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以雙面印刷方式可操作的印刷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印刷機,例如,構造經由纏繞在印刷鼓周圍的模版或打孔模板轉移油墨到紙狀記錄介質的模板印刷機。更詳細地說,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把紙張壓靠在與被印刷到紙張上的圖像接觸的印刷鼓上的壓輥結構,所述壓輥被包含在以雙面印刷方式操作的印刷機中。
背景技術:
目前數字式模板印刷機作為簡單印刷機被廣泛使用,其包括在其上以矩陣方式配置細小發熱元件的熱敏頭。當輸送熱敏型模板時,根據與模板接觸的圖像數據,加熱元件被選擇性地擴大,在加熱的情況下借此穿孔或剪切模板。在被穿孔的模板,即模版已經被纏繞到多孔型印刷鼓上之后,壓輥或類似按壓裝置把紙張或紙狀記錄介質壓靠到印刷鼓上,結果油墨經由模版從印刷鼓被轉移到紙張上,把圖像印刷到紙張上。連結在紙張輸送工具上的各種輸送部件,包括輥、帶和按壓部件,被配置在從紙張進給區經過印刷區延伸到紙張卸除區的路徑上,所以當紙張在順序地與輸送部件接觸時被輸送。應指出的是,連結在紙張輸送工具上的部件包括輸送部件和僅僅與紙張接觸并引導紙張的部件。
在現有模板印刷機中一個流行的趨勢是雙面印刷方式操作,即在紙張的兩面印刷圖像以降低紙張的耗費以及存儲空間。現在通常的產生雙面印刷的方法是,通過從紙張進給區進給紙張,經由印刷區以在紙張的一面上印刷圖像,用手翻轉所得到的單面紙張,并再次進給該單面紙張,經由印刷區以把圖像印刷到紙張的另一面上。然而,這個步驟迫使印刷機的操作員翻轉單面紙,并再次設置其在紙張進給區或許多單面紙的整齊位置,結果造成耗時和費力的工作。
進一步,由于在其一面或前面攜帶有圖像的單面紙張上的油墨在剛結束印刷之后還是濕的,如果立即將輥和壓輥壓靠在紙張上以在同一紙張的另一面或反面印刷圖像,那么輥和壓輥將損傷圖像的外貌。考慮到這一點,在紙張另一面上的印刷應在時間過去幾個小時或更長之后進行。特別地,當在前面的圖像包括實地部分時,因為實地部分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干燥,在反面的印刷通常在第二天進行。
如上所述,雙面印刷方式具有在紙張的前面印刷和在同一紙張的反面印刷之間提供較長干燥時間的問題,和同一張紙必須重復通過印刷區兩次的問題。因此雙面印刷方式需要的凈印刷時間長過兩倍單面印刷方式需要的凈印刷時間。
為解決上述問題,例如公開號為2002-103768的日本專利提出了一種采用雙面印刷方式操作的模板印刷機,包括第一印刷鼓和在紙張輸送方向上被置于第一印刷鼓下游的第二印刷鼓。第一和第二按壓裝置通過紙張輸送路徑分別朝向第一和第二印刷鼓。在第一按壓裝置被壓靠在第一印刷鼓上之后,第二按壓裝置被壓靠在第二印刷鼓上,借此產生雙面印刷。
公開為9-95033的日本專利文獻披露了一種采用雙面印刷方式操作的模板印刷機,其使用形成有將分別被轉移到紙張的一面和另一面上的第一和第二圖像的單個被分隔的模版。在雙面印刷方式中,第一壓輥經由纏繞在印刷鼓上的模版把紙張壓靠到印刷鼓上,借此把第一圖像印刷到紙張的一面上。隨后,得到的單面紙張通過偏置裝置被再次進給,所以,第二壓輥把第二圖像印刷到紙張的另一面上。
根據上述兩個現有技術方案中的任何一個,紙張僅僅被進給一次就能夠實現雙面印刷,因此實際上完成雙面印刷操作所需要的時間被減半。
然而,在公開號為2002-103768和9-95033的日本專利文獻中所教導的技術方案中所存在的問題是,當圖像將被形成在一面攜帶有圖像的紙張的另一面上時,沉積在一面上的油墨被轉移到壓輥上,然后當圖像將被印刷到下一張紙的一面上時,油墨被轉移到下一張紙的另一面上,造成了所謂的粘臟(offset)。更詳細的說,在使用乳化油墨的模板印刷機中,將要被凝固到紙張上的油墨需要一定的干燥時間。為了消除從壓輥到下一張紙反面的油墨的再轉移,公開號為2002-219849的日本專利提出了在位于印刷區下游的壓輥的圓周上形成細小突起。
在公開號為2002-219849的日本專利文獻中披露的壓輥可以應用于公開號為2002-103768和9-95033中的任何一個所教導的技術方案中。然而,實驗發現,當形狀基本一致的球狀顆粒被配置形成光滑表面時,如在公開號為2002-219849的日本專利文獻中的圖11(B)中所示,與紙張的圖像表面接觸的顆粒總面積與平面并不十分不同,未能對排除由于油墨再轉移而造成的涂污作出貢獻。即使在上述文件的圖11(C)中所示出的結構增加了與紙張圖像表面的接觸面積也一樣。
當降低整個壓輥與紙張圖像表面的接觸面積可以有效排除上面提及的涂污時,這個方案就使得壓輥的尖端部分與圖像表面尖銳接觸,并促使它們穿透紙張或甚至通過紙張穿透模版。當超出一定限值時,這種接觸面積因此不能夠被降低。
我們做了一系列的實驗來確定,當壓輥按壓紙張的一個表面以在雙面印刷方式中,在一個表面攜帶有圖像的紙張的另一個表面上印刷圖像時,在一個面上印刷圖像之后降低由于再轉移油墨造成的涂污的時間間隔。實驗表明,當在一個表面上印刷和在另一個表面上印刷的時間間隔為5秒或更長時,由于再轉移油墨造成的涂污幾乎被消除。然而,實際上,為了最大程度地發揮模板印刷機的價值,時間間隔應該是3秒或更短。
在另一方面,紙張輸送過程包括,將攜帶有從印刷鼓上轉印的圖像的紙張輸出,再次進給其上攜帶有圖像的紙張以便在紙張的一個面上印刷多色圖像,翻轉其上攜帶有圖像的紙張,為了實現雙面印刷再次進給該紙張。當紙張與配置在不同路徑上并連結至紙張輸送工具的部件順序接觸時,紙張因此被輸送。由此得出結論,降低油墨在壓輥或類似旋轉按壓部件上的沉積不能準確地保護圖像不被涂污。
例如,與本發明相關的技術也在公開號為5-70010的日本專利中被披露。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采用雙面印刷方式操作的印刷機,并能夠有效地消除在紙張輸送路徑上由于再轉移油墨造成的涂污,從而確保合格的印刷。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可采用雙面印刷方式操作的印刷機,其節約空間、確保可靠輸送和適應高速度印刷。
本發明的可采用雙面印刷方式操作的印刷機把圖像印刷到紙狀記錄介質的一個面上,然后在同一記錄介質的另一面上印刷另一圖像。所述印刷機包括至少一個印刷鼓和至少一個壓輥,所述壓輥朝向印刷鼓,用于把記錄介質壓靠到印刷鼓上。當壓輥把一面攜帶有圖像的紙張的另一面壓靠到印刷鼓上時,采用表面上設置有氟化合物層的彈性體作為壓輥。
本發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優點將在下面參照附圖進行的詳細說明中變得更加明顯,其中圖1是一個顯示符合本發明可采用雙面印刷方式操作的印刷機的第一實施例的正視圖;圖2是一個顯示被包含在第一實施例中的壓輥的特定結構的截面視圖;圖3是一個顯示說明性實施例中的壓輥移動機構和從印刷鼓釋放的壓輥的正視圖;圖4是一個顯示包括在說明性實施例中的再進給輸送裝置和接紙盤的平面圖;圖5和圖6示出的是包括在說明性實施例中的印刷區的局部視圖,示出了紙張或紙張記錄介質在連續印刷方式中的運行。
圖7示出的是包括在說明性實施例中的優化導向器典型;圖8是一個顯示壓輥移動機構的側視圖;圖9是一個顯示壓輥移動機構和壓靠在印刷鼓上的壓輥的正視圖;圖10和11各示出說明性實施例所用的特別的、特定的模版;圖12示出的是包括在說明性實施例中的控制面板的特定結構;圖13示出的是包括在說明性實施例中的控制系統的方框示意圖;圖14示出的是包括在說明性實施例中的壓輥的第一種優化;圖15示出的是包括在說明性實施例中的壓輥的第二種優化;圖16示出的是包括在說明性實施例中的壓輥的第三種優化;圖17示出的是包括在說明性實施例中的壓輥的第四種優化;圖18示出的是包括在說明性實施例中的壓輥的第五種優化;圖19示出的是包括在說明性實施例中的清潔裝置的第一種優化;圖20示出的是包括在說明性實施例中的清潔裝置的第二種優化;圖21示出的是包括在說明性實施例中的清潔裝置的第三種優化;圖22示出的是根據本發明包括在印刷機的第二實施例中的壓輥;
圖23示出的是包括在圖22中的壓輥內的片狀部件的特定結構;圖24示出的是普通壓輥;圖25到27示出的是隨第二個實施例描述問題的視圖;圖28示出的是列出有關圖像質素和由于在雙面印刷方式中再轉移油墨造成的涂污的實驗結果的列表;圖29示出的是第二實施例的第一種優化的平面圖;圖30示出的是第二實施例的第二種優化的視圖;圖31示出的是類似于圖28的實驗結果的列表;圖32示出的是第二實施例的第三種優化;圖33示出的是第二實施例的第四種優化;圖34示出的是作為模板印刷機和分選器結合來實施的第二實施例的優化;圖35示出的是在印刷的時間間隔和由于再轉移油墨造成的涂污程度之間關系的圖表;圖36示出的是形成在輸送部件上的細小突起,其代表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圖37示出的是形成在環帶和跳板上的,如在紙張卸除方向所看到的細小突起;圖38示出的是作為基本球形體來實施的細小突起;圖39是列出珠子直徑和圖像涂污之間關系的實驗結果的列表;圖40是珠子材料和圖像涂污和持久性之間關系的試驗結果的列表;圖41示出的是第三實施例的第一種優化;圖42示出的是涉及研磨顆粒尺寸和圖像涂污之間關系的試驗結果的列表;圖43示出的是第三實施例的第二種優化;圖44示出的是突起的峰點部分的放大視圖;圖45示出的是涉及突起的平均節距、各個突起尖端的曲率半徑和圖像涂污之間關系的試驗結果的列表;圖46示出的是細小突起的優化;圖47示出的是第三實施例的第三種優化;
圖48示出的是形成在包括在第三種優化中的輸送部件上并配置在紙張卸除路徑上的細小突起;圖49示出的是第三實施例的第四種優化;圖50示出的是第三實施例的第五種優化;圖51示出的是第三實施例的第六種優化;圖52示出的是第三實施例的第七種優化;圖53示出的是第三實施例的第八種優化;圖54示出的是第三實施例的第九種優化;圖55示出的是形成在包括在第九優化中輸送部件上并被配置在紙張進給路徑上的細小突起。
具體實施例方式
將在下文描述根據本發明的印刷機的優選實施例。
第一實施例圖1顯示了符合本發明的可采用雙面印刷方式操作的印刷機,其以模板印刷機作為示例實施。如圖所示,模板印刷機1一般由印刷區2、制版區3、紙張進給區4、模版卸除區5、紙張卸除區6、圖像讀取區7、輔助盤8、再進給裝置9和路徑選取器10組成。
被置于印刷機主體或框架11的基本中心位置的印刷區2包括印刷鼓12和被置于印刷鼓12下方的壓輥13。印刷鼓12包括一對由軸14旋轉支承的端壁,所述軸14還執行油墨輸送管的功能。當未被示出的篩網被環繞在一個多孔支撐部件上時,所述未被示出的多孔支撐部件被環繞在端壁周圍。參見圖13,鼓驅動器裝置121帶動印刷鼓12轉動。印刷鼓12被可拆卸地安裝到框架11上。在說明性的實施例中,印刷鼓12具有這樣的尺寸,以便能夠在單面印刷方式中處理直至A3大小的紙張。
油墨輸送裝置15被置于印刷鼓12上,除了上面提及的軸14之外,其還包括墨輥16和刮輥17。墨輥16在其外圍貼近印刷鼓12的內圓周的情況下,繞印刷鼓12的端壁運動。未被示出的驅動裝置在與印刷鼓12相同的方向上驅動墨輥16,同樣,刮輥17在其外圍貼近墨輥16內圓周的情況下,繞印刷鼓12的端壁運動。未被示出的驅動裝置在與印刷鼓12相反的方向上驅動刮輥17。軸14上形成有多個小孔。通過小孔從軸14中被輸出的油墨停留在墨輥16和刮輥17之間的楔形空間內,從而形成了墨水池18。
平臺19a形成在印刷鼓12的外圍上并沿印刷鼓12的軸線方向延伸。夾持器19b被置于平臺19a上以夾緊模版的前緣。當夾持器19b被印刷鼓12帶到預設位置時,未示出的開合裝置就使得夾持器19b打開然后閉合。
如圖2所示,壓輥13包括由鋁或類似輕金屬制成的空心管13b組成的基底、一對由輕金屬制成并被安裝在管13b兩端的端板13c和一對安裝在端板13a上的金屬芯軸部件13a。約5mm到10mm厚如由硅橡膠制成的彈性層形成在所述基底的外圍上。進一步,通過使用氟化合物,樹脂層13e被形成在彈性層13d上,組成了氟化合物層。在說明性的實施例中,壓輥13的外徑大約是70mm,其長度基本等于印刷鼓12的軸向長度。
在說明性的實施例中,樹脂層13e作為無縫膜管使用,其表面足夠光滑,以防止油墨的沉積,即易于被清潔。樹脂層13e被制造得盡可能薄,厚度優選25微米到50微米,以便不改變彈性層13d的硬度。樹脂層13e應優選由PTFE(聚四氟乙烯)樹脂制成,PFA(tetrafluoroethylene-perfluoroalkylvinylether copolymer)樹脂或FEP(tetrafluoroethylene-hexafluoropropylene copolymer)樹脂制成。作為選擇,例如可以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樹脂制造。
如圖3所示,每個壓輥13的金屬芯軸部件13a都被一對基本呈L形的臂20中的一個旋轉支撐。當軸21被移向框架11時,臂20通過軸21在其彎曲部分相互連接。被安排在臂20之間的是壓輥13、再進給導向器22、再進給配準輥23、再進給定位部件24、再進給輸送裝置25、清潔輥或清潔裝置26和導向器27。
被置于壓輥13的右邊的再進給導向器22包括多個輥28、29、30和導紙板31。輥28到30分別被安裝在軸28a到30a上,并被壓靠在壓輥13上。導紙板31是彎曲的,這樣一面帶有圖像的紙或紙狀記錄部件PA沿壓輥13的圓周運動。軸28a到30a在其相反的兩端被臂20旋轉支撐,并不斷被未被示出的偏置裝置偏壓向金屬芯部件13a上。每個輥28到30基本延伸出壓輥13的整個寬度之外。
導紙板31被加接到臂20相反的兩端上,并以小于每個輥28到30的半徑的預設距離間隔在壓輥13的圓周上。導紙板31被設置成彎曲的,其中心與金屬芯部件13a一致。多個孔形成在導紙板31上,以允許輥28到30與壓輥13接觸。
被置于壓輥13之下的再進給定位輥23被可旋轉安裝在軸23a上,其被樞軸連接到一對曲臂32的一端。臂32通過軸32a被傾斜可移動支撐,在其彎曲部分其被加接到臂20上并被定位,這樣臂32就在角運動過程中不與輥30發生干涉。
螺線管33通過一個未被示出的托架被安裝在其中一個臂20上。如圖3所示,拉伸彈簧34在其一端被固定到其中一個臂20上,并不斷偏壓臂32,使之沿逆時針方向環繞軸32a。從螺線管33上突出的柱塞33a和拉伸彈簧的另一端被連接到臂32上。當螺線管33通電時,再進給配準輥23在預設壓力作用下被壓靠在壓輥13上,如圖3中的實線所指示。當螺線管33不通電時,在拉伸彈簧34作用下,再進給配準輥23從壓輥13上被釋放至圖3內虛線所示的位置。
被安排在壓輥13之下的再進給輸送裝置25包括裝置本體35、主動輥36、從動輥37、環帶38、抽氣扇39。輔助盤8被置于再進給輸送裝置25的頂部上并與其頂部構造成一個整體。
裝置本體35作為上部開口盒體使用,其寬度稍小于臂20之間的距離。主動軸36a和從動軸37a分別被安裝在裝置本體35上位于紙張輸送方向的上游側和下游側的軸承可旋轉支撐。主動軸36a延伸通過裝置本體35的相對兩側壁,其兩端被安裝在框架11上的未被示出的軸承旋轉支撐。參見圖13,被安裝在框架11上的驅動電機122通過未示出的被安裝在主動軸36a一端的驅動齒輪使主動軸36a旋轉。從動軸37a的相對兩端不延伸通過裝置本體35的側壁。
凸臺35a在紙張輸送方向上的上游端被形成在裝置本體35側壁外表面上,并且各凸臺被形成在各個臂20中的狹槽接收。在這種結構中,當將在下文描述的壓輥移動機構55移動壓輥13與印刷鼓12接觸或與印刷鼓12分開時,裝置本體35根據臂20的移動繞主動軸36a作角運動。
組成主動輥36的輥節以預設間隔被安裝在主動軸36a上。同樣,組成從動輥37的輥節以與主動輥36的輥節相同的間距被安裝在從動軸37a上。環帶38以各個帶節在預設張力下跨過其中彼此間相互協作的一個主動輥節和其中一個從動輥節來實施。經由主動軸36a在驅動電機122作用下,使環帶38作為摩擦阻力部件在圖3所示箭頭方向上移動。
抽氣扇39和輔助盤8分別被安裝在裝置本體35的頂部和底部。輔助盤8被這樣配置,輥36和37就部分地朝向紙張輸送表面。如圖4所示,多個孔8b被形成在位于每個帶節38兩側的輔助盤8上。兩個端柵8a在紙張輸送方向上被置于輔助盤8的下游端,以便阻擋紙PA的一個邊緣,所述紙張PA從印刷區2被進給,并在其一面攜帶有圖像(以下指單面紙PA)。
再進給定位部件24在紙張輸送方向上被置于輔助盤8的上游端,以便在單面紙PA又被進給到印刷區2之前在預設位置暫時阻擋單面紙PA的另一邊緣。在說明性的實施例中,兩個再進給定位部件24與輔助盤8形成為一個整體。傳感器8c被安裝到輔助盤8上,以感應到達再進給定位部件24的單面紙PA的另一邊緣。當感應出單面紙PA的另一邊緣時,傳感器8c把信號發送給控制裝置129,這將在下文描述。
抽氣扇39被安裝在其上的裝置本體35的底部形成有未被示出的孔部,這樣,抽氣扇39經由孔部在裝置本體上產生負壓。結果,單面紙PA被保持在正被移動的帶節頂部。選取抽氣扇39的抽吸和帶節38的摩擦阻力,這樣當單面紙PA的另一端緊靠在再進給定位部件24上時,紙PA和帶節38相互在對方上面滑動。
輔助盤8、再進給導向器22、再進給定位輥23、再進給定位部件24和再進給輸送裝置25組成了再進給裝置9。再進給裝置9還包括如圖1、3和4中所示的一般U形接紙盤40。
如圖4所示,接紙盤40在其四個側壁上形成有接線片40a、40b、40c和40d。各個接線片40a到40d都在形成在裝置本體35的各個側壁上的未示特定狹槽中被接收。凹槽40e被形成在接紙盤40的一端,并被配置接收端柵8a。齒條部分40f從接紙盤40的相對側邊緣伸出朝向其另一端。接紙盤40被隔在帶節38上方預設距離處,以容許帶節38平穩地輸送單面紙PA。
步進電機138被安裝在裝置本體35一側壁的外表面上,其包括輸出軸138a,在所述輸出軸138a上安裝有兩個小齒輪139。輸出軸138a的一端被樞軸連接到裝置本體35的另一側壁上。每個小齒輪139都與其中一個齒條部分40f嚙合。
初始位置傳感器140被置于步進電機138的附近,以便感應接紙盤40被保持在初始位置。更詳細地說,初始位置傳感器140這樣放置以便感應接線片40d并發送輸出信號至控制裝置129。
圖5和6分別示出第一位置或初始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步進電機138驅動下,接紙盤4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是可移動的。在第一位置,接紙盤40靠壓輥13最近,并接收從印刷區2進給的單面紙PA的一個邊緣。在第二位置,接紙盤40距壓輥13最遠,使得被置于接紙盤40上的單面紙PA的另一邊緣與帶節38接觸。
在紙張輸送方向上選擇接紙盤40的長度,這樣當接紙盤40被帶至第二位置時,在接紙盤40上的單面紙PA的另一邊緣落到帶節38上,這樣當被再進給輸送裝置25輸送的紙PA的另一邊緣緊靠在再進給定位部件24時,紙PA的另一端在第二位置從接紙盤40上落下。
被置于壓輥13附近的再進給輸送裝置25上方的清潔輥26把油墨從壓輥13的表面刮掉,其寬度基本與壓輥13的寬度相同。如圖3所示,清潔輥26包括被形成在臂20上未被示出的狹槽可旋轉接收的芯軸26a。未被示出的偏置裝置在上述狹槽中被接收,并不斷把清潔輥26向壓輥13偏移,這樣清潔輥26通過預設大約1N到3N的壓力就不斷被壓靠在壓輥13c上。
在壓輥13旋轉時,被安裝到一個臂20上的未示出的驅動裝置使清潔輥26在與壓輥13相同的方向上旋轉,但是其圓周速度大約為壓輥13的圓周速度的十分之一。盡管即使當清潔輥26與壓輥13的旋轉方向相反時,在圓周速度上的這種區別可以實現預期的清潔效果,當前者和后者的旋轉方向相同時,清潔效果會更好。清潔輥26和驅動裝置被指定組成清潔裝置。
至少清潔輥26的表面由多孔材料形成,例如海綿、日本紙、高度吸濕性泡沫橡膠、泡沫合成樹脂、非紡織纖維、毛氈或浸漬油或清潔液的清潔紙。作為選擇,采用由毛氈或浸漬有油或清潔液的清潔紙制成的表面,在這種情況下,清潔輥26應該以低于壓輥13的速度與壓輥13接觸,以便提高清潔效果。
平導向器27被置于清潔輥26上方,并加接到臂20的相對兩側。導向器27引導從印刷區2進給的單面紙PA,這樣單面紙PA移向輔助盤8而不接觸清潔輥26。平導向器27鄰近壓輥13和清潔輥26。圖7示出另一種導向器27a,當單面紙PA也通過再進給裝置9被再次進給時,設置導向器27a以防止單面紙PA與清潔輥26接觸。通過旋轉清潔輥26從壓輥13上擦掉油墨,能夠安全地防止油墨從壓輥13轉移至紙張P或單面紙PA上,因此保證了合乎需要的印刷。
可旋轉凸輪從動件41被安裝在臂20遠離壓輥13的另一端上,并且各從相關連的臂20上向外突出。印刷壓力彈簧42在其一端被固定到框架11上,在其另一端被固定到鄰近凸輪從動件41的各臂20部分上。如圖3所示,在這種情況下,臂20被不斷偏壓的順時針環繞軸21。
凸輪43被置于各凸輪從動件41的左邊,其具有凸輪盤43A、43B和43C。凸輪盤43A到43C按照從框架11前面命名次序順序放置并被樞軸安裝到凸輪軸44上。凸輪軸44在垂直于圖3的紙面方向上是可移動的。凸輪盤43A到43C被等距間隔放置,每個凸輪盤都由與凸輪軸44同軸的圓盤或基部和突出部分組成。凸輪盤43A到43C的突出部分的高度相同。如圖8所示,印刷鼓驅動裝置121通過被安裝到軸46上的齒輪47和被安裝到凸輪軸44上的驅動齒輪45使凸輪軸44順時針旋轉,如圖3所示,所述軸46被樞軸安裝到框架11上。
如圖3所示,當凸輪盤43A到43C中任意一個的突出部分與凸輪從動件41接觸時,壓輥13被從印刷鼓12上釋放。如圖9所示,當上述突出部分從凸輪從動件41上被釋放時,壓輥13在印刷壓力彈簧42的作用下與印刷鼓12接觸。每個凸輪盤43A到43C都這樣設置,因此,當壓輥13被壓靠在印刷鼓12上時,其基部不與凸輪從動件41接觸。
如此設置凸輪盤43A的突出部分,以便使得壓輥13在包括圖1所示的所有正面區、過渡區和反面區的范圍內都與印刷鼓12接觸。如此設置凸輪盤43B的突出部分,以便將上述范圍限定到表面區域,而如此設置凸輪盤43C的突出部分,以便將范圍限定到正面區、過渡區和反面區的下游部分。選擇凸輪盤43A到43C間的距離足夠大于各個臂20的厚度。
如圖3所示,未被示出的壓輥鎖定裝置鄰近臂20的右邊緣,并且當壓輥13被從印刷鼓12上釋放時,抑制臂20的角運動。更詳細地說,壓輥鎖定裝置包括一個未被示出的螺線管,在其分別被開啟或斷開時,選擇性地鎖定或解除鎖定臂20。當凸輪從動件41保持與凸輪盤43A到43C中的任意一個接觸時,螺線管處于開啟狀態。
如圖8所示,一般呈L形的臂48和分級凸輪49被置于凸輪軸44之下。臂48在其彎曲部分被軸48a支撐,所述軸48a被樞軸連接到框架11上。輥48b和凸輪從動件48c被安裝在臂48的相對兩端上。拉伸彈簧50的一端被固定到框架11上,另一端被固定到臂48上凸輪從動件48c和軸48a之間的位置,如圖8所示,不斷地沿順時針方向將臂48環繞軸48a偏置。輥48b被置于圓盤44a和44b之間,所述圓盤44a和44b被置于凸輪軸44的中間部分,并相互間隔。在拉伸彈簧50作用下,凸輪從動件48c保持與分級凸輪49的周邊接觸。
分級凸輪49被安裝在樞軸連接到框架11上的軸51上,并具有三個凸輪部分49a、49b和49c。齒輪54被安裝到軸51上,并與被安裝在步進電機52的輸出軸上的齒輪53嚙合,所述步進電機被安裝在框架11上。步進電機52促使分級凸輪49沿圖8所示箭頭方向旋轉。結果,分級凸輪49致使臂48繞軸48a作角運動,這樣,輥48b推動圓盤44a或44b,并因此在圖8中的左右方向上移動凸輪軸44。更詳細地說,設置凸輪部分49a到49c,這樣當凸輪部分49a、49b或49c分別與凸輪從動件48c接觸時,凸輪盤43B、43A或43C與凸輪從動件41接觸。
凸輪從動件41、印刷壓力彈簧42、凸輪43、壓輥鎖定裝置、臂48和分級凸輪49組成了壓輥移動機構55。壓輥移動機構55促使壓輥13在圖3所示釋放位置和圖9所示接觸位置之間移動。
路徑選擇器10被置于在印刷鼓12和壓輥13的接觸位置左側的紙P的輸送路徑上。在紙張輸送方向上的下游端,路徑選擇器10被安裝到樞軸連接到框架11上的軸上,所述路徑選擇器10基本上與印刷鼓12和壓輥13的寬度一致。參見圖13,螺線管123選擇性地把路徑選擇器10尖銳上游端移動到圖1中分別用實線和虛線表示的第一和第二位置中的任何一個。
在第一位置,路徑選擇器10的邊緣與壓輥13的表面鄰近,但是并不干涉印刷鼓12上的夾持器19b。在第二位置,路徑選擇器10的邊緣與印刷鼓12的表面鄰近。更詳細地說,在第一位置,路徑選擇器10操縱單面紙PA從印刷鼓12和壓輥13之間的輥隙移向紙輸出段6。在第二位置,路徑選擇器10操縱上述單面紙PA通過導向器27和26之間的路徑移向輔助盤8。
再參照圖1,被置于框架11右上方的制版區3包括模板支架57、壓紙卷軸58、熱敏頭59、裁切裝置60、模版堆積部分61、張緊輥對62和逆轉輥對63。制版區3打孔或裁切用于制模的模板64。圖10和11分別示出了一個特定的被分隔的模版65和一個特定的沒有被分隔的模版66,其能夠通過制版區3被有選擇性地制造。被分隔的模版65具有被相互分隔開的第一和第二穿孔圖像65A和65B,而未被分隔的模版65具有第三穿孔圖像66A,其覆蓋了第一和第二穿孔圖像65A和65B的整個面積。當被分隔的模版65被纏繞在印刷鼓12周圍時,第一和第二穿孔圖像65A和65B分別被置于圖1所示印刷鼓12的正面區和反向區上。
模版保持架57被安裝在制版區3的一對側壁上。模板64由熱塑性樹脂膜片和粘結在一起的多孔基部組成,并作為包括有金屬芯64b的輥64a來實現。金屬芯64b通過模版保持架57在其相對的兩端被旋轉可移動支撐。
被置于模版保持架57的左側的壓紙卷軸58被樞軸連接到制版區3的側壁上,并通過圖13所示的制版驅動裝置124被驅動旋轉,所述制版驅動裝置包括步進電機。被置于壓紙卷軸58之下的熱敏頭59包括若干發熱元件,也被安裝到上述的側壁上。未被示出的偏置裝置始終把熱敏頭59偏靠在壓紙卷軸58上。在這種條件下,根據圖像數據,熱敏頭59的發熱元件可選擇性地被通電,因此用熱量對模板64上的熱塑性薄膜表面穿孔。
被置于壓紙卷軸58和熱敏頭59的左邊的裁切裝置60包括固定于制版區3側壁上的固定刀片60a和相對固定刀片60a可移動的活動刀片60b。兩刀片60a和60b配合以裁切模板64成常規形狀。
在模版輸送方向上被置于裁切裝置60的下游的模版堆積區61形成暫時存儲圖10所示被分隔的模版65和圖11所示未被分隔的模版66的環形空間。模版堆積區61被多個板分隔開。未被示出的抽氣扇被置于模版存儲部分61的最下部。抽氣扇在氣密封閉的模版堆積區61內產生負壓,這樣正在被輸送的被分隔的模版65和未被分隔的模版66被引入模版堆積區。
被插在裁切裝置60和模版堆積區61之間的張緊輥對62包括被樞軸連接到制版區3側壁上的主動輥62a和從動輥62b。未被示出的偏置裝置始終把從動輥62b偏壓向主動輥62a。被模版驅動裝置124驅動的主動輥62a與從動輥62b配合輸送模板或模版64。主動輥62a被以稍高于壓紙卷軸58的圓周速度驅動,并包括一個轉矩限制器,因此,預設張力作用于位于壓紙卷軸58和張力輥對62之間的模版64上。
在模版輸送方向上被置于模版堆積區61的下游的逆轉輥對63包括被樞軸連接到制版區3側壁上的主動輥63a和從動輥63b。被制版驅動段124驅動的主動輥63a與從動輥63b配合輸送模版64,所述從動輥63b通過未被示出的偏置裝置被壓靠在主動輥63a上。在主動輥63a內包括一個未被示出的單向離合器。
未被示出的一個可移動的模版導向器被置于張力輥對62和逆轉輥對63之間,并被一未示出的支撐部件可角運動地支撐。未被示出的螺線管在模版導向器的頂部形成為模版路徑的一部分的位置和模版導向器的頂部不阻礙模版64進入模版堆積區61的位置之間選擇性地移動模版導向器。
紙張進給區4被配置在制版區3之下,包括裝有大量紙P的紙盤67、撿拾輥68、逆轉輥69、墊板70和配準輥對71。參見圖13,送紙驅動裝置125使紙盤67隨提升裝置向上或向下運動。這樣制訂紙盤67的尺寸,以便使其能夠容許A3大小的紙P被堆積在其輪廓位置上。一對側柵72在垂直于紙輸送方向的紙寬度方向上以沿未示出的軌道可相互間相向或相背移動的方式被安裝在紙盤67上。紙尺寸感應器73被置于紙盤67的自由端,以感應被堆積在紙盤67上的紙P的尺寸。
表面用高摩擦阻力部件制造的撿拾輥68被一個未示出的托架可旋轉支撐,所述托架被框架11可角運動地支撐。當送紙驅動裝置25的提升裝置升高紙盤67時,撿拾輥68被壓靠在紙堆P的頂部。撿拾輥68被送紙驅動裝置125驅動。
也具有高摩擦阻力部件制造的表面的逆轉輥69和墊板70被置于撿拾輥68的左側。逆轉輥69通過同步皮帶69a被可運轉連接到撿拾輥68上,并且當撿拾輥68被驅動時,逆轉輥69也被驅動沿與撿拾輥68相同方向旋轉。墊板70通過未示的偏置裝置被連續壓靠在逆轉輥69上。
被置于逆轉輥69和墊板70的左邊的配準輥對71包括主動輥71a和從動輥71b。印刷鼓驅動裝置121的輸出扭矩通過未示的驅動傳送裝置被傳送到主動輥71a,所述傳送裝置包括齒輪和凸輪,使得主動輥71a與印刷鼓12同步轉動。主動輥71a因此與被壓靠在主動輥71a上的從動輥71b配合,在預設的時間內定時向印刷區2輸送紙P。
導向器136和137分別被置于配準輥對71輸送路徑的上游和下游,所述配準輥對71用于導向要被從送紙段4向印刷區2輸送的紙P。導向器136和137被加接到框架11的未示的相對側壁上。
被置于印刷區2的上部左邊的模版卸除區5包括上輸出部件74和下輸出部件75、廢模版箱76和壓縮機77。在上輸出部件74上,環帶80從主動輥78和從動輥79上通過。如圖1所示,主動輥78通過圖13所示的模版輸出驅動裝置126被順時針旋轉驅動,促使環帶80沿圖1所示箭頭方向轉動。同樣地,在低輸送部件75上,環帶83從主動輥81和從動輥82上通過。模版輸出驅動裝置126的輸出扭矩通過傳送裝置被傳送到主動輥81,因此環帶83沿圖1所示箭頭方向轉動。被包括在模版輸出驅動裝置126內的未示出的驅動移動裝置,在圖1所示位置和部分通過主動輥82的環帶83與印刷鼓12接觸的位置之間選擇性地移動輸出部件75。
廢模版箱76被可拆卸安裝到框架11上。壓縮機77把由上和下輸出部件74和75輸送的用過的模版64c向下輸送到廢模版箱76。未被示出并被包括在模版輸出驅動裝置126內的提升裝置促使壓縮機77在上下方向上移動。
被配置在模版卸除區5之下的紙卸除區5包括剝皮機84、紙輸出輸送裝置85和印刷盤86。剝皮機84由多個被安置在印刷鼓12的寬度方向的剝皮機節組成,并被安裝到被框架11可角運動支撐的軸上。未被示出的剝皮機驅動裝置,通過在剝皮機84鄰近印刷鼓12的邊緣位置和從上面所述的表面間隔開以便不與例如夾持器19b干涉的位置之間的軸選擇性地移動剝皮機84。剝皮機驅動裝置被印刷鼓驅動裝置121以這種方式驅動,以便使剝皮機84與印刷鼓12的轉動同步地作角運動。
被置于路徑選擇器10左邊的剝皮機84之下的紙輸出輸送裝置85包括主動輥87、從動輥88、環帶89和抽氣扇90。主動輥87由多個輥節組成,所述輥節被安裝在一個未示的軸上,所述軸被樞軸連接到輸送裝置85的相對側壁上。參見圖13,在紙輸出驅動裝置127作用下,這些輥節一起旋轉。從動輥88也由多個安裝在一個未示的軸上的輥節組成,所述軸被樞軸連接到上述側壁上,并以與主動輥節相同的間距被放置。環帶87包括多個皮帶89,每個皮帶都通過一個主動輥87和與之相互協作的一個從動輥88。抽氣扇90被置于主動輥87,從動輥88和皮帶89之下。當被印刷好的紙在抽氣扇的抽吸作用下被保持在皮帶89上時,輸送裝置85沿圖1所示的箭頭方向輸送被印刷好的紙PB。
印刷盤86用于堆積連續被印好的PB,包括一個單端柵91和一對側柵92。端柵91和側柵92分別在紙輸送方向和紙寬方向上可移動。
被置于框架11上部的圖像讀取區7包括玻璃板93,鉸接到玻璃板93上并可移向或移開玻璃板93的蓋板94、反射鏡95~98、熒光燈99、透鏡100、CCD(電荷耦合器件)或類似的圖像傳感器101、多個紙張尺寸感應器102和能夠讀取存儲圖像數據的圖像存儲器135。參見圖13,在讀取驅動裝置128驅動下,圖像讀取段7讀取放置在玻璃板93上的文件。
如圖1所示,擋塊133被安裝在印刷鼓12的一個端壁的外表面上,而初始位置傳感器134被安裝到框架11上印刷鼓12的附近。當印刷鼓12移動到夾持器19b朝向壓輥13的位置時,初始位置傳感器134感應到擋塊133,并把信號傳送至控制裝置129。
圖12顯示控制面板103特定配置被安裝在框架11的前面頂部。如圖所示,控制面板103包括裁切開始鍵104、印刷開始鍵105、試印刷鍵106、繼續鍵107、清除/停止鍵108、十個按鍵109、回車鍵110、程序鍵111、模式清除鍵112、印刷速度鍵113、方向鍵114、紙張尺寸鍵115、厚度鍵116、雙面印刷鍵117、單面印刷鍵118、由七個LEDs(發光二極管)組成的指示器119以及由LCD(液晶顯示器)面板組成的顯示器120。
當印刷機的操作員按壓裁切開始鍵104時,在模版輸出操作和文件讀取操作之后,進行制版部分。制版部分之后是把模版緊密粘貼在印刷鼓12上的操作,致使印刷機1在預備狀態等待。當印刷開始鍵105在已經選擇了各種印刷條件之后在預備狀態下被按壓時,印刷機1開始把圖像印刷到紙上。當試印刷鍵106在已經選擇了各種印刷條件之后被按壓時,產生單一試印刷操作。當已經輸入了各種印刷條件之后但是在裁切開始鍵104被按壓之前,按壓繼續鍵107時,在印刷操作就在制版、文件讀取和裁切操作之后被進行。
清除/停止鍵108被按壓以停止印刷機1的操作或清除鍵入在十個按鍵109上的數值。回車鍵110被用于設置例如數值輸入,而程序鍵111被用于記錄或調用要被頻繁執行的操作。模式清除鍵112被用于清除各種模式,以借此建立初始狀態。印刷速度鍵113被選擇在印刷操作之前被按壓,以便在當需要相對較暗的圖像時或當印刷機周圍的溫度較低時提高印刷速度,或在相反的位置降低印刷速度。方向鍵114包括上鍵114a、下鍵114b、左鍵114和右鍵114d,并可被用于編輯目的。
紙張尺寸鍵115可以用于輸入需要的紙張尺寸;在紙張尺寸鍵115上輸入的紙張尺寸要優于通過紙張尺寸傳感器73感應的紙張尺寸。厚度鍵116在雙面印刷之前可用于輸入紙張P的厚度。在說明性的實施例中,任何一個“普通紙”、“薄紙”和“厚紙”可以在厚度鍵116上輸入。
當操作員期望雙面印刷方式時,在裁切開始鍵104之前按壓雙面印刷鍵117,鄰近鍵117的LED117a開啟以向操作員顯示雙面印刷操作被建立。當雙面印刷鍵117被按壓時,裁切開始鍵104的操作被拒絕,除非在厚度鍵116上輸入紙張P的厚度。在另一方面,當操作員期望單面印刷時,在裁切開始鍵之前按壓單面印刷鍵118,鄰近鍵118的LED118a開啟以向操作員顯示單面印刷操作被建立。在印刷機1的初始印刷條件,LED118a開啟,即單面印刷方式被選擇。
指示器119主要顯示代表例如期望的印刷數目的數值。監視器120具有分層顯示結構。通過觸摸任意一個被置于監視器120之下的選擇鍵120a到120d,操作員可以選擇一個放大的變化模式,位置控制模式或類似模式,并在各個模式中輸入所想要的信息。顯示器120顯示印刷機1的狀態,例如,如圖12中所示的“準備印刷”,也明確的顯示模版堵塞、印刷堵塞、紙張堵塞和涉及紙張、模板或墨的補充命令。
圖13示出了包括在說明性實施例中的控制系統。如圖所示,前面提及的控制裝置129由微處理器組成,所述微處理器被置于框架11中,通常包括一個CPU(中央處理器)130、一個ROM(只讀存儲器)131和一個RAM(隨機存取存儲器)132。
各種信號從控制面板103輸出,被安裝在框架1上的各種傳感器的輸出信號被傳送至控制裝置129。根據上述信號和從ROM送來的所要求的程序,CPU130控制整個印刷機1,即被包括在印刷區2的驅動裝置、制版區3、送紙區4、模版輸出區5、紙輸出區6和圖像讀取區7以及螺線管33、輸送裝置驅動電機122和包括在再進給裝置9中的路徑選擇器10。RAM132用作CPU130運行的地方。進一步,控制裝置129根據編碼器的輸出控制印刷鼓12的角位置,所述編碼器未被示出并被包括在印刷鼓驅動裝置121內。
在操作中,印刷機1的操作員把紙張P堆積在紙盤67上,打開蓋板94以把期望的文件放置到玻璃板93上,然后再閉合蓋板94。隨后,在控制面板103的鍵盤上輸入各種模版的不同情況后,操作員按壓雙面印刷鍵117或單面印刷鍵18,然后按壓裁切開始鍵104。
假設操作員按壓單面印刷鍵118。然后,在確定LED118a開啟之后,操作員按壓裁切開始鍵104。紙張尺寸感應器73和文件尺寸感應器102分別把代表紙張尺寸和文件尺寸的數據輸出到控制裝置129上。控制裝置129比較兩個輸入信號,如果紙張尺寸和文件尺寸相同,立即開始圖像讀取操作。如果紙張尺寸和文件尺寸相互不同,然后控制裝置129在監視器120上顯示出其差別,提醒操作員。作為選擇,當紙張尺寸和文件尺寸不同時,控制裝置129可以自動地擴大或降低放大率,以便匹配兩個尺寸。
當操作員按壓裁切開始鍵104時,圖像讀取區7讀取被放置在玻璃板93上的文件。更詳細地說,當燈99照亮文件時,結果從文件反射來的影像文件通過反射鏡95至98和透鏡100并借此光電轉換入射到圖像傳感器101上。因此,從圖像傳感器101輸出的電信號被輸入到被包括在框架11內的模擬-數字轉換器,然后以數字圖像數據形式被寫入圖像存儲器135。
與圖像寫入操作同時,模版卸除區5把使用過的模版從印刷鼓12上移除。更詳細地說,當裁切開始鍵104被按壓時,印刷鼓12開始旋轉。當初始位置傳感器134感應到印刷鼓12的擋塊133被帶到圖1所示的初始位置時,傳感器134發送初始位置信號至控制裝置129。與之響應,控制裝置129開始計算從前面提及的編碼器輸出的脈沖。隨后,一旦確定印刷鼓12上所使用過的模版的前緣已達到相應于部分通過從動輥82的環帶83的預設位置,控制裝置129使印刷鼓驅動裝置121停止運行。
當印刷鼓驅動裝置121停止運行時,如上所述,印刷鼓驅動裝置121和模版輸出驅動裝置126操作以使得主動輥78和81旋轉,并把低輸出部件75移向印刷鼓12,直到環帶83與使用過的模版63c接觸為止。結果,用過的模版64c通過印刷鼓12的旋轉和環帶83運動離開印刷鼓12而被提升,然后被低輸出部件75和高輸出部件74剝離。這樣剝離后的用過的模版64c被引入廢模版箱76,然后通過壓縮器77被壓縮。
即使用過的模版64c已經被完全剝離,印刷鼓12持續旋轉直到夾持器19b到達位于右上部分的預定的預備位置為止。一旦印刷鼓12停止,打開/閉合裝置使得夾持器19b打開。在這種情況下,夾持器19b等待新模版的到達。
在模版輸出操作的同時,制版區3制造模版。更詳細地說,當裁切開始鍵104被按壓時,壓紙卷軸58、張緊輥對62和逆轉輥對63開始旋轉,以借此從輥64a中拉出模板64。在這一剎那,可移動模板導向器被保持在輸送位置。當這樣拉出的模板64的圖像形成區到達熱敏頭59的發熱元件時,存儲在圖像存儲器135中的圖像數據被調入,然后被以常規方式處理。熱敏頭59的發熱元件根據處理的圖像數據被選擇性地通電,在模板64的熱塑性樹脂薄膜表面形成了第三圖像66A。當將被輸送和打孔的模板64的前緣被逆轉輥對63夾緊時,可移動模板導向器被移至內縮位置,致使逆轉輥對63停止旋轉。
即使在逆轉輥對63停止旋轉之后,壓紙卷軸58和張緊輥對62持續旋轉。因此如圖所示,孔板或模版66被先后引入模版堆積區61而形成環。在逆轉輥對63停止旋轉之前,被置于模版堆積區61內的抽氣扇開始抽吸模版66,并允許其平滑進入模版堆積區61內。
當模版輸出操作完成并且在上述的制版操作過程中印刷機1等待時,逆轉輥對63再次開始旋轉把存儲在模版堆積區61內的模版66輸送至平臺19a和保持在打開位置的夾持器19b。模版66的前緣一到達其能夠被夾持器19b夾住的預設位置,開合裝置就致使夾持器19b閉合,結果模版66的前緣就通過平臺19a和夾持器19b被保持在印刷鼓12上。
隨后如圖1所示,印刷鼓12間歇地順時針旋轉,以卷繞附近的模版66。在這一剎那,當逆轉輥對63沒有被驅動時,主動輥63a被致使跟隨模板63旋轉,所述模板63通過被置于主動輥63a上的單向離合器被拉出。當結束從圖像存儲器135調入圖像數據時,熱敏頭59停止運行。致使卷紙輥軸58、張緊輥對62和逆轉輥對63停止運行,同時操縱裁切裝置60裁切模版66。然后模版66與印刷鼓12的轉動一致地從制版區3拉出。當印刷鼓12被旋轉至初始位置并被停止在那兒時,模版制作和模版進給操作完成。
模版進給操作之后緊接著是下述操作。當印刷鼓12被停止在初始位置時,當壓輥鎖定裝置被操作時,螺線管123被通電以在第一位置設置路徑選擇器10。同時,步進電機52被通電以驅動分級凸輪49旋轉直到凸輪部分49b與凸輪從動件48c接觸為止。結果,臂48環繞軸48a角運動,以把凸輪軸44移動到凸輪盤43A能夠與凸輪從動件41接觸的位置。這時,致使壓輥鎖定裝置停止運行。
隨后,當印刷鼓12沿順時針方向低速旋轉時,撿拾輥68、逆轉輥69、主動輥87和抽氣扇90被驅動。撿拾輥68和逆轉輥69把從紙盤67的紙張P的上端撿拾到的紙張放出到配準輥對71上。在配準輥對71已夾緊紙張P的前緣之后,當被纏繞在印刷鼓12周圍的模版66的第三圖像66A的前緣到達壓輥13的位置時,主動輥71a被驅動開始同時向印刷鼓12和壓輥13輸送紙張P。
被包括在壓輥移動機構55內的凸輪軸44和凸輪43被致使與印刷鼓12的旋轉開始同步旋轉。在上述特定同步時間,被移向與凸輪從動件41相對應的位置的凸輪盤43A從凸輪從動件41上釋放其突出部分。因此,壓輥13通過印刷壓力彈簧42被壓靠在印刷鼓12上,把正被配準輥對71輸送的紙張P壓靠在模版66上。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墨輥16被涂覆于印刷鼓12的內壁周圍的油墨經由印刷鼓12的多孔部分、多孔支撐部件、網篩和模版66的穿孔被轉移至紙張P上,致使模版66緊密粘附到印刷鼓12上。
攜帶有根據第三圖像66A在其上印刷的圖像的紙張P通過被保持在第一位置的路徑選擇器10被引向紙張卸除輸送裝置85。在這一剎那,剝皮機84從模版66上剝除紙張P。這樣被剝落的紙張PB落下并被紙張卸除輸送裝置85接收。輸送裝置85在紙張由于抽氣扇90的抽吸作用而被保持在環帶89上時,把紙張PB輸送至印刷盤86。其后,印刷鼓12再次被旋轉至初始位置并被停在那里。印刷機1再次在預備狀態等候。
假設在把期望的印刷條件輸入到處于預備狀態的印刷機1控制面板103上的印刷速度鍵113和各種鍵上之后,操作員按壓試印刷鍵106。作為響應,當單張紙P從紙張進給區4被進給時,印刷鼓12以期望的印刷速度被驅動。配準輥對71阻止紙張P,然后以先前規定的時間開始定時輸送紙張。然后紙張P通過壓輥13被壓靠在纏繞在印刷鼓12周圍的模版66上,因此圖像被印刷到紙張P上。隨后,紙張、標記的紙張PB通過路徑選擇器10被引向紙張卸除區10,通過剝皮機84剝離,然后作為試印刷通過紙張卸除輸送裝置85輸送至印刷盤86。
如果被印刷在試印刷紙上的圖像的位置、密度等是可被接受的,然后操作員在十個按鍵109上輸入期望的印刷數字。作為響應,若干與期望的印刷數字一致的紙張P從紙張進給區4被連續進給,并在與試印刷相同的狀態下被處理。只要所期望的印刷數字一被輸出,印刷鼓12就被帶到初始位置的停止狀態。
下文將描述在雙面印刷鍵117上選擇雙面印刷方式的操作。操作員確定開啟的LED117a指示雙面印刷方式,按壓厚度鍵116以輸入所使用紙張的厚度。如果操作員不按壓厚度鍵116,控制裝置129拒絕在裁切開始鍵104上的輸入。如果操作員按壓裁切開始鍵104而沒有按壓厚度鍵116,則控制裝置129在監視器120上顯示足夠的信息以促使操作員輸入厚度。在說明性實施例中,當“普通紙張”和“薄紙”中的任何一個在厚度鍵116上被選擇時,控制裝置129接受在裁切開始鍵104上的輸入。另一方面,當在厚度鍵116上選擇“厚紙”時,控制裝置129拒絕在裁切開始鍵104上的輸入,并在監視器120上顯示促使操作員設置適當紙張的信息。
假設操作員在紙盤67上設置如紙張P的普通紙或薄紙,在厚度鍵116上輸入基于紙張P的厚度,然后按壓裁切開始鍵104。然后,傳感器73和102把它們的輸出信號發送至控制裝置129。如在單面印刷方式中,控制裝置129比較代表紙張尺寸和文件尺寸的兩個信號。在說明性實施例中,應用于印刷鼓12的最大紙張尺寸是A3,因此在雙面印刷方式中可使用的最大紙張尺寸是橫放的A4。
如果通過控制裝置129比較的紙張尺寸和文件尺寸相互一致,然后控制裝置129促使立即開始圖像讀取操作。如果兩種尺寸彼此不同,則控制裝置129就通過監視器120把不同警告給操作員。作為選擇,控制裝置129可以自動擴大或縮小擴大率,以借此匹配兩尺寸或在顯示器120上顯示縮小或用于圖像旋轉的步驟以幫助操作員。進一步,如果紙張尺寸大于A4的橫向尺寸,那么控制裝置129會禁止雙面印刷方式被執行,而促使操作員選擇單面印刷方式。
當操作員按壓裁切開始鍵104時,第一文件的圖像以與單面印刷方式操作相同的方式被讀取并以圖像數據的形式被寫入到圖像存儲器135中。隨后,控制裝置129在顯示器120上顯示促使操作員設置第二文件的信息。一看到出現在顯示器120上的信息,操作員就打開蓋板94,從玻璃板93上移走第一文件,在玻璃板93上設置第二文件,并再次閉合蓋板94。當未示出的傳感器感應到蓋板94閉合,并且當未示出的傳感器感應到第二文件被置于玻璃板93上時,第二文件的圖像被讀取并被以圖像數據的形式寫入到圖像存儲器135中。
如果愿意,文件可以通過ADF(自動文件輸送裝置)被順序輸送到玻璃板93上或者圖像數據可以從被置于印刷機1外側的裝置被輸入到印刷機1內。進一步,可以作這樣的配置,在雙面印刷方式中,其上的雙面攜帶有圖像的單個文件通過轉向路徑被輸送。
在圖像讀取操作的同時,如單面印刷方式那樣,模版卸除區5把用過的模版64c從印刷鼓12上移走。在夾持器19b通過開合裝置被保持在打開位置的情況下,印刷鼓12被保持在停止狀態。制版區3執行不同于單面印刷方式中的制版操作,其不同在于圖10中的第一和第二圖像65A和65B通過預設的空白部分S被相互間側面間隔地形成在模板64的一側。當得到的分開模版65被纏繞在印刷鼓12周圍時,空白部分S與圖1中的過渡區域一致。
當被分隔的模版65被存儲在模版堆積區61,并且當模版移除操作結束時,逆轉輥對63操作把被分隔的模版65輸送至平臺19a和夾持器19b之間的空間。隨后,如單面印刷方式那樣,印刷鼓12被間歇驅動以把分開的模版纏繞在其周圍。當代表兩個文件圖像的整個圖像數據從圖像存儲器135被發送時,裁切裝置60把被分隔的模版65裁切開。結果,被分隔的模版65通過在旋轉狀態的印刷鼓12被從制版區3拉出。印刷鼓12然后被帶至位于初始位置的停止狀態。
在上述的制版操作之后,當壓輥鎖定裝置被操作以促使凸輪部分49a與凸輪從動件48c接觸時,步進電機52被通電以使分級凸輪49旋轉。因此,臂48環繞軸48a作角運動,以移動凸輪軸44到凸輪盤43B能夠與凸輪從動件41接觸的位置。
在上述條件下,撿拾輥68、逆轉輥69、主動輥36和37以及抽氣扇39和90被驅動。同時如圖1所示,致使印刷鼓12沿順時針方向低速旋轉。第一紙張P被從紙盤67向配準輥對71進給。當夾持器19b從路徑選擇器10的位置移動離開時,螺線管123被通電以把路徑選擇器10移動至第二位置。隨后,在印刷鼓12的旋轉方向上,在第一圖像65A的前緣到達壓輥13地位置時,驅動輥71a被驅動,所述第一圖像65A被包括在被分隔的模版65內,因此第一紙張P被輸送向印刷鼓12和壓輥13之間的間隙內。
在上述的特定定時內,被移動至能夠與凸輪從動件41相接觸位置地凸輪盤43B從凸輪從動件41上釋放其突出部分,結果在印刷壓力彈簧42的作用下,壓輥13被帶至與印刷鼓12接觸。因此,壓輥13、第一紙張P的一側、模版65的第一圖像65A和印刷鼓12被按壓在一起,以至于第一圖像65A的代表圖像被印刷紙第一紙張P上。這就促使形成有第一圖像65A的模版65的一部分緊密粘附于印刷鼓12上。
得到的單面紙PA,其攜帶有與第一圖像65A相應的圖像,當其通過路徑選擇器10的邊緣被從模版65上剝離時,通過路徑選擇器10被向下引入到再進給裝置9中。
因此通過路徑選擇器10被向下引入的單面紙PA經由導向器27和56之間的間隙被輸送,直到紙張PA的一端緊靠在接紙盤40上為止,所述接紙盤被保持在圖5所示的第一位置上。當與印刷鼓12和壓輥13同步移動的紙張接受盤40到達圖6所示第二位置時,紙張PA的一個邊緣緊靠在端柵8a上,而紙張PA的另一邊緣與輔助盤8接觸。
上面提及的單面紙張PA當其通過抽氣扇39被保持在環帶38上時,其另一邊緣沿圖1所示箭頭方向被輸送,然后緊靠在再進給定位部件24上。在這一剎那,傳感器8c感應到紙張PA的另一邊緣并把其輸出發送至控制裝置129。作為響應,控制裝置129中斷了主動輥36和抽氣扇39的驅動。
即使當第一紙張P被引導向輔助盤8時,印刷鼓12連續旋轉,當壓輥13與印刷鼓12的整個正面區完全接觸時,致使凸輪盤43B的突出部分與凸輪從動件41接觸,從印刷鼓12上釋放壓輥13。當沒有紙張P時,凸輪盤43B因此阻止壓輥13與印刷鼓12的反面區域接觸,所以壓輥13沒有油墨沉積。在這一剎那,在壓輥鎖定裝置已經在釋放位置鎖定壓輥13時,步進電機52被通電以驅動分級凸輪49旋轉,這樣凸輪部分49b與凸輪從動件48c接觸。結果,臂48環繞軸48a作角運動,以把凸輪軸44移到下述位置,也就是凸輪盤43A能夠與凸輪從動件41接觸的位置。
隨后在上述操作的同時,第二紙張P被從紙盤67進給配準輥對71。主動輥71a再次以前述定時被驅動,向印刷鼓12和壓輥13之間的間隙輸送第二紙張P。
另一方面,在壓輥移動機構55內,當凸輪軸44到達凸輪盤43A的突出部分能夠接觸凸輪從動件41的位置時,壓輥鎖定裝置解除壓輥13的鎖定。在這一剎那,與凸輪軸44同步旋轉的印刷鼓12在下述位置,也就是正面區、反面區和過渡區之外的無孔部分朝向壓輥13。在印刷鼓12的正面區已經從壓輥13移動離開時,螺線管123被通電,但是在夾持器19b再次面對路徑選擇器10之前,把路徑選擇器10從第二位置移向第一位置。
在當第二紙張P通過配準輥對71開始被輸送時,凸輪盤43B的突出部分被從凸輪從動件41上釋放,因此壓輥13在印刷壓力彈簧42的作用下與印刷鼓12接觸。因此,壓輥13、紙張P的一側、形成有圖像64A的模版65部分和印刷鼓12被按壓在一起,所以代表第一圖像64A的圖像被印刷至紙張P的一側。
得到的第二單面紙PB當其通過剝皮機84被從模版65上剝離時,其通過路徑選擇器10被引向紙張卸除輸送裝置85。這時,第二張單面紙PB落到輸送裝置85上,然后向外被驅動到紙印刷盤86上。
在第二紙張P已經通過配準輥對71被輸送后,如圖3所示,螺線管33以稍早于模版65在印刷鼓12的旋轉方向上的前緣部分促使臂32環繞軸32a作順時針角運動時的時間被通電,在所述模版65上形成有朝向壓輥13的第二圖像65B。結果,再進給配準輥23被從釋放位置角移動至接觸位置。因此,單面紙張PA,在其另一端緊靠在再進給定位部件24的情況下被阻擋,緊靠在通過印刷鼓12被旋轉并與之接觸的壓輥13上。
壓輥13把單面紙PA輸送至旋轉方向的下游側。在這一剎那,當印刷鼓與壓輥13維持緊密接觸時,紙張導向器31和輥28至30配合以把單面紙張PA引導向印刷鼓12。在這種條件下,盡管單面紙張PA攜帶有對應于第一圖像65A的圖像,因為再進給導向器22保持紙張PA與壓輥13緊密接觸,紙張PA被阻止在壓輥13上移動。紙張PA上的圖像因此被保護不受由于摩擦或增厚而帶來的涂污。在第二紙張P的后緣和印刷鼓12的過渡區域已經移動離開印刷鼓12的位置之后,當印刷鼓12的反面區的前緣到達壓輥13時,單面紙張PA被帶至印刷鼓12和壓輥13之間的壓輥間隙。
當單面紙張PA被帶至上述的壓輥間隙時,紙張PA的另一側、模版65上形成有第二圖像65B的部分和印刷鼓12被按壓在一起。結果,對應于第二圖像65B的圖像被印刷到紙張PA的另一側上。這就使得模版65的上述部分緊密粘附到印刷鼓12上。
第一紙張P,現在指雙面紙張或在其雙面攜帶有對應于第一和第二圖像65A和65B的雙面印刷紙PB,當通過剝皮機84被從模版65上剝離時,其通過路徑選擇器10被引導向紙張卸除輸送裝置85。紙張PB然后落到輸送裝置85上,并借此被輸送到印刷盤86上。印刷機1然后保持在預備狀態。
在預備狀態,操作員在配置在操作面板103上的印刷速度鍵113和各種鍵上輸入期望的印刷條件,然后按壓試印刷鍵106。在這一剎那,控制裝置129通過顯示器120也促使操作員輸入紙張厚度。當操作員選擇“厚紙”時,控制裝置129拒絕在試印刷鍵106上的輸入,并促使操作員設置適當的紙張。
當試印刷鍵106被按壓時,如上述操作中所述那樣,軸44被移動至凸輪盤43B能夠與凸輪從動件41接觸的位置,然后印刷鼓12以期望的速度旋轉。而且,路徑選擇器10被移動至第二位置。在印刷鼓12開始旋轉之后,第一紙張P被從紙張進給區4進給,通過配準輥對71被阻擋,然后以與前述操作相同的定時被輸送。紙張P然后通過壓輥13被壓靠在模版65的第一圖像65A上。
第一紙張P,現在是攜帶有對應于第一圖像65A的單面紙張PA,在將被從模版65上剝離時,通過路徑選擇器10被引向被保持在第一位置的接紙盤40。紙張PA到達向第二位置移動的接紙盤40,在一端鄰近端柵8a,并在另一邊緣與環帶38接觸。在紙張PA的另一邊緣緊靠在再進給定位部件24的情況下,紙張PA通過抽氣扇39的抽吸作用被保持在環帶38上。
隨后,壓輥鎖定裝置把壓輥13鎖定在釋放位置。在分級凸輪49已經旋轉以把凸輪軸44移至凸輪盤43A能夠與凸輪從動件41接觸的位置之后,壓輥鎖定裝置解除壓輥13的鎖定。在夾持器19b再次面對路徑選擇器10之前,路徑選擇器10被從第二位置移動至第一位置。與此同時,第二紙張P被從紙張進給區4進給,一旦被配準輥對71阻擋,然后就作為第一紙張P由此被以相同的定時輸送。
第二張紙通過壓輥13被壓靠在模版65的第二圖像65A上。隨后,第二張紙P,現在指攜帶有對應于第一圖像65A的圖像的被印刷過的紙PB,通過路徑選擇器10被引向紙張卸除輸送裝置85。紙張PB然后通過剝皮機84,落入到輸送裝置85上,然后被由此輸送到印刷盤86上。
在第二紙張P已經通過配準輥對71被輸送之后,螺線管33被以與前述操作相同的定時通電,以便把再進給配準輥23從釋放位置角運動至接觸位置。從而,單面紙張PA,在其另一端緊靠在再進給定位部件24的情況下被阻擋,緊靠在壓輥13上,所述壓輥13通過與之接觸的印刷鼓12被旋轉。紙張PA然后通過再進給導向器22被輸送向與壓輥13緊密接觸的印刷區2。
在印刷區2,壓輥13經由模版65的第二圖像65B把單面紙張PA壓靠在印刷鼓12上,因此對應于第二圖像65B的圖像被印刷到紙張PA的另一面上。紙張PA,現在指雙面紙張或雙面印刷紙PB,通過路徑選擇器10被引向紙張卸除輸送裝置85。然后紙張PB在被剝皮機84從模版65上剝離時,通過輸送裝置被輸送向印刷盤86。這就結束了試印刷操作。
如果試印刷圖像的位置、密度等是可以接受的,則操作員就在十個數目鍵109上輸入期望的若干印刷數目,并按壓印刷開始鍵105。在這一剎那,控制裝置也通過顯示器120促使操作員輸入紙張的厚度。如果操作員選擇“厚紙”,然后控制裝置129就拒絕在印刷開始鍵105上的任何輸入并通過顯示器120促使操作員設置適當的紙張。假設在十個數目鍵109上輸入的期望數字是N。
當印刷開始鍵105被按壓時,凸輪軸44被再次移動到凸輪盤43B能夠與凸輪從動件41接觸的位置,然后印刷鼓12以期望的印刷速度旋轉。而且路徑選擇器10被移動至第二位置。在印刷鼓12開始旋轉之后,第一紙張P被從紙張進給區4進給,被配準輥對71阻擋,然后以與試印刷操作相同的定時被由此輸送。壓輥13把第一紙張P壓靠在模版65的第一圖像65A上,因此對應于第一圖像65A的圖像被印刷在紙張P的一個面上。
第一紙張P,現在指攜帶有對應于第一圖像65A的圖像的單面紙張PA,當其被從印刷鼓12上剝離時,通過路徑選擇器10被引導,直到紙張PA的一個邊緣緊靠在被保持在第一位置的接紙盤40為止。當接紙盤40被帶到第二位置時,單面紙張PA的一個邊緣緊靠在端柵8a上,其另一個邊緣與輔助盤8接觸。通過環帶38被輸送的紙張PA在其另一端緊靠在再進給定位部件24的情況下被致使停留。
隨后,壓輥鎖定裝置把壓輥13鎖定在釋放位置。在凸輪軸44已經被移動至凸輪盤43A能夠與凸輪從動件41相接觸的位置之后,壓輥鎖定裝置解除壓輥13的鎖定。基本同時,第二紙張P被從紙張進給區4經由配準輥對71進給到印刷區2。路徑選擇器10被移動至第一位置,以便不與夾持器19b干涉,然后返回到第二位置。
壓輥把第二紙張P壓靠在模版65的第一圖像65A上,因此對應于第一圖像65A的圖像被印刷到第二紙張P上。第二紙張P,現在指第二張單面紙PA,在其被從模版65上剝離時,通過路徑選擇器10被引導,然后通過被保持在第一位置的接紙盤40被輸送到輔助盤8上。在這一剎那,螺線管33以與試印刷操作中相同的定時被通電,結果導致被保持在輔助盤8上的第一張單面紙PA通過壓輥13的旋轉被再次輸送到印刷區2。
在第二張單面紙PA向輔助盤8輸送時,接紙盤40阻止了紙張PA的一個邊緣與第一張單面紙PA的一個邊緣接觸。這就防止了第二張單面紙PA的一個邊緣和第一張單面紙PA的一個邊緣由于兩個紙張PA的接觸而造成的磨損。
在上述情況下,第二張單面紙PA的一個邊緣必須被輸送到圖5所示的左側。如果沒有接紙盤40,那么第二張單面紙PA的一個邊緣就與將被輸送到圖5所示的右邊的第一張單面紙PA的一個邊緣接觸,因此在第一紙張PA上的油墨粘度和第一紙張PA的向右輸送就取消了第二紙張PA的向左輸送。結果,第二紙張PA停止運動,阻塞了路徑。
而且,第二張單面紙PA直接落到輔助盤8上,并通過抽氣扇39的抽吸作用被保持在輔助盤8上,第一張單面紙PA已經從所述輔助盤8上被輸送。另外,通過環帶38的摩擦力取消了向左輸送。結果,第二紙張PA阻塞了路徑。
在說明性的實施例中,接紙盤40接收從印刷區2輸送的單面紙張PA的一個邊緣,以借此排除上述的紙張阻塞并確保平滑的連續印刷。
在第二張單面紙PA的后緣一從印刷鼓12和壓輥13之間的輥間間隙中被移動離開之后,當鄰近于過渡區的壓輥13的反面區朝向壓輥13時,第一張單面紙PA被再次進給到印刷鼓12和壓輥13之間的輥間間隙中。隨后,壓輥把第一張單面紙PA壓靠在模版65的第二圖像65B上,所以對應于第二圖像65B的圖像被印刷到紙張PA的另一面或反面上。紙張PA由此變成了雙面紙或雙面印刷紙PB。
在上述操作過程中,螺線管123在印刷鼓12的過渡區剛剛面向壓輥13之前被通電,把路徑選擇器10從第二位置移動至第一位置。結果,通過路徑選擇器10正被引導的第二張單面紙PA的另一邊緣通過路徑選擇器10的下表面10a和壓輥13和接紙盤40之間的細小間隙被引導向輔助盤8。另一方面,在第二張單面紙PA之后的第一雙面紙張PB沿著路徑選擇器10的上表面10b被引導向紙張卸除輸送裝置85。雙面紙張PB在其被剝皮機84從模版65上剝離時,通過紙張輸送裝置85被輸送到印刷盤86上。
隨后,第三紙張P被從紙張進給設備4經由配準輥對71輸送到印刷區2。路徑選擇器被再次移動到第一位置以便不與夾持器19b干涉,然后返回到第二位置。在對應于第一圖像65A的圖像已經被印刷到第三紙張P之后,紙張P,現在指單面紙張PA,通過路徑選擇器10經由接紙盤40被引導向輔助盤8。螺線管33被以預設的定時通電,以把停留在輔助盤8上的第二張單面紙PA向印刷區2輸送。
第二張單面紙PA被以與第一張單面紙PA相同的定時進給印刷鼓12和壓輥13之間的輥間間隙中,并成為在其另一面上攜帶有對應于第二圖像65B的圖像的第二雙面紙張或雙面印刷紙PB。路徑選擇器10被再次從第二位置移動到第一位置,結果導致第三張單面紙PA另一邊緣經由路徑選擇器10的下表面10a和壓輥13和接紙盤40之間的細小間隙被引導向輔助盤8。
隨后,從輔助盤8輸送來的第二張雙面紙PB的一個邊緣沿路徑選擇器10的上表面10b被引導向紙張卸除輸送裝置85。然后紙張PB在其被剝皮機84從模版65上剝離時,通過輸送裝置85被輸送至印刷盤86。
對于直到第(N-1)張紙的連續紙張,上述的步驟是重復進行的。第N張紙P已經被從紙張進給區輸送到印刷區,然后作為第N張單面紙PA經由接紙盤40被帶至輔助盤8之后,對應于第二圖像65B的圖像被印刷到第(N-1)張單面紙PA的另一面上。在第(N-1)張單面紙PA已經被作為第(N-1)張雙面紙PB被送出到印刷盤86上之后,壓輥鎖定裝置把壓輥13鎖定在釋放位置。在這種情況下,在凸輪軸44已經被移動到凸輪盤43c能夠與凸輪從動件41相接觸的位置之后,壓輥鎖定裝置解除壓輥13的鎖定。在這一剎那,路徑選擇器10被保持在第一位置。
在早于在印刷鼓12的轉動方向上模版65形成有第二圖像65B部分的前緣到達壓輥13之前的第一定時,凸輪盤43c的突出部分被從凸輪從動件41上釋放,結果導致壓輥13在印刷壓力彈簧42的作用下被壓靠在印刷鼓12上。隨后,在稍早于模版65在上述方向上形成有第二圖像65B部分的前緣到達壓輥13之前的第二定時,螺線管33被通電,從而沿如圖3所示順時針方向環繞軸32a移動臂32。從而,再進給配準輥23被從釋放位置移動到接觸位置,因此第N張單面紙PA被促使與通過與之接觸的印刷鼓12被旋轉的壓輥13接觸,所述第N張單面紙PA在其另一個邊緣保持與再進給定位部件24接觸。
第N張單面紙PA被以與第一張單面紙PA相同的定時輸送到印刷鼓12和壓輥13之間的輥間間隙,然后變成在其另一面上攜帶有對應于第二圖像65b的圖像的第N張雙面紙或雙面印刷紙PB。第N張雙面紙PB沿路徑選擇器10的上表面10b被輸送至紙張卸除輸送裝置85,通過剝皮機84被從模版65上剝離,然后通過輸送裝置85被送出到印刷盤86上。隨后,在印刷鼓12的反向區已經從壓輥13移動離開之后,凸輪盤43c被帶至與凸輪從動件41接觸,從印刷鼓12上釋放壓輥13。當沒有紙張P時,凸輪盤43c阻止壓輥13與印刷鼓12接觸,借此也阻止了油墨被轉移到壓輥13上。在這一剎那,壓輥鎖定裝置把壓輥13鎖定在釋放位置。此后,印刷鼓12被帶至初始位置的停檔。印刷機1因此完成了印刷操作,再次在預備位置等候。
在上述的任一操作過程中,被從再進給裝置9進給的單面紙張PA的圖像表面與壓輥13接觸,因此油墨再次被從紙張PA轉移到壓輥13上。然而,在說明性的實施例中,因為壓輥13的表面由氟化合物制成的無縫薄膜管形成,并且具有極其光滑的表面,所以最小量的油墨沉積到壓輥13上。
進一步,在說明性的實施例中,壓輥13的表面是防油墨的。與清潔輥26連接,這就促進了油墨從壓輥13上的移除,以借此排除了油墨從壓輥13到紙張P上的再次轉移。
如上所述,在說明性的實施例中,在單面印刷方式中,當紙張P被從紙張進給區4進給并通過壓輥13被壓靠在印刷鼓12上時,模版66通過制版區被制造并被纏繞在印刷鼓12周圍。因此,單面印刷方式在沒有浪費模板64的情況下能夠以與常規模板印刷機中相同的方式被執行。在雙面印刷方式中,在由制版區3制做的模版已經被纏繞在印刷鼓12周圍之后,從紙張進給區被進給的第一紙張P通過壓輥13被壓靠在印刷鼓12上,然后被輸送到輔助盤8上。隨后,從紙張進給區被進給的第二紙張P被壓靠在印刷鼓12上,然后被輸送到輔助盤8上,而通過再進給裝置9被轉向并重新進給的第一張單面紙PA被壓靠在印刷鼓12上,然后作為雙面印刷紙PB被逐出到印刷盤86上。因此,被印刷到紙張P的雙面的圖像通過壓輥13從印刷鼓12轉移來的油墨形成,確保了有吸引力的雙面印刷。
而且,因為印刷區2包括印刷鼓12和直徑小于印刷鼓12的壓輥13,并因為輔助盤8被置于紙張卸除輸送裝置85之下,印刷機1在尺寸上與普通單面印刷機相比具有可比性,并因此需要較小的空間。
圖14所示的是包括在說明性的實施例中的壓輥13的第一種優化。如圖所示,象壓輥13一樣,壓輥141包括由輕金屬形成的中空管141b構成的基體、一對由金屬形成并被安裝在管141b相對兩端的端板141c以及一對安裝在端板141c上的金屬芯部件141a。大約5毫米到10毫米厚的彈性層141d,例如通過使用硅橡膠被形成在基體的外圍。進一步,樹脂層141e通過使用氟化合物被形成在彈性層141d上,組成了氟化合物層。
在該種優化中,彈性層141d的外圍被研磨,形成均勻光滑、高度精確的圓環形結構。樹脂層141e被涂覆在被研磨后的彈性層141d上。更詳細地說,由粘合劑和均勻分散在粘合劑里的含氟樹脂組成的液體通過噴射被均勻涂覆在彈性層141d上,然后加熱干燥。例如,可以使用氟樹脂膠乳的FLC涂漆(商品名)。樹脂層141e為30微米到50微米厚。
具有上述結構的壓輥141不僅具有和壓輥13一樣的優點,而且在彈性層的彈性小于壓輥13的彈性時提高了圖像質量。另外,壓輥141結構簡單,因此成本較低。
圖15所示的是壓輥13的第二種優化。如圖所示,壓輥142包括由輕金屬形成的中空管142b構成的基體、一對由金屬形成并被安裝在管142b相對兩端的端板142c和一對安裝在端板142c上的金屬芯軸部件142a。大約5毫米到10毫米厚的彈性層142d例如通過使用硅橡膠被形成在基體的外圍。進一步,設置有細小波浪形表面的硬性底片142e被纏繞在彈性層142d周圍。
象彈性層141d那樣,彈性層142d具有被研磨的均勻光滑、高度精確的圓環形結構的表面。薄膜142e被粘附于彈性層142d的表面。如圖15中的放大圖所示,薄膜142e由30微米到200微米厚的樹脂薄膜142f和通過膠粘劑142h粘接到薄膜142f上的多個玻璃珠或細小玻璃顆粒142g組成。通常為ICP薄膜(商品名)的薄膜142e由具有預設厚度的網組成,并被纏繞在彈性層142d周圍。
除壓輥13的優點之外,壓輥142還獲得了這樣一個優點,即波狀的表面降低了紙張的磨損,并因此也降低了沉積在壓輥142上的油墨量。這也進一步降低了將要從壓輥142被轉移到紙張P上的油墨量,以借此確保了合格的印刷。
壓輥142的波狀起伏,其極其細小,并不影響印刷質量,而允許油墨在其上的最小沉積的玻璃珠142g進一步降低了不合格的印刷。進一步,球形的玻璃珠142g并不損害清潔輥26的表面或即使當模版被直接壓靠在玻璃珠142g上時,其并不穿透模版,提高了可靠性的清潔。如果愿意,玻璃珠142g可以用形狀與玻璃珠142g一致的細小的陶瓷顆粒代替,而膠粘劑142h可以用雙面膠帶代替。
薄膜142e可以用裝在彈性層142d上的無縫薄膜管代替,在這種情況下,玻璃珠142g將通過膠粘劑142h被粘附到薄膜管上。作為選擇,專用膠粘劑作為對應于樹脂薄膜142f的樹脂層被涂覆在彈性層142d上,在這種情況下,玻璃珠142g或陶瓷球將通過噴射被粘附到專用樹脂上。
圖16所示的是壓輥13的第三種優化。如圖所示,與圖15中所示的壓輥142類似,壓輥143包括一個由輕金屬形成的中空管143b構成的基體、一對由金屬形成并被安裝在管143b相對兩端的端板143c和一對安裝在端板143c上的金屬芯部件143a。大約5毫米到10毫米厚的彈性層143d,例如通過使用硅橡膠被形成在基體的外圍。進一步,設置有細小波浪形表面的硬性底片143e被纏繞在彈性層143d周圍。
象彈性層142d那樣,彈性層143d具有研磨后的均勻光滑、高度精確的圓環形結構的表面。薄膜143e被粘附于彈性層143d的表面。如圖16中的放大圖所示,薄膜143e由30微米到200微米厚的樹脂薄膜143f和通過膠粘劑143h粘接到薄膜143f上的多個拋光顆粒143g組成,所述拋光顆粒143g是極細的非球形的陶瓷顆粒143g。更詳細地說,薄膜143e可以是砂紙,其粗糙度為大約#500到#1500,而樹脂薄膜142f可以被加強紙代替。薄膜143e作為具有預設寬度的網膜被使用,并被螺旋形纏繞在彈性層143d周圍。
壓輥143獲得與壓輥13和圖15所示的壓輥142一樣的優點。拋光顆粒143g可以用形狀與拋光顆粒143g一致的細小玻璃顆粒代替,而膠粘劑143h可以用雙面膠帶代替。
圖17所示的是壓輥13的第四種優化。如圖所示,與圖15中所示的壓輥142一致,壓輥147包括一個由輕金屬形成的中空管147b構成的基體、一對由金屬形成并被安裝在管147b相對兩端的端板147c和一對安裝在端板147c上的金屬芯部件147a。大約5毫米到10毫米厚地彈性層147d被纏繞在基體周圍。
象彈性層142d,彈性層147d具有研磨后的均勻光滑、高度精確的圓環形結構的表面。如圖17中的放大圖所示,象玻璃顆粒142g一樣是細小的玻璃顆粒的多個玻璃珠147e被粘附到彈性層147d上。
壓輥147獲得與壓輥142一樣的優點。如果愿意,可以用多個細小的陶瓷顆粒代替玻璃珠147e,而雙面膠帶可以被用來取代膠粘劑147f。
圖18所示的壓輥13的第五種優化。如圖所示,與圖15中所示的壓輥142一致,壓輥148包括一個由輕金屬形成的中空管148b構成的基體、一對由金屬形成并被安裝在管148b相對兩端的端板148c以及一對安裝在端板148c上的金屬芯部件148a。彈性層148d與彈性層147d相似,被纏繞在基體周圍。
彈性層148d具有研磨后的均勻光滑、高度精確的圓環形結構的表面。如圖18中的放大圖所示,象拋光顆粒143g一樣是細小的陶瓷顆粒的多個拋光顆粒148e通過粘附劑148f被粘附到彈性層148d上。
壓輥148獲得與壓輥147一樣的優點。如果愿意,可以用多個細小的玻璃顆粒代替拋光顆粒148e,而雙面膠帶可以被用來取代膠粘劑148f。
上面所述的壓輥13的優化不僅可以應用于說明性實施例中的印刷機1,而且還可以應用于包括多個壓輥型式的如在上文所提到的公開號為9-95033或2002-103768的日本專利文獻中所教導的模板印刷機。在這種型式的印刷機中,當被置于紙張輸送方向上游側的壓輥按壓紙張時,因為紙張上面沒有圖像,油墨并沒有從紙張轉移到壓輥。因此每種優化可以被應用于至少一個被置于在上述方向的下游側的壓輥上。
圖19所示的是包括有清潔輥26的清潔裝置的第一種優化。如圖所示,可被用于代替清潔輥26的清潔裝置144包括涂布輥或涂布裝置144a、刮墨刀144b、用于存儲清潔液體144c的液槽144d和一片毛氈144e。由類似于橡膠的材料形成的涂布輥144a被未示出的清潔裝置144的裝置側壁旋轉支撐,并通過預設壓力被壓靠在壓輥13上。由氨基甲酸乙酯或橡膠形成的刮墨刀144b被支撐部件144f支撐,所述支撐部件144f被置于液槽144d中,其邊緣通過預設壓力以預設角度壓靠在壓輥上。刮墨刀144b與壓輥13在涂布輥144a與壓輥13剛剛接觸的下游位置接觸。
液槽144d經由清潔裝置144的裝置側壁被安裝到框架11上。對于存儲在液槽144d中的清潔液體144c來說,可以使用硅油或類似油或溶解有表面活性劑的溶液。被置于液槽144d中的毛氈144e的一端被置于清潔液體144c中,而其另一端通過預設壓力被壓靠在涂布輥144d上。清潔液體144c通過毛氈的毛細管現象被從液槽144d加入到涂布輥144a上。
在圖19所示的結構中,通過在壓輥13上涂覆少量清潔液體144c,使轉移到壓輥13上的油墨的流動性增加,然后被刮墨刀144d刮去。通常一般模板印刷機墨槽內的油和水被表面活性劑分散形成油包水型乳化油墨,所述乳化油墨在被轉移至紙張上時,因此具有油和水的性質。因此,難以選擇一種材料,在其濕潤性方面,其不允許這種油墨容易地沉積在其上。進一步,在油墨的低粘度成分已經在轉移后被滲透進紙張的纖維中之后,殘留組分被從紙張轉移到壓輥上,由于粘度增加,因此不能被機械地輕易擦掉。相反,應用于被沉積到壓輥13上油墨的清潔液114c在油墨被擦掉之前成功地降低了油墨的粘度。因此從壓輥13上確切地去除油墨并保護紙張不受后續油墨的轉移是可能的。
圖20所示的是清潔裝置的第二種優化。如圖所示,清潔裝置145包括油墨被轉移到其上的輥145a和清潔輥145b。至少輥145a的表面由粘結材料形成,例如被涂布在橡膠輥上的液化硅酮或具有低粘度的粘接硅酮橡膠。輥145a通過未示出的清潔裝置的側壁被旋轉支撐,并通過預設壓力被壓靠在壓輥13上,以便因此被旋轉。
清潔輥145b也通過裝置側壁被旋轉支撐,至少其表面結構具有與前述清潔輥26相同的形式。更詳細地說,清潔輥145b的表面由多孔材料形成,例如日本紙、海綿、高稀釋型泡沫橡膠、泡沫合成橡膠、無紡布、毛氈或清潔紙。清潔輥145b通過預設壓力被壓靠在輥145a上。當輥145a旋轉時,未示出的驅動裝置促使清潔輥145b在相反的方向上以輥145a圓周速度的十分之一的圓周速度旋轉。
在圖20所示出的結構中,因為輥145a的表面粘性較低而粘接性較高,所以沉積到壓輥13上的油墨被容易地轉移到輥145a上,所述壓輥是由稍微排斥油墨材料制成的。此外,被保持與壓輥13緊緊接觸的輥145a以包裹在其上的方式剝除油墨,進一步促進了油墨從壓輥13上的移除。
如果從壓輥13轉移到輥145a上的油墨被剩余在輥145a上,那么油墨被再次從輥145a上轉移到壓輥13上。考慮到這一點,清潔輥145b把油墨從輥145a上移除,以借此確保油墨從墨輥13上的移除。
圖21示出清潔裝置的第三種優化。如圖所示,清潔裝置146包括油墨將被轉移到其上的輥146a和刮墨刀146b。至少輥146a的表面由極其光滑的金屬或硬橡膠形成,并被未被示出的清潔輥146的側壁旋轉支撐。輥146a被壓靠在壓輥13上,以便因此被旋轉。輥146a優選應該包括具有拋光表面的不銹鋼輥,具有仔細研磨后表面的硬尿烷輥,或者作為玻璃管來實施的輥。
刮墨刀146b由尿烷、橡膠或類似粘結材料形成,其基端被安裝在支撐部件146c上,其可被未被示出的清潔裝置146的側壁角運動支撐。刮墨刀146b的刀刃通過預設壓力以預設角度被未示出的偏置裝置壓靠在輥146a 。
在圖21示出的結構中,因為輥146a的表面極其光滑并被高壓擠壓,所以沉積到壓輥13上的油墨被容易地轉移到輥146a上,所述壓輥13是由稍微排斥油墨材料制成的,促進了油墨從壓輥13上的移除。
被輥146a從壓輥13上收集的油墨被刮墨刀146b刮掉。因為刮墨刀146c具有粘合性,而輥146a的表面極其光滑且硬,所以刮墨刀146b能夠從輥146a上把油墨刮掉,以借此確保油墨從壓輥13上的移除。通過刮墨刀146b從輥146a上移除的油墨被收集在被置于刮墨刀146b之下的接收部件146d中。
上述的清潔裝置的優化不僅可以應用于說明性的實施例中印刷機1,而且還可以應用于包括多個壓輥型式的模板印刷機,如在先前所提到的公開號為9-95033或2002-103768日本專利文獻中所教導的模板印刷機。在這種型式的印刷機中,當被置于紙張輸送方向上游側的壓輥按壓紙張時,因為紙張上面沒有圖像,油墨并沒有從紙張轉移到壓輥。因此每種優化可以被應用于至少一個被置于在上述方向的下游側的壓輥上。
第二個實施例將在下文描述符合本發明的印刷機的第二個實施例。因為圖1和3到13及參照附圖所作的說明也應用于第二個實施例,所以下面將集中描述第一和第二個實施例的不同。
如圖22所示,被包括在第二個實施例中的壓輥13也包括由中空管13b組成的基體、端板13c和金屬芯軸件13a。大約5到10毫米厚的硅橡膠或類似彈性層13d被形成在基體上。在說明性的實施例中,片狀部件13e由螺旋形纏繞在彈性層13d的網膜組成,這樣在鄰近的轉向之間的距離為0.3毫米或更小。膠帶13f被安裝在網膜的末端以防止網膜被打開。
圖23示出的是片狀部件13e的放大圖。如圖所示,片狀部件13e的表面與將被粘附到彈性層13d上的另一表面13g相對,其由多個突起13h形成,因此片狀部件13e形成了波狀部分。片狀部件13e由成型聚氨酯、聚烯烴或熱塑性合成樹脂在特殊模具中形成。在說明性的實施例中,片狀部件13e的厚度T選擇為0.3毫米到0.4毫米。突出部分13h都呈圓錐形或多邊錐形,并且各突出部分都有角度為θ半徑為R的峰點13i。突出部分13h根據峰點13i間的距離設置的節距L被安置。角度θ、半徑R和節距L將在下文更詳細地描述。
現將參照圖24,描述在雙面印刷方式中常規壓輥出現的問題。如圖所示,常規壓輥盡管包括金屬芯軸部件141a、中空管141b、端板141c和彈性層141d,但其并不包括片狀部件13e。
圖25示出了一個特定狀態,其中從紙張進給區4被進給的第一張紙作為其上攜帶有油墨142的單面紙PA1被輸送到輔助盤8,而跟在第一張紙P之后的第二張紙P作為其上攜帶有油墨142的單面紙PA2被輸送到輔助盤8上。所述單面紙PA1被再次從輔助盤8向印刷區2進給。
圖26所示的是跟在圖25的狀態之后的另一個特定狀態。如圖所示,從輔助盤8再進給的單面紙PA1被壓輥141壓靠在印刷鼓12上,變成了在其另一面也攜帶有油墨142的雙面紙PB1。被轉移到雙面紙PA1的一面上的油墨142還是濕的。因此,如果濕墨142被壓輥141按壓,那么其作為再轉移油墨143再次被轉移到壓輥141上。
如圖27所示,作為印刷操作的進一步繼續,第三張紙P3從紙張進給區4被進給。在這一剎那,在壓輥141上的再轉移油墨143被轉移到紙張P3的反面,并將其涂污。同時,再轉移油墨143也被轉移到從輔助盤8再進給的單面紙PA2的一面上,損傷了紙張PA2攜帶的圖像外貌。
根據上文的描述,在說明性實施例中,為了生產合格的印刷品,片狀部件13e被纏繞在壓輥13周圍,以盡可能地降低再轉移油墨143。通過改變峰點13i的角度θ和半徑R以及峰點13i之間的節距L,我們做了一系列的實驗以估計圖像質量和由于再轉移油墨143而造成的圖像涂污。圖28列出了實驗結果。
如圖28所示,當半徑R大于0.04毫米時,再轉移油墨143很容易沉積到壓輥13上,并造成圖像涂污,但是當半徑R為0.04毫米或更少時,幾乎沒有油墨沉積。特別地,當半徑為0.03毫米或更小時,由于再轉移油墨143而造成的圖像涂污并不顯著。在另一方面,當角度θ大于100度時,再轉移油墨143很容易沉積在壓輥13上,但是當角度為100度或更小時,幾乎沒有油墨沉積。特別地,當角度θ為90度或更小時,由于再轉移油墨143而造成的圖像涂污并不顯著。然而,當角度θ為60度或更低時,突出部分13h的強度很小。當在峰點131之間的節距L遠大于0.4毫米時,表面光滑,因此不能獲得壓輥所需要的圖像成型功能,因此在圖像上出現了成點狀的不規則性。相反,當節距L為0.4毫米或更低時,這種不規則性并不顯著;當節距L為0.3毫米或更小時,幾乎沒有發現任何不規則性。然而,當節距小于0.1毫米時,突出部分之間的凹槽的深度太小,以至于不能排除圖像涂污。
由此得出結論,峰點13i的半徑R應該在0.04毫米或以下,優選0.03毫米或以下,峰點13i的角度θ應該為100度或以下,優選70度到90度之間,峰點間的節距L應該在0.4毫米或以下,優選0.1毫米和0.3毫米之間。通過使用具有這種結構的片狀部件13e的壓輥13,能夠盡可地降低再轉移油墨143和因此造成的圖像涂污,從而確保了高質量的圖像。
圖29所示的是片狀部件13q,其是片狀部件13e的第一種優化。如圖所示,用特定模具采用成型熱塑性合成樹脂制造的片狀部件13q具有多個三角錐形突出部分13r,其以二維型式被規則地配置。在圖29中,粗線指示的是突出部分13r的基部,細線指示的是突出部分13r的脊,圓點指示的是突出部分13r的峰點。利用這種片狀部件,在上述的特定范圍內,也能夠達到通過限定半徑、角度和節距而獲得上述優點。如果愿意,各個突出部分13r可以是圓錐形或多邊錐形的。
圖30示出了部分片狀部件13j的截面圖,其是片狀部件13e的第二種優化。如圖所示,片狀部件13j包括0.05到0.1毫米厚的由聚酯或類似的熱塑性樹脂形成的樹脂薄板13k。多個玻璃珠131通過氨基甲酸乙酯基或環氧基粘合劑13m被粘附到樹脂薄板13k上,這樣玻璃珠131就不處于同一平面上。利用這種結構,片狀部件13j組成了階梯狀部分。
片狀部件13j的厚度T被設置在0.15毫米到0.2毫米的范圍內。平均直徑為D的玻璃珠131被配置,從而玻璃珠131峰點之間的高度最大差值為H,并且最高點之間的平均節距為W。為了增加強度,應該優選低粘性的粘合劑以涂層13n的形式涂覆到玻璃珠131上,這就保證了高度不同,并允許再轉移油墨143最小量的沉積。
通過改變被包括在片狀部件13j內的玻璃珠131的平均半徑D、最大差值H和平均節距W,我們再一次做了一系列的實驗以估計圖像質量和由于再轉移油墨143而造成的圖像涂污。圖31列出了實驗結果。
如圖31所指示的,當平均直徑D大于0.1毫米時,點狀形式的涂污十分顯著,當平均直徑D為0.1毫米或以下時,特別是0.08毫米或以下,點狀形式的涂污將不顯著。當直徑D為0.03毫米或以下時,將難以將高度最大差值H和平均節距W控制到適當的值,這將在下文描述。當最大差值H小于0.03毫米時,玻璃珠131的表面如此光滑,出現象沙粒一樣的涂污。當最大差值H大于0.03毫米時,幾乎沒有發現任何涂污。然而,當最大差值H大于0.1毫米時,圖像出現了不規則性。當平均節距W大于0.4毫米時,在圖像中出現了不規則點狀形式。當平均節距為0.4毫米或以下時,獲得期望的沒有不規則性的圖像。然而,當平均節距W小于0.15毫米時,玻璃珠131的表面如此光滑,發生象沙粒一樣的涂污。
由此得出結論,平均直徑D應該是0.1毫米或以下,優選0.04毫米和0.08毫米之間,高度最大差值H應該是0.03毫米或以上,優選在0.03毫米和0.10毫米之間,平均節距W應該是0.15毫米或以上,優選在0.15毫米和0.40毫米之間。通過使用具有這種結構的片狀部件13j的壓輥13,能夠降低再轉移油墨量并因此盡可能降低圖像涂污,從而確保了高質量的圖像。
圖32所示的是片狀部件13s,其是片狀部件13e第三種優化。在這種優化中,除了平均直徑D為80微米的玻璃珠13t和平均直徑為30微米的玻璃珠13u以預設的比例,例如1∶3被粘附到樹脂薄板13k上之外,這種優化與圖30所示的第二種優化一致。如果玻璃珠13t之間的節距被選擇是0.15毫米或以上,優選在0.15毫米和0.40毫米之間,那么這種優化獲得了與第二種優化相同的優點。
上述的片狀部件13j和13s都被螺旋形纏繞在彈性層13d上。圖33示出了另一種特定片狀部件13p。如圖所示,片狀部件13p包括特殊表面硬化劑13o,其執行初級處理的雙功能,被涂覆在彈性層13d的表面。玻璃珠131被粘附到表面硬化劑13o上。
被示出和描述的片狀部件13e、13j、13p和13s不僅可以應用于說明性的實施例中的印刷機1,而且而且還可以應用于包括多個壓輥型式的模板印刷機,如在先前所提到的公開號為9-95033或2002-103768的日本專利文獻中所教導的模板印刷機。在這種型式的印刷機中,當被置于紙張輸送方向上游側的壓輥按壓紙張時,因為紙張上面沒有圖像,油墨并沒有從紙張轉移到壓輥。因此每種片狀部件13e到13s的優化可以被應用于至少一個被置于在上述方向的下游側的壓輥上。
現將參照圖34來描述模板印刷機144,其是包括在說明性實施例中模板印刷機的一種優化,分揀器145被可操作地連接到印刷機144上。如圖所示,印刷機144包括印刷鼓146、壓輥147、配準輥對148和紙張卸除輸送機149,以及未被詳細示出的圖像讀取區、制版區、模版卸除區和送紙區。配準輥對148在預設定時開始向印刷鼓146和壓輥147之間的輥間間隙輸送從送紙區進給的紙張。壓輥147把紙張壓靠在印刷鼓146上,以借此在紙張上印刷圖像。其上攜帶有圖像地紙張通過紙張卸除輸送機149被帶出印刷機144。
分揀器145包括用于水平輸送從印刷機144被引入到分揀器145的紙張的水平輸送機150。導向器151和152引導紙張。輥對或輸送部件153和154各輸送紙張。垂直輸送機155垂直地輸送紙張。多個倉盤156被一個高于另一個地上下放置,并被固定在適當的位置上。分度器157促使導向板152和輥對154在垂直方向上相互間作整體移動。輥對153和154分別由輥153a和153b及輥154a和154b組成。在每個輥對中,一個為主動輥,而另一個是壓靠在主動輥上的從動輥。
在操作中,其上攜帶有圖像并被帶出印刷機144地紙張通過水平輸送機150被引入分揀器145并被輸送。紙張然后由被分度器157保持在預設位置的輥對154分發到其中一個倉盤156上。通常,被帶出印刷機144的紙張在3秒內到達其中一個倉盤156。
在分揀器145中,紙張與輥153a和154a接觸,因此促使油墨以與其沉積到壓輥13上相同的方式沉積到輥153a和154a上。沉積到輥153a和154a上的油墨被再次轉移到下一張紙的圖像表面,損傷了下一張紙的圖像外貌。為解決這一問題,任何一個片狀部件13e、13j、13p、13q和13s可以被應用于輥153a和154a。
圖35所示的試驗結果用于指導決定在雙面印刷方式中何時壓輥按壓紙張一個表面以在另一表面上印刷圖像,所述紙張在其一個表面上攜帶有圖像,在一個表面上印刷之后降低由于再轉移油墨造成的涂污的時間間隔。如圖所示,如果在一個面上印刷和另一個面上印刷之間的時間間隔是5秒或更長由于再轉移油墨造成的涂污幾乎能夠被消除。實際上,然而,為了發揮模板印刷機的最大優點,時間間隔應該是3秒或更低。
第三個實施例將在下文描述根據本發明的印刷機的第三個實施例。因為圖1和3到13及參照附圖所作的說明也應用于第二個實施例,所以下面將集中描述第一和第三個實施例的不同。簡要地,說明性實施例將只涉及與紙張的圖像表面接觸的保護部件不被油墨涂污。
圖36所示的是包括在說明性實施例中的紙張卸除區6和再進給裝置9的配置。為了通過用鼓風機輸送空氣以輔助剝皮機84,圖1中未被示出的氣刀150在紙張輸出方向上被置于剝皮機84的下游。一對跳板151(僅有一個可見)被包括在紙張卸除區6內,并被置于環帶89上,以促使紙張的卷曲。
在說明性實施例中,壓輥13是可旋轉部件,其與將被再進給的單面紙PA的第一圖像接觸。細小突起SF1被形成在壓輥13表面,覆蓋壓輥13的整個圓周上。路徑選擇器10是靜止部件,其也與將被再進給的單面紙PA的第一圖像接觸。細小突起SF1被形成在路徑選擇器10的底面上。路徑選擇器10作為與將被輸出的雙面紙張或雙面印刷紙PB的第一圖像接觸的靜止部件執行雙功能。
環帶89是與正在被卸除的雙面紙張PB的第一圖像接觸的可移動部件,細小突起SF1被形成在其整個長度上,盡管只有其中一部分被示出。剝皮機84是與正在被卸除的雙面紙張PB的第二圖像接的靜止部件,細小突起被形成在其底面上。氣刀150也是與正在被卸除的雙面紙張PB的第二圖像接的靜止部件,細小突起被形成在其刀刃部分的底面上。
如圖37所示,每個跳板151都是正在被卸除的雙面紙張PB的第一圖像接觸的靜止部件,細小突起SF1被形成在其朝向雙面紙張的內表面上。圖37還示出了軸152,主動輥段87被安裝在其上。
如圖38所示,為形成細小突起SF1,玻璃珠153用粘附劑或粘合劑154被粘附或粘貼到如壓輥13的表面上。玻璃珠153的直徑并不相同。圖39列出了代表玻璃珠153的直徑和肉眼觀察到的圖像涂污之間關系的實驗結果。
如圖39所示,當直徑小于20微米時,玻璃珠153形成了幾乎平滑的表面,降低了細小突起SF1的作用,即涂污減少作用。在另一方面,當直徑大于200微米時,轉移到玻璃珠153表面的油墨面積增加,呈現出油墨顯著地轉移到圖像上。由此得出結論,如果直徑在20微米到200微米之間,那么沉積到玻璃珠153上的油墨面積太小,當其被轉移到圖像上時,不能用肉眼辨認出。玻璃珠153不必具有相同的直徑但是應該優選具有不同的直徑。
圖40示出了顯示玻璃珠材料和圖像涂污及持久性之間關系的實驗結果。如圖所示,珠子153由玻璃、陶瓷、橡膠A、硬度低于橡膠A的橡膠B以及樹脂組成。玻璃和陶瓷在降低涂污作用方面具有可比性,并且在圖像涂污和持久性方面也是理想的。橡膠A在圖像涂污和持久性方面都是不充分的,而盡管橡膠B降低了圖像涂污,但是其在持久性方面是不充分的。這對于樹脂來說也是正確的。由此得出結論,玻璃或陶瓷成功地實現所期望的作用。
圖41示出了說明性的實施例的第一種優化。如圖所示,例如由拋光顆粒155組成的細小突起SF2被形成在壓輥13上。例如用粘附劑或粘合劑156把拋光顆粒155粘附或粘接到壓輥13上。
圖42示出了顯示拋光顆粒155的平均顆粒尺寸和肉眼觀察的圖像涂污之間關系的實驗結果。平均顆粒尺寸參照用于篩分拋光顆粒155的網眼尺寸,數字越小,網眼尺寸和用于拋光顆粒裝置的尺寸也越小。如圖所示,當平均顆粒尺寸小于#2,000時,表面變得光滑,降低了細小突起SF2的作用。在另一方面,當平均顆粒尺寸小于#250時,沉積到拋光顆粒155上的油墨的面積在轉移到圖像時增大且顯著,盡管由于其與拋光顆粒155之間的摩擦劃傷紙張或模版或甚至撕裂薄紙。
圖43和44示出了包括在說明性實施例中的第二種優化。如圖所示,細小突起SF3由圓錐形或多邊錐形突起157組成,所述突起157用粘附劑或粘合劑158把拋光顆粒155粘附或粘接到例如壓輥13上。圖45示出了顯示突起157的平均節距、突起157的峰點曲率半徑和肉眼觀察到的圖像涂污之間關系的實驗結果。
如圖45所示,當平均節距小20微米時,鄰近突起157之間的距離降低,并使表面變得光滑,借此降低了細小突起SF3的降低涂污作用。當平均節距大于300微米時,油墨不僅沉積到突起157上,而且還沉積到突起157之間的凹槽內,所以在被按壓時轉移。如果單個突起157的峰點半徑R增大,那么油墨轉移到圖像的程度也增大。在這種意義上,曲率半徑優選是50微米或以下。
圖46所示的是粘附或粘接或另外設置在例如路徑選擇器10上的薄膜狀或帶狀部件,其用于取代已被示出并描述的細小突起SF1到SF3。細小突起SF1被形成在部件159上。
進一步,未被示出的細小突起SF4可以通過噴丸硬化處理形成在需要它們的部件上。如果愿意,如果需要它們的部件能夠被蝕刻,未被示出的細小突起SF5可以通過蝕刻被形成。作為選擇,形成有突起SF4或SF5的薄膜狀或帶狀部件可被設置在部件上。
圖47和48示出了與模板印刷機1A有關的僅僅用于單面印刷方式的包括在說明性實施例中的第三種優化。如圖所示,模板印刷機1A包括響應于文件的文件傳感器161和與印刷鼓12移動接觸和分開的壓輥160。在這種情況下,剝皮機84是與正被輸出的已印刷紙張PA的圖像表面接觸的靜止部件。任意一個細小突起SF1到SF5被形成在剝皮機84的底面上。氣刀150是另一個與正被卸除的已印刷紙張PA的圖像表面接觸的靜止部件,任意一個細小突起SF1到SF5被形成其底面上。在圖39、40、42和45中被示出的試驗結果也同樣應用于這個優化以及下面的其它優化。
圖49所示的是對說明性實施例的第四種優化。如圖所示,卸除輥162作為與正被卸除的已印刷紙張PA的圖像表面接觸的部件來取代剝皮機84。任意一個細小突起FA1到FA5被形成在卸除輥162的圓周上。
圖50示出的是對說明性實施例的第五種優化。如圖所示,當印刷機1A將把紙張PA表面上的第二個圖像以多色方式印刷到紙張PA上已有的第一個圖像上時,曾經被卸除的紙張PA再次被放置到紙盤67上,然后被重新進給。在這種情況下,逆轉輥69,其還執行撿拾輥的雙功能,是一與將被重新輸入的紙張PA的第一圖像接觸的轉動部件。任意一個細小突起SF1到SF5被形成在逆轉輥69的圓周上。配準輥對71的主動輥71b是另一個與將被重新輸入的紙張PA的第一圖像接觸的旋轉部件,任意一個細小突起SF1到SF5被形成在其圓周上。
圖51所示的是對說明性實施例第六種優化,其中使用利用空氣的抽氣裝置163取代撿拾輥以進給紙張。如圖所示,抽氣裝置163包括環帶164和抽氣扇165。環帶164是一個與重新進給的紙張PA的第一圖像移動接觸的部件,任意一個細小突起SF1到SF5被形成在其外表面上。
圖52所示的是對說明性實施例的第七種優化,其作為模板印刷機1A選擇性地在單面印刷、多色印刷方式或雙面印刷方式操作實施。在雙面印刷方式中,一個面上攜帶有圖像的紙張PA在紙盤67上被朝下設置。配準輥對71的主動輥71a是一個可旋轉部件,其與正被重新進給的紙張PA的第一圖像表面接觸,任意一個細小突起SF1到SF5被形成在其圓周上。壓輥160是另一個可旋轉部件,其與正被重新輸入的紙張PA的第一圖像表面接觸,任意一個細小突起SF1到SF5被形成在其圓周上。
圖53所示的是對說明性實施例的第八種優化,其作為模板印刷機1B被實施。如圖所示,模板印刷機1B包括兩個在紙張輸送方向上被并排放置的印刷鼓12A和12B,并且在紙僅通過一次時就能夠在紙上印刷兩種顏色的圖像。為了在抽吸紙時輸送紙張,環帶166被置于印刷鼓12A和12B之間。在圖53中也示出了被印刷鼓12A和12B共用的氣刀167、剝皮機168和模版卸除區169。
在第八種優化中,剝皮機168和氣刀167都是與正被輸出的紙張PA的第一圖像接觸的靜止部件,任意一個細小突起SF1到SF5被形成在其底面上。而且,分配在印刷鼓12B下游的剝皮機84和氣刀150都是靜止部件,其與正被卸除的紙張PA的第一和第二圖像接觸,任意一個細小突起SF1到SF5被形成在其底面上。在雙面印刷中,雙面印刷方式在第八個優化中是可以得到的,任意一個細小突起SF1到SF5同樣地被形成在部件上,所述部件與正被重新進給的紙張PA的第一圖像表面接觸。
圖54和55所示的是對說明性實施例的第九種優化。如圖所示,第九種優化作為紙張僅通過一次就能夠生產雙面印刷的模板印刷機來實施。更詳細地說,圖23的分配給形成第二圖像的部分被這樣配置,以在紙張的反面形成圖像。
在第九種優化中,在印刷鼓12A和12B之間的剝皮機168和氣刀167各自都是靜止部件,其與正被輸出的紙張PA的第一圖像表面接觸,任意一個細小突起SF1到SF5被形成在其底面上。被配置于印刷鼓12B的下游的壓輥160B是可旋轉部件,其與被送向印刷鼓12B的紙張PA的第一圖像表面接觸,任意一個細小突起SF1到SF5同樣地被形成在其圓周上。
如上所述,在說明性的實施例及其優化中,至少與正被卸除或正被進給的紙張的圖像表面接觸的兩個或優選所有部件被形成有細小突起,以便降低由于油墨而造成的涂污。
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接受本發明所公開的內容的教導之后,在不偏離其保護范圍的情況下,各種優化將變得可能。
權利要求
1.一種可采用雙面印刷方式操作的印刷機,用于在紙狀記錄介質的一個面上印刷圖像,然后在所述的紙狀記錄介質的另一面上印刷圖像,所述印刷機包括至少一個印刷鼓;和至少一個壓輥,所述壓輥朝向所述印刷鼓,以把記錄介質壓靠在所述印刷鼓上;其特征在于,當配置壓輥以把記錄介質的另一面按壓到所述印刷鼓上時,所述壓輥包括一彈性體,該彈性體表面上具有氟化合物層。
2.在可采用雙面印刷方式操作的印刷機中,通過在模版上形成第一和第二圖像,所述第一和第二圖像將分別被轉印到紙狀記錄介質的一面和另一面上,并排位于印刷鼓的圓周方向上,把所述模版纏繞到所述印刷鼓周圍,用壓輥把所述紙狀記錄介質壓靠到所述印刷鼓上,從而把所述第一圖像印刷到所述一個面上,然后用所述壓輥把所述紙狀記錄介質壓靠到所述印刷鼓上,從而把所述第二圖像印刷到所述另一面上,所述壓輥包括一個在其上具有氟化合物層表面的彈性體。
3.一種可采用雙面印刷方式操作的印刷機包括第一印刷鼓,配置有在其周圍纏繞形成有第一圖像的第一模版,所述第一圖像將被印刷到紙狀記錄介質的一個表面上;第一壓輥,其朝向所述第一印刷鼓,以把紙狀記錄介質壓靠在所述第一印刷鼓上;第二印刷鼓,在紙張輸送方向上,其在所述第一印刷鼓的下游位置朝向所述第一印刷鼓,所述第二印刷鼓在其周圍纏繞形成有第二圖像的第二模版,所述第二圖像將被印刷到紙狀記錄介質的另一面上;和第二壓輥,其朝向所述第二印刷鼓,以把紙狀記錄介質壓靠在所述第二印刷鼓上;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第二壓輥包括一表面上具有氟化合物層的彈性體。
4.如權利要求1-3中任意一個權利要求所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體包括橡膠,而所述氟化合物層包括緊密安裝在所述彈性體表面的薄膜管。
5.如權利要求1-3中任意一個權利要求所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體包括橡膠,而所述氟化合物層是涂覆形成的。
6.一種可采用雙面印刷方式操作的印刷機,用于在紙狀記錄介質的一個面上印刷圖像,然后在所述的紙狀記錄介質的另一面上印刷圖像,所述印刷機包括至少一個印刷鼓;和至少一個朝向所述印刷鼓的壓輥,以把記錄介質壓靠在所述印刷鼓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壓輥配置成把紙狀記錄介質的另一面按壓到所述印刷鼓上時,所述壓輥包括一彈性體,所述彈性體上被涂覆或粘附薄膜,所述薄膜有通過表面處理形成的細小突起。
7.在雙面印刷方式可操作的印刷機中,通過在模版上形成第一和第二圖像,所述第一和第二圖像將分別被傳送到紙狀記錄介質的一面和另一面上,并排位于印刷鼓的圓周方向上,把所述模版纏繞到所述印刷鼓周圍,用壓輥把所述紙狀記錄介質壓靠到所述印刷鼓上,以借此把所述第一圖像印刷到所述的一個面上,然后用所述壓輥把所述紙狀記錄介質壓靠到所述印刷鼓上,以借此把所述第二圖像印刷到所述另一面上,所述壓輥包括一彈性體,所述彈性體上被涂覆或粘附薄膜,所述薄膜有通過表面處理形成的細小突起。
8.一種可采用雙面印刷方式操作的印刷機包括第一印刷鼓,在其周圍纏繞形成有第一圖像的第一模版,所述第一圖像將被印刷到紙狀記錄介質的一個表面上;第一壓輥,其朝向所述第一印刷鼓,以把紙狀記錄介質壓靠在所述第一印刷鼓上;第二印刷鼓,其在紙張輸送方向上,在所述第一印刷鼓的下游位置朝向所述第一印刷鼓,所述第二印刷鼓在其周圍纏繞形成有第二圖像的第二模版,所述第二圖像將被印刷到紙狀記錄介質的另一面上;和第二壓輥,其朝向所述第二印刷鼓,以把紙狀記錄介質壓靠在所述第二印刷鼓上;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第二壓輥包括一彈性體,所述彈性體上被涂覆或粘附薄膜,所述薄膜有通過表面處理形成的細小突起。
9.如權利要求6-8中任意一個權利要求所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體包括橡膠,而所述薄膜至少包括細小玻璃顆粒和細小陶瓷顆粒中的一種。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細小玻璃顆粒和細小陶瓷顆粒都呈球形。
11.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細小玻璃顆粒和細小陶瓷顆粒都不呈球形。
12.一種可采用雙面印刷方式操作的印刷機,用于在紙狀記錄介質的一個面上印刷圖像,然后在所述的紙狀記錄介質的另一面上印刷圖像,所述印刷機包括至少一個印刷鼓;和至少一個壓輥,所述壓輥朝向所述印刷鼓,以把記錄介質壓靠在所述印刷鼓上;其特征在于,當配置壓輥以把紙狀記錄介質的另一面壓靠到所述印刷鼓上時,所述壓輥包括一彈性體,該彈性體有形成細小突起的表面。
13.在雙面印刷方式可操作的印刷機中,通過在模版上形成第一和第二圖像,所述第一和第二圖像將分別被傳送到紙狀記錄介質的一面和另一面上,并排位于印刷鼓的圓周方向上,把所述模版纏繞到所述印刷鼓周圍,用壓輥把所述紙狀記錄介質壓靠到所述印刷鼓上,從而把所述第一圖像印刷到所述的一個面上,然后用所述壓輥把所述紙狀記錄介質壓靠到所述印刷鼓上,從而把所述第二圖像印刷到所述另一面上,所述壓輥包括一表面形成有細小突起的彈性體。
14.一種可采用雙面印刷方式操作的印刷機包括第一印刷鼓,在其周圍纏繞形成有第一圖像的第一模版,所述第一圖像將被印刷到紙狀記錄介質的一個表面上;第一壓輥,其朝向所述第一印刷鼓,以把紙狀記錄介質壓靠在所述第一印刷鼓上;第二印刷鼓,其在紙張輸送方向上,在所述第一印刷鼓的下游位置朝向所述第一印刷鼓,所述第二印刷鼓在其周圍纏繞形成有第二圖像的第二模版,所述第二圖像將被印刷到紙狀記錄介質的另一面上;和第二壓輥,其朝向所述第二印刷鼓,以把紙狀記錄介質壓靠在所述第二印刷鼓上;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第二壓輥包括一表面形成有細小突起的彈性體。
15.如權利要求12-14中任意一個權利要求所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體包括橡膠,而所述突起至少包括細小玻璃顆粒和細小陶瓷顆粒中的一種。
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細小玻璃顆粒和細小陶瓷顆粒都呈球形。
17.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細小玻璃顆粒和細小陶瓷顆粒都不呈球形。
18.如權利要求1-17中任意一個權利要求所述的印刷機,進一步包括用于移除沉積到所述壓輥表面上的油墨的清潔裝置。
19.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壓輥的轉動方向上,所述清潔裝置被置于用于傳送圖像到記錄介質上的位置和用于重新進給一個面上攜帶有圖像的記錄介質的位置之間。
20.如權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潔裝置包括一個通過預設壓力壓靠在所述壓輥上的輥,以刮掉沉積到所述壓輥上的油墨;和用于促使所述輥旋轉的驅動裝置,其圓周速度與所述壓輥的圓周速度不同。
21.如權利要求20所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輥的至少一個表面是多孔的。
22.如權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潔裝置包括用于在所述壓輥的表面上涂覆少量液體的涂敷裝置;和與所述壓輥表面接觸的刮墨刀。
23.如權利要求1-21中任意一個權利要求所述的印刷機,進一步包括通過預設壓力壓靠在所述壓輥上的輥,通過促使所述油墨轉移到所述輥上,以移除沉積到所述壓輥表面上的油墨。
24.如權利要求23所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輥包括一具有粘接性表面的彈性輥,而所述彈性輥包括橡膠,并通過所述壓輥促使所述輥旋轉。
25.如權利要求23所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輥由橡膠和金屬中的任何一種形成并具有光滑表面,所述印刷機進一步包括刮墨刀,設置其以刮掉沉積到所述光滑表面上的油墨。
26.一種可采用雙面印刷方式操作的印刷機,用于在紙狀記錄介質的一個面上印刷圖像,然后在3秒鐘之內,在所述紙狀記錄介質的另一面上印刷圖像,所述印刷機包括至少一個印刷鼓;和至少一個壓輥,所述壓輥朝向所述印刷鼓,以把記錄介質壓靠在所述印刷鼓上;其特征在于,當配置壓輥以把紙狀記錄介質的另一面壓靠到所述印刷鼓上時,所述壓輥包括一形成若干突起的表面,各個突起的峰點半徑為0.04毫米或以下,突起的平均節距為0.4毫米或以下。
27.在雙面印刷方式可操作的印刷機中,通過在模版上形成第一和第二圖像,所述第一和第二圖像將分別被傳送到紙狀記錄介質的一面和另一面上,并排位于印刷鼓的圓周方向上,把所述模版纏繞到所述印刷鼓周圍,用壓輥把所述紙狀記錄介質壓靠到所述印刷鼓上,從而把所述第一圖像印刷到所述的一個面上,然后在3秒鐘之內,用所述壓輥把所述紙狀記錄介質壓靠到所述印刷鼓上,從而把所述第二圖像印刷到所述另一面上,所述壓輥包括一形成若干突起的表面,各個突起的峰點半徑為0.04毫米或以下,突起的平均節距為0.4毫米或以下。
28.一種在雙面印刷方式可操作的印刷機,包括第一印刷鼓,在其周圍纏繞形成有第一圖像的第一模版,所述第一圖像將被印刷到紙狀記錄介質的一個表面上;第一壓輥,其朝向所述第一印刷鼓,以把紙狀記錄介質壓靠在所述第一印刷鼓上;第二印刷鼓,其在紙張輸送方向上,在所述第一印刷鼓的下游位置朝向所述第一印刷鼓,所述第二印刷鼓在其周圍纏繞形成有第二圖像的第二模版,所述第二圖像將被印刷到紙狀記錄介質的另一面上;和第二壓輥,其朝向所述第二印刷鼓,以把紙狀記錄介質壓靠在所述第二印刷鼓上;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壓輥已經把紙狀記錄介質壓靠在所述印刷鼓上,從而把所述紙狀記錄介質的一個面上印刷第一圖像之后,所述第二壓輥在3秒鐘之內把所述紙狀記錄介質壓靠到所述印刷鼓上,從而在紙狀記錄介質的另一面上印刷第二圖像,和至少所述第二壓輥包括一形成若干突起的表面,各個突起的峰點半徑為0.04毫米或以下,突起的平均節距為0.4毫米或以下。
29.如權利要求26-28之一所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由合成樹脂形成,并且各突起呈峰角為100度或以下的圓錐形或多邊錐形。
30.如權利要求29所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被形成在具有預設寬度并被螺旋形纏繞在所述壓輥的表面周圍的細長片狀部件上。
31.一種可采用雙面印刷方式操作印刷機,用于在紙狀記錄介質的一個面上印刷圖像,然后在3秒鐘之內,在所述紙狀記錄介質的另一面上印刷圖像,所述印刷機包括至少一個印刷鼓;和至少一個壓輥,所述壓輥朝向所述印刷鼓,以把記錄介質壓靠在所述印刷鼓上;其特征在于,當配置壓輥以把紙狀記錄介質的另一面壓靠到所述印刷鼓上時,所述壓輥包括一表面,該表面包括若干球形體形成的階梯狀部分,各個球形體的半徑為0.1毫米或以下,在鄰近的最高點之間配置最大差值為0.03毫米或以上,平均節距為0.15毫米或以上。
32.在雙面印刷方式可操作的印刷機中,通過在模版上形成第一和第二圖像,所述第一和第二圖像將分別被傳送到紙狀記錄介質的一面和另一面上,并排位于印刷鼓的圓周方向上,把所述模版纏繞到所述印刷鼓周圍,用壓輥把所述紙狀記錄介質壓靠到所述印刷鼓上,從而把所述第一圖像印刷到所述的一個面上,然后在3秒鐘之內,用所述壓輥把所述紙狀記錄介質壓靠到所述印刷鼓上,從而把所述第二圖像印刷到所述另一面上,所述壓輥包括一表面,該表面包括若干球形體形成的階梯狀部分,各個球形體的半徑為0.1毫米或以下,在鄰近的最高點之間最大差值為0.03毫米或以上,平均節距為0.15毫米或以上。
33.一種可采用雙面印刷方式操作的印刷機包括第一印刷鼓,在其周圍纏繞形成有第一圖像的第一模版,所述第一圖像將被印刷到紙狀記錄介質的一個表面上;第一壓輥,其朝向所述第一印刷鼓,以把紙狀記錄介質壓靠在所述第一印刷鼓上;第二印刷鼓,其在紙張輸送方向上,在所述第一印刷鼓的下游位置朝向所述第一印刷鼓,所述第二印刷鼓在其周圍纏繞形成有第二圖像的第二模版,所述第二圖像將被印刷到紙狀記錄介質的另一面上;和第二壓輥,其朝向所述第二印刷鼓,以把紙狀記錄介質壓靠在所述第二印刷鼓上;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壓輥已經把紙狀記錄介質壓靠在所述印刷鼓上,從而把所述紙狀記錄介質的一個面上印刷第一圖像之后,所述第二壓輥在3秒鐘之內把所述紙狀記錄介質壓靠到所述印刷鼓上,從而在紙狀記錄介質的另一面上印刷第二圖像,和至少所述第二壓輥包括一表面,該表面包括由若干球形體形成的階梯狀部分,各個球形體半徑為0.1毫米或以下,在鄰近的最高點之間最大差值為0.03毫米或以上,平均節距為0.15毫米或以上。
34.如權利要求31-33中任一所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由合成樹脂形成,并被設置成峰角為100度或以下的圓錐形或多邊錐形。
35.如權利要求34所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被形成在具有預設寬度并被螺旋形纏繞在所述壓輥的表面周圍的細長片狀部件上,。
36.如權利要求26-35之一所述的印刷機,進一步包括用于移除沉積在所述壓輥表面上的油墨的清潔裝置。
37.如權利要求36所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潔裝置由多孔性清潔輥組成,在印刷過程中,所述清潔輥被促使以低于所述壓輥的圓周速度的速度旋轉。
38.如權利要求37所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潔輥通過3N或以下的偏置力被壓靠在所述壓輥上。
39.在紙張輸送部件中,若干突起以平均節距為0.4毫米或以下被形成在所述紙張輸送部件的表面上,所述紙張輸送部件在自印刷開始后的三秒鐘之內與在其上攜帶有圖像的紙狀記錄介質的圖像表面接觸,所述突起都被設置有半徑為0.04毫米或以下的峰點。
40.如權利要求39所述的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由合成樹脂形成,并被設置成峰角為100度或以下的圓錐形或多邊錐形。
41.如權利要求40所述的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被形成在具有預設寬度并被螺旋形纏繞在所述壓輥的表面周圍的細長片狀部件上。
42.在印刷機中,細小突起被形成在可旋轉或可移動部件的表面上,當紙狀記錄介質被輸送時,其與所述紙狀記錄介質的圖像表面接觸。
43.在印刷機中,細小突起被形成在與正被輸送的紙狀記錄介質的圖像表面接觸的部件的表面上。
44.在用于進給或輸送紙狀記錄介質的印刷機中,細小突起被形成在與攜帶有第一圖像的紙狀記錄介質的所述一個面接觸的可轉動或可移動部件的表面上,所述紙狀記錄介質在其一個面上攜帶有第一圖像,以借此在所述紙狀記錄介質的所述一個面上的第一圖像上印刷第二圖像。
45.在用于進給或輸送紙狀記錄介質的印刷機中,細小突起被形成在與攜帶有第一圖像的紙狀記錄介質的所述一個面接觸的靜止部件的表面上,所述紙狀記錄介質在其一個面上攜帶有第一圖像,以借此在所述紙狀記錄介質的所述一個面上的第一圖像上印刷第二圖像。
46.在用于進給或輸送紙狀記錄介質的印刷機中,細小突起被形成在與攜帶有第一圖像的紙狀記錄介質的所述一個面接觸的可轉動或可移動部件的表面上,所述紙狀記錄介質在其一個面上攜帶有第一圖像,以借此在所述紙狀記錄介質的另一個面上印刷第二圖像。
47.在用于進給或輸送紙狀記錄介質的印刷機中,細小突起被形成在與攜帶有第一圖像的紙狀記錄介質的所述一個面接觸的靜止部件的表面上,所述紙狀記錄介質在其一個面上攜帶有第一圖像,以借此在所述紙狀記錄介質的另一個面上印刷第二圖像。
48.在印刷機中,細小突起被形成在與所述紙狀記錄介質的所述一個面接觸的可旋轉或可移動部件的表面上,用于在輸送方向的下游側,在一面上攜帶有第一圖像的紙狀記錄介質的另一面上實現第二印刷。
49.如權利要求48所述的印刷機,所述細小突起被形成在與記錄介質的另一面接觸的可旋轉部件或與另一面接觸的靜止部件的表面上。
50.如權利要求42-49中任意一個所描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細小突起由被粘附到其表面的基本球形體組成。
51.如權利要求42-49中任意一個所描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細小突起由被粘附到覆蓋在其表面上的薄膜狀或帶狀部件表面上的基本球形體組成。
52. 如權利要求42-49中任意一個所描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細小突起由被粘附到其表面的拋光顆粒組成。
53.如權利要求42-49中任意一個所描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細小突起由被粘附到覆蓋在其表面上的薄膜狀或帶狀部件表面上的拋光顆粒組成。
54.如權利要求42-49中任意一個所描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細小突起包括圓錐形或多邊錐形突起。
55.如權利要求42-49中任意一個所描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細小突起包括被粘附到涂布在其表面上的薄膜狀或帶狀部件表面上的圓錐形或多邊錐形突起。
56.如權利要求42-49中任意一個所描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細小突起通過表面噴丸硬化處理形成。
57.如權利要求42-49中任意一個所描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細小突起由表面經過噴丸硬化處理的薄膜狀或帶狀部件形成。
58.如權利要求42-49中任意一個所描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細小突起通過蝕刻其表面形成。
59.如權利要求42-49中任意一個所描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細小突起由表面經過蝕刻的薄膜狀或帶狀部件形成。
60.如權利要求50或51所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基本球形體半徑為20微米或以上,但是在200微米或以下。
61.如權利要求50或51或60所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基本球形體由玻璃或陶瓷中的任何一種形成。
62.如權利要求52或53所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拋光顆粒的平均尺寸為#250或以上,但在#2000或以下。
63.如權利要求54或55所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的平均節距為20微米或以上,但在300微米或以下。
64.如權利要求63所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各個所述突起的峰點部分的半徑曲率為50微米或以下。
全文摘要
一種可采用本發明的雙面印刷方式操作的模板印刷機,在紙張的一個面上印刷圖像,然后在同一紙張的另一面上印刷另一圖像。印刷機至少包括一個印刷鼓和至少一個壓輥,所述壓輥朝向所述印刷鼓,以把紙張壓靠在所述印刷鼓上。當壓輥被用于把紙張的另一面壓靠在印刷鼓上時,壓輥由在其表面上設置有氟化合物層的彈性體組成。
文檔編號B41L13/04GK1488515SQ03159
公開日2004年4月14日 申請日期2003年7月26日 優先權日2002年7月26日
發明者佐藤光雄, 永井幸治, 治 申請人:東北理光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