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裝置、牽伸裝置以及紡紗機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清潔裝置、牽伸裝置以及紡紗機。清潔裝置(60)用于牽伸裝置。清潔裝置(60)具備:清潔帶(68)、輸送清潔帶(68)的多個帶輸送輥(66、67)、以及將清潔帶(68)以及帶輸送輥(66、67)支承為能夠分別向第一位置以及與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移動的支承機構(61)。
【專利說明】
清潔裝置、牽伸裝置以及紡紗機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清潔裝置、牽伸裝置以及紡紗機。
【背景技術】
[0002]存在在牽伸裝置安裝有具備與多個上輥接觸的清潔帶、和輸送清潔帶的多個帶輸送輥的清潔裝置的情況(例如,參照日本特開2014-105415號公報)。根據這樣的清潔裝置,能夠除去附著于上輥的纖維片(所謂的飛花。其中,包括棉、其他的天然纖維或者合成纖維等的纖維片。以下相同。)。
[0003]在上述那樣的清潔裝置安裝于牽伸裝置的情況下,上輥周邊部的可視性降低。因此,在實施上輥周邊部的確認等牽伸裝置的維護時,需要使牽伸裝置的運轉停止,并根據情況將清潔裝置從牽伸裝置取下。在實施清潔帶的更換等清潔裝置的維護時也同樣需要使牽伸裝置的運轉停止,并根據情況將清潔裝置從牽伸裝置取下。
【實用新型內容】
[0004]因此,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能夠實現維護性的提高的清潔裝置、以及具備這樣的清潔裝置的牽伸裝置和紡紗機。
[0005]本實用新型的清潔裝置是用于牽伸裝置的清潔裝置,其具備清潔帶、多個帶輸送輥以及第一支承部。多個帶輸送輥輸送清潔帶。第一支承部將清潔帶以及帶輸送輥支承為能夠分別向第一位置以及與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移動。
[0006]在該清潔裝置中,能夠以在第一位置清潔帶與上輥接觸、在第二位置清潔帶從上輥分離的方式將第一支承部安裝于牽伸裝置。由此,通過使清潔帶以及帶輸送輥移動至第二位置,能夠使牽伸裝置的運轉繼續并且實施牽伸裝置以及/或者清潔裝置的維護。因此,根據該清潔裝置,能夠實現維護性的提高。
[0007]在本實用新型的清潔裝置中,優選,清潔帶以及帶輸送輥構成清潔模塊,第一支承部具有將清潔模塊的端部支承為能夠轉動10°以上150°以下的角度的第一轉動軸。由此,從實施牽伸裝置以及/或者清潔裝置的維護的觀點來看,能夠使清潔帶以及帶輸送輥從上輥充分地分咼。
[0008]在本實用新型的清潔裝置中,優選,第一支承部進一步具有在第二位置保持清潔模塊的保持部。由此,能夠在穩定的狀態下實施牽伸裝置以及/或者清潔裝置的維護。
[0009]在本實用新型的清潔裝置中,優選,保持部具有在第二位置與清潔模塊所具有的第一承接部卡合的桿部件、和將桿部件支承為能夠轉動的第二轉動軸。由此,不使用工具等便能夠在第二位置保持清潔模塊。
[0010]在本實用新型的清潔裝置中,優選,第一轉動軸與第二轉動軸在清潔帶的輸送方向上隔開間隔地設置。由此,能夠實現清潔裝置的各部件的布局的優化。
[0011]在本實用新型的清潔裝置中,優選,第一支承部具有供桿部件卡合的第二承接部。由此,在清潔模塊配置于第一位置時,能夠在使桿部件穩定的狀態下待機。
[0012]本實用新型的牽伸裝置具備:上述清潔裝置;多個輥對,它們分別具有下輥以及上輥;以及第二支承部,其支承多個上輥,第一支承部安裝于第二支承部,在第一位置清潔帶與多個上輥的至少一個接觸,在第二位置清潔帶從多個上輥的至少一個分離。
[0013]在該牽伸裝置中,通過上述清潔裝置實現維護性的提高。
[0014]本實用新型的牽伸裝置具備:上述清潔裝置;多個輥對,它們分別具有下輥以及上輥;第二支承部,其支承多個上輥;以及第三轉動軸,其將第二支承部支承為能夠在多個上輥的每一個與多個下輥的每一個接觸的接觸位置與多個上輥的每一個與多個下輥的每一個分離的分離位置之間轉動,第一支承部安裝于第二支承部,在第一位置清潔帶與多個上輥的至少一個接觸,在第二位置清潔帶從多個上輥的至少一個分離,第一轉動軸相比第二轉動軸設置于在牽伸方向上靠近第三轉動軸的位置。
[0015]在該牽伸裝置中,清潔模塊以第一轉動軸為中心打開的一側與支承上輥的第二支承部以第三轉動軸為中心打開的一側相同,因此能夠從相同一側實施牽伸裝置以及/或者清潔裝置的維護。
[0016]在本實用新型的牽伸裝置中,優選,在清潔帶以及帶輸送輥配置于第二位置的狀態下通過多個輥對進行纖維束的牽伸。由此,能夠使牽伸裝置的運轉繼續,并且實施清潔裝置的維護。在不需要上輥的清潔的情況下,將清潔帶以及帶輸送輥配置于第二位置,在該狀態下,能夠使牽伸裝置運轉。
[0017]本實用新型的紡紗機具備:上述牽伸裝置;空氣紡紗裝置,其對由牽伸裝置牽伸的纖維束進行加捻而生成紗線;以及卷取裝置,其將由空氣紡紗裝置生成的紗線卷繞而形成卷裝。
[0018]在該紡紗機中,通過上述清潔裝置實現維護性的提高。
[0019]在本實用新型的紡紗機中,優選,在清潔帶以及帶輸送輥配置于第二位置的狀態下,牽伸裝置進行纖維束的牽伸,空氣紡紗裝置進行紗線的生成,卷取裝置進行紗線的卷繞。由此,能夠使紡紗機的運轉繼續,并且實施清潔裝置的維護。在不需要上輥的清潔的情況下,將清潔帶以及帶輸送輥配置于第二位置,在該狀態下,能夠使紡紗機運轉。
[0020]根據本實用新型,能夠提供能實現維護性的提高的清潔裝置、以及具備這樣的清潔裝置的牽伸裝置和紡紗機。
【附圖說明】
[0021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的紡紗機的主視圖。
[0022]圖2是圖1的紡紗機的紡紗單元的側視圖。
[0023]圖3是圖2的紡紗單元的牽伸裝置的側視圖。
[0024]圖4是清潔模塊配置于第一位置并且清潔帶處于接觸狀態時的清潔裝置的側視圖。
[0025]圖5是清潔模塊配置于第一位置并且清潔帶處于分離狀態時的清潔裝置的側視圖。
[0026]圖6是圖4的清潔裝置的俯視圖。
[0027]圖7是清潔模塊配置于第二位置時的清潔裝置的側視圖。
[0028]圖8是清潔模塊配置于第二位置時的清潔裝置的與圖7相反一側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9]以下,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詳細地進行說明。此外,對各圖中相同或者相當部分標注相同附圖標記,省略重復的說明。
[0030]如圖1所示那樣,紡紗機I具備:多個紡紗單元2、接頭臺車3、落紗臺車(省略圖示)、第一端架4以及第二端架5。多個紡紗單元2排列為一列。各紡紗單元2生成紗線Y而卷繞于卷裝P。在某個紡紗單元2中紗線Y被切斷或由于任何理由導致紗線Y斷開的情況下,接頭臺車3在該紡紗單元2進行接頭動作。在某個紡紗單元2中卷裝P成為滿卷的情況下,落紗臺車使卷裝P落紗,并將新的紗管B供給該紡紗單元2。
[0031]在第一端架4收納有回收在紡紗單元2中產生的纖維肩以及紗線肩等的回收裝置等。在第二端架5收納有對供給于紡紗機I的壓縮空氣(空氣)的空氣壓進行調整并向紡紗機I的各部供給空氣的空氣供給部、以及用于對紡紗單元2的各部供給動力的驅動馬達等。在第二端架5設置有機臺控制裝置41、顯示畫面42以及輸入鍵43。機臺控制裝置41集中管理以及控制紡紗機I的各部。顯示畫面42能夠顯示有關紡紗單元2的設定內容以及/或者狀態的信息等。操作人員使用輸入鍵43進行適當的操作,由此能夠進行紡紗單元2的設定作業。
[0032]如圖1以及圖2所示那樣,各紡紗單元2在紗線Y的行進方向上,從上游側按順序具備:牽伸裝置6、空氣紡紗裝置7、紗線監視裝置8、張力傳感器9、紗線存積裝置11、上蠟裝置12以及卷取裝置13。單元控制器10在每規定量的紡紗單元2設置,控制紡紗單元2的動作。
[0033]牽伸裝置6對紗條(纖維束)S進行牽伸。牽伸裝置6在紗條S的行進方向上從上游側按順序具備:后輥對14、第三輥對15、中間輥對16以及前輥對17 ο各輥對14、15、16以及17具有下輥和上輥。下輥通過設置于第二端架5的驅動馬達或者設置于各紡紗單元2的驅動馬達而旋轉驅動。相對于中間輥對16的下輥設置有龍帶(apron be 11) 18a。相對于中間輥對16的上輥設置有龍帶18b。
[0034]空氣紡紗裝置7利用旋回氣流對由牽伸裝置6牽伸的纖維束F加捻而生成紗線Y。更詳細而言(但是省略圖示),空氣紡紗裝置7具有紡紗室、纖維引導部、旋回氣流產生噴嘴以及中空引導軸體。纖維引導部將從上游側的牽伸裝置6供給的纖維束F引導至紡紗室內。旋回氣流產生噴嘴配置于纖維束F行進的路徑的周圍,使紡紗室內產生旋回氣流。利用該旋回氣流,使構成纖維束F的多個纖維的各纖維端反轉旋回。中空引導軸體將紗線Y從紡紗室內向空氣紡紗裝置7的外部引導。
[0035]紗線監視裝置8監視在空氣紡紗裝置7與紗線存積裝置11之間行進的紗線Y的信息,并基于監視的信息檢測紗疵的有無。紗線監視裝置8在檢測出紗疵的情況下,將紗疵檢測信號發送至單元控制器10。紗線監視裝置8將例如紗線Y的粗細異常以及/或者紗線Y所含有的異物檢測為紗疵。紗線監視裝置8也檢測紗線斷開等。張力傳感器9對在空氣紡紗裝置7與紗線存積裝置11之間行進的紗線Y的張力進行測定,并將張力測定信號發送至單元控制器10。在單元控制器10基于紗線監視裝置8以及/或者張力傳感器9的檢測結果而判斷為有異常的情況下,在紡紗單元2中將紗線Y切斷。具體而言,停止空氣朝空氣紡紗裝置7的供給,中斷紗線Y的生成,由此將紗線Y切斷。或者,也可以通過另外設置的切割器將紗線Y切斷。
[0036]上蠟裝置12在紗線存積裝置11與卷取裝置13之間對紗線Y上蠟。
[0037]紗線存積裝置11在空氣紡紗裝置7與卷取裝置13之間將紗線Y的松弛吸收。紗線存積裝置11具有從空氣紡紗裝置7將紗線Y穩定地拉出的功能、在基于接頭臺車3的接頭動作時等使從空氣紡紗裝置7送出的紗線Y滯留而防止紗線Y松弛的功能、以及防止比紗線存積裝置11更靠下游側的紗線Y的張力的變動傳遞于空氣紡紗裝置7的功能。
[0038]卷取裝置13將紗線Y卷繞于紗管B而形成卷裝P。卷取裝置13具有搖臂21、卷筒22以及橫動導紗器23。搖臂21將紗管B支承為能夠旋轉。搖臂21通過支軸24被支承為能夠擺動,使紗管B的表面或者卷裝P的表面以適當的壓力與卷筒22的表面接觸。設置于第二端架5的驅動馬達(省略圖示)使多個紡紗單元2的卷筒22—起驅動。由此,在各紡紗單元2中,紗管B或者卷裝P向卷取方向旋轉。各紡紗單元2的橫動導紗器23設置于多個紡紗單元2中共有的軸25。第二端架5的驅動馬達使軸25沿卷筒22的旋轉軸方向往復驅動,由此橫動導紗器23使紗線Y相對于旋轉的紗管B或者卷裝P以規定寬度橫動。
[0039]在某個紡紗單元2中紗線Y被切斷或由于任意理由紗線Y斷開的情況下,接頭臺車3行進至該紡紗單元2進行接頭動作。接頭臺車3具有接頭裝置26、吸管27以及吸嘴28。吸管27被支軸31支承為能夠轉動,將來自空氣紡紗裝置7的紗線Y捕捉引導至接頭裝置26。吸嘴28通過支軸32被支承為能夠轉動,將來自卷取裝置13的紗線Y捕捉引導至接頭裝置26。接頭裝置26進行被引導的紗線Y彼此的接頭。接頭裝置26是使用壓縮空氣的捻接器、使用基本瑋紗的接線器、或者將紗線Y機械地接頭的打結器等。
[0040]在接頭臺車3進行接頭動作時,使卷裝P向反卷取方向旋轉(反轉)。此時,以卷裝P從卷筒22分離的方式利用氣缸(省略圖示)使搖臂21移動,通過設置于接頭臺車3的反轉用輥(省略圖示)使卷裝P反轉。
[0041]針對上述的牽伸裝置6更詳細地進行說明。如圖3所示,后輥對14具有隔著紗條S的行進路徑而相互對置的后下輥14a以及后上輥14b。第三輥對15具有隔著紗條S的行進路徑而相互對置的第三下輥15a以及第三上輥15b。中間輥對16具有隔著紗條S的行進路徑而相互對置的中間下輥16a以及中間上輥16b。在中間下輥16a架設有龍帶18a。在中間上輥16b架設有龍帶18b。前輥對17具有隔著紗條S的行進路徑而相互對置的前下輥17a以及前上輥17b。
[0042]多個輥對14、15、16以及17牽伸從條筒(省略圖示)供給的紗條S并且使其從上游側向下游側行進,將纖維束F供給至空氣紡紗裝置7。以下,將沿著紗條S的行進路徑的方向稱為“牽伸方向”。將牽伸方向的上游側僅稱為“上游側”,將牽伸方向的下游側僅稱為“下游側”。
[0043]各下輥14a、15a、16a以及17a被基座51支承為能夠旋轉。各下輥14a、15a、16a以及17a以越靠近下游側越快的方式以相互不同的旋轉速度被驅動旋轉。各上輥14b、15b、16b以及17b被搖臂(第二支承部)52支承為能夠旋轉。各上輥14b、15b、16b以及17b以規定壓力與各下輥14a、15a、16a以及17a接觸從而從動旋轉。此外,搖臂52將鄰接的一對紡紗單元2各自所具備的牽伸裝置6的各上輥14b、15b、16b以及17b支承為能夠旋轉。
[0044]在基座51上,后下輥14a以及第三下輥15a的位置沿著牽伸方向能夠調整。在搖臂52上,后上輥14b以及第三上輥15b的位置沿著牽伸方向能夠調整。由此,能夠根據牽伸的纖維束F的纖維長,調整鄰接的輥對14、15間的距離、以及鄰接的輥對15、16間的距離。
[0045]在搖臂52的上游側的端部設置有第三轉動軸53。第三轉動軸53將搖臂52支承為能夠在各上輥14b、15b、16b以及17b與各下輥14a、15a、16a以及17a接觸的接觸位置與各上輥14b、15b、16b以及17b從各下棍14a、15a、16a以及17a分離的分離位置之間轉動。在搖臂52的下游側的端部設置有操作人員進行搖臂52的轉動操作時所使用的手柄54。若使搖臂52轉動至接觸位置,則設置于手柄54的下端部的鉤部55與設置于基座51的下游側的端部的固定輥56卡合,保持各上輥1仙、1513、1613以及1713以規定壓力與各下輥14&、15&、16&以及17&接觸的狀態。不僅有搖臂52對全部的上輥14b、15b、16b以及17b進行支承的例子,搖臂52也能夠對一部分的上輥進行支承。例如也能夠形成為,搖臂52僅支承上輥14b、15b以及16b且前上輥17b與搖臂52獨立地移動。
[0046]在牽伸裝置6設置有清潔裝置60。在本實施方式中,相對于一個牽伸裝置6設置有一個清潔裝置60。在一個紡紗機I中,一個清潔裝置60與其他清潔裝置60獨立地設置。如圖
4、圖5以及圖6所示,清潔裝置60具備:支承機構(第一支承部)61和清潔模塊64。支承機構61安裝于搖臂52。清潔模塊64被支承機構61支承為能夠轉動。
[0047]支承機構61具有安裝托架84和第一轉動軸62。安裝托架84具有底壁84a和一對側壁84b、84c ο 一對側壁84b、84c以相互對置的方式立設于底壁84a (此處,相對于底壁84a設置為直角)。底壁84a以及側壁84b、84c形成為一體。底壁84a通過螺栓85固定于搖臂52的安裝面52a。一對側壁84b、84c在上游側的端部將第一轉動軸62支承為能夠轉動。
[0048]清潔模塊64具有框架體65、第一帶輸送輥66、第二帶輸送輥67、張力輥71以及清潔帶68。框架體65具有相互對置的一對側框架65a、65b、和架設于側框架65a、65b之間的連接框架65c。在側框架65b的上游側的端部固定有第一轉動軸62。在安裝托架84的側壁84b與框架體65的側框架65b之間繞第一轉動軸62設置有螺旋彈簧63。將螺旋彈簧63配置為,將清潔模塊64向靠近上輥14b、15b以及龍帶18b的方向施力。
[0049]第一帶輸送棍66在框架體65的下游側的端部架設于側框架65a、65b之間。第二帶輸送棍67在框架體65的上游側的端部架設于側框架65a、65b之間。各帶輸送棍66、67通過側框架65a、65b支承為能夠旋轉。張力輥71通過一對臂部件69被支承為能夠旋轉。一對臂部件69被支承為能夠在側框架65a、65b之間轉動。一對臂部件69被螺旋彈簧72朝向從上輥14b、15b以及龍帶18b分離的方向施力。
[0050]清潔帶68架設于第一帶輸送輥66、第二帶輸送輥67以及張力輥71。清潔帶68在被張力輥71賦予張力的狀態下,在第一帶輸送輥66與第二帶輸送輥67之間沿牽伸方向輸送。[0051 ]在中間上輥16b的旋轉軸固定有驅動部件57。在第一帶輸送輥66的旋轉軸固定有與驅動部件57卡合的從動部件73。若驅動部件57與中間上輥16b共同旋轉一圈,則使從動部件73旋轉規定角度。由此,第一帶輸送輥66旋轉規定角度,清潔帶68輸送規定量。此時,清潔模塊64將第一轉動軸62作為中心進行動作,清潔帶68從上輥14b、15b以及龍帶18b暫時分離(參照圖5)后再與上輥14b、15b以及龍帶18b接觸(參照圖4)。這樣,清潔帶68每輸送規定量而間歇地與上輥14b、15b以及龍帶18b接觸。由此,從上輥14b、15b以及龍帶18b將纖維片除去,該纖維片附著于清潔帶68。
[0052]在框架體65的側框架65b經由安裝托架76安裝有吸引裝置75。吸引裝置75經由配管77與第一端架4的回收裝置連接。吸引裝置75隔著縫隙與清潔帶68對置,將附著于清潔帶68的纖維片與吸引空氣流共同回收。
[0053]如以上那樣構成的清潔模塊64通過支承機構61被支承為分別能夠移動至第一位置以及與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更具體而言,清潔模塊64通過第一轉動軸62被支承為能夠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轉動。
[0054]第一位置如圖4以及圖5所示是在清潔裝置60安裝于搖臂52時清潔帶68與上輥14b、15b以及龍帶18b接觸的清潔位置。第二位置如圖7以及圖8所示是在清潔裝置60安裝于搖臂52時清潔帶68從上輥14b、15b以及龍帶18b分離的待機位置。優選,第一轉動軸62將清潔模塊64的上游側的端部支承為能夠轉動10°以上150°以下的角度,更優選支承為能夠轉動10°以上90°以下的角度。
[0055]如圖7以及圖8所示,支承機構61進一步具備在待機位置亦即第二位置保持清潔模塊64的保持部78。保持部78具有桿部件79和第二轉動軸81。第二轉動軸81在清潔帶68的輸送方向上與第一轉動軸62隔開間隔地設置。第二轉動軸81固定于安裝托架84的側壁84b,將桿部件79的基端部79a支承為能夠轉動。此外,第一轉動軸62相比第二轉動軸81設置于牽伸方向上更靠近第三轉動軸53的位置。
[0056]在清潔模塊64配置于待機位置亦即第二位置時,桿部件79的前端部79b與清潔模塊64所具有的第一承接部82卡合。第一承接部82與框架體65的側框架65b形成為一體。此外,在將清潔裝置60從搖臂52取下時,第一承接部82與安裝托架84的側壁84b接觸,從而通過螺旋彈簧63防止清潔模塊64旋轉必要程度以上。
[0057]支承機構61進一步具有供桿部件79卡合的第二承接部86。第二承接部86具有固定于安裝托架84的側壁84b的銷87和安裝于銷87的O型環88。在清潔位置亦即第一位置配置有清潔模塊64時,或者在將清潔裝置60從搖臂52取下時,形成于桿部件79的前端部79b的切口79c與銷87卡合。此時,O型環88在與側壁84b之間夾持桿部件79的前端部79b,從而防止桿部件79的松動。
[0058]此外,在不需要各上輥14b、15b以及龍帶18b的清潔的情況下,在待機位置亦即第二位置配置清潔模塊64,在該狀態下,能夠使紡紗單元2的運轉繼續。換句話說,在紡紗機I的各紡紗單元2中,在待機位置亦即第二位置配置有清潔模塊64的狀態下,牽伸裝置6能夠進行紗條S的牽伸,空氣紡紗裝置7能夠進行紗線Y的生成,卷取裝置13能夠進行紗線Y的卷取。
[0059]以上,如說明的那樣,在清潔裝置60中,將支承機構61安裝于牽伸裝置6,以能夠使得在第一位置清潔帶68與上棍14b、15b以及龍帶18b接觸,而在第二位置清潔帶68從上棍14b、15b以及龍帶18b的分離。由此,通過使清潔模塊64移動至第二位置,能夠使牽伸裝置6的運轉繼續并實施牽伸裝置6以及/或者清潔裝置60的維護。因此,根據清潔裝置60,能夠實現維護性的提高。通過使清潔模塊64移動至第二位置,也能夠使上輥14b、15b以及龍帶18b的可視性提尚。
[0060]此外,作為清潔裝置60的維護的一個例子,有清潔帶68以及/或者帶輸送輥66、67的更換。在進行清潔帶68以及/或者帶輸送輥66、67的更換的情況下,使清潔模塊64移動至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使清潔模塊64保持于保持部78。在該狀態下,使一對臂部件69向靠近框架體65的連接框架65c的方向轉動,將賦予清潔帶68的張力解除,進行清潔帶68以及/或者帶輸送輥66、67的更換。在支承多個上輥14b、15b、16b以及17b的搖臂52處于分離位置的狀態下紡紗無法進行。然而,在使清潔模塊64移動至第二位置的狀態下還能夠實施紡紗。即,在紡紗中,未中斷紡紗而使清潔模塊64從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由此能夠實施清潔裝置60的維護。在結束了清潔裝置60的維護后,能夠保持紡紗繼續使清潔模塊64移動至接觸位置。根據以上內容,使搖臂52在接觸位置與分離位置之間移動與使清潔模塊64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的意思不同。
[0061 ]在清潔裝置60中,支承機構61具有將清潔模塊64的端部支承為能夠轉動10°以上150°以下的角度的第一轉動軸62。由此,從實施牽伸裝置6以及/或者清潔裝置60的維護的觀點來看,能夠使清潔模塊64從上輥14b、15b以及龍帶18b充分地分離。
[0062]在清潔裝置60中,支承機構61具有在第二位置保持清潔模塊64的保持部78。由此,能夠在穩定的狀態下實施牽伸裝置6以及/或者清潔裝置60的維護。
[0063]在清潔裝置60中,保持部78具有在第二位置與清潔模塊64所具有的第一承接部82卡合的桿部件79、和將桿部件79支承為能夠轉動的第二轉動軸81。由此,不使用夾具等便能夠在第二位置保持清潔模塊64。
[0064]在清潔裝置60中,第一轉動軸62與第二轉動軸81在清潔帶68的輸送方向上隔開間隔地設置。由此,能夠實現清潔裝置60的各部件的布局的優化。
[0065]在清潔裝置60中,支承機構61具有供桿部件79卡合的第二承接部86。由此,在清潔模塊64配置于第一位置時,能夠使桿部件79以穩定的狀態待機。
[0066]在牽伸裝置6中,第一轉動軸62相比第二轉動軸81設置于牽伸方向上更靠近第三轉動軸53的位置。由此,清潔模塊64以第一轉動軸62為中心打開的一側與搖臂52以第三轉動軸53為中心打開的一側相同。因此,能夠從相同側(從相同的作業通路側)實施牽伸裝置6以及/或者清潔裝置60的維護。
[0067]在紡紗機I的各紡紗單元2中,在清潔模塊64配置于第二位置的狀態下,牽伸裝置6能夠進行紗條S的牽伸,空氣紡紗裝置7能夠進行紗線Y的生成,卷取裝置13能夠進行紗線Y的卷繞。由此,能夠使紡紗機I的運轉繼續,并且實施清潔裝置60的維護。在不需要上輥14b、15b以及龍帶18b的清潔的情況下,將清潔模塊64配置于第二位置,在該狀態下,能夠使紡紗機I運轉。
[0068]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本實用新型不限定于上述實施方式。
[0069]在一個紡紗機I中,可以相對于全部的牽伸裝置6設置清潔裝置60,或者也可以僅相對于一部分的牽伸裝置6設置清潔裝置60。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清潔裝置60的清潔對象是上棍14b、15b以及龍帶18b,但清潔裝置60能夠將多個上棍的至少一個(包括龍帶)作為清潔對象。該情況下,清潔裝置60構成為,在第一位置清潔帶68與上輥的至少一個接觸并且在第二位置清潔帶68從上輥的至少一個分離。
[0070]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清潔模塊64通過支承機構61被支承為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能夠轉動,若清潔模塊64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能夠移動,則也可以通過支承機構61被支承為能夠進行轉動以外的動作。
[0071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清潔模塊64在第二位置被保持部78保持,但是清潔模塊64也可以在第二位置被銷等工具保持。
[0072]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第一承接部82具有在清潔裝置60被從搖臂52取下時防止清潔模塊64通過螺旋彈簧63而旋轉必要程度以上的功能,第一承接部82也可以與具有該功能的止動部區別設置。
[0073]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附著于清潔帶68的纖維片通過吸引裝置75與吸引空氣流共同被回收,附著于清潔帶68的纖維片也可以通過刷子等除去。
[0074]空氣紡紗裝置7為了防止纖維束F的捻回傳遞至空氣紡紗裝置7的上游側,也可以進一步具備配置成保持于纖維引導部且向紡紗室內突出的針。另外,空氣紡紗裝置7也可以通過纖維引導部的下游側端部取代這樣的針來防止纖維束F的捻回傳遞至空氣紡紗裝置7的上游側。而且,空氣紡紗裝置7也可以取代上述的結構具備沿相互相反方向對纖維束F施加捻回的一對噴氣噴嘴。
[0075]在紡紗單元2中,紗線存積裝置11具有從空氣紡紗裝置7拉出紗線Y的功能,但也可以通過輸送輥與夾持輥將紗線Y從空氣紡紗裝置7拉出。在通過輸送輥與夾持輥從空氣紡紗裝置7將紗線Y拉出的情況下,也可以取代紗線存積裝置11設置通過吸引空氣流來吸收紗線Y的松弛的松式管(只歹!V夕于二一文)或者機械式的補償器等。
[0076]在紡紗單元2中,在機臺高度方向上,以使上側所供給的紗線Y在下側卷繞的方式配置各裝置,但各裝置也可以以使下側所供給的紗線Y在上側卷繞的方式配置。
[0077]在牽伸裝置6中,第三轉動軸53配置于后輥對14側(S卩,上游側),但第三轉動軸53也可以配置于前輥對17側(S卩,下游側)。
[0078]在紡紗機I中,牽伸裝置6的下輥的至少一個以及橫動導紗器23通過來自第二端架5的動力(S卩,多個紡紗單元2共用)被驅動,但紡紗單元2的各裝置(例如,牽伸裝置6、空氣紡紗裝置7、卷取裝置13等)也可以在每個紡紗單元2獨立地被驅動。
[0079]在紗線Y的行進方向上,張力傳感器9也可以配置于紗線監視裝置8的上游側。單元控制器10也可以在每個紡紗單元2設置。在紡紗單元2中,也可以省略上蠟裝置12、張力傳感器9以及紗線監視裝置8。
[0080]在圖1中,紡紗機I以卷繞平行形狀的卷裝P的方式圖示,但也能夠卷繞錐形形狀的卷裝P。在錐形形狀的卷裝P的情況下,由于紗線Y的絡交而產生紗線Y的松弛,但該松弛也能夠通過紗線存積裝置11吸收。各結構的材料以及形狀不局限于上述的材料以及形狀,能夠采用各種材料以及形狀。
【主權項】
1.一種清潔裝置,其用于牽伸裝置,該清潔裝置的特征在于,具備: 清潔帶; 多個帶輸送輥,所述多個帶輸送輥輸送所述清潔帶;以及 第一支承部,其將所述清潔帶以及所述帶輸送輥支承為能夠分別向第一位置以及與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移動。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清潔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潔帶以及所述帶輸送輥構成清潔模塊, 所述第一支承部具有將所述清潔模塊的端部支承為能夠轉動10°以上150°以下的角度的第一轉動軸。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清潔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承部進一步具有在所述第二位置保持所述清潔模塊的保持部。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清潔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具有: 桿部件,其在所述第二位置與所述清潔模塊所具有的第一承接部卡合;以及 第二轉動軸,其將所述桿部件支承為能夠轉動。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清潔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轉動軸與所述第二轉動軸在所述清潔帶的輸送方向上隔開間隔地設置。6.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清潔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承部具有供所述桿部件卡合的第二承接部。7.一種牽伸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 清潔裝置,其為權利要求1?6中任一項所述的清潔裝置, 多個輥對,所述多個輥對分別具有下輥以及上輥;以及 第二支承部,其對多個所述上輥進行支承, 所述第一支承部安裝于所述第二支承部, 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清潔帶與多個所述上輥的至少一個接觸, 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清潔帶從多個所述上輥的至少一個分離。8.一種牽伸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 清潔裝置,其為權利要求4?6中任一項所述的清潔裝置; 多個輥對,所述多個輥對分別具有下輥以及上輥; 第二支承部,其支承多個所述上輥; 第三轉動軸,其將所述第二支承部支承為能夠在多個所述上輥的每一個與多個所述下輥的每一個接觸的接觸位置與多個所述上輥的每一個從多個所述下輥的每一個分離的分離位置之間轉動, 所述第一支承部安裝于所述第二支承部, 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清潔帶與多個所述上輥的至少一個接觸, 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清潔帶從多個所述上輥的至少一個分離, 所述第一轉動軸相比所述第二轉動軸設置于在牽伸方向上更靠近所述第三轉動軸的位置。9.根據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牽伸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清潔帶以及所述帶輸送輥配置于所述第二位置的狀態下,通過多個所述輥對進行纖維束的牽伸。10.一種紡紗機,其特征在于,具備: 牽伸裝置,其為權利要求7?9中任一項所述的牽伸裝置; 空氣紡紗裝置,其對由所述牽伸裝置牽伸而得的纖維束進行加捻而生成紗線;以及 卷取裝置,其將在所述空氣紡紗裝置生成的所述紗線卷繞而形成卷裝。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紡紗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清潔帶以及所述帶輸送輥配置于所述第二位置的狀態下,所述牽伸裝置進行纖維束的牽伸,所述空氣紡紗裝置進行紗線的生成,所述卷取裝置進行紗線的卷繞。
【文檔編號】D01H4/36GK205474168SQ201620152321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6年2月29日
【發明人】森田晃弘
【申請人】村田機械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