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輸送裝置和成像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沿著預定輸送方向輸送被輸送體的輸送裝置和一種成像設備。
技術背景
傳統上,已知一種沿著主要掃描方向來對其上安裝有記錄頭(噴墨頭等)的托架 進行輸送的輸送裝置。該輸送裝置被包括于將圖像形成到置于記錄頭下面的紙張(紙等) 上的成像設備中。在這種成像設備中,已知當對卷曲的紙張或者彎曲的紙張進行饋送時,可 能使得記錄頭或者托架與紙張接觸,并且可能由此發生塞紙。
在包括噴墨頭作為記錄頭的成像設備中,噴墨頭的噴嘴部分在抗沖擊性方面是較 差的,并且當由于與紙張接觸而將某個作用力施加到噴嘴部分時,噴嘴部分可能被損壞。因 此,在傳統上采取措施,其中通過使得馬達緊急停止而停止托架的輸送。例如,被提供給控 制托架輸送的控制系統的目標位置或者目標速度被與由編碼器測量的托架的實際位置或 者實際速度相比較。如果在目標數值和測量值之間的差異超過閥值,則確定被施加到向托 架供應驅動動力的馬達的負荷由于塞紙等而異常地增加。基于所述確定,使得馬達緊急停 止。發明內容
當采用傳統方法時,S卩,在當通過在目標數值和測量值之間的比較而探測到輸送 異常時使得馬達緊急停止時,除非在記錄頭或者托架與紙張之間的接觸變得很嚴重之后, 被施加到馬達的負荷增加,否則將不能探測到異常。即,在傳統方法中,在當在記錄頭或者 托架與紙張之間的接觸實際上開始時的時間和當記錄頭或者托架被停止時的時間之間存 在顯著的時滯。因此,在這個時滯期間,記錄頭可能被損壞。
據此,在本發明的一個方面,優選的是,由于例如紙張的外部物體與被輸送體的接 觸而發生的異常能夠被迅速地探測到。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的輸送裝置包括被輸送體、引導元件、輸送單元和線性編 碼器。該引導元件在支撐被輸送體時沿著預定輸送方向來引導被輸送體。該輸送單元沿著 該引導元件的輸送方向來輸送被輸送體。該線性編碼器輸出相應于被輸送體的位移的編碼 器信號。
在該輸送裝置中,該線性編碼器包括編碼器柵欄和編碼器傳感器。該編碼器柵欄 被設于與參考平面相交叉的交叉平面上,并且被配置成沿著輸送方向伸長的編碼器柵欄。 術語“參考平面”這里指的是垂直于引導元件沿其支撐被輸送體的方向的平面。編碼器柵 欄被配置為具有在沿著交叉平面的一側上,在輸送方向上交替地布置的透射光線的多個透 光部和屏蔽光線的多個光屏蔽部。編碼器傳感器包括光發射元件和光接收元件,所述光發 射元件和光接收元件被以如下的方式設置,使得將在其上形成有透光部和光屏蔽部的編碼 器柵欄的一個部分夾在所述光發射元件和光接收元件之間。并且該編碼器傳感器根據對從 光發射元件輸出的光線進行接收的光接收元件的光接收狀態而輸出編碼器信號。編碼器傳感器被固定于被輸送體上。
特別地,該編碼器柵欄被配置為具有在其上形成的透光部和光屏蔽部,從而在彼 此相鄰的每一個透光部和每一個光屏蔽部之間的每一個邊界上的第一點和第二點相對于 輸送方向而被分開地定位。術語“第二點”這里指的是在每一個邊界上的一個點,其相對于 “沿著編碼器柵欄的一側并且垂直于輸送方向的方向”與第一點分離地定位。
根據輸送裝置,被輸送體通過引導元件來支撐,并且因此當某個外部作用力沿著 與引導元件沿其向被輸送體施加作用力的方向(支撐方向)相同的方向而被施加到被輸送 體的事件發生時,例如通過從引導元件偏離而使被輸送體沿著垂直于參考平面的方向發生 位移。同時地,編碼器傳感器也沿著垂直于參考平面的方向而發生位移。在這種情形中,因 為如上所述地對在編碼器柵欄上的每一個透光部和每一個光屏蔽部之間的每一個邊界進 行配置,所以作為在編碼器信號的邊緣之間的時間間隔的邊緣間隔發生改變。
因此,根據本發明,能夠使用邊緣間隔中的變化作為指示器而確定編碼器傳感器 是否沿著垂直于參考平面的方向而發生位移。由此能夠間接地探測到上述事件的發生。結 果,對于在與被輸送體接觸時引起上述事件的外部物體,能夠探測在被輸送體和外部物體 之間的接觸。因此,根據該輸送裝置,由于外部物體與被輸送體的接觸而發生的異常能夠被 迅速地探測到。
換言之,不象其中在當輸送負載增加時的時間點探測到在外部物體和被輸送體之 間的接觸的現有技術那樣,在本發明的輸送裝置中,能夠在當編碼器傳感器由于在外部物 體和被輸送體之間的接觸而沿著垂直于參考平面的方向發生位移時的時間點探測到異常。 這使得能夠迅速地探測由于外部物體與被輸送體的接觸而發生的異常。
因此,根據本發明,通過在早期階段停止輸送被輸送體,能夠抑制被輸送體由于在 外部物體和被輸送體之間的已經很嚴重的接觸而被損壞。結果,根據本發明,能夠提供一種 優良的輸送裝置。
根據本發明第二方面的成像設備包括對應于上述輸送裝置的被輸送體、引導元 件、輸送單元和線性編碼器。然而,被輸送體包括將圖像形成到紙張上的記錄頭。在通過輸 送單元沿著輸送方向移動被輸送體時,該成像設備使記錄頭執行到紙張上的成像操作。沿 著輸送方向的行圖像序列由此被形成到與記錄頭相對地放置的紙張上。
根據該成像設備,由于類似于上述輸送裝置的配置,能夠迅速地響應在記錄頭和 紙張之間的接觸,并且應對所述接觸。例如,通過在早期階段停止輸送記錄頭,能夠抑制記 錄頭被紙張損壞。
附圖簡要說明
參考附圖,將在下文中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描述,其中
圖IA是示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成像設備的電氣配置的框圖IB是解釋在控制單元中實現的功能的框圖2是示出托架輸送機構和紙張輸送機構的截面視圖3是示出托架輸送機構的俯視圖4A是示出光線發射/接收位置的側視圖,在該位置處,在固定于托架上的記錄 頭和紙張并不相互妨礙的狀態中,利用固定于托架上的編碼器傳感器上的光線發射/接收 元件來發射/接收光線;
圖4B是示出光線發射/接收位置的側視圖,在該位置處,在記錄頭和紙張相互妨 礙的狀態中,利用光線發射/接收元件來發射/接收光線;
圖5A是沿著豎直方向示出編碼器柵欄,具體地是編碼器柵欄的狹縫配置的側視 圖5B是示出在其中編碼器傳感器的光線發射/接收位置由于托架的向上抬起而 相對于編碼器柵欄而發生向上位移的情形中,編碼器信號的脈沖寬度變化的示意性視圖6A和6B是示出在編碼器傳感器的位移與編碼器信號,以及相應于每一個托架 行進方向的脈沖寬度變化之間的對應關系的概略視圖7是解釋在其中當編碼器傳感器向上位移y0時脈沖寬度的變化率變成ΔΤ的 情形中,狹縫的角度θ b的示意性視圖8是示意由錯誤確定單元執行的托架輸送錯誤確定處理的流程圖9A是示出具有設于其上的第一修改實施例的狹縫的編碼器柵欄的側視圖9B是示出具有設于其上的第二修改實施例的狹縫的編碼器柵欄的側視圖9C是示出具有設于其上的第三修改實施例的狹縫的編碼器柵欄的側視圖IOA是示出在根據第二實施例的成像設備中托架的外圍配置的側視圖IOB是示出根據第二實施例的托架輸送機構的俯視圖;以及
圖11是示出由于紙張妨礙而引起的托架的框架部件的位移的解釋圖。具體實施方式
[第一實施例]
如在圖IA中所示的本實施例的成像設備1使用噴墨打印系統而通過記錄頭31將 圖像形成到紙張上。成像設備1被如下地配置,使得控制單元10整體地控制整個設備以實 現各種功能。控制單元10包括CPU11、R0M13、RAM15和接口 19。ROMl3存儲由CPUll執行 的程序。RAM15在通過CPUll執行程序期間被用作工作區域。接口 19被用于到諸如PC3的 外部裝置的連接。控制單元10進一步包括實現各種功能的其它電路,并且使用軟件和硬件 電路而實現了各種功能。
更加具體地,成像設備1包括諸如液晶顯示器的顯示單元21和操作單元25。顯示 單元21向使用者顯示消息,并且操作單元25從使用者接收命令。控制單元10控制顯示單 元21在顯示單元21上顯示錯誤消息等,并且響應于使用者通過操作單元25輸入的命令而 執行處理。
此外,成像設備1包括記錄頭31和驅動記錄頭31的驅動電路33。如在圖IB中所 示,控制單元10與軟件和硬件電路相配合,用作打印控制單元101,并且控制墨滴從記錄頭 31的噴射。具體地,打印控制單元101通過將控制信號輸入驅動電路33中,而控制墨滴從 記錄頭31的噴射,并且基于由諸如PC3的外部裝置提供的待打印圖像的數據而將圖像形成 到由紙張輸送機構60輸送的紙張上。
另外地,成像設備1包括CR馬達51、驅動電路53、線性編碼器55、LF馬達71、驅動 電路73、旋轉編碼器75、PF馬達81、驅動電路83和旋轉編碼器85。CR馬達51是向在其上 安裝記錄頭31的托架41供應驅動動力的直流電馬達。托架41被包括于托架輸送機構40 中。驅動電路53驅動CR馬達51。線性編碼器55被用于測量托架41的位置和速度。LF馬達71是如下的直流電馬達,其通過旋轉主輥子61和紙張釋放輥子63而將紙張輸送到通 過記錄頭31形成圖像的位置處。主輥子61和紙張釋放輥子63被包括于紙張輸送機構60 中。驅動電路73驅動LF馬達71。旋轉編碼器75被用于測量LF馬達71的旋轉量。PF馬 達81是如下的的直流電馬達,其通過旋轉包括于紙張輸送機構60中的紙張饋送輥子68而 從紙張饋送托盤69(見圖幻朝向主輥子61饋送紙張。驅動電路83驅動PF馬達81。旋轉 編碼器85被用于測量PF馬達81的旋轉量。
總之,控制單元10通過將控制信號輸入驅動電路53、73和83中,而從饋送處理到 釋放處理地控制紙張輸送,并且還控制托架41 (以及記錄頭31)的輸送。
這里,將詳細描述控制單元10的功能。控制單元10用作基于從線性編碼器55輸 入的矩形編碼器信號而測量托架41的位置和速度的編碼器信號處理單元103。如在已知技 術中,編碼器信號處理單元103基于作為編碼器信號的從線性編碼器55輸入的A相位信號 和B相位信號而測量托架41的移動方向(正方向/負方向)和托架41在主要掃描方向中 的位置X。
編碼器信號處理單元103通過測量A相位信號和B相位信號中的任一個的脈沖寬 度TO而測量托架41沿著主要掃描方向的速度。脈沖寬度TO是從當最后一次輸入前邊緣 時起直至當本次輸入前邊緣時止所逝去的時間長度。
準確而言,脈沖寬度TO的倒數對應于托架41的速度。然而,在本實施例中,托架 41的速度被控制為是一種使用脈沖寬度TO的目標速度,所述目標速度作為指示器是一種 等價速度,以減少不必要的計算。
具體地,控制單元10用作CR輸送控制單元102。CR輸送控制單元102基于從編 碼器信號處理單元103輸入的位置X和脈沖寬度TO而控制CR馬達51,并且沿著主要掃描 方向輸送托架41。
例如,在將圖像形成到紙張上的處理期間,當紙張的間歇輸送停止時,CR輸送控制 單元102沿著主要掃描方向輸送在其上安裝有記錄頭31的托架41。托架41由此與紙張輸 送相一致地沿著主要掃描方向往復運動。具體地,每次沿著垂直于主要掃描方向的次要掃 描方向發出預定量的紙張并且紙張輸送停止時,CR輸送控制單元102切換托架輸送方向, 并且沿著主要掃描方向將托架41輸送到返回點。當托架41往復運動時,打印控制單元101 使記錄頭31以與待打印圖像的數據相對應的圖案將墨滴噴射到紙張上。由此,通過沿著次 要掃描方向發出的行數,圖像被沿著主要掃描方向形成到紙張上。
當圖像被形成到紙張上時,托架41的速度被控制為目標速度直至托架41達到沿 著主要掃描方向離返回點不到預定距離的點。托架41由此在記錄頭31噴射墨滴的區域中 以恒定速度移動。在托架41達到離返回點不到預定距離的點之后,托架的位置被控制為目 標位置,由此在預定停止位置(返回點)處精確地停止托架41。
控制單元10用作紙張輸送控制單元104。紙張輸送控制單元104控制LF馬達71, 并且沿著次要掃描方向輸送夾在主輥子61和從動輥子62之間的紙張。例如,當圖像被形 成到紙張上時,紙張輸送控制單元104控制LF馬達71,使得紙張每次被以預定量沿著次要 掃描方向發出。
具體地,控制單元10用作基于從旋轉編碼器75輸出的編碼器信號來測量紙張輸 送數量的編碼器信號處理單元105。然后,紙張輸送控制單元104基于由編碼器信號處理單元105測量的紙張輸送數量來控制LF馬達71,并且例如每次以預定量來沿著次要掃描方向 輸送紙張。
由LF馬達71產生的驅動動力通過功率傳輸機構65 (見圖1A)而不僅被傳輸到主 輥子61而且還被傳輸到紙張釋放輥子63處,所述紙張釋放輥子63沿著次要掃描方向位于 主輥子61下游(沿著紙張輸送路徑的下游)。紙張釋放輥子63與主輥子61同步地旋轉, 并且在紙張釋放輥子63和與其相對的從動輥子64之間夾住被從主輥子61輸送的紙張,以 將紙張釋放到紙張接收托盤(未示出)中。
控制單元10進一步用作紙張饋送控制單元106。紙張饋送控制單元106控制PF 馬達81來旋轉緊靠置于紙張饋送托盤69中的紙張的紙張饋送輥子68。紙張饋送控制單元 106由此沿著紙張輸送路徑向下游輸送置于紙張饋送托盤69中的最上面的紙張,并且對在 位于紙張輸送路徑下游的從動輥子62和主輥子61之間的紙張進行饋送。
控制單元10仍然進一步用作基于從旋轉編碼器85輸出的編碼器信號而測量紙張 輸送數量的編碼器信號處理單元107。紙張饋送控制單元106基于由編碼器信號處理單元 107測量的紙張輸送數量而控制PF馬達81。
利用控制單元10的這些功能,如在圖2中所示,置于紙張饋送托盤69中的紙張被 逐個地從紙張饋送托盤69中分離,被發出到構成紙張輸送路徑的U形轉彎路徑67,并且被 輸送到在位于紙張饋送路徑下游的主輥子61和從動輥子62之間的夾緊位置。由于主輥子 61和從動輥子62的旋轉,紙張被沿著紙張輸送路徑向下游拖動。然后,紙張經過構成紙張 輸送路徑的在壓印板66和在其上安裝記錄頭31的托架41之間的窄空間,同時,紙張的下 側由壓印板66支撐。當紙張在記錄頭31下面經過時,圖像被形成到紙張上。此外,紙張被 夾在位于紙張輸送路徑的下游末端處的紙張釋放輥子63和從動輥子64之間,并且被釋放 到紙張接收托盤(未示出)中。
下面,將參考圖2和3描述托架輸送機構40的配置。托架輸送機構40包括托架 41、沿著主要掃描方向引導托架41的框架43和44、和皮帶機構47 (見圖3)。托架41被以 可滑動方式安裝在沿著主要掃描方向延伸的框架43和44上,并且被配置為被連接到構成 皮帶機構47的環帶471。
具體地,框架43與凹槽部分411(見圖2、的上表面接觸,所述凹槽部分411平行 于主要掃描方向設于托架41的一側上,以從下面向上支撐托架41。在另一方面,框架44具 有垂直于縱向方向(主要掃描方向)的L形截面,并且用作沿著主要掃描方向引導托架41 的導軌。更加具體地,在從下面向上支撐托架41時,框架44與平行于主要掃描方向設于托 架41的底部上的凹槽部分413的上表面接觸,以沿著主要掃描方向引導托架41。
總之,托架41被框架43和44向上支撐。在下文中,其法向方向是框架43和44 沿其支撐托架41的向上方向的平面被稱作參考平面。托架41被沿著參考平面沿著主要掃 描方向引導。在托架41下面,平行于參考平面設置支撐被輸送紙張的壓印板66,并且在托 架41下面輸送紙張,從而使紙張平行于參考平面。
如在圖2中所示,框架43被設于托架41的后側(在次要掃描方向中的上游)上, 并且框架44被設于托架41的前側上。換言之,在本實施例中,框架43支撐托架41的后部, 并且框架44支撐托架41的前部。托架41由此得以保持從而并不向前或者向后傾斜,并且 使其能夠沿著框架43和44而在主要掃描方向中進行穩定地輸送。
皮帶機構47包括環帶471和布置于框架44沿著主要掃描方向的每一個端部處的 滑輪對473和474。皮帶機構47被如下地配置,使得環帶471被滑輪473和474支撐并且 被支撐于滑輪473和474之間。
上述CR馬達51經由齒輪(未示出)而被連接到滑輪473和474中的一個,并且 被配置為允許一個滑輪旋轉。換言之,在本實施例中,滑輪473和474中的所述一個經由齒 輪通過接收由CR馬達51產生的驅動動力而被旋轉,而另一滑輪經由環帶471通過滑輪473 和474中的所述一個驅動而被旋轉。
托架41被固定到環帶471,并且通過框架43和44將托架41的運動限制在主要掃 描方向中。據此,當CR馬達51旋轉時,托架41與環帶471的旋轉同步地沿著主要掃描方 向(正方向/負方向)移動。
在本實施例中,利用托架輸送機構40的這種配置,托架41被沿著主要掃描方向輸 送。另外地,托架輸送機構40包括覆蓋記錄頭31的噴嘴的加蓋機構49。當成像設備1在 休止狀態中時,記錄頭31被與托架41 一起地輸送到設置加蓋機構49的位置處,并且被蓋體覆蓋。
進而,如在圖3中所示,被用于測量托架41的位置和速度的線性編碼器55包括編 碼器柵欄551和編碼器傳感器553。編碼器柵欄551在主要掃描方向中伸長。編碼器傳感 器553被固定于托架41上從而夾住編碼器柵欄551的一部分。
沿著垂直于上述參考平面并且還平行于主要掃描方向的平面,在主要掃描方向中 伸長地設置編碼器柵欄551。并且編碼器柵欄551被配置為具有預定形狀的多個狹縫551a, 其被布置在沿著"垂直于參考平面并且還平行于主要掃描方向的平面"的所述編碼器柵 欄551的一側上布置。將在下文參考圖5A和5B描述狹縫551a的細節。編碼器柵欄551被 置放成被從上方插入設于托架41的平行于主要掃描方向的上表面上凹槽部分415中。具體 地,編碼器柵欄551被定位在其間具有預定空間的凹槽部分415中,從而不與凹槽部分415 的底部接觸(見圖2)。
編碼器傳感器553被如下地布置,使得光發射元件和光接收元件將被插入凹槽部 分415中的編碼器柵欄551夾在其間。具體地,編碼器傳感器553包括兩對探測電路553a。 每一個探測電路553a由光發射元件和光接收元件對來構成。探測電路553a中的一個產生 并且輸出上述A相位信號,并且其他的探測電路553a產生并且輸出上述B相位信號。
在編碼器柵欄551上的狹縫551a(見圖5A和5B)將從光發射元件輸出的光線透 射到光接收元件的一側。在另一方面,在編碼器柵欄551上沒有形成狹縫551a的部分對從 光發射元件向光接收元件一側輸出的光線的透射進行屏蔽。如在線性編碼器中已知地,當 光接收元件通過狹縫551a接收從光發射元件輸出的光線時,探測電路553a輸出低信號,并 且在其它情形中,探測電路553a輸出高信號。探測電路553a由此輸出與具有在其上固定 的編碼器傳感器陽3的托架41沿著主要掃描方向的位移相對應的矩形編碼器信號。
以上已經描述了成像設備1的基本配置。成像設備1進一步具有通過探測托架41 的向上位移,來探測在托架41或者固定于托架41上的記錄頭31與位于記錄頭31下面的 紙張之間的接觸的功能。利用這種功能,本實施例的成像設備1能夠在塞紙發生過程中的 早期階段迅速地探測異常。將在下文中描述該功能。
首先,將對用于探測托架41的向上位移的技術的基本原理給出解釋。10
如上所述,在成像設備1中,托架41通過被框架43和44從下面支撐而保持它的豎 直位置。因此,如在圖4A和4B中所示,如果例如由于從下面與紙張接觸而產生從下面推起 托架41的某個動力,則托架41被向上抬起。因為編碼器傳感器553被固定于托架41上, 所以編碼器傳感器553根據托架41的向上位移而被向上位移,由此光線發射/接收位置相 應地向上位移。
在另一方面,因為與托架41分開地,編碼器柵欄551被固定于成像設備1中,所以 編碼器柵欄551并不位移。據此,編碼器傳感器553的光線發射/接收位置相對于編碼器 柵欄551向上位移。在本實施例中,使用這種現象探測托架41的向上位移。具體地,如在 圖5A和5B中所示,通過適當地設計編碼器柵欄551的狹縫配置,來探測托架41的向上位 移。當托架41向上位移時,托架41被向上抬離框架43和44。因此,托架41的向上位移在 下文中還被稱作“向上抬起”。
具體地,如在圖5A中所示,編碼器柵欄551在其一側上包括狹縫551a。狹縫551a 沿著既不與垂直于沿其輸送托架41的主要掃描方向的(豎直)參考線L平行,也不與主要 掃描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圖5A所示的未涂抹部分對應于用作透光部的狹縫551a,而涂抹 部分對應于光屏蔽部。
在包括于傳統成像設備中的編碼器柵欄上,與垂直于主要掃描方向的參考線L平 行地形成狹縫。在這方面,本實施例的成像設備1不同于傳統的成像設備。
具體地,本實施例的編碼器柵欄551被配置為具有多個線形狹縫551a,所述多個 線形狹縫^la被布置在與主要掃描方向相對應的所述編碼器柵欄551的縱向方向中的所 述編碼器柵欄的一側上。狹縫^la相對于與主要掃描方向垂直的參考線L以預定角 度θ a(0 < θ a < π/2)傾斜地延伸。
在具有如此配置的編碼器柵欄551的成像設備1中,狹縫551a的邊緣相對于參考 線L傾斜。因此,在與在正常狀態中的光線發射/接收位置相對應的邊緣上的第一點和在 與在托架41向上抬起時的光線發射/接收位置相對應的邊緣上的第二點相對于托架41的 輸送方向(主要掃描方向)處于不同的位置上。
據此,如在圖5B中所示,當編碼器傳感器553的光線發射/接收位置由于托架41 向上抬起而相對于編碼器柵欄向上位移時,編碼器信號的脈沖寬度TO被突然地改變 (見圖5B的下部)。使用這種現象,在本實施例中,當脈沖寬度TO的變化率ΔΤ變成閥值 TH或者更高時,確定托架41被向上抬起。
如在圖6A和6B中所示,根據在狹縫551a的方向和托架41的行進方向之間的關 系,脈沖寬度TO變得更寬或者更窄。例如,如在圖6A中所示,在其中狹縫551a朝向托架41 的輸送方向的上游側傾斜的情形中,當托架41被向上抬起時,脈沖寬度TO變得更窄。在另 一方面,如在圖6B中所示,在其中狹縫551a朝向托架41的輸送方向的下游側傾斜的情形 中,當托架41被向上抬起時,脈沖寬度TO變得更寬。
因此,在本實施例中,采用如在以下公式中所示的絕對值作為脈沖寬度TO的變化 率Δ T,并且當變化率Δ T變成閥值TH或者更高時,探測到托架41被向上抬起。
AT= I (Tn-Tp)/Tp I 公式(1)
這里,時間Tn對應于最新測得的脈沖寬度TO,并且時間Tp對應于次新測得的脈沖 寬度TO。
在圖6A和6B中,參考初始(home)位置(加蓋機構49),托架41沿其從初始位置 離開而行進的方向被稱作正方向,并且托架41沿其更加靠近初始位置而行進的方向被稱 作負方向。在圖中示出脈沖寬度TO如何根據狹縫551a的傾斜方向而改變。
在形成狹縫551a時,需要相對于參考線L來調節角度ea,和調節閥值TH。因此, 這里將關于使用角度θ b替代角度θ a來調節閥值TH和角度θ a的方法給出解釋。如在 圖7中所示,角度θ b代表狹縫551a相對于主要掃描方向形成的角度,并且滿足公式θ b =度]。
具體地,能夠利用以下公式計算角度eb,從而當托架41(編碼器傳感器55 向上 位移y0時,脈沖寬度TO的變化率變成Δ Τ。
θ b = arctan{y0/(α · AT)} 公式 O)
這里,常數α代表沿著主要掃描方向在編碼器柵欄551上形成的狹縫551a的布 置間隔,并且對應于編碼器信號的每一脈沖中托架41的移動距離。在實現本實施例時,可 以根據以上公式調節角度ea和閥值TH。這樣,托架41被認為向上抬起的向上位移量y0, 和變化率△ T的測量誤差應該被加以考慮。
下面,將對被執行的托架輸送錯誤確定處理進行解釋,所述處理使得本實施例的 成像設備1可以探測托架41的向上抬起。如在圖IB中所示,本實施例的控制單元10用作 錯誤確定單元109。通過執行如在圖8中所示的托架輸送錯誤確定處理,錯誤確定單元109 確定托架41是否被向上抬起,并且根據確定結果執行錯誤處理。圖8是示出每次通過CR 輸送控制單元102來執行托架41的單程輸送控制時由錯誤確定單元109執行的托架輸送 錯誤確定處理的流程圖。“單程輸送控制”這里指的是托架41的往復運動中的每一個單向 輸送控制(換言之,將托架41輸送到返回點的輸送控制)。
錯誤確定單元109與CR輸送控制單元102的單程輸送控制的開始一起地來開始 托架輸送錯誤確定處理。錯誤確定單元109將代表編碼器信號的邊緣探測次數的變量j復 位成零,并且將變量Tn和Tp設置成初始數值INIT (例如,最大數值)(SllO)。
在完成以上處理之后,錯誤確定單元109確定編碼器信號處理單元103是否探測 到從線性編碼器55輸入的編碼器信號的前邊緣(S120)。當探測到前邊緣時(S120 是), 該處理前進到S130,并且當沒有探測到前邊緣時(S120 否),該處理前進到S125。這里,通 過將A相位信號和B相位信號中的一個應用作為編碼器信號,而確定是否探測到編碼器信 號的前邊緣。
在S125中,錯誤確定單元109確定托架41是否被輸送到返回點,以及通過CR輸 送控制單元102進行的單程輸送控制是否得以正常地完成。當確定單程輸送控制沒有被正 常地完成(S125 否)時,該處理前進到S120,并且錯誤確定單元109待用,直至探測到前邊 緣或者單程輸送控制被正常地完成。
當探測到前邊緣時(S120 是),錯誤確定單元109通過將變量j增加1來對變量 j進行更新,并且由此通過變量j對于前邊緣的探測次數進行計數(S130)。此外,錯誤確定 單元109將變量Tp更新為當前變量Tn的數值(S140),并且通過對當前前邊緣的檢測來將 變量Tn更新為等于由編碼器信號處理單元103更新的最新的脈沖寬度TO的數值(S145)。
在S145的處理完成之后,該處理前進到S150,此時確定是否前邊緣被探測到三 次,和變量j是否被更新為大于二的數值(即,是否j > 2得以滿足)。
這里,當確定j ( 2得以滿足時(S150 否),該處理前進到S120,并且當確定j > 2得以滿足時(S150:是),該處理前進到S160。這樣切換該處理的原因在于,脈沖寬度TO 的變化率Δ T不能被正常地計算,除非前邊緣被探測到三次或者更多。
在S160中,錯誤確定單元109根據以上公式(1)計算變化率ΔΤ。在這個處理完 成之后,該處理前進到S170,并且基于計算出的變化率Δ T確定托架41是否發生嚴重的向 上抬起。
具體地,在S170中,通過確定計算出的變化率Δ T是否等于或者大于預定閥值TH 2而確定是否發生嚴重的向上抬起。
本實施例的成像設備1被配置成在基于變化率Δ T確定塞紙發生的程度之后對錯 誤處理進行切換。為了切換錯誤處理,具有不同數值的兩個閥值THl和ΤΗ2在成像設備1 中被預先設為以上閥值ΤΗ。在S170中,通過比較變化率八1~與閥值^2(>^1)而確定變 化率Δ T是否等于或者大于預定閥值ΤΗ2,閥值ΤΗ2在兩個閥值THl和ΤΗ2中具有更高的數 值。然后,由此確定是否塞紙發生過程被發展,以及確定是否嚴重的向上抬起正在發生。例 如,閥值ΤΗ2可以被設為50%。
當變化率Δ T等于或者大于閥值ΤΗ2時,確定正在發生嚴重的向上抬起(S170 是),并且該處理前進到S180。在S180中,錯誤確定單元109命令CR輸送控制單元102使 得托架緊急停止,并且CR輸送控制單元102緊急地停止托架41。并行地,錯誤確定單元109 控制顯示單元21顯示指令使用者用手移除紙張的錯誤消息(S18Q。托架輸送錯誤確定處 理因此得以完成。
在另一方面,當確定托架41沒有發生嚴重的向上抬起時(S170 否),該處理前進 到S175,并且錯誤確定單元109基于以上變化率ΔΤ確定是否發生微小的向上抬起。具體 地,通過比較變化率ΔΤ與閥值THl而確定變化率Δ T是否等于或者大于預定閥值ΤΗ1,閥 值THl具有比閥值ΤΗ2更小的數值。然后,由此確定托架41是否發生微小的向上抬起。例 如,閥值THl可以被設為30%。
當變化率Δ T小于閥值THl時,確定微小的向上抬起也未發生(S175 否),并且該 處理前進到S120。當在S120中探測到新的前邊緣時,執行在S130之后的處理。當托架41 的單程輸送控制被正常地完成時(S125 是),托架輸送錯誤確定處理得以完成。
在另一方面,當變化率ΔΤ等于或者大于閥值THl時,確定微小的向上抬起正在發 生(S175 是),并且該處理前進到S190。如在S180中,錯誤確定單元109命令CR輸送控 制單元102使得托架緊急停止,并且CR輸送控制單元102緊急地停止托架41。在這之后, 錯誤確定單元109命令CR輸送控制單元102將托架41移動到初始位置(S191)。此外,錯 誤確定單元109命令紙張輸送控制單元104釋放紙張(S19!3)。在接收到紙張釋放命令時, 紙張輸送控制單元104執行紙張釋放處理以旋轉LF馬達71,并且由此將被主輥子61拉至 紙張輸送路徑下游的紙張輸送到紙張接收托盤。
在紙張輸送控制單元104執行紙張釋放處理時,錯誤確定單元109監視紙張釋 放處理的執行處理。當因為在紙張釋放期間發生錯誤,紙張釋放處理未被正常地完成時 (S195 是),該處理前進到S 185,并且錯誤確定單元109通過錯誤消息來指令使用者用手 移除紙張。
在另一方面,當紙張釋放處理被正常地完成(S195 否)時,在顯示單元21上顯示示意紙張由于在托架輸送期間的錯誤而被釋放的錯誤消息(S197)。托架輸送錯誤確定處理 因此得以完成。
在上面已經描述了本實施例的成像設備1。根據本實施例,當變化率ΔΤ等于或者 大于閥值THl時,確定托架41由于與紙張接觸而發生向上抬起,并且托架41被緊急停止。 可以由此抑制塞紙發生過程的發展。因此,根據本實施例,能夠抑制塞紙劣化以至不能自動 地執行紙張釋放。這還能夠避免令使用者感到失望。另外,根據本實施例,當記錄頭31與 紙張形成接觸時,能夠早期地探測到異常,并且能夠在早期階段停止托架41的輸送。由此 能夠抑制記錄頭31的噴嘴部分受到損壞。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當變化率ΔΤ等于或者大于閥值TH2時,由于根據塞紙被發 展的假設,紙張未被自動地釋放。因此,能夠抑制其中由于強行執行紙張釋放處理而使得塞 紙進一步發展的情形,并且還能夠通過消除塞紙來避免使用者感到厭煩。
相對于托架41的向上抬起,因為托架41和記錄頭31的總重量變得更重,所以向 上抬起量y0變得更小。在該情形中,可能難以迅速地探測到異常并且停止托架41。然而, 近年來,墨盒趨向于并不被包含于記錄頭31中,以使得更換墨盒更加容易。相反,變得更加 普遍的是,在能夠在從外側容易地更換墨盒的位置處布置墨盒,并且利用管子從墨盒向記 錄頭31供應墨水。
在被配置成墨盒不被包含于記錄頭31中的成像設備1中,托架41和記錄頭31的 總重量較小。因此,托架41可以被足夠地向上抬起,從而在塞紙發生過程的早期階段能將 其探測為異常。
據此,當在具有墨盒不被包含于記錄頭31中的這種類型的成像設備1中應用本實 施例的技術時,其可以呈現更大的效果。
用于計算變化率△ T的方法不限于基于公式(1)的方法,而是如果該方法能夠計 算測得的脈沖寬度的變化量則其就可以是足夠的。換言之,可以使用通過計算在臨時的次 新的脈沖寬度和最新的脈沖寬度之間的比率而獲得的數值來探測托架41的向上抬起。此 外,在公式(1)中的Tp可以不是次新的脈沖寬度,而是多個脈沖寬度的平均值或者是與在 驅動托架41時的目標速度命令相對應的數值。
在以上實施例中,線性編碼器55包括被配置為具有在其上布置的線形狹縫551a 的編碼器柵欄陽1,狹縫^la相對于(豎直)參考線L以預定角度ea傾斜地延伸。編碼 器柵欄551可以被配置為具有例如如在圖9A中所示地成形的在其上布置的狹縫551b。
如在圖9A中所示,第一修改實施例的編碼器柵欄551包括在其一側上布置的狹縫 551b。狹縫551b的下部區域沿著垂直于主要掃描方向的豎直方向(參考線L)被線性地成 形,并且狹縫^lb的上部區域被線性地-成形,并且相對于垂直于主要掃描方向的豎直方 向(參考線L)以預定角度θ a傾斜地延伸。
當這樣成形的狹縫551b被設于編碼器柵欄551上時,托架41并不由于狹縫551b 的豎直傾斜而發生明顯的速度波動(脈沖寬度TO的波動),直至托架41在被向上抬起至某 個程度。
在這方面,將更加詳細地給出解釋。當如在圖5A中所示地成形的狹縫551a被設 于編碼器柵欄551上時,當由于除了與紙張接觸之外的原因而產生任何振動時,托架41可 以由于托架41的向上抬起而發生明顯的速度波動(脈沖寬度TO的波動)。14
在另一方面,當如在圖9A中所示地成形的狹縫551b被設于編碼器柵欄551上時, 如果產生微小振動,則編碼器傳感器553的光線發射/接收位置僅在狹縫551b的下部區域 內位移。因此,可以不發生伴隨托架41位移的托架41的明顯的速度波動,并且可以利用脈 沖寬度TO精確地測量托架41的速度。據此,當如在圖9A中所示地成形狹縫551b時,可以 抑制由于微小振動引起的速度測量誤差的發生,因此,能夠配置具有優良的耐振性的成像 設備1。然而,即使當采用如在圖5A中所示地成形的狹縫551a時,振動等的影響也受到限 制。這是因為,根據狹縫^la的這種配置,編碼器傳感器553的光線發射/接收位置的位 移越大,則脈沖寬度的變化越大,并且位移越小,則脈沖寬度的變化越小。
當如在圖9B中所示地成形的狹縫551c被設于編碼器柵欄551上時,能夠產生與 狹縫551b類似的效果。如在圖9B中所示,第二修改實施例的編碼器柵欄551包括在其一 側上布置的狹縫551c。狹縫551c被彎曲地成形(換言之,被成形為弧形),并且相對于與 主要掃描方向垂直的豎直方向的角度朝向最上端部而逐漸地變大。具體地,狹縫^lc被彎 曲地成形,從而在最下端部處其切線平行于豎直方向。
根據被這樣成形的狹縫551c,在其中托架41未被向上抬起的正常狀態中,當編碼 器傳感器553被固定于托架41上從而編碼器傳感器553的光線發射/接收位置位于編碼 器柵欄551的最下端部附近時,如果托架41被稍微地向上抬起,則脈沖寬度TO的改變量不大。
在另一方面,向上抬起量y0變得越大,則脈沖寬度TO的變化率ΔΤ變得越大。據 此,當采用被這樣成形的狹縫^lc時,成像設備1能夠被配置為具有抗振性,并且能夠精確 地探測托架41由于與紙張接觸而引起的向上抬起。
可替代地,如在圖9C中所示地成形的狹縫551d可以被設于編碼器柵欄551上。
如在圖9C中所示,第三修改實施例的編碼器柵欄551包括在其一側上布置的臺階 狀成形的狹縫^ld。狹縫551d由被沿著長度方向布置同時沿著主要掃描方向逐漸地位移 的多個狹縫組分CS構成,每一個狹縫組分CS由矩形孔構成。
因為變化率ΔΤ與托架41的向上抬起量y0成比例地逐步地變得更高,所以包括 狹縫551d的編碼器柵欄551可以帶來基于變化率ΔΤ而精確地確定托架41的向上抬起量 y0的效果。
[第二實施例]
將給出與第二實施例的成像設備2有關的解釋。除了可豎直移動的框架部件90 被安裝到托架41',并且在框架部件90上安裝編碼器553之外,第二實施例的成像設備2 具有類似于成像設備1的配置。據此,在下文中,將相同的引用標號分配給與第一實施例的 成像設備1中的那些配置相同地配置的組件,以省去其解釋。將選擇性地解釋第二實施例 的成像設備2所特有的構件。
如在圖IOA中所示,在成像設備2中,框架部件90被安裝到托架41 ‘,從而鉤掛在 固定于托架41'上的螺釘99上。
具體地,托架4Γ具有設于托架4Γ的左側和右側中的每一側上的螺釘孔419, 其被與螺釘99擰到一起(見圖11)。在另一方面,通過耦接上部構成本體91和從上部構成 本體91的左邊緣和右邊緣中的每一個邊緣向下地延伸的側部構成本體92,來配置框架部 件90。在側部構成本體92上,沿著豎直方向伸長的通孔9 被設于與設置在托架41'上的螺釘孔419相對應的位置上。
如在圖IOA和11中所示,通孔92a的幅寬(水平寬度)被設為相應于螺釘99的 直徑的長度,并且通孔92a的長度(豎直寬度)被設為大于螺釘99的直徑的長度。
框架部件90的上部構成本體91具有平行于主要掃描方向設置的凹槽部分91a。 在第二實施例中,編碼器柵欄551被插入凹槽部分91a中。具體地,編碼器柵欄551處在凹 槽部分91a中,在其間具有預定空間,從而不與凹槽部分91a的底部接觸。
在相應于上部構成本體91的凹槽部分91a的位置處,嵌入編碼器傳感器553從而 夾住被插入凹槽部分91a中的編碼器柵欄551。
在另一方面,托架41'被如下地成形,使其的與第一實施例的托架41的凹槽部分 415的附近相對應的前上部被凹進。框架部件90被從上方安裝到如此成形的托架41'上, 從而圍繞托架41'的上表面以及左側和右側。由此,在框架部件90上安裝的編碼器傳感器 553位于托架41'的凹形區域中。
螺釘99通過設于框架部件90上的左和右-通孔92a中的每一個而被插入,并且 被與托架41'的螺釘孔419擰到一起。利用這種配置,框架部件90被安裝到托架41'從 而能夠向上移動相應于通孔92a的長度的長度。
側部構成本體92被如下地配置,使得當框架部件90被安裝到托架41 ‘時,其下端 位于記錄頭31的下表面(噴嘴表面)下面。
根據這樣配置的成像設備2,當托架41'沿著主要掃描方向移動時,側部構成本 體92移動到記錄頭31前面。因此,當饋送可以引起塞紙的卷曲的或者彎曲的紙張時,在記 錄頭31的噴嘴部分與紙張形成接觸之前,使得紙張與側部構成本體92形成接觸。結果,框 架部件90被向上抬起,并且編碼器傳感器553與框架部件90同步地向上位移。因此,相對 于編碼器柵欄改變了編碼器傳感器陽3的光線發射/接收位置。
在成像設備2中,以與在第一實施例的成像設備1中相同的方式執行托架輸送錯 誤確定處理。由于在沿著托架41'的行進方向設置的側部構成本體92和紙張之間的接觸 而引起的框架部件90的向上抬起被檢測到。由此能夠在記錄頭31的噴嘴部分與紙張形成 接觸之前迅速地停止托架41'的輸送。
據此,根據成像設備2,能夠更加有效地抑制記錄頭31由于記錄頭31的噴嘴部分 與紙張接觸而受到損壞。此外,根據本實施例,即使在其中因為托架41'和記錄頭31的重 量較重,所以在與紙張接觸時托架41'不易于被向上抬起的情形中,通過將框架部件90配 置成具有輕的重量,也能夠在早期階段探測到與紙張的接觸。由此能夠在塞紙發生過程的 早期階段迅速地停止托架41'的輸送。
因此,根據本實施例,如在其中在記錄頭31中包括墨盒的成像設備中一樣,即使 在其中記錄頭31具有較重的重量的情形中,也能夠在塞紙發生過程的早期階段迅速地停 止托架41'的輸送。具體地,在本實施例中,優選的是框架部件90被配置成比托架41'和 記錄頭31的總重量輕。
以上已經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在實施例中描述的每一種配置對應于可能在如 下權利要求中描述的配置在第一實施例中具有在其上安裝的記錄頭31的托架41對應于 可能在權利要求中描述的被輸送體的實例。在第二實施例中的托架41'對應于可能在權利 要求中描述的被輸送體的另一實例,所述托架41'具有在其上安裝的記錄頭31和作為另16外的元件的實例而被安裝到所述托架41'上的框架部件90。與通過作為引導元件的實例 的框架43和44沿其來支撐被輸送體的豎直方向垂直的平面對應于可能在權利要求中描述 的參考平面的實例。包括沿著垂直地與沿著平行于與豎直方向垂直的平面,即,參考平面的 實例的壓印板66的紙張輸送表面相交的平面而設置的編碼器柵欄551的線性編碼器55,對 應于可能在權利要求中描述的線性編碼器的實例。
在編碼器柵欄551上的狹縫551a、551b、551c和551d對應于可能在權利要求中描 述的透光部的實例。在編碼器柵欄551上沒有形成任何狹縫的部分對應于可能在權利要求 中描述的光屏蔽部的實例。
托架輸送機構40、CR馬達51、驅動電路53和CR輸送控制單元102的組合對應于 可能在權利要求中描述的輸送單元的一個實例。編碼器信號處理單元103對應于可能在權 利要求中描述的測量單元的實例,執行在S110-S175中的處理的硬件配置對應于可能在權 利要求中描述的確定單元的實例。執行在S180和S190中的處理的硬件配置對應于可能在 權利要求中描述的輸送停止單元的實例。執行在S185和S197中的處理的硬件配置對應于 可能在權利要求中描述的異常通知單元的實例。紙張輸送機構60、LF馬達71、驅動電路73、 紙張輸送控制單元104等的組合對應于可能在權利要求中描述的紙張輸送單元的實例。執 行在S193中的處理的硬件配置對應于可能在權利要求中描述的在異常狀態中的紙張釋放 單元的實例。
本發明不應該受到上述實施例限制,而是能夠被以各種方式實踐。例如,在上述實 施例中,本發明被應用于成像設備1和2,但是本發明可以被應用于除了成像設備1和2之 外的使用線性編碼器的各種輸送裝置。例如,本發明可以被應用于圖像讀出設備等,其中被 輸送體是讀出單元(行式傳感器等),并且在輸送期間可以探測到讀出單元沿著垂直于參 考平面的方向的位移。
在上述實施例中,解釋了其中托架41、41 ‘由框架43和44支撐的、成像設備1和 2的配置,但是托架41、41'可以被配置為由穿過托架41、41'的一個引導軸417支撐(見 圖2)。在此情形中,當托架41、41'與紙張形成接觸時,托架41、41'圍繞引導軸旋轉并且 傾斜。編碼器傳感器553與托架41、41'的位移(旋轉)同步地垂直于紙張輸送表面向上 或者向下地位移。
據此,可以在這種成像設備中利用本發明的技術,并且通過確定編碼器傳感器553 是向上還是向下位移,能夠探測托架41、41'與紙張的接觸。
可選地,在上述實施例中,沿著垂直于參考平面的平面設置編碼器柵欄551,但是 如果編碼器柵欄陽1設于與參考平面相交的平面上,就已經是足夠的。事實上,通過沿著垂 直于參考平面的平面設置編碼器柵欄陽1,能夠更加可靠地探測托架41、41'的位移,但是 如果編碼器柵欄陽1以能夠探測托架41、41'沿著垂直于參考平面的方向的位移的角度與 參考平面相交,就已經是足夠的。另外地,不必要使得紙張輸送表面與參考平面一致。
而且,并不總是需要顯示錯誤消息或者使得托架緊急停止。可以通過從成像設備 1,2發出聲音或者光線而進行異常通知。
權利要求
1.一種輸送裝置,包括被輸送體;引導元件,用于在支撐所述被輸送體的同時沿著預定輸送方向弓I導所述被輸送體;輸送單元,用于沿著所述弓I導元件在所述輸送方向上輸送所述被輸送體;以及線性編碼器,用于輸出相應于所述被輸送體的位移的編碼器信號;其中,所述線性編碼器包括在所述輸送方向上伸長的編碼器柵欄,所述編碼器柵欄被設置在與和所述引導元件支 撐所述被輸送體的方向相正交的參考平面相交叉的交叉平面上,并且在沿著所述交叉平面 的一側上具有在所述輸送方向上交替地布置的用于透射光線的多個透光部和用于屏蔽光 線的多個光屏蔽部;以及被固定于所述被輸送體上的編碼器傳感器,所述編碼器傳感器包括以將在上面形成有 所述透光部和所述光屏蔽部的所述編碼器柵欄的一部分夾在中間的方式來設置的光發射 元件和光接收元件,并且根據用于接收從所述光發射元件輸出的光線的所述光接收元件的 光接收狀態來輸出所述編碼器信號;其中,所述編碼器柵欄被配置為使得在其上形成所述透光部和所述光屏蔽部,以致在 彼此相鄰的每一個透光部和每一個光屏蔽部之間的每一個邊界上的第一點和在所述每一 個邊界上的第二點相對于所述輸送方向而被分開地定位,其中所述第二點相對于沿著所述 編碼器柵欄的一側的并且與所述輸送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與所述第一點分開地定位。
2.根據權利要求1的輸送裝置,包括測量單元,用于測量在從所述線性編碼器輸出的具有矩形形狀的編碼器信號的邊緣之 間的時間間隔;以及確定單元,用于基于由所述測量單元測量的測量值中的變化來確定與所述被輸送體同 步地移動的所述編碼器傳感器是否在垂直于所述參考平面的方向上位移。
3.根據權利要求2的輸送裝置,其中,所述確定單元被配置為當由所述測量單元測量的最新的測量值相對于次新的測量值 有預定量或者更多量的改變時,確定所述編碼器傳感器在垂直于所述參考平面的方向上位 移;而當所述最新的測量值沒有預定量或者更多量的改變時,確定所述編碼器傳感器沒有 在垂直于所述參考平面的方向上位移。
4.根據權利要求1的輸送裝置,其中,所述編碼器柵欄被配置為沿著所述輸送方向在所述編碼器柵欄的一側上布置所述透 光部和所述光屏蔽部,以致所述每一個邊界是線性形狀的并且相對于與所述輸送方向相垂 直的方向以預定角度傾斜地延伸。
5.根據權利要求1的輸送裝置,其中,所述編碼器柵欄被配置為沿著所述輸送方向在所述編碼器柵欄的一側上布置所述透 光部和所述光屏蔽部,以致所述每一個邊界由沿著與所述輸送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線 性形狀的第一區域和相對于與所述輸送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以預定角度傾斜地延伸的線性 形狀的第二區域構成。
6.根據權利要求1的輸送裝置,其中,所述編碼器柵欄被配置為沿著所述輸送方向在所述編碼器柵欄的一側上布置所述透光部和所述光屏蔽部,以致所述每一個邊界是彎曲形狀的并且具有這樣的點,在該點處,所 述每一個邊界的切線沿著與所述輸送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延伸。
7.根據權利要求2的輸送裝置,包括輸送停止單元,當所述確定單元確定所述編碼器傳感器在垂直于所述參考平面的方向 上位移時,所述輸送停止單元停止由所述輸送單元執行的所述被輸送體的輸送操作。
8.根據權利要求2的輸送裝置,包括異常通知單元,當所述確定單元確定所述編碼器傳感器在垂直于所述參考平面的方向 上位移時,所述異常通知單元向使用者通知異常。
9.根據權利要求2的輸送裝置,包括輸送停止單元,當所述確定單元確定所述編碼器傳感器在垂直于所述參考平面的方向 上位移時,所述輸送停止單元停止由所述輸送單元執行的所述被輸送體的輸送操作;以及異常通知單元,當所述確定單元確定所述編碼器傳感器在垂直于所述參考平面的方向 上位移時,所述異常通知單元向使用者通知異常。
10.根據權利要求1的輸送裝置, 其中,所述被輸送體包括 被所述引導元件支撐的主體;和比所述主體輕的、并且以能夠在垂直于所述參考平面的方向上位移的方式被設置于所 述主體上的附加體,其中,所述編碼器傳感器被設置于所述附加體上。
11.根據權利要求1的輸送裝置, 其中,所述被輸送體包括 被所述引導元件支撐的主體;以及以能夠在垂直于所述參考平面的方向上位移的方式被設置于所述主體上的附加體; 其中,所述附加體被安裝成以使得當輸送所述被輸送體時,所述附加體區域的至少一 部分移動到所述主體的前面,并且其中,所述編碼器傳感器被設置于所述附加體上。
12.根據權利要求1的輸送裝置,其中所述被輸送體包括將圖像形成到紙張上的記錄頭。
13.根據權利要求12的輸送裝置, 其中,所述被輸送體包括 記錄頭;托架,所述托架包括在其上的所述記錄頭并且被所述引導元件支撐;以及 附加體,所述附加體以能夠在垂直于所述參考平面的方向上位移的方式被設置于所述 托架上;其中,所述附加體被配置為比所述記錄頭和所述托架的總重量輕,并且 其中,所述編碼器傳感器被設置于所述附加體上。
14.根據權利要求12的輸送裝置, 其中,所述被輸送體包括 記錄頭;托架,所述托架包括在其上的所述記錄頭并且被所述引導元件支撐;以及 附加體,所述附加體以能夠在垂直于所述參考平面的方向上位移的方式被設置于所述 托架上;其中,所述附加體被安裝成以使得當輸送所述被輸送體時,所述附加體區域的至少一 部分移動到所述記錄頭的前面,并且其中,所述編碼器傳感器被設置于所述附加體上。
15.一種成像設備,包括被輸送體,所述被輸送體包括將圖像形成到紙張上的記錄頭; 引導元件,所述引導元件在支撐所述被輸送體的同時沿著預定輸送方向弓丨導所述被輸 送體;輸送單元,所述輸送單元沿著所述弓I導元件在所述輸送方向中輸送所述被輸送體;以及 線性編碼器,所述線性編碼器輸出相應于所述被輸送體的位移的編碼器信號; 所述成像設備被配置為,在通過所述輸送單元沿著所述輸送方向移動所述被輸送體 時,通過使得所述記錄頭執行到所述紙張上的成像操作,而將沿著所述輸送方向的行圖像 的序列形成到被與所述記錄頭相對地放置的紙張上, 其中,所述線性編碼器包括在所述輸送方向上伸長的編碼器柵欄,所述編碼器柵欄被設置在與和所述引導元件支 撐所述被輸送體的方向相正交的參考平面相交叉的交叉平面上,并且在沿著所述交叉平面 的一側上具有在所述輸送方向上交替地布置的用于透射光線的多個透光部和用于屏蔽光 線的多個光屏蔽部;以及被固定于所述被輸送體上的編碼器傳感器,所述編碼器傳感器包括以將在上面形成有 所述透光部和所述光屏蔽部的所述編碼器柵欄的一部分夾在中間的方式來設置的光發射 元件和光接收元件,并且根據用于接收從所述光發射元件輸出的光線的所述光接收元件的 光接收狀態來輸出所述編碼器信號;其中,所述編碼器柵欄被配置為使得在其上形成所述透光部和所述光屏蔽部,以致在 彼此相鄰的每一個透光部和每一個光屏蔽部之間的每一個邊界上的第一點和在所述每一 個邊界上的第二點相對于所述輸送方向而被分開地定位,其中所述第二點相對于沿著所述 編碼器柵欄的一側的并且與所述輸送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與所述第一點分開地定位。
16.根據權利要求15的成像設備,包括測量單元,用于測量在從所述線性編碼器輸出的具有矩形形狀的編碼器信號的邊緣之 間的時間間隔;以及確定單元,用于基于由所述測量單元測量的測量值中的變化來確定與所述被輸送體同 步地移動的編碼器傳感器是否在垂直于所述參考平面的方向上位移。
17.根據權利要求16的成像設備,包括紙張輸送單元,用于將所述紙張饋送到通過所述記錄頭形成圖像的成像位置處,并且 從所述成像位置釋放在成像位置處形成有圖像的所述紙張;紙張釋放單元,在異常狀態中,當所述確定單元確定所述編碼器傳感器在垂直于所述 參考平面的方向上位移時,該紙張釋放單元促使所述紙張釋放單元釋放在所述成像位置處 饋送的所述紙張。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輸送裝置和成像設備。所述輸送裝置包括輸出與被輸送體的位移相對應的編碼器信號的線性編碼器。該編碼器包括設于與垂直于引導元件沿其支撐被輸送體的方向的參考平面相交的交叉平面上的編碼器柵欄。編碼器柵欄被如下的配置,使得在編碼器柵欄的一側上交替地布置多個透光部和光屏蔽部。形成透光部和光屏蔽部使得在彼此相鄰的每一個透光部和每一個光屏蔽部之間的每一個邊界上的第一點,和相對于沿著編碼器柵欄一側并且垂直于輸送方向的方向而與第一點分開地定位的在每一個邊界上的第二點相對于輸送方向被分開地定位。
文檔編號B41J25/24GK102029815SQ20101015688
公開日2011年4月27日 申請日期2010年3月30日 優先權日2009年9月30日
發明者家崎健一, 寺田宏平, 櫨山智昭, 野崎充宏 申請人:兄弟工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