱壓接合于基板的轉印工藝。
[0058]具體地,在轉印板100接合于所述第二作業臺400的上面之后,薄膜被附著于所述轉印板100的上面時,設置于第二作業臺400的上側的轉印滾輪(未圖示)下降至第二作業臺400的上面而對薄膜進行熱壓。
[0059]如上所示,將安裝有基板的轉印板100移送至穩定地設置于地面的第二作業臺400之后,進行轉印工藝時,因借助第二作業臺400穩定地支撐由轉印滾輪產生的荷重,能夠防止如當前所示在進行轉印工藝的過程中,發生的因扭轉基板的準確度而降低轉印產品的品質的現象。
[0060]并且,當完成通過轉印滾輪而進行的熱壓作業時,僅將轉印板100從第二作業臺400分離,然后退回至第一作業臺200或根據需要而移送至下一個工藝,由此,能夠快速進行轉印工藝。
[0061]當所述第二夾持裝置500可旋轉地設置于所述第二作業臺400,而轉印板100被放置于第二作業臺400的上面時,起到與轉印板100接合而將轉印板100固定于第二作業臺400的作用。
[0062]圖4為更具體顯示本發明的第二作業臺與第二夾持裝置的結構的附圖。
[0063]該第二夾持裝置500如圖4所示,包括:第二夾鉗510及第二驅動裝置520。
[0064]所述第二夾鉗510可旋轉地設置于所述第二作業臺400的一側面,而當所述轉印板100被放置于第二作業臺400的上面時,旋轉而上端部與所述轉印板100的上面接合,由此,起到將轉印板100固定于第二作業臺400的作用。為此,所述第二夾鉗510通過鉸鏈軸(H)與設置于第二作業臺400的一側面的第二支架410接合。
[0065]在此,在所述第二夾鉗510的上端部也形成插入于在轉印板100的上面形成的結合凹槽120的掛鉤形狀的結合部511,以使所述第二夾鉗510穩固地與轉印板100接合。
[0066]所述第二驅動裝置520與所述第二夾鉗510的下端部連接而起到推拉所述第一夾鉗510的下端部而使第二夾鉗510旋轉的作用。
[0067]該所述第二驅動裝置520包括:第二汽缸521;第二活塞522,其一端與第二夾鉗510的下端部連接,另一端在所述第二汽缸521內部進行前后方向滑動。
[0068]因此,所述第二活塞522在第二汽缸521內部開始前后方向滑動時,第二夾鉗510的下端部通過第二活塞522推拉,第二夾鉗510以鉸鏈軸(H)為中心而進行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并與轉印板100接合或分離。
[0069]在此,所述第二汽缸521也能夠設置于第二作業臺400,但考慮到為了轉印工藝而安裝各種裝置的第二作業臺400的復雜結構,在第二作業臺400的外側另外設置垂直框架530,并且,優選地,所述第二汽缸521設置于所述垂直框架530。
[0070]并且,所述第二活塞522的滑動通過如下方式進行,利用設置于第二作業臺400的真空氣栗(未圖示)而向第二汽缸521內部注入空氣,以用于吸附基板,或從第二汽缸521內部排出空氣。
[0071]該所述第二夾持裝置500為一對,設置于第二作業臺400的左右兩側,以使轉印板100保持穩定地接合于第二作業臺400的狀態。此時,形成于第二夾鉗510的上端部的結合部511同時與在轉印板100的兩側上面形成的結合凹槽120接合,由此,將轉印板100穩固地固定于第二作業臺400,從而,更穩定地進行轉印工藝。在此,第二夾持裝置500為一對而設置于第二作業臺400左右兩側,設置有第二汽缸521的所述垂直框架530也必須為一對而設置于第二作業臺400的兩側。
[0072]另外,所述第二汽缸521可旋轉地設置于所述垂直框架530。為此,所述第二汽缸521的一端通過鉸鏈軸(H)而與垂直框架530接合。如上所示,可旋轉設置第二汽缸521的理由為第二活塞522推拉第二夾鉗510的下端部時,使得第二汽缸521以鉸鏈軸(H)為中心旋轉,而第二活塞522以圓弧形狀的軌跡移動。
[0073]所述機械臂600設置于第一作業臺及第二作業臺(200、400)之間,起到將放置于第一作業臺200的上面的轉印板100移送至第二作業臺400的上面,或將放置于所述第二作業臺400的上面的轉印板100再退回至第一作業臺200的上面的作用。
[0074]圖5為更具體顯示本發明的機械臂的結構的附圖。
[0075]該所述機械臂600如圖5所示,包括:臂部610,抓取轉印板100;高度調節部620,上下垂直移動所述臂部610;旋轉部630,設置于所述高度調節部620的下面,通過馬達等驅動裝置旋轉。
[0076]所述臂部610形成左右兩端分別延伸至第一作業臺200及第二作業臺400的上面的結構,以使同時抓取放置于第一作業臺200及第二作業臺400的轉印板100。
[0077]圖6為顯示本發明的臂部的一實施例的附圖。
[0078]該臂部610如圖6所示,由水平移動以使相互鄰近或相互遠離的第一、二臂部(611、612)構成。此時,當以相互鄰近的方向水平移動第一、二臂部(611、612)而對轉印板100的兩側面施加壓力時,自然地,臂部610為抓取轉印板100的狀態。
[0079]所述高度調節部620將所述臂部610向上側垂直移動而轉印板100被提起至第一、二作業臺(200、400)上側,或將所述臂部610向下側垂移動,以將轉印板100放置于第一、二作業臺(200、400)上面。
[0080]該高度調節部620包括:第一、二滑動器(621、622),設置于臂部610的下面;第一、二導軌(623、624),供接合所述第一、二滑動器(621、622)。因此,當所述第一、二滑動器(621、622)借助驅動裝置而隨著第一、二導軌(623、624)上下移動時,進行所述臂部610的上下高度調節。
[0081 ] 所述旋轉部630在臂部610通過高度調節部620而上下垂直移動,由此,提起放置于第一、二作業臺(200、400)的轉印板100時,與高度調節部620—起而將臂部610旋轉180度,使第一作業臺200的轉印板100位于第二作業臺400的上側,并使第二作業臺400的轉印板100位于第一作業臺200的上側。
[0082]由此,通過所述旋轉部630而臂部610旋轉180度時,通過高度調節部620,臂部610下降至第一、二作業臺(200、400)的上面,而轉印板100被放置于第一、二作業臺(200、400)時,與第一作業臺接合了的轉印板被移送至第二作業臺,以用于進行轉印工藝,并且,在第二作業臺上完成了轉印工藝的轉印板被再次退回至第一作業臺。而且,在完成該轉印板的移送/退回作業時,通過上述的第一、二夾持裝置(300、400),轉印板100被分別再次固定于第一、二作業臺(200、400)。
[0083]綜上,具體說明的本發明的范圍未限制于上述說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的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夠容易變更或置換的實施例屬于本發明的范圍,并包含于等同物或本發明的范圍。
【主權項】
1.一種薄膜轉印系統,其特征在于, 包括: 多個轉印板,上面具有放置基板的安裝凹槽; 第一作業臺及第二作業臺,在上面可裝卸地接合所述轉印板; 第一夾持裝置,設置于所述第一作業臺,當所述轉印板被放置于第一作業臺的上面時,與轉印板接合而將轉印板固定于第一作業臺; 第二夾持裝置,設置于所述第二作業臺,當所述轉印板放置于第二作業臺的上面時,與轉印板接合而將轉印板固定于第二作業臺;及 機械臂,設置于所述第一作業臺及第二作業臺之間,將位于第一作業臺的上面的轉印板移送至第二作業臺的上面,或將位于所述第二作業臺的上面的轉印板再退回至第一作業臺的上面。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轉印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夾持裝置包括: 第一夾鉗,可旋轉地設置于所述第一作業臺的一側面,當轉印板放置于第一作業臺的上面時,旋轉而上端部與所述轉印板的上面接合;及 第一驅動裝置,與所述第一夾鉗的下端部連接而推拉所述第一夾鉗的下端部,由此,旋轉第一夾鉗。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轉印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夾鉗通過鉸鏈軸而與在第一作業臺的一側面設置的第一支架接合。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轉印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夾鉗的上端部形成掛鉤形狀的結合部,在所述轉印板的上面形成有供插入所述結合部的結合凹槽。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轉印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驅動裝置包括: 第一汽缸,設置于第一作業臺的下面一側; 第一活塞,其一端與所述第一夾鉗的下端部連接,另一端在所述第一汽缸內部進行前后方向滑動。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薄膜轉印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汽缸的一端插入于在第一作業臺的下面設置的第一結合支架,而通過鉸鏈軸接合。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轉印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夾持裝置包括: 第二夾鉗,可旋轉地設置于所述第二作業臺的一側面,當轉印板放置在第二作業臺的上面時,旋轉而上端部與所述轉印板的上面接合;及 第二驅動裝置,與所述第二夾鉗的下端部連接,推拉所述第二夾鉗的下端部而旋轉第一.夾鑰'。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薄膜轉印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夾鉗通過鉸鏈軸與設置于第二作業臺的一側面的第二支架接合。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薄膜轉印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驅動裝置包括: 第二汽缸; 第二活塞,其一端與所述第二夾鉗的下端部連接,另一端在所述第二汽缸內部進行前后方向滑動。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轉印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機械臂包括: 臂部,抓取所述轉印板; 高度調節部,使所述臂部上下垂直移動; 旋轉部,設置于所述高度調節部的下面,通過馬達等驅動裝置旋轉。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薄膜轉印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臂部由以相互鄰近的方向水平移動而對轉印板的兩側面施加壓力的第一、二臂部構成。12.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薄膜轉印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度調節部包括: 第一、二滑動器,設置于臂部的下面; 第一、二導軌,可上下移動地接合所述第一、二滑動器。
【文檔編號】B41F16/00GK105899363SQ201480064179
【公開日】2016年8月24日
【申請日】2014年9月12日
【發明人】新井貴久男
【申請人】威蘭斯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