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注墨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向墨盒灌墨的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注墨瓶。
背景技術:
噴墨打印機是常見的打印設備,為現代化辦公提供極大的方便。現有的噴墨打印 機大多使用可拆卸地安裝到噴墨打印機內的墨盒提供打印使用的墨水,在打印過程中,墨 盒裝載的墨水噴射在作為打印介質的紙張上,形成所需的圖案和文字。現有的噴墨打印機大多設有往復運動的打印字車,墨盒可拆卸地安裝到打印字車 內。由于打印字車需要高速地往復運動,墨盒的體積不能做得太大,因此墨盒所容納的墨水 較少。一旦墨盒內墨水消耗完畢,消費者需要更換墨盒或使用注墨瓶等工具向墨盒灌裝墨 水,以便繼續打印。公告號為CN201099047Y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名為“灌墨瓶”的發明創造, 該灌墨瓶的結構如圖1所示。灌墨瓶具有一個瓶體10,瓶體10包括容納墨水的腔體11以 及位于腔體11上方的瓶口 12,一注墨管13自瓶口 12引出,即注墨管13的下端穿過瓶口 12 并延伸到腔體11內,上端為注墨口 14,注墨口 14延伸到瓶體10外,并且為斜口形狀。注墨 口 14上方設有可拆卸的帽15,不灌墨時,帽15扣在注墨口 14上,以密封注墨口 14。現有可灌墨的墨盒的頂部設有一個灌墨口,進行打印工作時,灌墨口被橡膠材料 制成的密封塞密封,需要灌墨時,拔出密封塞,將灌墨瓶的注墨口 14伸入灌墨口內便可向 墨盒灌墨,灌墨后需要將密封塞蓋回灌墨口內。但是,這樣操作復雜,不便于一般的消費者 操作。因此,現有部分灌墨瓶的注墨口 14做成斜口形狀,灌墨時注墨口 14插入密封塞 內,注墨管13穿過密封塞向墨盒灌墨。但是,由于墨盒內的空氣無法排出,導致灌墨時墨盒 內氣壓增大,墨水從墨盒的導氣部位,如導氣孔等漏出,不利于灌墨工作的進行。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方便灌墨的注墨瓶;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能避免灌墨時墨盒導氣孔漏墨的注墨瓶。為實現上述的主要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注墨瓶具有瓶體及注墨管,瓶體具有 容納墨水的腔體以及位于腔體上方的瓶口,注墨管的一端穿過瓶口并延伸至腔體內,另一 端延伸到瓶體外,其中,注墨瓶還具有一根排氣管,排氣管與注墨管鄰接,排氣管的一端為 進氣口,另一端為排氣口,進氣口的軸線與注墨管軸線平行設置。由上述方案可見,在注墨管旁邊設置的排氣管可將墨盒內的空氣排出,灌墨時消 費者無需取出密封灌墨口的密封塞,可將注墨管的注墨口以及排氣管的進氣口插入密封塞 內,即可對墨盒灌墨。灌墨過程中,墨盒內的空氣從排氣管排出墨盒外,避免灌墨時漏墨情 況的發生。一個優選的方案是,排氣管的進氣口為斜口。這樣,消費者可方便地將進氣口插入密封塞內,從而將墨盒內的空氣排出。進一步的方案是,排氣管的進氣口低于注墨管的另一端,即低于注墨管的端口。這 樣,注墨管端口可伸入墨盒內較深的地方灌墨,進氣口位于墨盒密封塞下方較淺的地方,進 氣口不易被墨水堵塞,便于墨盒腔體內上端的空氣排出。
圖1是現有一種注墨瓶的剖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結構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剖視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局部放大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給墨盒灌墨時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給墨盒灌墨時的結構示意圖。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第一實施例參見圖2與圖3,本實施例具有一個瓶體20,瓶體20包括腔體21以及位于腔體21 上方的瓶口 22,腔體21內容納墨水。優選地,腔體21的外壁由彈性塑料制成,其底部被擠 壓時可發生彈性形變,從而將墨水輸送出去。瓶口 22與腔體21共軸線設置,瓶口 22由硬度較大的塑料材料制成。瓶口 22中 部設有通孔,通孔貫穿瓶口 22上下兩端,注墨管23插入通孔內,從而穿過瓶口 22。優選地, 注墨管23與瓶口 22也是共軸線設置。注墨管23為空心金屬管,其下端延伸到腔體21的上端,腔體21內的墨水可流進 注墨管23。注墨管23的上端為注墨口 24,注墨口 24為斜口,便于刺穿墨盒的密封塞,從而 穿過密封塞進入墨盒的腔體,向墨盒灌墨。注墨管23上方套有帽25,在注墨瓶不注墨時密封注墨口 24,防止墨水從注墨口 24 中流出。在注墨管23旁邊設有與注墨管23外壁鄰接的排氣管26,排氣管26的軸線與注墨 管23的軸線平行,且排氣管26的上端為進氣口 27,下端為排氣口 28。注墨瓶工作時,排氣 管26的進氣口 27伸入墨盒的腔體內,將墨盒腔體內的空氣排出。優選地,進氣口 27為斜 口,便于刺穿墨盒的密封塞。由圖3可見,排氣管26的長度小于注墨管23的長度,且排氣管26完全設置在瓶 體20外。參見圖4,在垂直于注墨管23軸線的方向上,排氣口 28與瓶口 22的端部29在同 一平面上,并且排氣口 28正對瓶口 22設置。這樣從墨盒內的空氣經排氣口 28后即排出至 瓶口 22的近旁。由于排氣口 28靠近瓶口 22的端部29設置,因此灰塵等雜物不易掉進排 氣管26內,能避免排氣管26的堵塞。并且,消費者使用注墨瓶時也不易接觸排氣口 28,避 免排氣口 28刮傷消費者。注墨管23的注墨口 24與瓶口端部29之間的距離為L1,排氣管26的進氣口 27與瓶口端部29之間的距離為L2,且距離Ll大于距離L2,即進氣口 27在垂直于注墨管23軸 線的方向上低于注墨口 24。參見圖5,使用注墨瓶灌墨時,將注墨瓶反置,瓶體20朝上,注墨管23的注墨口 24 朝下,并將注墨口 24對準墨盒30的密封塞33,向下推壓注墨瓶,注墨口 24刺穿密封塞33 并進入墨盒30的腔體31內,瓶體20內容納的墨水沿著注墨管23流進腔體31中。同時, 排氣管26的進氣口 27也刺穿密封塞33,伸入腔體31內,腔體31的空氣經排氣管26排出。由于排氣管26在瓶口 22外的長度小于注 墨管23在瓶口 22外的長度,因此注墨口 24與進氣口 27伸入腔體31后,注墨口 24位于灌墨口 32下方較深的位置,進氣口 27位于 灌墨口 32下方較淺的位置,這樣進氣口 27不易被墨水堵塞,有利于排氣工作的順利進行。可見,應用本實施例的注墨瓶進行灌墨,可將注墨口插入密封塞后進行灌墨,操作 簡單。并且,灌墨時墨盒腔體31內的空氣可經排氣管26排出,避免灌墨時墨水從導氣孔等 漏出,有效避免墨盒漏墨情況的發生。第二實施例參見圖6,本實施例具有瓶體40,瓶體40由容納墨水的腔體41以及瓶口 42構成。 注墨瓶的注墨管43為一具有折彎部45的空心金屬管,注墨管43的一端穿過瓶口 42并延 伸到腔體41內,另一端為注墨口 44,注墨口 44為斜口,以便刺穿密封塞32。在注墨管43旁邊設有與注墨管43鄰接的排氣管46,排氣管46的軸線與注墨管 43平行設置,并且排氣管46也設有一折彎部49,折彎部49與注墨管43的折彎部45平行 設置。排氣管46的一端為進氣口 47,其軸線與注墨口 44的軸線平行。進氣口 47也為斜 口,以便刺穿密封塞32。排氣管46的另一端為排氣口 48,排氣口 48正對瓶口 42設置。由圖6可見,進氣口 47與折彎部49之間的距離為L4,注墨口 44與折彎部45之間 的距離為L3,且距離L4小于距離L3。這樣,注墨口 44與進氣口 47刺穿密封塞32進入墨 盒30的腔體31后,進氣口 47位于灌墨口 32下方較淺位置,注墨口 44位于灌墨口 32下方 較深位置,從而避免進氣口 47被墨水堵塞。可見,應用注墨瓶向墨盒30灌墨時,墨盒30腔體31內的空氣可從排氣管46排出, 有效避免漏墨情況的發生。當然,上述實施例僅是優選的實施方式,實際應用時,還可以有更多的變化,例如 將排氣管的長度設置更短,排氣口低于瓶口的端部;或者,進氣口設置成平口而并非斜口 等,這些改變并不影響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最后需要強調的是,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如排氣管設置位置的改變、 瓶體形狀的改變等微小的變化也應該包括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注墨瓶,包括瓶體,具有容納墨水的腔體以及位于所述腔體上方的瓶口;注墨管,一端穿過所述瓶口并延伸至所述腔體內,另一端延伸到所述瓶體外;其特征在于排氣管,與所述注墨管鄰接,所述排氣管的一端為進氣口,另一端為排氣口,所述進氣口的軸線與所述注墨管軸線平行設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墨瓶,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氣口正對所述瓶口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注墨瓶,其特征在于 所述進氣口為斜口。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注墨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氣口與所述瓶口的上端在垂直于所述瓶口軸線的同一平面內。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注墨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氣管的所述進氣口低于所述注墨管的所述另一端。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注墨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墨管具有一折彎部(45),所述排氣管也具有一折彎部(49),所述折彎部(45)與 所述折彎部(49)平行設置。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注墨瓶,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口與所述折彎部(49)之間的距離小于所述注墨管的所述另一端與所述折彎 部(45)之間的距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注墨瓶,包括瓶體及注墨管,瓶體具有容納墨水的腔體以及位于腔體上方的瓶口,注墨管的一端穿過瓶口并延伸至腔體內,另一端延伸到瓶體外,其中,注墨瓶還具有一根排氣管,排氣管與注墨管鄰接,排氣管的一端為進氣口,另一端為排氣口,進氣口的軸線與注墨管軸線平行設置。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注墨瓶在灌墨時能及時地將墨盒腔體內的空氣排出,避免灌墨時發生漏墨的情況。
文檔編號B41J2/175GK201613700SQ20092029625
公開日2010年10月27日 申請日期2009年12月31日 優先權日2009年12月31日
發明者宋道權, 廖勝華, 范家清 申請人:珠海天威飛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