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印刷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旋轉式多工位移印機。
背景技術:
目前,塑膠件企業生產小型塑膠件的過程中,一般都會根據需要在塑膠件的表面上移印各種圖案或文字,而由于這些塑膠件種類繁多,大多形狀不規則,對采用自動化生產存在較大的困難,因此現在都是采用人工將產品放入移印機的方式來進行操作,而人工操作的效率低,造成了大量的人工浪費。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的旋轉式多工位移印機來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旋轉式多工位移印機,其能夠實現自動上料、自動移印、自動檢測、自動下料以及自動清理膠頭等一系列全自動化動作,生產效率高。
本實用新型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上述目的:一種旋轉式多工位移印機,其包括機臺、位于所述機臺上的轉盤輸送裝置、圍繞所述轉盤輸送裝置設置的上料輸送單元、上料吸附單元、移印組件、檢測單元與下料吸附單元、與所述下料吸附單元對接的下料輸送單元以及位于所述移印組件旁的清膠頭組件。
進一步的,所述移印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機臺上的第三支架、固定在所述第三支架上的第三氣缸、受所述第三氣缸驅動進行上下運動的膠頭、固定在所述第三支架上且位于所述膠頭下方的第四氣缸、受所述第四氣缸驅動進行前后運動的移印模板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三支架上且位于所述移印模板上方的油墨供給組件。
進一步的,所述清膠頭組件包括第五氣缸、受所述第五氣缸驅動進行左右運動的第二連接板、固定在所述第二連接板上的第三驅動件、受所述第三驅動件驅動進行旋轉的放料棍、固定在所述第二連接板上且位于所述放料棍下方的收料棍、固定在所述第二連接板上且位于所述放料棍與所述收料棍之間的承載板,所述放料棍上放置有膠帶。
進一步的,貼著所述承載板上下兩個表面設置有壓桿,所述承載板末端設置有活動的導輪。
進一步的,所述轉盤輸送裝置包括固定在所述機臺下方的第一驅動件、受所述第一驅動件驅動進行等角度旋轉的轉盤以及等角度固定在所述轉盤表面的載具。
進一步的,所述上料輸送單元包括固定在所述機臺上的第一支架、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上的第二驅動件、受所述第二驅動件驅動的輸送帶以及位于所述輸送帶上方且相互平行設置的若干導軌條。
進一步的,所述機臺上在所述上料輸送單元與所述下料輸送單元之間設置有第二支架,所述上料吸附單元與所述下料吸附單元結構相同且相對的設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
進一步的,所述上料吸附單元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架上的第一氣缸、受所述第一氣缸驅動進行左右運動的第一連接板、固定在所述第一連接板上的第二氣缸以及受所述第二氣缸驅動進行上下運動的若干吸嘴頭。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架上還設置有與所述移印組件位置對應的限位單元,所述限位單元包括固定在的所述第二支架上的第七氣缸以及受所述第七氣缸驅動進行上下運動的壓板。
進一步的,所述下料輸送單元包括傾斜設置的滑板、活動設置在所述滑板背面的第六氣缸以及鉸接在所述滑板上端的且受所述第六氣缸驅動進行翻轉的活動板。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旋轉式多工位移印機的有益效果在于:其能夠實現自動上料、自動移印、自動檢測、自動下料以及自動清理膠頭等一系列全自動化動作,生產效率高。具體的,
1)設置上料吸附單元與下料吸附單元,實現自動上料、自動下料,提高了工作效率;
2)在移印組件中,將膠頭移印與膠頭粘附油墨兩個動作分開設置,即膠頭只進行上下運動進行移印,而移印模板只進行前后運動,提高了移印的速度;
3)在移印組件旁設置了自動清膠頭組件,通過將帶有膠帶的承載板通過驅動件移動到膠頭下方位置,在膠頭的上下運動中即可完成清理膠頭的工作,不僅節約時間,還可保證移印質量,防止移印圖案模糊變花。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轉盤輸送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上料輸送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上料吸附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移印組件與清膠頭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下料輸送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限位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數字表示:
100旋轉式多工位移印機;
1機臺;
2轉盤輸送裝置,21第一驅動件,22轉盤,23載具,231收容槽;
3上料輸送單元,31第一支架,32第二驅動件,33輸送帶,34導軌條;
4上料吸附單元,41第二支架,42第一氣缸,43第一連接板,44第二氣缸,45吸嘴頭;
5移印組件,51第三支架,52第三氣缸,53膠頭,54第四氣缸,55移印模板,56油墨供給組件;
6檢測單元;7下料吸附單元;
8下料輸送單元,81滑板,82第六氣缸,83活動板;
9清膠頭組件,91第五氣缸,92第二連接板,93第三驅動件,94放料棍,941膠帶,95收料棍,96承載板,97壓桿,98導輪;
10廢料收集盒;
11限位單元,111第七氣缸,112壓板。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
請參照圖1-圖7,本實施例為旋轉式多工位移印機100,其包括機臺1、位于機臺1上的轉盤輸送裝置2、圍繞轉盤輸送裝置2設置的上料輸送單元3、上料吸附單元4、移印組件5、檢測單元6與下料吸附單元7、與下料吸附單元7對接的下料輸送單元8以及位于移印組件5旁的清膠頭組件9。在下料輸送單元8下方設置有廢料收集盒10。
轉盤輸送裝置2包括固定在機臺1下方的第一驅動件21、受第一驅動件21驅動進行等角度旋轉的轉盤22以及等角度固定在轉盤22表面的載具23。載具23內設置有與待移印產品形狀仿形的收容槽231,每個載具23內有兩個收容槽231。
上料輸送單元3包括固定在機臺1上的第一支架31、固定在第一支架31上的第二驅動件32、受第二驅動件32驅動的輸送帶33以及位于輸送帶33上方且相互平行設置的若干導軌條34。導軌條34位置可調,可根據不同產品規格調整導軌條34之間的距離。導軌條34主要用于歸正產品位置,對產品進行定位,便于上料吸附單元4能夠精準的吸附住產品,并準確的放入收容槽231中。
機臺1上在上料輸送單元3與下料輸送單元8之間設置有第二支架41。上料吸附單元4與下料吸附單元7結構相同且相對的設置在第二支架41上。上料吸附單元4包括固定在第二支架41上的第一氣缸42、受第一氣缸42驅動進行左右運動的第一連接板43、固定在第一連接板43上的第二氣缸44以及受第二氣缸44驅動進行上下運動的若干吸嘴頭45。
移印組件5包括固定在機臺1上的第三支架51、固定在第三支架51上的第三氣缸52、受第三氣缸52驅動進行上下運動的膠頭53、固定在第三支架51上且位于膠頭53下方的第四氣缸54、受第四氣缸54驅動進行前后運動的移印模板55以及固定在第三支架51上且位于移印模板55上方的油墨供給組件56。
清膠頭組件9包括固定在第三支架51上的第五氣缸91、受第五氣缸91驅動進行左右運動的第二連接板92、固定在第二連接板92上的第三驅動件93、受第三驅動件93驅動進行旋轉的放料棍94、固定在第二連接板92上且位于放料棍94下方的收料棍95、固定在第二連接板92上且位于放料棍94與收料棍95之間的承載板96。貼著承載板96上下兩個表面設置有壓桿97,承載板96末端設置有活動的導輪98。放料棍94上放置有膠帶941,膠帶941依次繞過承載板96上表面、導輪98、承載板96下表面,收卷在收料棍95上。本實施例會預設特定的移印次數后對膠頭53進行一次清理,需要清理時,第五氣缸91驅動第二連接板92整體向移印組件5靠攏,此時,承載板96運動到膠頭53下方,第三氣缸52驅動膠頭53向下運動,膠頭53與承載板96上的膠帶941接觸,通過膠帶941粘掉膠頭53上的油墨,從而實現自動清理膠頭53的功能。
檢測單元6為固定在第二支架41上且位于下料輸送單元8上方位置的CCD攝像頭。
下料輸送單元8包括傾斜設置的滑板81、活動設置在滑板81背面的第六氣缸82以及鉸接在滑板81上端的且受第六氣缸82驅動進行翻轉的活動板83。當經過檢測單元6檢測的產品合格時,第六氣缸82驅動活動板83向上,使得活動板83表面與滑板81表面對接;當檢測單元6檢測到不合格的產品時,第六氣缸82驅動活動板83縮回,活動板83斜面滑向廢料收集盒10。
第二支架41上還設置有與移印組件5位置對應的限位單元11,限位單元11包括固定在的第二支架41上的第七氣缸111以及受第七氣缸111驅動進行上下運動的壓板112。限位單元11主要用于移印時,將收容槽231中的產品一端壓住,防止在移印過程中發生翹起、移位,從而導致移印位置偏移、移印內容不全等現象。
本實用新型為旋轉式多工位移印機100的工作原理在于:產品從上料輸送單元3上呈并列式的輸入,上料吸附單元4吸取產品放入到載具23中;同時,膠頭53在第三氣缸52作用下向下運動,同時第四氣缸54驅動移印模板55伸出,膠頭53粘附油墨后,移印模板55退回,膠頭53上升;產品通過轉盤輸送裝置旋轉至移印組件5位置;限位單元11中的壓板112壓住產品一端,膠頭53下降將形成圖案的油墨移印到產品表面;產品旋轉至檢測單元6位置進行檢測;產品旋轉至下料輸送單元8位置,下料吸附單元7將產品取出放置滑板81上,運輸至下一工作站。
本實施例為旋轉式多工位移印機100的有益效果為:其能夠實現自動上料、自動移印、自動檢測、自動下料以及自動清理膠頭等一系列全自動化動作,生產效率高。具體的,
1)設置上料吸附單元與下料吸附單元,實現自動上料、自動下料,提高了工作效率;
2)在移印組件中,將膠頭移印與膠頭粘附油墨兩個動作分開設置,即膠頭只進行上下運動進行移印,而移印模板只進行前后運動,提高了移印的速度;
3)在移印組件旁設置了自動清膠頭組件,通過將帶有膠帶的承載板通過驅動件移動到膠頭下方位置,在膠頭的上下運動中即可完成清理膠頭的工作,不僅節約時間,還可保證移印質量,防止移印圖案模糊變花。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