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印刷機,所述印刷機包括串墨輥之間的連接機構、擺桿支撐軸的控制機構、連接桿的限位機構等。串墨輥之間的連接機構一端連接與中串墨輥上,與中串墨輥形成間隙配合,實現相對轉動,當連接機構運動到不同的位置時,實現了上、下串墨輥與中串墨輥之間的連接與離開,擺桿支撐軸的控制機構可以實現支撐軸的可動與鎖定兩個狀態,當串輥之間連接后為了配合串輥的同向運動,支撐軸處于可動狀態,同時當串輥需要回復原運動狀態時支撐軸將被鎖定。本實用新型實現的多種串輥軸向運動組合,為印刷機提供豐富的印刷功能。
【專利說明】印刷機
【技術領域】
[0001]本申請屬于印刷設備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印刷機。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的印刷機存在由曲柄擺桿機構組成的串墨機構結構,在上述現有技術的結構中上、下串墨棍的軸向串動是由中串墨棍通過杠桿機構驅動的,中串墨棍串動時經過杠桿機構撥動上串墨輥、下串墨輥7左右串動。上、中、下串墨輥的運動除了包括了串輥之間的相對轉動外,還有上、下串墨輥與中串墨輥之間的反向軸向往復運動。由于采用了杠桿機構的傳動方式,因此上下串墨棍的軸向串動始終與中串墨棍的串動方向相反。
[0003]現有技術中串墨機構的上、下串輥與中串墨輥之間的反向軸向串動導致相對滑動速度比較高,串輥的表面摩擦增大,發熱量增大,需要采取必要的冷卻系統加以降溫。此外,現有技術中的串墨機構不可控,例如,有時在開機空轉的情況下,可能不需要串墨輥之間的相對軸向滑動;有時為了印品質量的要求也不需要串輥之間進行反向相對串動,因為這樣可以減少串墨輥之間由于串動產生的發熱,減少由于發熱導致對油墨質量產生的影響。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正是鑒于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而提出的。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包括:實現印刷機串墨輥之間的軸向相對運動的多種組合,改變上串墨輥與下串墨輥與中串墨棍軸向串動方向,以達到減少串墨棍之間的摩擦和磨損,減少發熱量,減少耗材的成本。
[0005]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印刷機,包括串墨機構,所述串墨機構包括王串墨棍、從串墨棍和傳動單兀;王串墨棍,能夠被施加的串動力驅動從而實現串動;所述主串墨棍的一端設置有隔開的兩塊撥片;從串墨棍,根據主串墨棍的串動來串動;所述從串墨輥的端部設置有隔開的兩塊撥片;傳動單元,包括第一傳動機構和第二傳動機構;所述第一傳動機構設置在所述主串墨輥和從串墨輥之間,可操作地將主串墨輥的傳動力同向傳遞至所述從串墨輥;所述第二傳動機構設置在所述主串墨輥和從串墨輥之間,可操作地將所述主串墨輥的傳動力反向地施加給所述從串墨輥;其中,所述第一傳動機構包括桿部件,所述桿部件的一端設置有套環,所述套環套設在主串動輥的軸上,使得所述桿部件能夠相對于所述主串動輥軸轉動并能夠隨著主串動輥的串動而同向運動;所述桿部件的另一個端能夠根據所述桿部件的轉動可操作地置于從串動輥的兩撥片之間;所述第二傳動機構包括,連桿機構、軸機構和鎖銷機構;所述連桿機構的一端伸入主串墨輥的撥片之間以跟隨主串墨輥的串動而運動,另一端伸入從串墨輥的撥片之間,用于將所述臂的運動傳遞至從串墨輥,從而驅動串墨輥串動;所述軸機構包括外筒和內軸,所述外筒和內軸中的一個與所述連桿機構鉸接,另外一個與印刷機機架固定;所述連桿機構的中部與所述外筒鉸接,以實現連桿機構在外筒固定時能夠相對外筒轉動,并在外筒可以移動時能夠帶動所述外筒一起運動;所述內軸固定設置在印刷機機架上,外筒套接于內軸之外;所述外筒和內軸對應設置有鎖孔;所述鎖銷機構包括銷軸,能夠同時穿過外筒和內軸的鎖孔從而實現將外筒和內軸一起固定到印刷機架上;并且所述銷軸也能夠從所述鎖孔脫離,從而允許外筒相對于機架移動,而內軸相對于機架固定;所述鎖銷機構還包括施力構件,所述施力構件采用氣缸,通過氣缸推動或拉回所述銷軸驅動所述銷軸進入或脫離所述鎖孔中。
[0006]優選地,所述串墨機構包括多個從串墨輥,所述多個從串墨輥和主串墨輥之間均采用所述傳動單元傳動。
[0007]優選地,所述第一傳動機構還包括導向單元,所述導向單元包括導向桿和導向槽,所述導向槽為弧形,所述導向桿一端設置在所述桿部件上,另一端設置在導向槽中。
[0008]優選地,第一傳動機構還包括保持單元,所述保持單元設置在所述導向槽的兩端;所述保持單元包括彈簧卡,所述彈簧卡設置有開口,所述開口向著彈簧卡的外部逐漸擴大,形成導引通道,當所述導向桿由彈簧卡外向彈簧卡內移動時,所述開口導引其進入彈簧卡內部;所述彈簧卡的開口內部形成有容置空間,所述容置空間與所述導向桿相匹配從而容納進入到彈簧卡內部的導向桿。
[0009]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印刷機的串墨棍之間同向串動和反向串動的切換能夠根據不同的需要使得串墨輥的運動方向發生改變,從而減少了串墨輥之間不必要的摩擦,同時能夠保證在特定印刷質量需求下的印刷質量。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中印刷機串墨棍與左下串墨棍同向串動狀態圖;
[0011]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中印刷機串墨棍與左下串墨棍反向串動狀態圖;
[0012]圖3是圖1的A向視圖;
[0013]圖4是圖1的B向視圖。
[0014]圖中:1-上串墨棍,2-滾子,3-撥片,4-中串墨棍,5-連接桿,6-左下串墨棍,7-傳動齒輪,8-印版滾筒,9-氣缸,10-外筒,11-銷軸,12-桿部件,13-彈簧卡,14-內軸,15-彈簧,16-導向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的實施例詳細地說明本實用新型:
[0016]如圖1所不,本實用新型印刷設備的串墨機構包括上串墨棍1、中串墨棍4、左下串墨輥6和右下串墨輥7,上述串墨輥設置在印版滾筒8周圍以將串勻的油墨施加到印版滾筒上進而進行印刷。其中,所述中串墨輥4為主串墨輥,主串墨輥由動力單元(未示出)驅動從而實現沿軸向的串動,上串墨輥1、左下串墨輥6和右下串墨輥7為從傳動輥,主串墨輥由聯動機構驅動從串墨輥隨之傳動。從而多個串墨輥都在串動,實現對油墨的剪切作用。當然,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主串墨輥和從串墨輥的設置僅僅是示例性的,甚至串墨輥的位置也是示例性的,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油墨剪切的需要來設置具體的串墨輥位置和主從串墨輥,這都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實用新型構思。
[0017]為了便于說明,圖1中在中串墨棍4 (王串墨棍)與上串墨棍I和右下串墨棍7 (從串墨輥)之間的聯動機構設置為僅能夠實現反向串動的聯動機構。上述中串墨輥4的軸端設置有撥片3,所述撥片3包括相隔開的兩塊撥片,撥片的位置和設置可以參照圖3中的撥片3的位置。與之類似的,上串墨輥I和右下串墨輥7的軸端也都設置有撥片3,所述撥片3也包括相隔開的兩塊撥片。
[0018]連接桿5設置在主串墨輥和從串墨輥之間,連接桿5的一端伸入主串墨輥的撥片3之間以跟隨主串墨輥串動而運動,另一端伸入從串墨輥的撥片3之間,用于將所述連接桿的運動傳遞至從串墨輥,從而驅動從串墨輥串動。所述連接桿5的中間鉸接在固定軸上,所述固定軸固定安裝在印刷機機架上。當主串墨輥串動時,帶動與之直接接觸的連接桿的一端運動,由于連接桿的中部是鉸接在軸上的因此連接桿只能做轉動運動,這樣,連接桿的另一端也會隨之轉動從而驅動從串墨輥串動。由上述結構可知,上述連接方式使得主串墨輥和從串墨棍的串動方向相反,即圖1中當中串墨棍沿著紙面向外串動時,右下串墨棍就會沿著紙面向里串動,反之亦然。
[0019]同時為了更好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圖1的中串墨棍4 (王串墨棍)與左下串墨棍6之間示出了另一種聯動結構。
[0020]和前述描述相同,中串墨輥4的軸端設置有撥片3,所述撥片3包括相隔開的兩塊撥片。左下串墨輥6的軸端也都設置有撥片,所述撥片也包括相隔開的兩塊。主串墨輥和從串墨輥之間包括兩個傳動機構,即第一傳動機構和第二傳動機構。
[0021]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傳動機構如圖1、2、3所示。所述第一傳動機構設置在主串墨輥和從串墨棍之間,可?呆作地實現王串墨棍和從串墨棍的同向串動。
[0022]所述第一傳動機構包括:桿部件12,所述桿部件12的一端設置在所述主串墨輥的轉動軸上,并能夠繞著所述主串墨輥的轉動軸轉動,如圖3所示,所述桿部件12的下端即設置在所述中串墨輥4的轉軸上;所述桿部件12的所述端還能夠被中串墨輥4在軸向運動時所驅動。如圖3所示,本實用 新型中優選地是在桿部件12的端部設置套環,所述套環套設在中串墨輥軸上,能夠沿著軸轉動,并且所述套環的兩側的軸上均設置有施力部件,圖3中所述左側的施力部件為其中一塊撥片3的右側,右側的施力部件為軸上的凸臺。上述套環結構簡單方便地實現了沿軸轉動同時又能夠隨著軸在軸向串動,是一種方便快捷的實現方式,具有進一步突出的實質性特點。當然本領域技術人員也可以采用現有的其它能夠實現上述功能的結構來替換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優選的采用套環的結構,但這并不能影響本實用新型中采用上述套環的創造性。
[0023]如圖1所示,所述桿部件12的另一端伸入至左下串墨輥6的撥片3之間,優選地,所述桿部件12的另一端也可以設置棍子2,通過將所述滾子2伸入所述撥片3之間的方式來實現將所述桿部件12的另一端伸入至坐下串墨輥的撥片之間。圖3也示出了另一個視角的結構。當所述桿的一端被中串墨輥4帶動而沿軸向串動時,通過所述桿部件12將所述串動傳遞至所述左下串墨棍6,從而帶動所述左下串墨棍6與中串墨棍4同向串動。設直串墨棍之間的同向串動能夠減小串墨時的摩擦和發熱并能夠降低串墨棍之間的磨損,另外對于串墨效果有特定的需求的印刷工藝中采用同向串動的墨輥串動方式也有利于印刷質量。
[0024]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中的桿部件12能夠沿著中串墨輥4的軸轉動,從而實現嵌入或脫離與所述左下串墨輥的傳動關系。這樣,當不需要串墨輥同向串動時就可以使所述桿12部件轉動一定角度從而實現脫離如圖2所示;當需要同向串墨時,可將所述桿沿著中串墨輥的軸轉動至與左下串墨輥傳動的位置,如圖1所示。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可根據印刷需要選擇是否同向串墨。所述桿部件12沿著中串墨輥4的軸轉動的動力可以采用任何合適的施力方式來實現,本實用新型不一一列舉。
[0025]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傳動機構還包括導向單元,所述導向單元包括導向桿和導向槽16,所述導向槽16優選為弧形。如圖3所示所述導向桿一端設置在桿部件12上,另一端設置在導向槽16中,從而使得所述桿部件12在沿著中串墨輥的軸4轉動時能夠沿著預定的軌跡進行。
[0026]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傳動機構還包括保持單元,所述如圖1、2所示,所述保持單元設置在所述導向槽16的兩端,所述保持單元包括彈簧卡13,所述彈簧卡設置有開口,所述開口向著彈簧卡的外部逐漸擴大,形成導引通道,當所述導向桿由彈簧卡外向彈簧卡內移動時,所述開口導引其進入彈簧卡內部。所述彈簧卡的開口內部形成有容置空間,所述容置空間與所述導向桿相匹配從而容納進入到彈簧卡內部的導向桿。這種結構使得當導向桿想要進入彈簧卡時需要克服開口處的阻力,同時想要脫出該彈簧卡時也需要克服開口處的阻力。當桿部件12和從串墨輥聯動時,所述導向桿置于其中一個所述彈簧卡中,這樣桿部件12不能輕易地與從串墨輥脫離,從而避免了輕微的振動造成脫離的影響;當桿部件12與從串墨輥處于保持脫離的狀態時,所述導向桿處于另外一個彈簧卡中,這樣桿部件12就不能輕易地進入和從串墨輥的聯動位置,保證了工作的安全。由此可見,上述結構極大地提高了設備工作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進一步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
[0027]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傳動機構的結構在圖1、2、4中示出。所述第二傳動機構可操作地實現王串墨棍和從串墨棍的反向串動。
[0028]所述第二傳動機構設置在主串墨輥和從串墨輥之間,包括,連桿機構5、軸機構和鎖銷機構11。
[0029]所述連桿機構5的一端伸入主串墨輥的撥片3之間以跟隨主串墨輥的串動而運動,另一一端伸入從串墨輥的撥片3之間,用于將所述臂的運動傳遞至從串墨輥,從而驅動串墨棍串動。
[0030]所述軸機構包括外筒10和內軸14,所述外筒10和內軸14中的一個與所述連桿機構5鉸接,另外一個與印刷機機架固定。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中連桿機構5的中部與所述外筒10鉸接,所述鉸接方式能夠實現連桿機構5在外筒10固定時相對外筒5做轉動,在外筒可以移動時能夠帶動所述外筒一起運動。所述內軸14固定設置在印刷機機架上,外筒10套接于內軸之外能夠與內軸相對移動。所述外筒10和內軸14之間對應設置有鎖孔。
[0031]所述鎖銷機構包括銷軸11,能夠同時穿過外筒和內軸的鎖孔從而實現將外筒和內軸一起固定到印刷機架;并且所述銷軸11也能夠從所述鎖孔脫離,從而允許外筒10相對于機架移動,而內軸14相對于機架固定。所述鎖銷機構還包括施力構件9,用于驅動所述銷軸11進入或脫離所述鎖孔中。所述施力構件9優選地可采用氣缸,通過氣缸推動或拉回所述銷軸;此外所述施力機構也可以采用彈簧或者是其它機構來實現。
[0032]采用上述結構之后,當所述銷軸11實現外筒10和內軸14之間的鎖定之后,所述連桿機構5的一端在主串墨輥的作用下沿著圖4所示的左右方向移動,由于外筒固定,則連桿機構5此時只能完成轉動,從而在另一端推動從串墨棍沿著與主串墨棍相反的方向串動。當所述銷軸11脫離所述通孔時,所述銷軸從所述通孔脫離之后所述連桿機構5的一端在主串墨輥的作用下沿著圖4所示的左右方向移動,由于外筒10是移動的,則連桿機構5此時能夠帶動外筒一起平動,因此允許連桿機構5另一端的從串墨輥沿著與主串墨輥相同的方向串動。
[0033]進一步地,所述外筒和所述內軸之間設置有彈簧15,所述彈簧15在自由位置時所述外筒和內軸的鎖孔對準。通過上述彈簧15的設置能夠方便外筒和內軸的鎖孔對準從而方便銷軸的鎖定和解鎖。
[0034]更加優選地,上述第一傳動機構和第二傳動機構可以用于任何一個從串墨輥和主串墨棍之間的傳動,這樣,通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可以實現多個王串墨棍和從串墨棍之間可操作地實現同向串動和反向串動,以滿足不同的印刷需求。
[0035]采用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方案,在空運轉時可采用同向串動的方式,這樣可以有效減少不必要的反向串墨導致的串墨輥的摩擦及磨損。減少了串墨輥之間的發熱量,避免出現溫度過高對油墨性能的影響。同時,能夠根據印刷需要改變串墨輥的相對運動關系,實現上、中、下串墨的勻墨效果,從而滿足特殊印刷品質量的要求。
[0036]以上所述實施方式僅用來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限于此。在不偏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條件下,所屬【技術領域】人員可做出適當變更調整,而這些變更調整也應納入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印刷機,包括串墨機構,所述串墨機構包括王串墨棍、從串墨棍和傳動單兀,其特征在于: 主串墨棍,能夠被施加的串動力驅動從而實現串動;所述主串墨棍的一端設置有隔開的兩塊撥片; 從串墨棍,根據主串墨棍的串動來串動;所述從串墨棍的端部設置有隔開的兩塊撥片; 傳動單兀,包括第一傳動機構和第二傳動機構;所述第一傳動機構設置在所述主串墨輥和從串墨輥之間,可操作地將主串墨輥的傳動力同向傳遞至所述從串墨輥;所述第二傳動機構設置在所述主串墨輥和從串墨輥之間,可操作地將所述主串墨輥的傳動力反向地施加給所述從串墨棍; 其中, 所述第一傳動機構包括桿部件,所述桿部件的一端設置有套環,所述套環套設在主串動輥的軸上,使得所述桿部件能夠相對于所述主串動輥軸轉動并能夠隨著主串動輥的串動而同向運動;所述桿部件的另一個端能夠根據所述桿部件的轉動可操作地置于從串動輥的兩撥片之間; 所述第二傳動機構包括,連桿機構、軸機構和鎖銷機構; 所述連桿機構的一端伸入王串墨棍的撥片之間以跟隨王串墨棍的串動而運動,另一端伸入從串墨棍的撥片之間,用于將臂的運動傳遞至從串墨棍,從而驅動串墨棍串動; 所述軸機構包括外筒和內軸,所述外筒和內軸中的一個與所述連桿機構鉸接,另外一個與印刷機機架固定;所述連桿機構的中部與所述外筒鉸接,以實現連桿機構在外筒固定時能夠相對外筒轉動,并在外筒可以移動時能夠帶動所述外筒一起運動;所述內軸固定設置在印刷機機架上,外筒套接于內軸之外;所述外筒和內軸對應設置有鎖孔; 所述鎖銷機構包括銷軸,能夠同時穿過外筒和內軸的鎖孔從而實現將外筒和內軸一起固定到印刷機架上;并且所述銷軸也能夠從所述鎖孔脫離,從而允許外筒相對于機架移動,而內軸相對于機架固定;所述鎖銷機構還包括施力構件,所述施力構件米用氣缸,通過氣缸推動或拉回所述銷軸驅動所述銷軸進入或脫離所述鎖孔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串墨機構包括多個從串墨輥,所述多個從串墨輥和主串墨輥之間均采用所述傳動單元傳動。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傳動機構還包括導向單元,所述導向單元包括導向桿和導向槽,所述導向槽為弧形,所述導向桿一端設置在所述桿部件上,另一端設置在導向槽中。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第一傳動機構還包括保持單元,所述保持單元設置在所述導向槽的兩端;所述保持單元包括彈簧卡,所述彈簧卡設置有開口,所述開口向著彈簧卡的外部逐漸擴大,形成導引通道,當所述導向桿由彈簧卡外向彈簧卡內移動時,所述開口導引其進入彈簧卡內部;所述彈簧卡的開口內部形成有容置空間,所述容置空間與所述導向桿相匹配從而容納進入到彈簧卡內部的導向桿。
【文檔編號】B41F31/13GK203739421SQ201320897173
【公開日】2014年7月30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3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31日
【發明者】程鵬飛, 馮長勇, 姜楠楠 申請人: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