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用于向液體消耗裝置供應液體的技術。
背景技術:
以往,已知有一種在以能夠抽出的方式將墨水容納帶容納在盒殼體的狀態下,從墨水容納袋向打印機供應墨水的技術(例如,專利文獻1)。
在先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號WO2004/037541。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在專利文獻1的技術中,由于盒殼體的安裝部被設置在打印機內的排紙部的旁邊,因此存在打印機的水平方向上的大型化的問題。另外,有時發生增加供應到打印機的墨水量,或者增加供應到打印機的墨水的種類(例如,墨水顏色)等的設計變更的情況。但是,在打印機的設置空間受限、且難以在水平方向上使打印機大型化的情況下,可能發生難以將墨水容納袋以及盒殼體增設在排紙部的旁邊的情況。
這樣的問題不限于墨水容納袋以及容納墨水容納袋的殼體,通用于涉及具備向打印機等的液體消耗裝置供應液體的液體容納體、以及能夠將液體容納體容納在內部的框體的液體供應單元的技術。
因此,本發明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的至少一部分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抑制液體消耗裝置的水平方向上的大型化,并能夠容易應對增加液體容納體的數量等的設計變更的技術。另外,在以往的技術中,期望降低成本、節省資源、容易制造、提高易用性、能夠使結構簡單的技術等。
用于解決技術問題的手段
因此,本發明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的至少一部分而作出的,能夠作為下面的方式而實現。
(1)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式,提供一種具備向液體消耗裝置供應液體的液體容納體的液體供應單元。該液體供應單元包括:單元框體,所述單元框體被配置在所述液體消耗裝置的下側,并以能夠拆裝的方式安裝到所述液體消耗裝置;液體容納體,所述液體容納體具有用于使液體流出的液體供應部,并且能夠容納于所述單元框體的內部;以及液體導入部,所述液體導入部能夠與所述液體供應部連接,用于使來自所述液體供應部的液體流通到所述液體消耗裝置,并且配置于所述單元框體的內部。
根據該方式的單元,由于在液體消耗裝置的下側安裝單元框體,因此能夠抑制包含液體消耗裝置以及液體供應單元的液體消耗系統的水平方向上的大型化,并能夠容易應對增加液體容納體的設置數量等的設計變更。因此,能夠在不增加設置面積的情況下增加供應到液體消耗裝置的液體的量或者液體的種類。另外,由于有重量的液體容納體被配置在液體消耗裝置的下側,因此與被配置在上側的情況相比,能夠使液體消耗系統的重心位于靠近下側,由此能夠使液體消耗系統的姿勢穩定化。
(2)上述方式的液體供應單元中,所述液體導入部可以構成為能夠從所述單元框體的外部目視確認。
根據該方式的液體供應單元,液體導入部構成為能夠目視確認,因此能夠目視確認液體導入部的位置,并能夠使液體供應部與液體導入部連接。
(3)上述方式的液體供應單元,還可以包括第一電氣連接部,所述第一電氣連接部被配置在所述單元框體的內部,所述液體容納體具有接觸部,所述接觸部能夠以通過與所述第一電氣連接部接觸而電氣連接。
根據該方式的液體供應單元,能夠使第一電氣連接部與接觸部電氣連接。
(4)上述方式的液體供應單元中,所述第一電氣連接部可以構成為能夠從所述單元框體的外部目視確認。
根據該方式的液體供應單元,由于第一電氣連接部構成為能夠目視確認,因此能夠目視確認第一電氣連接部的位置的同時,使接觸部接觸到第一電氣連接部。
(5)上述方式的液體供應單元,也可以包括:框體側電氣布線,所述框體側電氣布線與所述第一電氣連接部電氣連接,并被配置在所述單元框體的內部;以及第二電氣連接部,所述第二電氣連接部與所述框體側電氣布線的一端部連接,并且用于使所述框體側電氣布線和所述液體消耗裝置的裝置側電氣中繼部電氣連接,其中,所述液體消耗裝置的裝置側電氣中繼部和所述液體消耗裝置的控制部電氣連接,所述第二電氣連接部相對于所述單元框體的位置被固定。
根據該方式的液體供應單元,框體側電氣布線被配置在單元框體的內部,因此能夠降低框體側電氣布線損壞的可能性。另外,通過第二電氣連接部,能夠容易使框體側電氣布線和裝置側電氣中繼部電氣連接。
(6)上述方式的液體供應單元,還可以包括:液體導入流路部,所述液體導入流路部與所述液體導入部連接,并被配置在所述單元框體的內部;以及液體連接部,所述液體連接部與所述液體導入流路部的一端部連接,并且用于使與所述液體消耗裝置的液體噴射頭連通的所述液體消耗裝置的裝置側液體中繼部和所述液體導入流路部連通,所述液體連接部相對于所述單元框體的位置被固定。
根據該方式的液體供應單元,液體導入流路部被配置在單元框體的內部,因此能夠降低液體導入流路部損壞的可能性。另外,通過液體連接部,能夠容易使液體導入流路部和裝置側液體中繼部連通。
(7)上述方式的液體供應單元也可以構成為,所述單元框體可以具有裝配結構,所述裝配結構用于通過被嵌合到所述液體消耗裝置的框體而在將所述單元框體安裝到所述液體消耗裝置。
根據該方式的液體供應單元,通過使單元框體和液體消耗裝置的框體嵌合,能夠容易將單元框體安裝到液體消耗裝置。
(8)上述方式的液體供應單元還可以包括定位部,所述定位部用于決定所述單元框體相對于所述框體的位置。
根據該方式的液體供應單元,能夠容易決定單元框體相對于框體的位置。
(9)上述方式的液體供應單元也可以構成為,所述裝配結構具有開口部,所述開口部用于在所述單元框體被安裝到所述框體的狀態下,與所述框體一起劃分形成能夠從所述單元框體的外部向內部伸入手的間隙。
根據該方式的液體供應單元,當拆裝單元框體時,能夠降低使用者的手夾到液體消耗裝置和單元框體之間的可能性。
(10)上述方式的液體供應單元也可以構成為,所述液體導入部具有基端部以及頂端部,所述液體導入部從所述基端部向所述頂端部延伸的方向是鉛垂上方向、鉛垂下方向、以及水平方向中的任何一個方向。
根據該方式的液體供應單元,與液體導入部相對于鉛垂方向或者水平方向傾斜的情況相比,能夠容易使液體供應部和液體導入部連接。
(11)上述方式的液體供應單元也可以構成為,所述單元框體具備容納殼體,所述容納殼體構成為能夠在水平方向上移動,并且能夠比液體消耗裝置更向所述水平方向上突出,所述液體容納體被容納在所述容納殼體。
根據該方式的液體供應單元,通過使容納殼體向水平方向突出,能夠容易地將液體容納體容納在容納殼體。
(12)上述方式的液體供應單元也可以構成為,所述液體容納體具有液體容納部,所述液體容納部具有撓性并且用于容納液體,所述液體容納部具有構成主面的第一主面、以及構成主面且與所述第一主面對置的第二主面,所述液體容納體以所述第一主面和所述第二主面對置的方向為鉛垂方向的方式被容納在所述容納殼體。
根據該方式的液體供應單元,能夠使液體容納體的容納殼體內的姿勢穩定化。
(13)上述方式的液體供應單元也可以構成為,所述液體導入部通過以支點為中心旋轉,而與所述液體供應部連接。
根據該方式的液體供應單元,通過使液體導入部旋轉,能夠使液體導入部與液體供應部連接。
(14)上述方式的液體供應單元也可以構成為,所述液體導入部被配置在所述容納殼體的內部,所述液體導入部延伸的方向與所述容納殼體的移動方向交叉。
根據該方式的液體供應單元,由于液體導入部延伸的方向與容納殼體的移動方向交叉,因此通過使液體容納體沿著與移動方向交叉的方向(液體導入部延伸的方向)移動,能夠使液體供應部和液體導入部連接。
(15)上述方式的液體供應單元也可以構成為,所述容納殼體的移動方向和當使所述液體供應部與所述液體導入部連接時的所述液體容納體的移動方向交叉。
根據該方式的液體供應單元,通過使液體容納體沿著與移動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動,能夠使液體供應部和液體導入部連接。
(16)上述方式的液體供應單元也可以構成為,還可以包括泵,所述泵用于將容納于所述液體容納體的液體移送至所述液體消耗裝置。
根據該方式的液體供應單元,能夠從位于液體消耗裝置的下側的液體容納體向液體消耗裝置穩定地供應液體。
上述的本發明的各方式具有的多個構成要素并非全部是必須的,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的一部分或全部,或為了達到本說明書所記載的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能夠適當地對所述多個構成要素的一部分構成要素進行其改變、刪除、與新的其他構成要素的替換、限定內容的一部分刪除。另外,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的一部分或全部,或為了達到本說明書所記載的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能夠將上述的本發明的一個方式所含有的技術特征的一部分或全部與上述的本發明的其他方式所含有的技術特征的一部分或全部組合而成為本發明的獨立的一個方式。
例如,在本發明的一個方式中,可以作為具備單元框體、液體容納體以及液體導入部的多個要素之中的一個以上的要素的裝置而實現。即,該裝置可以具有單元框體,也可以不具有。另外,該裝置可以具有液體容納體,也可以不具有。根據這樣的各種方式,能夠解決裝置的小型化、降低成本、節省資源、容易制造、提高易用性等種種問題的至少一個。另外,前面所述的液體容納體的各種方式的技術特征的一部分或全部都能夠適用于該裝置。
此外,本發明能夠以種種方式實現,例如,除了液體供應單元之外,能夠以液體供應單元的制造方法、具備液體消耗裝置和液體供應單元的液體消耗系統等的方式實現。
附圖說明
圖1是作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液體消耗系統的立體圖;
圖2是液體容納體的立體圖;
圖3是液體容納體的立體圖;
圖4是用于說明液體容納體的圖;
圖5是用于說明電路基板的圖;
圖6是沿著圖5的箭頭F5方向觀察時的圖;
圖7是用于進一步說明液體消耗系統的圖;
圖8是用于說明連接單元的圖;
圖9是作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液體消耗系統的立體圖;
圖10是液體容納體的立體圖;
圖11是用于說明液體供應單元的內部構成的圖;
圖12是用于說明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液體供應單元的圖;
圖13是作為本發明的第四實施方式的液體消耗系統的立體圖;
圖14是用于說明液體供應單元的構成的第一圖;
圖15是用于說明液體供應單元的構成的第二圖;
圖16是用于說明液體供應單元的構成的第三圖;
圖17是在第一實施方式的液體供應單元中設置了泵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A.第一實施方式:
A-1.液體消耗系統1000的簡要構成:
圖1是作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液體消耗系統1000的立體圖。在圖1中描繪了彼此正交的XYZ軸。此外,在其他圖中,也根據需要而標注XYZ軸。
液體消耗系統1000具備作為液體消耗裝置的打印機10、以及液體供應單元90。在液體消耗系統1000的使用狀態下,液體消耗系統1000被設置在由X軸方向和Y軸方向限定的水平的面上。Z軸方向是鉛垂方向(上下方向)。另外,-Z軸方向是鉛垂下方向,+Z軸方向是鉛垂上方向。
打印機10具備框體(裝置側框體)19、被配置在框體19的內部的記錄機構11及控制部18、供紙口16、以及排紙盤17。框體19是大致長方體形狀。框體19具備前表面(第一面、第一壁)102、左側面(第一側面、第一側壁)104、右側面(第二側面、第二側壁)106、背面(第二面、第二壁)109、上表面(第三面、第三壁)101以及底面(第四面、第四壁)108。各面102、104、106、109、101、108構成打印機10的外殼。
前表面102與背面109對置。左側面104與右側面106對置。前表面102、背面109、左側面104以及右側面106是相對于打印機10的設置面大致垂直的面。上表面101與底面108對置。上表面101以及底面108是相對于打印機的設置面大致水平的面。此處,“大致垂直”、“大致水平”除了完全“垂直”或“水平”的意思之外,還包括大約“垂直”或“水平”的意思。即,各面102、104、106、109、101、108不是完全的平面,而是包括凹凸等的面,因此在外觀上只要是大約“垂直”或大約“水平”即可。
前表面102和背面109相對的方向是X軸方向。左側面104和右側面106相對的方向是Y軸方向。上表面101和底面108相對的方向是Z軸方向。X軸方向是打印機10的“深度方向”、Y軸方向是打印機10的“寬度方向”,Z軸方向是打印機10的“高度方向”。
控制部18控制液體消耗系統1000的各種動作(例如,記錄機構11的動作)。另外,控制部18與液體供應單元90的后面敘述的液體容納體50的電路基板電氣連接,在與電路基板之間進行與液體容納體50相關的信息(液體余量或者被容納的液體的顏色信息等)的交換。
記錄機構11具有液體噴射頭13,液體噴射頭13用于將作為液體的墨水噴吐到記錄介質(例如,印刷紙張)。墨水從液體供應單元90(詳細地講,后面敘述的液體容納體50)供應到液體噴射頭13。具體而言,通過設置于打印機10的、具有泵功能的供應機構(未圖示)來吸引,由此液體容納體50的墨水被供應到液體噴射頭13。記錄機構11按照來自控制部18的控制信號,從液體噴射頭13向印刷紙張噴射墨水,由此進行圖像等的印刷(記錄)。具體而言,通過記錄機構11而沿著+X軸方向(副掃描方向)搬送紙張,并且液體噴射頭13在Y軸方向(主掃描方向)上移動的同時向紙張噴射墨水,由此向紙張進行印刷。液體噴射頭13的移動通過步進電機(未圖示)的驅動經由同步帶(未圖示)而進行。此外,本實施方式的打印機10是所謂的液體噴射頭13向主掃描方向移動的串行頭方式的打印機。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可以是液體噴射頭13為沿著Y軸方向延伸的長形狀、且液體噴射頭13不移動地固定的所謂的行頭方式的打印機。
供紙口16容納作為印刷對象的多個記錄介質(例如,印刷紙張)。供紙口16的前表面102側開口,能夠從該開口在內部配置記錄介質。排紙盤17被設置在前表面102。排紙盤17排出通過記錄機構11而記錄了的記錄介質。
液體供應單元90具備液體容納體50,液體容納體50容納用于向打印機10供應的墨水。液體供應單元90被配置在液體消耗裝置10的下側。在將液體消耗系統1000投影到水平面(XY平面)的情況下,液體消耗裝置10和液體供應單元90的外形形狀大致相同。此外,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在投影到水平面的情況下,液體供應單元90的外形形狀可以小于液體消耗裝置10的外形形狀。液體供應單元90具備以能夠拆裝的方式安裝到打印機10的框體19的單元框體91。單元框體91具備固定框體96以及容納殼體94,固定框體96的、相對于打印機10的位置固定,容納殼體94構成為被固定框體96環繞、且能夠在水平方向(在本實施方式中,X軸方向)上移動。此處,將固定框體96中的、位于相比容納殼體94更靠近-Y軸方向側的部分稱為第一固定框體96A,位于相比容納殼體94更靠近+Y軸方向側的部分稱為第二固定框體96B。單元框體91構成液體供應單元90的外殼。
第一固定框體96A被配置在容納殼體94的-Y軸方向側。第二固定框體96B被配置在容納殼體94的+Y軸方向側。容納殼體94構成為通過被抽出到+X軸方向側(打印機10的前表面102側),能夠相對于打印機10向水平方向突出。
A-2.液體容納體50的構成:
圖2是液體容納體50的立體圖。圖3是液體容納體50的立體圖。圖4是用于說明液體容納體50的圖。圖5是用于說明電路基板582的圖。圖6是沿著圖5的箭頭F5方向觀察時的圖。圖4是從液體容納體50卸下液體容納部52的圖。圖2~圖4中圖示有在液體容納體50容納于容納殼體94的容納狀態(安裝狀態)下的XYZ軸。Y軸方向是液體容納體50的“高度方向”。Z軸方向是液體容納體50的“厚度方向”。X軸方向是液體容納體50的“寬度方向”。液體容納體50的液體容納部52按照高度方向、寬度方向、厚度方向的順序大小變小。即,在液體容納部52中填充墨水的初始狀態下,高度方向的大小最大,厚度方向的大小最小。
液體容納體50(圖4)具備容納部支承組件51、液體容納部52以及流路形成部件70。容納部支承組件51具有把手部53、液體供應部57、電路基板582以及接觸部配置部59。把手部53是Z軸方向開口的框狀的部件。
液體容納部52(圖2)能夠容納墨水。液體容納部52在外表面露出的狀態下被安裝在容納部支承組件51上。液體容納部52具有可撓性,隨著被容納的墨水的減少而容積減少。
液體容納部52具有第一片材521、第二片材522(圖3)以及第三片材523。第一~第三片材521~523劃分用于在內側容納墨水的空間部。在液體容納體50的安裝狀態下,第一片材521構成液體容納部52的底部。
此處,如圖2所示,將液體容納部52中的、安裝了容納部支承組件51的部分作為一端部501,將與一端部501對置的部分作為另一端部502。另外,將液體容納部52的一端側(+X軸方向側)部分作為第一側端部503,將另一端側(-X軸方向側)部分作為第二側端部504。
第一片材521和第二片材522彼此的邊緣區域的一部分被熔敷。詳細地講,邊緣區域中的一端部501、第一側端部503以及第二側端部504被熔敷。為了便于理解,在圖2和圖3中,在第一和第二片材521、522被熔敷的部分標有交叉影線。另外,在液體容納部52的一端部501熔敷有容納部支承組件51(詳細地說,裝配部549)。為了便于理解,在圖2和圖3中,在容納支承組件51和第一及第二片材521、522的熔敷部分標有實線的單影線。
如圖2所示,第三片材523和第一片材521及第二片材522的邊緣區域的一部分被熔敷。在該熔敷部分標有點劃線的單影線。這樣,本實施方式的液體容納部52是通過熔敷等而粘接3個片材521、522、523的類型(所謂的具有底面的袋狀型)。
第一~第三片材521~523分別是具有可撓性的部件。作為第一~第三片材521~523的材料(材質),例如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尼龍、聚乙烯等。
液體容納部52雖然在本實施方式中是通過熔敷等而粘接第一~第三片材521~523的類型,但只要是能夠容納液體的部件即可。例如,也可以是省略第三片材523、通過熔敷等粘接第一和第二片材521、522的類型(所謂的枕型)。另外,液體容納部52也可以不具有可撓性。
此處,在構成液體容納部52的外表面的片材中,第一和第二片材521、522與其他片材(第三片材523)相比面積最大。因此,可以將第一片材521稱為液體容納體50的第一主面521,可以將第二片材522稱為液體容納體50的第二主面522。
如圖2所示,流路部件70被配置在液體容納部52內。流路形成部件70是管。即,流路形成部件70是筒狀部件。流路形成部件70具有彈性。流路形成部件70例如由彈性體或者橡膠等形成,由此具有彈性。流路形成部件70在內側形成使液體容納部52的內部和液體供應部57連通的流路。液體容納部52的墨水通過流路形成部件70的流路而流通到液體供應部57。
如圖4所示,把手部53具有位于+Y軸方向側的端部的握持部54、位于-Y軸方向側的端部的裝配部549、在Y軸方向上位于握持部54和裝配部之間的基部548。另外,把手部53還具有位于+X軸方向側的端部的第一連接部546和位于-X軸方向側的端部的第二連接部547。
握持部54、第一連接部546、第二連接部547以及基部548分別是棒狀。由握持部54、第一連接部546、第二連接部547和基部548形成框狀部件。由此,在把手部53劃分形成用于接受使用者的手的、近似矩形狀的接受空間部542。
握持部54是使用者握持液體容納體50的部分。握持部54沿著X軸方向延伸。
第一連接部546是從握持部54中的X軸方向上的一端部延伸到基部548側(-Z軸方向側、圖2所示的液體容納部52側)的部件。第二連接部547是從握持部54中的X軸方向上的另一端部延伸到基部548側(-Z軸方向側,圖2所示的液體容納部52側)的部件。基部548是隔著接受空間部542而與握持部54對置的部分。基部548沿著X軸方向延伸。在基部548安裝有液體供應部57以及電路基板保持部(接觸部配置部)59。
裝配部549沿著X軸方向延伸。裝配部549是通過熔敷等安裝液體容納部52的一端部501(圖2)的部分。
液體供應部57(圖4)與液體容納部52的內部連通,將液體容納部52的墨水供應到打印機10。詳細地講,液體容納部52的墨水通過流路形成部件70、以及裝配部549及基部548的內部流路(未圖示)而到達液體供應部57。
液體供應部57具有作為一端的液體供應口572和作為另一端的供應連接部573。液體供應口572與液體容納部52的內部連通,并使容納于液體容納部52的墨水流出到外部(打印機10)。液體供應部57是沿著Z軸方向延伸的筒狀部件(環狀部件)。液體供應部57設置為比把手部53更突出到外側(-Z軸方向)。
液體供應部57具備中心軸CT。中心軸CT與Z軸方向平行。此處,在Z軸方向的、從液體供應口572朝向供應連接部573的方向是+Z軸方向,從供應連接部573朝向液體供應口572的方向是-Z軸方向。在液體供應部57的內部設置有用于開閉液體供應部57的內部流路的閥機構。通過后面敘述的液體導入部被插入到液體供應部57內而打開閥機構,墨水變得能夠從液體供應部57流通到液體導入部。
如圖4所示,在液體容納體50的未使用狀態(初始狀態)下,液體供應口572由薄膜99堵塞。由此,能夠抑制在容納到容納殼體94之前墨水從液體供應口572漏出到外部。當安裝液體容納體50時,薄膜99被液體導入部破壞。
接觸部配置部59配置電路基板582。接觸部配置部59被一體地設置在把手部53。在本實施方式中,接觸部配置部59通過和把手部53以一體成形的方式制成,由此與把手部53一體地設置。此處,“一體地設置”意味著接觸部配置部59以與把手部53的移動聯動的方式設置于把手部53。此外,在其他實施方式中,也可以通過熔敷等而將接觸部配置部59安裝到把手部53,從而將接觸部配置部59一體地設置在把手部53。
接觸部配置部59是Y軸方向側(握持部54所處的一側)開口的凹形狀。凹形狀的底部594相對于Y軸方向傾斜。通過在底部594安裝電路基板582,電路基板582以相對于中心軸CT方向傾斜的狀態保持在接觸部配置部59。
如圖5所示,在電路基板582的+Y軸方向側的上側端部586形成凸臺槽584,在電路基板582的-Y軸方向側的下側端部587形成有凸臺孔585。電路基板582使用凸臺槽584以及凸臺孔585而被固定于底部594(圖4)。
電路基板582(圖5、圖6)具有設置于表面582fa的液體容納體側端子組580和設置于背面582fb的存儲裝置583。表面582fa以及背面582fb是平面。
液體容納體側端子組580由9個端子581A~581I構成。存儲裝置583保存與液體容納體50相關的信息(例如墨水余量或者墨水顏色)等。存儲裝置583和9個端子581A~581I電氣連接。
如圖5所示,9個液體容納體側端子581A~581I分別形成為大致矩形。9個的液體容納體側端子581A~581I以在Y軸方向的不同位置形成兩列Ln1、Ln2的方式配置。列Ln1、Ln2平行于X軸方向。
在液體容納體側端子581A~581I各自的中央部形成有用于與被配置在單元框體91的內部的后面敘述的第一電氣連接部接觸的接觸部cp。也可以認為上述的列Ln1、Ln2是由多個接觸部cp形成的列。此外,在不區別地使用9個液體容納體側端子581A~581I的情況下,使用符號“581”。
A-3.液體消耗系統1000的詳細構成:
圖7是用于進一步地說明液體消耗系統1000的圖。圖8是用于說明連接單元71的圖。在圖8中圖示有在沿著X軸方向排列的3個連接單元71中位于最+X軸方向側的一個。為了便于理解,在圖8中也使用實線示出被配置在容納殼體94內的連接單元71。
打印機10的框體19(圖7)具備裝置側液體中繼部182、裝置側電氣中繼部184以及裝置側定位部162。各部182、184、162被配置在框體19的內部中的底面108側。在從液體容納體50朝向液體噴射頭13(圖1)的、墨水的流動方向(液體供應方向)上,裝置側液體中繼部182位于打印機10的上游側端部。裝置側液體中繼部182是與液體連接部82連接的部分。裝置側液體中繼部182和液體噴射頭13通過管等的液體流通管而連通。通過液體連接部82和裝置側液體中繼部182的連接,液體容納體50的墨水變得能夠流通到液體噴射頭13。在裝置側液體中繼部182內設置閥機構,通過與液體連接部82連接而打開閥。裝置側電氣中繼部184通過電氣布線(裝置側電氣布線)188而與控制部18電氣連接。通過裝置側電氣中繼部184和后面敘述的第二電氣連接部84的電氣連接,液體容納體50的電路基板582與打印機10的控制部18電氣連接。當液體供應單元90被安裝到框體19時,液體連接部82與裝置側液體中繼部182連接,第二電氣連接部84與裝置側電氣中繼部184連接。
裝置側定位部162是被設置在底面108的凹部。裝置側定位部162是用于決定將液體供應單元90安裝到框體19時的位置的部件。
在容納殼體94容納3個液體容納體50。液體容納體50被容納為使得第一片材521位于下側、第二片材522位于上側。即,以第一片材521和第二片材相對的方向變成鉛垂方向的方式被容納在容納殼體94。
3個液體容納體50均容納有黑色的墨水。此外,容納在容納殼體94中的液體容納體50的數量或者墨水顏色不限于上述的數量或顏色。例如,在容納殼體94中可以容納2個以下的液體容納體50,也可以容納4個以上的液體容納體50。另外,例如,可以容納黃色、品紅色或者青色等的黑色以外的顏色的墨水。
容納殼體94(圖8)在內部具有連接單元71,連接單元71被配置在容納殼體94的底面948。連接單元71具有基臺部702、觸點單元78以及液體導入部762。基臺部702是大致長方體的部件。基臺部702是配置液體容納體50的把手部53的部分。觸點單元78被配置在基臺部702上。觸點單元78具有第一電氣連接部782、以及保持第一電氣連接部782的保持部780。第一電氣連接部782由與電路基板582的接觸部cp(圖5)接觸的多個端子785構成。端子785與9個接觸部cp對應地設置有9個。端子785的一部分從保持部780的、傾斜的表面上突出。該突出的部分與接觸部cp接觸。另外,端子785經由被配置在基臺部702的內部的中繼基板而與框體側電氣布線842電氣連接。
液體導入部762與液體容納體50的液體供應部57連接。液體導入部762是墨水能夠在內部流通的針狀。液體導入部762使來自液體供應部57(圖4)的墨水向打印機10流通。液體導入部762具有與Z軸方向平行的中心軸CL。液體導入部762具有被配置在基臺部702側的基端部764、以及被配置在從基臺部702離開的位置的頂端部766。液體導入部762從基端部764向頂端部766延伸的方向是鉛垂上方向(+Z軸方向)。另外,液體導入部762延伸的方向(+Z軸方向)與容納殼體94的移動方向(X軸方向)交叉。液體導入部762和液體導入流路部822在基臺部702內連接。
液體導入部762和第一電氣連接部782構成為能夠從單元框體91的外部目視確認。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向+X軸方向側(前表面102側)抽出容納殼體94,液體導入部762以及第一電氣連接部782變成能夠從單元框體91的外部目視確認的狀態。在該狀態下,使液體容納體50向鉛垂下方向移動以使得液體容納體50的第一片材521(圖2)與底面948對置,由此將液體容納體50容納在容納殼體94。另外,當將液體容納體50容納在容納殼體94時,液體供應部57和液體導入部762連接,接觸部cp和端子785電氣連接。接著,通過使容納殼體94向-X軸方向側移動,如圖1所示,容納殼體94變成被推入到里側(-X軸方向側)的狀態。如上所述,當將液體供應部57和液體導入部762連接時的液體容納體50的移動方向(-Z軸方向)與容納殼體94的移動方向(X軸方向)交叉。
液體供應單元90(圖7)還具備液體連接部82、第二電氣連接部84、液體導入流路部822以及框體側電氣布線842。液體導入流路部822和框體側電氣布線842被配置在單元框體91的內部。
液體連接部82是與裝置側液體中繼部182連接的部分。液體連接部82與液體導入流路部822相比剛性更高。液體連接部82的、相對于單元框體91(詳細地講,第二固定框體96B)的位置固定。在各液體容納體50的各液體容納部52中容納的墨水通過液體導入流路部822、液體連接部82、裝置側液體中繼部182而與打印機10側流通。液體連接部82是筒狀的部件。液體連接部82被設置在第二固定框體96B的上端面。
液體導入流路部822是具有可撓性的管。另外,液體導入流路部822構成為自由伸縮。液體導入流路部822與液體容納體50的數量對應地設置有3個。各液體導入流路部822的一端部和液體連接部82連接。另外,各液體導入流路部822的另一端部和液體導入部76(圖8)連接。
框體側電氣布線842的一端側與第二電氣連接部84電氣連接,另一端側與第一電氣連接部782電氣連接。框體側電氣布線842被配置在單元框體91的內部。
第二電氣連接部(連接器)84是與裝置側電氣中繼部184電氣連接的部分。第二電氣連接部84與框體側電氣布線842相比剛性更高。另外,第二電氣連接部84的、相對于單元框體91(詳細地講,第二固定框體96B)的位置固定。第二電氣連接部84和框體側電氣布線842的一端部連接。框體側電氣布線842是用于將框體側電氣布線842和裝置側電氣布線部188電氣連接的部件,裝置側電氣布線部188和打印機10的控制部18電氣連接。第二電氣連接部84被設置在第二固定框體96B的上端面。液體連接部82和第二電氣連接部84被相鄰地配置。
單元框體91還具有用于通過被嵌合到打印機10的框體19而將單元框體91安裝到框體19的裝配結構960、以及框體側定位部962。裝配結構960具有從第一固定框體96A的上端面向上方向突出的框體側第一裝配部967、以及框體側第二裝配部968。框體側第一裝配部967被嵌合到作為被設置在框體19的底面108的凹部的裝置側第一裝配部(未圖示)。框體側第二裝配部968被嵌合到作為被設置在框體19的底面的凹部的裝置側第二裝配部(未圖示)。在液體連接部82和裝置側液體中繼部182的連接以及第二電氣連接部84和裝置側電氣中繼部184的連接開始之前的時刻(連接之前時刻),開始進行框體側第一裝配部967和裝置側第一裝配部的嵌合、以及框體側第二裝配部968和裝置側第二裝配部的嵌合。
框體側定位部962是用于決定相對于框體19的單元框體91的位置的部件。框體側定位部962是圓柱狀的突起。裝置側定位部962被設置在第二固定框體96B的上端面。在容納殼體94的移動方向(X軸方向)上,框體側定位部962被配置在與配置了液體連接部82以及第二電氣連接部84的一側(-X軸方向側)相同的一側。框體側定位部962與液體連接部82及第二電氣連接部84被相鄰地配置。框體側定位部962、以及液體連接部82及第二電氣連接部84被配置在大致長方體形狀的單元框體91中的相同的角落部(位于圖7中的-X軸方向側和+Y軸方向側的角落部)。框體側定位部962在連接之前時刻開始進行向裝置側定位部162的插入。通過框體側定位部962被插入到裝置側定位部162,能夠抑制單元框體91和框體19的位置的偏離。另外,通過框體側定位部962,能夠準確地進行液體連接部82和裝置側液體中繼部182的連接、以及第二電氣連接部84和裝置側電氣中繼部184的連接。
裝配結構960還具有第一開口部969以及第二開口部964。第一開口部969是被形成在第一固定框體96A的上端面的凹部(凹陷)。第二開口部964是被形成在第二固定框體96B的上端面的凹部(凹陷)。在單元框體91被安裝到框體19的狀態下,第一和第二開口部969分別劃分形成連接單元框體91的外部和內部的間隙。經由該間隙,使用者能夠從單元框體91的外部向內部插入手。此處,第一和第二開口部969、964分別相當于用于解決問題的手段中記載的“開口部”。通過具有第一和第二開口部969、964,當將單元框體91拆裝到框體19時,能夠降低使用者的手被框體19和單元框體91夾住的可能性。例如,在將單元框體91安裝到框體19的情況下,使用者握持框體19的底面108中的、與第一和第二開口部969、964對應的位置,并使框體19和單元框體91相互安裝。當該安裝時,手位于由第一和第二開口部969、964劃分形成的間隙,因此能夠降低使用者的手被框體19和單元框體91夾住的可能性。
A-4.效果:
根據上述實施方式,單元框體91被安裝到打印機10的下側(圖1),因此能夠抑制液體消耗系統1000的水平方向上的大型化,并且能夠容易應對增加液體容納體50的設置數量等的設計變更。因此,能夠在不增加設置面積的情況下增加供應到打印機10的墨水的量或者墨水的種類。另外,有重量的液體容納體50被配置在打印機10的下側,因此與被配置在上側的情況相比,能夠使液體消耗系統1000的重心位于靠近下方,因此能夠使液體消耗系統1000的姿勢穩定化。
另外,根據上述實施方式,通過抽出容納殼體94,能夠從單元框體91的外部目視確認液體導入部762以及第一電氣連接部782(圖8)。由此,確認液體導入部762的位置,并能夠使液體供應部57和液體導入部762連接。另外,確認第一電氣連接部782的位置,并能夠使接觸部cp和第一電氣連接部782接觸。
另外,根據上述實施方式,液體供應單元90具有被配置在單元框體91的內部的第一電氣連接部782(圖8)。另外,液體供應單元90具有通過與第一電氣連接部782接觸而電氣連接的接觸部cp(圖5)。由此,能夠使第一電氣連接部782和接觸部cp電氣連接,因此能夠在液體容納體50的存儲裝置583和控制部18之間進行與液體容納體50相關的信息(液體余量或者被容納的液體的顏色信息)的交換。另外,例如,可以在液體供應單元90設置與接觸部cp電氣連接的容納體檢測電路,根據來自容納體檢測電路的信號,控制部18檢測第一電氣連接部782和接觸部cp的接觸情況,由此控制部18判斷完成了液體容納體50向單元框體91內的容納。如上所述,可以使存儲裝置583或者容納體檢測電路等的電子設備和接觸部cp電氣連接。
另外,根據上述實施方式,框體側電氣布線842以及液體導入流路部822被配置在單元框體91的內部(圖7)。由此,框體側電氣布線842以及液體導入流路部822能夠通過單元框體91來保護,因此能夠降低框體側電氣布線842以及液體導入流路部822損壞的可能性。
另外,根據上述實施方式,通過液體連接部82和裝置側液體中繼部182的連接,裝置側液體中繼部182與液體導入流路部822連通,其中,液體連接部82和液體導入流路部822的一端部連接。由此,形成液體容納部52的墨水到達液體噴射頭13的墨水的流路。此處,液體導入流路部822是具有可撓性的部件,因此當將單元框體91安裝到框體19時,液體導入流路部822位移的可能性高,因此難以將液體導入流路部822直接連接到裝置側液體中繼部182。但是,由于液體連接部82的相對于單元框體91的位置固定,因此能夠容易地和裝置側液體中繼部182連接。即,能夠容易地使液體導入流路部822和裝置側液體中繼部182連通。
另外,根據上述實施方式,通過第二電氣連接部84和裝置側電氣中繼部184的連接,能夠使框體側電氣布線842和裝置側電氣中繼部184電氣連接,其中,第二電氣連接部84和框體側電氣布線842的一端部連接。此處,當將單元框體91安裝到框體19時,框體側電氣布線842位移的可能性高,因此難以將裝置側電氣布線842直接連接到裝置側電氣中繼部184。但是,第二電氣連接部84的相對于單元框體91的位置固定,因此能夠容易和裝置側電氣中繼部184連接。即,能夠容易使框體側電氣布線842和裝置側電氣中繼部184電氣連接。
另外,根據上述實施方式,單元框體91具有裝配結構960(圖7)。由此,通過使單元框體91和打印機10的框體19嵌合,能夠容易將單元框體91安裝到打印機10。
另外,根據上述實施方式,液體導入部762從基端部764向頂端部766延伸的方向是鉛垂上方向(圖8)。由此,能夠更容易目視確認液體導入部762的位置。另外,由于液體導入部762沿著鉛垂上方向延伸,因此與液體導入部762相對于鉛垂方向傾斜地延伸的情況相比,能夠容易使液體供應部57和液體導入部762連接。
另外,根據上述實施方式,通過抽出容納殼體94,能夠比打印機10更向水平方向突出。由此,能夠容易在容納殼體94中容納液體容納體50。
另外,根據上述實施方式,液體容納體50被以第一主面521與第二主面522對置的方向變成鉛垂方向的方式容納在容納殼體94內(圖7)。由此,能夠使液體容納體50的容納殼體94內的姿勢穩定。另外,液體容納部52的、在作為第一主面521與第二主面522對置的方向的厚度方向(Z軸方向)上的大小與其他大小相比更小。由此,能夠使液體噴射頭13和液體容納部52的液面之間的液面差的變動變小,因此能夠更穩定地從液體容納部52向液體噴射頭13供應墨水。
另外,根據上述實施方式,液體導入部762延伸的方向(圖8的Z軸方向)與容納殼體94的移動方向(X軸方向)交叉。由此,能夠使液體容納體50沿著與移動方向交叉的方向(液體導入部762延伸的方向)移動,并使液體供應部57與液體導入部762連接。另外,容納殼體94的移動方向與當將液體供應部57連接到液體導入部762時的液體容納體50的移動方向(-Z軸方向)交叉。由此,能夠使液體容納體50沿著與移動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動,并使液體供應部57與液體導入部762連接。即,即便在向移動方向(水平方向)的空間受限的情況下,也能夠有效利用液體消耗系統1000的高度方向的空間,能夠將液體容納體50容納在容納殼體94。
B.第二實施方式:
圖9是作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液體消耗系統1000a的立體圖。第二實施方式的液體消耗系統1000a和第一實施方式的液體消耗系統1000之間的不同點在于液體供應單元90a的構成。關于其他構成由于是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的構成,因此對于與同樣的構成標注與第一實施方式的液體消耗系統1000(圖1)相同符號并省略說明。
單元框體91a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單元框體91同樣具備裝配結構960、液體導入流路部822以及液體連接部82(圖7)。一方面,單元框體91a不具備框體側電氣布線842、第二電氣連接部84以及觸點單元78。此外,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單元框體91a也可以具備框體側電氣布線842、第二電氣連接部84以及觸點單元78。容納殼體94a容納一個液體容納體50a。此外,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容納殼體94a可以沿著Y軸方向容納2個以上的液體容納體50a。
圖10是液體容納體50a的立體圖。液體容納體50a和第一實施方式的液體容納體50(圖2)的不同點在于,只具有容納部支承組件51中的液體供應部57a和液體容納部52a的構成。關于其他液體容納體50a的構成,由于是與第一實施方式的液體容納體50同樣的構成,對于同樣的構成標注相同的符號并省略說明。液體供應部57a被安裝在一端部501。液體供應部57a是沿著一端部501與另一端部502對置的方向延伸的筒狀的部件。被容納在液體容納部52a的墨水經由液體供應部57a而流通到外部。
液體容納體50a是由4張片材形成了液體容納部52a的所謂的接襠型(ガセツトタイプ)。4張片材是第一片材521、第二片材522、第三片材523a以及第四片材524a。第一片材521構成液體容納部52a的前表面。第二片材522構成液體容納部52a的背面。第三片材523a構成液體容納部52的第一側面。第四片材524a構成液體容納部52a的第二側面。第一片材521和第二片材522分別比第三片材523以及第四片材524面積更大。因此,可以說第一和第二片材521、522構成液體容納部52的主面。
第一片材521和第二片材522相互對置。第一和第二片材521、522通過一端部501側的端部和另一端部502側的端部的相互熱熔敷等而被粘貼。第三片材523a和第四片材524a相互對置。第三和第四片材523a、524a的邊緣部分別通過熱熔敷等而被粘貼到第一和第二片材521、522。第三片材523a以及第四片材524a分別形成折線529,以使得伴隨著墨水的消耗而液體容納部52a順利地壓扁。折線529沿著與液體容納部52的容積減少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
圖11是用于說明液體供應單元90a的內部構成的圖。圖11是示出向+X軸方向側抽出了容納殼體94a的圖。第二實施方式的液體供應單元90a與第一實施方式不同,液體導入部762被設置在固定框體96a上。
容納殼體94a具有用于固定液體供應部57a的位置的固定部998。固定部998具有在+Z軸方向側與液體供應部57a嵌合并固定液體供應部57a的位置的凹部999。
在固定框體96a中的里側(在固定框體96a容納容納殼體94a的方向側)設置有液體導入部762。液體導入部762被安裝在固定框體96a的間隔壁909上。從液體導入部762的基端部764延伸至頂端部766的方向(液體導入部762延伸的方向)是水平方向(+X軸方向)。液體導入部762的基端部764通過液體導入流路部822而與液體連接部82連通。
當將液體容納體50a安裝到打印機10時,將液體供應部57a固定到固定部998,并將液體容納部52的第二片材522配置在底面948上。并且,能夠使容納殼體94a向+X軸方向側移動,并容納在固定框體96a。由此,液體供應部57a和液體導入部762連接。
根據上述第二實施方式,關于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同樣的構成,發揮同樣的效果。例如,由于在打印機10的下側安裝單元框體91a(圖9),因此能夠抑制液體消耗系統1000a的水平方向上的大型化,并容易應對增加液體容納體50a的設置數量等的設計變更。因此,能夠在不增加設置面積的情況下增加供應到打印機10的液體的量或者液體的種類。另外,由于有重量的液體容納體50a被配置在打印機10的下側,因此與被配置在上側的情況相比,能夠使液體消耗系統1000a的重心位于靠近下側,由此能夠使液體消耗系統1000a的姿勢穩定化。
另外,根據上述第二實施方式,液體導入部762被以不會從單元框體91a的外部露出的方式設置在固定框體96a。由此,能夠降低液體導入部762破損的可能性。另外,由于液體導入部762延伸的方向和用于將容納殼體94a容納在固定框體96a的移動方向是相同的方向,因此通過使容納了液體容納體50a的容納殼體94a移動,容易將液體導入部762和液體供應部57a連接。另外,由于液體導入部762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因此與液體導入部762相對于水平方向傾斜的情況相比,能夠容易將液體供應部57a和液體導入部762連接。
C.第三實施方式:
圖12是用于說明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液體供應單元90b的圖。圖12圖示有液體供應單元90b中的容納殼體94b和液體容納體50b。第一實施方式的液體供應單元90(圖7)和第三實施方式的液體供應單元90b的不同點主要在于關于液體導入部762的構成和液體容納體50b的構成。關于其他構成,由于是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的構成,對于與同樣的構成標注與第一實施方式的液體供應單元90相同符號并省略說明。省略圖示,但液體供應單元90b的固定框體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具備裝配結構960、框體側定位部962以及液體連接部82(圖7)。另外,液體供應單元90b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在框體19的下側的位置以能夠拆裝的方式安裝到框體19。第三實施方式的液體容納體50b和第一實施方式的液體容納體50(圖4)的不同點在于,不具有接觸部配置部59和電路基板582。
容納殼體94b具有用于設置把手部53的設置臺998b以及連接部70b。設置臺998b被配置在底面948。在設置臺998b配置把手部53。連接部70b具備被安裝到容納殼體94b的杠桿部761、以及被安裝到杠桿部761且能夠旋轉的液體導入部762。在液體導入部762和液體供應部57連接的狀態下,從液體導入部762的基端部764延伸至頂端部766的方向(液體導入部762延伸的方向)是鉛垂下方向(-Z軸方向)。液體導入部762通過液體導入流路部822而與液體連接部(未圖示)連通。杠桿部37以一端部768作為支點使另一端部769旋轉,由此液體導入部762也聯動地旋轉。通過該液體導入部762的旋轉動作,液體導入部762和液體供應部57連接。
當將液體容納體50b安裝到打印機10時,向+X軸方向側抽出容納殼體94b。由此,能夠從外部目視確認用于容納連接部70b以及液體容納體50b的空間。接著,使用者以液體供應部57朝向鉛垂上方的狀態將液體容納體50b的把手部53配置在設置臺998b上,并且將液體容納部52的第二片材522配置在底面948上。并且,使用者握持另一端部769并使液體導入部762旋轉,由此將液體導入部762插入到液體供應部57內。由此,液體供應部57和液體導入部762連接。接著,使容納殼體94b向-X軸方向側移動,并容納在固定框體(未圖示)。由此,將液體容納體50b安裝到打印機10。
根據上述第三實施方式,關于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同樣的構成,發揮同樣的效果。例如,由于在打印機10的下側安裝單元框體91b,因此能夠抑制液體消耗系統1000a的水平方向上的大型化,并容易應對增加液體容納體50b的設置數量等的設計變更。因此,能夠在不增加設置面積的情況下增加供應到打印機10的液體的量或者液體的種類。另外,由于有重量的液體容納體50b被配置在打印機10的下側,因此與被配置在上側的情況相比,能夠使液體消耗系統的重心位于靠近下側,由此能夠使系統的姿勢穩定化。
另外,根據上述第三實施方式,液體導入部762是鉛垂下方向(+Z軸方向)。由此,能夠使液體供應部57作成鉛垂上方向,由此確認液體供應部57的位置的同時容易連接液體導入部762。另外,由于液體導入部762沿著鉛垂下方向延伸,因此與液體導入部762相對于鉛垂方向傾斜地延伸的情況相比,能夠容易將液體供應部57a和液體導入部762連接。
D.第四實施方式:
圖13是作為本發明的第四實施方式的液體消耗系統1000c的立體圖。圖14是用于說明液體供應單元90c的構成的第一圖。圖15是用于說明液體供應單元90c的構成的第二圖。圖16是用于說明液體供應單元90c的構成的第三圖。和第一實施方式的液體消耗系統1000(圖1)的不同點主要是液體供應單元90c的構成。關于第一實施方式同樣的構成,標注相同符號并省略說明。
與第一實施方式的液體供應單元90同樣,液體供應單元90c(圖13)被配置在打印機10c的下側,并以能夠拆裝的方式安裝到框體19c。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液體供應單元90c具有裝配結構960和框體側定位部962(圖7)。在框體19c的底面設置有用于進行與液體容納體50之間的連接的裝置側液體中繼部182以及裝置側電氣中繼部184。裝置側液體中繼部182以及裝置側電氣中繼部184與液體供應單元90c所容納的液體容納體50的數量(在本實施方式中,6個)對應地設置有6個。
液體供應單元90c具備記錄介質配置單元820、第一液體供應裝置86A以及第二液體供應裝置86B。記錄介質配置單元820、第一液體供應裝置86A以及第二液體供應裝置86B的外殼是形成作為液體供應單元90c的外殼的單元框體91c。
第一液體供應裝置86A被配置在記錄介質配置單元820的-Y軸方向側。第二液體供應裝置86B被配置在記錄介質配置單元820的+Y軸方向側。如上所述,第一和第二液體供應裝置86A、86B和記錄介質配置單元820在水平方向上排列配置。記錄介質配置單元820、以及第一和第二液體供應裝置86A、86B是一體。此外,在不區別地使用第一和第二液體供應裝置86A、86B的情況下,使用符號“液體供應裝置86”。另外,第一和第二液體供應裝置86A、86B的構成是相同。
記錄介質配置單元820構成為能夠在X軸方向(水平方向)上移動。使用者握持記錄介質配置單元820的前表面102側并向-X軸方向側拉動,由此能夠抽出記錄介質容納部821。
液體供應裝置86具有在內部容納液體容納體50以及拆裝單元30a的容納殼體861。容納殼體861構成為通過以下側端部856為支點使上側端部866旋轉而能夠開閉。此外,容納殼體861只要構成為能夠以能拆裝液體容納體50的方式開閉即可,并不限于上述構成。例如,容納殼體861也可以構成為通過以容納殼體861的+X軸方向側的端部作為支點使-X軸方向側的端部旋轉而能夠開閉。
拆裝單元30a(圖14)具備液體導入部762和第一電氣連接部782。液體導入部762沿著水平方向延伸。第一電氣連接部782由多個端子785(圖8)構成。第一電氣連接部782由未圖示的保持部件保持。另外,拆裝單元30a構成為能夠以液體容納體50的容納部支承組件51(圖2)位于與液體容納部52相比更靠近上側的位置的方式,支承液體容納體50。具體而言,拆裝單元30a具有支承容納部支承組件51的支承結構。能夠在不打開容納殼體861的情況下從單元框體91的外部目視確認液體導入部762和第一電氣連接部782。
記錄介質配置單元820(圖15)具有能夠容納多個印刷紙張P的記錄介質容納部(供紙盒)821。記錄介質容納部821是+Z軸方向側開口的凹形狀。被記錄介質容納部821容納的印刷紙張P向記錄頭13運送。并且,在通過記錄頭13而在印刷紙張P上進行印刷之后,排出至排紙盤17。
如圖14所示,第一液體供應裝置86A和第二液體供應裝置86B分別具備3個液體容納體50和3個拆裝單元30a。3個液體容納體50沿著作為水平方向的X軸方向配置。在本實施方式中,黑色(K)、黃色(Y)、品紅色(M)、青色(C)、淡品紅(LM)、淡青色(LC)的墨水分別容納于不同的液體容納體50。
第一液體供應裝置86A的拆裝單元30a被安裝在面863A,所述面863A位于劃分容納殼體861A而形成的面中的記錄介質配置單元820側(+Y軸方向側)。第二液體供應裝置86B的拆裝單元30a被安裝在面863B,面863B位于劃分容納殼體861B而形成的面中的的記錄介質配置單元820側(-Y軸方向側)。
如圖14以及圖15所示,包含液體導入部362的拆裝單元30a、以及記錄介質容納部821在水平方向上排列配置。即,在上下方向(Z軸方向)上,至少液體導入部762位于記錄介質容納部821所存在的范圍。
如圖16所示,液體導入部762的基端部側和液體導入流路部822連接。液體導入流路部822經由液體連接部82而與裝置側液體中繼部182連通。由此,液體容納部52的墨水通過液體導入部762、液體導入流路部822、液體連接部82、裝置側液體中繼部182而流通到打印機10a側。
框體側電氣布線842的端部和第二電氣連接部84連接,框體側電氣布線842和液體容納體50的電路基板582的存儲裝置583(圖6)電氣連接。并且,第二電氣連接部84和裝置側電氣中繼部184電氣連接。
當將液體供應單元90c安裝到框體19時,液體連接部82與裝置側液體中繼部182連接,第二電氣連接部84與裝置側電氣中繼部184連接。
根據上述第四實施方式,關于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同樣的構成,發揮同樣的效果。例如,由于在打印機10的下側安裝單元框體91c(圖13),因此能夠抑制液體消耗系統1000c的水平方向上的大型化,并容易應對增加液體容納體50的設置數量等的設計變更。因此,能夠在不增加設置面積的情況下增加供應到打印機10c的液體的量或者液體的種類。另外,由于有重量的液體容納體50a被配置在打印機10的下側,因此與被配置在上側的情況相比,能夠使液體消耗系統1000c的重心位于靠近下側,由此能夠使液體消耗系統1000c的姿勢穩定化。
E.變形例:
此外,本發明不限于上述的實施例或實施方式,能夠在不超出其主旨的范圍內以各種方式來實施,例如也可能是下面的變形。
E-1.第一變形例: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液體消耗系統1000、1000a、1000c除了液體供應單元90~90c具備的液體容納體50、50a、50b之外,也可以在框體19的側面(例如,左側面104)安裝液體容納體50、50a、50b。
E-2.第二變形例: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框體側定位部962是突起(圖7),但只要是用于決定單元框體91相對于框體19的位置的部件即可。例如,框體側定位部962可以是凹部。在該情況下,裝置側定位部162可以是被插入到作為凹部的框體側定位部962的突起。
E-3.第三變形例:
在上述第二、三實施方式中,液體容納體50a、50b不具有電路基板,但也可以具有電路基板。在該情況下,也可以在單元框體91設置用于與電路基板電氣連接的端子785(圖8)等。
E-4.第四變形例: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液體供應單元90、90a~90c可以具有用于分別將被容納在液體容納體50、50a、50b的墨水移送到打印機10、10a、10c的泵。在該情況下,可以省略打印機10、10a、10c具備的供應機構(例如,泵)。下面,以第一實施方式的液體消耗系統1000為例子,對第四變形例的具體例進行說明。
圖17是在第一實施方式的液體供應單元90中設置了泵827的示意圖。泵827被配置在液體導入流路部822的中途。泵827將液體容納體50(詳細地講,液體容納部52)的墨水移送至打印機10。泵827的控制部(未圖示)可以通過單元框體91內部以及框體19內部的電氣布線而與打印機10的控制部18電氣連接,由此根據來自控制部18的控制信號而使泵827動作。如上所述,通過液體供應單元90具有泵827,能夠從位于打印機10的下側的液體容納體50向打印機10穩定地供應墨水。
E-5.第五變形例:
本發明不限于噴墨打印機以及其液體容納體50,也可以適用于噴射墨水以外的其他液體的任意的液體消耗裝置以及用于向液體消耗裝置供應該液體的液體供應單元。例如,本發明可以適用于如下的各種液體消耗裝置及液體供應單元。
(1)傳真裝置等圖像記錄裝置
(2)在彩色濾光器的制造中使用的顏色材料噴射記錄裝置,彩色濾光器用于液晶顯示器等圖像顯示裝置
(3)在有機EL(Electro Luminescence,電致發光)顯示器或場發射顯示器(Field Emission Display,FED)等的電極形成中使用的電極材料噴射裝置
(4)在生物芯片制造中使用的噴射包含生物有機物的液體的液體消耗裝置
(5)作為精密移液管的試樣噴射裝置
(6)潤滑油的噴射裝置
(7)樹脂液的噴射裝置
(8)用針尖向鐘表或相機等精密設備噴射潤滑油的液體消耗裝置
(9)為了形成用于光通信元件等的微小半球透鏡(光學透鏡)等而將紫外線硬化樹脂等透明樹脂液噴射到基板上的液體消耗裝置
(10)為了對基板等進行蝕刻而噴射酸性或堿性的蝕刻液的液體消耗裝置
(11)具有噴出其他任意的微小量液滴的液體消耗頭的液體消耗裝置
此外,“液滴”是指從液體消耗裝置或液體供應單元噴出的液體的狀態,包括粒狀、淚狀、以及尾部拖延成線狀的液體。另外,這里所說的“液體”是液體消耗裝置或液體供應單元能夠噴射液體的材料即可。例如,“液體”只要是物質處于液相的狀態的材料即可,“液體”中也包括粘性高或低的液狀態的材料以及溶膠、凝膠水、其他的無機溶劑、有機溶劑、溶液、液狀樹脂、液狀金屬(金屬熔液)這樣的液狀態的材料。并且,“液體”除了作為物質的一個狀態的液體以外,還包括將由顏料或金屬粒子等固形物形成的功能材料的粒子溶解、分散、或混合到溶劑中而形成的物質等。另外,作為液體的代表性例子,可以列舉出墨水或液晶等。這里,墨水包括一般的水性墨水、油性墨水、以及凝膠墨水、熱熔性墨水等各種液體組合物。另外,在將照射紫外線能夠固化的UV墨水容納到該液體容納部并連接到打印機的情況下,由于液體容納袋從設置面浮起,因此設置面的熱傳給液體容納部而硬化的可能性降低。
本申請主張基于2014年6月16日申請的申請號2014-123294號以及2014年8月11日申請的申請號2014-163439號的日本專利申請的優先權,并作為參考引入其所有的公開。
符號說明
10、10a、10c...打印機,11...記錄機構,13...液體噴射頭,16...供紙口,17...排紙盤,18...控制部,19...框體,30、30a...拆裝單元,37...杠桿部,50、50a、50b...液體容納體,51...容納部支承組件,52、52a...液體容納部,53...把手部,54...握持部,56...定位部,57、57a...液體供應部,59...接觸部配置部,70...流路形成部件,70b...連接部,71...連接單元,76...液體導入部,78...觸點單元,82...液體連接部,84...第二電氣連接部,86...液體供應裝置,86A...第一液體供應裝置,86B...第二液體供應裝置,90、90a、90b、90c...液體供應單元,91、91a、91b、91c...單元框體,94、94a、94b...容納殼體,96...固定框體,96A...第一固定框體,96B...第二固定框體,99...薄膜,101...上表面,104...左側面,106...右側面,108...底面,109...背面,162...裝置側定位部,182...裝置側液體中繼部,184...裝置側電氣中繼部,188...裝置側電氣布線部...372...另一端部,381...裝置側端子,501...一端部,502...另一端部,503...第一側端部,504...第二側端部,521...第一片材(第一主面),522...第二片材(第二主面),523、523a...第三片材,524、524a...第四片材,529...折線,542...接納空間部,546...第一連接部,547...第二連接部,548...基部,549...裝配部,572...液體供應口,573...供應連接部,580...液體容納體側端子組,581A~581I...液體容納體側端子,582...電路基板,582fa...表面,582fb...背面,583...存儲裝置,584...凸臺槽,585...凸臺孔,586...上側端部,587...下側端部,594...底部,702...基臺部,761...杠桿部,762...液體導入部,764...基端部,766...頂端部,768...一端部,769...另一端部,780...保持部,782...第一電氣連接部,785...端子,820...記錄介質配置單元,821...記錄介質容納部,822...液體導入流路部,827...泵,842...框體側電氣布線,856...下側端部,861、861A、861B...容納殼體,863A...面,863B...面,866...上側端部,909...間隔壁,948...底面,960...裝配結構,962...框體側定位部,964...第二開口部,967...框體側第一裝配部,968...框體側第二裝配部,969...第一開口部,998...固定部,998b...設置臺,999...凹部,1000、1000a、1000c...液體消耗系統,P...印刷紙張,CL...中心軸,CT...中心軸,cp...接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