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粗紗機用紗管交換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紡織機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粗紗機用紗管交換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從細紗機退下來的紗管需要通過軌道運送到粗紗機,由粗紗機完成落紗工序,以前的粗紗機大多采用自動集體落紗的方式,自動集體落紗的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方法是由下龍筋帶滿紗管紗整體水平外移,在機外進行落紗、換管,此方法比較簡單可靠,但由于下龍筋重量大,移動機構相應大,下龍筋重復定位要求高;另一種方法是設置與吊錠數量相等的機械手,用一對一的方法水平伸入車內,夾住筒管,再水平退出,進行落紗、放空筒管,此方法無須下龍筋移動,但百余個機械手需水平移動較長距離,結構復雜,且定位精度無法滿足要求。隨著粗細聯合智能全自動粗紗機的推廣應用,粗紗機落紗變成由空滿管交換機完成空滿紗管間的交換,通過相應的傳感器檢測紗管的位置然后進行紗管的交換,但交換過程中,吊錠無法進行定位,裝卸紗管的過程中,吊錠會搖擺從而提高了紗管裝卸的難度,而且吊錠的搖擺會導致軌道的變形,降低了傳送的穩定性。
[0003]由此可見,現有技術有待于進一步的改進和提尚。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為避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之處,提供了一種粗紗機用紗管交換裝置,該裝置可以實現吊錠的夾緊定位,方便了紗管的裝卸。
[0005]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0006]—種粗紗機用紗管交換裝置,包括吊錠輸送鏈和控制器,吊錠輸送鏈的下方均布有若干個用于安裝紗管的吊錠,各吊錠的上部分別通過吊錠軸與吊錠輸送鏈相連;所述紗管交換裝置還包括吊錠軸定位機構,吊錠軸定位機構設置在吊錠輸送鏈的一側,吊錠軸定位機構包括氣爪和設置在氣爪上的通氣接頭,氣爪通過通氣接頭連接外部氣源,外部氣源的通斷由所述控制器控制,氣爪的前端設置有兩個夾持臂,兩個夾持臂配合形成用于抱緊吊錠軸的夾持間隙。
[0007]所述氣爪為平行開閉式氣爪。
[0008]所述紗管交換裝置還包括光電傳感設備,光電傳感設備包括四個兩兩對稱的光電座板,其中兩個設置在吊錠輸送鏈的一側,另外兩個設置在吊錠輸送鏈的另一側,各光電座板上分別設置有用于感應吊錠的第一對射光電傳感器、用于感應空紗管的第二對射光電傳感器以及用于感應滿紗管的第三對射光電傳感器,第二對射光電傳感器在各光電座板上的安裝位置均位于第一對射光電傳感器的下方,第三對射光電傳感器在各光電座板上的安裝位置均位于第二對射光電傳感器的下方,第一、第二、第三對射光電傳感器均與上述控制器相連。
[0009 ]位于吊錠輸送鏈同側的兩個光電座板上的第一對射光電傳感器和第二對射光電傳感器分別設置在兩個光電座板的相向外側。
[0010]各所述第三對射光電傳感器在各光電座板上的安裝位置均位于光電座板面向吊錠輸送方向的一側。
[0011]各所述第一對射光電傳感器在各光電座板上的安裝位置與各吊錠在吊錠輸送鏈上的安裝位置等尚。
[0012]所述紗管交換裝置還包括設置在吊錠輸送鏈下方的空滿管交換機,空滿管交換機的啟閉由控制器控制。
[0013]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為:
[0014]本實用新型可實現粗細聯合智能全自動粗紗機系統中進行紗管交換時紗管的精確定位,提高了空紗管與滿紗管的交換效率,同時氣爪在夾緊吊錠軸的同時還可以保護吊錠,防止吊錠搖擺,避免了軌道變形,提高了設備運行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吊錠輸送鏈、氣爪及光電傳感設備的相對位置關系示意圖。
[0016]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空滿管交換機的結構示意圖。
[0017]其中,
[0018]1、紗管2、第三對射光電傳感器3、第二對射光電傳感器4、第一對射光電傳感器
5、光電座板6、吊錠輸送鏈7、氣爪71、夾持臂8、吊錠軸9、吊錠10、空滿管交換機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0020]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粗紗機用紗管交換裝置,包括吊錠輸送鏈6和控制器,吊錠輸送鏈6的下方均布有若干個用于安裝紗管I的吊錠9,各吊錠9的上部分別通過吊錠軸8與吊錠輸送鏈6相連;所述紗管交換裝置還包括設置在吊錠輸送鏈6下方的空滿管交換機10,空滿管交換機10與粗細聯合智能全自動粗紗機系統中的滿管存放庫相連,吊錠輸送鏈6以及空滿管交換機10的啟閉均由控制器控制;所述紗管交換裝置還包括吊錠軸定位機構,吊錠軸定位機構設置在吊錠輸送鏈6的一側,吊錠軸定位機構包括氣爪7和設置在氣爪7上的通氣接頭,氣爪7為平行開閉式氣爪,氣爪7通過通氣接頭連接外部氣源,外部氣源的通斷由所述控制器控制,氣爪7的前端設置有兩個夾持臂71,兩個夾持臂71配合形成用于抱緊吊錠軸8的夾持間隙,外部氣源為氣爪7供氣時,兩個夾持臂71動作并抱緊吊錠軸8,外部氣源停止為氣爪7供氣時,兩個夾持臂71動作并松開吊錠軸。
[0021]所述紗管交換裝置還包括光電傳感設備,光電傳感設備包括四個兩兩對稱的光電座板5,其中兩個設置在吊錠輸送鏈6的一側,另外兩個設置在吊錠輸送鏈6的另一側,各光電座板5上分別設置有用于感應吊錠9的第一對射光電傳感器4、用于感應空紗管的第二對射光電傳感器3以及用于感應滿紗管的第三對射光電傳感器2,各所述第一對射光電傳感器4在各光電座板5上的安裝位置與各吊錠9在吊錠輸送鏈6上的安裝位置等高,第二對射光電傳感器3在各光電座板5上的安裝位置均位于第一對射光電傳感器4的下方,第三對射光電傳感器2在各光電座板5上的安裝位置均位于第二對射光電傳感器3的下方,第一、第二、第三對射光電傳感器均與上述控制器相連;位于吊錠輸送鏈6同側的兩個光電座板5上的第一對射光電傳感器4和第二對射光電傳感器3分別設置在兩個光電座板5的相向外側;各所述第三對射光電傳感器2在各光電座板5上的安裝位置均位于光電座板5面向吊錠9輸送方向的一側。
[0022]吊錠輸送鏈6帶動吊錠9及紗管I傳動,當第一對射光電傳感器4感應到吊錠9的時候,吊錠輸送鏈6停止運行,控制器控制外部氣源為氣爪7供氣,氣爪7的夾緊臂71動作并抱緊吊錠軸8,空滿管交換機10開始工作將空紗管換下,同時第二對射光電傳感器3感應空紗管是否被空滿管交換機10成功摘下,之后空滿管交換機10將滿紗管安裝到吊錠8上,當第三對射光電傳感器2感應到滿紗管時,控制器控制外部氣源停止為氣爪7供氣,氣爪7的夾持臂71松開吊錠軸8,吊錠輸送鏈6開啟,帶動紗管I傳動。
[0023]本實用新型中未述及的部分采用或借鑒已有技術即可實現。
[0024]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0025]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主權項】
1.一種粗紗機用紗管交換裝置,包括吊錠輸送鏈和控制器,吊錠輸送鏈的下方均布有若干個用于安裝紗管的吊錠,各吊錠的上部分別通過吊錠軸與吊錠輸送鏈相連;其特征在于,所述紗管交換裝置還包括吊錠軸定位機構,吊錠軸定位機構設置在吊錠輸送鏈的一側,吊錠軸定位機構包括氣爪和設置在氣爪上的通氣接頭,氣爪通過通氣接頭連接外部氣源,外部氣源的通斷由所述控制器控制,氣爪的前端設置有兩個夾持臂,兩個夾持臂配合形成用于抱緊吊錠軸的夾持間隙。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粗紗機用紗管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氣爪為平行開閉式氣爪。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粗紗機用紗管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紗管交換裝置還包括光電傳感設備,光電傳感設備包括四個兩兩對稱的光電座板,其中兩個設置在吊錠輸送鏈的一側,另外兩個設置在吊錠輸送鏈的另一側,各光電座板上分別設置有用于感應吊錠的第一對射光電傳感器、用于感應空紗管的第二對射光電傳感器以及用于感應滿紗管的第三對射光電傳感器,第二對射光電傳感器在各光電座板上的安裝位置均位于第一對射光電傳感器的下方,第三對射光電傳感器在各光電座板上的安裝位置均位于第二對射光電傳感器的下方,第一、第二、第三對射光電傳感器均與上述控制器相連。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粗紗機用紗管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位于吊錠輸送鏈同側的兩個光電座板上的第一對射光電傳感器和第二對射光電傳感器分別設置在兩個光電座板的相向外側。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粗紗機用紗管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三對射光電傳感器在各光電座板上的安裝位置均位于光電座板面向吊錠輸送方向的一側。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粗紗機用紗管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對射光電傳感器在各光電座板上的安裝位置與各吊錠在吊錠輸送鏈上的安裝位置等高。7.根據權利要求1至6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一種粗紗機用紗管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紗管交換裝置還包括設置在吊錠輸送鏈下方的空滿管交換機,空滿管交換機的啟閉由控制器控制。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粗紗機用紗管交換裝置,包括吊錠輸送鏈和控制器,吊錠輸送鏈的下方均布有若干個用于安裝紗管的吊錠,各吊錠的上部分別通過吊錠軸與吊錠輸送鏈相連;所述紗管交換裝置還包括吊錠軸定位機構,吊錠軸定位機構設置在吊錠輸送鏈的一側,吊錠軸定位機構包括氣爪和設置在氣爪上的通氣接頭,氣爪通過通氣接頭連接外部氣源,外部氣源的通斷由所述控制器控制,氣爪的前端設置有兩個夾持臂,兩個夾持臂配合形成用于抱緊吊錠軸的夾持間隙。本實用新型可實現空、滿紗管交換時的精確定位,提高了紗管交換效率。
【IPC分類】D01H9/02
【公開號】CN205368603
【申請號】CN201620024104
【發明人】吳海艷, 馮文成, 霍艷慧, 紀竹青
【申請人】青島天一集團紅旗紡織機械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7月6日
【申請日】2016年1月12日